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閱讀練習及答案
文言文,回答7-11題。(15分)
邵民瞻①為東坡②買一宅,為錢五百緡③,東坡傾囊④僅能償⑤之。卜⑥吉日入新第⑦,既得日⑧矣。夜與邵步月,偶至一村落,聞婦人哭聲極哀,東坡徒倚⑨聽之,曰:“異哉,何其⑩悲也!豈有大難割之愛,觸于其心歟?吾將問之。”遂與邵推扉而入,則一老嫗11,見東坡,泣自若12。東坡問嫗何為哀傷至是。嫗曰:“吾家有一居,相傳百年,保守不敢動,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13,遂舉以售諸14人。吾今日遷徒來此百年舊居一旦訣別15寧16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東坡亦為愴然。問其故居所在,則東坡以五百緡所得者也。東坡因再三慰撫,徐17謂之曰:“嫗之舊居,乃吾所售18也。不必深悲,今當以是屋還嫗。”即命取屋券19,對嫗焚之。呼其子,命翌日20迎母還舊第,竟不索21其直22。
【注釋】①邵民瞻:人名。②東坡:蘇軾的號。③五百緡:五百貫錢。④傾囊:盡出其所有。⑤償:償還。⑥卜:選擇。⑦第:按一定等級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過了幾天。⑨徙倚:走過去斜帶著。⑩何其:多么。11老嫗:老婦。12自若:依然如故。13不肖:不成材。14諸:相當于“之于”。15訣別:分別。16寧:難道。17徐:慢慢地。18售:這里是“買”的意思。19券:契據。20翌日:次日。21索:求取。22直:通“值”,價錢。
7.解釋下列文案中加著重號的'詞語。(4分)
(1)聞婦人哭聲極哀聞:
(2)東坡亦為愴然愴然:
(3)即命取屋券,對嫗焚之即:
(4)竟不索其直竟:
8.用“/”給下面的文案斷句。(標四處)(2分)
吾今日遷徒來此百年舊居一旦訣別寧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9.把下列文案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東坡問嫗何為哀傷至是。
譯文:
(2)則東坡以五百緡所得者也。
譯文:
10.請用一句話概括選文所敘寫的故事。(3分)
答:
11.從“夜與邵步月”這句話,你會聯想到《記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個情境?(2分)
答:
參考答案
7.(4分〉(1)聽到(聽見)(2)悲傷(憂傷)的樣子(3)立即(馬上)(4竟然)(每小題1分,意思對即可)
8.(2分)吾今日遷徒來此/百年舊居一旦訣別/寧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標對兩處或三處均給1分,標對四處給2分)
【第9句】:(4分)(1)東坡詢問老婦為什么忍痛到這種地步。(2)就是東坡用五百貫錢所買到的住宅。(每小題2分,意思對即可)
10.(3分)蘇東坡無償退還老婦宅第。(答出“東坡還宅”也給3分,意思對即可)
11.(2分)示例一:東坡與張懷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示例二:相與步于中庭。示例三:夜與懷民步月。(意思對即可)
赤壁古文閱讀練習及答案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詠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
交兵不假揮長劍,已挫英雄百萬師。
(1)兩首詩吟詠的都是三國時候赤壁之戰的歷史,而兩位作者對周郎的態度并非一致,其中區別何在?
答:杜詩慨嘆周瑜僥幸成功,胡詩贊美了年輕統帥周瑜的功績。
解析:杜詩中的三四兩句總結了歷史的教訓。字面上是講二喬,實際上是說這一戰爭關系到東吳的.安危,幸而成功,否則家國難保。而胡詩則是稱頌周瑜巧用火攻大破敵人的智慧。
(2)杜牧詩前兩句寫了什么?與胡曾詩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杜牧詩開頭描寫發現舊日武器,磨洗辨認朝代的場景,引起人們冷靜的歷史沉思。胡曾詩卻是直接陳述歷史,表達對英雄的熱情贊頌。
解析:注意辨別詩人對同一歷史事件的態度有何不同,讀出言外之意來。同時,還要注意詩人吟詠的角度和側重點,寫了些什么,沒寫什么。切忌由于自己熟悉這段歷史,就忽略詩人是從哪方面,持何種態度來吟詠。
對比賞析
《赤壁》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即物感興,托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關系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暗指自己胸懷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見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意為折斷的戰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后認出是前朝遺物。在這里,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里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發現了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銹跡斑斑的折戟,使得詩人思緒萬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凈出來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赤壁之戰遺留下來的兵器。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后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后兩句久為人們所傳誦的佳句,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么銅雀臺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這里涉及到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在赤壁戰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戰勝了數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的時刻,恰好刮起了強勁的東風,所以詩人評論這次戰爭成敗的原因,只選擇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鍵,最后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從正面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面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么,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歷史形勢將完全改觀。