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望江南(溫庭筠)的名句賞析及表達的思想感情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這首詞以空靈疏蕩之筆塑造了一位深情盼望丈夫(抑或情人,于理解詞意并無大礙)歸來的思婦形象,意思直白,很容易理解。但是要讀出它的精妙之處,還是需要仔細琢磨一番的。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是寫這位女主人公早上起來,匆匆梳洗后,獨自倚在望江樓上眺望。從這了了的八個字中,應該可以讀出幾層意思:
①“梳洗”點明了時間是早上,對下文的傍晚(斜暉)來說也是個伏筆。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詞簡釋》中說這是午睡后的梳洗,時間短去了半天,則下文的“過盡千帆”極言等待之久便無著落,似不可取。
②“梳洗罷”,隱含著女主人公盼歸的期望,如果不是有這份心情在,她可能就會象溫庭筠在他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詞中所說的“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了。“女為悅己者容”,這容是為了心上人才有意義的,正因為她期望中丈夫會回來,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會認真梳洗。
③一個“罷”字之后,緊接“獨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她黎明即起,剛一梳洗完畢就匆匆的趕去江樓了。
④從她一早就去江樓眺望展開一點,就應該還會想到,她的思念應該不會是早上起床后才突然產生的,她昨天夜里可能是長夜不眠,一夜相思,受盡煎熬;抑或昨夜她夢見吉兆,所以她才急不可耐地早早趕去望江樓。
⑤再進一步,由今天而昨天,由昨天而前天,她是不是日日如此都來這江樓上盼歸呢?
⑥一個“獨”字,不僅說出了她的孤獨,隱含著她與心上人的分離,而且也與下面象征分別的“白蘋洲”(詳解見下)遙相呼應。
“過盡千帆皆不是”,寫出了她希望與失望交替的過程。遠處每有一船現影,她便引頸長望,心兒隨著船的漸行漸近而漸漸緊張,希望也漸漸高漲,可是船到樓頭無情地繼續前行,當她意識到這并不是她等待的船兒時,她的失望情何以堪!
可是這時的她還沒有完全失望,幻想促使她把目光再次投向遠方……就這樣,在無數希望與失望的交替中,她內心的摧傷越來越慘重。同時,這一句也表明了她盼望的時間之久,她的癡情和執著?!扒Х笔恰扒Т钡拇?,但是這又不僅僅是修辭方法的差別。船在水上,越向遠處,越是只能看到帆而不是船。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寫的是去船,把它倒過來,不就是這位思婦盼望來船的過程么?所以,一個“帆”字把讀者的目光引領到了遠處,使讀者也像詞中的思婦一樣極目遠望,企盼人歸。
“斜暉脈脈水悠悠”,已是夕陽西下的時候了,早上滿腔的期望都隨落日漸漸黯淡。這斜暉尚且脈脈含情,無限同情女主人公不幸境遇,為什么她盼望的人卻如此薄情寡義,棄她于不顧呢?那悠悠流去的水,是女主人公心中不盡的柔情,是她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華,不也是她綿綿不絕的無限愁情么?
“腸斷白蘋州”,在愁情滿懷、斜暉漸去的時候,女主人公的目光偏偏又遇到了他們當年分手的白蘋州,這怎么能叫她不肝腸寸斷呢?朱光潛認為“把‘腸斷白蘋洲’五字刪去,意味更覺無窮。”因前幾句已寫出一個倚樓等待離人歸來卻一再失望的思婦形象?!靶陛x”句景中有情,足以給人無限聯想的空間,再以“斷腸”涂飾,便一瀉無余,神形俱失,遂成敗筆。這是很有道理的。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望江樓”和“白蘋洲”都確有其處,望江樓在四川成都東門外的錦江河畔,白蘋洲是唐代的稱呼,今稱蓮花莊,在浙江湖州東南的苕溪之畔。但是在本詞中,兩者都不是確指。望江樓在這里指江畔思婦眺望之樓,不能單單理解成一個地點。白蘋洲,是指江中長有白蘋的小渚。白蘋是水中一種浮草,色白,古時男女常采蘋花贈別,故古詩詞中常用白蘋洲指代分別之處。
全詩的另一個特色是情感張弛的運用,①“過盡千帆皆不是”里面蘊含了千百個小的情感張弛;②從這一日來說,又是一個大的張弛過程--從早上第一帆滿懷期望的緊張眺望,到斜暉中令人斷腸的失落;③限于篇幅,詞人擷取的只是思婦一日的盼望鏡頭,但是思婦與情人的分別當不是一日,那么她的思念自然也非一日。在這常年累月的思念中,她的情感不又是一個更大的張弛過程么?
