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寫家長感言簡短
美術課程的總目標其中指出:讓學生掌握欣賞與評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并把“欣賞·評述”列為美術四個學習領域之一。
可見它的重要性。
而要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掌握欣賞與評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的美術語言,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則必須通過欣賞、評價優秀的美術作品來完成。
欣賞,作為美術學習活動的四個領域之一,無論是以美術欣賞教學的形式出現,還是作為美術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基本環節。
它貫穿于美術教學的始終,也是眾多的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把握的一個問題。
我們往往在欣賞的過程中,不知如何去欣賞評價、審視藝術作品,甚至不知如何去指導教學。
因為,它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和文化底蘊。
尤其是,當學生作品展示時,教師如何去引導學生欣賞、評價其作品,就此,本人圍繞教學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首先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欣賞、評價。
然后,再去談如何去引導學生欣賞、評價其作品。
【第1句】:欣賞:欣賞,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來說,本意就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的趣味。
它是欣賞者對客觀純在的美的一種主觀感受。
是審美主體對客觀事物的美的屬性的一種認識與反映及對美所作出的一種評定和判斷。
無論是自然美、社會美、還是工藝美,都是欣賞者對客觀事物的“美”進行感受、體驗、領悟,從而獲得由淺入深、情景交融的審美把握,并引起感情上的激動、滿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欣賞,在其過程當中,欣賞者首先是采取肯定和贊賞的態度去面對藝術作品的。
對作品的部分東西很少做出評價。
如:有人說,我很欣賞西方現代派美術。
這就意味著,他對西方現代派美術的充分肯定與贊賞。
就象我們現實生活中,有人說,我很欣賞你的為人,我很欣賞你的服飾,我很欣賞你的氣質,我很欣賞這種色彩等等。
都是認為好、持有喜歡、肯定的態度的去欣賞。
【第2句】: 評價:評價:就是評定某種事物“價值”的高低。
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來說,就是指評價者從一定的立場和觀點出發,對藝術作品和藝術家的成就得失、是非功過作出判斷和評定。
是指對作品的特點、質量、意義等等做出全面的評價,具有鑒賞的意思。
也叫藝術批評、藝術評論。
比如,我們要評價一下西方現代派美術,首先,就意味著我們對這一流派持有不肯定和不贊賞的態度。
只有通過對這一流派的藝術主張,及其對作品中所體現的思想內容、藝術技巧等方面,進行認真、全面、細致的分析、研究與鑒賞后,才能下結論。
才能決定對這一流派的美術作品是采取肯定、贊賞,還是采取分析、批判,甚至否定的態度。
只有分析了解后,才能作出正確的評定。
它與欣賞有情緒、觀點上的區別。
因為,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是由形式和內容兩部分構成的,它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
所以,評價作品的標準就有兩個。
一個是藝術的(專業的、形式的),一個是思想內容(內在的、主題思想)。
因此,可以說,欣賞是評價的基礎,評價是通過欣賞的過程來實現的。
評價可以促進欣賞。
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和諧統一。
一、那么,如何欣賞美術作品
我們知道,任何一件美術作品,它都是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
因此,我們要欣賞一件作品,首先就得從形式和內容上去欣賞。
而當我們面對一件作品,首先映入我們視覺感官上的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就是作品形式上的美。
因此,我們在欣賞作品時,應該先欣賞作品的形式美,然后再去欣賞作品的內容美。
