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各種能量形式互相轉換是有方向和條件限制的,能量互相轉換時其量值不變,表明能量是不能被創造或消滅的。
【第2句】:事有急之不白者,緩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人有操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毋苛刻以益其頑。
【第3句】:【禪心佛語】對于穩步向前的人,道路并不漫長;對于堅忍不拔的人,榮譽并不遙遠。與其讓生命生銹,不如讓生命發光。
【第4句】:【禪語人生】修行人既能知命,又能達觀,才能不怨天、為尤人,達成心理上的泰然和寧穆;同時,必須有十足的勇氣與毅力,才能克服自他的弱點,作向上的轉變。
【第5句】:【禪心佛語】沒有人說:越來越棒。沒有人:不用求真,唯須息見。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第6句】:如果一個人能夠放棄“我執”,那么他的心境就會柔和清凈,萬事萬物在他的眼里也都是美好的、令人愉悅的,這樣的人才能懷抱幸福,笑對人生。
【第7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生活沒有絕望,只有想不通,人生沒有盡頭,只有看不透。快樂是心的愉悅,幸福是心的滿足,不和別人比較,不和自己計較,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
【第8句】:【禪心佛語】三界的病我全會治,必須分開三界、清理三曹。身無不良嗜好,身界就沒病;心無私欲,心界就沒病;性無脾氣,性界就沒病。心性的病,非用道治不好,吃藥是沒有效的,可惜人都不知道呀。
【第9句】:【經典佛語】“布施有度,細水長流”,人生如果能夠把握“度”的關節,自然萬事順暢,心態祥和。
【第10句】:人生短暫,一如輕煙與飛霧。有的人追求愛欲榮華,過著愚癡煩惱的生活,有的人斷欲知足,過著心凈清涼的日子。崇高與卑微,全在感情的一念取舍。
【第11句】: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有差別,或強大或弱小,或偉大或渺小,都是因為人是否具有內心力量——百折不撓的意志和勇氣。真正的強者懂得,一旦確定目標之后,就要像參加一場生死攸關的戰斗一樣奮力向前。
【第12句】:【佛心禪語】人生往往如此:擁有的越多,煩惱也就越多。因為萬事萬物本來就隨著因緣變化而變化,凡人卻試圖牢牢把握讓它不變,于是煩惱無窮無盡。
【第13句】:【禪語人生】相互吹捧的是做官的人,互相看不起的是搞文藝的人,見面不說實話的人是做生意的人。
【第14句】:惡口罵人,且傷人父母祖宗三代,是為大惡口。經云:“犯惡口者,當受畜生果報。”故不惡口而出言慈和,可積德成善,為人敬愛。
【第15句】:首先,在行為上要低調,“才大不可氣粗,居高不可自傲”,做人不能太精明。《紅樓夢》中的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樂極生悲。
【第16句】:【禪心佛語】二人走了很長一段路,來到了一片果林前。禪師遞給行者一只碩大的口袋,說:“現在你可以到果林里盡情地采摘鮮美誘人的水果,但必須把它們帶回寺廟才可以享用。”說罷轉身離去。
【第17句】:【禪語人生】因筌求魚,得魚忘筌;因言求意,得意忘言。既稱念佛之名,須知念佛之道。
【第18句】:【禪語人生】善良不是懦弱。慈悲不是退卻。堅持的善良就是人生。不分別的慈悲才是君子。佛眼一雙,半開半閉,包容一半,饒恕一半。
【第19句】:【圣經文案】295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8)
【第20句】:【佛心禪語】“專一則靈,分馳則蔽。”專一什么呢?專一必須要斷欲去愛。若不斷欲去愛,就是出家修八萬大劫,也不會修成的,所以這是要緊的。
【第21句】:【佛心禪語】傲慢是指「自以為是」,在藏文中有「虛胖」之意,明知沒有卻吹捧自己;另一種狀況是,的確有一些功德,但表現得不可一世,和別人很有距離,這樣和別人的關系是不會好的。
