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的個人感想
鴉片戰爭,歷史上鮮明的一頁,記下了中華民族的艱苦創業,也刻下了動人心魄的英雄故事。
列強入侵,山河蹂躪,不但沒有撲滅人們斗爭的火焰,反而使反帝反封建的星火燃燒更旺,虎門硝煙是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展示出中華民族無與倫比的偉大形象;三元里抗英,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入侵的勇氣,給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這些閃著光芒的愛國主義動向,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不可欺!是的,中國人民不可欺!中國人民自古以來有志氣,雖然出現了鴉片戰爭,如此血淋林的事實,但這不能表明中華的柔軟,林則徐.關天培不正在我們中間廣為傳頌嗎
難道我們不應該為祖宗在如此境況下有如此氣概而自豪嗎
但也是這一頁,帶著軟弱,帶著污點,給中華以奇恥大辱;割地賠款;奴顏媚骨;屈膝投降;使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是清政府的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它規定中國割讓香港,賠償2100百萬銀元,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個口岸城市對外通商,此外,英國還享有協議關稅.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等特權。
美國.英國.法國隨之也接踵而至,先后脅迫清政府與他們簽訂不平等的條約,道光29年,葡萄牙驅逐中國在澳門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強占了澳門。
鴉片戰爭的結果是使中華帝國自守五千年的古老大門,從此被英國的尖船利炮打開,許多彈丸小國排隊而來,他們一一和中國簽訂了條約,我泱泱大國五千年來從未受此侮辱。
當我翻開這一頁歷史,心情是沉重的。
但現在,我們的國家再也不會退回到這條路上了,中華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香港.奧門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現在,奧運健兒在賽場上拼搏,不正在揚我國威嗎
求關于鴉片戰爭的感想
鴉片戰爭反映了閉關鎖國的腐朽,沒能連上世界潮流而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鴉片戰爭后的心得體會
鴉片戰爭的心得體會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中國歷史的發展從此發生重大轉折。
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是封建的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的轉折點。
由于這次戰爭是英殖民主義強行向中國傾銷走私鴉片引起的,所以歷史上叫做鴉片戰爭。
鴉片的泛濫,影響了民眾的身心健康,使吏治敗壞導致中國白銀外流,政府財政收入短絀。
道光延續自雍正以來的禁煙政策,但鴉片走私不但不見收效,反而日益猖獗。
事態的發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覺。
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討論禁煙的看法,朝野對禁煙的看法不一,最終打動道光帝的是當時湖廣總督林則徐的禁煙奏折。
林則徐1839年3月抵達廣州,隨即禁煙,嚴查煙販,整頓水師,曉諭外商呈交鴉片。
同年6月3日,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二萬余箱鴉片中國的禁煙措施,遭遇英國政府的強烈反對。
鴉片戰爭以清政府失敗而告終。
1842年7月24日,清政府在英軍的炮口下,被迫簽定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中國的主權。
接著1843年10月簽訂了中英《虎門條約》。
美國法國等西方列強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資產階級第一次聯合侵略中國的戰爭。
1856~1860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
因其實質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而得名,亦稱英法聯軍之役。
它使中國損失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向半殖民地道路又前進了一步。
