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情債的個人心得
很多人都說存錢不如存人情。
可要我說人情就是一個永遠都收不回的債。我們很多人的思維單一的認為,請朋友吃飯或者給朋友一個方便。就會讓別人記著自己的人情。其實人人恰恰相反。你記得對你付出的朋友嗎?
你還是記得你付出過的朋友嗎?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說,某某我在什么時候幫過他。你問問他現在還記得嗎?人情有時候就像是那一頓飯。錯過了就涼了。很多的人情也是在當時只要沒有及時的歸還,過后不知道誰還記得。也只有付出的你還記得。這就是人情債。
人情債是所有債務里面最難的一種。你說老老實實談債務,但是他里面有人情味。要是你說人情把,那還有什么債務可言。你幫我。完全是處于我們之間的情誼啊。
人情債說不清楚道不明。而且人情的付出里面還有一種剝繭抽絲才能看到的東西,叫做占有。這就談戀愛的一種。當你給對方付出的時候。你或許就會想要給變對方,而且這個道理還是很充分的,我為你付出了那么多。我不是為你好。因為我對你付出,那么你就應該聽我的。
這就像是很多的富人身邊都有的酒肉朋友。當你對別人付出一定的.報酬的時候,一定會有人聽你的,你看著這像是一種生意。但在人情里面這種付出是不存在的。當公司的老板對員工給予工資的時候,你們是上下級的雇傭關系。當你和女朋友談戀愛的時候,你們是互相扶持幫助磨合的關系。
唯獨在你對人情付出的時候,你說你們是平等嗎?如果是平等的,為什么要你幫助他。如果不是平等的,你的付出他也不會聽你的。但人都想那些自己幫助的人永遠都聽自己。這就是放情債。
放情債,求得是什么。不求財不求利。只求忠誠。收買人心。說的就是放情債。當你某一階段對一個人一廂情愿的付出。很多人要的回報不是未來對自己付出的投資的翻倍。而是未來對情債債務人的人生控制。好比就是當年我怎么怎么幫的你,要沒有我你會有現在的生活。你現在的生活都是我給你的。你要一生都追隨我。對我忠誠。可能嗎?先不說一生的忠誠。就像是一生的追隨。在這個年代幾乎都是不怎么可能的。你幫過的人,他們會記得你的恩惠,但你要是真的拿著你的恩惠去要挾對方,那就是人生的一種控制你的情債是為了更好的控制對方,我要是情債的債務人我也不愿意。
這點就像是談戀愛的時候女生總是問男生,你在哪里啊?干什么和誰啊?
我對你那么好。你為什么都不給我你的事。你對我隱瞞。你看這也是情債的一種,這種情債的結果最后無非就是分手,我知道你對好,但是不能因為這樣我就把我的人生交給你。而且我還有我的未來。
這情債放在朋友和朋友的身上也是一樣的、不代表你幫過我,就可以對我的人生為所欲為。幫助對我有一定的恩惠,但是沒有你的幫助,我也可以度過難關。但是千萬別說你幫過我。就是為我好。
世間萬物,為情債難還,還不了。我就不還了。情債就是收不回的債。放的要的多。還的太難還
人情債散文
一直以來,我都比較贊成企業家馮侖的觀點:中國是個熟人社會。在他寫的《野蠻生長》《理想豐滿》兩本書里,比較詳細的講述了熟人社會與生人社會的區別,以及兩種社會形態中的規則和潛規則。
最近幾年,隨著生活場景的變遷,我驚訝的發現,中國在許多地方已經變成生人社會。當然,這種生人社會不能等同于一些發達國家那種生人社會,因為在它的后面總是還能看到一些熟人社會的影子。比如,一對小夫妻,丈夫是鳳凰男,妻子是孔雀女。婚后妻子家里的人際來往比較少,丈夫因為是村里少數幾個大學生之一,村里人不僅覺得榮耀,同時認為他的成長也有鄉親們的一份功勞,他欠村里人一個人情。
于是求他辦事甚至登門造訪的村里熟人絡繹不絕,這讓妻子煩透了,她不知道丈夫這種人情債要還到什么時候才算到頭。這就是中國社會從熟人社會進入生人社會的一個揮之不去的影子。
從去年10月登錄《簡書》以來,我已經發表了81篇文章,碼了128000多字,收獲了2500多個喜歡和770多個粉絲。
這對像我這樣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作者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鼓舞,同時也讓我對那些關心我幫助過我的各個專題的編輯、讀者和作者們心存感激。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已是個心比較寬的人。可是,最近卻在《簡書》上遇到了一件讓我十分糾結的煩心事。