【第1句】: 作品形式:我們知道,任何一件美術作品的內容,都必須通過一定的組織結構和表現手段(用某種語言來說話)表現出來,才能成為可供欣賞的具體的藝術作品。
因此,用來表現作品內容的組織結構與表現手段的總和,就是作品的形式。
結構和語言便成了作品形式的基本要素。
(1)結構:“結構”,是指作品的內部構造。
它是指作者按照主題思想的要求,來經營創作所用的生活資料。
換句話說,它是指作者在從事創作的過程中所設計的一個藍圖。
即創作前的構思。
你要畫什么,怎么畫,采用什么形式,利用什么方法、手段。
為什么這樣畫,這么畫,表達自己怎樣的思想情感,想通過作品歌頌什么
鞭撻什么
包括造型、布局和設想等等。
而結構的基本環節是剪裁和布局。
剪裁,是構成形象和意境的第一個環節。
如,畫梅花:“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
即刪繁取簡,熔煉精華。
布局,即構圖,“經營位置”(大家都知道,這里我們就不談了)。
所以說,結構,是表現作品主題思想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和因素,作者只有通過好的結構,把一系列的生活資料和體驗以及感受和想法等,合理的布局,才能充分的表現主題思想。
如繪畫,它的結構,就是通過優美的線條,生動準確的造型,豐富的色彩,奇異的材料,巧妙的構思和新穎別致的構圖等構成的表現形式,來表達作者的美好創意。
(2)語言:“語言”,新課標要求——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美術語言”。
強調了“語言”在美術學科的重要性。
我們要用美術語言,通過作品來傳達觀念和情感。
所以語言非常的重要。
“美術語言”: 就是指造型藝術中最基本的構成因素。
如點、線、形狀、色彩、結構、明暗、空間、材質、肌理等。
以及將這些造型元素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
如多樣統一、比例、對稱、平衡、節奏、對比、和諧等。
也可以說,美術語言它是一種不同于文學語言符號的特殊語言。
它是視覺符號。
它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例如,文學作品中的語言,一個字,一個詞都是一個記號。
它們有著各自相對獨立的意義。
如鳥、語、花、香,每個字都是一個符號,每個字都有它獨立的意義。
如果再把它們按語法的關系將它們組合起來——“鳥語花香”一詞,則更具有現實主義了。
而孤立的美術語言:如線條、明暗、色彩等,它們各自獨立都不代表任何主義,只有當它們按照造型的法則去構造一種全新的創造物的時候,也就是說,只有把它們結合到一個整體的新的形象之中去,它們才有表現某種主義的作用。
比如:有幾個孤立的符號“○”(圓)“(”弧,“└”折線。
它們各自獨立時沒有任何主義,當將它們組合成新的形象“蘋果”時,則具有了實在主義了。
(再如幾個四邊形構成一個房子等)由此可以看出,“語言”,它在文藝作品中,具有一定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這種視覺語言或視覺符號,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和藝術內涵。
如繪畫,它主要是用線條和色彩作為物質手段來表現空間事物的。
其中“線條”(語言),它具有寄托和濃縮情感意識的無限空間。
它是表現物質世界和情感世界的一種最完美的語言和手段,尤其是意筆線條,更具有無窮的包容量。
線條的橫豎、曲斜、剛柔、長短、疏密、方圓、粗細、波磔、輕重、陰陽、虛實、明暗、濃淡、動靜、滑澀等等。
線條的隨機變換,審勢賦形,含情達意,可以表現宇宙空間之萬物。
例如:衛夫人在《筆陣圖》中從書法藝術的角度論述:“橫如千里陣云,豎如萬歲枯藤”。
也就是說,一根橫劃,它所描繪的意會,可以讓人聯想到千里之遙的風云變幻,氣勢宏偉。
一豎之中,可以表達出漫長的歲月和蒼老的容顏,道出了人生歷程的雪雨風霜和酸甜苦辣。
此時,線條已充滿了生命的活力,給人以智慧和啟迪。
“戈如百鈞怒發”、“撇如陸斷犀象”、“捺如崩浪雷奔”、“折如勁弩筋節”。
可見,這種線條的轉折變化,既有它的力量感和重量感,而且運動、情態、氣勢、剛柔等都能充分的體現出來。
這種線條是何等的表現力和想象力。
這里,線條已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如:橫線的變幻,豎線的高矗,曲線的蠕動,斜線的滑坡,細線的瘦弱,折線的剛硬,圓線的豐滿,短線的跳動,轉線的回環,方線的力度,粗線的健壯,澀線的蒼老等等,這些線條,它都有一定的抽象內涵顯示出來,具有一定的象征性,這也正是我國五千年意象內涵深處的一種獨特的思維活動和獨有的線意識的神妙之處。
(也是所謂的線條語言)那么色彩也有它的象征性語言:如紅色(暖色),能給人以熱烈奔放,令人振奮及溫和的感受,它象征熱情、喜慶、幸福、吉祥、浪漫。
