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人只要具有了淡泊之心,想法簡單了,淡定了才不會為塵俗所迷,為物欲所困,為誘惑所動。生活需要擁有一份恬淡平和的心情,一顆自由的心,一份簡單細致的人生態度,用最自由的狀態去演繹生命的真諦。
【第2句】:富人思來年,窮人思跟前。腹中書萬卷,身外酒千杯。趕路怕腳懶,學習怕自滿。干活不隨東,累死也無功。高山有靚女,平地有好花。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隔墻須有耳,窗外豈無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3句】:【禪心佛語】佛子魂堅持愛國愛教、依戒為師、三業清凈;堅持人本佛教、立足人間、服務社會、追求解脫;堅持素食獨身僧裝、奉行五戒十善、廣修四攝六度。
【第4句】: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念異便于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情分萬法沈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曹山本寂禪師》
【第5句】:【佛心禪語】自性本自淸靜,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欲覓無上自性,須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融其性中取,否則別無二法。
【第6句】:【佛心禪語】不論什么時候開始,重要的是開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論什么時候結束,重要的是結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第7句】:凡事不可做絕,對于別人的不幸,如果你不能伸出援助之手,那么也不要落井下石。——給別人讓出退路,就是在給自己留下后路。
【第8句】:對人敞開心扉,真誠相處,以一顆慈悲心對待每一個熟悉或陌生的人。表情柔和,言語親切,眼神寬厚,敞開心扉,盡量多幫助別人。
【第9句】:【禪心佛語】第五種是“喜忍”。碰見種種無理橫加的事,別人忍受不了,我卻很歡喜。沒有苦這個事怎么能鍛煉我的忍呢。歡喜有這么個機會,那就不是生氣了,排除了煩惱,一步一步高上去了。
【第10句】:【禪語人生】無論前世今生,愛過就不后悔,當有一天,與你所愛的人再次相逢,惟愿輕輕嘆一句:哦,原來你也在這里。
【第11句】:【經典佛語】我的世界太過安靜,靜得可以聽見自己心跳的聲音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如此這般的輪回聰明的人,喜歡猜心,也許猜對了別人的心,卻也失去了自己的傻氣的人,喜歡給心,也許會被人騙,卻未必能...
【第12句】:不必要急于去解釋那些誤解與成見,這世間又有多少人能夠得到別人的理解與認可呢,學會隱忍,學會釋懷,學會安詳,由它風雨摧,心地存柔軟。
【第13句】:【禪心佛語】佛陀說,老、病、死能啟迪我們去思考生命,脫開瑣事的紛擾,走上珍愛人生、追尋真諦、奉獻大眾的道路。
【第14句】:若色若識,皆是唯識;若識若色,皆是唯色。今雖說色、心兩名,其實只一念無明法性十法界,即是不可思議一心具一切因緣所生法。(唐)智頻《四念處》
【第15句】:【佛心禪語】佛說:“財富是從布施中得來的。”只有適當地放棄一些東西,才能得到更多。,放手,得救的最妙藥方學會了“放下”的智慧,就能從根本上解脫我們自己。
【第16句】:世上的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求某個寶貴的東西,然而找到的人不多。即使幸運地找到了,那東西也大多受到致命的損份。但是,我們必須繼續尋找。——村上春樹
【第17句】:愛喜生憂,愛喜生畏,無所愛喜,何憂何畏。好樂生憂,好樂生畏,無所好樂,何憂何畏。貪欲生憂,貪欲生畏,解無貪欲,何憂何畏。《法句經》卷下,好喜品
【第18句】:【佛心禪語】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要明白,你可能在一方面不如別人,但應學會找到平衡,因為,也許在另一方面,你會比別人更加優秀。
