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描寫麗江古城的優美句子
當我厭倦了都市生活的循規蹈矩,厭倦了所謂大都市的車水馬龍,厭倦了你來我往的人頭攢動,我毫不猶豫的背上行囊,坐上了開往麗江的火車。
對,麗江!一個令我魂牽夢繞的地方。 看著車窗外不斷變換的風景,我忐忑不安,以往對麗江的認知無非都是聽說,聽說那里有純凈湛藍的天空,聽說那里有隨遇而安的白云,聽說那里有潺潺的溪流,聽說那里有遠離俗世的生活,這一切的一切無不是我所向往的。
所以越是靠近她,我反而愈是不安,麗江啊麗江,你到底能給我什么樣的與眾不同? 可是當我真正置身于麗江古城之中,我才明白這樣的一個地方,終究不會白來。 四月的風,輕柔如水,在潔凈的城市上空流浪,直到遠方,隨意的把白云托起,頭頂的云朵,觸手可及。
風兒如同一個淘氣的孩童,把古城的楊柳梳理,吹亂,全由自己的心情喜好。古城的水,有一個美好的名字,“玉泉水”,是雪山遠嫁古城的女兒。
是玉河水,賜予了古城柔情,水靈。我靜靜的站在水車旁,任玉泉水百轉千回,進而流向深巷,伴隨著游人來來去去。
水車是古城跳動的心臟么?均勻如一的輪轉。水車是古城的日歷么?不分白晝的撫摸著玉泉水。
然而,在古城,所有的想象都是幸福,同時又是多余。因為,古城,來自你的想象。
走進古城的。當我厭倦了都市生活的循規蹈矩,厭倦了所謂大都市的車水馬龍,厭倦了你來我往的人頭攢動,我毫不猶豫的背上行囊,坐上了開往麗江的火車。
對,麗江!一個令我魂牽夢繞的地方。 看著車窗外不斷變換的風景,我忐忑不安,以往對麗江的認知無非都是聽說,聽說那里有純凈湛藍的天空,聽說那里有隨遇而安的白云,聽說那里有潺潺的溪流,聽說那里有遠離俗世的生活,這一切的一切無不是我所向往的。
所以越是靠近她,我反而愈是不安,麗江啊麗江,你到底能給我什么樣的與眾不同? 可是當我真正置身于麗江古城之中,我才明白這樣的一個地方,終究不會白來。 四月的風,輕柔如水,在潔凈的城市上空流浪,直到遠方,隨意的把白云托起,頭頂的云朵,觸手可及。
風兒如同一個淘氣的孩童,把古城的楊柳梳理,吹亂,全由自己的心情喜好。古城的水,有一個美好的名字,“玉泉水”,是雪山遠嫁古城的女兒。
是玉河水,賜予了古城柔情,水靈。我靜靜的站在水車旁,任玉泉水百轉千回,進而流向深巷,伴隨著游人來來去去。
水車是古城跳動的心臟么?均勻如一的輪轉。水車是古城的日歷么?不分白晝的撫摸著玉泉水。
然而,在古城,所有的想象都是幸福,同時又是多余。因為,古城,來自你的想象。
走進古城的巷子,卻意外的發現,古城的房子并不華麗,不像江南的古城,艷于雕琢,而是很樸素,很隨意,甚至趨于簡陋。像納西人的心一樣,只是用心去品味生活,而非刻意渲染。
就是這樣的平靜,卻讓我無端的感動。四月的麗江,寒意已遠去,可喜愛陽光的游人們,三五個聚一起,在陽光的沐浴下,語氣平和的談著什么。
陽光,在麗江的古城里,變得不尋常,如此的平易近人。 古城沒有城墻,亦如我在古城的心情。
原以為,邊遠的小鎮,該是封閉而落后的,可我又錯了。四方街的小河邊,酒吧,水吧,網吧里,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聚在一起,品味各自的快樂,怪不得有人講,麗江在國外的名氣更比國內大。
就這樣,許多的外國人樂于坐在河邊的酒吧,守望麗江,淺飲麗江。他們在品味麗江的風景,同時又成為別人的風景。
也許你會問起麗江的淺淺流水有多遠,也許有人會執著青石板路的盡頭在哪兒。因為,當你第一步踏入古城,你會帶著無數的問題,急切的想追尋答案。
古城的一切總是能輕而易舉的勾起你的好奇。悠悠的腳步,和善的面孔,唯美的古城,讓人忘記了昨天,甚至忘記了自己,卻又不愿醒來,只愿長久的沉醉。
在古城,一次次的失去自己,卻又一次次的找回自我。如此新鮮,帶著浪漫。
沒有城墻的古城,卻沒人相信自己的心靈會迷路。
【第2句】: 描寫麗江古城的優美句子有哪些
【第1句】: 青石鋪就的長巷,飄散著古城淡淡煙火,偶有行人悠閑走過,把恍惚的記憶,遺落在時光里,這就是聞著風都可以做夢的麗江古城。
【第2句】: 麗江古城有幾百座橋,石拱橋、石板橋、木板橋或粗獷或婉轉鋪設在淙淙的流水之上,千姿百態,岸邊垂柳依依,殷紅的三角梅、鵝黃的千葉菊恣肆地怒放,仿佛素凈點染的中國畫潑進了濃墨重彩,分外妖嬈。
【第3句】: 在四周蒼翠青山的緊緊環抱中,麗江古城的瓦屋錯落有致、鱗次櫛比,五顏六色的樂角巖石鋪路,在人行馬踏、雨水沖刷下光滑透亮。