自從走進《簡書》以來,我就將這里作為我從事寫作的一個實驗場,一個訓練營,一個心靈棲息的地方。除了用我手寫我心之外,每當我讀到一些優秀的作品,無論他們是已經成名的《簡書》大神,還是像我一樣名不見經傳的小作者,我都會點贊、寫評論和關注作者。對那些雖然沒寫文章,但是關注我的讀者,我也無一例外的用我的關注做以回報。我認為這不是互相吹捧,而是對他人應有的一種尊重。
可是,最近當我對別人加以關注時,卻被《簡書》管理者通知我的對外關注已達到《簡書》規定1000人的上限。弄的我一頭霧水,其一,我并不知道有這個規定,如果知道的話我也許會省著點使,會填用我的關注。其二,我現在顯示已使用的關注是875個,那125個關注為什么不能用或是丟到哪去了?我不知道。
從來不愿意欠人的我,現在卻在《簡書》上背負起人情債。
我不能像那些已經成名的大神們可以對關注自已的`粉絲置之不理,我必須對關注我的人有所表示。現在我的對外關注點不開,發不出去,雖然并非我的本意,卻讓我欠下了一個還不了的人情。
對多數在《簡書》上有作品發表的而又關注我的人,我還可以通過為其點贊、寫評論和加入我創建及管理的專題等方式,做為回報。而對于在《簡書》上暫時還沒有作品的朋友,我除了抱歉還是報歉。他們中許多人并不清楚《簡書》上還有這樣的規定,這對那些關注喜歡作者作品而不求回報的讀者倒是沒什么,而對于希望互相關注的人就不好解釋,最后他(她)等不到你的關注時,只好失望地撤銷了對你的關注。
我并不擔心他們撤下對我的關注,但我擔心的是他們會懷疑我的人品。我希望《簡書》有一天能放開互相關注的上限,或是哪位好心人能幫我找回那些丟失的關注指標。
這樣,我也許就會不背或少背一些人情債了。
僅以此文獻給那些關注過我,幫助我的朋友們,感謝你們對我的關愛。
關于學校科研的個人工作心得
本學期課題研究繼續圍繞學校申報的市級“十二五”課題《課堂師生互動有效策略研究》的方案,積極走“科研興師,科研強校”之路,明確了“師生認知互動的有效策略”的研究方向——課堂有效提問策略研究,切實做好課堂教學改革,形成捆綁式集體備課氛圍,進而打造高效課堂。
根據學期初的工作計劃,現將本學期科研工作總結如下:
【第1句】:課堂有效提問調查報告
為了進一步探討學科課型的有效策略,優化課堂提問教學技藝,明確師生認知互動的有效策略,學校進行師生“課堂有效提問情況調查問卷”。此調查就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有效提問策略研究”的基礎狀況,掌握一手材料,為下一步科研活動的開展及研究奠定基礎。
此次調查問卷活動,在初一年級的三個教學班中,抽取100名學生做了問卷調查,問卷回收100%。采用的問卷是結合學校學生實際情況及為服務課題研究而設計的,問卷主要是圍繞學生喜歡的上課形式、學生喜歡的提問方式、學生答疑的心理需求、傳統課堂形式的改良等四大項內容而分解的15個小問題來進行調查研究。
在全校中小學部擔任文化課教師中,抽取60名教師做了問卷調查,回收52份。調查問卷是圍繞教師課前預設提問準確度、授課時提問效果、提問后師生信息交流等三大項內容而分解的10個小問題來進行調查研究的。
針對調查表的數據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從調查背景及意義,對象及方法,結果及分析,思考與對策四個方面進行總結剖析。
學生問卷反饋的信息是:學生喜歡上課形式多樣化,提問方式多樣化,學生答疑的心理需求值得教師關注,傳統課堂需注入新時代元素。
教師問卷反饋信息是:教師課前預設提問準確度不夠,授課時提問效果有待加強,提問后師生信息交流需改進。
那么,這些信息值得我們思考,我們所要采取的對策就是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體制、明確責任;提升教育教學素養,以點帶面,抓好培訓;搭乘常規教學活動,突出科研,提高功效;提升活動實效性,異科相通,內外結合。
【第2句】:課堂有效提問觀摩課