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
其中鴉片貿易合
求一篇鴉片戰爭100字的體會與感想
自一八四二年八月,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以來,中國這個有著大片國土、物產豐富的古老國家成為了西方列強任意分割的“美味蛋糕”。
從而使中國成為半殖民半封建的國家,直至新中國成立。
《南京條約》是由于英國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處于戰敗國而被迫簽訂的。
《南京條約》中有一條是割香港島給英國,盡管條件很苛刻,但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而將香港島拱手交給英國。
另外香港島周圍地區大都成了英租地。
其租期為九十九年,對于這九十九年,是何等的漫長啊
可悲的是清政府認為,其租期為九十九年總比租期為一百年讓人掛得住面子。
就這樣,香港島在英國人的統治下走過了漫長的一百年,盡管英國將香港島變得更加富有,卻無法讓香港島有一個真正的主權,一個中國領土的主權。
盡管孫中山成立了南京國民政府,清朝滅亡,但那些不平等條約卻仍然保留,致使香港島走過了近百年受殖民者統治的道路。
終于,在一九九七年的七月一日,香港這匹在外奔跑多年的駿馬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香港的失而復得不得不讓每一個中國人沉思,為什么一個土地遼闊的中國,會被西方列強輕易割分呢
這不僅僅因為清政府的迂腐,還因為中國人民自身(
【第18句】:19世紀)沒有文化,不能用科學來捍衛自己的祖國,致使中國“病入膏肓”。
如今,中國這只從睡夢中驚醒的雄師正在飛速發展,通過文化、科學、經濟再也不會被其他國家所打敗了。
戰爭是人類的一種最愚蠢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殘酷血腥的戰爭,普通民眾是最大的受害者。
戰爭是一種犯罪也是人類文明的一種悲哀。
特別是世界大戰,是人類一種自我的毀滅,是人類的一種劫難,是某些人的瘋狂。
戰爭所留給人們是廢墟.蒼涼.仇恨.痛苦.絕望。
人類應從戰爭中吸取教訓。
如今天的日本國,不僅沒有沒有誠懇反省二戰中的戰爭罪責,卻還在否認美化侵略歷史;其官員公開參拜供有戰犯的靖國神社。
這樣的國家,愛好和平的人民應警惕
這樣的不敢承認歷史錯誤的國家民族人民也是沒有前途的。
可戰爭的悲劇仍在21世紀今天的中東.非洲地區上演。
美國仍在愚蠢的在利用戰爭維護自己的霸權,在其“反恐”.”先發制人”的戰爭理論的指導下,先后發動了”阿富汗”.”伊拉克“戰爭制造了大量的人類災難,戰爭浪費了人類的大量的財富,為什么不用這筆財富去發展科技,救助那些生活在苦難中的人呢
為了人類美好的明天,這個世界應多些理解合作,少些對抗維護世界和平。
人類應用智慧解決存在的問題矛盾避免戰爭。
對鴉片戰爭的感受
落后就要挨打,尊嚴來自于實力。
這是對鴉片戰爭的感受。
對人類以及人類文明,對地球造成了破壞甚至摧殘。
這是對戰爭的感受。
電影《鴉片戰爭》歷史感悟200字左右
今天,我觀看了《鴉片戰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銷毀鴉片的那一刻,當時,人們把許多害人的鴉片倒進水里,老百姓叫啊、跳啊、唱啊,十分的高興
1837年的中國,鴉片已成為危機中國民生的嚴重弊害,許多人因為吸鴉片而做出些十分怪的動作,有的還面臨死亡,商家也因為沒有錢而破產。
林則徐提出了六條禁煙方案。
1839年在廣州收繳英國船上全部鴉片,在虎門海灘銷毀,20天共銷毀鴉片19179箱,2119袋,共計237254斤。
這是多么大的數字呀
雖然現在已經沒有鴉片了,但我們一定要記住鴉片給人們帶來的痛苦。
鴉片戰爭的觀后感
觀《鴉片戰爭》有感趙五小 五一班謝境我看了《鴉片戰爭》這部電影使我對這位一百多年前的這位禁毒英雄――林則徐,產生了無比的敬佩之情。
他不為個人利益,不畏強權,不顧個人生死,堅決的打擊毒品,他的精神令我激動不已。
這部電影里,我記憶最深的是林則徐把洋人的鴉片當眾燒毀后倒入了大海里。
我為林則徐感到驕傲,為祖國有這樣的清官感到自豪。
鴉片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老百姓因為吸鴉片身體越來越差,連農活都干不了;士兵因為吸鴉片精神越來越差,連武器都拿不動了;官員因為吸鴉片思想越來越腐敗,連國家都可以出賣。
鴉片的大量侵入了致使我國白花花的銀子從中國人的腰包流進了外國人的腰包,從中國的倉庫流進了外國人的倉庫,中國的財政越來越空虛,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困苦。
然而就在禁毒活動將近成功之時,林則徐被貪官誣陷,被撤職查辦這場轟轟烈烈的禁煙活動就這樣夭折了。
當時我恨得咬牙切齒真想沖上前把那個貪官打死,把真相告訴當時的皇帝――林則徐是個清官,你冤枉了他。
然而歷史是不能辦法改寫的。
看完了這部電影使我了解了毒品對我們的危害,它會吞噬我們的肉體和靈魂,毀滅我們的美好生活。
因此我們要從小立志,努力學習,長大了做一個對國家和人民有益的人。
