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念佛的人,每每毀謗參禪;參禪的人,每每毀謗念佛,好像是死對頭,必欲對方死而后快。
【第2句】:【禪語人生】在低處,不是恐高,不是怕摔,是高處的風景已無誘惑,是“一覽群山小”后選擇返璞歸真,平淡祥和。
【第3句】:【禪語人生】有些人,等之不來,便只能離開,有些東西,要之不得,便只能放棄,有些過去,關于幸福或傷痛,只能埋于心底,有些冀望,關于現在或將來,只能選擇遺忘。
【第4句】:【佛家禪語】要自己快樂,先讓別人快樂;要自己成功,先看別人成功。
【第5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人生需要豁達,人生需要包容,少一些糾結,就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煩惱,就多一些幸福。大路寬寬,不要把人生活窄了。
【第6句】:【禪語人生】有些事我們明知道是錯的,也要去堅持,因為不甘心;有些人我們明知道是愛的,也要去放棄,因為沒結果;有時候我們明知道沒路了,卻還在前行,因為習慣了。
【第7句】:【禪心佛語】那些得不到的,與之擦肩而過的,不必裝作若無其事,哭就大放悲聲,傷后痛定思痛,然后再往前走,前頭總有風景。
【第8句】:【談荷】莫道污濁只生泥,紅樓一曲早心寒。蓮花一生雖低賤,卻是觀音來坐禪。萬物欣欣各有道,幽蘭香味勝牡丹。豪門未必出尊貴,茅舍常聞圣賢談。
【第9句】:【禪語人生】心命具不好,遭殃且貧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人道。命實造于心,禍福為人招,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亦聽命,天地自相保。
【第10句】:【禪心佛語】哥哥的兩條腿在這次事故中殘廢了,這個變故使他痛苦至極。想自己幾年來無私付出,為何仍遭此大難?他叫弟弟背著自己又去了西山。
【第11句】:平等心、歡喜緣:對人需時常保持一分平等、平常的愛念,不生厭棄憎惡的心理。
【第12句】:【禪心佛語】沉淀,是一種積累,是一種整合,是一種滄桑,是一種踏實,是一種謙和,是一種智慧的安詳,它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和一種廣博的內斂。
【第13句】:【禪心佛語】關指整體的功用。一聲之下連自己都忘卻了,就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化境。
【第14句】:【禪心佛語】佛教要興盛,就要弘法利生、轉法輪,佛教才會興盛,這才是正統的。
【第15句】:【佛語摘抄精選】人以身為本,本以心為柄。本在心莫邪,心邪喪本命。(《寒山詩集》)
【第16句】:【佛心禪語】殺生:“手常血腥,心常思惟撾捶殺害,無慚無愧,慳貪吝惜,于一切眾生乃至昆蟲,不離于殺。”
【第17句】:【禪心佛語】活得簡單不難,只需懂得為自己而活,為美好而生,為幸福而做。需求越小,自由越多;奢華越少,舒適越多。
【第18句】:【禪心佛語】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與他相處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
【第19句】:【禪心佛語】放下不是一個行為,是一種心態。遠離境界不是真正的放下,當面對境界時內心仍舊平靜,才是真正的放下。
【第20句】:【經典佛語】理解:(夫妻本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聚;兒女原是宿債,欠債還債,有債方來。)
【第21句】:上等禪,兩袖清風,來去自如;中等禪,背個包包,負擔適中;下等禪,一肩挑。
【第22句】:愛是人間的一分力量,但是只有愛還不夠,必須還要有個“忍”——忍辱、忍讓、忍耐,能忍則能安。
【第23句】:我們的生活充滿著禪意和禪機,所謂“神通及妙用,運水與搬柴”。但大多數人由于自我封閉,意識不到他本身具有體驗禪的潛能,這就叫做“百姓日用而不知”。
