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閱讀答案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我們會經常接觸并使用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分析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那么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漁家傲》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漁家傲》閱讀答案1
漁家傲
朱服
小雨廉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里。戀樹濕花飛不起。愁無比,和春付與西流水。
九十光陰能有幾?金龜解盡留無計。寄語東陽沽酒市,拚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淚。
【注釋】
①和春:連帶著春天。
②九十:指春光三個月共九十天。
③金龜: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龜。
④東陽:今淅江金華市
⑤沽酒:賣酒。
1.請從景情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詞上片是如何表現作者的情感的。(5分)
【答案】上片即景抒情(1分)。寫暮春時節,纖風細雨,煙籠楊柳,郁郁蔥蔥,萬家屋舍,掩映在楊柳的青煙綠霧中;(2分)水流花落,春光將盡,惹人愁思,借濕花戀樹寄寓人的戀春惜春,表現了詩人的感傷情緒。(2分)
【解析】上片描繪了一幅暮春時節的自然景色,重點描寫了小雨紛紛之中的濕花,因戀樹不忍飛,但又不得不和春天一起隨著水流歸去的愁苦。作者通過描寫濕花對樹的留戀來表達對春天的留戀,從而傳達出戀春惜春之感。
2.下片中而今樂事他年淚,況周頤在《蕙風詞話》卷二評論說:二語合參,可悟一意化兩之法。也即一語兩意,請簡要賞析。(6分)
【答案】這句話,一方面寫今日買醉春風里的快樂,實際表達的是對時光流逝的無奈;(3分)一方面借想象將來將追思今日之樂而不可再得的悲涼,何況今日東城買醉,僅為驅遣春愁,又非真正的賞心樂事;突出人生失意的哀愁。(3分)
【解析】 而今寄意頗深,即表明而今的暫時歡樂,又預示他年回憶此時情景,將成為興感的來源罷了。從這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是:由而今而念及他年,又由他年回思而今,在意念的推移往復中,顯示出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常常使人有哀樂不同之感。
《漁家傲》閱讀答案2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
漁家傲
晁補之
漁家人言傲,城市未曾到。
生理自江湖,那知城市道。
晴日七八船一,熙然在清川。
但見笑相屬,不省歌何曲。
忽然四散歸,遠處滄洲微。
或云后車①載,藏去無復在。
至老不曲躬②,羊裘行澤中③。
【注】①《詩經·小雅·綿蠻》:“命彼后車,謂之載之。”后車即副車,跟在后面的從車。②《晉書·陶淵明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曲躬即彎腰行禮,引申為屈身事人。③《后漢書·嚴光傳》:光武即位,(光)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后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鈞澤中。”
14.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詩描寫漁人偏居江湖,未曾到過繁華都市,只能依靠江湖謀生的令人唏噓的艱苦生活。
B. 晴日泛舟,笑語相屬,歡歌互答;日暮歸散,煙波江上,綠洲微茫。詩情畫意盎然,讓人神往。
C. 本詩‘‘因事立題”,述寫世事,與漢樂府《孔雀東南飛》“緣事而發”的寫作手法基本相同。
D. 本詩先寫漁家孤傲性格,接著寫漁人生活,最后用典抒懷,描寫與抒情緊密相關,脈絡清晰。
15. 本詩最后四句,運用典故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案】
14. A15. ①運用“后車”典故,表明詩人無意功名富貴,主動避世;②運用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典故,表明詩人不愿沉浮宦海、屈身事人;③運用嚴光“披羊裘釣澤中”的典故,表明詩人想要寄情山水,歸隱湖澤的志向。
