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窮寇勿追】(諺)指對走投無路的殘兵敗將,不可窮追,以免其死命反撲。 也作窮寇莫追。 窮寇不可深追。 窮獸勿逐,窮寇勿追。窮獸勿逐:對于被趕得無路可走的猛獸,不可再窮追。
【第2句】:【燒香引鬼來】(慣)1比喻好心幫人卻惹出麻煩來。2比喻做某件事引起其他人的懷疑。 也作燒紙引了鬼來。燒紙:舊時燒紙錢送鬼。 燒香招來了鬼。 燒香逗得鬼上門。
【第3句】:白漆燈籠——空白
【第4句】:【有上不去的天,沒過不去的關】(諺)比喻人間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沒有闖不過去的難關。
【第5句】:神仙不做做凡人——賤骨頭
【第6句】:【以狼牧羊,何能久長】釋義:用豺狼放羊,如何能日久天長。比喻任用惡人,必受其禍。例句:乙辛復入為樞密使,流巖壽于烏隗路,終身拘作。巖壽雖竄逐,恒以社稷為憂。時人為之語日:“以狼牧羊,何能久長!”
【第7句】:背后拉弓——暗箭傷人
【第8句】:【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見“八兩換半斤,人心換人心”。
【第9句】:麻雀跟著蝙蝠飛——白熬夜
【第10句】:【馬尾巴搓繩,合不了股】合不到一起,不能協作。成語:格 格不入。劉江《太行風云》:“當下就把互助組挑拆了個七叮 八當,五零四散。真是馬尾巴搓繩,合不了股兒。”
【第11句】:【心欲專,鑿石穿】(諺)欲:要。 只要心意專一,不難把大石鑿透。 指心專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第12句】:【依著官法打殺,依著佛法餓殺】(諺)要是完全按照官法行事,就得處處挨打;要是完全按照佛法行事,就得時時挨餓。指不能死守成法,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
【第13句】: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第14句】:飛機里伸出個巴掌來一高手
【第15句】:【 閉上眼睛也能做到】極言容易做到。西戎《年輕的一輩》: “你倒愛聽閨女說,眼不好又不是繡花,這點點活兒,閉上眼 窩也能干了!”
【第16句】:【棉花耳朵風車心】(慣)形容人耳軟心活,沒有主見,容易聽信他人。
【第17句】:【 加拿大,大家拿】模仿“加拿大”國名的讀音,加以變通, 諷刺私拿公物的現象。或說:外國有個加拿大,中國有個大 家拿。《隨筆》(1995,1):“他和他學生的財物,則當然變‘加 拿大’為‘大家拿’,被覬覦者乘機占為已有。”
【第18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慣)比喻抓了次要的,丟了主要的,主次不分。 也作“揀了芝麻,丟掉西瓜”。
【第19句】:【鐵打衙門流水官】(諺)衙門:官署,官員辦公的地方。指衙門像鐵鑄的一樣原處不動,官員卻像流水一樣,一任去了一任來。 也作“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
【第20句】:【雛鳥不練飛,永遠振不起翅膀】(諺)雛鳥:小鳥。指小鳥必須練習飛翔,才能振翅高飛。比喻年輕人如果不在社會上磨煉闖蕩,就不會堅強起來。
【第21句】:【穿一條褲子】(慣)1比喻互相勾結、包庇。2形容二者親密無間。 也作“合穿一條褲子”。
【第22句】:【好貓兒不吃雞,好男兒不欺妻】(諺)就像好貓兒不吃雛雞一樣,好漢子絕不欺凌自己的妻子。指丈夫對妻子,只應有愛護的義務,不應有壓迫的特權。 也作“好狗不咬雞,好漢不打妻”。
【第23句】:【拿著金碗要飯吃】釋義:比喻有好的條件不利用,卻受窮或求助于人。例句:我說:“盤山哪!你們真是拿著金碗要飯吃,這幾座山場,能放多少牛羊啊!”
