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的“不一般”,是說它打破偶像、沒有崇拜,它要一切眾生與佛平等,大家都跟佛一樣。——耕云先生
【第2句】:【禪心佛語】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有的人不念心,念相。不觀心、觀相。追求形式,執(zhí)著表相,不信真佛,不拜真佛,不供奉真佛,那你永遠也成不了佛。
【第3句】:【禪心佛語】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并不是建立在少數(shù)主觀偏見者的好惡之上的。
【第4句】:能緣所緣力,種種法出生,速滅不暫停,念念悉如是。《華嚴經(jīng)》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第5句】:如來所轉妙法輪,一切皆是菩提分,若能聞已悟法性,如是之人常見佛。《華嚴經(jīng)》卷十三,光明覺品
【第6句】:【禪心佛語】圣人(愛)不是去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自己學會了用完美的心靈去欣賞一個不完美的人。
【第7句】:【禪語人生】因為你我無始以來,被七情六欲所迷,從朝至暮,總是在聲色之中過日子,所以沉淪苦海。
【第8句】:【禪語人生】我們平生雖然忘記死、逃避死,但是,死必然會到來。所以,這種心態(tài)并不能解決死的問題。
【第9句】:【禪語人生】心是內(nèi),境是外面,心境一如,心地決定清凈,沒有掛礙,這是真正的解脫、真實的自在。
【第10句】:菩薩摩訶薩應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覺。何以故?諸佛如來不離此心成正覺故。如自心,一切眾生心亦復如是。《華嚴經(jīng)》卷五十二,如來出現(xiàn)品
【第11句】:一個人應該舍棄憤怒,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縛。不執(zhí)著心靈和物質的人,內(nèi)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寧,而不受外在的影響。——《佛陀的格言》
【第12句】:【禪心佛語】孤寂是人生至高的境界,內(nèi)心非寧靜者無法享此境界、內(nèi)心非散發(fā)馨香者無法享此境界、內(nèi)心非懷天下者無法享此境界。
【第13句】:孔子曾說:“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良禽都會擇善枝而棲,何況是人?
【第14句】:【禪心佛語】剛聽起七又解七,若言解七不解七。堂內(nèi)堂外都是七,生死若了才解七。
【第15句】:古人說:思而得,慮而中,盡名鬼家活計。又謂:凡是透過思索,回答別人問話的,叫黑山鬼窟里作活計。——耕云先生
【第16句】:【禪語人生】我們?nèi)藶槭裁从胁。烤鸵驗槠綍r不注重健康。少行淫欲,多做運動,就是健康的根本基礎。你若一天到晚行淫欲,不守規(guī)矩,你身體永遠不會健康的。
【第17句】:【禪語人生】選對事業(yè)可以成就一生,選對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選對環(huán)境可以快樂一生,選對伴侶可以幸福一生,選對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第18句】:【佛心禪語】昨天是一張廢棄了的支票,明天是一筆尚未到期的存款,只有今天是你可以支配的現(xiàn)金。
【第19句】:【禪語人生】我們并不是因果的執(zhí)行者,所以,我們無法論斷別人的對錯。
【第20句】:【禪語人生】愚人雖終其一生親近賢者而不知真理,猶如不知匙中羹的美味。
【第21句】:【佛心禪語】子喬:根據(jù)她的做菜水平,青菜里有青蟲,粉絲里有鐵絲。
【第22句】:十分伶俐使七分,常留三分與兒孫;若要十分都使盡,遠報兒孫近在身。
【第23句】:常勤修習方便慧,起殊勝道,安住不動,無有一念休息廢舍,行住坐臥乃至睡夢,未曾暫與蓋障相應。《華嚴經(jīng)》卷五十,十地品
【第24句】:【情緒與事業(yè)】一個人情緒的無端變化,常常是影響事業(yè)成功的原因之一。
【第25句】:【禪心佛語】當你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的時候,就不會去較真,不會有不滿。
【第26句】:何等為真如?謂法無我所顯、圣智所行,非一切言談安足處事。(古印度)彌勒《瑜伽師地論》卷七十五,真實義品
【第27句】:【禪心佛語】了解一個人的善,看他對困者、弱者的態(tài)度;了解一個人的心胸,看他如何對待自己看不順眼的人;了解一個人的能力,看他解決了多少難事,辦了多少實事。
【第28句】:【佛家禪語】給心靈一個假期,才是真正的放假;放下一切煩惱,才是真正的休息;打開被我執(zhí)束縛的結,才是真正的自由;從痛苦中徹底解脫,才是真正的享受。
【第29句】:有些人以為,修行能修到眼見仙佛鬼神就是“天眼通”,其實這是錯誤的見解。師言:“只要能看開世間事物,不去計較爭執(zhí),就是真正的天眼通了。”
【第30句】:【佛心禪語】身外物,求不得,替人保管瞎忙活。聚財無道命難全,百萬買得彈一顆。來去赤裸,哪個屬我?貪什么?
