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的觀后感
我們必須認清一個現實:
絕大多數人都是凡人,在人生路上靠雙腿慢慢而辛苦地奔跑,只有極少數人能夠“開掛”,突然獲得一匹馬或者汽車,舒服地前行。
每個人都有不滿自己現狀的地方,也無數次地鼓足勇氣想要改變,最終卻不了了之。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僅靠自己,而自己早已疲倦不堪,就像沒有加柴的火堆一樣,只能慢慢熄滅。
因此,YY對于很多人來說,就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情。《我的前半生》里面子君從一個幾乎沒有生存能力的主婦華麗轉身,里面有個重要的身影一直陪伴,什么時候有問題,男主角就一定會適時出現!老胡認為,這擊中了很多朋友的內心,很多人都渴望如此,很多人都希望“開掛”戰斗,很多人都想嘗嘗扮豬吃老虎的那份爽!
但YY畢竟是YY,它不屬于你。
老胡在講授《項目管理》這門課時,最重視的概念之一就是“干系人”,而干系人的分類中剛好就有賀涵這樣的角色,那就是coach,也就是導師。
作為一個導師,無論他處于什么目的和需求,都是會朝著幫助你完成目標的角度而采取行動。擁有一位好導師的益處,毋庸置疑,從《我的前半生》這部劇中就能清楚地感受到:
A.關鍵時刻的提醒與建議
羅子君遇到婚姻危機時,賀涵的建議是靠律師和心理醫生來解決問題,但羅子君聽不進去,始終陷入痛苦無法自拔。但賀涵關鍵的一句:“你如果這樣下去,他們連你的孩子都會輕易地搶走”,刺激了羅子君重新審視自己面臨的情況并振作起來,在法庭上作出精彩陳詞,順利獲得了兒子的監護權。
職場中,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關鍵時刻,面臨選擇,但是你能獲得更優秀的人給予正確的建議嗎?
B.遇到問題時的幫手
職場人每天都面臨問題,不論什么工作,其實就是在解決問題,可多數人是孤獨的,因為看似周圍很多朋友、同事,能幫你真正解決問題的卻寥寥無幾。
劇中羅子君無論是生活問題、工作問題、情感問題,都隨時有唐晶或者賀涵出現來幫助并直接解決問題,羨慕之余,你必須要明白有個好朋友和好導師的重要性,更深層次的理解就是你要與更優秀的人交朋友!
C.經驗和資料的提供
一個人的成長,除了埋頭努力之外,還要思考如何能更省力。
而工作經驗和相關知識資料就是更省力的重要工具,如果你有一個好導師,他能將自己的多年經驗告訴你,就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他能給你一些積累的資料和案例,就能讓你站在已知的高度,減少摸索的碰撞和時間。
《我的前半生》中,子君有兩次靠導師“開掛”的情況,一次是進入調研公司,一次是進入咨詢公司,“導師”賀涵將最優秀的信息管理者凌玲的筆記以及頂尖咨詢師唐晶的入職筆記原封不動地給了子君,看完這些資料,已經比別人摸索兩三年都有效了!
如果你要怪女主角不按常規,開掛游戲,那沒有辦法,誰讓人家有個好導師呢?
D.人脈關系的影響
在職場中,有個好的導師,其實就是人脈的`建立。
《我的前半生》中有很多精彩的臺詞,從分析導師的角度,老胡最欣賞一個片段。
賀涵受陳俊生所托,給羅子君送一些推薦的單位招聘信息時,看了她搜出的職位,覺得太差,統統扔進了垃圾桶。
賀涵問:“這都是些什么單位?你為什么不找我。”
賀涵繼續說:“我就是你的人脈資源。只要平時對我禮貌一點,客氣一點,逢年過節問候一下。找我辦事,我自然會幫助你。”
羅子君此時還沒有開竅,回答道:“我想憑我自己的能力。”
賀涵說:“你維護好和我的關系,通過我認識的人找到更好的工作,誰說這不是你的能力?”
這段話非常精彩,找到一位好的導師,這就是你的人脈資源,也是你的能力,為什么他不去幫助別人呢?
從以上四個方面,老胡想告訴朋友們,擁有一位好導師,對你的人生和職場發展,將是多么的重要!
