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乃至舉一手爪,畫佛形像,或造恒沙功德者;只是佛為教導無智慧眾生,作當來勝報之業(yè),及見佛之因。
【第2句】:一切世間人,作罪事易,為福事難;一切學士,作福事易,為道事難;為道復易,解道者難;說道者易,行之者難。《五苦章句經(jīng)》
【第3句】:【佛禪文案】無論走到哪里,都該記住,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jié)底也不過是轉(zhuǎn)瞬即逝的現(xiàn)實。
【第4句】:幸福不是過富裕的生活,幸福不是瞬間的浪漫,幸福是和自己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平淡的過一生!
【第5句】:慈悲是智慧的具體展現(xiàn),它源于對一切生命互為依存這一事實的認識。慈悲是要求得自他的共同利益,必要時甚至要舍己利人。
【第6句】:【禪語人生】在當前信仰缺位、道德滑坡的社會現(xiàn)實面前,我們作為實踐道德生活的宗教界人士,要特別意識到自己的職責之所在。
【第7句】:【禪語人生】我們可以訓練自己,在自己感到不快樂時,憶起他人的痛苦,因而生起悲心和利他的心態(tài),這將帶領(lǐng)我們以實際行動來幫助他人解決痛苦。這么一來,苦難本身便能成為修道上的一個修持。
【第8句】:不要悲觀地認為自己很不幸,其實比你更不幸的人還很多;不要樂觀地認為自己很偉大,其實你只是滄海之一粟。
【第9句】:【佛心禪語】不要過分的醉心于放任自由,一點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處與危險實在不少。
【第10句】:不如實知故,于色愛樂贊嘆、攝受染著;緣愛樂色故取;緣取故有;緣有故生;緣生故,老病死憂悲惱苦增,如是純大苦聚斯集起。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名有流。《雜阿含經(jīng)》卷六
【第11句】:【禪心佛語】誠正是指潔白、清凈、光明,而且能帶給我們安祥,也就是一種心地的光明。
【第12句】:【禪心佛語】活著,盡一切可能延長我們生命的時間,這同樣是我們對整個世界的貢獻。
【第13句】:【禪心佛語】人生有多重的選擇,有人畢生以積沙囤積,建構(gòu)他自己的獨享樂園,也有人用布施分享,于眾生的身心眉眼里,遍處成凈土,步步生蓮花。
【第14句】:【佛心禪語】把好東西與他人分享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論生活中有多大的困難,有多大的挫折,有多深的痛苦,都將會變成一縷云煙,隨風飄去。
【第15句】:【禪心佛語】謙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處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yǎng)心第一法。
【第16句】:【佛心禪語】內(nèi)不隨念轉(zhuǎn),念起即覺覺即智;外不隨境遷,境顯即幻幻即空。智空雙運,是真正的佛教禪定。
【第17句】:【禪語人生】修行人就是要在現(xiàn)實生活環(huán)境中鍛煉自己、考驗自己鍛煉自己抵制煩惱的力量,考驗自己的定力。
【第18句】:佛說:“一切法得成于忍”,忍得淡薄可養(yǎng)神,忍得饑寒可立品,忍得語言免是非,忍得爭斗消仇憾。
【第19句】:【禪心佛語】精神本身就是自己的審判者,同時也是自己的避難所,不要傷害了自己內(nèi)在世界,這位至高的審判者。
【第20句】:人世間有許多外境事相、人我是非。我們要藉境、藉人、藉事,好好鍛煉自己的心,并且時常反觀自性。若逃避現(xiàn)實,舍離事相或處處計較,則時時煩惱,不得自在歡喜。
【第21句】:人的身體從父母而來,而要成就道業(yè)學業(yè),則必須仰賴師長。因此,我們除了孝養(yǎng)父母之外,還應該奉事師長,遵從他們的引導。
【第22句】:佛言: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深佛理,悟無為法。內(nèi)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結(jié)業(yè),無念無作,非修非證,不歷諸位而自崇最,名之為道。《四十二章經(jīng)》
【第23句】:【禪心佛語】守端聽了嚇了一跳說:“大師此言怎講?”方會說:“他們喜歡人家笑,你卻怕人家笑。”守端聽了,剎那間頓悟了。
