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水中鹽味,色里膠青,體之有據,取之無形。用時密密,寂處惺惺。是諸佛之本覺,乃眾生之妙靈。——《宏智禪師廣錄》
【第2句】:“佛”是人天導師;“法”是佛陀的教法;“僧。是佛陀的嗣法人,延續佛陀慧命的出家宗教師。三寶弟子,應學佛的大慈悲心;學法以具足智慧;學僧清凈身心,領導眾生。
【第3句】:【禪悟】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傷口中幽居,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我生命中的千山萬水,任你一一告別。間事,除了生死,哪一樁不是閑事。
【第4句】:人生的確有許多黑暗面,在這么黑暗的社會,我們應以萬蕊心蓮來成就清凈的世界。
【第5句】:【禪心佛語】只有為生命全心全意的活著,臨終時才會對生命毫無眷戀。來時不知何處來,但我們有權力也有能力知道臨終何處去。
【第6句】: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業障,開得一分智慧。任人取我頭去,截我飯碗,更不能顧。
【第7句】:分別不相應,依他即清凈,所住離分別,轉依即真如。《大乘入楞伽經》卷六
【第8句】:“沐浴身上的灰塵,不如洗掉心靈的污垢。”心凈則萬物凈,有一顆清凈的心很難,保持一顆清凈的心更難。
【第9句】:【佛家禪語】行善是本分、付出無所求,不執著“善有善報”,自然輕安自在。
【第10句】:【禪心佛語】和諧自他關系,就是要用佛法的智慧,處理好家庭關系、人際關系、團隊關系、民族關系、國家關系、宗教關系乃至人與自然的關系等等。
【第11句】:【佛心禪語】做人最重要的是人格,人格內涵包括知、情、意。知是知覺、知識、智慧;情是情感、情緒、情操;意是意念、意識、意愿。
【第12句】:天下萬事萬物“一理貫之”。有其理,必然有其事;有其事,必然有其理。所有的學習和因果的教育,首先都是為了明理,明理才會心安。
【第13句】:煩惱不必放下,因為對于佛祖來說,本就不曾提起;禮佛本是好事,但與其惦記著禮佛這個過程,不如將這個念頭拋卻。
【第14句】:【禪心佛語】給人“面子”,你也會有“面子”,給人“面子”就是給人一份厚禮,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別讓他人尷尬,點到為止即可。
【第15句】:【禪心佛語】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生命有隔陰之迷,意即換了身體就不知過去的一切,其實生命的形相雖千差萬別,生命的理性則一切平等。
【第16句】:【禪心佛語】靜慮的自相是“能攝(持)”,能攝持、進而凝聚一切善法的功德。
【第17句】:有貧窮已,始有劫盜;有劫盜已,始有兵杖。《長阿含經》卷六,《轉輪圣王修行經》
【第18句】:以應薩婆若心,行五波羅蜜,勤修不息,亦安立一切眾生于五波羅蜜,以無所得故,是名菩薩摩訶薩毗離耶波羅蜜。《摩訶般若經》卷五,問乘品
【第19句】:修行最緊要的目的,是要養成適應生命被動性的功夫——在生死面前歡喜地接受,在痛苦面前歡喜地接受,在一切打擊面前歡喜地接受,在一切挫折面前歡喜地接受。
【第20句】:【禪語人生】要停止不做某事,比開始去做某事要難得多。如果你想去除不悅的想法,就專心致力于喜悅的想法上。
【第21句】:是非場中賣虞賣呆賣疾,恩怨人中少事少非少心。用智慧探索人生,每一天都是開端,每一分鐘都是起點。
【第22句】:【禪語人生】一位行者到寺廟中拜謁在這里修行的禪師,希望禪師能夠解開他心中的疑惑。
【第23句】:【禪心佛語】突然明白,真正的歡喜是在純粹里。也突然明白,對于一位清醒的靈魂來講,所有的事業都是工具,完成人格、實現生命的超越才是終極目的。
【第24句】:【禪心佛語】放不下,是因為沒有看淡。名是韁,利是索,塵世的誘惑如同繩索一般牽絆著蕓蕓眾生。人生的煩惱和痛苦皆因此而來。要想解脫,首先就要淡泊名利,看淡得失。
【第25句】:【禪心佛語】人的身體就像一個小宇宙,身體的每一個小部分里生活著很多其他生命體,“你”只不過是這些生命體的國王,因為你福報大,掌握著這個身體。
