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什么叫灌頂?我們都是業障眾生,心就如一塊長滿雜草的田地,長滿貪、嗔、癡,殺、盜、淫、妄、酒這些不凈煩惱的雜草,上師的灌頂就是把心地的雜草拔掉,把你身、口、意臟的東西去除,種下佛的法報化三身的種子,然后在你平時的修行中,像農民種田一樣,澆水、施肥、除草,使種子慢慢發育成長。
【第2句】:或有一類凡夫僧,戒品不全生正見,贊嘆一乘微妙法,隨犯隨悔障消除。為諸眾生成佛因,如是凡夫亦僧寶。《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報恩品
【第3句】: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的前世,明天的我就是今天的我的來生。我們的前世已經來不及參加了,讓他去吧!我們希望有什么樣的來生,就把握今天吧!
【第4句】:不要感嘆命運不公,不要埋怨生而受苦,凡事只要保持一種正確的心態,就能夠找到自己準確的定位,也就能創造出無窮的價值。這樣,苦也就不完全是苦澀的,也許還能從中品嘗出別樣的甜蜜。
【第5句】:【八大經典佛語】1一切皆為虛幻。不可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下屠刀,立地成佛。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第6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把握了當下的一切,也就無須擔憂未來怎么樣了。禪者的心態,就是要有一個無憂之心,活得坦然,活得從容,活得灑脫,活得自在。無憂是指我們心里面沒有對未來的牽掛,也可以說放下了對未來的擔憂。因為,每一個當下都直指未來,當我們對每一個當下能放下的時候,對未來也就放下了。
【第7句】: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的就是一顆心。有些人,你深深的記住,未必不是幸福。有些痛,淡淡看開,未必不是歷練。坎坷路途,給身邊一份溫暖。生活,本就是體諒和理解,把快樂裝在心中,靜靜融化,慢慢擴散。
【第8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人生這一場風雨兼程,行看流水坐看云,這何嘗不是一種內心世界的徜徉,所有的煩惱都來于自我固執的認識,和對世間事物的分別,讓生活學會簡約,不管是教化,還是感知,看破這世間事物的無常,心地不存在多余的掛礙,行住坐臥,安然恬淡,活一回人生的一泓清澈。
【第9句】:【禪心佛語】傳喜法師:放生,這是人生命最高貴的一種行為,還生命以尊嚴,這時生命是最偉大的。如果我們不能愛護其他的生命,那我們這個人還是不完美的。所以學了佛之后,我們的慈悲就會不僅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也應尊重一切生命。
【第10句】:問:為何有人不容人?大師答:因為心小。又問:為何有人迷失心靈?答:因為欲望太多。再問:怎么看人心?大師畫搖曳的竹,飄逸的云,蕩漾的水,問:畫的啥?答:風。問:風無形怎么看出?答:通過有形物體看到風。大師說:心無形,人言談舉止有形,通過言談舉止能看到人的內心世界。
【第11句】:【禪心佛語】當下的每一個念頭都是修行的開始。如果你現在還不努力,還沒有目標的話,現在的你就是在摧毀自己的生命、當死神降臨的時候誰也幫不了你。
【第12句】:智富禪語一切聚合離散都是因緣和合,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暫時的,如白駒過隙,光陰迅速,日月如梭,人生苦短,要及時行善積德,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吾們才不會空過此生,就會在此生此世種下好因,將來有個好的結果。
【第13句】:【禪文案】人生中難免遭遇痛苦,生起煩惱,但我們不必為此自我折磨。如果一直盯住白墻上的幾個墨點不放,黑暗就會占據你的視野。同樣的道理,如果總是粘著于生命的某些片段,就會讓你失去完整的人生。放過自己,不折磨自己,也是一種放生。
【第14句】:【禪語人生】有些人輕視別人的智慧,喜歡賣弄自己的口才,講話東拉西扯,言不及義,答非所問。這樣時間長了就會使自己處于非常不利的社會地位。
【第15句】:【禪心佛語】人生無處不是在一連串的“現在”中所積累的,既然如此,我們何不把握好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過去的不能重新找回,將來的還遙遙無期,唯一能把握、利用的,也只有現在了。
【第16句】:恒誨法師:時光所偷走的,永遠是你眼皮底下看不見的珍貴,所以,要珍惜眼前,活好當下,也讓人生少一些遺憾。其實,再美好的東西也經不住我們的遺忘,遺忘是一種輕松,也是一種自在。
【第17句】:如有大經卷,量等三千界,在于一塵內,一切塵亦然。有一聰慧人,凈眼悉明見,破塵出經卷,普饒益眾生。佛智亦如是,遍在眾生心,妄想之所纏,不覺亦不知。《華嚴經》卷五十一,如來出現品