【第4句】: 每天下午太陽猛烈的時候,麗江古城名地四方街便變得輝煌,路旁綠樹成蔭,在客棧的樓上往下眺望,閃閃發光的石板街映襯著遠處的玉龍雪山,灰灰白白。
【第5句】: 落日熔金,麗江古城被神秘的橘紅色的柔輝層層包裹著,天半參差的山雪浸染著爍爍紅暈,綻放高空,像一朵魅力四射的玫瑰。
【第6句】: 麗江古城的每條街區都有它的韻味,一邊是自熙熙攘攘的人群,一邊是寧靜恬淡的街道,周邊小橋下流水潺潺,各種各樣的酒吧亮起了霓虹燈,歡歌笑語,一片繁華。
【第7句】: 麗江古城更像是遠古的生存方式,哪怕艱苦,哪怕沒有燈紅酒綠的繁華,然而只要能與這石板路青石橋清澈流水為伴,天天微風拂面,柳絲飛動眼前,就已經無憾了。
【第8句】: 我們來麗江,遇見自己,遺忘過往,漫步古城感受閑適光陰里的一花一木,讓午后的一米陽光一下子照進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第9句】: 麗江古城是喧囂的,你可以徹夜狂歡,也是寧靜的,你可以坐在灑滿陽光的院落發呆良久;這座充斥了愛與奇遇的風情古城,承載著滿滿的情意與感性。
【第10句】: 落日熔金,麗江古城被神秘的橘紅色的柔輝層層包裹著,天半參差的山雪浸染著爍爍紅暈,綻放高空,像一朵魅力四射的玫瑰。
【第11句】: 麗江古城的路彎彎曲曲,全部是用石頭或磚砌成的,每一條路,每一條道,每一條街,都鑲嵌著一條淌著清清流水的小河。
【第12句】: 早上的麗江古城靜謐、柔和、慢節奏,隨處可見的花,光滑的石塊路,淙淙的流水,人都跟著慢了起來,干凈了起來。
【第13句】: 沿著麗江古城的青石板路踽踽獨行,盡管身邊喧囂熙攘,但當聽著腳板與青石的叩叩聲時,心中是無比寧靜的,只想一輩子都住在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第14句】: 俯瞰麗江古城,這座美麗的古城似乎再給游人默默的訴說著它近千年的滄桑變遷。
【第15句】: 有800年歷史的麗江古城依山傍水而建,兼具山城風貌與水鄉韻味主街傍河,小巷臨渠,古城的水真清啊,低頭俯瞰,河底的水草又濃又密,油油地在招搖。
【第3句】: 形容城墻的句子有哪些
1 贛州古城墻,始建于漢代,距今已有二千年的歷史,后來經過南宋、元、明、清、民國,歷時900多年的不斷修繕、加固,使贛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長13華里,高大雄偉的城墻,反映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藝。
【第2句】: 現保存較完整的古城墻建于北宋嘉佑年間,是江南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墻,也是全國屈指可數的北宋磚墻之一。城墻平均高7米,從東門至西門長【第3句】:6公里,垛墻、炮城、馬面、城門都保存完好。
【第3句】: 中國有四大古城墻:西安古城墻,洪武三年始建。平遙古城墻,洪武三年;荊州古城墻,順治三年;興城古城墻,乾隆四十六年。它們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第4句】: 從贛州古城墻西津門出發登上古城墻,沿古城墻,你可以看到郁孤臺、蔣經國舊居、八鏡臺、八鏡公園、龜角尾(章水與貢水交匯處)、古浮橋、壽量寺、文廟、皂兒巷、董府(可在此處用餐)。
【第5句】: 城墻上的武器展覽更是讓我打開眼見,有拋石器、攻城塔等,成列在巍峨的城墻上,其中有我最喜歡的火銅,它不但威力大、不浪費火藥,還方便攜帶,我國古代的軍隊裝備說明了,當時國家是多么的強大。
【第6句】: 古城墻是原來戰爭時期防止敵人進攻的建筑,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了。古城墻外面是護城河,里面是城墻圍著的原來的古襄陽城。
【第7句】: 荊州古城墻于三國時始建土城,歷史上屢建屢毀,現有磚墻為清順治年間依明墻基礎重建,周長【第10句】:5公里,高【第9句】:8米,厚約10米。
【第8句】: 荊州古城墻不僅歷史悠久,景色也很美。春天,我到古城墻上去玩,看見墻縫里長滿了嫩綠的野草和爬山虎,像碧玉妝扮了似的。
【第9句】: 荊州古城墻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是我國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府城墻。它古色古香,雖然時過境遷,但雄風猶在!
