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我們到哪里都應該有一個目標、起點,要朝目標往前走到底;不要停在半路,停在半路比走到目標還辛苦。就好像爬山的人,要不就留在山下,要不就一鼓作氣爬到山頂上。否則停在半山腰中,石頭若滾下來,豈不是很危險?
【第2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如果太努力在活給別人看,就會痛苦得不得了。今天如果你相信自己做得還不錯,不在乎別人怎么看你的時候,你真的可以很自在。
【第3句】:【禪心佛語】失意不喪志,得意不忘形;挫折不氣餒,失敗不灰心;勇敢不魯莽,自強不自欺;批評不中傷,贊美不奉承;自信不驕傲,矯枉不過正。
【第4句】:【禪語人生】有時,當事人眼中的缺憾,在別人眼中可能并非如此;眼下看來是缺憾的事情,可能隔一段時間之后,會不以為然。當然,也有在甲處被認定的缺憾,到了乙處竟成了優點的情況。
【第5句】:【佛心禪語】別讓自己的善意成為別人的負擔。說話的人,對自己要有足夠的信心;聽話的人,也要有寬闊的胸襟。贈人以言,重如珠玉;傷人以言,甚于劍戟。
【第6句】:【佛心禪語】做人須做好五個對待:對待父母要用心孝敬,對待師長要用心尊敬,對待子女要用心管教,對待自己要用心自律,對待他人要用心關愛。
【第7句】:【禪語人生】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廟里。不能脫離社會,不能脫離現實。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頭、撥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習氣、煩惱依舊,性格、心態依舊、沒有任何改變,這不是真正的修行。
【第8句】:【禪心佛語】今生是什么性,就知道前生是做什么的。今生是火性,前生一定是當官的;今生是水性,前生一定是商人;今生是木性,前生一定是工人;今生是土性,前生一定是莊稼人;今生是金性,前生一定是讀書人。
【第9句】:我若多瞋及怨結者,十方現在諸佛世尊皆應見我,當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結?此愚癡人,以瞋恨故,于自諸苦不能解脫,何由能救一切眾生?”(《華嚴經·修慈分》)
【第10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就在于他是不是能夠維護好一個好的心態,生活的煩惱天天都在,不迷惑,不盲從,不黏著,回頭往事一場云煙,投火的飛蛾總是癡迷,人生一份好心意,便是人間自在行。
【第11句】:【禪心佛語】人生的質量,在于你寬恕的速度,和忘記的數量。生活的方式決定了你人生的幸福值,經得起命運的涮,也習慣于故事的苦,更要學會刷新幸福。
【第12句】:【禪心佛語】戒定慧三學是次第的關系,即循序漸進的關系。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應嘗試讓自己的心平靜;內心平靜了,應進一步提升智慧。
【第13句】:【佛心禪語】氣質本天成,唯讀書可改變。人的氣質本來是遺傳決定的,但是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所以你可以不上學,但不可不讀書。
【第14句】:佛陀說法四十九年,未嘗說一字,這是真話還是妄語?若你思索真與妄,或者對這個問題干脆不思索,思與不思,都是心意識,心意識不死,你就是個有事的人,與佛相隔云壤。死卻心意識,來一個死后重生。
【第15句】:他有來言,我有去語。太公釣魚,愿者上鉤。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天地為大,親師為尊。天生萬物,唯人為貴。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聽書長智,看戲亂心。外賊易打,內奸難防。萬丈高山,起自微塵。