【第24句】:【禪語人生】修行是完善自己,寬容別人。人生因為有殘缺,所以修行。人生的痛苦一部分在于自己的缺點,一部分在于看不慣別人。
【第25句】:【禪心佛語】水貴在謙虛仁慈。水是生命的搖籃。它扶危濟困,包容萬物,潤物無聲,從不張揚,從不爭功,把自己奉獻給世間萬物。
【第26句】:【圣經(jīng)文案】110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nèi)ツ兀俊蔽艺f:“我在這里,請差遣我!”(塞6:8)
【第27句】:【佛心禪語】在生活上面臨困境時,提醒自己:「我能責備誰呢?不曾有人雇請我來出生,我是自愿來的。」
【第28句】:【禪心佛語】能夠在喜、怒、哀、樂面前,應付得過去、排解得開、不生心、不動念,那才是真正的自在,那才是我們做功夫所要達到的境界。
【第29句】:【佛心禪語】總盯著別人弱點看的人,他的心里一定也是陰暗的。為什么不用你那顆富有彈性的心去尋找一些人性中的亮點呢?
【第30句】:【圣經(jīng)文案】187所以,無論何事,你們愿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
【第31句】:【佛心禪語】不要小看自己隨手之勞的善舉。美好的善行,常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回報;就算沒有任何回報,也能帶給我們心靈上的滿足,而這種滿足,是再多錢也買不到的幸福滋味。
【第32句】:【佛心禪語】生活中每個人都想擁有真正的快樂。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自己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外,還需要懂得如何與他人友好相處。
【第33句】:心明才能眼亮。如果方向搞錯,甚至犯了南轅北轍的錯誤,就會勞而無功。不論干什么,都要開動腦筋抓住關(guān)鍵,掌握正確的方法,僅僅不怕苦、不怕累是不夠的。
【第34句】:【禪語人生】有些人,等之不來,便只能離開,有些東西,要之不得,便只能放棄,有些過去,關(guān)于幸福或傷痛,只能埋于心底,有些冀望,關(guān)于現(xiàn)在或?qū)恚荒苓x擇遺忘。
【第35句】:恒東法師:當我們試圖對一個人、一種行為、一個現(xiàn)象扔去石塊的時候,反躬自問,看看自己是否已經(jīng)是無懈可擊了。嘴巴那么毒,心里一定很苦吧?所以管好自己的嘴巴,是最大的修行。
【第36句】:【禪語人生】愚者對于順境總會沾沾自喜,而一旦逆境現(xiàn)前,就再也難有立足之地了;而智者面對順境不會沾沾自喜,面對逆境不會舉手投降,因為在順逆的境界中,他都懂得如何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歷練。
【第37句】:【禪心佛語】少氣多閑,身忙心閑。真正做到這八個字不容易,關(guān)鍵是個“閑”字。老年人安度晚年一定要有閑心,當然干點家務事也好,如果什么事都不做也無聊,但是不要身忙心亂,要身忙心閑。
【第38句】:【禪心佛語】東陽看到師兄們每天早晚都分別到大師的房中請求參禪開示,師父給他們公案,于是他也請求師父指點。
【第39句】:有情在所難免,有情,世間才有愛,才有博大的慈悲,可是情過重就會令人喪失冷靜和理智,從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惡果。
【第40句】:所謂看開人生,絕不是悲觀,而是積極樂觀;不是看破,而是看透徹;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及時去做;也不是什么都沒有,而是什么都滿足。
【第41句】:打佛七,是學習佛門儀軌(法則)的好時機;認真聽法,將所聽聞的法銘記在心,好好清凈自己的身口意三業(yè),如此打佛七才有功德和意義。
【第42句】: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于其中間,若彼欲貪,是其系也。《雜阿含經(jīng)》卷九,第235經(jīng)
【第43句】: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第44句】:于諸一切助道具中,菩提之心最為第一,悉能滅除一切煩惱生死怨故。“四十華嚴”卷三十六
【第45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第1句】: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第2句】: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