【第10句】: 走進城墻,用手輕輕觸摸著一塊塊古老的青磚,真不敢相信它有五百多歲了。聽說這些青磚用糯米漿制成,顯得堅硬無比。沒想到在堅硬的磚縫里還會長出一些小芽,這是多么頑強的生命力啊!
【第11句】: 西安的古城墻是西安最有名的建筑,它環繞著西安的市中心。我們每次開車出去玩,都會從城墻下面鉆過,可是我從來都沒有上去看過。今年去西安,我終于有機會和西安的姐姐一起去看了。
【第12句】: 西安古城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盼望著早日再去西安,再一次觸摸那沾滿歷史痕跡的古城墻。
【第13句】: 夜晚,上燈了。整個古城墻就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各種各樣的霓虹燈倒映在護城河里,流光溢彩。簡直分不清是城中有水,還是水中有城。
【第14句】: 荊州古城墻于三國時始建土城,歷史上屢建屢毀,現有磚墻為清順治年間依明墻基礎重建,周長【第10句】:5公里,高【第9句】:8米,厚約10米。墻內依土圍,外臨護城河。
【第15句】: 現存城墻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第16句】: 西安古城墻位于西安市中心區,呈長方形,墻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總周長【第11句】:9公里。有城門四座:東長樂門,西安定門,南永寧門,北安遠門,每個城門都由箭樓和城樓組成。
【第4句】: 形容昭化古城的優美句子
昭化,古稱葭萌。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和2244年連續建縣史,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劍門蜀道遺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國古城。古城景區面積20平方千米,總人口【第1句】:7萬人,199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古城風貌依舊,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縣治地之一,素有“巴蜀第一縣,蜀國第二都”之稱。古城位于白龍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匯處,其嘉陵江水在此洄瀾,水系宛成,太極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極”自然奇觀之美譽。古城四面環山,三面臨水,山清水秀,人杰地靈,古遺址、遺跡眾多,民風古樸典雅,是廣大游客觀光旅游,休閑度假,學者考古研究的理想之地。
一、昭化古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眾多歷史文化遺址、遺跡群保存完整,是游人及專家學者考古研究、吊古追昔的理想之地。
【第1句】:昭化古城,是一部珍貴的歷史畫卷,它濃縮了中國地方政權連續的建置史,是中國最早推行郡縣制管理的縣治地之一,有“巴蜀第一縣”之美譽。
公元前400年左右,古蜀國用武力征服廣元、昭化一代的苴人,始建苴國,并在這里建立苴國都邑,又稱吐費城。公元前316年秦國征服苴國,在此建立葭萌縣,它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縣治地之一,有“巴蜀第一縣”之稱。爾后古城經歷了蜀漢、西晉時的漢壽縣,東晉、南北朝時的晉壽郡和益昌、京兆縣治地及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益光、益昌、昭化縣城,1953年至今為昭化鎮所在地。同一地完整經歷了中國地方政權連續不斷建置史,全國甚為罕見。
【第2句】:昭化古城,古代文明的傳承地,古城文明再現的活化石。
昭化古城,自唐虞開始,4000多年的歷史文明有史可鑒。盡管歷史悠久,但古城文明受現代文明的沖擊較小,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較好的一座古代縣城城邑和保存最好的唯一一座三國古城。水毀后的秦葭萌古城遺址清晰可辯,大量的三國古遺址諸如古驛道、葭萌古關、費祎墓、武侯祠、費敬侯祠、戰勝壩、天雄關、牛頭山、姜維井、桔柏古渡、關索城、鮑三娘墓等國家、省、市級保護文物,風貌依舊,保存完整,實屬全國少有。漢代的古城墻和明清時期的古城門、八卦井、龍門書院等古建筑保存完整。青銅石器、船棺墓葬、秦陶漢磚多有發掘。