【解析】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歌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本提要求選出“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A項,“只能依靠江湖謀生的令人唏噓的艱苦生活”解讀有誤,結合詩歌應該是是表現漁人生活的悠閑歡樂,以及對城市生活的不屑一顧。故選A。
【15題詳解】
本題考核把握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以詩歌的抒情方式、注釋、標題和詩中的表情達意的重點詞句作突破口,首先指出詩歌運用的表達技巧,然后結合具體內容分析詩歌是如何運用表達技巧的,最后點出詩歌運用表達技巧有什么表達效果,或者抒發了什么情感。本題要求結合本詩最后四句運用典故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題目要求非常明確,就是結合用典分析抒發的情感。具體看詩歌,“后車”是侍從所乘的車,后面又接了“藏去無復在”表明作者無意于仕途紛爭,主動避世退讓;“曲躬”,結合注解說的是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事,表明作者不愿卑躬屈膝,委身下人,屈心抑志;“行澤”是借用東漢嚴光的事情,表明自己要寄情山水,歸隱田園。整理一下即可。
《漁家傲》閱讀答案3
漁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出浴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叫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①,莫辭醉,此花不與鮮花比。
清平樂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按②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注]①綠蟻:一種美酒。②按:搓揉。
(1)兩首詞中的梅這一意象有什么不同?兩首詞都寫到了醉,所表達的感情是否相同?試結合作品簡要分析。(5分)
(2)兩首詞都寫了梅花,通過梅花寫人,創設的意境卻完全不同。試簡要分析各是怎樣的意境。(5分)
參考答案
(1)①《漁家傲》中的梅:開在雪中但春意已露,有明月照耀,嬌媚半開,玲瓏清新,像一個出浴美人。《清平樂》中的梅:開在雪中受狂風摧殘,零落難看。②所表達的感情不同。《漁家傲》中的醉:梅花的嬌美姿色使人欣賞,雪綴瓊枝、月照梅花的清新意境使人迷戀,勸人飲醉,表達的是依戀梅花、欣喜春信的陶醉喜悅的感情。《清平樂》中的醉:年年都醉,但是傷心淚,是感傷自己天涯海角飄泊不定,感傷世事動蕩變化、歲月流逝,而人生衰老。
(2)①《漁家傲》的意境:淡雅、清新、寧靜、玲瓏、優美;②《清平樂》的意境:冷落、蕭索、沉郁、凄傷。
《漁家傲》閱讀答案4
漁 家 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茅屋數間窗窈窕。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掃。
午枕覺來聞語鳥,欹眠似聽朝雞②早。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③。
注 ①本詞寫于王安石晚年罷相隱居金陵以后。②朝雞:上早朝時的雞鳴聲。③邯鄲道:據唐代沈既濟《枕中記》所敘,唐代有盧姓書生在邯鄲道上曾做“建功樹名,出將入相”的黃粱幻夢。
6.詞的上闋描繪了一幅怎樣的隱居圖景?請簡要賞析。
答案 作者描繪了一幅柔美清新、幽深靜謐的春日隱居圖。“平岸小橋”“柔藍一水”,更添爛漫花草,可見景物之秀美、柔美;“平岸小橋”被“千嶂”環抱,“茅屋數間”被林木掩映,可見隱居環境之深窈靜謐;“塵不到”“春風掃”,可見風物之清新怡人。
7.詞的下闋主要抒發了怎樣的情感?最后一句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案 第一問:主要表現了作者對仕途感到厭倦,而向往親近自然、心境恬淡的隱居生活。“午枕覺來聞語鳥”,顯出詞人那種與花鳥通性情的悠閑情致與恬淡心境。“欹眠”句,從睡醒聞鳥聲,聯想到當年從政早朝時雞鳴,但接著寫道:“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可見現如今已厭倦仕途,向往恬靜如夢的隱居生活了。
第二問:用典,“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作者用唐代盧生曾做黃粱幻夢的典故,坦陳自己貪戀隱居生活的恬淡閑適,而已忘卻仕途功利的心志。