藍色(冷色),則傳遞一種憂郁和悲哀的情緒。
給人以清涼寒冷的感覺,又有忠誠、安全、寧靜的感覺(藍天白云、碧海藍天、月光藍天等)。
因為它是天空的色彩,所以它象征和平、安靜、純潔、理智。
另一方面,它又有消極、冷淡、保守的意味。
黃色(暖色),具有快樂、希望、智慧和輕快的個性,給人以生命力,具有朝氣,因為它是陽光的色彩,所以它象征著光明、希望、高貴、愉快。
但是,淺黃表示柔弱,灰黃表示病態。
綠色:中性色,它自然、穩定、成長、忌妒。
因為它是植物色彩,所以它象征平靜與安全、自然、希望、生命和環保。
等等,這里我就不一一的說了。
可以說,“色彩”(語言),它也可以傳達人的思想和情感。
不同的色彩及其完美組合,會使人感受到色彩那奇異的奧妙和迷人的旋律。
或明快與憂郁,或興奮與平靜。
不同色彩給人以不同的感覺和它的象征意義。
面對豐富多彩的世界,畫者通過對不同色彩的感受,把自己的情感和富有詩意的想象力、創造力,一起融入自己的繪畫創作當中,使色彩與畫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放射出奇異的光彩。
談到關于色彩的情感表現,我們不得不提起一個人,那就是荷蘭畫家凡高,凡高,他是被譽為人類給畫使上最富典型的運用全部生命來傾注色彩感情的本質的畫家。
他以一種扭曲、旋轉和極富運動筆觸、在畫面上堆積厚重而放大的色彩,每一筆觸的排列,都在抒發他那內心的強烈激情。
明確的顯示了色彩自身的情感力量。
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生命情感印象。
因此可以說,一切文藝作品的語言,它都包含著作者的情感。
沒有情感,作品就不能打動人,也就不能引起讀者在感情上的激動。
再如,羅中立的油畫《父親》,雖然整個作品是現實主義的,但是,為了達到細節的真實性,作者采用了這種極度寫實的油畫造形語言,活生生地再現了那個時代,我國農村千千萬萬個“父親”的典型形象。
他那黝黑的皮膚、縱橫深刻的皺紋、由于干渴而微啟的嘴唇里僅存的幾顆牙齒、額頭上到處沁出的點滴汗珠、老樹皮似的手和由于長期磨損而變形、變了色的指甲、受傷的手指、粗瓷劣質的大碗和對襟布褂、以及從頭頂直射下來的正午強光……這些精細入微的色彩造型語言,所“傾訴”的內容,是無比豐富的。
它們不僅“說”出了我們農民“父親”幾十年來的生活和目前狀況,也強烈地抒發著作者內心的呼聲,一定要加速現代化的步伐,要改善人民生活……這其中的深沉的思緒和復雜的感情,決不是文字語言所能窮盡的。
以上,我們對美術作品的形式(結構、語言)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作品的內容又是什么呢
【第2句】:作品內容:就文學藝術而言,既然藝術作品是社會生活在藝術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那么,藝術作品,它就必然包含著藝術家對社會生活觀點和藝術家本身的思想感情兩個方面的因素。
也就是說,它一方面反映的是客觀現實生活的某種因素,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藝術家對他所反映的現實生活的獨特感受、感動、理解、評價、和理想,甚至幻想等主觀的因素。
因此,藝術作品是主、客觀因素結合的產物。
這樣,題材和主題便是構成藝術作品內容的基本因素。
所以,內容,它是事物內在的各種要素的總和。
(1)題材:題材,是作者在觀察生活中所選擇出來的,并通過加工、提煉后,用來表達作者主題思想的生活材料。
一般來說是指作品里所描繪的人物、事物和環境等等。
比如,我要畫鷹,我們首先就得收集、了解有關鷹的各個方面的知識和資料。
如鷹的種類、形態、結構、色彩、生活習性、生存環境,以及人與鷹——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關系等人文精神。
然后再決定去表現它,經過意念加工,從鷹的動態、神情和氣質等方面去設計與刻畫它,這樣,才能創作出物與我合的感人作品來。
(再如:畫花鳥、人物、山水等等。
)(2)主題:主題,又叫主題思想或中心思想。
它是作品的全部思想,是作品的靈魂。
是作者在生活實踐中根據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認識,通過對題材的確定、加工、提煉而表現出來的。
(所有的形式、方法、手段等都是為了突出表現主題而服務的。
)這里我們提到的作品的“主題”和作品的“標題“是不一樣的。
盡管有些作品的標題近似主題,但仍不是主題。
如一幅以畫“鷹”為題材的作品,其標題為《雄風》,若從標題上看,要表現這一標題的題材很多,可以畫馬、虎、獅子、公雞等等,而作者取材“鷹”,選擇“雄風”這一標題,其作者是想通過作品《雄風》來表達自己對鷹的認識與感受,使人看到它,便可以領略到雄鷹那種雄渾博大之氣概,壯志凌云之胸懷,神勇無謂之氣度,叱咤風云、搏擊海天之風采。
從而給人以震撼,給人以激勵和無形的力量。
也是作者通過作品所要傳達的真摯情感。
