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事跡材料都不陌生吧,事跡材料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范事跡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集合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1
3月1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門口,因道路進行緊急施工,接運患者的車輛暫時過不去。隨著車輛增多,有的人從車上下來,開始圍觀。火神山醫院安保專班負責人孟祥德(見圖。資料照片)感覺到了風險:人員聚集,有可能帶來交叉感染。“你們退后一點!”他立刻挺身而上,開始指揮各方:“大家不要急,我們一定快速打通道路!”孟祥德一邊將患者引至安全地帶,一邊帶領民警搬走門口的石塊、路障,經過緊急疏通,成功打開了一條車輛通道。
14年部隊生涯和17年警察生涯,鑄就了孟祥德頑強的硬漢性格。在火神山醫院建成之前,武漢市公安局特警六大隊大隊長孟祥德主動請戰,快速組建了火神山抗疫突擊隊,2月初率隊進駐火神山。“我們的字典里沒有‘不’字,別人去不了,我們能去;別人干不了,我們能行!”孟祥德說。
2月2日晚8點起,為保障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順利入院,孟祥德帶隊連續奮戰兩天兩夜,交通指揮、人員排查、巡邏值守。2月4日早上7點,他就帶領隊員在現場開展交通管控和道路指揮,連續站崗17個小時,最終護送一臺臺載著患者的救護車順利駛入醫院。
2月8日,面對300張即將進場的新增床位,在護欄數量不足的情況下,隨著他的一聲“跟我上”,40名民警在知音大道上每隔50米設一個崗,頂著寒風冷雨疏導車輛和穿越的行人,開辟了一條兩公里的綠色通道,確保了大批緊急物資的快速送達。
2月15日早上8點,孟祥德帶隊在醫院周邊開展巡控時,發現前夜的暴雪壓垮了一處醫院圍墻,他又第一個沖上去扶起近百斤的護墻板,和4名隊員一起將由近3米高的活動板組成的墻面重新拼接。醫院工作人員感謝道:“你們搶修的不僅僅是破損的圍墻,更是生命安全的屏障。”
面對大量求助運送“救命資料”的家屬,孟祥德設置了“愛心傳遞箱”,將患者的病例、CT等通過傳遞箱進行收集和登記,集中轉交醫護人員。醫護人員稱贊他是一面“戰地旗幟”。“我只是這場武漢保衛戰中千千萬萬名戰士中的一員。守衛患者、守衛白衣天使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榮幸。”孟祥德說。
孟祥德請纓上了一線,妻兒都很理解。孩子在作文中寫道:“我的爸爸是警察,雖然很久沒見他了,但是我知道他就在我身邊,一直在守護著我們的安全!”
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2
疫情初期,武漢就診發熱病人突增,各大醫院不斷有醫務人員感染,急診科成為重災區。然而武漢第三醫院感染的醫務人員相對較少,至今只有一位男護士感染。董芳的職業敏感,保護了許多同事。
1月初,xx的丈夫陳x工作的武漢市中心醫院發現幾例不明原因肺炎。他回家告訴了董芳。董芳同時參加了國家疾控中心專家的培訓,培訓時說不明原因肺炎是一個呼吸道的疾病,沒有確定人傳人。但董芳敏銳地感覺到,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通過飛沫傳播,類似于肺結核。于是她馬上第一個向醫院申請給ICU配N95口罩、防護服和空氣消毒機。ICU病房原來是大通間,董芳又想辦法改造成隔離病房,安裝了56臺移動滅菌站。她在全院第1個培訓N95口罩和防護服的使用方法,全科找視頻學習,嚴陣以待。
“我感覺這就像打仗一樣,得先把戰壕挖好了,才能去打,不然的話就會暴露在流彈面前,如果自己倒了,就沒有辦法去戰斗。”董芳常對科室的同事們說。
董x自己也幾次踏上了生死線。
最危險的事發生在2月24日,天較悶熱,董x正在ICU救治新冠肺炎病人,防護服穿了好幾層,滿頭大汗,汗水流到她的N95口罩里。N95口罩防水性能好,把汗水兜住了,口罩內層全部打濕。她一吸氣,汗水汗就吸到鼻子和嘴里,讓她快要窒息,腦袋一陣暈眩。董x趕快讓其他醫生接手,而她必須馬上從10樓下到1樓清潔區才能脫防護服。她不敢跑快,因為呼吸一急促,吸的又是水。如果把口罩拉下來,便有被傳染的危險,因為10樓和電梯里都是污染區。等電梯時感覺很漫長,電梯上到3樓停一下,在8樓又停。飽受煎熬的她感覺沒法呼吸,終于等到電梯下去,短短的路程她走了15分鐘,但她還是堅持按順序脫防護服、鞋子、護目鏡、外層口罩,每一個步驟完了都進行手消,最后摘下N95口罩時,董芳長吁了一口氣,感覺自己像是起死回生。
“新冠肺炎病人呼吸困難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種可怕的感覺?”董x又想到了病人。
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3
在抗疫一線,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站在污染區和清潔區的邊界,把醫務人員武裝得嚴嚴實實送進病房,而且還要負責把他們從污染區安全地接回來。他們就是院感醫生,被醫務人員親切地稱作“安全守護神”。
婁昊來自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科。2月4日隨隊到武漢后,就一直在承擔河南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一線醫生的感染防控工作。
穿防護服難,脫防護服更難。因為從污染區出來,所有的防護都已經被污染,醫護人員需要在不接觸污染面的情況下脫掉防護設備。這也是他最緊張的時刻。
醫護人員一天四個交接班——凌晨2點,早上8點,下午2點,晚上8點。每次交接班,婁昊都要跟著上班的人去方艙指導穿防護服,然后指導下班的人脫防護服,只有在交接班的間隙才能回到酒店休息一會。
從第一天起,婁昊每天四次往返方艙,從未缺席。已是深夜,婁昊又要和幾名醫護人員前往方艙醫院交接班。出發前他通過我們的鏡頭,代表院感人向一線戰友們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上一篇:有深度的晚安朋友圈說說23條
下一篇:滿月答謝詞外婆錦集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