《漁家傲》閱讀答案5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10.有人認為,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是全詞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請簡要說一說。(2分)
11.請你談談對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的感悟。(2分)
參考答案:
10.這一觀點是正確的。因為它揭示出詞人和征人們的矛盾心理:思鄉而不能回,因為戰事未平、軍功未建。這一矛盾心理正是詞作所揭示的主題。11.此句形象描繪了坐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閉城門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與中原的不同。同時點明了戰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
16.首句中的異字統領了上闋哪些景物?請用原詞中的關鍵詞語回答。(2分)
異統領的景物有:
17.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閱讀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時在腦海中出現的畫面。(3分)
答:
參考答案:
16.衡陽雁、邊聲連角、千嶂、長煙、落日、孤城。(答出4個景物可得2分)
17.(3分)參考示例:西北邊塞荒蕪蕭索,邊地的悲涼之聲和著營地的號角從四面八方傳入耳中,重重疊疊的山嶂里,長煙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緊閉,舉目望去,一片凄涼。(意象正確,畫面內容描述生動形象且語意通暢,可得3分,如直接翻譯扣1 分)
9.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對家鄉的懷念和忠貞的愛國情誼】
10.發揮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語言將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的畫面描繪出來。(2分)
【答案示例:站在山頭,放眼望去,戈壁延綿千里,大漠中蒸起騰騰水汽,似煙若霧,飄散開去.已是夕陽時刻,荒蕪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鑲嵌其中,禁閉的城們隱隱。
《漁家傲》閱讀答案6
(二)閱讀《漁家傲·秋思》,完成第9–10題。(共4分)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9.畫線句中,詩人寫到了①之景,抒發了②之情。(2分)
10.盧綸《塞下曲》中“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與本詞中“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都寫到“雁”。請簡要說明兩位詩人分別借“雁”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答案:
(二)(共4分)
9.①答案:夜寒霜重②答案:思念家鄉(憤懣不平)
(共2分。共2空,每空1分)
10.答案示例:盧詩借單于像雁群南飛一樣倉皇逃遁,表達了邊塞將士昂揚的斗志和必勝的信念,范詞借“雁去無留意”抒發了雁去而人卻不得去的凄涼悲愴的情感。
(共2分。每個要點1分)
《漁家傲》閱讀答案7
漁家傲
謝逸
秋水無痕清見底,蓼花汀上西風起。一葉小舟煙霧里,蘭棹艤,柳條帶雨穿雙鯉。
自嘆直鉤無處使,笛聲吹徹云山翠。膾落霜刀紅縷細,新酒美,醉來獨枕莎衣睡。
9、圍繞漁事,詞人的情感是如何變化的?請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
10、請賞析詞句“笛聲吹徹云山翠”的表達效果。(5分)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先以小舟出釣穿魚而歸表現閑適之情;然后引用子牙直鉤之典,表達懷才不遇的悵恨;最后描寫食魚飲酒,抒發自得之樂與孤獨之苦。(6分,每點2分)
10、視聽結合,表現出笛聲的清越悠揚和秋天山巒的青翠;笛聲吹徹,云山轉翠,既照應上闋的江上煙雨,又暗示作者的心情漸趨開朗。(5分)
《漁家傲》閱讀答案8
李清照《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①。仿佛夢境歸帝所②。聞天語③,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④日暮,學詩謾有⑤驚人句。九萬里風鵬⑥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⑦!