【第18句】:【禪心佛語】佛家說,有求皆苦;儒家曰,無欲則剛;道家言,清心寡欲方得道。漁人說,心平好過海;農夫言,知足者常樂;讀書人曰,人到無求品自高。眾說紛紜,雖然說法各自不同,道理卻是一樣的,不就是在說:平平淡淡才是真,難得一顆平常心。
【第19句】:生活就像海,潮起潮落,既有春風得意、高潮迭起的快樂,也有萬念俱灰、惆悵漠然的凄苦。如果把人一生的旅途描繪成圖表,那一定是高低起伏的曲線。
【第20句】:【禪心佛語】創新就是求新,改革就是求變。求新不是排斥傳統,而是繼承傳統;求變不是表面背叛,而是內在蛻化。科學的本質就是創新,變化的本質就是發展。
【第21句】:【禪心佛語】皈依僧,僧是和合義,和則不嗔,于是則不造殺業,自無刀兵,或墮虎狼等苦報,還能常得身心和諧樂。所以經云:皈依三寶故,不墮三途苦,也就是這意思。
【第22句】:【禪心佛語】人生沒有過不去的檻,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追求。不怕挫折,勇敢去奮斗拼搏,去尋找適合自己的路。勇敢面對解決問題,才能不斷成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功課,所有障礙都要自己去克服。如果一件事情來了,你沒有勇敢地解決掉,它一定會再來。生活會讓你一次次地去做同一門功課,直到你學會為止。
【第23句】:團結就是力量,眾志可以成城。外面有了孤佬,女人就要跳槽。為善流芳百世,為惡遺臭萬年。文明基于道德,自由源于秩序。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無功受祿生禍,不義之財是災。無私者必無畏,無知者也無懼。
【第24句】:我祈求萬能的時光:借我一生吧,我要用這個一生來彌補過錯;我祈求萬能的上帝,借我一生吧,我要用這個一生來堅定信仰;我祈求萬能的天地:借我一生吧,我要用這個一生抑惡揚善。我祈求萬能的你,借我一生吧,我要用這一生蕩滌靈魂的一切齷齪。
【第25句】:【佛家禪語情】竹春生筍,不離于春,即與母齊,等無有異,何以故?為心空故。修頓悟者,亦復如是。為頓除妄念,永絕我人,畢竟空寂,即與佛齊,等無有異。
【第26句】:【禪語人生】迎面的所有風雨,不用逃避,盡管照單全收。歷經的所有煩惱,不用害怕,只管不拒不留。風雨從業力而來,逃也不掉,不如了卻。煩惱從無明而生,擋亦無效,自會滅卻。
【第27句】:【欲愿作沙門,先當報父母】欲愿作沙門,先當報父母。(《法華三昧經》)☆想出家,就要先報答父母。☆盡孝道也要趁早,越早越好,不要只裝在心里,也要讓他們感受得到。☆飲食及寶,不足報父母之恩飲食及寶,為足報父母之恩。(《不思議光菩薩所問經》)☆只用飲食和錢財,不足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第28句】:【禪心佛語】世間的覺悟始終是以自我肯定、自我實現為目的,而佛法的覺悟則是強調在徹底的自我否定的基礎上來達到自我凈化、自我完善。
【第29句】:【佛家禪語】比如一朵美麗的鮮花,漂亮的花瓣在風中飄落,沒有留下任何果實而消失,這是否令人感到很可惜?同樣的道理,我們的人生僅僅在名利與愛情上虛度,沒有絲毫獲得內心的覺悟,這是否讓人覺得非常可悲?
【第30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心念變了,德行就變了;德行變了,氣場就變了;氣場變了,風水就變了;風水變了,運氣就變了;運氣變了,命運就變了。所以,改變命運真正靠的是自己的正能量,厚德載物。內心善良柔和寬厚,必長福相,那是多么昂貴的化妝品都裝扮不出來的,相由心生,境由心轉。
【第31句】:凡是抗拒的,都會持續。因為當抗拒某件事或情緒時,會聚焦在那情緒或事上,這樣就被賦予了更多能量,它就變得更強大了。負面情緒就像黑暗無法驅趕,唯一能做的,就是帶進光來。喜悅是消融負面情緒最好的光。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后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第32句】:【禪心佛語】生命就是一場永無休止的苦役,不要懼怕和拒絕困苦。超越困苦,就是生活的強者。所以,在人生旅途上,橫的豎的都是路,苦的笑的都是歌。高山平地都要走,苦辣酸甜都要嘗。任何經歷都是一種積累,積累的越多,人越成熟。經歷過困苦的磨煉,生命有強度;經歷過挫折的考驗,生命有亮度。
【第33句】:【佛心禪語】【茶之六度】遇水舍己,而成茶飲,是為布施;葉蘊茶香,猶如戒香,是為持戒;忍蒸炒酵,受擠壓揉,是為忍辱;除懶去惰,醒神益思,是為精進;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為禪定;行方便法,濟人無數,是為智慧。——參禪何必皆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
【第34句】:【佛心禪語】比丘問佛陀:“佛,怎樣才能控制情緒,遇事不生氣呢?”佛陀:“深信因果,則不生迷惑,一切恩怨皆因果所致,無迷則無嗔。生氣,就好像自己喝毒藥而指望別人痛苦。”
【第35句】:【禪言禪語】人生不平,不要苛求自己,寬懷一些。人總會遇到挫折,會有低潮,會有不被人理解的時候,會有要低聲下氣的時候,這些時候恰恰是人生最關鍵的時候。在這樣的時刻,我們需要耐心等待,滿懷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會放棄你,命運不會拋棄你。如果耐不住寂寞,你就看不到繁華。