這才真正是作品的主題。
從而使我們真正的體味到,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容為一體,形成物與我合的最高境界。
總之,我們要欣賞一幅作品,先是欣賞作品的形式美:如線條、造型、色彩、構圖、構思、技法、空間和材質等。
之后欣賞作品的內容美(內容美主要是作品的主題、意境。
意境:是藝術家在生活中產生的一種感情,一種對美的理解和認識。
在感情和認識的基礎上,提煉、概括、升華而成的。
所以說,意為情的升華,情為意的基礎。
比如,當我們欣賞一幅畫,有時為其內涵的藝術魅力所吸引,并與畫中的意趣、主觀思想相融合,為其畫外之意所陶冶、感染。
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物與我合的一種詩的境界。
比方說,我們看影視片,有時會被某段劇情、或某種場面所感動,以至于忘了自己,好象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禁不住潸然淚下,控制不住自己。
這就是意境的作用。
所以說,一幅畫,它不是事物外在形象的單純描寫,而是把作者感受到的美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思,通過富有意境的畫面傳達給觀眾,使觀眾領略會心。
)二、如何引導學生欣賞、評價其作品
1. 就教學而言——評價的方式(多元化):(1)、自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語言表達的方式,來評述自己作品的創意以及表達自己作品創意的方式、方法等。
★教師也可以讓每位學生把自己的設計意圖和感想記錄在畫面外的地方。
★也可以用表格或問卷的形式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2)、互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與同桌自由欣賞,直接用語言表達、評述其作品。
★也可以讓學生交換作業,用寫評語的方式互相評價,★也可以將學生的作品全部展示,讓學生談自己喜歡的作品及其理由。
★還可以小組討論,推選最優秀的作品。
(3)、教師評價:★當學生在自評或互評的過程中,教師或其他學生也可以給其提出意見,幫助其完善作品及其想象。
★教師在評價學生的作品時,要善于發現每位學生作品的閃光點,要把學生的任何繪畫痕跡都看作其情感運動的軌跡。
因為,兒童繪畫,它充滿著孩子們的稚拙、天真、浪漫、想象、創造和純樸的個性情感。
他們以其歡樂、自由、獨特的方式和無規則的線條、圖形及色彩所構成的畫面,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美好世界。
訴說著自己的情懷。
所以,我們要尊重孩子們的個性,無論他們畫什么都要視為其情感的流露,甚至亂糟糟的線條或圖象等,都視為學生內心活動的真實表現,并加以渲染。
尊重學生的審美感受、自身的生活經驗、以及他們對周圍環境的興趣、愛好和理解等等,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個性,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我們要支持孩子們的原形態創作。
以此保留兒童繪畫的原生狀態。
(如:我國提倡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們大家也看到了,央視第二屆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一個熱門的亮點——就是“原聲態”唱法。
它強調的就是原始的、原滋原味的、民族的、不加修飾的味道。
)★教師可以把學生的作品收上來,課后統一批閱。
★也可以讓學生把作品帶回家,讓其家長寫評語。
另外,由于美術學科本身在藝術體認上的復雜性,定性分析相對比較普遍,所以,從美術學習習慣上看,往往以定性評價為主,而定性評價,多半又是評價主體(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自身的意見。
(我說他好就是好,說他不好就不好。
多半是評價主題自己的主觀意見。
帶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傾向性。
)因此,我們現在提倡“質性評價”,它更能強調學生在美術學習活動中,要求評價的主、客體之間,相互交流、協商,使評價結果最大限度的被雙方共同認可。
所以,我們在評賞學生作品時,有必要增加藝術批評的手法,讓學生以更加主動的姿態,去評判審視其作品,并設想改變作品的某個部分,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學生在欣賞他人作品的同時,仍保持自己獨立思考的態度和能力。