【第16句】:生活中的挫折是在所難免的,重要的不是絕對避免挫折,而是要在挫折面前采取積極進取的態度。勇敢面對艱險,不怕挫折,這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更是人生的必修課。
【第17句】:【禪心佛語】佛就是好老師、是具備德行的善知識;法是善道正法;僧寶就是我們道上的伴侶,在佛道上陪伴幫助我們的行者。皈依三寶就是要依靠好的老師、好的正法和好的助伴,且一生當中我都要這樣依止、皈依他們。
【第18句】:【佛心禪語】總考慮自己的感受就經常有苦,一心想著別人的人就把自己放下了,從別人的快樂中獲得了無害的快樂。
【第19句】:【佛心禪語】不要小看自己隨手之勞的善舉。美好的善行,常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回報;就算沒有任何回報,也能帶給我們心靈上的滿足,而這種滿足,是再多錢也買不到的幸福滋味。
【第20句】:可言不可行,不若勿言;可行不可言,不若勿行;發言必慮其所終,立行必稽其所蔽。(宋)白云守端禪師(《禪林寶訓》卷一)
【第21句】:【經典佛語】“呼出去,我面帶微笑”,你知道微笑的效果,它可以使臉上的幾百條肌肉和神經系統放松。微笑可以使你把握自己,這就是佛菩薩總是微笑的原因。當你微笑的時候,你會認識到微笑創造的奇跡。
【第22句】:【禪心佛語】世間煩惱,從來了猶未了,需要溫和與善待,清醒與化解,而不是固執地拿腦袋去撞墻,能夠讓生活幸福,才是人類的信仰,不是拿自己的固執去和生活的煩惱較量,生活的活法,就在于堪破世間浮華,讓生活輕松而恬適。
【第23句】:【佛系禪語】世事如庭前花,花開也有花落,又如天邊云,云卷也有云舒,何必患得患失,終日耿耿于懷呢?觀世間萬事,既得之,則安之;既失之,亦安之。不患不得,亦不患得而復失。自然而然,灑脫自在。
【第24句】:【禪心佛語】生活有時像亂麻,一不小心把你繞了進去。可糟糕的是,你既不能快刀斬亂,又不懂抽絲拔繭,你居然還是個纏繞高手,把麻煩繞來纏去,先是纏滿一身,慢慢地,就纏滿了一生。
【第25句】:彼煩惱不可得斷,煩惱滅亦不可得,以滅不可得故,道亦不可得,無有如是道而無其果。此四圣諦,但是分別虛妄非有。《大寶積經》卷六十九,菩薩見實會
【第26句】:恒榮法師: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斷完善自己、修正自己,使自己能夠超越越來越多的凡俗瑣事。超越了,也就看淡了,看淡了,煩惱痛苦也就沒了。但人生最大的善果,不是從瑣碎的人事中超脫出來,而是超越自己的狹隘和無知。
【第27句】:【禪語人生】我們的智慧是修來的,希望大家為了利益眾生,教化眾生,好好發心,好好修,多修多得,少修少修,不修就沒得。
【第28句】:【禪心佛語】慧緣上師說:善于處事的人,隨時隨地都能心平氣和,不會處事的人,好事也會弄得爭執四起。和平的先決條件主要是講求平等待人,不平等就沒有和平,和平講求互相尊重,只有互相尊重才有真正和平。
【第29句】:【禪語人生】心念的培養確實很重要,一點都不能疏忽。人來到世間,從幼年開始就受環境的熏陶及影響,而養成一些習氣;習慣成自然,到老時就更由不得自己了。
【第30句】:【圣經文案】174你施舍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報答你。(太6:3-4)
【第31句】:【佛心禪語】這位大紳士非常誠懇,再三請求,必須供養,弟子也從旁邊勸請,印光大師說“安在外間的客廳里吧。那里時常來人,讓大家一齊暖和,外間的空氣暖了,這間的空氣也會變暖。”
【第32句】:【佛心禪語】最愛挑剔的人,最激烈的批評者,往往會在一個懷有忍耐、同情的靜聽者面前軟化下來。這位靜聽者,必須要有過人的沉著,他必須當著尋釁者像一條大毒蛇張開嘴巴的時候――靜聽。
【第33句】:【佛語摘抄精選】對一方有利的事情,對另一方可能有害;當月亮出來的時候,睡蓮開花,荷花卻閉斂。(《薩迦格言》)
【第34句】:【禪語人生】無論有多少問題都是人的問題、而人的問題又是心態的問題、心態的問題就是人品的問題。未成人、焉能成佛。
