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在路上的心情文案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文案吧,不同類型的文案具有不同的作用。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文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開車在路上的心情文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1句】:開車別太快,系好安全帶;出門要提前,堵車心不煩。
【第2句】:安全才是離家最近的路,文明才是交通暢順的.燈。
【第3句】:安全是交通最美的風景,文明是市民最好的名片。
【第4句】:親人有交代,系好安全帶,開車不比賽,平安時刻在。
【第5句】:平安出行每一步,關愛生命每一天,交通安全心中記,幸福生活比蜜甜。
【第6句】:有一種叮嚀叫滴酒莫沾,有一種感覺要望眼欲穿,有一種期待叫一路平安,有一種溫馨叫合家團圓。
【第7句】:拐彎路面尚危險,降速行駛好相閃,雖然車輛有投險,安全意識不得減。
【第8句】:帶一分小心上路,攜一團溫馨回家。
【第9句】:讓一讓,讓出平安;搶一搶,搶出禍端;開文明車,走文明路,做文明人。
【第10句】:違法駕車心發慌,行車生命無保障,安全事故一念間,悲歡離合二重天。
【第11句】:文明是出行的笑容,安全是生命的保障。
【第12句】:飲酒是開車的大忌,車禍是家庭的悲劇。
【第13句】:有一種叮嚀叫安全行車,有一種期待叫平安歸來。
【第14句】:行路慎為本,開車禮當先;讓爭一閃念,生死一瞬間。
【第15句】:酒后駕車者,醫院給你開好了房間。
【第16句】:別用速度去調戲電子眼,它或許記不住你的名字,但它一定記得住你的車。
【第17句】:千萬不要在開車時打手機,手機不是一次性的,而你的生命一定是。
【第18句】:在路上還是小心謹慎一點為妙。因為你可以確定你自己不是一只“菜鳥”,但你不一定能夠確定別人不是一把“菜刀”。
【第19句】:你買了一輛奧迪,開車又特別慢,所以你的朋友都管你叫做“奧特慢”。對此,你千萬別介意,也許你沒有他們懂得幽默,但你比他們懂得尊重生命。
【第20句】:你開車開得慢,大不了別人叫你“阿凡提”;你開車開得再快,也不會有人認為你是“阿凡達”。
在路上心情散文
我終于踏上了自己人生的征程,某種意義上,這是我第一次出發,第一次義無反顧、忐忑不安、孤獨無助地行走。我想起荊軻在“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天氣里離開燕國時,那種視死如歸的背后似乎有些丁香姑娘“冷漠、凄清又惆悵”的感覺。今年九月,我不再尋找張愛玲,也不再沉醉《紅樓夢》,三更夢醒時,我聽到窗外的雨滴,像是在講訴一段迷離的故事,夏日雨少,故事就輕輕地講了半截便再也沒有了下文。上天是一個杰出的作家,然而似乎也是一個健忘的作家。
我和朋友們到了橫店,這個聞名全國的影視城在我眼里看來卻是個是非之地。我和朋友登上一個烈士紀念園,遠眺著這個陌生的城市,發現它是那么的不和諧,歡樂谷的五彩繽紛夾雜在仿古城的琉黃色和周圍青山黃土之間,像極了一幅被撕碎撒亂的瓷畫,怎么拼都沒有質感。我在這恍惚之間失去了熱情,連同這烈日的炙烤一起厭惡了。
