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愛國詞人,文學家。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出處
宋?辛棄疾《菩薩蠻》
原文
見“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注釋
畢竟:最終。
畢竟東流去
賞析
詞句的意思是青山能遮斷行人的望眼,卻阻擋不住江水的奔流。這兩句詞的弦外之音是:全國人民如火如荼的抗戰意志,也是那些茍且偷安的主和派所不能阻擋的。這兩句詞口氣堅決,作者堅信全民族抗敵的意志是不可阻擋的,他們會像江水一樣沖破阻力,取得勝利。
此詞傷時憂國,這兩句比興手法用得很成功。
辛棄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愛國詞人,文學家。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采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在晚年時寫的《清平樂·村居》這首流傳千古的詞。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
《畢竟東流去》古詩詞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