【第35句】:我們應該以真誠和包容心,來善待他人;以善巧和智慧心,來處理事情;以慷慨和無私心,來善用財物。如果我們生活的點滴中能做到如此,無論遇到什么人、什么事和什么物,都會給我們帶來幸福和快樂。
【第36句】:【禪心佛語】佛祖說慈悲的升華是大慈大悲,它不同平常所說的要與人為善,它比與人為善做得更多。能做到大慈大悲的不一定只有佛,一個凡人領悟到其中的真諦后,同樣也可以做到大慈大悲。
【第37句】:爭論的結果會使雙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絕對正確的,你永遠贏不了爭論。所以,卡耐基說:“在爭辯中獲勝的唯一秘訣是不要爭辯。”這跟佛祖的“唯忍能止諍”,可謂所見略同。
【第38句】:【禪心佛語】沉淀,是一種積累,是一種整合,是一種滄桑,是一種踏實,是一種謙和,是一種智慧的安詳,它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和一種廣博的內斂。
【第39句】:譬如甜酥,八味具足,大般涅槃亦復如是,八味具足。云何為八?一者常,二者恒,三者安,四者清涼,五者不老,六者不死,七者無垢,八者快樂。是為八味。《大般涅槃經》卷三,名字功德品
【第40句】:思想就像一把雙刃劍,控制不好難免會傷了自己。所以,適時讓自己的腦袋休息一下,無關緊要的東西就別再想了。很多事情不想還沒事,一旦深入地去想,反而讓自己陷入一團混亂,徒增煩悶。
【第41句】:【一日禪語】阡陌紅塵,只有心靜了,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只有經歷了,才知道生活的靜美,只有醒悟了,才明白生命的珍貴。花開不為誰紅,花香不為誰濃。不驚不擾,不驕不躁。素心向暖,淡淡清歡。
【第42句】:【禪心佛語】放棄該放棄的是無奈;放棄不該放棄的是無能;不放棄該放棄的是無知;不放棄不該放棄的是執著。
【第43句】:人是鐵,飯是鋼。窮生蚤,晦生瘡。去桐油,未見光。洞庭湖,買槳椿。驢子屎,外面光。風前燭,瓦上霜。錢官事,紙道場。窮龍門,富水缸。擎天柱,架海梁。生封公,死封王。槐花黃舉子忙。
【第44句】:【禪心佛語】受人批評是一件令人難受的事,受到不合理的批評更加如此。有的人憤怒,有的人哀怨消沉,而有的人則變得理性而積極。
【第45句】:真正有魅力的男人,源于他的精神深度。本質上,深度是一種歷練和道行,彰顯的是人生的閱歷、胸懷的寬廣,深度男人的臉上有滄桑感,有一雙洞穿一切的眼睛,有時,他像山一樣的沉默,海一樣的深邃。
【第46句】:【禪語人生】一顆受傷的心,有慈悲方能療愈、有信念方能重生。輪回的哀痛莫過于自私,無條件的愛是心靈的良藥。無需再問如何無私,無私只在止心時。
【第47句】:從佛教的立場來看,人的內心要和諧,必須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做起;家庭要和諧,必須從慈悲孝敬、友愛尊重做起;社會要和諧,必須從感恩、包容、分享、結緣做起。
【第48句】:【禪心佛語】佛教,是智慧的教育、慈悲的教育。我們要和佛的愿力相應,不能和我們自己的業力相應。對凡夫而言,我執的功高我慢造了鐵圍山。貪嗔癡慢疑那么重,見不到佛,就是因為我們來娑婆世界是業招感來,因此要有大慚愧心。
【第49句】:【禪語人生】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變化,任何優勢都是暫時的。當你在占有這個優勢時,必須爭取主動,再占據下一個優勢,這需要前瞻的決斷力,需要的是智慧。
【第50句】:【禪心佛語】人生有很多話,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氣,需要忍。忍是一種眼光,忍是一種胸懷,忍是一種領悟,忍是一種人生的技巧,忍是一種規則的智慧。
【第51句】:【禪心佛語】生命短暫,夜以繼日的修學,從不敢懈怠、有時多睡一分鐘就覚得是一種罪惡,開山建寺歷經十年,終了宿愿,身心被掏空,現在頗有一種百戰歸來再讀書的急需渴望。
