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賞菊的讀后感100
以下是讀后感寫作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讀后感的格式(簡單的說):第一段 把書中主要內容,加以概括,作者寫了什么,想表達什么。
第二段 選擇一個比較重要的點,也可以是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加以表達,我覺得哪哪哪比較好,我有什么樣的看法。
第三段 聯系實際生活,把書里的和生活中的結合起來,抒發下真情實感,生活中怎么怎么樣,我覺得怎么怎么樣,我學到了什么。
做到以上3點,那么這篇讀后感基本就出來了當然 不一定就三段中間可以自己分,詳略得當就好但是 結構層次一定要鮮明,讀和感結合,重點在“感”上。
讀后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后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
題目可以用《×××讀后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首先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其次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后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若安史之亂平定岑參賞菊又會有何感想
如果安史之亂平定了,那應該也是一片尸橫遍野的景象,岑參應該既會歌頌唐軍的勇武與戰功,也會暗示戰爭的殘酷。
描寫賞菊心情的句子
一、贊美菊花 《詠菊》 唐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蘭確銘》 晉 王淑之 蘭既春敷,菊又秋榮。
芳熏百草,色艷群英。
孰是芳質,在幽愈馨。
《和郭主簿》 晉 陶淵明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賦得殘菊》 唐太宗 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濃希曉笑,風勁淺殘香。
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
還持今歲色,復結后年芳。
《云安九日》 (35作文) 唐 杜甫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菊花》 唐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 唐 吳履壘 粲粲黃金裙,亭亭白玉膚。
極知時好異,似與歲寒俱。
墮地良不忍,抱技寧自枯。
《菊花》 唐 李商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趙昌寒菊》 宋 蘇軾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重陽后菊花》 宋 范成大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幾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九月十二日折菊》 宋 陸游 黃花芬芬絕世奇,重陽錯把配萸技。
開遲愈見凌霜操,堪笑兒童道過時。
《殘菊》 宋 梅堯臣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
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觴。
《菊花》 宋 朱淑貞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賦十月菊》 金 元好問 秋香舊入騷人賦,晚節今傳好事家。
不是西風若留客,衰遲久已退梅花。
《菊》 明 沈周 秋滿籬根始見花,卻從冷淡遇繁華。
西風門徑含香在,除卻陶家到我家。
《詠菊》 宋 楊萬里 物性從來各一家,誰貪寒瘦厭年華
菊花白擇風霜國,不是春光外菊花。
《菊花》 明 唐寅 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
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賞菊》 董必武 名種菊逾百,花開麗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誰與
勤勞智自專。
賞心邀客共;歌詠樂延年。
《秋菊》 陳毅 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
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
二、借菊言志 《感遇》 唐 李白 可嘆東籬菊,莖疏葉且微。
雖言異蘭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輝。
當榮君不采,飄落欲何依。
李白生于盛唐,郁郁不得志,傷感之情,躍然于紙。
《飲酒》 晉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棄官歸田,自耕自食,悠然自得之情,溢于詩外。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唐 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詠菊》 唐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題菊花》 唐 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裁,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黃巢是唐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領袖,他以沖天為主題,借菊詠志,表達了他敢于沖天摧毀封建王朝黑暗統治的豪情壯志。
《詠翻集句》 宋 史鑄 東籬黃菊為誰香,不學群葩附艷陽。
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處作孤芳。
《鷓鴣天》 宋 張孝樣 一種濃華別樣妝,留連春色到秋光。
能將天上千年艷,翻作人間九月黃。
凝薄霧,傲繁霜,東籬恰似武陵鄉。
有時醉眼偷相顧,錯認陶潛作阮郎。
《醉花陰》 宋 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她把瘦字人詞,把她的離情與菊花體態交融在一起,抒發內心久別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