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語摘抄精選】善惡之源,皆從心起;邪念因緣,能生萬惡;正觀因緣,能生萬善。(《神宗就嘉集》)
【第2句】:要培養一分清凈無染的愛。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回收,就不會有煩惱。
【第3句】:佛說:犯下罪行而知道錯了,有了過失而能夠改正,罪業將消解,后來必定得道。
【第4句】:【經典佛語】佛說:如果人不執著世間的一切物質名利,就不會被物質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這些感官之物,他們才會變得不快樂......
【第5句】:【禪心佛語】兒子不聽話可以適當的打打,要不就顯不出@@的威嚴,臺灣問題就是如此。
【第6句】:【禪心佛語】寧可失一切,不可少慈悲:世間什么東西最寶貴?就是慈悲。金銀財寶失去還會再來,失去慈悲怎能再擁有呢?所以,慈悲心一時一刻都不能失去。
【第7句】:【禪心佛語】呼吸太淺。人們平時的呼吸總是太淺,因此會感到疲憊。所以,應該每天多做幾次深呼吸。
【第8句】:【禪語人生】修行,即是將執著的力量化為無的觀念,透視它的無常性、無永恒性、因緣和合性。
【第9句】:【禪心佛語】得放寬時且放寬,積些陰德我心安,眼前地步順知退,好景須留日后看。
【第10句】:有智慧的人就能夠舍,能“舍”也就能“得”,能得無限的快樂;不能“舍”就會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寧。——證嚴法師
【第11句】:【經典佛語】[扎地達],意指諸法皆依于值遇因緣、觀待條件、依仗假立三種因緣隨一而成立。
【第12句】:【禪心佛語】可是,直到那個銅鏡被磨得薄如蟬翼,那個印痕還是沒有被磨去。
【第13句】:【禪心佛語】世界是屬于青年人的,理所當然,禪文化的發揚光大也是屬于青年人的。這個世界的希望是青年人,佛教的希望同樣是青年人。
【第14句】:能大智若愚地對待他人,才可免除計較而自在;能精明地對待自己,才能把握時日和人生。
【第15句】:【圣經文案】201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處呢?人還能拿什么換生命呢?(太16:26)
【第16句】:有些人非常善于窺視別人的心思,他們會利用別人的欲望和所求,以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目的,要想不被這種人牽著自己的鼻子走,就要學會散去心中的不良欲望。無欲則剛。
【第17句】:【禪語人生】學會掂量,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知道自己的鞭有多長,矛有多尖,盾有多厚,才能不被過高的欲望所迷惑,才能腳踏實地步步為營方正不亂,讓自己活得舒心。
【第18句】:迦葉白佛:“我等從今,當于—切眾生,生世尊想;若生輕心,則為自傷。”佛言:“善哉快論!”(《首楞嚴三昧經》,依《寶王論》節文。)
【第19句】:【禪語人生】一個簡單的微笑,一句簡短的關懷,就能溫暖一顆冰涼的心。
【第20句】:【禪心佛語】佛法的心髓并不是“法住智”,“法住智”也不是佛法所獨有。
【第21句】:【禪心佛語】人生就是這樣無常,千萬不要讓昨天的挫折,毀了今天的生活。
【第22句】:【佛心禪語】一個滿懷失望的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法門寺,對住持釋圓和尚說:“我一心一意要學丹青,但至今沒有找到一個能令我心滿意足的老師。”
【第23句】:行善的果報是幸福與快樂,作惡的果報是憂慮與痛苦,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些果報是不可以用來相互交換的。
【第24句】:【禪心佛語】判斷自己遠比判斷他人困難。如果你能正確判斷自己,就是一位具有真正智慧的人。
【第25句】:【禪語人生】眾人的路,眾人走,磕磕碰碰無可避免;天下情緣,天下結,聚聚散散無可厚非,理解,才能寬容;寬容,才有寧靜;看開,方能釋懷;看透,方能淡泊。
【第26句】:【禪心佛語】佛曾經這樣說過。他訓誡他的弟子們,當自作皈依,切不可向任何人求皈依或援手。
【第27句】:【禪心佛語】忽然,他看到遠處有一條河,河水清潔明凈。然而,他呆立了半天,卻不想前去取水喝。
【第28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眼若不睡無魔障,各種夢幻自消除。心若無異不分辨,逍遙自在忘塵緣。萬物無別等量觀,物我兩忘歸自然。-《信心銘》。
【第29句】:世間的物質,再怎么努力追求,也沒有滿足的一天。人都是在不足中造業,在不足中煩惱,無止盡的愛欲是人生苦惱的根源。要除去這些苦惱,唯有用“知足”來對治。
【第30句】:【禪心佛語】俗話說: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可俗話又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
【第31句】:人因自覺而成長,因自滿而墮落。自我批判的認錯心理,是道德人心的第一課,也是人格升華的階梯。
【第32句】:人間的五欲——財、色、名、食、睡,總是束縛著人的身心,就象是套上了枷鎖一樣。
