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求哥達綱領批判讀后感
馬克思篡改唯物辯證法證據確鑿。
上帖已經舉出一些例子。下面再舉文革中曾被當作經典的《哥達綱領批判》中的一些觀點進行批駁和批改。
從網上可以搜索到,馬的這些觀點受到無恥文人的高度評價。至今沒有人提出質疑。
但在本人看來,這些被稱為經典的理論觀點充滿埋設的地雷和陷阱。掌握重權的領導人拿它作為指導思想,怎能不走向極左?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說:“我們這里所說的是這樣的共產主義社會,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礎上已經發展的了, 恰好相反,是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中產生出來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經濟,道德和精神各方面都還帶著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
本人初步批駁和批改為:我們這里所說的是這樣的共產主義社會,它是高度民主自由的,官員由民眾選舉出來向民眾負責的社會。它并不是平分財產,而是通過稅收和其它收入進行二次、三次甚至四次分配給予充分社會保障的社會。
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礎上已經發展的了, 恰好相反,是剛剛從權貴資本主義社會中產生出來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經濟,道德和精神各方面都還帶著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這些舊社會的痕跡有合理的、比較合理和不合理的。
對合理的要加以保護和發揚,比較合理要進行改進,不合理的要在法律范圍內和充分調查研究基礎上通過一定方式加以清除,以求做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馬克思說:“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后者的革命轉變時期。
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 批駁和批改為:在權貴資本主義社會和高度民主自由的共產主義之間,相對于政權性質的變化,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后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官方與民間的政治上經濟上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監督的過渡時期。
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團結廣大的中間等級組成統一戰線,分清兩類不同性質矛盾,對各種剝削階級中的極惡分子和假惡丑、假偽劣、假邪空在法律和證據條件下的革命專政.”。
【第2句】: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的寫作背景
馬克思寫于1875年4月底-5月初.因德國工人運動中的兩派即愛森納赫派和拉薩爾派將于1875年5月下旬在哥達舉行合并代表大會討淪通過黨綱草案,馬克思對這個黨綱草案作了批判.原名《德國工人黨綱領批注》,后通稱《哥達綱領批判》.當時沒有公開發表。
1891年恩格斯為反對德國黨內的機會主義思潮,幫助制定正確的綱領而發表。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文獻,它從理論上清算了拉薩爾主義,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第一次明確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后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溲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第一次提出共產主義社會分為第一階段和高級階段。
第一階段只能實行按勞分配,高級階段才能實行按需分配。
【第3句】: 要寫一篇《哥達綱領批判》的第三點批判的讀后感,哪位大俠給一篇啊
這里刊印的手稿-對綱領草案的批判以及給白拉克的附信-曾于1875年哥達合并代表大會召開以前不久送給白拉克,請他轉給蓋布,奧愛爾,倍倍爾和李卜克內西過目,然后退還馬克思。
既然哈雷黨代表大會已把關于哥達綱領的討論提到了黨的議事日程,所以我認為,如果我還遲延發表有關這次討論的重要的-也許是最重要的-文件,那我就要犯隱匿罪了。 但是,這個手稿還有另外的和更廣泛的意義。
其中第一次明確而堅定地表明了馬克思對拉薩爾從他開始從事鼓動工作起就采取的方針的態度,并且既表明了對拉薩爾的政治經濟學原則的態度,也表明了對它的策略的態度。 這里用以剖析綱領的那種無情的尖銳性,用來表述得出的結論和揭露草案缺點的那種嚴厲性,-這一切在15年以后的今天已經不會使人見怪了。