【第26句】:【禪心佛語】當智慧未開時,要遠遠避開世間名和利。地位愈高,名聲愈大,就愈危險。要徹底放下,放得愈干凈,愈容易成就。
【第27句】:走過的歲月,總有圓滿,總有殘缺;曾經的欲望,總在燃燒,總在膨脹;當初的夢想,總在破滅,總在走遠。心中的愛人,總在牽掛,總在惦記。
【第28句】:【羅狀元醒世詩其3】為人不必苦張羅,聽得仙家說也幺。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錦衣玉食風中燭,像簡金魚水上波。富貴欲求求不得,縱然求得待如何。
【第29句】:葬在大海里的,不只有魚,還有誓言。飛在天空上的,不只有鳥,還有自由。
【第30句】:【禪心佛語】失念,就是掉失了善念,忘失善法。為什么失念呢?因為不正知。
【第31句】:【禪語人生】我們的心總是隨著外在的境界轉變,或者喜歡什么,或者厭惡什么,變化不定,不能平靜。
【第32句】:【禪語人生】這就像人們追求的目標,越是刻意雕琢離目標越遠,只有以一顆淡定的心,一份不受任何誘惑的開闊胸襟去追求,你才能有最終的美好與收獲。
【第33句】:世間雜五色,彼非為愛欲,貪欲覺想者,是則士夫欲。眾色常住世,行者斷心欲。《雜阿含經》卷二十八,第752經
【第34句】:【禪心佛語】口中言少,自然禍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憂少;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大悲無淚,大悟無言。緣來要惜,緣盡就放,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
【第35句】:【禪語感悟】以貌取人,輕慢他人,驕縱自我,這是人性中深藏難除的劣性,一旦產生這樣的心境,那就會產生傷人不利己的心態。
【第36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問:何者是佛,何者是法?二祖慧可答: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不二。法和佛本無兩樣,只是人們執著,才硬加區別。
【第37句】:【禪心佛語】世間事放不下,常有“此事無我不行”的牽掛,也是煩惱。
【第38句】:【禪心佛語】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第39句】:佛是心作,迷人向文字中求,悟人向心而覺;迷人修因待果,悟人了心無相。迷人執物守我為己,悟人般若應用現前。——《大珠禪師文案》
【第40句】:虛心以求理,平靜以處物。一字入公門,九牛拖不回。志驕者必敗,氣盈者必覆。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人親財不親,人熟禮不熟。
【第41句】:生命的精彩不在于如何度過美好的日子,而是如何應對艱難的時光。——藏學法師
【第42句】:其實,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如能發現自身的本性,自然擁有平等心,也就不會有你我高下之分。
【第43句】:【禪語人生】向上爬時,對遇到的人好點,因為掉下來時,你還會遇到他們。
【第44句】:【佛心禪語】把是非曲折,都當作是人生的定數。一帆風順時,不好高騖遠;躊躇滿志時,腳踏實地;讓走過的每一步,都留下扎扎實實的腳印,成為人生路上旖旎的風光。
【第45句】:沾染古跡的青石階上,幾株新抽出葉兒的蘭花,在月光下襯著微微跡痕,曵然舞動,似若你最美的音影。愿點燃一盞青燈,懷一顆禪心,祈你此生安好。
【第46句】:【禪語人生】在你的心開始懂得以智慧去觀察時,生命的真諦便會在每一刻、每一地方、每一事物中向你展現。
【第47句】:【禪心佛語】超越死亡三原則:不要尋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喪事,而是一件莊嚴佛事。
【第48句】:【佛心禪語】不快樂的人通常是自我中心、退縮、無趣、與人敵對的。快樂的人通常都是樂于助人的,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心是富有彈性的,他們可以很快調整自己的情緒。
