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熟透了的大麥一夠頭了
【第2句】:狗鼻尖吊肥肉——聞得吃不得
【第3句】:【啞子做夢——說不得】(歇)指無法說或不能說。
【第4句】:【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謂自己的事情不管,干涉別 人。成語:不務(wù)正業(yè)。《光明日報》(1987,12,5):“在這個問 題上往往管得不夠,而在其他問題上管得多了,種了別人的 地,荒了自己的田。”
【第5句】:【人熟是一寶】(諺)要辦事,人緣熟了就順手,這是個法寶。指凡事人地生疏難行動,人熟地熟好辦事。
【第6句】:火雞[吐綬雞]躲獵人——藏頭露尾
【第7句】:【老將刀熟,老馬識途】釋義:比喻老年人有經(jīng)驗。例句:“從大叔的身板看,硬朗著呢,老將刀熟,老馬識途,余太君百歲還掛帥出征呢,你不能……”
【第8句】:【賣油娘子水梳頭】油留著賣,自己不能搽。意即為他人 服務(wù),自己不能享受。類似的:賣鞋的赤腳跑/裁縫衣破沒 人補,木匠屋里沒凳坐/造車者多步行。成語:為人作嫁。 《艾蕪短篇小說選》:“賣油娘子水梳頭,這是一句極其流行 的俗語。意思是說,賣油人的娘子,舍不得用油梳頭,只拿 點水來潤潤頭發(fā)。也就是說,一些小本生意的人以及一般 下力的,總是拿好的去供給別人,壞的留著自己享用。這并 不是自己儉省,想要儲蓄起來,而是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法則, 逼著人不得不這樣虐待自己,不然的話,就不能生活下去。”
【第9句】:狗急了——要跳墻
【第10句】:【沒有三分利,誰肯起五更】(諺)三分利:三分的利潤。五更:一夜分五個更次,第五個更次在黎明時分。指人們起早摸黑苦干,無非就是為了財利。
【第11句】:【向火坑里推】見“往火坑里推”。
【第12句】:【娘好囡好,秧好稻好】(諺)囡:小孩。母親的素質(zhì)好,生養(yǎng)的孩子就好,就像秧苗好,長成的稻子就好一樣。 也作“秧好稻好,娘好囡好”。
【第13句】:【以五十步笑百步】釋義:作戰(zhàn)時逃跑五十步的人譏笑逃跑了一百步的人。比喻自己也有同樣的缺點錯誤,只是程度稍輕,就去譏笑別人。例句:想到這里,他覺得即使自己的手不是那么軟,也不能去打瑞豐了;他和瑞豐原來差不多,他看不起瑞豐也不過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第14句】:星期三下午,李洋他媽無精打采地從醫(yī)院回來——聽說李洋他爸得了不治之癥。鄰居王奶奶說:“天哪,這真是越咸越吃鹽,越熱越加棉。這么大的打擊,她難扛啊!”(河南·焦作)
【第15句】:天氣連續(xù)降雨,媽媽從地里摘回來許多爛棉桃,媽媽嘆氣地說:“今年全完了,連投資都收不回來!”爸爸卻說:“沒關(guān)系,娶媳婦,孬好一輩兒;種莊稼,好壞一季兒。這季兒不行下季兒撈唄!”(河南·西華)
【第16句】:【晴天打傘——有備無患】(歇)指事先做好準(zhǔn)備以防禍患。
【第17句】:【樹要直,人要實】(諺)樹身要端直,端直才能成材;為人要誠實,誠實才能立足社會,得到人們的信任。指誠實是做人的根本。
【第18句】:【做了皇帝想登仙】(慣)形容人貪心不足。
【第19句】:【頭發(fā)長,見識短】指婦女缺少見識。劉紹棠《蒲柳人家》: “何大學(xué)問趕馬回來,一見老秀才走了,很覺得過意不去,埋 怨一丈青大娘頭發(fā)長,見識短。”
