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深厚里作用。古今得禍精明人十居九,未有深厚而得禍者。今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為愚。
【第2句】:【禪語人生】愿意幫助別人,并在需要的時候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幫助,可以說是人之常情。而真正豁達睿智得人,卻善于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會一味抱怨別人。
【第3句】:土地松軟有水分,莊稼好長;土地硬結(jié),莊稼無收。心也一樣。心地柔軟潤澤,善長靈性之苗;心地硬結(jié)緊繃,便缺生氣,與人交往辦事往往障礙重重。
【第4句】:在凡夫稱為“人心”,在佛家稱為“佛性”,二者名異質(zhì)同,差別只在于人們常忘了發(fā)揮清凈的智慧,讓欲念蒙蔽、污染了清凈本性。
【第5句】:【最有禪意的文案】有求有私,會受環(huán)境控制;無求無私,才能勇敢堅定。
【第6句】:【禪語人生】想念定律:深夜獨處,往往是心靈最脆弱的時刻,所以想念就會越發(fā)瘋狂。
【第7句】:高朋滿座,不會昏眩;曲終人散,不會孤獨。成功,不會欣喜若狂;失敗,不會心灰意冷。坦然迎接生活的鮮花美酒,灑脫面對生活的風霜雨雪,還心靈以本色。
【第8句】:【禪心佛語】南傳佛教的國家,哪怕是從藏地、漢地去的僧人,都須遵守“過午不食”,你不能做得連居士都不如。
【第9句】:【常思己過寬待人,厚德載物低做人】1.低調(diào)做人。2.把別人的恩惠放在心上。3.品德是一個人的立世之本。
【第10句】:【佛心禪語】不要害怕改變,可能會因此失去一些好的東西,但也可能會得到一些更好的東西。
【第11句】:【佛心禪語】不沉緬于放逸,不貪戀感官的享受,具有熱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可獲得大安樂。
【第12句】:【禪心佛語】容貌不嚇人就行。其實真正幸福的標準,無需理由很簡單,只要笑容比眼淚多,你就找對人了。
【第13句】:【禪心佛語】人生沒有所有權(quán),只有生命的使用權(quán)。人生最大的價值就是懂得付出。被人需要的感覺才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第14句】:【禪語人生】真正修道人,“舉動行為管自己,行住坐臥不離家”。不要做鏡子,專照人家不照自己。
【第15句】:執(zhí)著于自我而生活,自己撒下了痛苦的種子,妄想不斷地擴大,終至背負不了的苦惱。這正是作繭自縛的痛苦。——梅原諦愚禪師
【第16句】:“眾善奉行、諸惡莫作”,能止惡行善、利益人群、造福大眾,即是真正智者的表現(xiàn)。
【第17句】:【禪心佛語】面對許多的情況,只管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對待人,而不擔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會有煩惱了。
【第18句】:【佛言禪語大合集】不羨慕別人,不卑賤自己,按自己的天性度完自己的時日,就是天堂的日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學會享受生命,避免拖著生命往前走,是人生最好的選擇。
【第19句】:·佛光菜根譚·投人才能深入,付出才能杰出,平凡才能不凡,磨煉才能熟練。
【第20句】:做人要以靜修身,以儉培德,以退處事,以讓養(yǎng)心。人心何時知足,知足便足。人生何時閑,偷閑便閑。知足常足心,終身不辱人。知止常止心,終身不恥人。
【第21句】:【佛心禪語】作偽的人,常能裝飾至最美麗,猶如燃放煙火,雖一時璀燦,不久亦熄滅。一個人行事的真?zhèn)危翘硬贿^他人的眼睛的。有內(nèi)心的信實,始有外在真誠的表現(xiàn)。
【第22句】:【禪心佛語】放下,不是讓你什么都沒有,或什么都不做,而是讓你對什么都不執(zhí)著。沒執(zhí)著就不痛苦,所以,這種智慧并不消極,它會給我們帶來快樂。