【第24句】:【靠山山倒,靠水水流】謂依賴別人靠不住。類似的:靠墻 墻倒,靠壁壁歪/靠人靠跑了,靠墻靠倒了/依神神跑,依廟 廟倒。成語:無依無靠。賈平凹《廢都》:“他窩囊一輩子了, 膽子也小得芝麻大,只怕將來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第25句】:大刀斬小雞——小題大做
【第26句】:【馬上】“馬上”一詞是形容時間很短的意思。“馬上”最初的含義就是在馬背上,多指征戰武功,古代有馬上得天下一說,并說開國皇帝是馬上皇帝。 “馬上”指時間短,源自元朝。元朝由蒙古族建立,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以狩獵為生,蒙古騎兵素以作戰征討勇猛、行動迅速著稱,可能由于這個原因,“馬上”就有了表示速度快、時間短的含義。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三折:“爺,有的馬上就說了罷!”明唐順之《請游兵疏》:“命下之后,即便馬上差人赍文星馳付山西保定二巡撫處。”用的都是這個意思。后來,“馬上”一詞就被大家所接受,并轉化為表示時間極短的含義了。
【第27句】:【擺譜】“擺譜”指擺門面、擺架子、擺氣派。是常見的一種社會現象。那么,“擺譜”是怎么來的呢? 18世紀,清朝進入了全盛時期,歷史上稱之為“康乾盛世”。和平局面的出現,再加上清朝實行“攤丁人畝”政策,造成了人口的大量增加,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人口已首次超過四億,相當于解放初期的人口數量。人口的增加,造成了耕地面積的相對縮小,當時京師一帶地區情況更是突出,再加上人為因素,清朝統治階層八旗貴族在京郊跑馬圈地,搶占良田,因此,人們不得不開始向人口稀少的東北和西北移民。這些從北京一帶出來的移民,到達目的地后建立起了村落,安家落戶,繁衍后代。由于老輩家都有家譜,于是大伙坐到一塊,將各自家的家譜擺開,看看誰家的譜大,從而確立起不同家族在村里的地位。這就是“擺譜”。看來本義的擺譜和現代意義上的擺譜有相近之處,都是貪大。不過原意淡出,只剩鋪張和顯擺了。
【第28句】:【灶膛里掄錘——砸鍋】(歇)本指把鍋打破,轉喻把事情辦糟了。
【第29句】:【 绱鞋不用錐子】針(真)好不用錐子,用針。針、真諧音, 表示贊揚。《人民日報》( 1981,10,24):“對此,農民交口稱 譽:供銷社熱心方便群眾,是绱鞋不用錘子,真(針)好!”
【第30句】:出來進去走窗戶——沒門兒
【第31句】:【膠多不黏,話多不甜】(諺)膠用得過量了,就沒有黏性;話說得噦唆了,就沒人愛聽。指說話貴在簡明扼要。
【第32句】:【馬大哈】“馬大哈”常用來指馬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辦事草率、丟三落四、經常出錯之人。它源自20世紀50年代,由天津市相聲界藝人創造的趣語。相聲段子《買猴》50年代的時候曾風靡全國。故事說一位干部以不負責任馬虎草率出名,他的大名就叫“馬大哈”。他寫了一個報告,本來要通知“到(天津市)東北角買猴牌肥皂五十箱”,可是飛筆疾書,競寫成“到東北買猴兒五十只”了。而馬大啥的領導們也是同樣馬虎草率的官僚主義,內容看也不看便揮筆批準。