(4)、可以將每次評賞出來的優秀作品,參加校內外的主題展覽,或裝訂成冊等,去擴大評價的視域。
使學生的作品不僅是在班上,而且要在年級或學校,甚至走向社會等等,來拓寬視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2.從整個欣賞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來看:(1)、因為任何一件美術作品它都是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感官可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語言簡單地對作品的形式進行描述。
包括:探討作品的材質、技法及其特征。
還有色彩、線條、形狀,及構成的原理(或美的原理)和作品的個性風格等。
也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一下美術作品的形式語言。
包括構圖精美、色彩鮮艷、線條流暢、材料豐富,肌理自然等等。
(2)、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的主題、意義進行探討,探討作品里所傳達的感情、心情、主題、意義、觀念和思想。
例如:你喜歡哪件作品、作品里都表現了什么,從作品中你聯想到了什么,作品是用什么工具材料表現的,是怎么表現的,為什么要這么表現,作品的設計風格是什么,設計的功能是什么等等。
通過教師一系列的引導學生想象、發散思維等活動,來陶冶情操,提高審美。
不過,我們都知道,中國有句俗語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說,人們的心理狀態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有所差異的。
并不象鏡子一樣,映照的物體都相同,由于每個人的素養不同、意識不同,世界觀不同、層次不同,心態不同、生活的角度不同,以及偏愛不同等等,因此,他們的視覺心理,必然有所不同。
比如,農夫看月亮,說它象鐮刀;船夫看月亮,說它象船;而武將看月亮,說它象弓;同樣一種物象,看法不同,聯想也就不同。
這也正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所形成的個性。
同時也說明,知識含量的不同,會影響你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產生不同的思維邏輯。
由于每個學生的閱歷、層次、生活等諸多方面的情況不一,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感悟學生作品時,要以人為本,承認和尊重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獨特想象,多給學生以鼓勵,愛護和扶持學生,幫助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學會自主掌握方法,喚醒自我表現意識,培養自主能力。
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的欣賞的過程中,因為學生作品的美點很多,如構圖美、構思美、造型美、色彩美、材質美等等,我們不能以一種方式,對每一個作品都面面俱到地去欣賞這些美點,否則,學生就會感到沒興趣了。
那么,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有所側重的找出這些作品中最突出的、最顯露的、最能引發學生審美情感的作品的形式美和內容美的結合點。
如:有時側重歷史故事的分析;(如:詩配畫、插圖等文學藝術方面的題材)有時側重構思的巧妙;有時側重構圖和形象;有時側重造型、材質美的表現;有時側重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聯想;有時側重整體和自然環境的關系;有時側重某種造型形式因素的運用等等。
總之,欣賞、評價,不是一個個體孤立的行為,而是在一種群體互動的交流環境中進行的,學生可以將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認識,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與他人交流和共享。
我們要在教學中,把握學生的成長規律,處理好師生間的漸變關系,要根據實際需要,不斷地調整和采用多元化的賞評方法來開展教學。
多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探尋究理的氛圍和自由表現的機會,并以美術學習活動的多樣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美術班家長會學生代表發言稿