【第19句】:【禪心佛語】凡事皆有道。自古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交接工作時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責任心和道德品質。
【第20句】:人人均應上進積極,不因境遇得失而喪志,既知人生多欲為苦,就必須排除貪欲,唯有精進不懈,方能破除煩惱惡,進修慧業。
【第21句】:【禪心佛語】壞孩子,父母總是比較操心。所以對于罪業愈深重的眾生,我們更應該特別寬恕他憐愍他,而不應該遠離他舍棄他。
【第22句】:做人要敢做敢當,可以有利于己,但要無損于他!最好的生活就是以一顆純善之心,真誠待人。做得多,要得少;不埋怨
【第23句】:【禪心佛語】人生苦短,沒有彩排。別人怎么看你,和你毫無關系。這世上,有時笑笑人家,有時給別人笑笑自己,放輕松。生活有進有退,輸什么也不能輸了心情。
【第24句】:所謂的煩惱并不是在人的生活物質中做標準,而是心境狀態分別,人如不能知足就永遠都在煩惱中。——《佛陀的格言》
【第25句】:【每日一句禪語】不要埋怨別人讓你失望了。只要心中有愛,看世界的眼睛才會純凈,人生若只如初見,所有往事都化為紅塵一笑。只留下初見時的驚艷、傾情。忘卻也許有過的背叛、傷懷、無奈和悲痛。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第26句】:【禪心佛語】如果你不想做情緒的奴隸而想做情緒的主人,那就要修禪定。唯有禪定,才能給我們帶來控制情緒的力量。
【第27句】:中國傳統文化《道德經》中說,柔弱乃尊貴之相,長久之相。中國古人對水的贊美,源遠流長,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海地勢低,故能海納百川。
【第28句】:【禪心佛語】各位注意。凡是從外來的境界,不要注意它,不要理會它,聽其自然,不隨它轉。在《楞嚴經》上講得非常明白,希望參禪者,要徹底研究五十種陰魔的來龍去脈。
【第29句】:【禪心佛語】達爾文就已成為一個學者——只需要一天一個小時,你就能夠成為一個學者,可見,萬事其實都很簡單,貴在有恒:只干一件事,每天付出一小時。
【第30句】:我們絲毫沒有為彌陀做事時,彌陀尚且不虧待我,全力救度我;我能為彌陀做一點點事,彌陀豈不更要大大地犒賞我嗎?平靜的心、喜樂的心、利他的心,這些都是彌陀的犒賞。
【第31句】:【禪語文案】禪茶,茶中參禪,禪中有茶。禪有一念天地,茶有一味。以一觀一,一念生一味。不外乎,心境生心念,觀茶而明心。萬事萬物,皆作一物,心無掛礙,而任云卷云舒。
【第32句】:【禪心佛語】當我們遇到坎坷時,不妨把曲折的人生看作是一種常態,不要悲觀失望,不要長吁短嘆,不要停滯不前,把走彎路看成是前行的另一種形式,另一條途徑,這樣我們可以像走彎路的河流一樣,抵達那遙遠的人生大海。
【第33句】:【禪心佛語】倘若人生只是一程又一程的風景,那么又會有誰會在路過時入戲太深。世態總是很炎涼,當人走茶涼時;繁華也不過一世,聚散也只不過是一時之間。得與失不過轉瞬,彈指的一揮間;也不過是一場梨花雨落的剎那。
【第34句】:遠遠地欣賞,是一種淡然,是一種超越了貪婪和得失的透徹。遠遠的欣賞,是一種灑脫,是對屬于自己的美麗的一份珍重,給不屬于自己和將離開的美麗一個微笑,一聲祝福,揮揮手不帶走一絲云彩。
【第35句】:【禪語人生】緣與虛實同理,可作虛幻理解,亦可當作真實的東西,與我們有直接的碰撞。緣有時無花果,花開花落終有時。與空氣一樣輕,只是我們當作了重。生活因為有美麗的“輕”美麗的愛才會變得甜蜜。我們可以拿出來單獨對折。
【第36句】:【禪語人生】整天為世間的得失忙忙碌碌的人,根本不會體驗到人生還會有一種東西叫孤獨;沉湎與浮澡的人,是無法體會到孤獨所擁有的那獨特的滋味。
【第37句】:【禪心佛語】楞嚴經:云何汝今,以動為身?以動為境?從始洎終,念念生滅,遺失真性,顛倒行事,性心失真,認物為己,輪回是中,自取流轉。
【第38句】:【禪心佛語】佛陀曾經講過,在一切思想里面,想到“無常”是最殊勝的。佛在一個戒律經典里面講到:“一百個舍利弗,供養我各種各樣的食物,這種功德還不如一個人剎那之間想到無常”。
【第39句】:【禪心佛語】人因為非常在乎自己喜愛的東西,所以只要能夠順自己的意就很歡喜,可是偏偏世間上的事,不如意的十常八九,于是心中常有怨恨、憤怒的情緒,這些都是嗔。