【第20句】:春天剛到,我就急著脫棉衣,奶奶在一旁說:“春寒四十五,三月還下桃花雪。春捂秋凍。你別這么急著換衣服。”(河南·焦作)
【第21句】:【天子避醉漢】(諺)連皇帝也要躲開喝醉酒的人。指醉漢已失去理智,不能再和他打交道。
【第22句】:【饞貓沒有不偷嘴的】釋義:比喻人沒有不貪便宜的。多指男女偷情。例句:俗話說,饞貓沒有不偷嘴的。她黃花魚宮月寶在幼小年輕的時候,就是個爹娘不管也管不住的嬌小姐,也是時代的風(fēng)氣吹到了她的頭上,在娘家,她就跟一些公子少爺“自由”過。
【第23句】:【爬高梯摘月亮——空想】(歇)空:本指在空中,轉(zhuǎn)指不切實際、沒有結(jié)果。指脫離實際的想象。
【第24句】:【變戲法的瞞不過打鑼的】釋義:比喻事情雖做得巧妙,但瞞不住知情人。例句:“少尉”不陰不陽地朝“鐵貓”笑了笑:“俗話說,‘變戲法的瞞不過打鑼的’,你還跟我玩貓蓋屎的玩意兒?”
【第25句】:【龍生龍,鳳生鳳】釋義:比喻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會有什么樣的子女。例句:“自古常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養(yǎng)兒會打洞。沒有好家道,還能出了好兒女?”
【第26句】: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第27句】:放學(xué)回到家,我掏出書和本子寫作業(yè)。可是,怎么也找不到鋼筆,急得我亂轉(zhuǎn)。奶奶在一旁笑著說:“當(dāng)官的把印都弄丟了,還中哩?”(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28句】:【 孫猴子七十二變】變化不定。或說:屬孫悟空的,七十二 變。類似的:一天十八變。成語:變化無常。古華《浮屠 嶺》:“放了口風(fēng)。任什么人,都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廟。還講 什么孫猴子七十二變,一個跟頭能打出十萬八千里,但逃不 出如來佛的巴掌心。”
【第29句】:【土相扶為墻,人相扶為王】(諺)扶:扶持。就像土與土相扶持才能壘起高墻,人得到人的扶持,才能成就大事。指要成大事,離不得眾人的協(xié)助。 也作“土幫土成墻,人幫人成王”。
【第30句】:【冷飯好吃,冷語難受】(諺)冷湯冷飯倒也吃得,冷言冷語卻叫人難以忍受。指冷嘲熱諷的話最傷害人的自尊心。 也作冷湯冷飯好吃,冷言冷語難受。 冷泡飯好吃,冷面孔難受。
【第31句】:金鑄的鞋模——好樣子
【第32句】:【樹高不能撐著天】釋義:比喻本領(lǐng)再大也有個限度。例句:俗話說得好,樹高不能撐著天。孫悟空本事大,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
【第33句】:黑母豬笑烏鴉——只見別人一身黑,不知自己一個樣
【第34句】:【滾石不生苔】滾動的石子不長青苔,借指經(jīng)常變動不容 易發(fā)展。臺灣語文圖書:“勸人家不要經(jīng)常換工作,做一行 怨一行——滾石不生苔。”
【第35句】:【把死人說活】(慣)形容人特別能說會道。 也作把死人說活,把活人說死。 把木頭人說活。
【第36句】:沉香木當(dāng)柴燒——屈了材(才)