尊敬的老師、各位家長們: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能作為學生代表在這里發言。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體高一20班全體學生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最誠摯的歡迎和最衷心的感謝
看到叔叔阿姨們一雙雙蘊涵無限慈愛和期待的眼睛,我的心很受觸動。
是啊,父母就是這樣目送著我們,一路走來,陪我們一起面對挫折、面對人生,為我們吶喊,陪我們一起度過難關。
現在,我又看到了同樣熟悉的目光,無私地為著孩子,真誠地與學校交流,共商孩子的成才大計。
還記得剛來報到的那一天,面對高大整潔的校舍和一片萬象更新的景象,我不禁有些茫然:我像只剛飛離家庭溫暖巢穴的小鳥,我真的可以獨自飛翔在那湛藍廣闊的天空嗎
面對嚴厲親切的領導,和藹可親的老師,躊躇滿志的學長,我釋然了。
因為我知道,雖然我們遠離家鄉,但是我們并不孤單,我們擁有最誠摯的關愛,我們相信一定可以在這里為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也許,你們已經發現了,我們的校園已面貌一新,教學樓設備齊全,充滿現代化氣息,各種花草樹木為美麗的校園增添了生機與活力。
甬路旁的宣傳欄,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知識,漂亮的手抄報,顯示出二中學子的不同凡響。
學校一天天在發展,環境一天天在改善,誰又能不為此自豪呢
能夠在這里讀書,讓我們感到滿意和幸運的絕不僅僅是學校有一流的硬件條件,更讓我們感動的是我們學校的領導和我們的老師。
為了我們,校領導和老師們一起,從點滴小事抓起,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從教我們拾起地上的一張廢紙開始,教會我們怎樣保護環境,怎樣愛護自己的家園;從教我們疊好行李開始,教會我們怎樣獨立生活;從教我們嚴守作息時間開始,教會我們懂得珍惜時間;從糾正我們一個錯別字開始,教會我們做學問應認真嚴謹;從教我們寫家信開始,讓我們知道,感恩父母,回報社會……為了我們,班主任們披著星星來,戴著月亮走,督促我們按時起床,教育我們嚴守紀律。
他們,永遠那么精力充沛,不知疲憊;他們,永遠那么堅定可靠,信心百倍;他們,永遠那么關懷備至,體貼入微。
在學校,他們就是我們的嚴父慈母。
得意時,他們告誡我們要戒驕戒躁,踏實穩重;失意時,他們鼓勵我們重樹信心,堅持奮進。
無論何時,他們都陪伴著我們,指引著我們,守護著我們。
為了我們,任課教師認真對待每一堂課,鉆教材,查資料,從備課到講課,從批改到輔導,一絲不茍,每一個環節都不肯草率。
課堂上,認真講授,教給我們知識,教給我們方法,更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
工作中,仔細批改,耐心講授,為我們答疑解難,兢兢業業。
我們無法阻擋自己去重溫軍訓的酸甜苦辣,無法阻止將這段日子深深的銘記在心。
對于人生而言,這只是轉瞬即逝的剎那,但就是這個剎那卻將成為我們人生的記憶長河中一朵絢麗的浪花。
這些天里,我們感受最多的是艱辛與疲憊,但我相信,以后,當回憶起軍訓時,感受最多的會是光榮與自豪
不能忘記教官們在訓練中挺拔的身影,嚴厲的目光,果斷的口令,規范的演示;不能忘記和藹的容顏上那略帶疲憊的雙眼;不能忘記他們曾給予我們的關懷……是他們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學校,是他們讓我們堅信了自己的選擇
一路上,有這么多老師為我們指點迷津,為我們保駕護航,所以,在這里,我想說:爸爸媽媽,您盡管放心,在二中老師們的幫助下,我們一直在努力著、進步著。
相信我們,我們必能成功!在此我也謹代表高一20班全體學生向老師們說一聲:老師,您辛苦了,我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人在高中,使命在肩。
我們已經不是昔日那個調皮、幼稚的孩子了,我們已經長大,我們已經知道自己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
我們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
我們有壓力,更有動力;有耐心,更有信心;有士氣,更有霸氣。
為了夢想,我們披星戴月,只爭朝夕。
高中的我們,沒有彷徨,沒有懶惰,沒有自由散漫,只有踏實肯干,只有全力備戰。
我們正處在奔跑的季節,與時間賽跑,與效率賽跑,與自己賽跑。
即使道路是坎坷的,我們樂于迎接挑戰,我們樂于忍受黎明前的黑暗,因為我們懂得,每戰勝一個困難,我們離高考的勝利就又近了一步。
我們一直在努力著,拼搏著,戰斗著。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更不會放松,更不會退縮。