【第23句】:【禪語人生】鎮(zhèn)定,再鎮(zhèn)定。當尷尬突然出現(xiàn)的時候,瞬間的臉紅雖然在所難免,但絕對不能心里慌亂。那樣既無補于事,又容易讓別人覺得懦弱。
【第24句】:【佛心禪語】不會尊敬別人,不知道照顧別人,不是真正的學佛人,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你就要如何對待別人。
【第25句】:【禪心佛語】佛者覺也,所謂覺察身心,勿令起惡;念者憶也,所謂憶持戒行不忘,精進勤了。
【第26句】:佛家禪語:禪師講經(jīng):大鳥怕小鳥從窩里掉下來,每一天都把窩移低一點,災(zāi)難也因此發(fā)生,人們把小鳥都捉走了。過度的溺愛是害不是愛。
【第27句】:【禪心佛語】放下自我的需求你就解脫了,你就有勇氣了。人生沒有危機感,就是沒有前途的人生。
【第28句】:【禪語人生】心胸寬博,舉止端莊;步履穩(wěn)重,字墨剛勁;廉:潔身自好,嚴于律己;節(jié)欲莫貪,克己復禮。
【第29句】:有時候口頭語言比書面語言含義精深,有時候書面語言比口頭語言含義豐富,這正是語言的魅力所在。
【第30句】:【禪心佛語】圣人之教、只是把一個離道的對抗者引入道,變成一個合道者,只有一個合道者才能融入萬物、不生不滅。
【第31句】:【禪心佛語】如果人們都能以慈善、同情及人道的行徑來剔除禍根,人生的災(zāi)禍便可消減過半。
【第32句】:【佛心禪語】自制,就是自己控制自己情緒與行為的能力,它既是一種挑戰(zhàn)力,更是一種忍耐力。
【第33句】:【禪心佛語】隨緣不是攀緣,攀緣是有所為,隨緣是有所不為;身為出世行者,于家業(yè)的責任,原就不可以舍棄眾生,必須饒益眾生。
【第34句】:【禪語人生】學佛修行是一種特殊的心理訓練,以此訓練,可以把人類的智慧和慈悲提升到極點、這叫做成佛。
【第35句】:雖到于五塵,不名為貪欲,思想生染著,乃名為貪欲。欲能縛世間,健者得解脫。《別譯雜阿含經(jīng)》卷十四
【第36句】:【禪心佛語】今天優(yōu)勢不代表明天趨勢,昨天輝煌不代表今后方向。人生就是要:不斷創(chuàng)造精彩,不斷奉獻經(jīng)典,讓今日有所感動,讓明日充滿希望。
【第37句】:令舍其前,亦當舍后,復舍中間,使無處所,乃度生死眾患之難。《佛說黑爪梵志經(jīng)》
【第38句】:【禪心佛語】燧石——如不撞擊,永遠迸發(fā)不出生命的火花,終被世人唾棄。
【第39句】:【禪心佛語】當下的經(jīng)歷、當下的感動、當下的釋放、當下的原諒。一分的真實,就是一分的救度;實在的發(fā)心,就是實在的功德。
【第40句】:孔子贊美弟子顏回:“不遷怒、不貳過。”這的確是待人、處世的良方,也是學佛者應(yīng)有的起步。
【第41句】:夫為一方主者,欲行所得之道而利于人,先須克己惠物,下心于一切,然后視金帛如糞土,則四眾尊而歸之矣。(宋)大覺懷璉禪師(《禪林寶訓》)
【第42句】:【圣經(jīng)文案】14你們要歸我為圣,因為我耶和華是圣的,并叫你們與萬民有分別,使你們作我的民。(利20:26)
【第43句】:【禪心佛語】如是因如是果,要想成佛,就要修戒定慧,不殺盜淫妄酒,不亂來。
【第44句】:【禪心佛語】當您快樂時,您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當您痛苦時,您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第45句】:處理煩惱的方法:第一,要求自己;第二,學會諒解他人;第三,曉得感恩和奉獻;第四,惜緣惜福。
【第46句】:人們常說,細水長流的感情更能持久,如煙花般絢爛的激情會隨時間流逝而消失。一直平衡和睦的婚戀生活比前期轟轟烈烈、后期爭吵不斷的婚戀生活要珍貴而有價值得多。
【第47句】:【禪心佛語】痛苦轉(zhuǎn)化為行善的動力想不接受痛苦,就一定要積累福德,制造不痛苦的因,那就是行善,這是因果的自然規(guī)律。
【第48句】:培養(yǎng)好自己的氣質(zhì),不要爭面子;爭來的是假的,養(yǎng)來的才是真的。一證嚴法師
【第49句】:沒有真實的本事,只是虛張聲勢,自吹自擂,最終經(jīng)不起推敲,定會露出馬腳。
【第50句】:【禪語人生】在教堂聽講經(jīng)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保持肅靜,打擾別人睡覺是很不禮貌的。