【第31句】:空并不是指空空如也,什么都沒有,而是指不能永恒,虛幻而難以捉摸,隨時變化,只有空才是不變的真理。理解了無常,才能放下心中的執(zhí)著。
【第32句】:我當如日,普照一切,不求報恩。眾生有惡,悉能容受。終不以此,而舍誓愿。——佛陀
【第33句】:【禪心佛語】沒有窮盡的理想,不斷膨脹的貪欲誘惑著人們事事追求高效速成,遇事浮躁缺乏耐心。
【第34句】:【禪語人生】悟寂無寂,真知無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雙融之中道。無住無著,莫攝莫收,是非兩忘,能所雙絕,斯絕亦絕,般若現(xiàn)前。
【第35句】:雖行于空而殖眾德本,是菩薩行。雖行無相而度眾生,是菩薩行。雖行無作而現(xiàn)受身,是菩薩行。雖行無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薩行。《維摩經(jīng)》卷中,問疾品
【第36句】:【禪語人生】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和事你永遠都管不完看不清。所以,清醒的時候就難免心煩意亂,不得安寧,還是糊涂一點更快樂。
【第37句】:【禪語人生】許多現(xiàn)代人有汽球一般薄大的自尊,也有扁魚一般僵直的自卑。
【第38句】:【禪語人生】無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亂,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你流浪人間,不要陷入其中。人在紅塵中,心在萬物上。天地有芬芳,隨緣共花香。
【第39句】:曾經(jīng)以為,空空地念佛沒有什么味道,沒有什么法喜,大概也就沒有效果吧;現(xiàn)在才知道,空空地念佛,竟是這樣的功德滿滿。
【第40句】:【佛心禪語】人生最有價值的,是健康的身體;比健康更有價值的,是正確的人生方向。
【第41句】:步入富足的最高境界,越是簡單,越是豐盛,生天本自生天業(yè),未必求仙便得仙;鶴背傾危龍背滑,君王自古無百年。——唐·知玄
【第42句】:【禪心佛語】求福造福不如守福。乾坤分陰陽,做人知進退,大道在胸,百事無憂。
【第43句】:【禪心佛語】只有頭腦才總是從這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如是反復,美其名曰奮發(fā)向上它總是回憶過去,渴望未來,錯過當下。
【第44句】:大悲是一切諸佛菩薩功德之根本,是般若波羅蜜之母,諸佛之祖母。(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二十
【第45句】:【禪語人生】我們要多求智慧,不要只顧著求財富,因為求智慧可以令人一生快樂、一生受用不盡,求財富只能令人快樂一時。
【第46句】:發(fā)心容易,恒心難持;光說不練,無法體悟真理,實踐道法。惟有學佛如初,始能證悟成佛。
【第47句】:【禪語人生】想身體健康,魅力無窮,你必須避免憤怒,少發(fā)或不發(fā)脾氣。
【第48句】:大乘信為父,般若以為母,禪胎大悲乳,諸佛如貴子。《究竟一乘寶性論》卷三
【第49句】:【禪心佛語】徒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師曰:鐵狗吠石牛,幻人看月色。
【第50句】:【禪心佛語】到了晚上參禪的時候,東陽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然后在師父的旁邊坐下。
【第51句】:這一生,最無法預見的,是遇見。不知哪一眼,就是開始。這一生,最無法告別的,是離別。不知哪一眼,就是訣別。從遇見到訣別,人生如此奇妙地靜靜譜寫著悲歡。
【第52句】:如果愛你是正確的話,我不想對;如果對是沒有你的話,我寧愿一輩子錯。
【第53句】:【禪語人生】嬉嬉常笑眉莫皺:憂愁寡歡凡事愛鉆牛角尖,身心會不健康而加速衰老,反之樂觀奮斗遇事以平常心處理,不如意事也處之淡然,嬉嬉常笑,則能常保身心康泰。