馬大哈的同事和下屬又習慣于盲從,問也不問紛紛出差執行任務,結果鬧出了令人捧腹不已的大堆笑話。比如:他們為了去采購猴子,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各地接洽者雖然驚奇于天津采購員的離奇“購貨單”,卻仍然到處幫助他們捉拿猴子交貨;猴子從四面八方運回后,群猴出籠,又大鬧了百貨公司,趣聞笑話接連不斷。這段相聲的作者是何遲,表演者是相聲大師馬三立。一經演出,“馬大哈”一詞迅速傳遍全國。可見,相聲的藝術魅力不亞于戲曲。《西廂記》中的“紅娘”成了媒人的代稱,而《買猴》中的“馬大哈”則成了馬馬虎虎的同義詞。
【第33句】:石頭人打架——硬碰硬
【第34句】:每逢媽媽讓我寫作業時,我就說:“明天寫吧,明天寫吧!”一天,媽媽又聽我這樣說時便說:“不惜寸陰在今日,必留遺憾在明天啊!一定要珍惜時間啊!”(河南·內黃)
【第35句】:【守夜雁后有群雁】(諺)守夜雁:大雁夜間群棲一處,有一只雁擔任警戒任務。有守夜雁的地方,必定有群雁在。比喻有放哨的人,就必定有受保護的人群。
【第36句】:【人不解甲,馬不卸鞍】保持作戰準備。姚雪垠《李自成》: “后來又到了西番地,整整一個月,一邊走一邊同曹變蛟打 仗,人不解甲,馬不卸鞍,找不到糧食就殺馬充饑。”
【第37句】:【話怕三對六面,事怕挖根抽蔓】(諺)三對六面:三方面人當面質對證實。挖根抽蔓:挖出根、抽起蔓查找根源。指面對問題要查對核實、追根究底,徹底弄清。
【第38句】:【連鍋端】(慣)1比喻徹底消滅。2比喻全部出動。
【第39句】:【丟飯碗】(慣)比喻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職業。
【第40句】:狗叼豬尿泡——空歡喜
【第41句】:【無情未必真豪杰】(諺)對人冷漠、毫無熱情關愛的人,不見得就是超然物外的英豪。指真正的英雄豪杰往往是富有感情的。 也作“無情未必是英雄”。
【第42句】:【侯門深似海】(諺)侯門:舊時王侯的府門。指王侯的府門像海一樣深,平常人難得通報進去。也泛指達官富豪之家,不容普通人進出。
【第43句】:姑姑剛把表弟上大學的錢湊齊,表弟卻因貪玩兒摔斷了胳膊,姑夫心慌的老毛病急得也犯了。姑姑無奈地說:“真是十個壇子九個蓋兒,怎么蓋也蓋不住啊!”(內蒙古·集寧)
【第44句】:【一人說話全有理,兩人說話見高低】兩個人的看法可能更 全面一些,要聽取不同意見。成語:兼聽則明。劉江《太行 風云》:“一人說話全有理,兩人說話見高低。我聽小五這是 幾句實話,不知道你鬼迷心竅想是甚!”
【第45句】:香火棍搭橋——難過
【第46句】:【三月的芥菜——心里爛】(歇)心:菜心,轉指人心、中心、核心。 指從內部變壞,失去了生機,面臨徹底敗亡。
【第47句】:做夢吃饅頭——夢里見面
【第48句】:【缸里的醬蘿卜——沒了纓兒】(歇)纓兒:蘿卜的莖葉,諧“影兒”。 指人沒有蹤影,去向不明。
【第49句】:石雞上南山——略咕略(各顧各)
【第50句】:兄弟合力山成玉,父子同心土變金。
【第51句】:【不怕虎生三只口,只怕人懷兩樣心】釋義:比喻敵人或困難再大也不可怕,就怕自己內部不團結,有人三心二意。例句:下午農會分大組召開的雇貧中農團結辟謠會上的熱烈情緒,一直保持著:“嗨,任它狗兒怎樣叫,不誤馬兒走大道!”“真的,不怕虎生三只口,只怕人懷兩樣心!”