【第51句】:【佛心禪語】做人要和滾雪球,愈滾愈有人緣;做事要如織錦繡,愈織愈有成就。
【第52句】:【禪心佛語】解釋永遠都是多余,理解你的人不需要,不理解你的人沒必要。
【第53句】:遠離一切戲論,不思未來,不憶過去,不被現(xiàn)境所牽,保全當下的心,能夠安住在全然的覺照之中,無住無相,不落空,這是最好的修習禪定,自然解脫一切。
【第54句】:【道場】菩提無花,蓮臺亦無芽。子袈裟,道人持扎。人間施佛法,除妖魔變虛化。
【第55句】:真正的佛并沒有人們想象中的一臉佛氣,他往往就是最平凡普通的一位。因為平凡是佛,眾生本平凡,皆可成佛。修行之人,要有這樣的自信。
【第56句】:【禪心佛語】回向偈:愿消三丈諸煩惱,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第57句】:【禪語人生】唯有在我們覺悟自己才是種種不悅的罪魁禍首時,才會有改變的可能。如果我們依然深信,都是外在因素的過錯,就表示我們還沒有開始修行。
【第58句】:【禪心佛語】常常聽人說:沒文化,真可怕。可文化到底是什么呢?是學歷,是經(jīng)歷,是閱歷,都不是。
【第59句】:人一旦失去了安詳,同時便會褪失了生命的華彩。是女孩子,不會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曾。用通俗的話說:這個人就現(xiàn)出衰相,就顯得倒霉。一一耕云先生
【第60句】:【佛心禪語】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第61句】:佛陀告訴了我們一個“美容妙方”:不悲念過去之事,不掛懷未來之事,安享眼前的生活,皮膚的顏色就會光潔潤澤。
【第62句】:我們不停地向外追求,心里頭就產(chǎn)生了匱乏。追求情,在心理上就有了缺乏溫情的感覺;追求財富,就產(chǎn)生財物不足的窮困;追求權(quán)勢,便引起對權(quán)力的渴求。——鄭石巖
【第63句】:迷之即垢,悟之即凈,縱之即凡,修之即圣,能生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此是何物?答云:是心。答:知即是心。——《禪源諸詮集都序》
【第64句】:金逢火煉方知色,人用錢交始見心。雪里送炭真君子,錦上添花虛殷勤。敗身多因得志狂,成功每每在困窘。乘時投隙非謂才,茍得未必為幸運。
【第65句】:【禪心佛語】逃離困境就是遠離菩提。逃避現(xiàn)實的困境,就是逃避菩提、遠離菩提。
【第66句】:不在意的人,是超越了自我的人,也是活的瀟灑的人,因為沒有了瑣事的羈絆和纏繞,也就使深信獲得了解放,自有一片自由的天地任你馳騁。
【第67句】:【禪語人生】一個人非常容易去否定、排斥生命中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東西。
【第68句】:【禪語人生】一棵小草,也許永遠不能成為參天大樹,但它可能做最綠最堅強的小草;一滴水,也許永遠不能像長江大河一樣奔騰,但它可以成為所有水中的最純的那一滴。
【第69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靡不曾作父母親屬,易生鳥獸,如何忍食!夫食肉者,歷劫之中生于鳥獸,食他血肉,展轉(zhuǎn)償命。《佛說師子素馱娑王斷肉經(jīng)》
【第70句】:法譬如水,若江若河,能洗凈眾生污染的心;法譬如藥,藥無貴賤,能治病即是良藥。歡喜心即是一帖良藥。——證嚴法師
【第71句】:【禪語人生】消滅煩惱最好的辦法并不是找到煩惱的來處,而是相信生活還有更多可能的創(chuàng)新和余地,幸福是什么?既然能愛生活,那就讓心醒過來。
【第72句】:【禪語人生】我們要積極積累福德因緣,積累善法資糧,培植善根。善根深厚的人一切順利,處處都有善緣;善根淺薄的人缺少善緣,做事就不順心,處處碰壁。
【第73句】:【禪語人生】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會上修,修怎樣做人,怎樣處事,怎樣對境。想逃避現(xiàn)實是不可能的,智慧是歷煉出來的。