因此,接著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只間接地描繪兩個東吳著名美女將要承受的命運。如果曹操成了勝利者,那么,大喬和小喬就必然要被搶去,關在銅雀臺上,以供他享受了。這里的銅雀臺,就表現了曹操風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風流韻味,最后再用一個鎖字,進一步突顯其金屋藏嬌之意。把硝煙彌漫的戰爭勝負寫得很是蘊藉。
《詠史赤壁》詩熱烈地贊美了周瑜在這場決定性戰役中的不朽功績.并且通過戰爭場面的描寫,使周瑜英雄形象躍然紙上。
李勉埋金古文閱讀練習及答案
李勉①埋金
天寶②中,有書生旅③次宋州。時李勉少年貧苦,與一書生同店。而不旬日④,書生疾作,遂死不救,臨絕⑤語勉曰:某⑥家住洪州,將于北都⑦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兩遺勉,曰:某之仆使,無知有此者,足下為我畢死事⑧,余金奉⑨之。勉許為辦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數年,勉尉⑩開封。書生兄弟赍⑾洪州牒⑿來,而累路⒀尋生行止,至宋州,知李為主喪事,專詣開封,詰⒁金之所。勉請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選自《尚書讀錄》)
【注釋】
①李勉:唐朝人。②天寶:唐玄宗時期的年號。③旅:寄旅,客居。④不旬日:沒過多長時間。⑤臨絕:臨死。⑥某:指自己,我。⑦北都:今太原。⑧畢死事:處理后事。⑨奉:送。⑩尉:縣尉。此處用作動詞,做縣尉。⑾赍(jī):攜帶。⑿牒:證件。⒀累路:沿路。⒁詰(ji):詰問,追問。
一【試題】
1.選出下列紅色的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
A.有書生旅次宋州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B.臨絕語勉曰此中人語云
C.因出囊金百兩遺勉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D.勉許為辦事安陵君其許寡人
2.請簡要概括本文所寫的故事,并寫出你從中得到的一點啟示。
(2009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語文試題)
【參考答案】
1.A
2.故事:李勉年青時為一書生處理后事而不貪圖其金錢。
啟示:人生在世,應樂行善事,不貪錢財。(表述簡明、內容合理即可。)
【第2句】:李勉具有怎樣的品質?
答:助人為樂且不圖回報,尤其對死去的人講求誠信。具有廉潔正直,潔身自好,光明磊落的高尚品質。
【第3句】:李勉埋金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為他講信用,重情義。
【譯文】
天寶(唐玄宗年號)年間,有書生游學住在宋州。當時李勉年少窮困,和一個書生住在同一個店里。沒過多長時間,書生患了病,無法醫治而死,書生臨死告訴李勉說:我家住在洪州,我將到北都(今太原)謀求官職,在這里得病將要死了,這是命啊。并從口袋里兩百兩金子給李勉,說:我的家丁仆人,沒有知道這個的',您為我處理后事,余下的錢送給你了。李勉答應他為他辦后事,剩下的金子秘密放在墓里和書生一同埋葬了。幾年以后,李勉做了開封縣尉。書生的兄弟帶著洪州官府開的證明,沿路打聽書生的行路、住宿,到了宋州,知道是李勉為書生主持的喪事,專門到開封面見他,詰問金子的下落。李勉向上級請假到了墓地,挖出金子交給了他們。
《關木匠傳》古文閱讀練習及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題目。
關木匠傳
[明]袁中道
關木匠,名廷福,少與諸匠伍,無所知名。
予族有傭,病死。傭亦豪族也,啖傭兒為證,以訴于官。廷福方持斧鑿為人架屋回,聞之,夜入城。至旦,私呼傭兒飲,攜出城可四五里,復與飲。傭兒醉,夜乃臥之破廟中。是日晡,縣官訊兩家獄,傭家倉促失其兒。縣官曰:“若狀言有子可證者,今安在?”傭家無以應。縣官以為欺己,反得罪。明日傭兒還,事已定,無所用之。知為關廷福所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關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邊,有麥田數百畝,初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產,連年構訟。予家厭訟,乃賤其直以與一霍姓者。于是兩家大爭,麥熟時,周乃覓勇士數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備至,顛踣滿野。正困苦時,廷福為人伐木回,過見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殺其魁一人。霍氏懼,知周必訴于官,度廷福且走,己當獨罪,乃急呼與飲。既至,霍楔其門,廷福笑曰:“我為公抱不平,殺人至死,罪自我當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訟霍于官,不及廷福。縣官訊兩家獄,廷福從旁出曰:“殺人者關廷福也,周強霍弱,廷福一時見不平,提斧殺之。大丈夫自殺自當,豈以禍及平人,霍氏無罪。”縣官壯而憐之,授以意,令以主謀歸霍氏。廷福不易辭。縣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訊,上官皆疑之,幾經歷十余訊,竟不易辭,卒死獄中。
廷福不識一字,亦不知何者為義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撓,大有男子氣。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諉他人,以寬己責,況生死之際乎!彼所謂讀天下之書者也!鄉人曰:“囚耳,烏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義,即呼之曰忠臣,曰義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謂真意氣也!