【第52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生命這種東西,對于了解它的人來說,擁有生命就擁有無上的財富;對于不了解生命意義的人來說,生命就是一種負擔、一種懲罰、一種無奈。
【第53句】:【禪心佛語】世事匆忙。許多時候會忘記了活著還要有方向,那個方向就是心底良心指引的地方——寬容。過去也好,未來也罷,一捧清水洗臉,一場清夢入眠,一個清白活人,一身清氣處世,一把清淚紅塵,一陣清風謝幕。
【第54句】:【禪語人生】要想事情改變,首先自己改變,只有自己改變,才可改變世界。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只有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困難。
【第55句】:【禪心佛語】人生就是一個不停放棄的過程。放棄童年的無憂,成全長大的期望;放棄青春的美麗,換取成熟的智慧;放棄愛情的甜蜜,換取家庭的安穩;放棄掌聲的動聽,換取心靈的平靜。
【第56句】:【禪心佛語】慈心的反面即是嗔心,也是與善業相違背的。嗔心就像火,一旦燃燒,所有善法都會燒盡。因此嗔心如火這道理不可不知道。經典中也說,就算貪欲如山高,一剎那的嗔心也比之力量更大。
【第57句】:一個人的心境,去經歷著生活的磨礪,能夠用最快的時間化解內心的悲苦,秉持一種樂觀的態度,順境不矯情,逆境不頹廢,去認知和了解生命里能夠接納的正面信息,學會適應,學會平常,學會重來。
【第58句】:【禪心佛語】各位學佛的人,要認真,腳踏實地,念念不空過,念念都向道上走。你能這樣子,才是一個真正學佛的人。
【第59句】:【經典佛語】人生中有太多的過客,不管你有多么的不舍,過客始終都是過客,總有一天會離開的,你要學會放手,別等到變成一種傷害再去后悔。記住: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再怎么挽留也沒用。(人生指南)
【第60句】:愚人記人惡不記人善,賢人記人善不記人惡。善用心者,可以苦為樂,以禍為福;不善用心者,多由樂得苦,由福得禍。
【第61句】:【看透人生的佛家禪語】做最特別的自己,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寄托在別人身上,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不怨怒。自由,源自于胸懷一顆平常心,做一件平常事,當一個平凡人,簡簡單單地生活。只有學會放棄,才有心境淡泊,生活滋潤。
【第62句】:有的人卻不能安分守己,將自己強健的體力用在不正當的地方,破壞社會,使父母心煩、心急,換來社會人群的唾棄辱罵,讓父母蒙羞,這便是“行為的不孝”。
【第63句】:【佛心禪語】“我不妄加造作,百姓就會服從教化;我心靜如水,百姓就會正直誠信;我不獨斷獨行,百姓就會豐衣足食;我無私無欲,百姓就會質樸純真。”
【第64句】:【禪心佛語】末法時代,人的福氣是很微薄的,切不可把它浪費。我們應惜福,“惜”是愛惜,“福”是福氣。就是我們縱有福氣,也要加以愛惜,若不愛惜,將這很薄的福享盡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即古人所說“樂極生悲”。
【第65句】:【禪心佛語】歌德講得更透徹:“憎恨是積極的不快,嫉妒是消極的不快。所以嫉妒很容易轉化為憎恨,就不足為奇了。”羨慕——嫉妒——恨,正好畫出了嫉妒的生長軌跡,始于羨慕終于恨。羨慕只是嫉妒的表層,恨才是嫉妒的核心。
【第66句】:佛教微博經典:有福而不驕,則無禍;有禍而不懼,自是福。處事看擔當,逆境看胸襟,喜怒看涵養,行止看膽識。有點忙碌是個福,免得無聊;受點誹謗也不是禍,它能擴大你的心胸。淡薄之交,寧靜致遠;利益之交,兩敗俱傷。
【第67句】:日月如梭,年華易逝。若今日不丟,明日不舍,日夜為功名家業兒孫打算,等無常一到,欲再留世上打理自家身心,萬不能矣。
【第68句】:【禪心佛語】合情合理的欲望不是錯誤,但被不切實際的欲念終日糾纏卻有礙心理健康,重要的是腳踏實地做好眼前的。克制欲望,擺脫這些糾纏等于放下包袱解脫自己。
