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哲學認識世界,化繁為簡,畫龍點睛。【第2句】:科學觀察社會,舉重若輕,點石成金。【第3句】:醫學珍愛生命,要養生更要養心,最重要是養神,無病無痛,無疾而終。【第4句】:佛學對待人生,包容從容笑容。
【第2句】:【禪心佛語】算計了半天,計算了半天,依然不知道,該如何生活。其實,人生,只需要真正做對一件事情,基本上就夠用一輩子了。比如,嫁對一個人,比如信任一個正確的人,比如選對一個事業,比如,抓住一次機會。要命的是,大多數人都不明白,其實對一次就很夠了,無需次次都對,無需樣樣爭先。
【第3句】:【佛心禪語】當我們快樂時,快樂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我們多擁有了什么,而是減少了一些煩惱與執著;當我們痛苦時,痛苦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我們缺乏了什么,而是增加了一些自私與欲望。042。
【第4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如果只是用來賺錢享受榮華富貴,那只能享受短短的幾十年好命而已;但如果用來贏取道德,經營善良便能脫離生死苦海,離苦得道,不必再受輪回之苦。
【第5句】:【禪心佛語】成佛并不是要從外面去求。向外只會越走越遠,越求越得不到。因為,最初入迷的時候,就是一念向外攀緣,立了法見;之后不斷地奔逐,波波浪走;結果輪轉了一世又一世,始終無有了期。現在既然要回歸本來,就不必再向外求。正所謂“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第6句】:【禪語人生】與人說話的時候,要學會心平氣和。即使有再大的怒氣,也不要大喊大叫,因為你的大聲,除了擾亂自己的心神,并不能讓事情變得更好。歇斯底里的吼叫征服不了別人,卻只會讓你在瘋狂中失去理智。
【第7句】:【禪心佛語】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機會選擇別的。人的心若死執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第8句】:一切法不可說,一切法不可說相即是空,是空不可說。《摩訶般若經》卷十九,燈炷深奧品言菩提者,空之異名。《大寶積經》卷三十九,菩薩藏會
【第9句】:【禪語人生】幸福的智慧:【第1句】:要是幸福僅僅在于感官的快感,那么應當說,牛找到草料吃的時候是最幸福的。【第2句】:幸福在于智慧。淵博的知識并不能使人變得有智慧。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認識那善于駕馭萬物的思想。【第3句】:醒著的人們有著一個共同的世界,然而在睡夢中人人各有自己的世界。
【第10句】:人生途中或許疲憊,或許沉重,但要有一份美麗的心情,就會覺得欣慰,就會充滿自信。好好珍惜人生,盡情擁抱生活,雖然辛苦,也會咀嚼出甘甜與芬芳的神韻!快樂從來不是永恒,痛苦也只是過程,沒有誰能拒絕春天來臨,沒有誰能永遠都做好夢,快樂掌握在自己手里,是要自己去找尋,看淡一切,善待自己!
【第11句】:【禪心佛語】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勞而獲的是貧窮,唯一可以無中生有的是夢想。沒有哪件事,不動手就可以實現。只要你愿意走,總會有路,人生貴在行動,遲疑不決時,不妨先邁出小小一步。前進不必遺憾,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經歷。
【第12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能讓你強大的,不是堅持,而是放下;能讓你淡泊的,不是得到,而是失卻;能讓你登高的,不是他人的肩膀,而是內心的學識;能讓你站立的,不是卑微的茍活,而是不屈的抗爭;能讓你重生的,不是等待住事的結束,而是勇敢地和它說再見;能讓你終生追逐的,不是遠方的目標,而是不死的信念。
【第13句】:【佛心禪語】《大悲咒》就是大悲心的大咒,可以通天徹地,如果你虔誦《大悲咒》,每天一百零八遍,連續三年,那時你以《大悲咒》來為人治病,就手到病除。我會講《大悲咒》的功效,就是希望每個人以《大悲咒》的力量,來挽救世界浩劫,讓人們永無災難,令正法永住世間。
【第14句】:【佛心禪語】愛著的人,和睡在身邊的人,不是同一個,這是常有的事。把愛她的話,說給別的人聽,這是常有的事。想著將來,計劃著將來,但將來永遠都不會出現,這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我說,人的一生,有時候,就這樣,漸漸結束了。