【第37句】:【既來之,則安之】這個詞語的意思是,在某種不太情愿的情況下,既然已經(jīng)來了,就應(yīng)該安下心來或者安頓下來。 “既來之,則安之”語出《論語·季氏》,其原文是:“夫如是,故遠(yuǎn)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意思是,如果能做到這樣,那么遠(yuǎn)方的人如果不歸順我們.我們就要倡導(dǎo)文教德化來吸引他們,他們已經(jīng)來到我們這里,我們就要好好安排他們,不能撒手不管。提倡的是以德服人。它的原意是對內(nèi)說的,勸自己的人。而現(xiàn)在的意思是勸外來的人。這個詞語的原意與我們今天使用的意思已經(jīng)相去甚遠(yuǎn)了。
【第38句】:【大懶推小懶】不想負(fù)責(zé),互相推委。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 “你自己沒有腳呀?大懶使小懶,還罵人呢。”
【第39句】:【鏡子】“鏡子”,人們天天在使用,它是怎么被發(fā)現(xiàn)的呢?當(dāng)然,水是天然的鏡子,有詩曰:投石刺破水中天;有寓言日:猴子撈月亮。講的都是水的照影作用。那么,作為實物的鏡子,是怎么來的呢?它經(jīng)歷了石鏡、銅鏡、玻璃鏡三種形態(tài)。據(jù)傳說,女媧補天時得到一種黑曜石,經(jīng)打磨而成石鏡,這便是最早的鏡子。這種上古時期傳說的石鏡,被現(xiàn)代技術(shù)所證實,裝修用的大理石、花崗巖經(jīng)過拋光后都光亮如鏡。第二種形態(tài)金屬鏡隨著青銅器的發(fā)明而產(chǎn)生,有出土實物為證。從出土的銅鏡來看,唐代較多。當(dāng)時,銅鏡已較普及。史書有載,魏征諫唐太宗李世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文物和史料記載相印證,那時銅鏡已經(jīng)相當(dāng)普及。直到近代玻璃的發(fā)明,取代了金屬鏡。
【第40句】:【官差吏差,來人不差】(諺)差:差錯,錯誤。不論官吏有什么差錯,被官吏派來辦事的人沒有差錯。指上層策劃的人負(fù)有責(zé)任,被派的人不擔(dān)責(zé)任。 也作“官錯吏錯,來人不錯”。
【第41句】:卡殼的卡賓槍——打不響
【第42句】:戈壁灘上的石頭——明擺的
【第43句】:【收船好在順風(fēng)時】(諺)收船:收起船上的風(fēng)帆。帆在順風(fēng)時容易收。比喻做事要見好就收,在順境中收場是最明智的。
【第44句】:眼睛上出芽子——不是好苗頭
【第45句】:娃兒們在一塊兒玩,盧二奶總說自家孫子心善要吃虧。王三嬸聽不慣,嘴一撇說:“黃鼠狼只說它娃兒香,刺猬總覺它娃兒光。誰家的娃兒誰看不順溜?”.(河南·南陽)
【第46句】:我正跟小伙伴們玩,媽媽卻讓我回家寫作業(yè),我不愿回去,非要再玩一會兒。媽媽搖搖頭說:“唉,真是有尾巴的狗跳,沒尾巴的狗也跟著跳。”(廣西·博白)
【第47句】:【倉老鼠問老鴰去借糧——守著的沒有,飛著的倒有】(歇)倉老鼠:糧倉里的老鼠。老鴰:烏鴉。 譏諷富有的人向沒有積蓄的人求援是找錯了人。
【第48句】:【福從贊嘆生】(諺)贊嘆: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美與感激。指得到人們普遍的、由衷的贊嘆,這才是真正的福氣。
【第49句】:【聰明人好惹,糊涂人難纏】(諺)指聰明人通情達理,縱然惹了他,也容易講說明白;糊涂人不通情理,不分是非,難以應(yīng)付。
【第50句】:【賠了夫人又折兵】孫權(quán)的妹妹嫁給劉備,他想趁招親之 時扣留劉備,奪回荊州。后劉備帶著夫人逃走,周瑜派兵追 趕,又損兵折將。事出《三國演義》。謂想討便宜反而吃了 虧,受雙重?fù)p失。老舍《四世同堂》:“她想,方法想得不好, 而自己賠了夫人又折兵那才丟了臉!”