【第52句】:【富家一席酒,貧漢一年糧】(諺)富家豪華奢侈,一席酒筵的費用,就是夠買貧窮人家一年的口糧。 指富人生活極其鋪張浪費。也指貧富之間的差距驚人。
【第53句】:【荒田無人耕,耕起來有人爭】人們不去想投資開發,而只 想爭利。或說:荒田不耕,才耕便爭。電視劇:“他們培養了 青年作家?過去刁難的人,現在居然自稱伯樂了。荒地無 人耕,長出糧食就有人爭了。”
【第54句】:華佗當醫生——名副其實
【第55句】:【有千年產,沒千年主】(諺)有千百年不變的產業,卻沒有干百年不更換的主人。指財產是長久的,主人卻是會變換的。
【第56句】:【一家起火,殃及四鄰】災難會向周圍擴展。成語:唇亡齒 寒。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這消息使大家的心情變得沉 重,一家起火,殃及四鄰。”
【第57句】:【一家飽暖千家怨】(諺)千:約數,形容多數。舊謂為仁不富、為富不仁,因而一家人過上了好日子,就會遭到許多人家的嫉妒、怨恨。
【第58句】:人打江山狗坐殿——抬舉畜生
【第59句】:山寨的小喜鵲——叫得歡
【第60句】:【船無水不行,事無錢不成】(諺)就像船離了水不能劃行一樣,做事離了錢財就辦不成。指錢財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第61句】:刮大風吃炒面——沒法開口;張不得嘴
【第62句】:叔叔干活時,哪活輕搶著干哪活。爸爸沖著他說:“看來,你就是下油鍋也得看看那個地方冒泡不冒泡啊!”(湖北·京山)
【第63句】:【春雨貴如油】(諺)指春天的雨水,對農田就如膏油一樣貴重。
【第64句】:【愛在心里,狠在面皮】(諺)長輩對子孫只可心里慈愛,管教起來要嚴格。
【第65句】:【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慣)比喻采取損害他人的手段,求得個人地位的提升。
【第66句】:【狐貍尾巴露出來了】釋義:民間故事說狐貍會變成人,常常變成美女來迷人,但還帶著尾巴,偽裝由此而暴露。比喻露出破綻,暴露真相。“露”叉作“現”。例句:熊木祿心里暗暗罵了一聲:你小子狐貍尾巴到底露出來了!徐黑闖真會掐算啊,蘇完全按這條道跑呢。
【第67句】:【手插魚籃避不得腥】(諺)手既然伸進魚籃,就非沾上魚腥氣不可。比喻人既然已經插手辦事,就不必顧慮重重。
【第68句】:【交白卷】(慣)1指考生在考場上什么也沒答上來就交了卷子。2指回答不出別人的提問,或任務沒完成。 也作“繳白卷”。
【第69句】:【 拾草打兔子,帶燒的】帶燒的,與捎帶的諧音,借指順便干 的。拾草,也說:耬草。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今天是拾 草打兔子當捎帶,把消息告訴了我。”
【第70句】:今年竹子來年筍——無窮無盡
【第71句】:【牛耕田,馬吃谷】(慣)谷:谷物。 受累的不享福,享福的不受累。比喻分配不公。 也作“牛耕田.馬食谷”。
【第72句】:【瞎子過河——不摸水深淺】(歇)深淺:本指水深淺的程度,轉喻事情的根底。比喻不知道事情或人的根由、底細。
【第73句】:【趕鴨子上樹,難】釋義:形容事情極難辦到。例句:趕鴨子上樹,難呀。眼眉毛底下的事還搞不清,哪想得那么遠。
【第74句】:板凳上的臭蟲——靠屁股吃飯
【第75句】:【火燒屁股——慌了手腳】(歇)形容情勢急迫,人驚慌失措。
【第76句】:豬圈門上貼對聯——吃了睡,睡了吃
【第77句】:【吃秤砣,鐵了心】釋義:比喻下了決心,毫不動搖。例句:二朵大嬸將杜秋葵喊價一半,只跟安天寶要五百塊的孝心錢,但是杜秋葵吃下秤砣鐵了心,死活也不肯再嫁人……
【第78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釋義:沒有哪方面的職責,就不管哪方面的事情。例句:童貞不滿地說:“你們當廠長的不抓管理,倒埋怨下邊。我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第79句】:腰里裝彈簧——能伸能屈
【第80句】:芝麻地里的老鼠——吃香
【第81句】:黃牛打架——死頂
【第82句】:【千里眼,順風耳】比喻看得遠,聽得細,消息靈通。韓志 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你媳婦又不是千里眼、順風耳,她 哪兒會知道!”