【第24句】:末世凡夫欲證圣果,不依凈土,皆屬狂妄!《印光法師文鈔·復謝慧霖書》
【第25句】:【禪心佛語】菩薩殿若恢復舊觀,對于弘法事業和振興戒律,都有極密切的因緣。
【第26句】:【禪語人生】在娑婆世間大徹大悟的人,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去,就是)清凈法身,常寂光凈土。
【第27句】:【禪心佛語】時時刻刻讓你的心安住在當下,就能把心獨立起來;心獨立起來了,妄想就減少了。
【第28句】: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維摩經》卷中,不思議品
【第29句】:佛帶給人心的寧靜:佛讓我們的心安祥、虔誠。用心感受有它相伴的暖意,有求皆苦,無求自凈,不求是貴,少病是壽,夠用是富,無欲是福,感激是喜。
【第30句】:萬緣放下真布施,清凈無染真持戒。不生不滅真忍辱,不起一念真精進。湛寂不動真禪定,念念不住真智慧。
【第31句】:當我們處于順境的時候,不應該得意忘形、心存僥幸,而應該懷有感恩之心;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不應該灰心喪氣、怨天尤人,而應該懷有懺悔之心。
【第32句】:問:“夜半正明,天曉不露。如何是不露的事?”師日:“滿船空載月,漁父宿蘆花。”——《芙蓉道楷禪師》
【第33句】:【佛心禪語】不是別人看你不順眼,而是你自己不順心。發自內心的微笑要比強顏歡笑順意得多。不是世界把你怎么了,而是你內心的世界把自己怎么了。
【第34句】:【禪語人生】只有明白了生命的無常,才會珍惜生命的有限,才能放下無謂的執著,才可以坦然地面對人生的苦難和死亡。
【第35句】:【禪心佛語】累積了很多的跌倒經驗,就不怕跌倒;縱有跌倒,也會安全無恙。
【第36句】:【禪心佛語】時間是無頭無尾無影無蹤的,無論你擁有多大的權力與財富,擁有多高的學問與地位,都不可能挽回一分一秒的生命。
【第37句】:慈悲假使盡壽命,勤事天下神,象馬以祠天,不如行一慈。《法句經》卷上,慈仁品
【第38句】:【禪心佛語】若欲覓佛,須是見性,見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
【第39句】:【禪心佛語】請你們在聽我說話的這個當下,要用覺-定-慧來聽,時時刻刻反照你自己,這樣你才不會變成一個忘了自己或沒有覺性的人。
【第40句】:【禪語人生】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第41句】:【禪心佛語】痛而不言。話,妙在說與不說之間。無言不是不痛,而是直面悲痛,疼痛和慘痛。
【第42句】:【圣經文案】26路得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得1:16)
【第43句】:【修成正果四大要素】愿要大、志要堅、氣要柔、心要誠,這是修成正果四大要素。
【第44句】:【禪心佛語】凡所有相皆有生滅,佛性無形無有變遷,體本非用,而不離用,用本非體,但不離體,相亦如是。
【第45句】:有形至大者,莫若天地;無形至大者,莫若虛空。有道者知彼二者皆自心影響,故見空不空,見形非形。——《紫柏尊者全集》
【第46句】:【禪心佛語】慧遠禪師心想:“《易經》占卜這么準確,如果我沉迷于此的話,又怎么可能全心全意地參禪呢?”之后,他便放棄了對《易經》的研究。
【第47句】: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無所得,我等安住最勝心,供養一切十方佛。《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一,序品
【第48句】:生活的禪法,應該是讓自己從黯淡活向開朗,從狹隘活向包容,從小我活向大我,不是去爭辯什么,而是自我內心的修正,煩惱幾許多,皆是心中墻。
【第49句】:菩薩見人親里死亡,若亡失財物,種種憂苦,若惡心瞋心不往慰喻者,犯重垢罪。《優婆塞五戒威儀經》卷一
【第50句】:知退者進:能夠檢討反思,就等于有了重新開始的基礎,這就是人的成熟的過程。如果你盼望明天,那必須先腳踏現實;如果你希望輝煌,那么你須腳不停步。