【第46句】:【佛心禪語】做人須知理、知趣、知足。知理,是懂得做人道理,把握做人的本分;知趣,是處事把握分寸,能張弛有度;知足,即不為物欲俘虜,滿足以無為有。
【第47句】: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而不能即滅定業(yè);佛能知群有性,窮億劫事,而不能化導無緣;佛能度無量有情,而不能盡眾生界。是謂三不能也。(唐)元珪禪師《景德傳燈錄》卷田
【第48句】:如果于事無補,如果不能夠改變男人,那么,女人應該算好這筆賬,別讓自己無意的口頭禪變成有意的傷心話。
【第49句】:【佛心禪語】他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現(xiàn)在的幸福。因此,他們既不活在當下,也不活在未來。他們活著仿佛從來不會死亡;臨死前,又仿佛他們從未活過。”
【第50句】:一般修行修不好,就環(huán)在心外有法而生見取。見取即是對外認同。修行不把原本沒有的、那些多余的垃圾向外拋丟,卻往里面裝,裝得太多了,就把真正的自己活埋了。——耕云先生
【第51句】:人生的痛苦和悲哀都來源于自己的內(nèi)心,只有克制自己,不為欲望所驅(qū)使,才能使心靈更清凈,才能擁有快樂的心境,才能成就自我的追求。
【第52句】:接觸世俗的事物,內(nèi)心不被誘惑,沒有憂愁,沒有瑕疵,心靈安定,這是多么幸福啊!一《佛陀的格言》
【第53句】:【禪心佛語】聰明人不被愉快不愉快和快樂不快樂所動。這些事情生起,他們不執(zhí)著,隨其本性去放下。這就是「正見」。
【第54句】:【心靈禪語】人生的質(zhì)量,就在于你面對選擇的時候如何去選擇。人格決定著人生,灰暗中能看到光明,狹隘里能走向厚重,一定要謹慎地對待自己的各種癡,生活的生機就在于你面對自我偏執(zhí)的及時調(diào)整。
【第55句】:【禪心佛語】佛說:凡是真正見到苦的,也必見到苦的生起,也必見到苦的止息,也必見到導致苦的止息之道。
【第56句】:【修心禪悟】世界上有兩種長大的方式,一種是明白了,一種是忘記了明白不了的,心中了無牽掛。所有人都用后一種方式長大。紅塵煩擾,經(jīng)歷了,感悟了,看破了,參透了,人生最美還是淡然。
【第57句】:【佛心禪語】靜慧大師說:“學佛幾十年,我對佛教最重要的體會只有六個字,看破、放下、自在。”
【第58句】:生活中常有不盡如人意的時候,當一個人面對拂逆和不順,而人力又不能改變的時候,就應面對現(xiàn)實,隨遇而安。與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惱,還不如因勢利導,適應環(huán)境。
【第59句】:【禪語人生】我是如此的愛著“簡靜”,似乎那里,是我前世里一場靈魂的修行。一直也認為,心中有慈悲的溫良,無需佛祖前參拜,經(jīng)卷里了悟,只在一種簡靜的世味里,便可以頓悟到禪意的菩提。
【第60句】:通途法門,從因向果,先求完善人格,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漸行成佛;念佛法門,從果向因,不論何種罪人,先保證其必定成佛,再來莊嚴、完善人格。
【第61句】:在生命的點與點之間,快如迅雷,沒有一點空隙,甚至容不下思考,就有如狐追兔,兔子奔越逃命一樣,我每想起這個禪的故事,就想到:兔子假如能逃過狐口,在喘息的時候,一定能見及生命的真意吧。
【第62句】:【禪心佛語】若一念心起,則有善惡二業(yè),有天堂地獄;若一念心不起,即無善惡二業(yè),亦無天堂地獄。
【第63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把握了今天,就等于擁有了明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要實現(xiàn)理想,只有不斷地努力,去改變自己,完善自己。
【第64句】:自心發(fā)菩提,即心具萬行,見心等正覺,證心大涅槃,發(fā)起心方便,嚴凈心佛國,從因至果,皆以無所住而住其心。(唐)一行《大日經(jīng)義釋》卷一
【第65句】:所謂端正,非色如花,慳嫉虛飾,言行有違;謂能舍惡,根原已斷,慧而無恚,是謂端正。《法句經(jīng)》卷下,奉持品
【第66句】:【佛心禪語】身體有衰老,可我們的心卻是靈明空曠、超越一切的。率性而為,對鐘愛的事情全神貫注,我們哪里有時間老,又有什么能夠讓我們老呢?