《鴉片戰爭》觀后感趙五小 五一班 楊楚翹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叫《鴉片戰爭》,這部影片主要描寫了1838年鴉片在我國泛濫成災,道光皇帝派遣兩廣總督林則徐去虎門禁煙的事。
影片中林則徐在虎門銷煙的那一幕深深的留在我的腦海里:他把從英國商人那里繳獲來的兩萬多箱鴉片全部銷毀。
熊熊烈火燒掉了給人們帶來災難的鴉片,也燒掉了英國商人的囂張氣焰,看得老百姓拍手稱快,林則徐那高大的身影時刻浮現在我的眼前。
但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中國政府打了敗仗,從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把自己的領土――香港割讓給了英國。
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后,經我國政府的多方努力,到1977年7月1日我國才恢復了對香港行使主權此時,據鴉片戰爭已有157年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毒品曾給中華民族帶來過極其深重的災難,時至今日,毒品這場來勢兇猛的世紀之患正無情的侵蝕著青少年的身心。
因為我們青少年的好奇心強,,判別是非的能力差,對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違法性缺乏認識,最容易接受毒品的侵襲,所以我們應該認真學習禁毒的知識,深入了解毒品的危害,樹立防毒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不要盲目追求享受,趕時髦,尋求刺激。
平時生活要有規律,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文體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做一個思想健康,奮發向上的人。
《鴉片戰爭》有感趙五小 五一班 汪海彤6月26日晚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播放了電影《鴉片戰爭》,通過觀看不僅使我再一次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而且使我的心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洗禮。
影片表現了以林則徐為首的禁煙派,在民族危急之際,敢于挺身而出,同英國走私商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殊死搏斗,最后,迫使英國商人交出了手中的所有鴉片,并在虎門海灘全部銷毀。
表現了中國人民抵御外來侵略的決心可膽略,是中國近代史的偉大壯舉,是一首弘揚民族的精神的正氣歌,是一曲震驚中外的交響曲。
我們是生活在新時代的學生,要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古訓,努力學習,刻苦讀書,振興中華,保衛祖國,讓我們偉大的祖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林則徐為了保衛自己的祖國,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這種愛國主義精神,牽動著每個小學生的心,也牽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
讓我們時刻牢記做一個愛國的小公民。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原因 過程 結果 感想
在鴉片戰爭以前的四十年中,英國共走私運入中國四十多萬箱鴉片,從中國掠奪去約三、四億銀元。
造成國內銀元枯竭,銀價上漲一倍以上,工商停滯,國窮民困。
當時吸食的人越來越多。
不僅貴族官僚、地主豪紳、商人學士吸,到后來連農工兵役也抽起鴉片。
到一八三八年,全國抽鴉片煙的人達二百多萬。
一些堅決主張禁煙的愛國志士痛心地指出:“以中國有用之財,填海外無窮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漸成病國之憂”。
對此,清政府不得不考慮處置的辦法了。
正義的禁煙斗爭 圍繞著禁煙問題,清朝統治階級內部發生了激烈爭論。
一派以湖廣總督林則徐為代表的禁煙派,在鴉片戰爭爆發前,主張“重治吸食”、“法當從嚴”,堅決禁絕;在鴉片戰爭爆發后,主張堅決抵抗,又叫抵抗派。
另一派以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和直隸總督琦善為代表的弛禁派,始則反對峻法嚴刑,主張取消禁煙令;后又反對抵抗,力主投降,又稱投降派。
抵抗派的立足點,雖然是為了維護封建王朝的利益,但在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的時候,主張消滅煙毒,抗擊侵略,在這一點上是有遠見的,是和人民的愿望與利益一致的。
一八三八年十月,林則徐上書道光皇帝,說鴉片為害極大,非嚴禁不可。