【第49句】:【禪心佛語】若人生恍如一夢,我們該做個好夢,不該遺憾地夢著或醒著。
【第50句】:生死在片刻間,成功在片刻間,失敗同樣也在片刻間。一切的一切,都要抓住當下一念不放過。
【第51句】:當主敬存誠,于二六時中,不使有一念虛浮怠忽之相。及與世人酬酢,唯以忠恕為懷。則一切時,一切處,惡念自無從而起。(印光法師)
【第52句】:【禪心佛語】沒有人能像孤島般自成一格;每個人都是廣大陸地的一小部分。
【第53句】:一個人在世間做了多少事,就等于壽命有多長。因此,必須與時日競爭,切莫使時日空過。
【第54句】:種種修行之法門,只是治病之藥。病愈之時,若還吃藥不止,反成大病。無病亦無藥,才是真正健康人;無魔亦無佛、無煩惱亦無菩提,才是真正參禪明心之人。
【第55句】: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復葉福備書》
【第56句】:【禪語人生】要敬上念下,如果對上不敬重,對下不愛護,怎么能算是一個善人。四、要矜恤孤貧,真正的善人,一定會多作矜恤孤貧等雪中送炭的善事。
【第57句】:【禪心佛語】人們正是由于這四個字而不惜余力的勞碌,也正由于這種不正常的心理原理使人們失去本質上的生存價值觀。
【第58句】:【禪心佛語】真境無相,真智無知。常覺常照,常照常覺。奔放常流,是真亦妄。返觀內照,是妄亦真。真生空,空生有。
【第59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無論什么時候都要真誠善良,都要憑著良心做事,不管是平凡的人還是生活不平凡的人,有一顆善良的心才是做人之根本。
【第60句】:【禪語人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樂觀的情緒,做到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胸懷寬廣,氣量豁達,對生活充滿自信,培養自己廣泛的興趣和愛好,使精神有所寄托。
【第61句】:【圣經文案】476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游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
【第62句】:若人有缺點,也要顧及對方的自尊;有不端的思想,要及時規勸;有錯誤的行為,要勉勵他盡快改過。
【第63句】:【佛心禪語】第三,“飲食知量,多少得中,不為飲食起求欲想,精勤思惟,是名第三法多所饒益修安那般那念。”
【第64句】:【禪心佛語】愿得神助先自助,愿得人助先助人。怕得罪小人就是小人,肯扶助君子就是君子。
【第65句】:【禪語人生】問:什么是報佛恩?上人:你只要聽佛的話,就是報佛恩了。
【第66句】:【禪心佛語】生活中,我們能隨著天氣的冷熱而增減著衣服,但我們很難伴隨著冷熱調整自己的心情。。
【第67句】:如秋滿月,處空顯露,清凈無翳,人皆睹見,如來之言亦復如是,開發顯露,清凈無翳。《大般涅槃經》卷五,如來性品
【第68句】:【禪心佛語】你可以要求自己對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你怎樣對人,并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如果看不透這一點,你只會徒添不必要的煩惱。
【第69句】:【禪心佛語】盡管行者并不明白禪師的用意,但還是照辦了。第二天,他再次來到禪師面前。
【第70句】:【禪心佛語】處世箴言:于社會,看主流,想本質;于別人,看憂點,想長處;于家庭,看老小,想和睦;于自己,看缺點,想健康。
【第71句】:【禪心佛語】念天:若有正信心者,于此命終,生彼諸天。如是念天者,不起念嗔癡,其心正直,緣彼諸天。
【第72句】:【禪語人生】修行不僅要有誠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時刻如是,平時不要講那么多話,舌尖頂上顎,有口水時咽下,那是甘露水。