【第74句】:機輪未轉(zhuǎn),大地黑漫漫;古鏡當軒,沙界凈裸裸。坐卻意根無動轉(zhuǎn)處,塞卻咽喉無吐氣處,卻是個真實的人。提得即天上人間,撥著便冰消瓦解。——《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75句】:【佛心禪語】路不通時拐彎,心不快時看淡,情漸遠時隨緣。「坎坎坷坷人生路,坦坦然然自在行。」
【第76句】:【禪心佛語】孤獨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和諧。孤獨是自己對社會最清醒的認識。
【第77句】:是什么樣的材料,就放在什么地方,首飾不能戴在腳上,腳鐲不能頂在頭上。(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78句】:先遮止非福,中間破除我,后斷一切見,如此為善巧。(古印度)提婆《四百論》
【第79句】:【禪心佛語】世間萬物都是無常的,它們一直受到生滅的逼迫,所以稱為“苦”。
【第80句】:【禪心佛語】隨緣做事,隨緣放下,不留戀。就是準備在大限到來的時候也能夠隨順因緣而去,不留戀這個世間、不留戀任何東西,那才會沒有遺憾地結(jié)束此生。
【第81句】:人的愛好,在生死關(guān)頭總會拯救他。因為漫長的時光是無法打發(fā)的,這些愛好,可以與時間為敵。雪小禪《瘦金體》
【第82句】:其實,快樂就在我們身邊。一個會心的微笑,一次真誠的握手,一次傾心的交談,就是一種快樂無比的事情。
【第83句】:見他一切善,應(yīng)當隨喜贊嘆,因為這都是我本性中所具有的,故應(yīng)當隨學而極力擴充之;見他一切惡,應(yīng)當謹慎莫犯,因為這也是我本性所具有的,故應(yīng)當謹慎而不犯。
【第84句】:風的搖曳,是一道自然的風景,無需牽強;雪的飛舞,是一頁自然的詩詞,無需奢念;心的悸動,是一抹自然的情愫,無需過多地在乎。給自己一個微笑,人生處處是陽光。
【第85句】:人有二耳、二眼、一口、雙手、雙腳,此中道理:是要人多聽、多看、少說話、多做事。修行貴在身體力行,說一丈不如行一寸。
【第86句】:母子更相憂,牛主憂其牛。有余眾生憂,無余則無憂。《雜阿含經(jīng)》卷三十六,第1004經(jīng)
【第87句】:【禪心佛語】如果感受自己的快樂有點困難,那可以回想自己過去曾經(jīng)做過的一件令你很開心的事情。
【第88句】:【禪語人生】我們既不必為眼前的歡愉而得意忘形,也不必為失去的美好而遺憾懊惱。
【第89句】:【禪心佛語】能夠根據(jù)自己的身份,受持相對應(yīng)的戒條,如法行持、成就律儀、無所毀犯,就有相應(yīng)的解脫自在。
【第90句】:【禪心佛語】人生苦短,沒有彩排。別人怎么看你,和你毫無關(guān)系。這世上,有時笑笑人家,有時給別人笑笑自己,放輕松。生活有進有退,輸什么也不能輸了心情。
【第91句】:【禪心佛語】花花世界、鏡花水月;人生百年,剎那永恒。我們應(yīng)該效法蓮花的純潔,效法蘭花的清逸,效法菊花的淡雅,效法梅花的堅貞。
【第92句】:【禪心佛語】覺性常在,能了諸幻。心若無念,境從何生。三界六道,盡有心生。離心無境,離心無相。心息境寂,萬相性空,不住空。
【第93句】:于此五受陰如實知見,明,覺慧無間等,是名為明。《雜阿含經(jīng)》卷十,第256經(jīng)
【第94句】:做一個好人意味著要有一個正確的生活目標和人生理想,要有宏大的愿力。人生的動力和價值就是由此而生的。
【第95句】:【禪心佛語】佛說: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
【第96句】:一切屬他,則名為苦;一切由己,自在安樂。《大般涅槃經(jīng)》卷十,一切大眾問品
【第97句】:無有如欲火,無有如恚毒,無有如癡網(wǎng),無有如陰苦。如實知此已,涅槃第一樂。《舍利弗阿毗曇論》卷十五引佛言
【第98句】:菩薩精神:成就菩薩道必須具備菩薩的精神,知行合一,實踐力行。何謂“菩薩的精神”?
【第99句】:【禪心佛語】人生活來不容易,那么就把這一場人生活成一場歡喜。莫被固執(zhí)誤一生,簡單,簡潔,簡約。
上一篇:工作文案(微信朋友圈工作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