他在奏折中大聲疾呼,如果再馬虎下去,只怕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道光皇帝知道,兵、餉是他維持統治的命根子,威脅到命根子當然不行,因而決定禁煙。
一八三八年十二月,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查禁鴉片。
林則徐(1785—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一八一一年考中進士進入官場,先后在浙江、江蘇、陜西、湖北等省任地方官,還在河南督修過堤工,比較了解社會的情況和民間的疾苦,是一個立志改革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
一八三九年一月八日,他奉命離開北京,前往廣州。
臨行前,他向朋友們表示:“禍福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決心清除鴉片禍害。
三月十日,林則徐一到廣州,立即開展禁煙運動。
原來對禁煙不太積極的兩廣總督鄧廷楨,在形勢推動下,也轉變為禁煙派中的積極人物。
他向林則徐表示,一定要“合力同心除中國大患之源”。
林則徐在廣州不斷和官員會見,交換禁煙意見,召集書院學生數百人,要他們開列販毒地點和毒販子的姓名。
他還化裝成百姓,到船家、漁戶和一般群眾中去親自調查。
在充分掌握情況以后,林則徐采取果斷措施:一,勒令中外煙販,全部交出現存鴉片;二,要求外國商人一律寫出不再偷運鴉片的保證,“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
三月十八日,林則徐通知外國毒販,詳細報明存煙實數,并限三天全部交完。
三月二十二日,三天期限已滿,毒販們只交出一個零頭(一千零三十七箱)。
在抗拒交煙中,有一個英國毒販顛地,是在中國多年販毒的老手,大批鴉片走私,多半由他經手。
他手頭鴉片最多,不但自己不交,還阻攔別人全交。
林則徐掌握了這一情況以后,立即下令逮捕顛地。
這時,英國商務監督義律偷偷從澳門趕到廣州,企圖保護顛地逃跑,并且命令停泊在珠江口外的英國鴉片船作好戰爭準備。
但當義律手持兇器帶顛地等人從商館逃跑時,商館已被憤怒的中國人民所包圍。
顛地等鴉片販子終于被逮捕了。
為了狠狠打擊義律的破壞活動,林則徐立即下令派兵封鎖商館,停止中英貿易,斷絕商館與鴉片船之間的交往,并撤退商館中的中國雇員。
義律無計可施,只得命令交出全部鴉片。
林則徐會同鄧廷楨親自驗收。
從四月十二日到五月二十一日驗收完畢,共收繳鴉片二萬多箱,約二百三十多萬斤,值白銀八百萬兩。
虎門銷煙 為了不讓鴉片毒害人民,林則徐決定將收繳的鴉片全部銷毀。
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天空晴朗,萬里無云,廣闊的虎門海灘上,人山人海。
下午兩點鐘,連續幾聲炮響,林則徐宣布銷煙開始。
士兵們向挖好的池子里放滿海水,投進鴉片,再撒上石灰。
剎時間,池水翻滾,煙霧沖天,萬眾歡騰。
滿池鴉片很快化為渣沫。
這時正是退潮的時候,林則徐命令打開閘門,滿池廢渣隨滾滾潮水卷入大海。
就這樣,從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起,花了二十三天時間,終于把二萬多箱鴉片全部銷毀。
虎門銷煙,表現了中國人民維護民族尊嚴、反抗外國侵略的愛國精神和英雄氣概。
在中國人民革命勝利后,虎門銷煙的壯觀場面銘刻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上。
收繳鴉片取得勝利后,林則徐繼續堅持斗爭。
他要外國鴉片商人立下文書,保證永不夾帶鴉片到中國來。
但是英國政府堅持其侵略立場,指使英國商人拒立文書,并積極準備戰爭。
林則徐予料侵略者早晚要武裝報復。
因此,他在禁煙的同時,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和水師提督關天培,整頓部隊,認真操練,招募漁民,組織水勇,加緊戰備。
果然,虎門銷煙過后三個月(一八三九年九月),義律帶著兵艦和武裝商船,向九龍發動進攻,遭到了中國水師和海岸炮臺的英勇還擊。
英國的一艘雙桅船被擊沉,水兵被打死十幾個,義律只得帶領軍艦向海口退去。
但他并不死心,從十一月起,繼續帶領兵艦到廣州附近挑釁。
林則徐組織軍民堅決還擊,先后取得七戰七捷的勝利。
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和反抗英國強盜的斗爭,表明了他不愧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位民族英雄和杰出政治家 1840~1842年間,中國軍民抗擊英國借口中方銷毀鴉片而派兵入侵的戰爭。
清中葉以后,英國等國向中國大量輸出毒品鴉片。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
次年三月,林到任后,嚴行查繳鴉片2萬余箱,并于虎門??谙典N毀。
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
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凇?/p>