【第54句】:【唐、白居易戒殺詩】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第55句】:【禪語人生】有多大的手,端多大的碗。永遠不要異想天開,也不要得過且過。一切盡人事而遂天意,不強求,順其自然就好。
【第56句】:及時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壞念頭。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內(nèi)心不易與惡事絕緣。——《佛陀的格言》
【第57句】:【禪心佛語】如果你真實而清楚地看見無常,你將會見到常。所謂的常是:一切事物絕對是無常的,而且不會有其它意外。
【第58句】:【禪語人生】擁有財富的人,通常只能做一件事:不停地擔心會失去財富。
【第59句】:從心底深處畏懼生死輪回,此信堅固,為不可缺少之法。(宋)岡波巴《寶鬘集》
【第60句】:【禪語人生】我們選擇不了生命,可以選擇走過生命的方式,卸載重負,簡約而行,要活的輕松,要活的自如,要活的開心快樂。
【第61句】:【禪語人生】這幅景象常留在我的腦海中,雖然看似平凡,卻真情流露,多感人。真的“人間最美是溫情”。這分親情多么溫馨感人,也使彼此的心靈富足、感恩。
【第62句】:【禪語人生】因為人都有自我的一面、自私的一面,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容易,站在別人的立場看問題卻很難,所以與人相處不易,了解別人更難。
【第63句】:【禪心佛語】權力是暫時的,財產(chǎn)是后人的,健康是自己的,關系是重要的,友情是珍貴的。
【第64句】:【禪心佛語】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這才是真正地供養(yǎng)上師三寶,布施父母眾生。
【第65句】:【禪心佛語】明鏡止水,以澄心。泰山喬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應事。霽月光風,以待人。
【第66句】:【能行、能舍、能為】難行能行、難舍能舍、難為能為者,才能修成正果。
【第67句】:【禪語人生】學佛,先要做好人天的德行,學會做好一個人,從修五戒十善做起,然后才有資格修中士道,乃至上士道。
【第68句】: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華嚴經(jīng)》卷七十八,入法界品
【第69句】:【禪心佛語】貪他一臠臠還他,古圣留言終不偽;戒殺念佛兼放生,決到西方上品會。
【第70句】:“菩薩”是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其意是“覺有情”,也就是覺悟的有情眾生。
【第71句】:過去的只是雜念,就讓它在時間的沙河中淘盡;未來的只是妄想,請用淡然的心去等待;我們能夠抓住的,只有此時此刻的心境;保護這份恬適,就是謹守自己當下的本分。
【第72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七佛通戒偈)《法句經(jīng)》卷下,述佛品
【第73句】:“言必信,行必果”,對佛家而言亦是如此,心底坦蕩,做事光明正大。想好了你就要大膽去做,無論做什么都不要優(yōu)柔寡斷,畏首畏尾,錯失良機。
【第74句】:犯錯不要緊,但不要在同一塊石頭上跌倒兩次犯了自己都難以原諒自己的過失怎么辦?佛日:有罪而知非,有過而改善,罪將消滅,而后必得道。——《四十二章經(jīng)》
【第75句】:時光不能倒著走,失去就別再回頭。有緣惜緣,真心相對,不離棄,更不拋棄;無緣放下,淡然一笑,別強求,更別后悔。相離莫相忘,且行且珍惜。
【第76句】:修行就是要讓善的種子結果,惡的種子枯萎;讓善的種子越來越多,惡的種子越來越少,讓人生越來越好。
【第77句】:【禪心佛語】若人懷有是心,怨恨不得止息。若人不懷是心,怨恨自然止息。