【第51句】:【鄉(xiāng)下人不識駱駝——當(dāng)作馬腫背】(歇)鄉(xiāng)下人沒見過駱駝,還以為是馬背腫了。指少見多怪。
【第52句】:大路朝天——各人一邊
【第53句】:【天高皇帝遠(yuǎn)】這一俗語比喻上層官僚不了解下情或比喻中央政權(quán)的力量達不到邊遠(yuǎn)地區(qū)。“天高皇帝遠(yuǎn)”起源于北宋末年農(nóng)民造反的響亮口號。北宋末年,浙江臺州、溫州一帶大旱,很多百姓餓死。宋朝的京官和地方官員數(shù)量之多,超過歷代,機構(gòu)龐大,政府支出特別多。加上皇帝奢侈,大興土木,修建宮殿,負(fù)擔(dān)都轉(zhuǎn)嫁到百姓身上。地方官員貪婪無度,作威作福,欺壓百姓。于是天下大亂,農(nóng)民紛紛起義。其中以浙江一帶的方臘起義氣勢最盛。起義的農(nóng)民在村子里樹起造反大旗,旗上寫著四句話:“天高皇帝遠(yuǎn),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雖然農(nóng)民起義被鎮(zhèn)壓下去,但宋王朝的統(tǒng)治根基已受到根本動搖。
【第54句】:原始森林——自高自大
【第55句】:鐵匠夸徒弟——打得好
【第56句】:【膽小如鼠,狡猾如狐】釋義:形容人膽小、狡猾。例句:“膽小如鼠,狡猾如狐。”這句話,大致可以概括周拐子的閏倒寺征了。
【第57句】:【一滴水見大海/一粒沙見世界】指個別表現(xiàn)一般。成語:窺 豹一斑。海外梁容若《故鄉(xiāng)集》:“古人說:一粒沙里見世界。 在極細(xì)微極瑣碎的事物里,也仍然可以反映社會、批評人 生。”
【第58句】:鳥槍換大炮——越變越好;越來越神氣
【第59句】:【獨頭蒜——沒瓣】(歇)獨頭蒜:指沒分成瓣狀的蒜頭。瓣:諧“伴”。指未成家,單身。
【第60句】:【肉爛在湯鍋里】(慣)比喻沒有受到損失,或好處還在自己人手里。 也比喻利益、損失都混在一起,分不出來了。 也作肉爛在湯里。 肉爛在鍋里。
【第61句】:【眾人拾柴火焰高】見“大家拾柴火焰高”。
【第62句】:【入深水者得蛟龍,入淺水者得魚蝦】(諺)比喻敢冒風(fēng)險、下大苦的,才有可能獲得大的成就;怕付出大的代價,就只能有小收獲。
【第63句】:【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諺)有多大的熱能,就發(fā)多大的光。比喻不論能力大小,總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第64句】:【當(dāng)面鼓,背后鑼】釋義:比喻人耍兩面派,當(dāng)面一套,背后一套。例句:吳書記聽了,馬上沉下臉來,說了句:“當(dāng)面鼓,背后鑼,盡搞破壞!”
【第65句】:【水中月,鏡中花】指虛幻。成語:鏡花水月。《傅雷家 書》:“像水中月,鏡中花,始終可望而不可及。”
【第66句】:【老牛拉破車】(慣)比喻做事磨蹭,節(jié)奏慢、效率低。 也作老牛拖破車。 老牛破車。
【第67句】:【先明后不爭】(諺)指事先把該講的條件講明,該劃的界限劃清,事后就不會發(fā)生糾纏,引起爭端。
【第68句】:【強龍不壓地頭蛇】強龍,比喻能力強大的人;地頭蛇,比 喻地方上有勢力的人。謂地頭蛇不好對付。姚雪垠《李自 成》:“他們以為強龍不壓地頭蛇么?我才不信這地頭蛇有 多么厲害!”
