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不管我們信佛有多虔誠,都不能脫離社會和人群,不能脫離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否則我們的信仰就懸在半空中沒地方落實了。
【第2句】:快樂,源于一顆感恩的心掬一捧清水在手.月亮就會笑在你的掌心。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云。所以,今夜的月亮,明天能不能掛在天上又如何呢?快樂原本就是如此的簡單。
【第3句】:父母生我、養我、育我,若能真正利用這個身體來愛一切眾生、救一切眾生,發揮服務社會人生的功能,則在現世中更能使我們的父母得到一分心靈上的安慰以及無限的快樂。
【第4句】:佛說:“人往高處走,其實高處不勝寒;水往低處流,其實低處納百川。”
【第5句】:【禪語人生】我們現在心里煩惱不清凈,就像池塘里的水渾濁不清。為什么會渾濁呢?因為有魚在游動,把清水攪起來了。心中哪來的煩惱?因為有妄想,沒有妄想就沒有煩惱。
【第6句】:【佛心禪語】你們一定要把《楞嚴咒》學會,如此不但可以了生死,還可以免除魔難災禍,救度眾生。——宣化上人
【第7句】:人的情緒,有兩個極端:自卑與自傲。自卑與自傲是一體的兩面,一個人狂妄與自負的表現,來自于心靈深處的空虛與自卑。
【第8句】:【禪心佛語】三心二意無定性,四處徘徊不專精,盡管條條道路通長安,卻永遠無法到達終點。
【第9句】:聰明人永遠不會因為忙而忽視了鍛煉和保持身體的健康。他們知道,如果沒有健康的體魄,一切都等于零。
【第10句】:周而復始,千篇一律地做同一件事,難免感覺枯燥乏味。事情做久了,做多了,就容易麻木,進而失去精進的心,對事消極敷衍,應付了事。
【第11句】:【禪語人生】與一切境,無依無住,無有分別,明見法界,廣大安立,了諸世間及一切法,平等無二。
【第12句】:當今時代的人們缺乏的并不是佛教的知識和理論,而真正缺乏的是對i寶的無偽信心和對因果的深信不疑。這才是我們無法成就的根本原因。
【第13句】: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楞嚴經》卷一
【第14句】:山羊被殺因作聲,飛蛾投火由火色,水魚懸鉤為吞餌,世人趣死以境牽。《佛本行集經》
【第15句】:佛身安坐一國土,一切世界悉現身,身相端嚴無量億,法界廣大悉充滿,于一毛孔放光明,普滅世間煩惱暗。《華嚴經》卷三十四,十地品
【第16句】:【佛心禪語】自滿、自大、輕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驕傲、嫉妒、貪婪是人生三個火星。說壞話、說假話、勢力眼是人生三大厭惡。
【第17句】:【每日一禪語】恒秋:慈悲地觀察生活,善待那些誤解和冒犯,找到自己能夠把握生命的方法,用一份坦然和坦率去投入,散去那些生活的浮華,找到自己內心的歸宿。
【第18句】:【禪心佛語】凡是與我們接觸的人,佛在經上講總不外乎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
【第19句】:【禪心佛語】大海時靜時動,天空永遠靜止;意識時靜時動,本性永遠靜止。大海、藍天、心靈,是永遠讀不完的書,看不夠的境。
【第20句】:【禪心佛語】人只要存有執著,有分別,就會生出許多的障礙和沖突,就不自在。因此只有破除執著,消泯分別,返歸本心,順遂自然,才能從煩惱中解脫出來。
【第21句】:【禪心佛語】守的是什么呢?守“成”——過去的成績、成果、成功、成就。人一旦執著這些榮耀,就會更加保守,更加計較,反倒阻礙了自己的繼續前進。
【第22句】:【禪語人生】我們人不能挨罵,若有人罵我們,我們能受,這就是有德行。
【第23句】:【禪心佛語】每每讀到佛的東西,總有很多感動。佛就像母親一樣,永遠都有一顆大慈大悲的心,念念為眾生著想——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第24句】:【佛心禪語】不放逸,自制、自律、有智慧的人,不為瀑流漂蕩,能自作島嶼。
【第25句】:有的時候,痛苦和煩惱不是由于得到的太少,而是因為擁有的太多。擁有太多,就會感到沉重、擁擠、膨脹,就會患得患失。
【第26句】:【禪語人生】小獅子搖搖頭。”讓瘋狗反咬上一口倒不倒霉?“小獅子點點頭。
【第27句】: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
【第28句】:天欲禍人,必先以微福驕之,所以福來不必喜,要看會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禍儆之,所以禍來不必憂,要看會救。
【第29句】:【佛心禪語】他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現在的幸福。因此,他們既不活在當下,也不活在未來。他們活著仿佛從來不會死亡;臨死前,又仿佛他們從未活過。”