我們會牢記老師的殷切教導、父母的熱切期盼,揚起夢想之帆,昂首闊步,去迎接明天的燦爛輝煌
我堅信天道酬勤,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在老師的精心輔導下,在家長們的支持與關心下,我們一定會帶上一顆感恩的心,向您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來到了二中,我們腳步鏗鏘,不再迷茫
來到了二中,我們志在四方,風雨直闖
來到了二中,我們敢踏平萬仞山,掀起千層浪
各位領導、老師、家長們:人生非坦途,我們會共同恪守“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古訓;我們會拿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拿出“吹盡黃沙始到金”的毅力,拿出“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勇氣,去迎接暴風雨的洗禮;我們會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為家庭、為學校、為祖國的未來拼搏奮斗
疫情期間家長感言有哪些
家長感言:對自教式進行反復反省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一個除了經常督囑他學習,在學習上刻苦用功學習之外,還要叫他為人處事,使自己的孩子學會怎樣為人,待人,為人處事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再明確學習目的,這樣學習的積極性自然會明顯地提高。
通過這次家長會我體會到:
【第1句】: 要時常和孩子溝通,要把孩子當朋友。
不要以命令口氣去教育和強迫方式教孩子去做事。
【第2句】:多給予孩子以鼓勵和表揚,孩子做錯什么事情不要一味的去批評和指責。
【第3句】:要培養孩子自信心。
父母要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因為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
父母的習慣將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和命運。
【第4句】:培養孩子在學習中需要有一個積極心態。
回想自己的教育方式,確實需要許和改進。
首先沒有放下身架和孩子做朋友,沒有花更多的時間去與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
對于孩子的優點和成績,覺得理所當然,應該是這樣的,而對于他的缺點和失誤,只是一味的訓斥他,沒有正確加以引導和分析,鼓勵他勇敢走出低谷,培養他的自信心,重新去主動進取。
我覺得今后是我們做家長的更新觀念,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成長的時期,改變以往的方式、方法,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充分表露自己的情感,抽出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去交流。
做好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給他足夠的自主權,不能加給自己的觀念。
同時給孩子經歷失敗的機會,讓他正確對待成功和失敗,笑對人生,給予他足夠的力量,盡可能的多鼓勵,讓他知道健康的心態是最重要的,失敗,不過是重頭再來。
還有就是和孩子一同去多看積極向上、豐富的課外書,和孩子共同學習,對于困難,共同面對。
健康、向上,樂觀、進取,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習慣,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公開課家長感言要怎么寫
每節課后,總會聽到家長對孩子的繪畫作品進行好與不好的評價,其中評價中最常見的就是畫的像不像,顏色涂得均勻不均勻。
拋去孩子對家長評論后的感受不講,在大部分家長心中像不像與好不好一直是畫“等號”的。
其實欣賞和評價兒童繪畫,無論對成人或是孩子都應該加以重視。
對于家長來講,要評價、欣賞兒童繪畫首先應該了解、理解兒童的各個方面的特點。
不要用成人畫的審美觀來要求兒童畫,以成人畫的標準評價兒童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來看待兒童畫。
成人的態度和評價對孩子會有相當的影響。
如果評價不好,可能會打擊、挫傷兒童繪畫的積極性。
兒童畫,是一個與我們日常生活不同的神奇的世界。
那一幅幅充滿稚拙、天真無邪、構思獨特、造型夸張、色彩斑斕的兒童畫作品,不僅體現了孩子對世間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也流露了兒童純真的思想感情。