但為什么絕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的導師呢?只能在一旁羨慕,或者假裝獨自奮斗?
因為三點:
第一點,你的朋友圈不夠好。
人際圈的原地踏步一定會是你職業發展原地踏步的展現。有人去讀MBA、有人去更大的職業平臺,都是在努力改善自己的朋友圈。如果你實在不知道如何結識賀涵這樣的人物并成為好朋友,那老胡的建議是:你就老老實實地將自己的上級、老板作為導師,內心深處去向他們的優點學習,并讓他們注意到你!
第二點,你不夠聽話。
任何一個導師,都希望面對的學生是聽話的,給你建議,卻不聽,或者聽了卻不放在心上,別人就不會再愿意指導你了,有時候機會只有一次。
劇中羅子君的華麗轉變,好幾個關鍵時刻,都是腦海中想起了賀涵的話,她聽進去了,也記在心里了。
老胡前段時間去一個企業,了解到生產量比較大,配電設備多年未進行改造,也缺乏專業維護,當地還是雷區,電壓容易出現暫升暫降,而老胡做過電氣行業有一定的了解,就建議說:“要注意中壓設備的維護,否則夏季生產和用電高峰期,遭遇停電就會損失很大”。老胡說的時候都在點頭,但估計沒人聽進去,因為這么多年就這么過來了,沒有維護保養的意識。過了幾天,果然中壓出問題了,停電停產!
其實,導師給你的建議往往不是大概率事件,但被他提煉出來,這才是需要你重視的經驗。
第三點,你聽了,但不去做。
《我的前半生》中,賀涵最終愛上羅子君的最大原因不是樣貌、不是投緣、不是人品,而是看到了她在自己的建議、指導、關心下真的去行動了,并且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和成功。這樣的深層次互動是非常吸引人的,給予賀涵的成就感太強烈了,甚至強烈到產生了男女之情。
當然,朋友們不要把找導師和找男女朋友混在一起,電視劇畢竟有它的特殊性。但老胡想說的是,你要好好思考,自己是否錯過一些好的導師呢?
導師最討厭一種人:說了不聽,聽了也不做!如果你是這樣的人,自然只能靠自己了。
最后,老胡想說,隨時隨地隨物皆可學習和感悟,關鍵看你自己。而有一個好的導師,不是羨慕來的,而是自己去爭取的。好導師是資源,而資源的獲得就要看你是否有計劃有步驟地去推進,從無到有,也許你是可以做到的。
我的前半生觀后感
改編自亦舒同名原著,由沈嚴執導,靳東、馬伊琍、袁泉、雷佳音、吳越領銜主演,陳道明友情出演的都市情感劇《我的前半生》目前正在熱播。
我的前半生觀后感一
劇荒時,電視上剛好播出了這部劇,查了演員表,馬伊琍、袁泉、陳道明和靳東出演,放心啦,演技有了保證。
安逸的生活讓馬伊琍飾演的子君不懂人情世故,有點作天作地,和賀函兩人一見面就像炮仗一樣炸了起來,看著蠻搞笑的。劇中的子君看著天真,不識人情,女人的敏銳的第六感總會感知一些丈夫的小變化,丈夫多金成熟,怕有人做小三勾搭自己的丈夫。子君的擔心成真了,丈夫和自己離婚,后面……(后面怎么樣我不知道,電視劇還沒有播完,書也沒有看完。)
馬伊琍的發型剛開始看的時候是不能理解的,但是看到后面覺得還不錯。馬伊琍那一口上海調調,聽著好好笑,也很合情理。演技自然,就像生活中的你我他。啊啊啊啊,感覺現在比較喜歡看中年人的愛恨情仇啦,偶像劇覺得太飄啦,不真實。
我的前半生觀后感二
在羅子君的旁白中開始,平靜而通透。唐晶——因為父母早年離異,和本身女強人的個性,使她追求精神與物質的獨立性格。
唐晶在工作中非常強勢,個性使她始終覺得自己的選擇更正確,而無視客戶的需求,對在咨詢業中已經浸淫多年的賀涵的決定也要說不,工作理念的沖突很容易使他們之間產生分歧。不清楚之間唐賀之間曾經發生過什么,她對賀涵總是不夠相信,或許是因為倆人在某些價值觀的不同,或許是她父母的影響,似乎她總是不能真正的放開自己接受賀涵,不敢與賀涵更進一步。