【第67句】:世間的愛情與婚姻,無外乎善緣與孽緣。也許前一世你們相遇過,他為你無償?shù)馗冻觯]有感動你。也許前一世你們相約過,來世還要找到對方。
【第68句】:【禪心佛語】夫妻之間不在乎嘴上說‘我愛你’,要看心中是不是裝著你。不要老是回憶美好的過去,而是面對現(xiàn)實過好現(xiàn)在的的生活。
【第69句】:【禪語人生】我們不斷地在追求真正關(guān)愛我們的人,可是,世上并沒有這類的人存在,因為,大家大部份都只想到自己。
【第70句】:法眼禪師問眾人:“誰能解下老虎脖子上的金鈴?”大家都無法回答。正好法燈前來,法眼問他同樣的問題。法燈說:“將鈴子系上去的人能解開。”
【第71句】: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于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華,滅于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牛處故。《圓覺經(jīng)》卷上
【第72句】:每個人都有一個福袋,你往里裝什么,就會得到什么,每個人都有一面鏡子,你對它做什么表情,它就會回報你什么表情。看人如看己,責人先問心。他人是己心的一個表情,世界是自己的一面鏡子。
【第73句】:可以不認錯,不能不改錯,行動比語言重要;可以真愚癡,不能裝聰明,無明比無知可怕。
【第74句】:【佛心禪語】作偽的人,常能裝飾至最美麗,猶如燃放煙火,雖一時璀燦,不久亦熄滅。一個人行事的真?zhèn)危翘硬贿^他人的眼睛的。有內(nèi)心的信實,始有外在真誠的表現(xiàn)。
【第75句】:【佛心禪語】《傳心頌》: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
【第76句】:【禪心佛語】急急忙忙苦苦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是是非非何日了,煩煩惱惱幾時休,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
【第77句】:通身是眼見不及,通身是耳聞不徹,通身是口說不著,通身是心鑒不出。——《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78句】:【禪心佛語】逆境是人生的必修課。想擺脫它,就要勇敢地和它抗爭。期望萬事順遂,乃世之常情,對于厄運,我們更應該懂得如何去品位其中的價值。
【第79句】:當知一切宗教,各有其長處,皆能令人向善。彼等有信仰之誠,是吾所敬;彼等有求真之心,尤吾所愛。但惜其不如佛法廣大精微,真究竟耳。(民國)弘一《佛法大意》
【第80句】:愛上自己,就是要修煉一顆積極、平和的心。刺耳的話不過是陽光里的塵埃,下一秒就被風吹走。難受的時候可以哭得很狼狽,但是淚干后,記得笑得仍然燦爛。
【第81句】:【佛家禪語人生】百味人生,雖然我們不可能都嘗遍,但是,一定要時刻準備著,給自己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微笑生活,樂觀面對,縱然挫折來臨,我們也能輕松的撥云見日,切不可怨天尤人。
【第82句】:【禪心佛語】快樂,是精神和肉體的朝氣,是希望和信念,是對自己的現(xiàn)在和未來的信心,是一切都該如此進行的信心。