【第2句】: 望江南 寫人的哪幾句,表達了什么情
《憶江南》,又名《望江南》,其它名稱還有:《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樓》、《夢江南》、《望江梅》等。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
"自唐代白居易作《憶江南》三首,本調遂改名為《憶江南》。 《金奩集》入"南呂宮"。
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
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
格律: 江南月, ○⊙● 清夜滿西樓。 ⊙●●○△ 云落開時冰吐鑒, ⊙●⊙○○●● 浪花深處玉沉鉤。
⊙○⊙●●○△ 圓缺幾時休。 ⊙●●○△ (○平●仄⊙平可改仄△平韻腳▲仄韻腳) 作品示例: 【第1句】:望江南 王琪 江南月,清夜滿西樓。
云落開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沉鉤。 圓缺幾時休。
星漢迥,風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
天上共悠悠。 王琪詞作鑒賞 王琪的這首詠月詞,借景抒懷,托物言情:夜月的圓缺不休,象征人事的聚散無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離愁,寫盡了人間的悲歡離合。
全詞寫景生動,體物精微,意境悠遠,含蓄蘊藉。 起句“江南月,清夜滿西樓”,寫一個天朗氣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灑滿了西樓。
“云落開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沉鉤?!痹律侣?,月圓月缺,不知重復了多少次。
上句寫天上月,云堆散開之時,圓月如冰鑒(鏡)高懸天宇;下句寫江中月,浪花綻放深處,缺月似玉鉤沉落江心。前句“鑒”寫月圓,后句“鉤”寫月缺:“冰吐鑒”、“玉沉鉤”,句式新穎別致。
本應是“冰鑒”、“玉鉤”為詞,作者以動詞“吐”、“沉”隔開名詞詞組“冰鑒”、“玉鉤”,這樣冰、玉狀月色的皎潔;鑒、鉤描明月的形態,不僅句式有頓挫峭撥之妙,而且詞意上也頗具匠心。上片結句“圓缺幾時休”,既承接收攏了前兩句,又以月圓月缺何時了的感慨,十分自然地開啟了下片。
下片首句“星漢迥,風露入新秋”,寫斗轉星移,銀河迢迢,不覺又是金風玉露的新秋。“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p>
月中丹桂四時不謝,雖然它不會因秋而凋零;但月中嫦娥離群索居,無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體驗到了離別的痛苦。素娥,嫦娥之別稱。
丹桂,神話傳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斫之,樹創隨合(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
結句“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間離人和天上嫦娥,都為月缺人分離、月圓人未圓而黯然神傷。悠悠,憂思綿遠的樣子。
一個“共”字,收到了“一石擊雙鳥”的藝術效果。 這首詠月詞,留給讀者的回味是深長悠遠的。
那清麗瀟灑、簡約含蓄的風致,確乎是人們難以忘懷的。 【第2句】:望江南 吳文英 三月暮,花落更情濃。
人去秋千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 堤畔畫船空。
懨懨醉,盡日小簾櫳。 宿燕夜歸銀燭外,流鶯聲在綠陰中。
無處覓殘紅。 吳文英詞作鑒賞 這是一首傷春懷遠的艷情詞,在名家的筆下以雅秀的筆意和綿密的章法描摹而出,一點都不顯俗套,反而是曲曲傳出了戀人的真摯情感和深微心理。
“三月暮,花落更情濃”。暮春三月,這里說的不是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的時節。
“更情濃”,濃情密意,指的應是歡情。那么,“人去秋千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
堤畔畫船空”幾句呢,初讀之下,很可能覺得是在寫“方留戀處,蘭舟催發”的分手情狀;況且“秋千閑掛月”,也容易使人聯想到韓偓的《寒食夜》:“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煙雨中”,或者夢窗自己的《風入松》:“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钡毤殞だ[下去,便會知道都對不上號。