【注釋】
①星河:銀河。星河欲轉:點出時間已近拂曉。千帆舞:指大風吹動帆船在河中顛仆。
②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③天語:天帝的話語。
④嗟,慨嘆。
⑤謾有:徒有,空有。
⑥鵬: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大鳥。
⑦蓬舟:像蓬蒿被風吹轉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風吹飛,喻飛動。吹取:吹得。三山:傳說中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閱讀答案
1.從第三句中的“夢‘字可以看出這首詞描寫夢境。開頭兩句描繪拂曉海上乘船的情景,景象:_____;感覺:________;氣勢:__________。
2.第三句至第七句寫詩人與天帝的問答。以此表現作者________。
3.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問話:“_______”,交代______,借此表現詩人________。
4.李清照是_______派的代表作家,但這首詞的風格卻十分________。
5.這首詞,《花庵詞選》題作“記夢”,詞人著力描寫夢境的作用是什么?(4分)
6.這首詞表現了怎樣的藝術風格?作者是如何表現這種風格的?(4分)
7.本詞被評家譽為“無一毫粉釵氣”,請結合詞中寫景的語句,簡析本詞意境和風格上的特色。(4分)
8.“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中“嗟”“謾”二字值得品味,請根據這兩個字的意蘊,說說這兩句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9.“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一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2分)
10.詞中的“謾”有多層含意,請結合全詞加以分析。(4分)
11.近代學者粱啟超評價這首詞曰“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集》中語。”請作具體闡述。(4分)
【參考答案】
1.海天相接船搖帆舞,星河欲轉磅礴豪邁
2.懷才不遇的感慨
3.殷勤問我歸何處?海上仙山是自己的歸宿追求自由光明的渴望
4.婉約豪放
5.詞人借夢境把天上和人間作了一個鮮明的對照,充分表現了她對現實的不滿及人生際遇坎坷的感懷。詞人還借虛幻夢境表達對自由的渴望,對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實現,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夢中仙境,在這夢境中尋求出路。
6.浪漫或豪放的藝術風格,該詞意境闊大,想象豐富,天上人間,搖曳多姿,給人應接不暇之感,夢幻現實輝映對照,那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既富于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為全篇的奇情壯采奠定了基調,利清照晚年雖身處困境,想象的翅膀卻飛進了另一個世界,幻想出一條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顯示了“九萬里風鵬正舉”的豪邁氣概,使這首詞顯示出來浪漫的情調,豪放的風格。
7.開頭兩句寫天、云濤、曉霧、星河、千帆,景象極為壯麗;“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涌的云濤、彌漫的大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展現出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的圖畫,描繪出一種瑰奇雄偉的境界。下闋的“九萬里風鵬正舉”三句虛實結合,形象愈益壯偉,境界愈益恢弘。詞作中對于開闊壯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義的想象,表現出作者內心一種剛健昂揚的氣概,詞風豪放。【意境(壯美)1分、風格(豪放)1分,結合寫景分析(一兩處即可,不必面面俱到)2分,意思對即可,酌情給分】
8。“嗟”字生動地寫出了詞人彷徨憂慮的神態,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遠,茫然不知所措的嘆惋。“謾”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悵:一是空有詩情詩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無人能會意;二是慨嘆自己身逢亂世,有著對現實無能為力的苦悶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嗟”“謾”二字的神態各1分,傷時、懷己兩方面的感情各1分)
9.比擬(擬人)。(1分)由寫夢引出(過渡到)下闋詞人抒情。(1分)
10.“謾”,空空、徒然;詞人慨嘆有才無用、懷才不遇;表達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含蓄交代自己向往“三山”的緣由。(4分。每點1分)
11.此詞充滿了蘇辛詞豪放之氣。(2分)此詞氣度恢宏,格調雄奇,一掃《漱玉集》婉約風格。(2分)
《漁家傲》閱讀答案9
漁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茅屋數間窗窈窕。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掃。
午枕覺來聞語鳥,欹②眠似聽朝雞③早。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④。
【注釋】①這首詞寫于王安石二次罷相之后隱居金陵時所寫。②欹(qī):傾斜。③朝雞:上朝時的雞鳴聲。④邯鄲道:唐人小說《枕中記》寫盧生在邯鄲道上說的話:建功樹名,出將入相。