暑假,我再一次登上了三清山,看著青山怪石間的裊裊雨霧,我清晰地感覺到天地的氣息,像母親的輕輕地撫摸過我的手,又像母親緊緊地抱過我的臂彎,溫暖安靜,輕盈甜美。漸漸地覺得自己的身體也輕了,似乎要隨著這裊娜的云煙騰空而起,靜靜地沉沉地睡著,重新孕育在天地間。下山的時候,我真實地走在來時的路上,我仿佛看到了朋友們歡快的身影,聽到了銀鈴般成串的笑聲,而今我們都帶著自己的信念和夢想行進在路上。我望著這片青山綠水懷抱里的山谷,我好像大喊一聲,因為我孤獨。一種成長后的稠密的憂愁揮之不去,隨著這潺潺的流水聲綿延不絕。一個人走在路上是這么凄清,原來我還沒有學會堅強。
我每天還盡量保持去田徑場跑步的習慣,盡管現在的田徑場沒有燈光,但是那種塑膠的`顏色和味道依然沒有變。秋天幾乎都要過去了,有一天晚上我跑過琴房的時候竟然邂逅了一只螢火蟲,它正一閃一閃地發光,我看出來它是在和著輕快的鋼琴曲舞蹈,在這片孤獨凄清的世界里,它固執地詮釋著生命的意義。我像是它的一個癡迷的觀眾,在那一刻,我仿佛感覺到它在和我交流,在和我訴說,它呢呢喃喃地讓我聞它身上的花香。它追隨著愛情和夢想而來,經過了千山萬水,然后憂憂戚戚地說它沒有找到自己的愛情。冬天就要來了,它的夢想也要蟄伏了,它要在這剩下的日子盡情地綻放,這微弱的光像極了它對這世界的深情凝望。
桂花香再次彌漫,有一種幸福就是無論走到哪,你都能聞到熟悉的味道。很多人都說家是永遠的港灣,父母會永遠在那等著我們,現在看著父母頭上的白發,看著他們老去的臉,我再也不信,父母正在老去,他們永遠做不到在原地等你,盡管他們越來越蹣跚著,越來越喜歡回頭看著走過的路,然而我們似乎永遠都在轉彎處錯過了他們的視線。
我習慣了每天望望對面的那座高山,有時候煙霧繚繞,有時候青蔥飽滿。我突然意識到我選擇這里似乎有點宿命的味道,每天做一個虔誠的朝圣者,對著這片山做一次次的禱告,等到有一天我看山不是山的時候,我相信我真正可以寵辱不驚了。
在路上了散文
嚴寒籠罩的北方,顯得蕭條冷寂。我走在厚厚的積雪上面,依稀聽得見腳下清脆的吱吱聲。從天而降的雪花,任性地飄搖著,有的落在了房頂的瓦片上,有的停留在枯黃的樹枝上,還有一些落在了我的身上。我伸出手去迎接的時候,卻看見它們消失在了我溫暖的手掌中,留下的只有淡淡的水痕。難道這些精靈們,總是那么孤傲冷艷嗎?難道它們的一生,注定要冰冷地存在嗎?它們冷冷地來到這個世界,然后溫暖地離開。或許這是最好的結局吧。
一聲凄冷的鳴叫,劃過黯淡的天空。我抬頭看去,只見一只烏鴉,佇立在一棵枯樹的枝頭,呆呆地注視著遠方。它這嘶聲裂肺般的叫喊,撕扯著我有些不安的心。不知過了多久,枝頭的烏鴉,繞著老樹盤旋了幾圈后,便頭也不回地飛走了。駐足良久的我猜想著,這只看上去有些年邁的烏鴉,是在找尋著自己的孩子,還是無兒無女決定浪跡天涯。我多么希望這只烏鴉,能夠飛離這寒風蕭瑟的冬季,去一個面朝大海的地方,過著春暖花開的生活。
雪依舊下著,放眼望去,整座村莊靜靜地臥在白雪的懷抱里,做著沉沉甜甜的夢。不遠處的松樹林,掛著潔白的裝飾品,乍一看去,像是含著微笑的少女。看得久了,卻又覺得像是白發蒼蒼的老者,在垂暮之年默默地守著生活多年的家園。我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進了這片樹林,意外地發現腳下踩到了硬物。我把手伸進了厚厚的雪里摸尋著。最后把摸到的東西拿出來一看,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松樹塔。在我的右手邊,有一顆小小的松樹,生長在兩顆成年樹木之間,雖然它和其它的.成年樹木一樣枝干枯黃,但是,我能想象得到,冰雪融化春暖花開的時候,它一定會穿上綠色的軍裝昂首挺胸,彰顯著青春的活力。