【第73句】:身在俗世心出離內在不夠豐沛,才需要外在的繁華來彰顯。如果內心圓滿,就能達到心無所住的境界。
【第74句】:修一顆不為外界所擾的專注心,只要能夠做到專注,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釋放自己的能量。
【第75句】:佛家禪語:園子里有朵很美的花,燒火僧把它移植到花盆里放在房間里,沒想到,幾天后,花死了。禪師:有些東西因為想得到才會失去。
【第76句】:【禪心佛語】明知自己的目標固然可貴,但更可貴的是為了成就目標而堅持不懈的精神。同時一旦知道了自己的所為偏離了目標,便要立刻改正。
【第77句】:【用智慧和贊美的眼看世界】不要用貪婪、嗔怒、愚癡的眼光看這個世界,別忘了你還有美麗、智慧、悲憫、寬恕的另一雙眼。
【第78句】:【禪心佛語】佛總是佛,佛重視禪,佛曰乃禪曰,佛道乃禪道,悟佛乃悟禪。
【第79句】:【禪語人生】心中想怎樣就會怎樣,一切都在心念中,快樂吧,幸福吧。
【第80句】:【禪心佛語】然而微博卻是柄雙刃劍,它放大真實也放大謠言,推動民主也制造麻煩。
【第81句】:【佛語禪話】從知福中培養感恩,從惜福中培養關懷,從造福中培養智慧。
【第82句】:【禪語人生】只有及時地報答有恩于我們的人,才能讓自己與對方得到真正的快樂。
【第83句】:【佛心禪語】不懂時,別亂說。懂得時,別多說。心亂時,慢慢說。沒話時,就別說。
【第84句】:【佛家禪語】清凈:水的本質是清凈,人的本質也是清凈的。猶如我們的清凈心,煩惱污垢的沙石本來就未曾污染過水的本身。
【第85句】:雖然遠離了,因為懂得,便微笑了,好似拈花一笑的禪意。如此,在陌生的風景里,觸摸熟悉的紋路,越來越明了的傷痛,越來越清晰的溫暖。
【第86句】:【圣經文案】371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6:9)
【第87句】:發出離,心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88句】:畏寒時欲夏,苦熱復思冬,妄想能消滅,安身處處同。草食勝空腹,茅堂過露居,人生解知足,煩惱一時除。(蓮池大師)
【第89句】:日月照諸花,無有恩報想,如來無可取,不求報亦然。《文殊師利問經》卷下
【第90句】:【禪心佛語】如果聽不懂別人的心聲,那么幫助別人時,就會把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給人,讓別人反彈回來。
【第91句】:【禪心佛語】人生亦是如此,一旦進入生活娛樂,就該盡情自由放縱,無拘無束,享受生活。如莊周夢蝶所寓,人如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
【第92句】:【經典佛語】愛心是晶瑩剔透的眼淚,凝結出人間的情;愛心是情,綻放出真誠的花;愛心是花,洋溢出開心的笑;愛心是笑,傳遞到我們身邊的每個角落......
【第93句】:在戰場上,征服百萬雄師,遠不如戰勝自己。戰勝自己的人是最偉大的征服者。——《佛陀的格言》
【第94句】:【禪心佛語】每個人的事業大小有分別,但才干和仁愛之心人人都可擁有。
【第95句】:要學得“平常心”。一個人若有平常心,則無論遇到任何環境及挫折,都能真正安然自在。了解世間的形象本就如此,自然不會害怕惶恐或憂愁苦惱。
【第96句】:【圣經文案】320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并圣靈中的喜樂。(羅14:17)
【第97句】:世間最可怕的衰老是心態的衰老,如果你有一個年輕的體魄,卻有一顆衰老的心,那將是世間最可悲的。
【第98句】:【心靈禪語】一個人做任何事情都必然會產生影響,都必將會導致善惡報應。“如入夜書,火滅字存”這個比喻,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人無法回避自己的行為所導致的結果。
【第99句】:【禪語人生】修行的最終目標是要了生脫死,最終在生死這件大事面前能夠做得了主。
上一篇:傳統文化禪言禪語-佛語經典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