從2023年11月22日——12月3日,我校相繼開展了初中數學、初中語文和小學語文的“有效提問教學策略研討暨集體備課觀摩課”活動。活動由教學校長鄭宇主持,邀請了教師進修學院中教部趙賀芳主任、中教部語文專家李榮老師、小教部所晶老師做客聽課現場,我校中層以上領導、全體同學科教師、其它學科沒有課的老師及出課班級的全體家長參加了本次活動。
本次授課教師有初中數學教師牛勇和王洪鳳;初中語文學科的授課老師是杜宏偉和劉英麗;小學語文學科的授課老師是張秋鳳和李文艷。
牛勇老師和王洪鳳老師的提問設計,都能夠有效地把握了本節課知識重、難點,能夠目的明確,言簡意賅,思維邏輯性強,在理答問題方面,能夠關注課堂新問題的生成,特別是對學生的質疑給予了較好的引導和講解,表現出了對學生主體的尊重。
杜宏偉和劉英麗兩位老師的習作課,都能夠圍繞“明確體裁→主題立意→合理選材→安排結構”這樣四個隱形環節進行,并能極其巧妙地把“提問”應用于各個環節,在環環相扣的追問中達到“有效”的目的。
張秋鳳老師和李文艷老師的提問設計,都能夠僅僅圍繞教學重難點進行,服務于重難點。在提問時能夠語言親和,對回答問題的學生評價均是鼓勵式的,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值得一提的是,兩節課中“生生互動”環節成為一大亮點,學生相互評價時,語言完整,意思明了,點評到位,能夠體現出“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學習氛圍,頗見兩位老師平日的教學功底扎實。
三次課后,都得到了專家的精彩點評。同時三位專家的發言為我校今后的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對老師有效集體備課,提高課堂的實效性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這樣大型的科研活動,也是全體教師相互學習和提升自己教育教學素養的機會,大家暢所欲言,針對“有效提問”這一專題進行深層研討。
研討的同時,在三樓電教室,參與活動的班級學生家長進行了反饋交流,結合初一新生入校以來的.思想、學習、行為習慣等各方面表現,針對初三學生即將中考,走向人生的轉折點,學生中考前的學習狀態、心理變化,升學壓力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討。家長們給本次活動留下了極其寶貴的建議,為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質量積累了一些不同角度的寶貴的經驗。
每一次活動后,都由李校長做總結,她鼓勵全體教師們,要大膽嘗試,敢于創新,在今后的工作要不斷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做敬業、樂業、精業的教師,不斷壯大十中的名師隊伍。
【第3句】:課堂有效提問記錄匯總
為了進一步探討學科課型的有效策略,優化課堂提問教學技藝,明確師生認知互動的有效策略,在進行“課堂有效提問觀摩課”的同時,設計了一份“有效提問課堂記錄表”,此表是根據我校師生實際情況設計的,內容針對“提問目的、提問時機、提問語言、提問后學生反映、提問后的評價”等五方面的10個評價內容進行記錄的。聽課教師在進行聽課筆記記錄的同時,還要進行此表的記錄,主要是針對授課教師課堂提問中精彩之處、有效之處進行記錄,為今后“有效提問策略研討”提供積極的正能量。(具體活動內容記錄及總結都在前一項中體現,此處不再重復)
【第4句】:課堂有效提問反思體會
任何一項活動后的反思都很重要,這有利于查找不足、總結經驗,鋪墊下一步工作。本次“觀摩課”活動之后也進行了反思。要求授課教師進行授課反思,特別是課題組成員,每人都分別上交一份心得體會和科研工作總結。這也是對全體課題組成員的一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整合與提升。
【第5句】:30屆學術年會論文征集活動
本學期共征集論文、教育敘事等14篇,上交教育學院科研所。其中有12篇被推薦參加黑龍江省教育學會評審。
【第6句】:教師政績、業績證書統計工作
教師政績:東三省1人次,省級3人次,市級14人次,校級9人次。