【第40句】:【佛心禪語】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情,那么就算障礙重重,你也會想盡一切辦法去辦到它。但若是你不是真心的想要去完成一件事情,那么縱使前方道路平坦,你也會想盡一切理由阻止自己向前。——亦舒《不是理由》
【第41句】:【佛心禪語】做事要果斷,要雷厲風行,不可慢吞吞,猶豫不決。否則,會毀壞前程。有史以來,成大事者在處理事情時都會當機立斷,拿得起放得下,干凈利落。
【第42句】:【禪語人生】與其讓生命在虛耗中度過,不如選擇清醒的活著,只要自己愿意,開始去嘗試,凡事都有可能發生。只要開始,所有美好的事,來的其實一點都不晚。其實,萬事萬物都不是阻力,真正阻礙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第43句】:用心聞法,不是用腦聞法。用腦,即使都“懂”了,也不一定與自己有什么關系。用心,即使不懂,卻可以很喜歡。佛法,未必要懂,喜歡就好。
【第44句】:【禪心佛語】舍錢不如舍身,舍身不如舍心,舍心不如舍性。人能舍掉稟性,就算得道。所以我教人化性,是一救萬古,性靈不昧。
【第45句】:社會形態源自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于個人的修養。若能先培養好個人修養,進而料理好家庭,社會秩序自然能漸上軌道。
【第46句】:【佛善良禪語】低調的人,一輩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靜的。一幾,一壺,一人,一幽谷,淺酌慢品,任塵世浮華,似眼前不絕升騰的水霧,氤氳,繚繞,飄散。茶罷,一斂裾,絕塵而去。只留下,大地上讓人欣賞不盡的優雅背影。
【第47句】:【禪心佛語】進步,“德”可以累積。分秒不空過、步步要踏實;善念不間斷,好事日日做;妙法時時用,法喜多分享,如此才能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第48句】:【禪心佛語】人人都有弱點,不能成大事者總是固守自己的弱點,一生都不會發生重大轉變;能成大事者總是善于從自己的弱點上開刀,去把自己變成一個能力超強的人,一個連自己的缺陷都不能糾正的人,只能是失敗者。
【第49句】:有情眾生,累在一個“情”字,天若有情天亦老。就讓我們斬絕一切情思,呆呆地念佛吧,“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何其輕松自在。
【第50句】:人生,本身就是由一串美妙不止的音符交錯匯聚而成,花兒開了又謝,落了又開,草兒翠了又枯,枯了又綠。能夠用心去愛上你現在的時光,就是對生命最大的珍愛。
【第51句】:【禪語人生】有些事別人做起來容易,你未必能做的好,有些路別人走得很順,你未必能行的通。生活的路,不通時學會拐彎,心情的結,不開時學會忘記。
【第52句】:以上三種方式,可控制我們的凡夫心性。凡夫心與佛心,原本平等,若能反觀自性,即可由凡夫心起步,而體證清凈的本性!
【第53句】:土地松軟有水分,莊稼好長;土地硬結,莊稼無收。心也一樣。心地柔軟潤澤,善長靈性之苗;心地硬結緊繃,便缺生氣,與人交往辦事往往障礙重重。
【第54句】:【禪心佛語】世間空空,并沒有什么最高真理。有了內心的平坦,就不必要在乎世事的曲折。心不迷失,苦從何來。可以這么理解:有我,有執著,無我,無憂愁。
【第55句】:柳色含煙,春光迥秀。一峰孤峻,萬卉爭芳。白云淡濘已無心。滿目青山原不動,漁翁垂釣,溪寒雪未曾消。野渡無人,萬古碧潭清似鏡。——《石門法真禪師》
【第56句】:低調,取舍間,必有得失。人生,可以痛苦,更要懂得追求快樂。欣賞別人其實是少一點挑剔,多一點信任;多一點熱情,少一點冷漠;多一點仰視,少一點鄙夷。欣賞多一點,矛盾和誤解定會少一點,人與人的距離才會更近一點。
【第57句】:在一般人看來,追求名譽和官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豈不知沒有名聲和官職的人生是真正實在的。別人給名聲也不要,做到“心如大海無邊際”,沒有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是怎樣的灑脫和曠達啊!