不經意間雪停了,我也正好走在回去的路上。小路蜿蜒著,路兩旁的莊稼,在秋天就被收獲了,現在留下的,只有藏在雪中若隱若現的植物根部。距離小路不遠處有條公路,我一邊向前走著,一邊轉頭看著路上疾馳而過的汽車。不知道這一輛輛疾馳而過的汽車,是從哪里來的又將要到何處去。唯一知道的是車過去了,這條路還在,還會有新的趕路者,會從這里經過,然后又消失在這條路上。
快要到家的我,聞到了似曾相識的菜香。這時才發現,在這座村莊的上空,一縷縷炊煙向上飄著,隨后四散在寒風中。饑腸轆轆的我,迫不及待地推開了家門,準備飽餐一頓。飯后,窗外又飄起了雪,我剛剛留在雪地上的腳印,漸漸地被新雪覆蓋,最終不見了痕跡。
吃在路上散文
天性喜好云游,愛慕異域的人文風情和美景美食,便經常不懼車馬勞頓之苦,或借出差之便,或乘假期空閑,背著行囊外出放飛,以求一飽眼福,一飽口福。
上周掠過南京、青島、上海三地,因忙于公務,來去匆匆,沒時間也沒心思去安排勝景舊地重游。
有人喜新厭舊,如此戲言:××景點,初游是先生,再游是狂生,三游是畜牲。我想,此話差矣!不記得是哪位智者說過: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于發現新的領域,而在于擁有新的目光。是的!即便是重游舊地,只要你用心用情,每次登臨也同樣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驚喜和新的感受。
一路追風,山山水水在身邊呼嘯而過;無緣親近景點,也就沒有福分一覽風情美景,雖然有點惋惜,但也并不遺憾,沒了眼福,口福卻是斷然少不了的;不能留下山水游記,也可以回味一下舌尖上的感受。
先說在南京的美食,除夫子廟的風味小吃外,給我印象最深的首推享譽金陵的“紅龍大蝦”。這是南京人特別喜愛的舌尖美食,據說一年要吃掉1500多噸。
一方的水土產一方的物。菜名號稱南京的“紅龍大蝦”,其實是產自盱眙的小龍蝦,又叫淡水龍蝦,與我家鄉所說的大龍蝦顯然并不相同。溫州酒宴上的大龍蝦,每只一般會有1斤多重,長度也比筷子稍長,當然也有特別肥大的,網絡上就曾有“3米多長的世界最大龍蝦驚現溫州”的報道,不知是否屬實。而我在南京名商大酒店餐桌上吃到的“紅龍大蝦”,貌似溫州河蝦的放大版,但相比河蝦體型更加豐滿圓潤,體色也要鮮紅得多。每只個頭有60克左右,烹調后其顏色紅得令人眩目,在盆中裝滿疊高,有人比喻其好像“燃燒的火”。
小龍蝦的吃法頗有講究,被形容得十分搞笑,極像一則少兒不宜的葷段子:先是拉著她的`手,輕輕吻一口;再是掀起紅蓋頭,深深吸一口;然后解開紅肚兜,拉下紅褲頭,讓你嘗個夠。”
入鄉隨俗,我也遵照這種吃法,戴上薄膜手套,先是抓著龍蝦的大鉗,舔舔其味道;再是剝掉龍蝦的頭盔,用力吸吮蝦黃;然后剝下龍蝦的外殼,撕開腹節,拽掉尾節,慢慢地去咀嚼品味那甜香相融的脆嫩及香辣的味道。顧盼同桌,個個手上流油,嘴邊流汁,吃得嘖嘖有聲、津津有味,聯想起那則吃蝦的葷段子,不禁莞爾。