而,在賀涵已經做出了努力和讓步后,她并沒有為兩人的關系更進一步而努力。賀涵——業界精英,高端合伙人,外表紳士,骨子中高貴而強勢。理智的他,在職場上信奉一切都是交易,和就職公司只是利益交換關系,賺錢才是王道,眼界高,嘴巴毒,除了唐晶之外的女人難入他的法眼。他對自己伴侶的要求很高,必須要是能讓他看得上眼,可以和他比翼的人,所以對溫室花朵般的全職太太羅子君只有BS和嘲諷。
而同時,也許是因為工作中無往不利使得他非常的自信,自信給人的就是別人想要的,自信他想得到的,終將會得到,這種自信使得他在感情經營中無視了對方的需要,無疑在情感上,到目前為止他并不成功。羅子君——一個前半生一直生活在丈夫暖房中的溫室花朵,十幾年全職太太的安逸生活,使她除了懂得追求高消費,只是個不學無術的家庭婦女,俗稱的花瓶,所以她在追求富足生活之余就是擔心丈夫不要出軌。每天的話題也不過是:老公孩子斗小三,早中晚飯魚尾紋。
對她來說丈夫和孩子就是生活的全部,一但失去家庭,她就一無所有了。子君這樣的女性和賀涵原本是兩個星球的人,但由于他們共同的朋友唐晶,而不得不經常見面,價值觀、生活觀的不同致使他們兩看相厭風面就懟,金句不斷。生活軌跡完全不同的三個人,由于子君的離婚,唐賀為了幫她走出困境,而戲劇性的交織在一起,又因為子君的自我改變,影響了他們三人間原本的關系。在這場感情的變化中,原本的戀人賀涵與唐晶的分手,并不是他或她單獨的錯誤,或者說感情沒有錯誤,雙方在對感情,事業,價值,家庭觀的分歧,使得追逐太陽的人終于疲憊了,停下了追日的腳步。
現在非常的期待子君在經歷生活挫折后的蛻變過程,也想看到,究竟是什么樣的變化,使得眼光極高的賀涵能將目光從他的太陽身上移開,轉而對子君產生了好感。期待看到這三個人在生活的波折中,是怎樣的重新審視自己、審視生活,審視自己的前半生,選擇自己的后半生。道明老師飾演的老卓像一位看透人情的世外高人,短短的幾個鏡頭,只言片語點撥著世中人,陳老師的表演也是游刃有余恰到好處,點贊。小三必須鄙視,出軌更加不能接受,但在批判陳俊生和凌靈的行為時,也必須反思,子君為什么會給了她可乘之機,而為什么在劇中看來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渣男的陳俊生,有過掙扎也有過愧疚,最終還是選擇了離婚。如何經營自己的婚姻,避免家庭出現危機,是劇中留給觀眾思考的問題。
最后,導演與編劇在整個劇的節奏把控非常到位,劇情緊湊,演員演技到位,值得一看。
我的前半生觀后感三
近日,由靳東、馬伊琍、袁泉、雷佳音、吳越領銜主演,許娣、張齡心、鄔君梅主演,陳道明友情出演的都市情感劇《我的前半生》每晚19:30正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火熱播出。憑著劇中性格鮮明的人物角色和多元婚姻觀引發的觀眾熱議,該劇連續多日取得了CSM52城收視第一的佳績,網絡累計播放量突破了10億。在近日播出的劇情中,羅子君(馬伊琍飾)遭遇離婚重創,在閨蜜唐晶(袁泉飾)和其男友賀涵(靳東飾)的幫助下,成功奪回兒子撫養權;另一方面,唐晶和賀涵戀愛十年終于到了訂婚當天,但唐晶最后發現自己還是沒有成婚的勇氣,落荒而逃。到底子君能否做好新工作、適應不靠陳俊生的新生活,唐晶能否拔出心中的刺、和賀涵成婚,撲朔迷離的故事發展深深牽扯著觀眾的心。
子君靠真心獲撫養權,賀涵唐晶現情感危機