成人在看兒童畫的時候,最大的偏見就是認為兒童畫畫得不像,亂七八糟。
其實,作為繪畫藝術中描寫記錄現實物象的功能,已經在歷史上被攝影替代,寫實只是繪畫中的一種藝術形式而已,那么兒童畫最顯著的特征是什么呢
其實是稚拙的童趣
不合乎比例、透視,卻合乎表達的需要。
天真無邪,歪歪扭扭,粗粗細細,曲曲直直,這正是任何成人作品無法比擬、無法替代的。
也正是兒童畫特有的美感。
兒童畫不同于成人的繪畫,其審美價值的最大特點是天真幼稚,自由浪漫,不天真就不會幼稚,不幼稚也不會看到童心的可愛。
兒童畫自由自在,不自由就會死板僵化。
那種片面追求畫“畫得像”的寫實期的教學方法,不適于兒童學習,尤其是幼兒學畫。
只有鼓勵他們大膽自由自在的畫,運用符合式的造型語言畫出兒童自己的感受和天性,才會顯示出兒童畫的美。
兒童畫的美又是全方位多層次的。
完整是一種美,殘缺也是一種美;成熟是一種美,幼稚也是一種美;清晰是一種美,朦朧也是一種美;整齊是一種美,瀟灑也是一種美;規范是一種美,自由更是一種美,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到兒童畫是那樣的可愛。
一旦把繪畫這層“窗戶紙”看破了,就知道“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總之: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鼓勵,您眼中的兒童畫就會成為打開一扇通往兒童心理的大門,那里是一個妙不可言的神奇的世界。
1.以“像不像”來評價兒童畫。
人們贊揚一幅畫時,常常用“畫得真像
”“簡直和真的一樣”之類的話,以為是對畫作者的最高褒獎。
許多人在看到兒童繪畫時同樣以“像不像”來評價,畫得比較“像”的自然是好的,不太“像”的自然是不好的了。
其實,用像”與“不像”來評價一件作品的好壞是片面的,無法全面、深入地詮釋作品的含義,如西方的“立體主義”“達達派”的作品,顯然無法用“像不像”來評價。
2.以“合理不合理”評價兒童畫。
“合理不合理”是指兒童畫中的事物是否符合客觀現實和客觀規律。
兒童由于自身知識、經驗不足,認識水平不高,他們描繪的事物往往與客觀現實并不相符。
他們會把人的頭畫得很大,手卻畫得很小;上山的人的身體垂直于山的坡面;人在太空與外星人游戲;在森林里與動物們聯歡……如果要找一找兒童畫中不合理的地方,幾乎是俯拾即是。
于是大人們“熱心”地為兒童尋找畫中的錯誤,用自己的知識、經驗深入淺出地解釋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直到兒童的畫符合自己的意愿。
3.片面以“拙”來評價兒童畫。
兒童畫中的“拙”是在無意中產生的,是因為兒童的生理、心理還沒有發育成熟時無意識的行為,或者受自身技能的限制,還不能如實再現客觀事物的緣故,并非是其有意追求的結果。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拙”的味道也將慢慢消失。
而藝術家的“拙”是歷經數十年的追求和艱苦練習才達到的境界,是大巧若拙,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如果因此欣賞兒童畫,其實不得要領,就算你給小孩評了個金獎,可能連他自己也莫名其妙。
這樣的評價,仍舊脫不了技法的框框。
兒童學畫不是一定要將其培養成大畫家、大師、對于大多數學畫的孩子來說,其成為專業畫家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學畫對于開發孩子智力的意義要遠遠大于學畫本身。
科學資料表明,兒童早期繪畫教育可將孩子的智商提高30%,兒童學畫重在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情操,美化人格,塑造一個具有創造性思維,創造性品格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兒童畫教育不是培養專業畫家的教育,而是全面開發孩子想象力、創造力、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表達力的教育。
重在啟迪智慧,而非傳授技能。
在眾多兒童繪畫作品中,不同年齡的兒童,繪畫表現也不同。
并不是很小的孩子能畫出成人所畫的形象就是水平高。
因為繪畫水平的高低標準并不完全是看誰臨摹的像。
兒童繪畫讓我們發現另一個美妙的世界。
我們應該始終以欣賞的目光注視著孩子,用積極的態度激勵孩子。
正確欣賞、評價兒童繪畫,對孩子繪畫的發展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他們情感的變化,反映著他的經驗和感受,體現著他與周圍事物的情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