【第51句】:大自然中的各種現象,包括小鳥、小溪、水仙和綿羊,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它們能矯正和治療城市人倍感困頓的心靈。
【第52句】:【禪心佛語】人生沒有真正的絕望。樹,在秋天落下了樹葉,心很疼,可是整個冬天,它讓心在平靜中積蓄力量。春天一到,芳華依然。只要生命還握在手心,人生就沒有絕望。
【第53句】:【禪心佛語】困難困難,困在家里萬事難;出路出路,出去走走就有路。
【第54句】:要談情,就必須談長情——覺悟的情;要說愛,就必須說大愛——解脫的愛。
【第55句】:【禪語人生】在這個世界有兩難:一是改變別人,二是改變自己。要求別人很痛苦,那改變自己應該很快樂。要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
【第56句】:猶如奴仆事其主,利于眾生亦如是,如仆事主心專注,雖被瞋辱而無對,凡所動止常在心,唯恐役主責其過。《佛母寶德藏般若經》
【第57句】:生活不曾取悅于你,所以你創造了自己的生活。與其在意別人的背棄和不善,不如經營自己的尊嚴和美好。
【第58句】:【佛心禪語】以家庭與睦讓讓安定的心穩同,以善待以回避仇人讓的心穩同,以充滿愛心讓穩同的心發揮功用。
【第59句】:【禪心佛語】沒有什么人能一路單純到底,但是要記住,別忘了最初的自己。
【第60句】:【禪語人生】物要能被利用,才是貴重之物;人要能被利用,才是有用之人。做事一定要盡到自己本事,做人一定要盡到自己本分。
【第61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我們總是像智者一樣去勸慰別人,卻像傻子一樣折磨自己,很多時候,跟自己過不去的是自己。
【第62句】:若有人已發愿,今發愿,當發愿,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佛說阿彌陀經》
【第63句】:【禪語人生】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除滅一切諸疑惑,示現開發無上道。
【第64句】:譬如有人認賊為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何以故?有愛我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圓覺經》卷下
【第65句】:真正的財富是一種懂得運用財富的智慧,是人生步步行進的資糧和根基。擁有了這些,做人就會知道滿足,懂得珍惜。
【第66句】:欲動,則心動;心動,自然煩惱叢生。得與失、榮與辱、起與落,這些東西,你在乎得越多,心里就會越痛苦;你舍棄得越多,內心就會越清靜。
【第67句】:很多高僧大德常講“吃虧是福”,這一點不假。吃虧的反面是占便宜,占便宜就是禍。我們要清楚占便宜是禍害,就絕對不會再有占人家便宜的念頭了。
【第68句】:對一方有利的事情,對另一方可能有害;當月亮出來的時候,睡蓮開花,荷花卻閉斂。(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69句】:常習慚愧心,此人實希有,能遠離諸惡,如顧鞭良馬。《雜阿含經》卷二十二,第578經
【第70句】:恒秋:莫讓浮云遮望眼,一顆明珠掛青天。心中有明月,浮云遮不住,煩惱皆因看不穿,困惑都是看不透,煩悶是心里的障礙,不要怨天尤人,要學會內觀。
【第71句】:猿猴得離樹,得脫復趣樹,眾人亦如是,出獄復入獄。《法句經》卷下,愛欲品
【第72句】:【禪心佛語】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第73句】:【禪心佛語】但話說回來,久廢不可速成,積弊不可頓除。為佛門自家事,寺院必須主動拿出決志和勇氣。
【第74句】:我們每天都在做事,每天也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干擾,讓你不能專注于一個“點”,從而導致一個人的一生,碌碌無為,終無成就。
【第75句】:【禪心佛語】少小離塵別故鄉,天涯云水路茫茫;百年歲月垂垂老,幾度滄桑得得忘;但教群迷登彼岸,敢辭微命入爐湯;眾生無盡愿無盡,水月光中又一場。