尚未吃完一只紅龍大蝦,我早已眉頭緊鎖,張口直呼氣,覺得舌尖又麻又辣,喉嚨也被嗆到了,急忙灌了幾大口茶水,口中的麻辣味仍不能消除。鄰座問我紅龍大蝦滋味如何,或許舌頭有些麻木,我只能含混不清地回答:“辣,辣,辣啊!”引來滿桌的哄堂大笑。鄰座要我再嘗一只,慌忙婉謝,我的舌尖真的承受不了這種麻辣的相待。
南京名商大酒店還有一個特色招牌菜,稱為千年秘制“回龍魚”,當時正值舉辦回龍魚美食節,回龍魚自然成了我們必選的菜肴。服務小姐上菜時,端上了一個碩大精致的景泰藍火鍋,又上了一大盆已切成片狀的粉白色魚肉和一些其他配料,然后把魚片放入沸騰的火鍋底湯,據說這底湯要用10多種中藥秘制而成。魚肉一沸即熟,服務小姐給每人撈上一小碗,接著還放上些許蒜泥、白糖、蔥花及一些調料,即可食用了。魚肉白如雪花,軟似豆花,味道特別的鮮嫩、滑爽、醇香,有入口即化的感覺,但令我不爽的又是特別的麻辣。看酒宴上他們個個吃得津津有味,兩眼發光,只有我兩眼含淚(是給辣出來的),不敢閉嘴,喉嚨在燒,舌頭在燒,嘴唇在燒,每吃一粒魚肉就要喝大口的茶水,但還是澆滅不了那滿嘴的麻辣,仿佛整個口腔在火燒火燎,煙冒三尺。
聽服務小姐介紹,“回龍魚”菜肴還有一個美麗的歷史傳說:三國時期,劉備三顧茅廬,懇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其建立大業。諸葛亮為劉備的誠意所動,答應出山,臨行前在南陽隆中設家宴招待,菜肴中有鰱魚火鍋,其鮮美讓劉備吃得有滋有味,便問此為何魚?諸葛亮以劉備為漢室嫡親,又有三顧茅廬之禮,遂答曰:回龍魚。從此,回龍魚揚名天下。1800年后,木魚一介南方草民,也有機會品嘗了這劉皇叔當年贊不絕口的美味,怎不感到幸甚至哉!
在南京吃過中餐驅車到青島,已是晚上8點多鐘,好客的東道主在嶗山生態美食苑為我們接風。這座美食苑規模很大,綠色植物占地面積達三分之一,被稱之為都市的“餐飲綠舟”。在服務小姐的引領下,我們穿越大廳,沿著迂回曲折的幽徑一路走去,仿佛進入了南方園林,亭榭精巧玉立,假山玲瓏競秀,一排排芭蕉、蒲葵等四季常綠的熱帶植物迎風搖曳,在彩幻燈光的照映下更顯婀娜多姿。這種融合園林、休閑、美食于一體的餐館,我曾在海南和沈陽見識過,感覺特別的清雅典致,相比坐在喧囂的酒館那就清新愜意多了。
選擇了一個被翠竹相擁的亭閣落座,可依稀聽到潺潺流水聲,乘菜肴還沒上來之時,我沿著園內小徑遛達了一圈,綠樹紅花、小橋流水映入眼簾,清新溫潤的晚風徐徐而來,7個小時行程的疲憊頓時被拂去大半。
海鮮擺滿了一桌,有魚有蝦有海參有海貝,有的海鮮連我這個沿海過來的人也不曾見識過。于是,來自東海邊的客人便和黃海邊的主人打起了口水戰,各自如數家珍,炫耀起自家獨有的生猛海鮮。
因正值“秋風響,蟹腳癢,正是吃蟹黃的好時節”,好客的主人又特地點了陽澄湖大閘蟹,那橘黃透亮的蟹黃、鮮甜潔白的蟹肉,正如林妹妹黛玉《詠蟹》詩所說的: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真是看著就讓人心里饞,尚未動筷已是垂涎欲滴。
不知是事先已有交待,還是青島菜系原本就是這樣,每道菜肴都不顯辣,差不多是滬菜甌菜的風味,我正饑腸轆轆,怎不大快朵頤,再也顧不上自己是什么吃相了。
從青島回來聽到上海的“吳儂軟語”時,我們自然又成了“秦淮人家”的老客,欲問又享受了什么口福,待我空閑下來時再來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