鴉片戰爭自此開始,戰爭經歷三個階段。
英軍首次北犯(18
【第40句】:6~12) 根據英國政府的訓令,遠征軍封鎖廣州、廈門(今屬福建)等處的???,截斷中國的海外貿易,并于7月攻占浙江定海(今舟山市),作為前進據點。
此時,中國沿海地區,除廣東在林則徐督飭下稍作戰備外,其余均防備松弛。
8月,英艦抵達天津大沽口外,道光帝懾于兵威,罷免林則徐,改派直隸總督琦善為欽差大臣;同時,英方也以疾疫流行,秋冬將臨,同意南下廣東進行談判。
英軍南下后,清廷下令沿海各省督撫籌防海口,并命兩江總督伊里布率兵至浙東,準備收復定海。
虎門廣州之戰(18
【第40句】:12~18
【第41句】:8) 1840年12月,琦善與義律在廣東開始談判。
1841年1月7日,英軍不滿談判的進展,出動海陸軍攻占虎門的第一重門戶--沙角、大角炮臺,發起虎門之戰。
道光帝聞訊下令對英宣戰,派侍衛內大臣奕山為靖逆將軍,并從各地調兵萬余人赴粵。
2月26日,英軍又出動海陸軍,攻破虎門橫檔一線各炮臺和大虎山炮臺,溯珠江直逼廣州。
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力戰殉國。
5月24日,英軍對廣州發起進攻,一路占據城西南的商館,一路由城西北登岸,包抄城北高地,攻占城東北各炮臺,并炮擊廣州城。
在此形勢下,奕山等接受英方條件,納銀600萬元,換取英軍撤出廣州地區。
英國侵略者的暴行,激起城北郊三元里一帶民眾自發武裝起來進行抗英斗爭。
英軍再次北犯(18
【第41句】:8~18
【第42句】:8) 英國政府對義律在廣州所獲侵略權益尚嫌太少,乃改派璞鼎查(Henry Pottinger)為全權代表來華,擴大侵略。
1841年8月21日,璞鼎查率艦船37艘、陸軍2500人離香港北上,攻破福建廈門,占據鼓浪嶼。
旋北進浙江,10月1日攻陷定海(1841年2月,英軍以疾疫流行,放棄定海),10日陷鎮海(今屬寧波),13日占寧波。
時英軍兵力不足,遂停止進攻,等待援軍。
廈門、浙東兵敗后,道光帝又派吏部尚書奕經為揚威將軍赴浙,并陸續調集兵勇以備反擊。
1842年3月,奕經以兵力已足,決定水陸同時反擊,企圖一舉收復寧波、鎮海、定海。
3月10日夜,清軍對寧波、鎮海分別發起反擊,接戰均不利,紛紛撤回原駐地。
進攻定海因風潮不順而延期。
3月15日駐寧波英軍乘勢反攻慈溪(今慈城鎮)和城西大寶山等地,清軍大敗,退守曹娥江以西。
道光帝見久經準備的浙東反攻又告失敗,遂調盛京將軍耆英趕赴江南,準備與英軍媾和(見浙東之戰)。
1842年5月,英軍放棄寧波,集中兵力北犯。
18日,攻陷浙江平湖乍浦鎮。
6月16日發起吳淞之戰,江南提督陳化成戰死。
此后,英援軍相繼到達長江口外,璞鼎查不理耆英等人的乞和照會,以艦船73艘、陸軍
【第1句】:2萬人,溯長江上犯,準備切斷中國內陸交通大動脈運河。
7月21日,英陸軍6900余眾,發起鎮江之戰,遭頑強抗擊,被擊斃169人后攻陷鎮江。
27日,英艦隊駛抵南京江面,清軍已無力再戰,全部接受英國侵略要求。
8月29日,耆英與璞鼎查簽訂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條約》。
鴉片戰爭是中國軍民抗擊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入侵的第一次戰爭,廣大官兵英勇抗戰,表現出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但是,由于清廷和戰不定,決策多變,將帥不善指揮,戰法呆板,加之武器裝備落后,終為英軍所敗。
鴉片戰爭的實踐表明,落后的封建軍隊已不能戰勝初步近代化的資本主義軍隊。
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一次鴉片戰爭 戰前的中國: 自清朝初期到鴉片戰爭前夕,中國社會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這強盛國勢,從乾隆末年就呈現出江河日下之勢。
封建制度已嚴重地阻礙著新的生產力的發展。
明代中葉產生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非常緩慢。
到鴉片戰爭前,以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占據中國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
土地兼并日趨嚴重,成為全國的普遍現象。
吏治敗壞,封建專制發展到了極點。
清政府用“四書”、“五經”將人們的思想禁錮起來,對不滿情緒或評議時政者,實行殘酷鎮壓。
國防空虛,軍備廢弛。
對外關系上,清王朝長期實行閉關政策,嚴重地阻礙著中國對外貿易和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
隨著清朝統治的日趨腐敗和對人民剝削壓迫的加重,國內階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斗爭此伏彼起。
清王朝的統治面臨深刻的危機,中國封建社會已經走到了它的盡頭。
列強擴張: 正當清王朝日趨衰落的時候,英、法、美各國的資本主義卻在迅速發展。
