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描寫泥鰍的句子有哪些
描寫泥鰍的句子有:
【第1句】: 泥鰍摸起來非常光滑,所以,想要捉住它,得輕輕地去抓它。泥鰍的眼睛特別小,像兩顆黑色的芝麻粒。嘴巴一張一合的,浮出水面時就會快樂地吐出一串串小泡泡。
【第2句】: 接著我們又去玩了捉泥鰍,到水池邊,我二話沒說,脫了鞋,跳下池了,就捉起來,可是,每次都落空,我想,應該有技巧,于是,我停下來,開始觀察起來,我發現凡是在水池里跳來跳去的,一般都是兩手空空,而慢悠悠的,都有收獲,更有同學,拿了塑料袋,并在袋上戳幾個小孔,張開袋口,慢慢向泥鰍靠攏,靠近時袋口猛的收緊,就抓到一條,甚至兩條三條,我模仿著,果然效果不錯,到最后,有的同學垂頭喪氣地一條沒抓到,有的則歡天喜地的抓到好多。由此看來,做什么事都要善于觀察,動腦筋找竅門。
【第3句】: 進到水里后,我的雙腳立即被泥鰍包圍了。泥鰍們毫無忌憚地在我的腳趾間穿梭,最氣人的是一只泥鰍從水中一蹦,順著我的腳背滑下來。我先是一楞,大腦一片空白,然后馬上嚇得跳起來。泥鰍們就像偵查兵一樣鬼鬼祟祟地圍著我進進出出,好像在試探著我的膽量和實力。
【第4句】: 我咬牙切齒地卷起袖管,拿起撈勺,尋見那條害我摔倒的泥鰍,用力一撈――哈哈!你也有今天!沒撈到?我又撈了好幾次,泥鰍都從漏勺的邊緣滑了下去。我那個急呀,瞪著圓鼓鼓的眼睛四處尋覓,居然又尋見那只帶紅斑的泥鰍,看準了用力一撈,總算撈上來了。這條泥鰍還很有勁呢,在小勺里拼命地扭動身體,我連忙用手捂住漏勺口,可它還是很狡猾地從手指縫里溜了出來,剛好夾在我的腰帶上,我被它一嚇,抖了一下身子,它又順勢掉進水里了。望著水中調皮的泥鰍,我又是生氣,又是無奈。
【第5句】: 隨后,我自己試著尋找有魚的石縫,在姐姐的指引下,我找到了一個石縫,我先把簸箕插進水里,然后坐在岸上靜觀其變,果然不出所料,一只賊頭賊腦的泥鰍有了出來,我見那只泥鰍毫無防備,便迅速的提起簸箕,誰知泥鰍那么會跳,只見他一躍而起,又鉆入水底逃之夭夭。
【第6句】: 村子的西邊有一片蘆葦,四周的水挺多,還有泥潭,我們的目的地就在這里了。來到之后,我跟著爸爸他們小心翼泥翼地踏進了泥潭。立好腳后跟,我便慢慢地彎下腰,雙手伸進了泥里。沒想到我的運氣這么好,不一會兒就觸到了第一條泥鰍。我把一路上爸爸對我叮囑全部都拋到了九霄云外,心里暗暗高興,想憑自己的實力把它抓住,好讓爸爸他們刮目相看。于是我雙手猛地一合攏,可泥鰍畢竟是泥鰍,身體光滑得很,身上還有一層厚厚的粘液,而且又是泥中老手,一下子就掙脫了我的雙手,向泥潭中竄去。
【第2句】: 形容泥鰍在淤泥中的句子
捉泥鰍 母親捉泥鰍,一般是在盛夏正午。
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老家有自生產隊分得的自留地三畦,每畦自留地前皆有水圳一條,圳溝里淤泥沒踝,常有泥鰍躲于其間。 朝霞未出,母親已帶上大姐、二姐,到溪邊,用閩南傳統的水車,將水“車”到水圳里。
從“車”水處到我家自留地,水圳長的有一公里多,短的也有三五百米。三個女人踩著水車的“車鼓蕾”,將滿天的星星踩得一個也不剩,才一勺一勺地將水灌滿整條水圳。
然后,她們再輪流用戽斗,把水一斗一斗地戽進自留地。已被太陽曝曬幾天的稻田立即泛起綠意一片。
母親告訴我,捉泥鰍的最佳時機就是在中午。“因為這時水圳里的水被戽干了,泥巴被太陽一曬,泥鰍熱得受不了,它們會鉆進泥巴深處,這時泥巴就會出現一個一個的圓孔,這里就躲有泥鰍了”。
這時的母親,拿起放在田頭的“卡仔”(即魚簍)斜背著,卷起褲管,踩進圳溝的淤泥里,彎下腰來,仔細辨別泥土里的一個一個圓孔,判斷有泥鰍了,雙掌拱成弧形,往圓孔兩旁一插,收攏十指,猛然出泥,一條泥鰍就被捉了出來。換左手捏緊,右手打開“卡仔”的布塞,將泥鰍放進背后的“卡仔”,再蓋好塞子。
如是反復。一般說來,母親的判斷十分準確,十抓九有,偶爾運氣好點,還能捉到土鰻。
約有一個小時光景,母親背后的“卡仔”裝了滿滿的泥鰍。還有一半的圳溝她還沒動呢,但她也不貪,收拾好工具,學著高甲腔:“兒子,咱班師回朝?!”這時,在我眼里,母親斜背“卡仔”、肩扛鋤頭,頂著烈日回家的身影絕不亞于穆桂英打勝仗騎馬班師的英姿。
有人看她捉了那么多的泥鰍,總也想去捉。奇怪的是,別人捉的,總是那么零星幾條,所以母親也不怕泥鰍被別人捉光,隔個兩三天,她照樣可以將滿滿的一“卡仔”泥鰍帶回家。
