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十一課畫楊桃找出里面的好句子
好句: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
畫楊桃
作者:岑桑
我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父親開始教我畫畫。他對我要求很嚴,經常叮囑我:“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有一次學校上圖畫課,老師把兩個楊桃擺在講桌上,要同學們畫。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講桌上那兩個楊桃的一端正對著我。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么東西。
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當我把這幅畫交出去的時候,有幾個同學看見了,卻哈哈大笑起來。
“楊桃是這個樣子的嗎?”
“倒不如說是五角星吧!”
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然后回到講臺,舉起我的畫問大家: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師的神情變得嚴肅了。半晌,他又問道:“畫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幾個同學搶著答道,同時發出嘻嘻的笑聲。
于是,老師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對第一個坐下的同學說:“現在你看看那楊桃,像你平時看到的楊桃嗎?”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個。”
老師讓這幾個同學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顏悅色地說:“提起楊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因此,當我們看見別的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
這位老師的話同我父親講的是那么相似。他們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
【第2句】: 畫楊桃中老師的話可以用一句怎樣的詩句來概括
畫楊桃中老師的話可以用蘇軾的《題西林壁》中的一句詩來概括: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同學之所以嘲笑主角,說畫的不像,是因為他們跟主角坐的位置,看的角度不同。畫楊桃我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父親開始教我畫畫。
他對我要求很嚴,經常叮囑我:"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有一次學校上圖畫課,老師把兩個楊桃擺在講桌上,要同學們畫。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講桌上那兩個楊桃的一端正對著我。
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么東西。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畫楊桃當我把這幅畫交出去的時候,有幾個同學看見了,卻哈哈大笑起來。"楊桃是這個樣子的嗎?""倒不如說是五角星吧!"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然后回到講臺,舉起我的畫問大家:畫楊桃"這幅畫畫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老師的神情變得嚴肅了。
半晌,他又問道:"畫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好-笑!"有幾個同學搶著答道,同時發出嘻嘻的笑聲。于是,老師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他對第一個坐下的同學說:"現在你看看那楊桃,像你平時看到的楊桃嗎?""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個。"畫楊桃老師讓這幾個同學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顏悅色地說:"提起楊桃,大家都很熟悉。
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因此,當我們看見別的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
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這位老師的話同我父親講的是那么相似。
他們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這是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的是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
"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卻通過這件事,啟發同學們懂得了看問題或做事情的時候,不能憑空想象,要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要輕下結論。
【第3句】: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結果作文
今天,我無意中看了一幅漫畫,畫上畫了兩個人,正指著地上的有一個像6又像9的數字在爭論。
我看完之后想:這不是跟古詩中的《題詩林壁》一樣的道理嗎?《題詩林壁》中作者把廬山上下左右全看了一次,每次看都像不同的東西,最后就寫下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一句。如果畫中的兩個人互相交換一個角度來看的話,他倆也就知道對方看到了什么嘍!又拿《畫楊桃》這篇課文來說吧。
小作者在一次美術課中把楊桃畫成了一顆星,因為小作者就坐在楊桃的對面。他把畫交給老師時,被別的同學看到了,笑他笨,可老師讓班上的同學一個個地坐在作者的位置上去看楊桃,他們見到的跟作者的畫上是一樣的。
通過這些事例,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也可以說是明白了一個道理吧:看一個東西要多方面去觀察,不要只在一個角度上看東西,假如桌上只有半杯水,有的人看見了很開心,但有的人見了會很傷心。如果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件事物,得出來的結果就越多,就有更多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