【第69句】:【屬狗熊的——記吃不記打】(歇)指人只貪圖眼前利益,不記取挨打吃虧或受苦難的教訓(xùn)。含譏諷或責(zé)罵意。
【第70句】:【經(jīng)手三分肥】經(jīng)手一件事情,總要得些好處。臺灣林語 堂《京華煙云》:“國庫收入高,自然油水大,下由小吏,上至 牛大人,豈止過手三分肥。”
【第71句】:【秋后問斬】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有特例,根據(jù)不同的犯人,不同的犯罪性質(zhì),進行不同處理。秋后算賬“秋后算賬”比喻事后等待時機進行報復(fù)或清算。它的本義是,到秋后,農(nóng)作物收獲了,有了經(jīng)濟收入,那么在這一年當(dāng)中欠下的費用就可以在秋后結(jié)賬了。因為古代我國的農(nóng)民沒有其他收入,只好等秋后賣了農(nóng)產(chǎn)品,有了錢才能與人結(jié)算。至于秋后算賬的含義(比喻),是與原意的相關(guān)聯(lián)才形成喻體。秋天,還是個肅殺的季節(jié),秋字加個心就是個“愁”字。秋后算賬蘊含著新賬舊賬一起算,最后清算總賬的意思,它來源于明清秋后斬殺犯人的慣例,民間口頭相傳,秋天這么多事,便得出了“秋后算賬”這一今義的俗語來。
【第72句】:【車到山前終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諺)比喻事情到了非解決不可的關(guān)鍵時刻,總有辦法解決。 也作“車到山前必有路”。
【第73句】:【龍斗虎傷,苦了小獐】見“斗虎爭狼,苦殺小獐”。
【第74句】:【鋸倒樹兒捉老鸛】(慣)比喻死板教條,不靈活,不知變通。
【第75句】:【英雄所見略同】知識水平高的人,見解很接近。清代《孽 海花》:“英雄所見略同,可見這里頭是有這么一個道理,不 盡荒唐的!”
【第76句】:【吃秤砣,鐵了心】釋義:比喻下了決心,毫不動搖。例句:二朵大嬸將杜秋葵喊價一半,只跟安天寶要五百塊的孝心錢,但是杜秋葵吃下秤砣鐵了心,死活也不肯再嫁人……
【第77句】:【狗無廉恥,一棍打死;人無廉恥,無法可治】(諺)狗無恥處死即可,人無恥則難以處置。指人要是不顧羞恥就無藥可救。
【第78句】:行船靠舵,趕車靠鞭。
【第79句】:人造衛(wèi)星上天——不翼而飛;驚天動地
【第80句】:放大鏡下看報紙——顯而易見
【第81句】:【無債一身輕】(諺)不欠人的債務(wù),自然就一身輕松。指債務(wù)帶給人的負(fù)擔(dān)是沉重的,還清債務(wù),就不再有負(fù)擔(dān)。 也作“無賬一身輕”。
【第82句】:【隔山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銅】(諺)山那邊縱然有金子,也比不上到手的銅實在。指想望再好也只是想望,已得到的實惠無論多么小,卻實實在在歸自己所有。也指凡事寧求小而實,不務(wù)大而空。
【第83句】:【造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指職業(yè)收入倒掛的現(xiàn)象,高科技 職業(yè)收入低于簡單勞動。《中國青年報》( 1999,7,7):“舊的 平衡打破了,新的平衡尚未形成。在分配上,出現(xiàn)了‘制導(dǎo) 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畸形格局。”
【第84句】:鵝頭裝在鴨頸上——不像樣
【第85句】:搟面杖抹油——光棍一條
【第86句】:生吞蜈蚣——撓心