【第30句】:只關心有用的事,無用的事關心不關心都一樣,不如拿這個時間發發呆。
【第31句】:【禪語人生】一句無心的話也許會點燃糾紛,一句殘酷的話也許會毀掉生命,一句及時的話也許會消釋緊張,一句知心的話也許會愈合傷口、挽救他人。
【第32句】:所謂修行就是學會文明的生活。所謂文明的生活就是于己于人都有健康向上的意義的生活,或者說是逐漸遠離一切過失、遠離一切違背生命與自然規律的生活。——覺非
【第33句】:愚者猶如半瓶水,智者猶如滿池水。《經集》第三品,第十一章《那羅迦經》
【第34句】:【禪心佛語】若了無常之法,得到的不能恒久,失去的終歸復得,得失之心,頓然放下,即能自在。
【第35句】:【禪心佛語】從今天開始,別再等待別人的認可。這里告訴你8個為什么。
【第36句】:【禪語人生】正因為我們是平凡的,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學會把微笑送給自己。
【第37句】:【禪心佛語】如果你注定不能給予我期待的回應.那么就保持在安全距離之外吧。
【第38句】: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斷北人腸。胭脂桃頰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妝。-----盧撰
【第39句】:【禪心佛語】人的心理很奇怪,一方面如此希望被認可,另一方面對于那個他希望認可自己的人,又總能挑出這樣那樣的毛病。
【第40句】:盛者衰之始,福者禍之基。何謂至行?日:庸行。何謂大人?日:小心。
【第41句】:【禪心佛語】如果要給偏執下一個粗略的定義,那就是:一個沒有觀點和主見的人卻喜歡發脾氣。
【第42句】:【禪心佛語】流水是無心地流動,人若能使心境做到“無心的流動”,就能達到“幽”的境界。
【第43句】:如果能解脫愛欲和對塵世的貪戀,教誨眾生而行為出眾,即是忍辱。僧人出家,忍受各種清規戒律,弘法度人,忍的就是這種辱。
【第44句】:【禪語人生】這世界所提供的,沒有什么是永遠、持久的。不光只是外在的事物,你內里的事物也是一樣。
【第45句】:【禪心佛語】人生路途漫漫,活著是一種修行,你我既然無法選擇,那么,就安然的生活著吧。
【第46句】:【禪語人生】我們覺得不快樂,是因為我們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幸福”。
【第47句】:【禪心佛語】你認識我時,我不認識你;你喜歡我時,我認識你;你愛上我時,我喜歡你;你離開我時,我愛上你。
【第48句】:如是惡業,本自發明,非從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與。自妄所招,還自來受,菩提心中,皆為浮虛妄想凝結。《楞嚴經》卷八
【第49句】:使自己的心從種種分別、執著中解脫出來,使覺照能夠獨脫于一切攀緣之外,我們的精神面貌就是另外一種境界。
【第50句】:【禪心佛語】是時候了。好好地做個凡人。不和別人吵架。不需任何解釋。不論是否愛過。不說臟話...一日三餐一個不能少。11點之前睡覺...其實這些,我都做不到。
【第51句】:實實在在的道不是看來的,也不是聽來的,而是要真正去做——確切去實踐,才能表達出真道。
【第52句】:【禪心佛語】接受,能得上天的恩賜,是愛的開始,是轉變的開始,是美好的開始,是希望的開始,是一切的開始。
【第53句】:【禪心佛語】人的心境像鏡子,鏡面干凈,反映的事物就清晰;心境清凈歡喜,平時所思、所遇也會是幸福快樂的,這種心態我們要保持。
【第54句】:【禪語人生】一個征服內在世界的人,擁有某種神奇的吸引力;他內在光輝的外射,就像黑夜中的燈塔,信號光柱照射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
【第55句】:若為已身修行解脫,厭棄五濁惡世,欣慕極樂凈土,則違菩提。“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身為佛子,當發無上菩提心,體悟本性圓明。
【第56句】:千劫所作,極重惡業,若能至心,一懺悔者,如是重罪,悉皆滅盡。《金光明經》卷一,懺悔品
【第57句】:【佛心禪語】※你最執著的東西對你的傷害最大。你對哪件事、哪個人、哪句話執著心最強,它對你的傷害就最大,人就是這么被傷害的。
【第58句】:每個人的人生,需要眾多人的加入和互動,此乃愛情親情友情的價值所在。人生要彼此豐富,相互溫暖和照耀!
【第59句】:【佛家禪語】富而不貪是一種布施,塵而不染是一種持戒,痛而不恨是一種忍辱,累而不懈是一種精進,思而不亂是一種禪定,顯而不著是一種智慧。
【第60句】:【禪心佛語】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第61句】:【佛心禪語】“沒有”,小沙彌依然興奮地說,“它的開放和閉合都是靜悄悄的,哪會吵到我呢?”