全職太太羅子君因為丈夫陳俊生(雷佳音飾)的出軌離婚,不得不站在了爭奪孩子平兒撫養權的法庭上。在一開場,陳俊生就表示他能夠提供充足的物質保證,而子君家人卻在對方律師的挑唆下吵鬧了起來。緊急關頭下,子君放下準備的稿子,訴說子君一家人雖然常常會發生矛盾,但是她們從來沒有懷疑過彼此的愛和依戀,是永遠吵不散、打不散的。一個物質能力不強、但依戀相愛的家庭環境,是要比一個有充足物質保證、卻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的父親好的`。子君的真情流露打動了法官,獲得了平兒的撫養權。這時候子君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不再高高在上,更加真誠坦然地去對待身邊的人。但離婚是場大戰,單純不諳世事的子君能否為自己和平兒贏得更多的生活保障,實在是讓觀眾為她捏一把汗。
同樣遇到了生活變局的,還有“孔雀男”賀涵和“最強閨蜜”唐晶。賀涵在一開始就對沒有生存能力的羅子君看不順眼,兩人經常互懟。但在子君跌入人生谷底時,賀涵雖然依舊說著毒舌的話,但在行動上卻耐心幫助子君恢復過來,不再是冷漠的路人,更像是一個人生導師。在和唐晶的感情上,唐晶答應了賀涵的求婚,在訂婚宴上面對情敵薇薇安的挑撥,有情感潔癖的唐晶意識到自己還是不相信賀涵的清白。與此同時,她知道了賀涵一直偷偷在挖她的客戶亞當。面對愛情和工作的雙重考驗,唐晶能否看清賀涵的真心,賀涵能夠修復兩人之間的信任、再次攜手前行,這一對的曲折發展讓觀眾揪心不已。
眾人上演“我的前半生”,全員演技在線引發好評
熱播劇《我的前半生》改編自香港女作家亦舒同名小說,由新麗電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出品,打造過經典都市劇《辣媽正傳》的幕后鐵三角編劇秦雯、導演沈嚴與制片人黃瀾再度聯手制作。該劇獨樹一幟地切入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人群的愛情生態和職業生涯,通過對賀涵、羅子君、唐晶、陳俊生等人情感故事的描寫,傳遞了他們歷經前半生的變局、在自我成長中重新開始、找回自我、邁向下一段人生的價值觀念。
到底怎樣才算前半生?該劇在名稱《我的前半生》上就讓不少觀眾心生疑問。其實,能夠有勇氣走出舒適區,不畏將來、不念過去,就是過好前半生的方式。在接下來的劇情里,面對前半生的困局,子君等人將會根據內心的指引做出種種選擇。當子君等人看透之前的前半生、選擇重新開始時,他們已經不再陷于之前的生活,帶著對自己的、對身邊人的負責,勇于面對接下來的新生活。他們感受了兩種不同的人生狀態,其實也相當于多活了一輩子。制片人黃瀾曾這樣評論,“其實跳出所有的道德批判,跳出故事的情節局限,不管怎么選擇,其實人物們最終都要走向情感獨立。而情感獨立意味著:人生不在外部世界求幸福,而是在內心深處學會接納,并付出愛”。《我的前半生》用現實而生動的劇情,為忙碌焦躁的都市眾人送上了接納和愛的情感暖湯。
作為新麗傳媒出品的又一部都市情感劇,該劇有著靳東、馬伊琍、袁泉、雷佳音、吳越等一眾演技派的加盟,全員顏值實力全程在線。在劇集開播之初,馬伊琍就憑著挑三揀四的“嬌俏小作精”人物形象引發了觀眾討論。此外,吳越對人物的刻畫也是讓人印象深刻,在凌玲第一次與子君相見時,就入木三分地表現了凌玲的不安、尷尬、局促和掩飾,展示了吳越對角色的理解深入和對表演的拿捏準確。
據悉,《我的前半生》每晚19:30準時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和觀眾見面,精彩劇情繼續展開。
《我的前半生》觀后感
子君是一個沉醉于富豪生活的家庭主婦。在養尊處優的日子里,她絲毫沒有感覺到潛伏在婚姻背后的危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的前半生》觀后感,歡迎閱讀參考!