1.對下列文案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啖傭兒為證啖:唆使
B.攜出城可四五里可:大約
C.予族大德之德:感激
D.竟不易辭,卒死獄中竟:竟然
2.下列各組文案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少與諸匠伍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
B.以訴于官斧斤以時入山林
C.廷福為人伐木回為焦仲卿母所遣
D.度廷福且走若屬皆且為所虜
3.以下六句話分編為四組,全都直接體現關廷福俠義的`一組是()
①至旦,私呼傭兒飲,攜出城可四五里,復與飲。
②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③度廷福且走,己當獨罪,乃急呼與飲。
④周果訴霍于官,不及廷福。
⑤我為公抱不平,殺人至死,罪自我當之,若走,非男子也。
⑥每年訊,上官皆疑之,幾經歷十余訊,竟不易辭,卒死獄中。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⑤⑥D.②④⑤
4.把文中劃橫線的文案翻譯成現代漢語。
(1)若狀言有子可證者,今安在?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縣官壯而憐之,授以意,令以主謀歸霍氏。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鄉人曰:“囚耳,烏足道?”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第1句】:答案D(竟:始終)
【第2句】:D(A.和,介詞和,連詞B.把,介詞按照,介詞C.替給被D.將要)
【第3句】:C
4.(1)你的訴狀中說有個可以作證的傭人的兒子,現在他在哪里?
(2)縣官佩服他膽氣豪壯并且同情他,暗中將自己的意圖告訴他,讓他將主謀推給霍氏。
(3)鄉人們說:“(關廷福只是個)囚犯罷了,哪里值得稱道?”
【參考譯文】
關木匠,名叫關廷福,年輕時與眾工匠為伍,沒有什么人知道他。
我們袁氏家族有個傭工,生病死了。傭工家也是大族,(家族)唆使傭人的兒子作證,告到官府。關廷福正提著木匠工具給人家架屋回,聽說此事,連夜進城。天亮時分,私下喊傭工的兒子飲酒,(喝得差不多的時候)帶他走出城大約四五里地,又喝起。傭工的兒子醉了,晚上(廷福)就讓他睡在破廟里。這天申時(下午三點鐘至五點鐘的時間),縣官審理兩家的官司,傭工家倉促間找不到那個兒子。縣官說:“你們訴狀上說有個可以作證的傭人的兒子,現在他在哪里?”他們無法回答。縣官認為傭人家欺騙他,原告反而獲罪。過了一天,傭工兒子才回,可是事情結局已定,他的作證用不上(沒有地方可以用上它)。得知此事是關廷福所為,我們袁氏家族十分感激他。同鄉的人這才知道關廷福。
老家柞林潭附近,有幾百畝麥田,當初是我們家的,有個姓周的硬說是他家的,(為此)長期打官司。我家厭煩(這無休止的)訴訟,就壓低價錢將它賣給了一個姓霍的。于是(周霍)兩家起了嚴重沖突,這年麥子成熟時,周家糾集了幾十個壯漢前割麥,周家的人還帶齊了刀棍,在整個田間橫沖直撞。正當霍家窘迫時,關廷福給人家砍樹回,路過這里看到了這一幕,心中不平。他勃然大怒,提著斧頭走向地頭。周家人都嚇跑了,關廷福殺死了其中一個為首的人。霍家害怕了,知道周家肯定會向官府告狀,估計關廷福要逃跑,(到時候)自己獨自承擔全部罪責。于是,他急忙喊關廷福過跟自己飲酒。關廷福到了以后,霍家用木頭把門扛緊(以防他輕易跑掉),關廷福笑著說:“我替您打抱不平,殺死了人,罪責自然由我承擔,假如獨自跑了,不是男子漢。”
周家果然將霍氏告到官府,(訴狀中)沒有提到關廷福。縣官審理兩家的官司,關廷福從人群中走出說:“殺人的是我關廷福,周家人強橫霍氏弱小,我一時路見不平,提起斧頭殺了那個人。大丈夫自己殺了人自己承擔,怎么會將罪責轉嫁給無罪之人?霍氏沒有罪。”縣官佩服他膽氣豪壯并且同情他,(暗中)將自己的意圖告訴他,讓他將主謀推給霍氏。關廷福不改變供詞。縣官沒辦法,依照法律判他死罪。每年審查案件,郡府都懷疑此案(有冤情),一共經歷了十多次審理,(關廷福)始終不改變供詞,最后死在監獄中。
關廷福目不識丁,也不知道什么叫仗義任俠,然而他見他人受不公平待遇而憤慨,至死不渝,很有大丈夫氣概。當今的士大夫,遇到一丁點兒損害,(就將損害)推卸給別人,以原諒自己的過錯,更何況(處在)生死關頭呢!他們是人們所說的讀天下書的人啊!鄉人們說:“(關廷福只是個)囚犯罷了,哪里值得稱道?”我說:“士大夫慷慨就義,(人們)就稱贊他為忠臣,為義士。(而關廷福仗義而死)只說他是一個囚犯罷了。關廷福這種行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氣概啊!”
上一篇:說自己長得丑的說說錦集9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