【第15句】:須知“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求而不得是苦;求得之后仍無法滿足,禁不起欲愛的鼓動及外界的誘惑,又永無盡期地渴求,更是痛苦難耐。
【第16句】:【心靈禪文案】我們老得太快,卻聰明得太遲。不管你是否察覺,生命都一直在前進。有許多事,在你還不懂得珍惜之前,已成舊事;有許多人,在你還來不及用心之前,已成舊人。不管你是否察覺,生命都一直在前進。人生不售來回票,失去的便永遠不再有。
【第17句】:【佛心禪語】追求理想的激情,立志天下的氣概,保持敬畏的正心誠意和精神肅穆,把事情堅持做下去的態度,成人達己和樸實無華的路徑選擇,應該是我們一生都不能丟棄的品質。
【第18句】:【禪心佛語】慢慢地周利盤特從外而內,由淺而深,一一透徹明了佛陀的教法,并且在僧團中步步精進,而身心清凈、守戒奉法,終于修得非凡成就。
【第19句】:【圣經文案】153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瑪3:10)
【第20句】:恒月法師:生命中有許多自己不想做卻不能不做的事,這就是責任;生命中有許多自己想做卻難做到的事,這就是命運。真正的成熟,不是被習俗磨去了棱角,變得世故、圓滑且實際,而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豐富和圓融。無論已有多么偉大的事業,擁有并保持一顆平常心最為難得。
【第21句】:人生的目標,在于向前,也在于拐彎。人生的成長,在于學習,也在于經歷。人生的修養,在于頓悟,也在于靜修。人生的態度,在于進取,也在于知足。人生的標準,在于看高,也在于適合。人生的幸福,在于得到,也在于放下。人生的質量,在于內容,也在于積淀。人生的秘訣,在別人身上,也在自己的心里。
【第22句】:【禪心佛語】刪除昨天的煩惱;確定今天的快樂;設置明天的幸福;存儲永遠的愛心;取消世間的仇恨;粘貼美麗的心情;復制醉人的風景;打印你迷人的笑容。
【第23句】:【禪語人生】與其讓生命在虛耗中度過,不如選擇清醒的活著,只要自己愿意,開始去嘗試,凡事都有可能發生。只要開始,所有美好的事,來的其實一點都不晚。其實,萬事萬物都不是阻力,真正阻礙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第24句】:【精短禪語】無法釋懷的,放逐時間,無非就是一段經歷一次感慨;不能割舍的,賦予時間,無非就是一個記憶一聲嘆息;難以解釋的,融入時間,其實就是一種結局一抹微笑。時間,是距離是寬恕,讓一些東西更清晰,讓一些感情更明白,讓一切都趨于平靜。
【第25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大的發心是利眾:我們經常聽到佛教徒勁人要發心。到底要發什么心呢?要發善心、好心,也就是利益大眾。譬如我說一句話對大家有利益,我做一些事對大家有利益,我修橋鋪路,只要能利益心。
【第26句】:寒山大士問拾得:“世間有人穢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我應該怎么辦呢?”拾得回答:“那只有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一般人是看得破,卻忍不過。俗人,是不太能夠委屈自己的。
【第27句】:【佛教智慧禪語】人生莫過做好三件事:一是知道如何選擇,找一條適合自己走的路,別左顧右盼,莫貪多求快,誤入亂花迷了眼;二是明白如何堅持,好走的路上景色少,人稀途中困苦多,勿盲從,忌跟風,堅守這一刻,才能看到下一刻的風景;三是懂得如何放棄,屬于你的終究有限,放棄繁星,你才能收獲黎明。
【第28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人生中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不必太計較結果如何。畢竟結果能否盡如人意,這也要靠因緣。因緣不成熟的話,強求只能徒增煩惱,于事無補;因緣成熟的話,自然會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所以,事在人為固然重要,但笑看成敗更是一種境界。
【第29句】:生命不是一場疲憊的前行,但需要規范那些內心的傷感,活出生命的溫和風度,活好人生那些不期而遇,與生活達成一種心有靈犀,去善待世間所有的人心高低,活出人生寬闊溫和的表達,和對生命信仰的從來就沒有動搖。#延參法師寶相寺講座#
【第30句】:【佛心禪語】在十法界中,念佛念的是佛法界。一念佛,一念現佛法界;念念佛,念念現佛法界。久而久之,心佛一如,其余九法界統不現前,還有不見佛,不生西、不成佛的道理嗎?