18世紀60年代起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到19世紀三四十年代,大機器工業逐漸代替了工場手工業。
英國工業的發展,工業產量急劇上升,“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
法國是僅次于英國的資本主義國家,到鴉片戰爭前夕,法國工業產量居世界第二位。
美國在鴉片戰爭前夕資本主義工業并不發達,但它正處于上升階段。
19世紀30年代,美國資產階級正向南部劫掠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排除歐洲資本主義在拉丁美洲的勢力,全面控制市場,因此,美國在19世紀中葉沒有足夠的力量侵犯中國。
美國充當了英國侵略者的幫手,追隨英國侵入中國。
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后,資本主義工商業迅速發展。
俄國從北面虎視眈眈注視著中國,隨時準備奪取中國的領土。
19世紀4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攜工業革命的雄風,蒸蒸日上。
歐美列強為了擴大商品市場,爭奪原料產地,加緊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動,中國的周邊國家和鄰近地區,陸續成為它們的殖民地或勢力范圍。
中國作為一個幅員遼闊的古老國家,自然成為殖民主義者侵略擴張的新對象。
鴉片輸入: 工業革命后,英國資產階級竭力向中國推銷工業產品,企圖用商品貿易打開中國的大門。
直到19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對英貿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萬兩白銀的地位。
為了改變這種不利的貿易局面,英國資產階級采取外交途徑強力交涉,未能達到目的,就采取了卑劣的手段,靠“毀滅人種”的方法,向中國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鴉片,以滿足他們追逐利潤的無限欲望。
鴉片貿易給英國資產階級、英印政府、東印度公司和鴉片販子帶來了驚人的暴利。
打破了中國對外貿易的長期優勢,使中國由二百多年來的出超國變成入超國。
“鴉煙流毒,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
鴉片大量輸入,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600萬兩,中國國內發生嚴重銀荒,造成銀貴錢賤,財政枯竭,國庫空虛。
鴉片輸入嚴重敗壞了社會風尚,摧殘了人民的身心健康。
煙毒泛濫不僅給中國人在精神上、肉體上帶來損害,同時也破壞了社會生產力,造成東南沿海地區的工商業蕭條和衰落。
政府禁煙: 鴉片貿易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嚴重危害,引起了清政府和廣大人民的重視。
清政府從自身利益出發,1821——1834年頒布禁令八次;統治階級中一部分人目睹社會危機,要求改革弊政,在中國嚴禁鴉片。
1838年12月,道光皇帝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派往廣東禁煙。
1839年3月,林則徐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在廣州籌劃禁煙。
林則徐立下誓言“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表示禁絕鴉片的決心。
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采取堅決果斷的措施,迫使英商陸續交出2萬多箱鴉片。
在林則徐的主持下,將繳獲的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全部銷毀。
在現場觀看的廣州城鄉群眾,無不拍手稱快。
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打擊。
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維護民族尊嚴,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定決心。
矗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六·三”銷煙壯觀場面的真實寫照,它將永遠地銘刻在中國人民心中。
戰爭經過: 中國禁煙的消息傳到倫敦,英國資產階級發出狂妄的戰爭叫囂,一場由英國資產階級挑起的侵略戰爭爆發。
1840年6月,英軍首先進犯廣州,遭到清軍的抵抗后,轉攻廈門,又被鄧廷楨的軍隊擊退。
1841年1月7日,英軍攻擊沙角、大角炮臺。
中國軍隊倉促抵抗,傷亡慘重,炮臺失陷。
英軍進逼虎門。
琦善妥協求和,英國單方面宣布《穿鼻草約》。
琦善的賣國行徑激起清廷上下不滿,道光皇帝認為有損天朝尊嚴,決定對英宣戰。