昭化古城人杰地靈、鐘靈毓秀,無數清官名宦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許多文人雅士、墨客騷人留下了無數傳世之作,為華夏歷史平添了瑰麗篇章。費祎漢壽城開府,何易于桔柏渡挽舟,徐昕戰死長嶺山,吳珍奇撰文論戲劇,曾逢吉教民重蠶桑,孟昭建學宮育人。。傳世佳話,人人敬仰。葭萌古關、天雄關歲月的滄桑,桔柏潭的江聲,留下了杜甫、陸游等文人墨客的無數詩吟。為紀念“捐銀置產,永免人間夫馬”的丁建業、丁寶楨父子,后人在古城西門外建起了丁公祠,農歷四月二十八日舉行丁公祠會。農歷十月初一牛頭山的牛王會和正月初一、六月二十四人頭山上的川主廟會,每年春節黃金周及國慶黃金周分別舉辦的“三國文化藝術節”、“ 三國文化旅游節”,已成為古城的傳統活動,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及學者前來參觀、旅游、考古研究。
【第5句】: 大理古城的優美句子
現存的大理古城是在明朝初年陽苴咩城的基礎上恢復的,城呈方形,開四門,上建城樓,下有衛城,更有南北三條溪水作為天然屏障,城墻外層是磚砌的;城內由南到北橫貫著五條大街,自西向東縱穿了八條街巷,整個城市呈棋盤式布局,素有九街十八巷之 稱。南北對峙的兩座城樓被修復一新。城內由南到北,一條大街橫貫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東縱橫交錯,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鵝卵石堆砌的墻壁,顯示著古城 的古樸、別致、優雅。
從蒼山俯看大理古城,文獻樓、南城門樓、五華樓,北城門樓一字排開,巍峨雄壯,使古城透出一種誘人氣韻。街道兩旁,白族民居古香古色。
云南省首批重點文物保護的“世祖皇帝平云南碑”,就聳立在三月街街場上。
在古城西北1公里處,就是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大理三塔,與古城西南角的弘圣寺一塔遙遙相對,為古城增添了一層燦爛的色彩。
大理古城的城區道路仍保持著明、清以來的棋盤式方格網結構,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稱。南北對峙的兩座城樓被修復一新。
城內由南到北,一條大街橫貫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東縱橫交錯,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鵝卵石堆砌的墻壁,顯示著大理的古樸、別致、優雅。
古城第一門——文獻樓。位于大理古城南門外1公里的文獻樓,素有古城第一門之稱,是大理古城的標志性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年間。樓額懸掛云南提督偏圖于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所題的“文獻名邦”匾 額,故名文獻樓。文獻樓橫跨在南面進入大理古城通道上,道路兩旁柳樹成蔭,拂面依依,頗有詩情畫意,是官府迎送達官貴人的門戶。文獻樓為兩層歇山式土木石 結構的鏑樓,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它矗立在磚石結構門洞上面,雄偉壯麗。
洋人街——護國路。古城內東西走向的護國路,被稱為“洋人街”。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館、咖啡館、茶館及工藝品商店,招牌、廣告多用洋文書寫,吸著金發碧眼的“老外”,在這里流連躑躅,尋找東方古韻,漸成一道別致的風景。
古南詔的“天下第一樓”——五華樓。五華樓是古代南詔王的國賓館,又叫五花樓。從南詔開始,五華樓多次燒毀,又多次得到重建,也越建越小。今天的五華樓一帶,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書畫市場,經營品種包括書法,國畫類的山水花鳥、人物等等,還有皮畫、油畫等交易十分活躍。
大理古城基督教堂。大理古城基督教堂位于大理古城復興路和平路交叉處,始建于1904年6月,當時稱“中華基督教禮拜堂”。1956年,更名為“大理基督教 合一會”。1980年,又更名為“大理古城基督教會”。2004年再次更名為“大理古城基督教堂”。2008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教堂主體結構為土 木結構、四撇水瓦屋頂,保持著西歐教堂的風格,又具有濃郁的白族建筑特色,是一座中西結合式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