【第76句】:世間有許多理論,乍聽之下似乎頗有道理,但字義上深奧莫測,令人難以理解。難解則難行,難行難解就是虛渺;雖然表面聽來有道理,卻非正道,所以“行”不通。
【第77句】:隨處可見的落葉,燃盡了或喜或悲、或煩惱或愜意的日子,落下了紛紛擾擾的凡塵,只留下生命的余韻,讓生命有了禪意。
【第78句】:【佛家禪語】以為自己最好或不如人,都是內心的障礙;能去我執,才能輕安自在。
【第79句】:【禪心佛語】為了在時間上配合安排在11月份的外事活動,明賢法師他們無論多晚每天都要抵達組委會指定的地點。
【第80句】:【禪語人生】我們之所以要看見自心是為了要看到(明了)我們的心有時被念頭抓住(即心陷入念頭之中無法自拔)。一旦卷入念頭之中,就會不停地增生擴散。
【第81句】:【禪心佛語】佛家提倡善有善報,商人與“龜”為善,在危難時,自己的生命得到了挽救;佛家也同樣相信惡有惡報,人若害人,必會反諸己身。
【第82句】:【禪語人生】有的時候,演員會忘記這只是外在的身份,忘了自己是個演員,忘了在舞臺上,其他人也只是演員。
【第83句】:【禪語人生】與其猜測別人怎么認為你,不如多花點心思了解自己,人們往往因為追求了解自己而富有。
【第84句】:天下禾中生草,才敗禾實,人當誅拔草,去之,禾乃成好實。比丘惡者,不樂經、不持戒,壞敗善比丘,諸比丘當共逐出。《佛般泥洹經》卷上
【第85句】:【圣經文案】141那時候,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珥2:32上)
【第86句】:【禪語人生】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生命中有很多事情會把你打倒,但真正能打倒你的是你的心態。
【第87句】:生命非常短暫,所以要加緊腳步,快速前進,不可拖泥帶水,切勿前腳已經落地了,后腳還不肯放開。一證嚴法師
【第88句】:美滿的人生,不在于物質、權勢、名利及地位,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情誼。
【第89句】:【禪語人生】學佛落實在哪里?就落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通過我們的身、通過我們的口、通過我們的心來改變自我。
【第90句】:歲月是一首無言淚流的歌。歲月無情也有情,更多的讓人難以訴說,難于回味,難以擱置。歲月無聲也有聲,更多的讓人幾度感慨,幾度憂傷,幾度徘徊。
【第91句】:【經典禪語】人間所有的風雨瀟瀟,不過是因塵心未了。當明白自己也如塵埃般,終是一回過客,那就會在所有的不平凡背后,懂得平凡的意義。
【第92句】:【禪心佛語】佛法小竹:衰老,是指一種青春不在的落寞,一種朝氣盡消的沉淪,是生機漸退、死亡逼臨的境地。
【第93句】:大凡簡單而直爽的人常有幸福的人生。因為簡單,才能在紛亂錯雜中找到幸福的身影;因為簡單,才能腳踏實地過好每一天。
【第94句】:【佛心禪語】佛陀說:「已經開始過靈性生活的人,就等于已把光帶進幽暗的屋子里,黑暗即刻被驅散了,只要堅持這種生活,你們的內心,一定能成為一個光明世界。」
【第95句】:不在意的人,是超越了自我的人,也是活的瀟灑的人,因為沒有了瑣事的羈絆和纏繞,也就使深信獲得了解放,自有一片自由的天地任你馳騁。
【第96句】:【禪心佛語】佛教除了主張順應天命之外,更要進一步去洗心革面。佛陀慈愛眾生,弘法利生,主張要革除生心中的“貪嗔癡”、認為唯有勇于革新自已的人,才有光明的人生。
【第97句】:【禪心佛語】好高騖遠就會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籠子里,永遠也跳不出來,永遠不會有進步,不會有突破。跳出牢籠,別有天地。
【第98句】: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有的人可能錯而不自覺,亦可能明知故犯,這都是日常習氣累積而成的。
【第99句】:【禪語人生】因為她生得美麗,所以被男人追求;因為她是女人,所以被男人俘獲。
上一篇:很遺憾的句子(很遺憾的句子英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