【第58句】:【禪語人生】心不妄念,身不妄動,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誠。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第59句】:寬容不受約束,它像天下的細雨滋潤大地,帶來雙重祝福:祝福施與者也祝福被施與者。若,人生只是一場美麗的夢,愿做清晨里的一滴露珠。盡管微小但不懦弱,因為知道世界的純潔來自心靈的透明。
【第60句】:在佛法來講,自性也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不受時間和空間支配的,也就是“理事無礙”的道理。好比—個劇場,倘若在—個寬敞的空地上,遠遠看起來是小的;可是,當你走進劇場里,再仔細看看,小的劇場反而變大起來了。
【第61句】:【禪心佛語】但生活,不只是為了“活”,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生活中的小情趣,才讓我們活得更充實、更精致、更高雅、更有尊嚴。
【第62句】:【禪語人生】修道,你有什么思想,就會有什么鬼。所謂鬼就是一股陰氣,你有什么不好的思想,陰氣就來了。你要是一改變你的思想,陽光就照進來,就有智慧了。
【第63句】:【禪語人生】在盛怒之下拒絕別的的希求,常會因“口不擇言”而傷害對方,也讓別人覺得你一點同情心都沒有;在拒絕的時候,要能面帶微笑,態度莊重,使對方感到你對他的尊重與禮貌,如此一來,即使被你拒絕,也會欣然接受。
【第64句】:【禪心佛語】人生的五種心態,一、尊敬。尊敬的態度來思考生命。二、知足。感恩隨緣的態度來運用生命。三、信念。風雨過往的堅定態度塑造生命。四、平和。慈悲智慧的態度拓寬生命。五、平靜。逆境順境中的淡定態度成就生命。
【第65句】:【禪心佛語】生活中點滴的殘缺,并不應影響人生的旅途,“花自飄零水自流”,人生本不完美,又何必庸人自擾。低頭走人生的上坡路,抬頭走人生的下坡路。順其自然,盡己力以安天命,對于任何結果,都要能坦然接受。
【第66句】:【靜心禪語解煩惱】生命中有許多你不想做卻不能不做的事,這就是責任;生命中有許多你想做卻不能做的事,這就是命運。只有守住內心的淡定與寧靜,才能在茫茫的人生旅程中欣賞到美麗的風景。
【第67句】:【禪心佛語】痛苦來臨時,不要總問:為什么偏偏是我?因為快樂降臨時,你可沒問過這問題。佛告訴我們:痛苦和快樂都是人生中的體驗和歷練,不要畏懼痛苦,也不要漠視快樂。
【第68句】:眼見色時,不染于色。耳聞聲時,不染于聲。皆解脫也。——《達摩大師悟性論》憶昔當年未悟時,一聲號角一聲悲;如今枕上無閑夢,大小梅花一樣香。——孚上座
【第69句】:在短短的人生中,只有用慈悲心裝點心靈,用善行幫助他人,用誠信祝福他人的人,才能享受到美好的人生,才能獲得有意義的人生,也因此能擁有安寧、平和的心靈。
【第70句】:【佛曰靜心禪語】茶之歲月,壺里春秋,云卷云舒,演示著從容不迫、不驚不詫、不癲不狂,從而又澤蕩心靈,超塵拔俗。茶事是事,事到無心皆可樂;茗品須品,人非有品不能閑。
【第71句】:如虛空本來無動靜,不以明來即明,暗來即暗,明暗自有吉來,虛空原無動靜。煩惱即菩提,其義亦然。迷悟雖即有殊,菩提心原來不動。——《荷澤神會禪師文案》
【第72句】:“人”應與時競,把握時日,爭取時間,莫讓時日一天天荒廢。功德是在日積月累中、分毫聚集而成就;唯有恒心才能產生真正的力量。
【第73句】:【禪心佛語】危困,可以考驗一個人的耐力,安泰的境遇,任何平凡的人都能適應。在風平浪靜的海面上,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駕齊驅,但當命運的鐵掌擊中要害時,卻只有大智大勇的人,方能泰然處之。
【第74句】:【佛心禪語】當我們看到快樂的時候,讓我們想:“愿一切眾生達到成佛至樂。”當我們看到痛苦的時候,讓我們想:“愿所有眾生之痛苦平息。”
【第75句】:【禪心佛語】風再大,也會停;雨再大,也會歇;喜再狂,也會散;悲再痛,也會淡。日子雖不盡如人意,終究還是要過,既然哭著也是過,笑著也是過,何不笑著過呢。
【第76句】:你嫉妒別人、恨別人,人家又不知道,真是神經病。然后,有一天你實在忍不住了,對你所恨的人說:“我在恨你,你知道嗎?”對方說:“我不知道啊。”這樣不是很可憐嗎?