《我的前半生》觀后感一
看完《我的前半生》我不得不說,我是真的感慨萬千。一個女人必須要擁有一樣別人永遠也無法拿走的東西。被逼離婚的子君令我們同情,但在同情的之余卻仍希望子君能夠好好反省為何涓生會變心。同時,由懦弱、依賴、天真慢慢變成堅強、勇敢、女人味的子君,令我們佩服。若遭遇同樣的境況,又能有幾個人能做到像子君那樣呢?
婚姻更多的是需要兩個人的維持,信任而非簡單的相信,寬容而非被動的容忍,平等而非索要的公平.子君過13年的小鳥依人的生活,卻在一霎那,崩潰.給我們留下的是對愛情和婚姻的思考.錢鐘書在<圍城>中說,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子君在一個人生活的那段日子里,終于透徹。亦舒說,結婚與戀愛毫無關系,人們老以為戀愛成熟后便自然而然的結婚,卻不知結婚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結婚,簡單得很。愛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我們生下來的時候都是自由的,只是為了生活,我們把自己束縛在一個囚籠里,時光是洪流,沒有人能夠抗拒,打破桎梏的最后卻是另一片藩籬,沒有完全的自由。我們一直在尋找中。這個世界有你做不到的,也有你得不到的。生命本身是尋求一份安定的過程。里爾克有首詩里說:一切尋找你的人,都在試探你;那些找到你的人,都會束縛你,用圖畫,用姿勢。
愛情只是一瞬間的產物,不可能永葆青春,在某一時間,某一地方,曾經發生過,令人心動、傷神,就是愛情的定義了吧。所以,子君最后握住的只是婚姻,世人的'下場只有結婚與單身,她選擇了其中之一,是因為曾有過的不安全感,我想,婚姻是需要維持的東西,她只是愿意為其努力,結果,又何必知道。人必須獨立,才能感情獨立,才有權利去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沒有人會因為誰而停下來。每個人都習慣著自己的世界,什么是幸福,便是喜歡財富的人擁有很多錢,喜歡安定的人擁有一個家。在渴望被愛的時候有那么一個人愛你。比如所謂安全感,比如感情。大抵都是如此
而人是一個孤獨的個體,永遠希望安慰,而這份渴望一直是變化的,這也是愛情的本質。子君愛翟有道嗎?其實不然,只是突然她想安定下來,而那個男人能給她安慰和安全感。她把握住的仍然只是婚姻罷了.
《我的前半生》觀后感二
看到子君與唐晶生活全貌的時候,不禁想起了七月與安生,一對好姐妹,生活的相互置換,整個故事也簡單,女主人公做了13年的金絲雀,突然被拋棄,自力更生,又覓得良人的故事。看亦舒的文不多,幾本都是語言簡潔,直來直去。一句就是一段的形式,倒是受用。已經忘了以前看過的叫什么,這一本覺得好讀。用繁復的形容詞描寫的情節幾乎沒有,一句一句對白串起來的故事也挺結實。
不知道是不是繁華的香港更實際,故事里的人是頂實際的。父母,丈夫,姐妹,朋友莫不如此,如果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可以簡單的歸檔處理,照著書里的做,應該不會太吃虧。可惜,我們大部分人算是樂觀主義者,眼里看到的都是好人,也愛由著自己的性子,所以常常闖禍,甚至火燒眉毛渾然不覺,做不到太瀟灑。
書中也有諸多的名言警句,雖然字字平凡,可是連在一起,就有了通透的意味,那些我們還未曾經經歷過的事情,也許也會有一天擺在桌面上,家庭、工作、生活,那時候,我們會不會借一點書里的力呢?