7.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2分)
A.起首二句的柔藍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字輕盈貼切,形象生動,使詞的畫面呈現出一種美麗、清新、寧靜的.色彩美。
B.茅屋數間窗窈窕中,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塵不到全句寫時時有春風,吹走了隱居之所的塵土,塵即實指塵土。
C.午枕覺來聞語鳥和欹眠句,寫從睡醒聞鳥聲,聯想到當年從政早朝時的騎馬聽朝雞,恍如隔世。
D.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二句,襯托自己已老,而今只貪愛閑居的午夢,已丟卻盧生邯鄲道上所做的黃粱幻夢。
8.關于這首詞的主旨,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詞人描寫了隱居生活環境的幽靜安寧,又借茅屋數間暗指自己晚年生活的困窘,表達了一種傷懷之感。
B.這首詞表現了作者厭惡功名利祿,追求平靜生活的意趣志向。
C.作者在詞中寫道聞語鳥好似聽朝雞,足見其雖然歸隱,但仍想積極用世。
D.全詞在寫景敘事中抒發了作者罷相隱居后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田園閑適生活的愛戀。
參考答案:
7. B(比喻,塵喻指世俗的紛擾,2分)
8. D(2分)
《漁家傲》閱讀答案10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10.詞的上闕寫景,圍繞 字著筆,勾勒出西北邊境肅殺凄涼的秋景,暗含著軍事態勢的嚴重;下闕抒懷,慨嘆 和 ,表現了戍邊將士復雜的心態。(3分)
參考答案:
10.(3分)異 功業未立(或燕然未勒) 思念家鄉(或歸無計、歸期無計)(意思對即可)。
21.作者從哪兩個方面描寫了塞下秋景的異?(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千蟑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描寫出了邊地怎樣的景象?在詞中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21.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描寫了塞下秋景的異。(1分)
22.描寫出了邊地荒涼冷落的景象。(1分);點明了戰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1分),呼應異字。(1分)
《漁家傲》閱讀答案11
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第10┄11題。(4分)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0.這首詞《花庵詞選》題作“記夢”,詞人著力描寫夢境的作用是什么?(2分)
11.“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中“嗟”字值得品味,請根據這個字的意蘊,說說這句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閱讀理解
10.(2分)詞人借夢境把天上和人間作了一個鮮明的對照,充分表現了她對現實的不滿及人生際遇坎坷的感懷。
11. (2分)“嗟”字生動地寫出了詞人彷徨憂慮的神態,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遠,茫然不知所措的嘆惋和懷才不遇的憤懣。
《漁家傲》閱讀答案12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22.下列各 項中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塞下秋來風景異”中的“異”字,突出了邊塞秋天的景象與江南一帶的不同。
B.“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中的 “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樣并列的山峰。
C.“濁酒一杯家萬里”形象地寫出了戍邊將士對 家鄉的思念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出了邊關雖然寒冷,但有羌管奏鳴,生活很有情趣并不艱苦。
23.“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都是范仲淹的名句,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句,并簡析理由。(2分)
參考答案:
22. D (2分)
23. 答案示例一:喜歡前一句。這個詞句通過細節描寫,生動形象的表現了將士們戍邊的艱辛和他們因為功業未立,歸期無計又非常思念家鄉的復雜感情。示例二:喜歡后一句。這一句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抒寫了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憂樂觀,千百年來,激勵了無數的仁人志士為國家效命,為人民效力。(符合文意即可)(2分)
《漁家傲》閱讀答案13
漁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障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1塞下秋來風景異中的‘‘異’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點?
天冷;聲雜;城孤。
2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描寫了什么情景,有何作用、?