【第78句】:【禪心佛語】每一件事都正好是在對的時刻開始的,不早也不晚。當我們準備好,準備經(jīng)歷生命中的新奇時刻,它就在哪里,隨時準備開始。
【第79句】:【禪語人生】一個人若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批評,他就不可能是安和的。
【第80句】:【禪心佛語】付出,就是最大的收獲。心安即是福,能做即是福,歡喜即是福,心寬即是福。能施與的人,比受施的人更有福。真正的布施,除了無欲無求,還要有感恩心。
【第81句】:【禪心佛語】解脫是徹底明白,是大智慧,是會解決、處理家庭、工作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第82句】:【禪語人生】有人撥無因果,熾然作惡業(yè),妄言本空,作惡無過;如此之,墮無間黑暗地獄,永無出期。若是智人,不應作如是解。
【第83句】:人一旦生活在憂愁惶恐中,就很容易喪失自信心而陷入怯懦與逃避的深淵。
【第84句】:種善因不難,常常一個微笑就夠了;種惡因也容易,常常一個譏諷的眼神就是矣。積善累惡就在細微處!
【第85句】:世,并不是天方夜譚的事情,它是有因果聯(lián)系的,而命運的吉兇和未來的禍福,也可以從我們自身找到答案。
【第86句】:真衲僧,自己一段大事。諸兄弟且作幺生得平平穩(wěn)穩(wěn)去?但得雪消去,自然春到來。——《宏智禪師廣錄》
【第87句】:人佛法海,信為根本。渡生死河,戒為舟船。《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卷四,厭舍品
【第88句】:現(xiàn)量所得,以智自入,不由他悟。體性如實,凈眼現(xiàn)證。《華嚴經(jīng)》卷四十,十定品
【第89句】:【禪心佛語】佛陀的教法并不是每生每世都能聞到,而這一世已經(jīng)聞到了佛法就應該及時享用佛法,如果現(xiàn)在沒有時間,何時才有時間?選擇修學佛法是人生道路最佳的選擇。
【第90句】:所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住壞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無如是相,故名無相。《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三十,獅子吼菩薩品
【第91句】:【佛心禪語】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了即業(yè)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
【第92句】:佛法以人道為肇基,而人道以佛法為究竟。(明)德清《憨山老人夢游集》卷三十二
【第93句】:【禪心佛語】人生當中,唯有信仰、滿足、歡喜、慚愧、結緣、平安、健康、智慧等,才是真正的財富,才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踏實與充足。
【第94句】:【佛心禪語】不暴飲暴食,身體會輕安;不貪睡眠,身體會輕安;不玩物喪志,身體會輕安。輕安的人會長壽,輕安的人會有許多朋友,輕安的人會受人尊重。
【第95句】:【佛心禪語】※讓你的心不追隨過去不迎接未來不執(zhí)著現(xiàn)在的時候,它就自然停。就像風刮著沙,風一停,沙自然就落到地面。
【第96句】:【禪語人生】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經(jīng)書千萬篇。人若不為形所累,眼前即是大羅天。
【第97句】:【禪語人生】有也行,沒有也行;即不追求,也不拒絕。來去都是自然,都是應該的。
【第98句】:【禪心佛語】世界是修煉之房,塵事是修煉之境;天空是修煉之志,大地是修煉之胸。
【第99句】:何謂菩薩能持禁戒?佛言:常能不舍菩提之心。《思益梵天所問經(jīng)》卷一
上一篇:山的描寫(遠處雪山的描寫)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