子君和唐晶有兩句對白,覺得很好。“一般女人覺得我們運氣奇佳。”“我卻覺得她們條件奇差。”是的,我們常常覺得別人運氣好,卻不曾想過別人的好運氣是怎么來的。書里還有很多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開解人的生活真相,不一一贅述。
還是有情義的,好的、壞的,在一句句近乎無情的對白里發著光,發著熱,告訴繁華的人世,告訴落魄的人們,情義這個東西,怎么說呢?女主人公一路走來,像是在實踐這樣幾個字:能屈能伸。非要從書里找點閱讀的意義的話,可能就是:人呀,不能太閑,得有事做,既能排憂解悶,關鍵時刻,還能助自己一臂之力,不至于失了倚靠就倒下,走不動路。
關于《我的前半生》觀后感
日前,根據香港女作家亦舒原作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在東方衛視和北京衛視開播。
關于《我的前半生》觀后感一
由靳東、馬伊、袁泉、雷佳音主演,陳道明等客串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正在東方衛視熱播。憑借緊湊的劇情、極具現實感的犀利金句,該劇在大劇云集的暑期檔收獲了極高評價,收視率頻頻破1的成績也十分亮眼。特別是劇中人物所呈現出的價值觀碰撞,在觀眾中引起熱議。有網友留言表示:“看過這部劇的,有人思考,有人涅,有人混沌,有人混世。人生百態劇里劇外同時上演。”
打破現實題材國產劇倫理窠臼
以往,提到現實題材國產劇,婆媳關系和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糾葛往往是劇情中邁不過去的“硬梗”,這類以“倫理梗”為主要賣點的劇通常憑借狗血的劇情吸引觀眾,也往往造成口碑收視雙雙撲街。
《我的前半生》如何打動了觀眾的心?劇情處理得很成功,能夠引起觀眾共鳴是主要因素。盡管是以女主角羅子君遭遇離婚和背叛為開端,但劇情走向并沒有拘泥于此,更多的關注了她“人生被迫重啟”之后,在感情和事業上的積極蛻變。自此,該劇倡導女性獨立的觀點呼之欲出。對于越來越多在婚姻和職場間迷茫徘徊的都市女性來說,《我的前半生》無疑稱得上是一部具有指導意義的好劇。
多重維度剖析復雜現實問題
與此同時,不同于部分倫理劇中對待事情兩極化的判斷,《我的前半生》中的角色因其完整獨立的人格,每個人物的觀念也都能從各自角度站得住腳。堅持不婚主義的唐晶、背叛家庭內心糾結的陳俊生等角色,不僅增加了劇情的可看度,也給觀眾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間。《我的前半生》試圖剖析更加錯綜復雜的婚姻關系。劇中開篇就講到了女主角羅子君的丈夫陳俊生和下屬凌玲發生了婚外情,而讓人詫異的是,凌玲長相平凡,從不刻意修飾打扮,與養尊處優的羅子君形成鮮明的對比。但在婚姻生活中,羅子君靠著丈夫的物質供養,長年累月待在家做全職主婦所養成的驕縱、蠻橫、無理取鬧的性格令丈夫十分反感。
劇中人物的價值觀沖撞讓不少網友很感慨,認為全職太太的確存在風險,但婚姻的悲劇也絕不是偶然:“一個失去自我一味靠依賴別人生活的人,如何讓別人喜歡她甚至愛她?”“還是因個人情況而異,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忘記豐富和提高自己。”
主角配角演技“集體在線”
作為女主角,馬伊?在這前幾集中塑造了一個很難讓人喜歡的家庭主婦形象,這也讓角色在“后半生”的反轉更令人期待。此外,不同于目前很多電視劇對“流量明星”的.偏好,不少觀眾認為,該劇的演員演技“集體在線”,讓劇情更有代入感。
從目前的表現來看,馬伊?交出了令人信服的表演,將上海女人的特點詮釋得很生動,靳東、袁泉、雷佳音發揮穩定,陳道明飾演餐廳老板是全劇的定海神針。吳越扮演的“闖入者”凌玲也貢獻出了扎實演技,工于心計、看似無所要求卻步步為營,是招罵最多的角色,卻也說明她的表演十分成功。