【第69句】:甲乙二人于交叉路口相撞。甲說:“我正直道直行,乙突然從斜邊道岔出,是乙不對。”乙同樣說:“我正直道直行,甲突然從斜邊道岔出,是甲不對。”以自為正,以他為邪,世人大抵如此。
【第70句】:【禪心佛語】人生僅有一世,怎樣的選擇決定怎樣的生活。盡管保持清醒而不被同化,保持敏銳而不同流合污,會被排為異己,但能保持一份清醒、一份清靜、一份獨立和自由,我覺得這樣的選擇也不錯。
【第71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記住,永遠不要埋怨已經發生的事情,要么就改變它,要么就安靜的接受它。人有個好的心態,才能享受人生。幸福很遠亦很近,就看你用什么眼光看,用什么心態面對。
【第72句】:【佛禪文案】凡事不必太在意,一切隨緣隨心,緣深多聚聚,緣淺隨它去。凡事看淡點看開些,順其自然,無意于得,就無所謂失。人生,看輕看淡多少,痛苦就遠離你多少。
【第73句】:【禪心佛語】生活本身就需要抱定幾分達觀,糾正自己對生活存在的偏見與誤差,更不能陷入一種自怨自艾,世間過往,浮云過眼,既然人活的是一種心理狀態,無論走到哪里,最不起眼的微笑,也能協調自己內心那些不確定的低沉。
【第74句】:【心靈禪語】大家知道,一切眾生皆具佛性,皆能成佛。佛教追求的是宇宙間徹底的平等,全面的平等,不但說人與人的平等,佛與佛的平等,人與佛、人與動物、人與法界眾生都平等,有情無情無不平等,包括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第75句】:【禪心佛語】什么叫精進?無善不做,莫以小善而不為,一點一滴,包括穿針都要幫人,精進就是這樣,精進自己的道業,精進利益眾生都叫做精進,無善不修名叫做精進,再小的善他都做。
【第76句】:恒誨法師:生活,是活在現實中,而不是活在夢想里。夢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現實才是生活的常態。沒有夢想,現實將會是一片黑暗;沒有現實,那么夢想也只不過是美夢和幻想。夢想只有接上現實的地氣,才有可能夢想成真。
【第77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些煩惱和困惑很正常,不要害怕,面對它,正視它,戰勝它,超越它,從煩惱中走出來,當下就是解脫。而把煩惱忘記了,就是對生活最高的敬意和祈福。
【第78句】:【禪心佛語】當你請不起人家吃梨,就改請果汁;沒有果汁就沏茶,甚至于白開水。不然就供養以和顏悅色、洗耳恭聽。
【第79句】:人生不可能完全被掌控,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生命中總有些難以預料的事情,有時無須太過執著,正如手中的流沙,握得越緊,越容易失去。
【第80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慎言謹行,是修已第一事。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慱聞。言行擬古人則德進,功名付天命則心閑,報應念子孫則事平,受享慮疾病則用儉。守嘴不惹禍,守心不出錯。
【第81句】: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把日子過得風輕云淡;不是所有故事的結局都是想象中的模樣,淡淡的時光里,安靜的寫些字,不為做記錄,只為內心的豐盈與安寧,曾經的疏離,得到與失去,都已是拈花一笑的釋然。
【第82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嬉怒笑罵,皆成文章。俠心交友,素心做人。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先到為君,后到為臣。先文后武,先禮后兵。先抓西瓜,后撿芝麻。閑人愁多,忙人快活。相思至苦,禁果最甜。