【第77句】:【禪心佛語】水終于拿來了,用一個大碗盛著,大師正想大口喝水,卻發現水面上撒了很多米糠,而且水溫很燙。
【第78句】:【佛心禪語】不要總等著做大善,大善沒有那么多。山是一粒一粒微塵積成的,微塵雖小,多了也會積土成丘;德行雖小,積累多了亦能成為道德高山。心量大起來,無論做什么,都廣施德行,以幫助他人為樂,成就他人為美。
【第79句】:【禪心佛語】生活里的每一個細節都蘊藏著快樂,只是在于你是否感受到了而已。快樂著的人,每一件事,每一個人身上,他都能發現能令自己歡悅的因素來,并讓快樂擴張,鼓舞和影響了周圍的人。
【第80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何為菩提心?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知見心是,無染著心是,恭敬心是,無分別心是,清凈心是,平常心是。菩提心者,佛教徒之根本,覺悟人生之基礎。
【第81句】:【佛家禪語悟道人生】人生如煙花,不可能永遠懸掛天際;只要曾經絢爛過,便不枉此生。避免心碎最好的辦法,就是假裝自己沒有心。人間的事往往如此,當時提起痛不欲生,幾年之后,也不過是一場回憶而已。
【第82句】:忍辱不是縮頭烏龜忍辱也是多余的,根本就沒有辱,你忍的是什么?行菩薩道,就要覺悟、平等、慈悲。受辱生嗔,斤斤計較,那有什么慈悲可言?
【第83句】:事情看透,就明白該如何進行;人情看透,就明白該如何相處;事情看破,就不想做事了;人情看破就不想做人了。所以,只要用點心,其余只是接受。
【第84句】: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修心,修養一顆平常心。當你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時,就不會去較真,不會有不滿,就如慧海禪師所說,「吃飯時不百般索取,睡覺時也不千般計較」,就能活得安心,活得快樂。
【第85句】:【禪語人生】幸福感是看世界的心態,心態的轉變會影響情緒,或悲或喜,或不悲不喜,幸福就是心靈覺得滿足了。心若是杯,易滿;心若是缸,難滿。
【第86句】:僅僅滿足于做一個好人而不追求精神解脫的人生,就好比一個人只為擁有肥沃的土壤感到滿足,而不尋找種子,不努力耕種,也就不會獲得果實一般,不究竟、不圓滿。
【第87句】:【禪心佛語】反者道之動,雖然賣佛教門票的大多并不是寺院,但佛教應當統一決心,放棄門票,主動昭示立場。佛教界需要確認一個基本道理——堅決不去充當挾佛斂財者的墊腳石。否則,未來堪憂。
【第88句】:對一件事的了解需要經過內在分析的發展,以及多種階段。人們不應把某一階段看成是終止,而應堅持到最終,看到真理為止。《中部》,第175經
【第89句】:【禪心佛語】天地寬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業存折,都有自己適當的位置,何必還在原地徘徊不前呢?相信自己,以巨大的熱情和堅定的意志投入創業吧,你完全可以讓你的事業存折儲滿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第90句】:【禪心佛語】煩惱生起時不要責備自己、更不能責備煩惱,心,不對她做任何反應,不住有、不落空,莫分別,讓她自然來、也必然自然去,否則只會増加煩惱的力量。
【第91句】:什么樣的心情活出什么樣的生活,煩惱的方式,就在于有那些負面情緒有時間去煩惱。幸福的方式,就在于看到生活的光明,就算雙手沒有抓到幸福,那么也可以希望著幸福入眠,這一切都來自于對生活的態度。
【第92句】:人生,需要有一些時刻,慢下來,靜下來,聽一聽花開的聲音,看一看葉子舒卷的曼妙。告訴自己,活著,真好。安安靜靜做自己就好。
【第93句】: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穿衣自己暖,自己喝藥自己好。同樣的,自己的因果要自己了,才能出離輪回;自己的罪業要自己消,才能超越三界;自己的煩惱要自己斷,才能獲得解脫;自己的佛性要自己悟,才能成就佛果。
【第94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心若動,念己成行,遇見,讓如詩如畫的流年,有了雋永的味道,就像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雨會記得一片綠葉的清新,這世上,總有些東西,愈久沉香,永遠不會老卻。回眸,淺淺一笑,是清歡,亦是美好。
【第95句】:修行最緊要的目的,是要養成適應生命被動性的功夫——在生死面前歡喜地接受,在痛苦面前歡喜地接受,在一切打擊面前歡喜地接受,在一切挫折面前歡喜地接受。
【第96句】:【禪語人生】只有心里有陽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現實的陽光,如果連自己都常苦著臉,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終是一面鏡子,照到的是我們的影像,當我們哭泣時,生活在哭泣,當我們微笑時,生活也在微笑。
【第97句】:【禪語人生】知我所短,用我所長。矯正自己比矯正別人更有效果。不想改變自己的人,是沒有前途的。偉人在出爐一個方案之前,先否認了自己的九十九個方案。
【第98句】:【圣經文案】434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10)
【第99句】:活生生的往生(注),當下即是凈土。(注:死在宗教上來說,為新生命的再啟發;是舍掉舊的、更換新的,走向更好的天地,故日“往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