而作為今年白玉蘭獎最佳導演,沈嚴繼獲獎作品《中國式關系》后再次送出了現實題材的《我的前半生》,能夠精準呈現人物豐富的層次感,對社會問題有反映、有反思,并在戳中現實痛點的同時嵌入諷刺和幽默,也正是導演沈嚴的一大殺器。
關于《我的前半生》觀后感二
先學會愛自己,別人才能學會愛你
馬伊琍在過往作品中飾演的角色大多都是個性強勢又獨立的女性,也給觀眾留下了智慧“大女人”的印象。這次在《我的前半生》中,馬伊琍飾演的羅子君是個生活完全依賴丈夫的全職太太。關于羅子君這個角色,馬伊琍坦言如何去演這個人物對她而言是種挑戰,她本身的性格與羅子君截然不同。
劇中的羅子君是個生活整日圍繞丈夫轉的全職太太,丈夫出門工作,她便派人調查他的公司員工,只要是與丈夫有關的任何線索都要刨根問底,除了丈夫和家庭,她好像對于別的事情都不關心。馬伊琍說,自己和羅子君相反,屬于事業型女性,不會選擇完全放棄事業,在家相夫教子,但也不會一味地表現出要強的性格讓人覺得無法親近,“我覺得在家相夫教子沒有錯,但是千萬不要失去自我,這也是最重要的。”
在馬伊琍看來,全職太太就是整顆心都撲在家里為家庭奉獻自己,羅子君沒有自己的事業,也沒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幾乎已經喪失了屬于自己的生活和時間。她認為,獨立是女性該擁有的最基本的品質,不論處于什么狀態下的女性,對生活的理解和煩惱都是一樣的,“人要先學會愛自己,別人才能學會愛你。不要一味為家庭奉獻,也要為自己奉獻。”女性要思考自己的價值,一定要有自己喜歡做的事。
關于《我的前半生》觀后感三
都市情感劇作為一部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開播之后收視持續攀升,在豆瓣評分接近8分,成為近期都市題材中難得一見的口碑之作。
在開播第二天,因為劇中女主角羅子君對邁克.杰克遜的一句不恰當的調侃,該劇一度在微博上引發爭議。繼電視劇官方的微博道歉后,飾演羅子君的馬伊琍也在當天午夜時分發表微博致歉,稱“作為演員很抱歉,在表演時從子君口中說出了傷害邁克.爾杰克遜先生及熱愛他的人們的臺詞,今后我會對所飾演角色的臺詞把控和細節表達更加嚴謹,再次抱歉!”及時的回應獲得了絕大多數觀眾的諒解。
談到自己扮演的這個角色,馬伊琍表示羅子君的人生境遇其實在這個社會當中非常普遍,因為有很多妻子是一心為家庭失去自我的奉獻型的女性,這個劇其實就是告訴大家,有時你要醒一醒、想一想自己的價值在哪里,這部戲的好看之處不在于它的劇情有多跌宕起伏,而是告訴我們每個人要不斷自省,“不管婚姻,還是友情,還是工作當中,你跟別人其實都是合作關系,如果你不獨立,或者你從來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那么這個合作關系總有一天會崩塌的。”
人要先學會愛自己
講述了生活優越安逸的全職太太羅子君與丈夫陳俊生離婚后一切被迫歸零,在閨蜜唐晶及其精英男友賀涵的幫助下打破困境,進入職場,從前半生走向人生下一程的故事。馬伊琍在劇中扮演女主角羅子君善良、單純、不諳世事,“前”享受婚姻帶來的幸福安逸,是“公主病”重度患者。被丈夫拋棄后,她的生活跌落谷底,在好友的幫助下,子君終于蛻變成長,學會了隱忍和堅持,開啟了“后半生”的新篇章。
劇中,馬伊琍一反以往獨立、干練的女強人形象,出演了一位與她本人性格和以往飾演角色反差極大的“小女人”羅子君。羅子君一開場就以一副養尊處優的形象示人,每天就知道花錢購物,時時盯著老公身邊有沒有年輕姑娘。略帶浮夸的上海腔、豐富的表情和肢體動作,馬伊琍演繹的這個闊太太形象,被網友評價為“作勁兒”十足,但其性格中的柔弱無依和缺乏安全感也讓人憐惜。對于這個角色,馬伊琍表示:“這個女人身上有很弱的一部分,這是我以前演的角色里面沒有的,這次有機會表現我覺得還挺過癮的,因為生活當中自己完全不是這樣的,覺得還挺有意思的。”
劇中的羅子君除了丈夫和家庭好像對別的事情都不關心,在馬伊琍看來,不論處于什么狀態下的女性,要先學會愛自己,別人才會愛你,不要一味為家庭奉獻,也要為自己奉獻。對于羅子君婚姻失敗的原因,馬伊琍認為她之前過于簡單地去經營自己的婚姻和自己的人生,過于依賴丈夫,把對方當成了自己的全部,失去了自我,反而讓丈夫覺得壓力很大、很累。