【第87句】:【撲克】“撲克”是一種紙牌,玩法很多,是深受百姓喜歡的智力游戲玩具。它是從英文p。ke了音譯過來的。照這么說它應(yīng)該是舶來品,其實不然,是“出口轉(zhuǎn)內(nèi)銷”。說起撲克的由來,還有一段小故事。相傳早在楚漢相爭的時期,大將軍韓信為了緩解士兵的思鄉(xiāng)之愁,發(fā)明了類似紙牌的游戲,牌是用絲綢裱成,圖案是用木刻版印成的,因其只有樹葉大小,故被稱為“葉子牌”。后來發(fā)明了紙,由紙代替了絲綢,便產(chǎn)生了紙牌。據(jù)說這就是最早的撲克牌。十二世紀(jì)時,馬克-波羅將這種紙牌游戲帶到了歐洲,立刻受到西方人的極大歡迎。起初,它只是貴族們的奢侈品,但因為它造價低廉,趣味無窮,很快便進入平常百姓的家中。
【第88句】:【 成不了氣候】氣、器諧音,兼指不成器,形成不了氣勢。 謂成不了大事。孫犁《風(fēng)云初記》:“我看咱們少當(dāng)家的成不 了氣候。”
【第89句】:【洞房內(nèi)三天不分大小】釋義:新婚三天之內(nèi),無論大小長幼,都可以跟新娘子開玩笑。例句:洞房內(nèi)三天不分大小,兩家親朋不分長幼,全來鬧洞房。于是這個過來叫聲嫂子,那個過來搶走手帕。
【第90句】:【不怕明處槍和棍,只怕陰陽兩面刀】(諺)指面對面的較量并不可怕,只要在明處就好招架;最怕的是陰一套陽一套,搞陰謀詭計,使人難以防范。
【第91句】:【盡地主之誼】“盡地主之誼”指客人來了,總要盛情款待,熱情招待。它源出《左人·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謂子貢日:‘夫諸侯之會,事既畢矣,侯伯致禮,地主歸餼,以相辭也’。”杜預(yù)注:“侯伯致禮,以禮賓也。地主所會,主人也。餼,生物。”指的是主人對所到來的客人要以禮待之。后來演變成“地主之誼”。意思是當(dāng)?shù)氐闹魅藢砜徒哟亩Y節(jié)和飲食饋贈等情誼,而“地主”也就是指主人。簡言之,就是盡主人之情誼。
【第92句】:這山看著那山高——見異思遷
【第93句】:【老虎頭上抓虱子——好大的膽】(歇)指膽量太大,不知危險。常含責(zé)罵意。
【第94句】:石灰廠開張——白手起家
【第95句】:跳遠(yuǎn)比賽——寸土必爭
【第96句】:【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句俗語形容自私自利、少管閑事、明哲保身的為人處世的消極態(tài)度。此語出自宋代陳元靚《事林廣記·警世格言》:“自家掃取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此語誕生以來,流傳甚廣。要說對此語有獨到見解的,還是非魯迅莫屬:這乃是“教人要奉公、納稅、輸捐、安分,不可怠慢,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管閑事。”而對于壓迫者來說,這句格言另有一番含義:“所以被壓制時,信奉著‘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格言的人物,一旦得勢,足以凌人的時候,他的行為就截然不同,變?yōu)椤魅瞬粧唛T前雪,卻管他人瓦上霜’了。”
【第97句】:【見閻王】(慣)閻王:迷信指管地獄的神。指死亡。 也作見閻羅王。 見閻王爺。
【第98句】:【 秋后的螞蚱,蹦不了幾下子】接近滅亡,拖延的時間不會 很長了。類似的:秋后的螞蜂命不長/秋后的蚊子,飛不了 幾天。傳記圖書:“他自己講過,自己是秋后的螞蚱,蹦不了 幾天了。他現(xiàn)在想的,只是如何盡人子的一份孝道罷了。”
【第99句】:【不受磨難不成佛】不經(jīng)過磨練,不可能輕易取得成功。 類似的:不受煙熏不成佛。馮志《敵后武工隊》:“不受磨練 不成佛,要不是受了劉隊長的那次教訓(xùn),這些日子還不知得 闖了多少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