【第33句】:【禪心佛語】人生四境界:一、順應人本能做事的是自然境界;二、以功利動機做事的是功利境界;三、講道德做事的是道德境界;四、奉獻社會的境界是人類境界。
【第34句】:【佛心禪語】不顧自己的身家名譽,而去維護真理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第35句】:香痕點滴墨為姿,流水清風硯作池。簾幕輕寒花未徹,半含朝雨海棠時。
【第36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大的愚蠢,不是不懂得保護自己,而是自以為聰明幫助壞人傷害自己。【第3句】:人生最大的困擾,不是擔心壞人的謾罵,而是憂慮好人的歪曲。
【第37句】:【禪心佛語】佛教擁有最積極、解脫的生命觀——對未來抱有希望,但所有的希望,當下皆匯入空性。
【第38句】:【禪語人生】只要面對現實,你才能超越現實。良心是每一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騙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第39句】:學佛要先堅固道心,去除邪念,再播下八正道種子,并持之以恒,終獲菩提大道。
【第40句】:云何一法斷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謂無明。離欲,明生,得正智。《雜阿含經》卷八,第203經
【第41句】:【禪心佛語】此真如體無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無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
【第42句】:盛瞋恚能持,如制逸馬車,我說善御士,非謂執繩者。《雜阿含經》卷四十,第11()7經
【第43句】:如果一個人能夠放棄“我執”,那么他的心境就會柔和清凈,萬事萬物在他的眼里也都是美好的、令人愉悅的,這樣的人才能懷抱幸福,笑對人生。
【第44句】:【禪心佛語】佛說: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第45句】:【禪心佛語】痛苦使快樂更快樂,不幸使幸運變得幸福。就如疾病使健康變得快樂,貧窮使富有變得幸福。
【第46句】:人生的苦樂并非造物主的安排,也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由人們自己過去的行為決定的。現在所受,乃過去所作而引起的;未來所受,乃現在所作而引起的。——凈慧
【第47句】:【心靈禪語】無論遇到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界,不起煩惱念,不增執著心,就是看破。人無恒常,事無恒久,順境時處之安然,逆境時處之泰然。
【第48句】:【禪語人生】真正的修行不僅僅是念佛,最重要的還在于生活當中的修行。
【第49句】:【佛心禪語】?每一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一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獨和寂寞,不抱怨不訴苦,日后說起時,連自己都能被感動日子。
【第50句】:【禪心佛語】樂觀的人只顧著笑,而忘了怨;悲觀的人只顧著怨,而忘了笑。
【第51句】:【佛心禪語】每個人都是道場,每個人生都是一部經藏;為人群付出,就會增長智慧。
【第52句】:【佛心禪語】「偉大」這個名詞未必非出現在規模很大的事情不可;生活中微小之處,照樣可以偉大。
【第53句】:【同參】同參,是同修間彼此相互切磋、去除習氣,唯存清凈佛心的意思。
【第54句】:以慈愛來感化怨恨,以良善來感化邪惡。以施舍來感化吝嗇,以真實來感化謊言。一《佛陀的格言》
【第55句】:碼字和碼字很不一樣,有的能碼出快樂,有的會碼出痛苦;碼出利祿來者有之,碼出禍端來者亦有之。字是什么?就是個工具。
【第56句】:佛教所說的破除執著,照見五蘊皆空,不是要去消滅客觀世界的存在,而是要改變我們主觀世界的觀念。
【第57句】:【禪心佛語】靠贊美聲活著的人很少不是虛假的人。偉大的事業不是在平坦的道路上完成的。行佛道也并非一帆風順。
【第58句】:痛苦有好的一面,幸福也有壞的一面。利用得好,痛苦可以成為前進的動力;不知自制,幸福也可以令人墮落。
【第59句】:【圣經文案】469故此,你們要順服神。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雅4:7)
【第60句】:幸福不是你能擁有多少,而是你的心滿足了多少。一個人的欲望越少,就越能享有幸福的生活。
【第61句】:【佛心禪語】愛心與善意,是人一生中最好的部分,即使小小的,默默的,不知不覺的。
【第62句】:【禪語人生】許多人沒想到學佛修行,主要原因就是沒有無常觀,認為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花,有許多世間目標要追求。這種對世間的耽著,是阻擋眾生走入佛門修行的最大障礙。
【第63句】:【禪語人生】我執越重的人,煩惱就越重;煩惱越重的人,痛苦也就越多。
【第64句】:【禪語人生】修行最關鍵的是這個心。這個說不清的心,做出說得清的事。所以心可以輪回,心可以成道,心可以成果,我們一再講佛法是心法,因此稱為內道,不是外道。