【第31句】:倘若人生只是一程又一程的風景,那么又會有誰會在路過時入戲太深。世態總是很炎涼,當人走茶涼時;繁華也不過一世,聚散也只不過是一時之間。得與失不過轉瞬,彈指的一揮間;也不過是一場梨花雨落的剎那。
【第32句】:【禪心佛語】路都在腳下,怎么走自己說了算,不盲從別人,不夸大自己,客觀地對待自己,錯了,咱就改,不要回避自己任何的缺點,今天回避了自己的缺點,明天就會進入更多的陷阱。別跟自己過不去,開心的活是最大的道理。
【第33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人人都是過客。我是你的過客,你是我的過客,你我都是時間的過客。當你回頭尋找時,那人早已淹沒在茫茫人海中,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身邊的人。
【第34句】:我們總是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為了自己設置的目標而不斷努力奮斗,卻從來沒有享受這個過程中的快樂,因為我們總是認為經歷了現在的苦,才會有以后的甜,我們每一刻都在期盼,盼望著那個最美的時刻出現,但也因此錯過了人生路上很多美好的事物。
【第35句】:【禪語人生】因為你的存在,才讓我變得細心、耐心;因為你的存在,才讓我變得富貴高雅;因為你的存在,才讓我變得從容脫俗;因為你的存在,才讓我感受到何謂眾生同一體;因為你的存在,才讓我感受到生命存在的意義。
【第36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有一把鑰匙,可以同時開啟幸福和快樂兩扇大門,這把鑰匙叫做“平常心”。平常心就是一種超脫眼前得失的清凈心與光明心,無論處于何種境地,都能波瀾不驚,從容以對。平常心也是一顆寬容心和忍耐心,以平常心對待生活,則生活無處不是坦途;以平常心看待人生,則人生無處不是勝境。
【第37句】:【禪心佛語】度人,不是給他多少好處,而是讓他知道自己的不足和殘缺,知道這個世界沒有白來的午餐,給他苦難、折磨、煩惱和挫折,只有走過這些他才會覺醒,能讓人覺醒自心就是真正的度人。度人,不能增長他的惰性和奢求的妄想,需要一瓢涼水徹底潑醒他。說法不是講課,也不是生意,隨緣施教,有緣即施,無緣即定。
【第38句】:人最軟弱的地方,是舍不得。舍不得一段不再精采的感情,舍不得一份虛榮,舍不得掌聲。我們永遠以為最好的日子是會很長很長的,不必那麼快離開。就在我們心軟和缺乏勇氣的時候,最好的日子毫不留情地逝去了。
【第39句】:笑不僅能使心靈感到平靜,還有其他效果。誘使人發笑的故事里面必須要有出人意料的笑料,絞盡腦汁地制造這種意外性會使人的想法變得豐富起來,并成為產生新東西的原動力。
【第40句】:【禪心佛語】良好的綜合素質形成來自多方面的良好習慣,道德的文明、思想的健康、作風的正派都是來自有一個良好的習慣,良好的道德習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第41句】:【佛心佛語】心不寬,就不快樂。寬,不是強忍傷痛,捏著鼻子吃屁,那叫委曲求全。正的心寬,是境界的超越,是不一般的豁達與超脫。如蚊子叮了大象,大象不必一定要追著蚊子咬一口一樣。界不完美,難免有糾結。與仙鶴為伍,就不會與雞爭食。長見識,積淀底蘊,心自然寬,人生自然快樂。
【第42句】:【每天喝粥是長壽關鍵】美國哈佛大學一項研究發現,粥可能是長壽的關鍵。天食用粥類、糙米或者玉米,可以保護心臟。佛為時14年、針對10萬人的實驗顯示,每天最好喝一小碗粥,只要達到28g量的全谷類,有防止人們死于心臟疾病的作用,心臟病死亡的風險會降低9%,所有原因死亡的可能性也降3%。
【第43句】:【禪心佛語】人生就是這樣,沒有永遠,也難以永遠,誰也不會永遠守在身邊,陪在身旁。人生許多的事情,需要自己面對,自己處理,學會面對,學會承受。生活就是一種適應,一種忍受,一種堅持。孤獨時,告訴自己,堅持才有希望;寂寞時,告訴自己,生活就要忍受。我們會在苦難的環境中,逐步堅強,逐步成熟。
【第44句】:在平凡清淡中過著安詳而有意義的人生,因為沒有患得之心,相對的便沒有患失之苦。反之一味追求欲愛,得不到滿足,就會沉溺于憂愁惶恐之中;人一旦生活在憂愁惶恐中,就容易喪失自信,怯懦逃避。
【第45句】:日出日落,但天穹不會成為過去;滄海桑田,但自然不會成為過去;花開花謝,但燦爛不會成為過去;朝生夕死,但精神不會成為過去;緣起緣滅,但大干不會成為過去。一切發生,一切消亡,都不會成為過去,我們忘記了,時間會記住,時間忘記了,靈魂會記住。
【第46句】:人生的許多境界,不在于跟隨,而在于自我探究。人生的許多魅力,不在于完美,而在于對缺憾的回憶。人生的許多尋找,不在于千山萬水,而在于咫尺之間。人生路上,各有各的活法,無須去比較,無須說配與不配,做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精彩!
【第47句】:一個人的一生需要跟很多人產生交集,只要有交集,就少不了會得到人們的幫助。一個人能成功,重要的一點是有很多人愿意支持他。你先幫助他人得到了他們想要的,他自然也會給你你想要的。
【第48句】:【佛心禪語】做人要講是非,但不要太計較利害;做事要講利害,但不要太害怕是非。對人,要往好處想,往長處看;對事,要往遠處想,往大處看。
【第49句】:【禪語人生】簡單的快樂有兩種人:一種是孩子,一種是徹悟人生的智者。物質的確可以買到快樂,但持續的快樂來自于內心深處的精神快樂。之所以生活得比較愉快,是因為你學會了放大美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