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是一部由賈平凹所著的散文集,其中的《地壇》一篇深深地吸引了我。
這篇散文以北京市東城區的地壇為背景,描寫了作者對于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筑以及周圍環境的感受和思考。文章中充滿了作者對于傳統文化、歷史記憶和人性本質等方面的探討。
在作者眼中,地壇不僅是一個有著三百多年歷史的宮殿式建筑,更是北京市民生活中重要的精神場所。他提到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舉行的“天地會”,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成為一道京城春節期間不可或缺的風景線。
同時,在描述地壇內部細節時,作者也展示了對傳統文化和藝術形態的敬畏之情。例如在介紹大殿頂端掛著的“懸空木匾”時,他贊美了當年工匠們將木板雕刻成如此精美、富有層次感、逼真度極高并且還能夠懸掛在空中的驚人技藝。此外,《地壇》一文中還涉及到了風水、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多個方面,讓讀者不僅了解到地壇這座建筑本身的歷史和背景,更加深入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
最為感人的是作者對于北京城市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和變遷的觀察。他在文章開頭就提到,在自己小時候,地壇周圍還是一片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景象,但如今則已被高樓大廈所取代。雖然這種情況在中國其他城市也普遍存在,但當看到賈平凹用那么溫柔、細膩的筆觸表達出對于舊時代美好回憶和對于現實生活殘酷現實的無奈之情時,還是能夠感受到他內心深處悲天憫人之情的流露。
總而言之,《我與地壇》這篇散文中充滿了作者對于傳統文化、人性與歷史記憶等多個領域方面的思考和探究。通過其精致細膩卻又耐人尋味的文字,讀者不僅可以感受到作者對于北京這座城市和地壇這座建筑的深情厚誼,更加能夠從中找到自己生活中所需要的一些精神支撐和啟示。是一篇很有價值、值得細品的散文佳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