教師業績:國家級3人次,東三省1人次,省級4人次,市級6人次,校級18人次。
【第7句】:科研報
本學期編輯設計了兩份科研報,分別是“有效提問策略研討反思”和“有效提問策略研討總結”。(詳細內容略)
【第8句】:信息上報
本學期幾項大型科研活動,都編輯成新聞信息上報教育局信息網,也發表在第十中學網。新聞動態6條,教育科研11條,學生工作5條,教師工作5條。(詳細內容見第十中學網和教育局網)
【第9句】:資料存檔工作
文字資料和照片資料存檔。
關于月考的個人心得
1。
“大家這段時間必須精神集中,下周五就月考了……”這是第6周的星期一下午第四節課的班會課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月考,多么熟悉的字眼,但每一次提到這兩個字卻有一股莫名的緊張,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
這段時間,語、數、外、物理四科老師幾乎天天都在說“月考”這兩個字,就像基督教徒一樣,念念不忘的主啊、上帝啊似的,我對這兩個字的感覺由緊張變到松弛,現在基本已經到了麻木的至高境界,甚至產生了依賴。可以說,月考已經快成為我學海遨游時的一部分,猶如小舟一樣不可或缺。
語文老師告訴我們,第7周的周四就要“開戰”了。要知道,周四有兩節語文課,也就是說,我們要少上兩節語文課,我象征性地點了點頭,神知道我是什么意思。畢竟,可以少寫點兒作業,這是令人興奮的。
我不知道為什么老師每當說一個知識點時都會提到月考,而且語氣極重,難道學習就是為了應付考試嗎?難道只是為了打印機里的一盒墨不被浪費嗎?如果是,還不如不考試了,還能為環保作出點貢獻,少用紙張,防風固沙,也是一種教育呢。
后來,在老師及家長的教導下,我終于明白,人們之所以如此重視考試,都是由于我們國家目前的教育制度決定的,這既怪不得老師,也怪不得家長,更怪不得我們這些無辜的孩子。但是不管怎樣,考試畢竟是檢驗我們短時期學習狀況的唯一手段。小小的一次月考是不可怕的,如果平時基礎好,即使不復習,照樣能考個好成績;如果平時拖拉偷懶,耍小聰明,即使考前幾宿不睡覺地學習,你該考倒數第一照樣是倒數第一,所以平時就要做好準備,到時候就會發現,原來學習,并不是一件難事,難的是你對待它的態度。
如此看來,這月考反倒不斷地促進我們毫不松懈的去學習,并且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要不斷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迎接更大的考驗,感謝月考。
【第2句】:
我這次月考的語文成績是89分,數學是94分,英語考了93分。我覺得我的數學沒有考好,許多分都是不應該扣的。
先來看看語文的吧。語文的基礎部分沒有扣分,但是閱讀部分卻扣了許多分。先看看這一題,要求選出“爽”字在詞語里的意思,我扣了2分,“秋高氣爽”的“爽”意思應該是“明朗;清亮”,可我卻選擇了“舒服”,后來老師評講后,我才發現空氣應該是明朗的,可是我卻理解錯了。我真是粗心。接下來還有一題,讓我們畫出和“老師對我的諄諄教誨”相對應的文案,可是我卻畫了“老師,您的教誨,我終生難忘”這一句,應該是畫老師對我的教誨是什么,又是不應該扣的兩分。還有一題,是問為什么我終生難忘老師的教誨,我只寫了其中的一點,另一點沒有寫到,又被扣了1分。接下來看看數學,只考了94分,都是扣在沒好好檢查上,光是計算題就扣了5分,明明是除號,到了我眼里就變成了乘號;明明是102乘2,可我又看成了103乘2。一個數乘0。5,積一定比原數小。我居然打了勾,我真是沒有考慮周全,難道這個數不能是“0”嗎?唉!如果我好好檢查,這里就不會扣這么多不該扣的分了。再看看英語,只考了93分。雖然我還沒有拿到試卷,但是我已經猜測到我會扣的分了。作文要求寫自己朋友的生日派對,可是我沒有好好讀題目,讀成了“寫自己的生日”,結果肯定是5分全被扣完。
看到了我的考試成績,我只想說:“都是粗心惹的禍!”你看看,這里一題是因為沒好好讀題,那里一題是因為看錯了數字,還有那兒……說來說去,都是因為粗心失了許多不該丟掉的分數,是我的成績沒有達到理想分。以后,我一定要仔細、認真地考試,不能因為粗心而扣分了!