道地的拉薩爾份子只是在國外還作為一些孤獨的殘余存在著,而哥達綱領甚至也被它的那些創造者們在哈雷當作完全不能令人滿意的東西拋棄了。 雖然如此,凡是在對內容沒有影響的地方,我還是把一些針對別人的尖銳的詞句和評語刪掉了,而用省略號來代替。
如果馬克思今天發表這個手稿,他自己也會這樣做的。手稿中有些地方口氣很激烈,這是由下述兩種情況引起的:第一,馬克思和我對德國運動的關系,比對其它任何一國運動的關系都更為親切;因此這個綱領草案中所表現的斷然的退步,就不能不使我們感到特別憤慨。
第二,我們那時正在同巴枯寧及其無政府主義者進行最激烈的斗爭,-那時離國際海牙代表大會閉幕才兩年,-他們把德國工人運動中發生的一切都歸咎于我們;因而我們不得不預料,他們也會誣指我們是這個綱領的秘密創作者。這些顧慮現在已經消失,因而一些有關的地方也就隨之失去必要性了。
由于出版法的緣故,有些語句只用省略號暗示出來。凡是我不得不選用比較緩和的說法的地方,都加上了方括弧。
其它地方都按手稿付印。(注:此處為原文) 弗·恩格斯 1891年1月6日于倫敦編輯本段給威·白拉克的信 1875年5月5日于倫敦 親愛的白拉克: 對合并綱領的下列批評意見,請您閱后轉交蓋布和奧愛爾,倍倍爾和李卜克內西過目,我工作太忙,已經不得不遠遠超過醫生給我規定的工作時間。
所以,寫這么 多張紙,對我來說決不是一種“享受”。但是,為了使黨內的朋友們-而這些意見就是為他們寫的-以后不致誤解我這方面不得不采取的步驟,這是必要的。
這里指的是,在合并大會以后,恩格斯和我將要發表一個簡短的聲明,聲明的內容是:我們和上述原則性綱領毫不相干,我們和它毫無共同之點。 這樣做是必 要 的,因為在國外有一種為黨的敵人所熱心支持的見解-一種完全荒謬的見解,仿佛我們在這里秘密地領導所謂愛森那赫黨的運動。
例如巴枯寧還在他新近出版的一本 俄文著作里要我不僅為這個黨的所有綱領等等負責,甚至要為李卜克內西自從和人民黨合作以來所采取的每一個步驟負責。 此外,我的義務也不容許我即使指用外交式的沈默方式來承認一個我認為極其糟糕的,會使黨墮落的綱領。
一步實際運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所以,既然不可能-而局勢也不容許這樣做-超越愛森那赫綱領,那就干脆締結一個反對共同敵人的行動協定好了。
但是,制定 一個原則性綱領(應該是把這件事情推遲到由較長時間的共同工作準備好了的時候再做),這就是在全世界面前豎立起一些可供人們用以判定黨的運動水平的界碑。 拉薩爾派的領袖們之所以跑來靠攏我們,是因為他們為形勢所迫。
如果一開始就向他們聲明決不會拿原則來做交易,那末他們就只好滿足于一個行動 綱領或共同行動的組織計畫了。可是并沒有這樣做,反而允許他們拿著委托書來出席,并且自己承認他們的這種委托書是有約束力的,就是說,向那些本身需要援助 的人們無條件投降。
不僅如此,他們甚至在召開妥協的代表大會以前就召開代表大會。人們顯然是想杜絕一切批評,不讓自己的黨有一個深思的機會。
大家知道,合 并這一事實本身是使工人感到滿意的;但是,如果有人以為這種一時的成功不是用過高的代價換來的,那他就錯了。 況且,撇開把拉薩爾的信條奉為神圣這一點不談,這個綱領也是非常糟糕的。
我將在最近把《資本論》法文版的最后幾冊寄給您。排印工作因法國政府禁止而耽擱了很久。
在本星期內或下星期初本書可以印完。前六冊您收到了沒有?請把哈恩伯特·貝克爾的地址告訴我,我也要給他寄最后幾冊去。
《人民國家報》出版社有一種特別的習氣。例如到現在為止連一本新版的《科倫共產黨人案件》也沒有給我寄來。
致衷心的問候。 您的卡爾·馬克思 寫于1875年5月5日編輯本段對德國工人黨綱領的幾點意見 馬克思 寫于1875年4-5月 =====一 ===== 【第1句】:“勞動是一切財富和一切文化的泉源,而因為有益的勞動只有在社會里和通過社會才是可能的,所以勞動所得應當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權力屬于社會一切成員。”
本段第一部分:“勞動是一切財富和一切文化的泉源。” 勞動不是一切財富的泉源。
自然界和勞動一樣也是使用價值(而物質財富本來就是由使用價值構成的!)的泉源,勞動本身不過是一種自然力的表現,及人的 勞動力的表現。上面那。
【第4句】: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的寫作背景
馬克思寫于1875年4月底-5月初.因德國工人運動中的兩派即愛森納赫派和拉薩爾派將于1875年5月下旬在哥達舉行合并代表大會討淪通過黨綱草案,馬克思對這個黨綱草案作了批判.原名《德國工人黨綱領批注》,后通稱《哥達綱領批判》.當時沒有公開發表。
1891年恩格斯為反對德國黨內的機會主義思潮,幫助制定正確的綱領而發表。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文獻,它從理論上清算了拉薩爾主義,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第一次明確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后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溲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第一次提出共產主義社會分為第一階段和高級階段。
第一階段只能實行按勞分配,高級階段才能實行按需分配。