【第65句】:古人說:“一把無明火,燒盡功德林。”我們學佛像在培植菩提苗、功德林,如氣候順適、雨水均和、保護培育良好,則功德善根堅固深厚。
【第66句】:別說誰是我的敵人,別說誰對我不友好,不友好也不要聲張,一聲張就造成裂痕。(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67句】:【禪心佛語】看破,但不說破;放下,但不放棄;自在,但不自我;隨緣,但不隨便。
【第68句】:身為佛弟子,就應學習佛陀的精神,為需要幫助的人服務,并與眾生同苦樂。能做到人我一體,就是“成功的人生”,亦可稱為有意義、有感情,真正“活生生”的人生。
【第69句】:照見五蘊皆空,不是要消滅五蘊本身,而是要空掉我們在五蘊上所起的種種妄念。
【第70句】:【禪心佛語】生活中,只有懂得尊重,才能被尊重,這是善知識們的教言。
【第71句】:【禪心佛語】求福造福不如守福。乾坤分陰陽,做人知進退,大道在胸,百事無憂。
【第72句】:【禪心佛語】第二天,訪談見報。輿論如此評價:這位和尚不媚俗,堅守本分,沒有被現代活動的熱浪沖昏頭腦。
【第73句】:靜由心生,心不靜,則煩惱生。在繁雜的人世間,能夠保持一顆寧靜的心靈,隨時回到自己的內心深處,細細品味生命的微妙,無疑是一種超然的人生境界。
【第74句】:【禪心佛語】對失眠的人而言,夜是冗長的。對于疲倦的人,一里路都嫌遠。對無知的人來說,一生是漫長的。
【第75句】:智者之所以為智者,并不在于他能從外界獲取多少智慧和信息,而在于他對自己內心的智慧開發出多少。
【第76句】:【禪語人生】我們點的兩只蠟燭,那代表我們的雙眼及雙耳。無論你看什么或聽什么,如果你能如實地看或聽、能明白真理,那就是圣眼與圣耳。
【第77句】:【禪心佛語】人性褊急,則氣盛;氣盛,則心粗;心粗,則神昏;乖舛謬戾,何勝言哉。
【第78句】:【佛家禪語】與人結好緣,句句話都是法;與人結惡緣,句句話成是非。
【第79句】:是人知得世間有為虛妄不實底道理,及至對境遇緣,驀地撞在面前,不隨他去,否則被伊穿卻鼻孔定也。
【第80句】:做人要像做水一樣,水無色無形無味。它因器而變,遇圓則圓,逢方則方,直如刻線,曲可盤龍。水因機而動,因動而活,因活而進,故有無限生機。
【第81句】:若無世間愛念者,則無憂苦塵勞患。一切憂苦消滅盡,猶如荷蓮不著水。《雜阿含經》卷三十二,第913經
【第82句】:記住,永遠不要埋怨已經發生的事情,要么就改變它,要么就安靜的接受它。人有個好的心態,才能享受人生。幸福很遠亦很近,就看你用什么眼光看,用什么心態面對。
【第83句】:【禪心佛語】巨大的建筑,總是一木一石疊起來,我們何嘗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第84句】:善于利用時間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不是參禪的好機緣,不管是人與事——與人無爭則人安,與事無爭則事安,與世無爭則世安。
【第85句】:缺憾的必然性要求我們學會放棄。為了生命中的美好和希望,我們必須放棄那些絕望的情緒、悲觀的思想,以及內心的自艾自憐。
【第86句】:世間所有諸舍宅,說名雜毒甘美食。世間舍宅猶如牢獄,一切惡法從舍宅生。《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四,厭舍品
【第87句】:【禪心佛語】來自心里發出的好意,是一種有價值的資產,它是一種無聲而重要的力量。
【第88句】:【禪語人生】在佛陀的悟道中,真實地認識到,生死中,痛苦和快樂,其本質是苦的,快樂,也只是苦得到暫時解決,是無常的。
【第89句】:【佛心禪語】不要總是牽掛,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福報,盡到你的責任和義務就行了。
【第90句】:【圣經文案】104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神的名。(箴30:9)
【第91句】:在生活中,沒有功利色彩的善言、善行,總是最讓人感動;而且,真誠的善良,如同名貴珍寶一樣,將被受者珍藏于心,永久流傳下去。
【第92句】: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燃不息。《法華經》卷二,譬喻品
【第93句】:我未曾見聞,慈悲而行惱,互共相嗔恚,愿生阿彌陀。若人如恒河,惡口加刀杖,如是皆能忍,則生清凈土。(《諸法無行經》)
【第94句】:內不見有我,則我無能;外不見有人,則人無過。一味癡呆,深自慚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蒲益大師)
【第95句】:一個人懶惰,虛度時光,最終一事無成,都是自己原諒自己的惡、安慰自己的失、欺騙自己的心造成的。
【第96句】:根本無明最極微細,未有能所、王數差別。(唐)法藏《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下
【第97句】:成功,是依靠堅忍的力量,潛蘊蓄積長期奮斗而成就的果實;并非僅憑一點血氣或一時的沖勁而僥幸得來。
【第98句】:迷上某人只需一分鐘,喜歡上某人需要一小時,愛上某人則要一天,然而,忘記某人卻是一輩子的事情。
【第99句】:【禪心佛語】身為佛子不是要接受眾生的服侍,而是要服侍眾生,謙卑,包容,奉獻這些都是佛子應有的基本的品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