【第83句】:【讓一不讓二】不能一再退讓。《敵后武工隊》:“抗日政府 一向是寬大,但是寬大也有個邊,那就是讓一不讓二。”
【第84句】:【啞巴見面——沒說的】(歇)指無話可說或不說話。也用來稱贊人或事物完美,沒什么可指責、挑剔的。
【第85句】:【好事不在忙】(諺)指好的事情做起來不必急躁忙亂。
【第86句】:病床上插牡丹——臨死還貪花
【第87句】:【 心里邊打鼓】心里直嘀咕,擔心。成語:忐忑不安、惴惴 不安。臺灣林海音《曉云》:“我起身,不安地走出屋門外,假 裝著在找什么,心里打著鼓問自己,到底出去不出去?”
【第88句】:【才說了嘴就打了嘴】(慣)說嘴:自夸,自我吹噓。剛夸了口就出丑了。 也作“說嘴打嘴”。
【第89句】:【半樁小,吃過老】(諺)半樁小:尚未到成年的小伙子。老:老子,父親的俗稱。指半樁小子正在猛長身體,食量很大。
【第90句】:心情愉快是肉體和精神的最佳衛生法。
【第91句】:【商場如戰場】經商如同作戰,要能夠抓住時機,大膽果 斷,爭利不認人。池莉《來來往往》:“俗話說商場如戰場,恐 怕今后很難兼顧家庭這一頭了。”
【第92句】:鄒莊有個村干部腐化墮落,可群眾敢怒而不敢言。這次民主選舉村委會,他被大家選掉了。大家拍手稱快說:“墻倒必須眾人推,鼓響還得大槌擂。”(河南·虞城)
【第93句】:我寫語文作業錯了一個字,爸爸打了我一巴掌。爺爺批評爸爸說:“孩子有錯要耐心教,哪有挖井只一鍬。”(江蘇·新沂)
【第94句】:【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諺)能寬恕人的地方盡量寬恕,能饒恕人的地方盡量饒恕。指為人處世不宜太苛刻,要有大度量,對己嚴,對人寬。 也作“好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第95句】:【心眼子長到肋條骨上】(慣)形容人心術不正,心眼兒太壞。
【第96句】:奶奶背糧食去磨,我奪過來替她背上。奶奶在后面一個勁兒說“累了就放下歇歇”,我卻一直背到磨坊里。奶奶心疼地說:“你這孩子,真是寧讓累死牛,不叫擱住車。”(河南·偃師)
【第97句】:【保險】保險是集中分散的社會資金,補償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或人身傷亡而造成的損失的方法。保險只與參保的人發生關系。那么,保險是怎么產生的呢?現代意義的保險,源于海上運輸。遠在公元前2000年,航行在地中海的商人在遭遇海難時,為了避免船只和貨物同歸于盡,便往往拋棄一部分貨物,損失由各方分攤,形成“一人為大家,大家為一人”的海損共同分攤原則,成為海上保險的萌芽。最早的保險單,是熱那亞商人勒克維倫于1347年10月23日開立的承擔“圣克維拉”號船從熱那亞馬喬卡的航程保險單。后來,保險擴展到航運以外的領域。1676年成立的漢堡火害保險社是最早的專營保險組織。 18世紀后,保險業迅速發展,保險種類增加。到了19世紀保險進入現代時期,保險對象和范圍不僅包括傳統的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而且擴展到生存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和再保險等業務。最早在中國出現的保險機構,是英國商人于1805年在廣州開設的廣州保險公司。
【第98句】:【為著別人的豆子,炸了自己的鍋】(慣)比喻為給別人辦事,損害了自己的利益。
【第99句】:我看書總是不求甚解,匆匆翻閱而過。爸爸勸我說:“細嚼慢咽讀一遍,勝過一目十行看十遍。你還是要仔細些啊?”(江蘇·鹽城)
上一篇:幼兒園1一10加減法順口溜(幼兒園1至10加減法大家怎么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