景物:坐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夕陽西下時便緊緊關閉城門的情景,寫出了塞外的奇異風光。
作用;點名了戰事吃緊;戒 備 森 嚴 的 特 殊 背 景,反 映宋朝守軍力量薄弱,軍情緊急為下闋抒情作鋪墊
3這首詩的上下片分別以什么表達方式為主,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上片側重描寫;下片側重抒情。慨嘆功業未立,思念家鄉
4賞析‘‘羌管悠悠霜滿地’
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表現了守邊將士寒夜戍守的艱辛。
抒發了他們因功業未立,歸期無計又思念家鄉的復雜感情。
(1)詞的上片間接點明季節的詞語是'雁去(限2個字)。(2)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
A. 詞的上片重在寫景,主要描寫了塞下秋景之'異';詞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發了征人思鄉愛國之情。
B. 詞的上片中'長煙落日孤城閉',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相似。
C. 詞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滿地',以如霜的月光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這首詞的意境悲涼、壯闊,形象鮮明、生動,語言質樸、凝練,是宋詞中的精品。
(1)全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復雜感情?
答: a、 慨嘆功業未立; b、思念家鄉。
(2)請揣摩'霜滿地'在表達上的作用。(1分)
借邊地夜景表達凄清悲涼之感;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表現了守邊將士寒夜戍守的艱辛。
(3)請賞析'長煙落日孤城閉'的妙處。(2分)
答:寫出了塞外的奇異(壯闊)風光;反映宋朝守軍力量薄弱,軍情緊急;為下闋抒情作鋪墊。
(4)“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描寫了什么景物?在詞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答:此句形象描繪了坐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閉城門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與中原的不同。
《漁家傲》閱讀答案14
漁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
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
將軍白發征夫淚。
1.“塞下秋來風景異”的“異”字表現了邊陲之地的 。(2分)
2.請談談你對“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一句的理解。(2分)
答:
3.就表達方式而言,這首詞的上闕運用了,下闕運用了 。(2分)
4.由“長煙落日孤城閉”的詞句,可以使人聯想到王維《使至塞上》表達塞外奇特壯美景象的詩句“ , ”。(2分)
20xx年貴州黔東南州初中畢業、升學招生考試語文試題
[參考答案]
1.與中原不同孤寂荒涼(2分)
2.表現了詩人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之情。(2分)
3.描寫 抒情(2分)
4.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漁家傲》閱讀答案15
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茅屋數間窗窈窕。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掃。
午枕覺來聞語鳥,欹眠似聽朝雞早。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②
【注】①本詞是王安石第二次罷相隱居金陵時所寫。②邯鄲道:唐人小說《枕中記》寫盧生在邯鄲道上說的話:“建功樹名,出將入相。”
試題一
8、“午枕覺來聞語鳥,欹眠似聽朝雞早。”一句在詞中有什么作用?(5分)
9、詞的下片運用了怎樣的手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6分)
參考答案:
8、①結構上,承上啟下。全詞上片寫景,下片敘事抒情,情與景之間,由茅屋午夢加以溝通,使上下片寫景與抒情之間不覺截然有分界。②內容上,“午枕”一句表現出詞人悠閑的情致與恬淡的心境;“欹眠”句,從睡醒聞鳥聲,聯想到當年從政早朝時“聽朝雞”,給人恍如隔世之感。