母親不僅會捉泥鰍,而且還會煮泥鰍。她把泥鰍洗凈,逐一剖腹去腸,再洗凈;從房前菜畦里摘一兩根蔥、四五個紅辣椒,加上豆豉,下鍋紅燒。
煮熟了,揭開鍋蓋,黃的泥鰍、綠的蔥葉、紅的辣椒,香氣撲鼻,色彩斑斕,還沒動筷子,我們幾個小孩的口水先流了出來。到了傍晚晚飯時間,鄰家小孩仍是稀飯就咸菜,我們故意端著裝有泥鰍的飯碗,到處炫耀;身邊總有兩三只狗跟著,為的是搶到幾根魚刺。
最神奇的是,母親能用泥鰍做好幾道不同的菜。母親總是把吃不完的泥鰍用油炸至金黃色,然后放于烈日下曝曬成干,再密封藏好。
母親除了紅燒泥鰍,還會將泥鰍干加上白蘿卜,如果恰巧碰到父親發工資,她會買上一只魷魚剪成絲,燉一道蘿卜泥鰍湯(我們把它取名“過江龍”),味道那個鮮、那個美、那個甜,沒得說的;母親還會將豆腐切成條狀,下油鍋炸成金黃金黃的,和泥鰍干拌在一起,在中秋的月光下,顯得更加脆黃,讓你分不清哪是豆腐干、哪是泥鰍干;母親還可以做一道泥鰍咸飯,開胃極了。 捉泥鰍只是孩童時代的一種游戲,然而母親烈日下捉泥鰍的剪影,一直是我精神家園的壁畫,即使風吹雨打也不褪色。
捉泥鰍 小時候的趣事不少。其中,捉泥鰍的種種記憶歷歷在目。
就是那個農忙的下午,我們家都種完了花生。就到一條附近的小溝渠中洗洗手,但是發覺:小溝渠的拐彎處比較寬大,那里正有一條大水牛躺在那里舒服地打著尾巴,把水和泥漿都啪啪地澆在它自己的身上。
我有點氣憤,它把水弄臟了;正想趕走它時,忽然發現旁邊的泥漿里有些小泡沫冒出來。 “哎,可能有泥鰍哦!” 憑著我多次抓小魚的經驗,直覺已經告訴了我。
聽到我的大聲叫喊,弟弟們都跑了過來。 “大哥,我們下去抓一些吧!” 小弟弟有點驚喜的樣子。
我們三兄弟就眼睜睜看著媽媽,等待她的回答。 媽媽笑了,“你們這些好玩的小家伙,總是想辦法找樂。”
說著,媽媽已經把大水牛趕到一邊去了。看著水牛氣噓噓的樣子,我想:它可能鬧性子了。
其實,媽媽也是有點小孩子氣的,最先下小溝渠的就是她。她卷起褲腳,招呼我們也卷起褲腳快點下去。
我可早就有準備,一下去就抓緊機會,撈到了五六條泥鰍了。 “你怎么這么快就抓到泥鰍呢?” 媽媽似乎有點驚訝。
兩個弟弟也好奇的望著我。 我笑了。
“哈哈,我早就看好那些地方有泥鰍了;可能牛驚擾了它們出來活動,所以我已經確定了哪里有泥鰍了。” 弟弟們看著我從手里泥漿中的泥鰍,直瞪著眼。
“哥,你要教我,怎么發現泥鰍!我也要多抓一些。” 我有點得意。
“好啊,看著了,看我先露兩手。” 說著,又從泥漿里捉到了泥鰍。
“究竟怎么知道哪里有泥鰍的嘛。別在顧自己抓嗎!” 小弟弟蹩上了小嘴。
媽媽微笑地看著我。大弟弟趕緊側著耳朵。
我好高興說上了,“這個嘛,要先看小氣泡,接著看泥漿哪里有輕微的動,還有看看它們的小須子是否露在泥漿的表面呢。” “啊?你連泥鰍的小須子都看得到?” 大弟弟有點不相信。
我有點急了,一邊解說,一邊忙著示范。大弟弟下來小溝渠后,很快掌握了要領。
小弟弟拿著他的臟小手,拉著我。 “大哥,你偏心,把我教到最后” “沒有啊,小弟,你來興趣了。
那教你才好玩啊。” 媽媽看著我,瞇著眼睛說:“看來你還真很快學會做活,怨不得你種花生那么快!最好把這個興。
【第3句】: 三條小泥鰍的作文怎么寫
暑假去寧波玩,我在烏石塘的水中抓到了三條泥鰍。我開心地把它們帶回了家。
那泥鰍黑灰色的外衣,小小的眼睛,像兩顆黑色的芝麻粒。尖尖的嘴一張一合的,浮出水面時就會吐出一串串小泡泡。身子兩側長著像魚一樣的鰭,可能是用來劃水的。我伸出小手去抓泥鰍,那泥鰍一下子就從我的小手中滑了出去,它的身上很粘很滑溜,十分有趣。
小泥鰍的生命力很強,我經常會忘記給他們喂食。有一次我們出去度假,回來我去看小泥鰍,以為十幾天沒給它們喂食,它們一定已經餓死了。可是出乎我意料的是,它們正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游來游去,尾巴一搖一擺的,簡直像個小頑皮,既活潑又可愛,多么自由自在呀!我趕緊把魚食扔進去,它們卻仍像以前一樣,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吃起來,看上去還一點兒都不餓呢。
可是有一次,我給小泥鰍換水,一不小心把泥鰍和臟水一起倒進洗菜池里,它竟然順著水流到下水道里去了。陪伴了大半年的小泥鰍就這樣離開了我,我傷心了好幾天,至今還常常會想起它們
你可以借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