這里繪制的絕不是雨橫風狂三月暮的凄涼圖畫?!叭巳ァ?、“馬?!钡墓P墨,其間實在是隱去了若干具體的情事。
一幕情深意密的“相見歡”,寫到如此隱約迷離,含渾蘊藉,手法可謂高明極了。不去實寫柳陰搖出畫船來的情狀,也不去細摹仕女秋千會的場景,而是完全看不到人的活動,作者只是側擊旁敲,輕靈地烘托出一個類似“空鏡頭”的畫面:閑掛月中的秋千索、駐泊堤旁的畫船、拴系于垂楊的馬匹。
這一切都在無誤地牽引著讀者的神思,循著詞人的細密思路,順理成章地湊泊過去:倦馬嘶風、柳邊船歇——待人歸!夜已深沉,月已朦朧。全部的環境完全被一種靜謐、甜美、而又圣潔的氛圍籠罩著。
這,就是詞的上片的不寫之寫。實際上,而今樂事他年淚,這種對歡情的描寫,其實是在為下片的悲感作鋪墊。
季節,由春入夏;情感,也由似酒如密的濃情過濾到神態懨懨的如癡如醉。世事猶如春夢,失去便不可復得;人也如同飛鴻離去后也不再復回。
密約幽期不可復得,峽云無跡各自西東,剩下的只有無窮的悵惘和不盡的憶念,她也許只會獨自守著窗兒,整日價在情思昏昏中打發日子罷了。“宿燕夜歸銀燭外”,用的是溫庭筠《池塘七夕》詩“銀燭有光妨宿燕”的旖旎字面,而指的卻是人此時的孤棲處境。
下一句“流鶯聲在綠陰中”綠陰內流鶯啼囀,更是使人傷春不忍聽,加倍烘托出主人公旁徨寂寞的心境。最后以“無處覓殘紅”歇拍,對應上文的“花落”,也點明景情迥異聚散匆匆的無奈,哀婉的歌聲里傾注著作者對不幸的主人公的綿邈深情。
夢窗詞擅長以離合吞吐之法抒寫感懷舊游之情。 比較而言。
【第3句】: 讀望江南全詞感情上大轉折的句子表現了什么
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憶江南》、《夢江南》、《江南好》。《金奩集》入“南呂宮”。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必テ咦?,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代表作有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等。
《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據說,它是唐代宰相李德裕為悼念愛妾謝秋娘所作。段安節《樂府雜錄》中記載:“《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焙髞硪驗樘拼拙右自榔渚涓穸觥稇浗稀啡?,但嫌其名不雅,遂改名為《憶江南》。此調二十七字。首句為三字句。第二句為仄起平韻之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第三句為仄起仄收之七字句,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第四句為平起平韻之七字句。第五句句法與第二句同,故第一字可平可仄。此調三、四兩句,其句法全與平起七言詩中之頷聯無異;是以作者多用對偶求工整,歷來詞家,正多其例也。[1]
【第4句】: 讀望江南全詞感情上大轉折的句子表現了什么
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憶江南》、《夢江南》、《江南好》?!督饖Y集》入“南呂宮”。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廿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代表作有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等。
《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據說,它是唐代宰相李德裕為悼念愛妾謝秋娘所作。段安節《樂府雜錄》中記載:“《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焙髞硪驗樘拼拙右自榔渚涓穸觥稇浗稀啡?,但嫌其名不雅,遂改名為《憶江南》。此調二十七字。首句為三字句。第二句為仄起平韻之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第三句為仄起仄收之七字句,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第四句為平起平韻之七字句。第五句句法與第二句同,故第一字可平可仄。此調三、四兩句,其句法全與平起七言詩中之頷聯無異;是以作者多用對偶求工整,歷來詞家,正多其例也。[1]
上一篇:天氣暖心句子說說心情短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