從“金絲籠”中小女人的高傲驕縱,到失魂落魄,再到歷經事業、情感的種種曲折走向獨立、堅強,劇中羅子君的成長改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需要馬伊琍把整個情感的變化過程“掰開了揉碎了”,才能細膩呈現出來,這背后,是馬伊琍為角色做出的充分準備,她在開拍前一年就拿到了劇本,這一年一直在思考怎么演這個角色。甚至生活中的真實經歷也被她拿到人物創作中來。劇中有一段劇情,兒子問子君什么是“角膜”,羅子君竟回答說是“腳上敷的膜”,而這個故事其實就是在馬伊琍家發生過的真事。
有觀眾覺得劇中羅子君與唐晶是好閨蜜,而現實生活中,全職太太和事業型女性不太可能建立這么親密的關系。馬伊琍則透露自己是事業型女性,她的閨蜜好幾個都是全職太太,大家平常最喜歡的放松方式就是定期吐槽,“對家庭、對事業吐槽,罵罵自己的老公,文案孩子,大家一起吐吐槽,就很開心了,就輕松解壓了。所以不管你是處在什么狀態的女性,其實大家對生活的理解,很多煩擾都是一樣的。”
女性獨立話題永不過時
作為一部都市情感劇,《我的前半生》以羅子君的視角展開故事,她的身上承載著對“女性獨立”這一永恒話題的探討。馬伊琍直言自己和羅子君相反,屬于事業型女性,不會選擇完全放棄事業在家相夫教子,但她覺得在家相夫教子也沒有錯,只是千萬不要失去自我。
馬伊琍認為女性要思考自己的價值,一定要有自己喜歡做的事。她舉例說自己身邊的一個全職太太非常愛聽古典音樂,她的丈夫是很成功的投資商,夫妻倆就有共同話題,一聊到黑膠唱片、古典音樂,丈夫對妻子崇拜得五體投地。“我想這樣的夫妻之間應該不太可能出問題的,因為他們是有共同語言的,夫妻之間一定要共同進步,一定要有共同的話題,一定要讓對方知道你沒有脫節,你是跟他的腳步是一致的。”
馬伊琍認為“在成長”是子君身上最為寶貴的特質。劇中羅子君從全職太太到職場麗人的脫變,經歷了當下都市女性普遍面臨的婚姻、家庭、事業中的各種抉擇和考驗。離婚之后,她有過柔弱,有過迷茫,但始終堅韌、勇敢面對,進入職場之后,原來在家庭生活中被忽略的自我意識逐漸生發出來,一步步開啟了追求獨立和自由的“后半生”新篇章。馬伊琍在采訪中說,“子君的價值觀是發生變化的,她在反省、在思考,這個女性是成長的,我喜歡她的原因是因為她在成長,她并沒有一成不變地保守地生活在過去的方式里。”
馬伊琍坦陳早在中學時代就讀過亦舒的原著小說,亦舒筆下的女性姿態灑脫、獨立自愛,這種生活狀態也是她一直以來非常認可和追求的,“子君在每個時代都是存在的,女性在任何時候都要獨立,無論婚姻,事業或者友情中,人都要做一個獨立的自我,依附別人活下去,會給別人造成負擔,自己也會有壓力。不管在怎樣的一個狀態里,人都應該是獨立的。”從魯迅的小說《傷逝》中被拋棄的子君,到亦舒筆下開始自省、一步步走向獨立的子君,再到劇中當代上海女人羅子君,“子君”這一女性形象一脈相承。馬伊琍表示,“子君是一個有蓬勃生命力的女人”,她的“生命力”,不僅體現在劇中角色的勇敢、堅定、自立自愛,更在于不同時代環境中,探討女性命運和獨立價值的意義。
采訪中馬伊琍也坦言,演完這部劇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其實演的時候我就會邊演邊思考自己的人生,因為劇中的人物真的離我們的生活太近了,每一個演員、觀眾在看完這部劇都會找到自己。”劇中羅子君的婚姻與生活突然崩塌,不得不重新步入社會尋求一份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面對這種生活驟變,羅子君曾充滿恐懼:“這就好比你把一條魚扔進沙漠,你說魚怕不怕。”然而在馬伊琍看來,這對羅子君來說未嘗不是一種幸福:“在事業與婚姻中,人都要做一個獨立的自我。”
上一篇:有關于兒童節的手抄報圖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