【第62句】:人有一口氣存在時,就有占有心,常會說:“這個人是我的什么人,這間房子是我的,這些田地、財產、地位、頭銜。都是我的。”
【第63句】:“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第64句】:【佛心禪語】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即不平凡,把一切簡單的事做好即不簡單。
【第65句】:僧問:“如何是道?”師日:“天共白云曉,水和明月流”。一《景福日余禪師》
【第66句】: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互相感恩,我們的人際關系、社會關系才能充滿喜悅、充滿幸福、充滿團結與和睦。
【第67句】:有些人的愛只執著于自己的眷屬,倘若眷屬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產生怨恨。
【第68句】:【禪語人生】治愈一次心靈的傷痛,就等于讓心靈升華一次,自勝者強。
【第69句】:【禪心佛語】所謂禪修與見法,是要看見我們自己的念頭,而不是看到光、色彩、或鬼神。
【第70句】:幸福不是你能擁有多少,而是你的心滿足了多少。一個人的欲望越少,就越能享有幸福的生活。
【第71句】:【禪心佛語】事情所表現的具體性后果,都是由某種看不到的力量所產生的。在我們聽到槍聲以前,子彈早已發射出去了。決定性的事情,乃完成于思想之中。
【第72句】:【禪心佛語】沒有依靠,感覺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主,有很多自己想的東西無法實現。
【第73句】:【佛心禪語】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來時歡喜去時悲,合眼朦朧又是誰?
【第74句】:【禪心佛語】世界原本就不是屬于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切的執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第75句】:【禪心佛語】恭敬我的,正是害我;羞辱我的,正是成我。假(指財、色、榮、辱等)的來了,要把它看透,知道是上天使它來考驗我的,受辱受罪,正是消災免難。
【第76句】:當你還是一只貓的時候,記著你的目標要成為一只虎。當你成為一只虎的時候,別忘了你曾經是一只貓。心態要高,姿態要低。不要看輕別人,更不要高估自己。
【第77句】:【禪語人生】由此我想,佛一定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歸宿吧。三千大世界,一切眾生他都視如己出,心生慈悲,哪怕再十惡不赦的人,都愿度化;佛規勸人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第78句】:都說隨大流,可是這個“大流”究竟是什么?我想有必要去問問。很多人看上去幸福,事事順利,家庭和睦。可是實事真的如此嗎?
【第79句】:【禪心佛語】關谷:你每天都跟他們聊到半夜,他們哪有時間創造人類啊。
【第80句】:信任在人際交往中是重要的一環。適度的信任,是友誼的催化劑,是商場中的潤滑油,不但能令他人感到溫暖,而且也能令自己顯得自信、大度、有涵養。
【第81句】:【禪心佛語】年少的時候,要修理自己;青年的時候,要正視自己;壯年的時候,要擴大自己;年老的時候,要圓滿自己。
【第82句】:【禪語人生】有些事情既然不得不做,那就把所做的當成一門修行的功課去做。
【第83句】:謙和禮讓,施恩布義,這是一種美德。只有修成這種美德,才能取得人生中的大的成功。
【第84句】:【禪心佛語】道貴無心,禪絕名理忘懷泯絕,乃可趣向回光內燭,脫體通透。
【第85句】:【禪語人生】因為不敢正視現實,人們總是可以地回想一些悲慘的舊事。
【第86句】:為佛教、為眾生,是出于“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至高心境。不僅要救濟貧病,最主要是勸導人心向善。
【第87句】:【圣經文案】309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著義。(羅10:4)
【第88句】:【禪語人生】要求完美的人總是陷入數落別人或挑剔自己之中,他無法隨遇而安。
【第89句】:【禪心佛語】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這就是因果。
【第90句】:若見惡不遮,非法便滋長,遂令王國內,奸詐日增多。《金光明最勝王經》卷八,王法正論品
【第91句】:【禪心佛語】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未來,你一定要面對他、接受它,你沒有辦法抗拒,誰都沒有能力去抗拒死亡。
【第92句】:【經典佛語】幻身雖小配周天,說與知音仔細參.三藏歸來十二部,盡在人身內外安.
【第93句】:【佛語悟道】凡是福氣,都有兩種性質,可以給人快樂,也可以給人苦難。比如混雜著毒藥的食物,吃的時候很可口,但是消化的時候卻很痛苦。福氣也是這個道理。
【第94句】:【佛心禪語】做事要能知己,若拾寸就尺,不易獲得成功;處世要能知人,若拾長取短,容易導致失敗。
【第95句】:【禪心佛語】出路出路,就是走出去才會有路。【第4句】:幸福,是用來感覺的,而不是用來比較的。
【第96句】:往生凈土,須要真信,千信即千生,萬信即萬去。(明)蓮池《蓮池大師文案》
【第97句】:【佛家禪語】以認識煩惱讓不安定的心安定,以降伏煩惱讓安定的心穩同,以根除煩惱讓穩同的心發揮功用。
【第98句】:如雨墮不住山頂,必歸下處。若人僑心自高,則法水不入。若恭敬善師,則功德歸之。(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四十九
【第99句】: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看起來再完美的物體也會有瑕疵,但它的功能絲毫不受影響;再有成就的人也有缺點,但他的缺點并不影響他的成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