【第5句】: 馬克思為什么要寫《歌達綱領批判》一文
先說《哥達綱領》——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的綱領。19世紀70年代初,德國國內形勢的發展,要求工人階級消除內部分裂狀況,共同對敵。德國社會民主工黨(即愛森納赫派)與全德工人聯合會(即拉薩爾派)的合并問題提上了議事日程,并由兩派共同組成的起草委員會于1875年2月起草了綱領草案。綱領草案共四部分,闡述了合并后新黨的奮斗目標、革命手段和道路、理想社會的標準等。
再說馬克思為什么要寫《哥達綱領批判》——馬克思和恩格斯得知綱領草案后,當即批評社會民主工黨領導人斷送了在科學社會主義基礎上統一德國工人運動的良機,認為“在這個連文字也寫得干癟無力的綱領中差不多每一個字都應當加以批判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8頁)隨后,馬克思又寫了《對德國工人黨綱領的幾點意見》(即《哥達綱領批判》)一書,對綱領草案作了逐條逐句的批判。當年5月在哥達召開兩派合并代表大會,沒有接受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評意見,只是在文字上略加修改,便通過了綱領草案。綱領空談勞動的解放和生產資料歸社會所有,避而不談生產資料私有制是無產階級受剝削的根源;接受了拉薩爾的“鐵的工資規律”論點,掩蓋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主張“依靠國家幫助”,通過合法手段“爭取自由國家和社會主義社會”;否認工農聯盟,把農民視為“反動的一幫”;主張“不折不扣”公平分配勞動所得,否認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原則。總之,綱領充滿拉薩爾主義的錯誤觀點。盡管綱領中存在嚴重錯誤,由于工人群眾從正面領會綱領的內容,并對它作了共產主義的解釋,因而綱領未給以后的德國工人運動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帶來明顯的不良影響。
【第6句】: <哥達綱領批判>中的哥達是什么意思,不要給我解釋什么是哥達綱領
哥達是個地名,德國中部城市。
《哥達綱領》 是指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的綱領。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與全德工人聯合會(即拉薩爾派)的合并問題提上了議事日程,并由兩派共同組成的起草委員起草了綱領草案。
馬克思和恩格斯得知綱領暢工扳繼殖荒幫維爆哩草案后,認為“在這個連文字也寫得干癟無力的綱領中差不多每一個字都應當加以批判的。隨后,馬克思又寫了《對德國工人黨綱領的幾點意見》(即《哥達綱領批判》)一書,對綱領草案作了逐條逐句的批判。當年5月在哥達召開兩派合并代表大會,沒有接受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評意見,只是在文字上略加修改,便通過了綱領草案。
【第7句】: 馬克思的《哥達綱領批判》是批判誰和誰的觀點
馬克思的《哥達綱領批判》是批判拉薩爾主義的觀點。
1875年,德國工人運動中的兩派,愛森納赫派和拉薩爾派達成合并的協議。在制定統一的新黨綱時,愛森納赫派的領導人在協商中作了無原則的協妥,把一些拉薩爾主義的錯誤觀點寫進綱領草案中。馬克思認為,原則性綱領是在全世界面前樹立起一些可供人們用以判定黨的運動水平的界碑,決不能降低黨的理論水平,用原則來做交易。他寫了《對德國工人黨綱領的幾點意見》,隨函寄給愛森納赫派的領導威·白拉克等人。這就是后來以《哥達綱領批判》著稱的文獻。
馬克思在著作中,批判了這一綱領草案中的拉薩爾派機會主義觀點和策略思想,闡述和發展了歷史唯物主義特別是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原理。他批判工人黨力求爭取“自由國家”的錯誤思想,明確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后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3卷,第21頁)。這部著作第一次提出了共產主義社會分為初級階段和高級階段的理論。指出共產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在經濟、道德和精神方面都還帶著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因此還只能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只有到了共產主義社會的高級階段,迫使個人奴隸般地服從分工的情形已經消失,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也隨之消失,勞動已不僅僅是謀生手段,而且本身已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生產力有了巨大增長,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只有在那個時候,社會才能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