【第36句】:【禪語人生】一般而言,修德之善行看來十分合理,會為大多數的人所采用。但我們必須了解,真正的積德并不只是行善,而是了知善言和誠心去做;否則,沒有了解和誠心,所謂積德就只成了另一個夢,一個在發展善德方面并無特殊效果的夢。
【第37句】:【一日一禪語】人常沒來由的為自己的健康、家人、收入、名聲及財產煩心,他們想掌握變化萬千的事物,愈是擔心自己的未來,愈會對自己的生活失去信心,養成自私的欲望。一個老是想改變自己生活狀況的人是無法領悟何謂平靜安寧的心。與其浪費多余的精力為將來擔憂,不如把握此刻可以做的事以充分發揮潛能。
【第38句】:【禪心佛語】看到好的東西就想得到,甚至寢食難安,這是我們的貪心在作怪;碰到自己不愿看到的人,心里就會忐忑不安、躲著走,這是因為心里有愧。
【第39句】:“君子慎獨”,一個人獨處時,行為亦不能茍且放逸,務必謹慎于閑居時之所作所為。學佛者“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念茲在茲,行茲在茲,何時何地皆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敢犯錯造業。
【第40句】:對于現代社會來說,變化頻仍,豐富多彩。能不能在各種變化和誘惑中保持平靜的心態,能不能受物質和美色影響的。堅定不移去努力,甘于寂寞,保持清靜圓滿心態不停追求。這就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第41句】:【禪心佛語】急事,慢慢的說;大事,清楚的說;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不要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的說;開心的事,看場合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別人的事,盡量別說;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么說;現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
【第42句】:對一件事的了解需要經過內在分析的發展,以及多種階段。人們不應把某一階段看成是終止,而應堅持到最終,看到真理為止。《中部》,第175經
【第43句】:【十大黃金定律:擺脫你的“窮忙”人生】【第1句】:思考你想要的生活;【第2句】:明白你為誰工作;【第3句】:找到“窮”與“富”,“忙”與“閑”的平衡;【第4句】:你必須積累財富;【第5句】:適時地控制欲望;【第6句】:清晰的人生規劃;【第7句】:持久的耐力;【第8句】: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第9句】:培養自己的業余愛好;【第10句】:不斷挑戰自己。
【第44句】:【禪心佛語】六和文化:一念一世界,一夢一輪回。生活是一種感知,人活著是一種心情。無論是誰,這一生總是要經歷苦難的,人生總是苦樂參半的,生活總是充滿希望,同時充滿遺憾。從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的那一天起,哭聲與淚水,就注定了今后要獨自面對生活中的風吹雨打,風霜刀劍。
【第45句】:【生活禪語】其實,我們已擁有的很多,遺憾的是很多時候自己身處幸福卻意識不到,幸福的人生,更重要的是修一顆平和之心,當你的心患得患失,波動不安時,亦或疲憊壓抑時,開一扇窗,讓安然和清靜的空氣進來,福德與智慧都會一起進來,...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第46句】: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昏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地藏菩薩本愿經》卷下
【第47句】:【生命——脆弱還是堅強】生命是神秘的,說他脆弱,它就像薄冰那樣,不堪一擊;說它堅強,它就像大山那樣,堅韌不拔。當生命充分發揮出光明、純潔、高尚、真誠時,它是一種快樂的享受;當生命充分發揮出黑暗、齷齪、卑鄙、虛偽時,它又是一種痛苦的煎熬。
【第48句】:【禪言禪語】凡有奢求,必招來煩惱,凡是欲望,必要付出代價。每個奢求背后必會等待著更多的奢求,每次貪欲的結果是滋養更大的貪欲。在膨脹的欲求中,煩惱追著不滿足,欲望攜手著難止步,只是恬靜安寧不見了。每當回首,在路那一頭,站著自己想要的幸福,在心這一頭,蜷縮著疲倦和不安…追尋幸福,欲望當止步。
【第49句】:【禪語人生】一樣的眼睛,有不一樣的看法;一樣的耳朵,有不一樣的聽法;一樣的頭腦,有不一樣的想法;一個人的黃昏,依然美麗,可是很短暫;一個人的陽光,依然明媚,可是不溫暖;一個人的工作,依然忙碌,可是很寂寞;一個人的生活,依然有規律,可是沒驚喜;一個人的道路,依然有方向,可是很漫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