【第3句】:
我所擁有的我都帶著,我所失去的我都記著。——前記
可是我怎么也跨不過那條線,我最終還是敗在了那幾個數字下,我的樣子告訴了自己,我失敗了。我想逃,可我逃不掉。我做了夢,夢見四處黑暗,只有遠方有個亮點,我在跑,我在跑,可是快要到時,那個亮點消失了,我的希望也跟著那個亮點的消失而消失了。醒來時,發現枕頭邊滿是淚漬。
我想逃,我不想哭著看著別人笑,這幾天我強忍著笑,可是到家了,我扛不住,所以,網絡成為了我的解釋,我的所有釋懷。對于這次考試沒有考好,我有太多太多可以作為我的解釋,比如我沒有學過,我沒有被老師教過…。.可是我哭了,我在這個班我被孤立了,我想變成壞小孩,成為老師的焦點,即使被聲聲責任,我也無憾。
我開始懷念了,我可以說是個喜舊厭新的人,當擁有時,我不斷地滿足自己;當失去了,我后悔了,我學會懷念。別人罵我神經病,我不氣憤,我所擁有的,他們都不曾擁有過,我不明白上帝為什么要給我超強的記憶力,為什么要給我140的iq,為什么要給我28的eq,為什么讓我讀課文一遍后就記住了……直到現在我知道了,我擁有的,他們也曾擁有的,他們忘了,而我卻記著,我有著他們所不擁有的養分,雖然我表面上笑瞇瞇,可誰又懂我的心事,我只想用歡笑來掩蓋現在的種種不如意,我的朋友一直以為我活潑,因為我從未向他們訴說過我的心事。我是多么想回到過去,那段幸福的快樂時光:和張小胖打架,用試卷群攻張小胖,上課睡覺,下課在教室里瘋狂嬉戲,和老師頂嘴,上語文課把月亮必成月餅,把男生拖進女廁所……這一幕幕在你們認為多么不尊敬的事情中,多么瘋狂的事中,承載著我們多么美好的.回憶!
假如時光可以倒流……我是一個孤獨者,沒有太多的朋友,而且行蹤總是很神秘,幾乎沒有人知道我在哪里,就連住在我對面的鄰居都很少見到我,其實我也不想這樣,我只是不想浪費時間而選擇了在空余時間學習而已,說實話我覺得這樣很充實。沒有人喜歡孤獨但是要想擺脫這種孤獨就決定了你又不得不去孤獨的去做。
我是一個孤獨者,每天生活在自己的小理想中,計劃性太強和目的性太強的生活真的很機械化,有時很無聊,很人不理解為什么要把自己搞的那么累,為什么就沒有閑暇的時間。隨性生活不好么?我不知道?也不想去想。剛開始還覺得有點怪,現在反而覺得很正常不過了,難道說是生病了?
我是一個孤獨者,沒有太多的愛好,就連最基本的都不是很精通甚至是一竅不通。唯一的愛好就是讀書,參觀過我家的人都佩服我有那么多的藏書逛舊書攤是我最快樂的事情,有時候能夠淘到好書,簡直高興的不得了。這好象不怎么正常。
我是一個孤獨者,我只是不想比別人差所以才那么努力的工作和學習,但是這些卻讓我喪失了很多和朋友在一起和享受生活的機會,于是他們疏遠了我,或者說是我疏遠了他們,于是我就變成了一個孤獨者。
我是一個孤獨者,最起碼是一個形體上的孤獨者,但是絕不是一個孤僻的人,我渴望交流,渴望溝通。渴望每天都能和許多朋友在一起,但是有時卻發現有時卻顯得格格不入………。
我是一個孤獨者,希望有人能夠理解我,不要把我當作一個另類,我只是太關注自己的成長了,希望有人能夠真正理解我、我需要朋友、真的很希望。
時光仍在,只是我們不停地在飛逝!
上一篇:關于煙酒的霸氣說說匯集8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