【第83句】:慈母心:養(yǎng)育子女是家長的責任,對孩子要適當?shù)毓芙蹋荒苁┮詸?quán)威;因為,父母對孩子只能盡責任,莫想要求權(quán)利。愛子女不應寵溺放縱,要以“愛的教育”來化導,使之成人。
【第84句】:心性須要修養(yǎng),就像生命需要滋潤一樣;心靈需要修繕,就像容貌需要美容一樣。修德要身體力行,養(yǎng)性要心無雜念。修養(yǎng),要知羞而學,知錯而改,知恥而思。
【第85句】:【禪語人生】要記住,水雖是至柔之物,但滴水卻能穿石,舌頭雖然沒有牙齒的堅硬,但舌頭卻能以柔克剛。最柔軟的東西里,蘊藏著人們不容易看見的巨大力量,這種力量甚至能夠穿透世上最堅硬的東西。
【第86句】:【禪語人生】在行、住、坐、臥當中能夠時時觀照當下,使自己的心與佛相應、與法相應、與戒相應,我們當下便是身居樂土。
【第87句】:因為生活過得很無聊!人若正事不做,卻忙著應酬、打麻將、觀光旅游;這種“無所事事忙”,在飽樂之后,一定會感到疲倦與空虛。
【第88句】:在生活中,沒有功利色彩的善言、善行,總是最讓人感動;而且,真誠的善良,如同名貴珍寶一樣,將被受者珍藏于心,永久流傳下去。
【第89句】:【禪語人生】一個不愛自已的人,很難真正認識自己。愛自己也是對自己擁有探索的興趣,愿意對自己完全開放,坦誠與自己溝通,知道什么能真正使自己幸福和滿足,也就是真正地認識自己。
【第90句】:樂觀之于人生,是浮蕩在地平線那裊裊升起的熱望與希冀,是尋得一份曠達與美好的鋪墊與勇氣。在樂觀中擷取一份坦然,你的面前就會盎然多彩;若在悲觀中摘下一片沉郁的葉子,只能瓦解你積蓄的力量。
【第91句】:【禪心佛語】女人,大美為心凈,中美為修寂,小美為貌體。男人,大智為信仰,中智為克己,小智為財奴。
【第92句】:勤心作福,不可貪清閑。少年清閑,是不祥事,非折壽即損福。(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五之二
【第93句】:【禪心佛語】善德只有一條戒,每個人都必須確實認真的持守,那就是——照顧這顆心,這是內(nèi)在心靈的道德。
【第94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大的禮物是寬恕,人生最可佩服的是精進,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健康。
【第95句】:【禪心佛語】佛教的禪定是在禪定的當下沒有離開菩提心,在禪定開展的時候,它主要的作用是破我執(zhí),斷煩惱,這是它的作用,這才是真正的禪定。
【第96句】:【禪心佛語】人生的旅途里需要看得透、想得開,不爭才不憂,門外春又來,百花次第開,心情幾分寬闊,不急不躁,讓生活活一場緩緩的節(jié)奏。
【第97句】:【禪語人生】修行悟道其實和養(yǎng)花是一樣的道理。保持鮮花新鮮美麗需要不斷地換水、修剪,保持心靈的清靜需要用善的感念洗滌心靈,并時時清除頭腦中惡的念頭。
【第98句】:【佛系禪語】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顆平和的心;懷揣一顆平和的心,得失了無憂,來去都隨緣。一個灑脫的人,才是一個真正優(yōu)雅的人。容貌乃天成,浮華在身外,內(nèi)心清寧靜謐,才是永恒的美。
【第99句】:五戒是佛戒之中最簡單的項目,但也是一切佛戒的根本,故稱五戒為根本戒,其他一切戒律無一不由五戒衍生而成,也無一不將五戒作為重戒。五戒主要包括殺、盜、淫、妄、酒。
上一篇:傷感愛情的文案語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