英軍先發制人,再次進攻虎門。
關天培親自率軍堅守炮臺,以身殉國。
1841年5月,英軍進攻廣州,廣州城外的泥城、四方炮臺相繼失守。
奕山等人喪魂落魄,舉白旗投降。
5月27日,中英雙方簽訂《廣州和約》。
8月26日,英軍攻陷廈門。
10月1日,英軍再陷定海。
10日,鎮海陷落。
13日,寧波陷落。
道光皇帝為挽回敗局,決定第二次出兵,奕經率軍到達前線后,貿然出兵,全軍潰敗。
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陳化成戰死,吳淞口陷落;7月,鎮江陷落。
8月,英艦到達南京下關江面。
29日,清政府在英國炮艦的威逼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條約簽訂: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主要內容:(1)割香港島給英國。
(2)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3)中國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
(4)英國在中國的進出口貨物納稅,中國與英國共同議定。
(5)英國商人可以自由地與中國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
1843年英國政府又強迫清政府訂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條款》(《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附約,增加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條款。
1844年7月、10月,美國和法國乘火打劫,效仿英國,先后威逼清政府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獲得除割地、賠款之外,與英國同樣的特權。
從1845年起,比利時、瑞典等國家也都脅迫清政府簽訂了類似條約,中國的主權遭到進一步破壞。
鴉片戰爭的失敗和《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政治上獨立自主的中國,戰后由于領土主權遭到破壞,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解體,逐漸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商品市場和原料供給地,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民眾抗英: 鴉片戰爭期間,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廣大人民,積極地支持和配合了清軍作戰,并自發地堅持反侵略斗爭。
侵略軍所到之處,無不遭到當地人民的抗擊。
英軍攻陷廈門,當地民眾自動組織起來,襲擊英軍,迫使侵略軍退守鼓浪嶼。
英軍入侵浙江,浙江人民組織“黑水黨”,狠狠地打擊英軍。
侵略軍進犯長江后,沿江人民以多種方式襲擊英軍,阻止英國艦隊前進。
廣東人民的抗英斗爭,給侵略軍的打擊最為沉重。
1841年5月29日,盤踞在廣州北郊四方炮臺的英軍,闖入三元里騷擾搶劫。
當地群眾奮起抗擊,打死英軍數名。
隨后,全村男女老少在三元古廟集合,以三星旗為令旗,“旗進人進,旗退人退”,同時,還聯絡了附近的數千農民和手工業者,手持大刀、長矛,冒雨迎敵。
將英軍困在牛欄崗,展開肉搏戰,英軍傷亡慘重。
牛欄崗的勝利,鼓舞了人們的斗志。
第二天清晨,2萬多民眾高舉三星旗,把四方炮臺圍得水泄不通。
在廣州知府的調停下,英軍才得以解圍。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是中國人民自發反對外國侵略斗爭的先聲,顯示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忱和敢于斗爭的英雄氣概。
三元里抗英后,廣東人民又以“社學”的形式,組織武裝力量,開展反侵略斗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感受300字
1中國腐敗 2中國懦弱 3外國野心很大 4思想落后 5愚昧無知 6沒有官民一心 7殺忠臣 8慈禧執政 9光緒沒有魄力哈哈~~~我歷史剛學到鴉片戰爭~~感受的話…………就是英政府為打開中國市場 在中國銷售鴉片~~~林則徐積極抗爭~~~卻因政府腐敗而最終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對中國人來講這是恥辱 評價的話…………因為中英貿易存在逆差 英國需要打開中國市場 所以發動戰爭 啟示的話…………就是應該勇于對抗侵略~~不應該閉關鎖國~~要和其他國家有貿易~~保持好的關系~~才能促進名族發展~~不再受其他國家的欺負與侵略(歷史我不太擅長…………湊合答的 答得不好別怪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