【第83句】:【禪心佛語】對于自己的所能,不應該狂妄自大。對于自己的缺陷,也不要妄自菲薄。應該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對于他人的所長,也應該以大氣的心懷去欣賞,并且還要以平和的心態看待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第84句】:在為人處世中,善待他人能較好地推動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合作,做成、做好各種事情,能較好地促使人們同心協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從而使每個人都感到溫暖和快樂。
【第85句】:如果選擇了做,就好好去努力。雖然總難免抱怨,雖然此前或許并沒有這個計劃,雖然常常要說服自己為什么要堅持下去。然而,這就是人生。所有人需要去學習并且不得不一直堅持去做、并且最難的一件事,只是隨遇而安。
【第86句】:要突破小范圍的愛,將愛心普及一切眾生,視眾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這才是佛教所倡導的愛。愛本來就無窮無盡,擴大可以利益天下,增長慧命;縮小則成自私自利,增長惡業。
【第87句】:人生的路,自己去書寫,生活,就是一種永恒沉重的努力,過去只是經歷,現在是嘗試,人心是相互的,每條路都是一次冒險,每個地點都是一場奇遇。當你理解了世界的本來面目,依然熱愛這個世界,你的生命就會是美麗的。
【第88句】:【禪語人生】在你放棄的時候還必須負擔更多的東西,包括你對所放棄的不言后悔。欣賞與深思在不該放棄的時候放棄會后悔,在該放棄的時候不放棄也會后悔。做任何事都要付出成本的,最大的成本不是金錢和時間,而是機會。
【第89句】:【禪心佛語】禪是兒時外婆純樸的鄉音“菩提提樹,菩提提樹,明鏡無臺心靜來;拈花花笑,拈花花笑,佛祖渡化修行來;蓮花花現,蓮花花現,慈悲之心常存來。”中的無限寬容。
【第90句】:精進是要你自己身也精進,心也精進,時時不懶惰,時時不自欺,時時必恭必敬,如對佛天,如臨師表,要這樣不自欺叫精進。——耕云先生
【第91句】:山那邊是更高的山,綠那邊還有更深的綠。我無法越過,也不能窮盡。和自然相比,人過于渺小,生命多么短暫!我們因此有理由珍惜屬于自己的每一次呼吸和心靈律動。
【第92句】:【禪心佛語】人總是在安慰別人的時候忘記安慰自己,關心別人的時候忘記關心自己。說服別人的時候忘記說服自己,猜透別人的時候忘記猜透自己,這或許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原因吧。
【第93句】:喻如百千年垢膩,可于一日浣令鮮凈。如是百千劫中所集諸不善業,以佛法力故,順善思惟,于一日一時,盡能消滅。《大集經》卷十八
【第94句】:浮生似夢,與誰為仇,云煙過眼,與誰結怨。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里人!
【第95句】:一時強弱在于力,千秋勝負在于理。馬橫橫不過韁繩,人橫橫不過道理。有斧砍得大樹倒,有理講得人頭低。要使真理沉大海,除非金子浮小溪。
【第96句】:【考量適己(八多少箴)】少飲酒,多令粥;多茹菜,少吃肉。少開口,多閉目;多梳頭,少沐浴。少群居,多獨宿;多讀書,少積玉。少爭名,多忍辱;多行善,少干祿。便宜勿再往,好事不如無。
【第97句】:【禪心佛語】世界沒有悲劇和喜劇之分,如果你能從悲劇中走出來,那就是喜劇,如果你沉緬于喜劇之中,那它就是悲劇。
【第98句】:【禪心佛語】生活的意義在于鼓勵自己去友好的探索,拓寬自己的心地,讓那些陌生成為友好,讓那些隔閡成為善意,聽取一句忠告,攜將一顆高低心,怎換歲月一場平。
【第99句】:【禪心佛語】南傳佛教的國家,哪怕是從藏地、漢地去的僧人,都須遵守“過午不食”,你不能做得連居士都不如。
上一篇:鼴鼠的月亮河佳句
下一篇:描寫鬧花燈的優美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