9、①襯托、用典。“忽憶故人今總老”襯托自己已老。“茫然忘了邯鄲道”運用了典故,表明自己對建功立業已生茫然之情。②詩人午覺醒來,鳥語雞鳴,感嘆自己年事已高,貪戀夢境,忘了功名。寫出了隱居生活的閑適、愜意,抒發了作者罷相隱居后恬靜的生活情趣和心情。
試題二
14、王安石,字____,號半山。(1分)
15、對這首詞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詞的上闋既寫出生活環境的幽靜安寧,又借“茅屋數間”暗指晚年生活的困窘。
B、詞的下闋中作者用“語鳥”和“朝雞”表現出一派田園風光。
C、這首詞表現了作者厭惡功名利祿,追求平靜生活的意趣志向。
D、全詞以景起,以情結,情與景之間由“茅屋”、“午夢”溝通,過渡銜接自然緊湊。
16.這首詞中“柔藍一水縈花草”一句為后人稱道,請作簡要的賞析。(5分)
參考答案:
14、介甫
15、D
16、詞人用“一水”來概括“一江春水”,添“縈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爛漫,“柔藍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字更是輕盈貼切,形象生動,使詞的畫面呈現出一種美麗、清新、寧靜的色彩美。
試題三
8.簡要分“時時自有春風掃”中“掃”字使用的妙處。
9.這是王安石晚年退隱之后的一首山水詞,請從“景”與“情”的角度加以賞析。(5分)
參考答案:
8.(3分)一個“掃”字,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春風以人的動作、情感,(1分)呼應了“塵不到”,突出了環境的清新、優雅。(2分)(意思對,即可得分)
9.(5分)平岸小橋,被群山環繞;一江春水,被花草環繞;幾間茅屋,窗戶幽深,纖塵不染,時時有春風來清掃;午睡醒來聽到鳥的鳴叫……在作者筆下,這些景物遠離喧囂的俗世,具有寧靜、清新、優美的特點。(2分)反映出詞人退隱后平和的生活情趣和閑適心情;也表達了詞人對仕途的厭倦,對大自然的無限向往。(2分)情景關系:借自然景物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借景抒情)。(1分)(意思對,即可得分)
賞析:
王安石晚年這首山水詞所表現的是一種恬靜的美, 就中反映出他在退出政治舞臺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
對世途感到厭倦,而對大自然則無限向往,動輒借自 然景物以抒發自己的幽懷。全詞以景起,以情結,而
情與景之間,由茅屋午夢加以溝通,使上下片寫景與 抒情之間不覺截然有分界。
起首二句寫得極為娟秀,為人所稱譽,乃融化他人詩句而來。吳聿《觀林詩話》記王安石“嘗于江上人家壁間見一絕,深味其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藍’,為躊躇久之而去,已而作小詞,有‘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之句。蓋追用其詞。”此見詞人善于融煉詩句,渾然天成。他用“一水”來概括“一江春水”,添“縈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爛漫,豐富了原句的內容,提取原詩精華,調合得巧妙自然。“柔藍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輕盈貼切,形象生動,使詞的畫面呈現出一種美麗、清新、寧靜的色彩美。“茅屋數間窗窈窕”三句,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千嶂抱”著的竹林里的深窈秀美。他同期寫的《竹里》詩可與此參讀:“竹里編茅倚石根,竹莖疏處見前村。閑眠盡日無人到,自有春風為掃門。”此即詞中“茅屋數間”的一般情景。“茅屋”三句,包涵了《竹里》詩的全部情景,但情韻連續,融成一片,更見精嚴。“午枕覺來聞語鳥”一句,見出詞人那種與花鳥共憂喜、與山水通性情的悠閑的情致與恬淡的心境。“欹眠”句,從睡醒聞鳥聲,聯想到當年從政早朝時“騎馬聽朝雞”,恍如隔世。這并非久靜思動,卻是絢爛歸于平淡后常有的心理反應。
其比較的結果,馬上的雞聲還是比此時枕上的鳥聲動聽。此意由下文再補足。“忽憶故人今總老”,反襯自己之已老。而此時貪愛閑話的午夢,已丟卻盧生邯鄲道上所作的“建功樹名,出將入相”的黃粱幻夢(見唐沈既濟《枕中記》)。王安石二次罷相隱居金陵以后,心境漸漸平淡下來。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王荊公不愛靜坐,非臥即行。晚卜居鐘山謝公墩,畜一驢,每食罷,必日一至鐘山,縱步山間,倦則即定林而睡,往往至日昃及歸。”這種曠日的游歷體察,引發詞人創作了不少描寫水光山色的景物詞。這首詞,藝術的錘煉上比早年更為成熟。歷來的評論家,極推崇王安石晚年寫景抒情的小詩,而往往忽略這類風格的詞。其實,這首得比其同類的詩還要出色。此詞的主要特色,是善于融詩入詞。
上一篇:手機沒有電了發的說說匯聚20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