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按要求寫句子,牛頓轉著風車(擴句)
二百多年前,英國有位大科學家叫牛頓。
牛頓生在一個農民家庭里。他在小學念書的時候,特別喜歡做手工。
奶奶給他的零用錢,他總是攢起來買鋸,買斧頭,買鑿子。他整天忙著做手工,學習成績不怎么好。
有一天,牛頓放學回家,看見村子旁邊正在安裝磨面的風車。他停下來仔仔細細地看,幾乎忘了回家。
以后每天放學,他都要跑去看一陣子。風車裝好了,牛頓幫奶奶背著一口袋面粉從石磨周圍撒下來。
牛頓說:“奶奶,回去我也要做一個。” 每天放學回家,牛頓就鉆進屋子丁丁當當地忙個不停。
過了些日子,一架小風車果然做成了,用扇子一扇,風車就吱吱地轉起來。奶奶說:“你的風車能磨面嗎?”牛頓天真地說:“能!”奶奶笑了。
第二天上學,牛頓把他那小小的風車帶去,擺在課桌上。同學們都圍上來看。
牛頓得意地轉著風車,大家也夸獎他做得好。正在這時候,同班的卡特大聲說:“牛頓,風車為什么會轉,你能講出道理來嗎?” “道理?”牛頓從沒想過,做手工還要懂得道理。
卡特看牛頓發愣了,笑著說;“講不出道理來,光會做有什么希罕呢?真可笑!”同學中也迸發出一陣笑聲。不知被誰一推,那架小風車掉在地上摔壞了。
牛頓羞得滿臉通紅。他撿起摔壞的風車,心里難受極了,但是沒有流一滴眼淚。
從此,牛頓發憤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么,漸漸地養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第2句】: 用擬人的方法表達人物的心情的句子
【第1句】: “用擬人的方法表達人物的心情的句子”這其中不能用‘擬人’,而應用‘擬物’。因為‘擬人’是指非人之物用人類的形態動作來描寫。本來就是人,就沒必要再用‘擬人’手法了。
'擬物'舉例:他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是好。----把人擬為螞蟻。
他好似脫了韁的野馬,飛快地奔了出去。----把人擬為野馬。
【第2句】:草地中間,立著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正對著路人,石頭上有大大小小的洞。
改為:草地中間,樹著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面對著路人,石頭上有大大小小的洞。
【第3句】:旗桿頂上,掛著一面三色彩旗,風很大,旗子呼啦啦地響。
改為:旗桿頂上,扯著一面三色彩旗,風很大,旗子嘩啦啦地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