【第22句】:【禪語人生】煩惱與人生的關系,處處都在相互交織,相互存在,生命的認識,在于主觀和客觀的平衡,端正心態的主張,冷靜清醒的面對那些虛妄和執著,讓心地處于一種平和、安穩、規范。
【第23句】:【禪心佛語】當你把手邊的工作、身邊的事業作為一門學問時,你就鎖定了成功;當你把每一個成功、每一個進步作為一種享受時,你就擁有了學問。
【第24句】:【禪心佛語】待人要在有疑處不疑,這種有疑處不疑的功夫就是不在意。人能學會不在意,就可以放曠而行,少憂絕惱,心理自然清閑,神情自然自在,福分無比。
【第25句】:【溝通技巧】愛不等于喜歡,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仿佛可以不必了。凍結在經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著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
【第26句】:人生如夢,暮然回首萬事空。用心的守護這這片屬于自己的心情,讓它隨著陽光般的溫馨走在我們的路上,有著多情的陪伴和友情的付出,累積了光明的彩虹線,伴著風采多姿的光芒歷練著自己心中的繁華。
【第27句】:少欲知足樂,多聞分別樂,無著阿羅漢,亦名為受樂。菩薩摩訶薩,畢竟到彼岸,所作眾事辦,是名為最樂。《大般涅槃經》卷十二,圣行品
【第28句】:功名、利祿、美女,是男人的三道坎,哪一道坎上不是尸橫遍野、血雨腥風?哪一道坎上沒有爾虞我詐、你爭我奪?身體和心靈的戰爭是這三道坎上永恒而唯一的風景。
【第29句】:一切眾生皆集善、不善業,力相障故不得并受,如負二人物,強者先牽。(古印度)訶梨跋摩《成實論》卷八業道如秤,重者先牽。
【第30句】:【禪心佛語】根據佛教哲學,所謂“眾生”、“個人”及“我”,只是經常在變動著的物質與精神力量或能力的綜合。
【第31句】:【禪語人生】人生是一場無常的旅行,無論我們怎樣志在萬里,伏櫪遠望,無論我們怎樣小心謹慎,憧憬完美,總有一天,我們會明白:人生沒有坦途,生活就是礪煉,福禍同行,甘苦相兼才是常態。
【第32句】:【禪語人生】在長養布施當中,我們只壓抑我們的貪愛與執著。這樣做會使我們的真實本然自然流露,并且變得更輕安、更自在。
【第33句】:【禪心佛語】法性無礙三世所有一切劫,一剎那中悉能現,知身如幻無體相,證明法性無礙者。普賢勝行皆能入,一切眾生悉樂見,佛子能住此法門,諸光明中大音吼。
【第34句】:事物的變化需要一種能量來推動,生命也不例外,需要靈性能量來推動,這種靈性能量用中國智慧的老祖宗的語言叫“德”,即陰德、功德。
【第35句】:心是禪的關鍵,禪是成佛的階梯,心的悟力是長流不斷,而非停滯一處的。因此,每個時候對事物的領悟都不相同,心境提升到某地就到達某一個禪天,此乃成佛之階梯也。
【第36句】:學佛而能以般若智慧求覺悟,即是從生活禪進入禪生活的過程;學佛而能以慈悲精神度眾生,即是從禪生活回到生活禪的過程。
【第37句】:【禪心佛語】當再給滔平法師打電話的時候,告訴他我已處理完日常俗務,可以安心地在寺院里修行一些時日了。滔平法師卻說:只要你的心安寧了,在家生活也就和在寺院里是一樣的。
【第38句】:人與人相處,都是以聲色互相對待。講話是聲,態度是色,因此與人講話要輕言細語,態度要微笑寬柔。
【第39句】: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既不可得,日常應緣處事,用的是哪顆心?不要說什么佛心、禪心、清凈心,此亦不可得。
【第40句】:【禪心佛語】生命總是美麗的,不是苦惱太多,只是我們不懂生活;不是幸福太少,只是我們不懂得品味艱難。
【第41句】:【禪語人生】我們要想改變外在的事物,那幾乎是不可能的。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的心念。
【第42句】:【禪心佛語】佛所說言,無虛妄也。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胡言阿僧祇,漢名不可數。此三毒心,于中有恒沙惡念,于一一念中,皆為一劫;如是恒沙不可數也,故言三大阿僧祇。
【第43句】:我們應為別人的成就生歡喜心,視他人的成功猶如自己的成就,這就是菩薩心。常常抱持利益眾生之心,就可永遠不離喜樂。
【第44句】:【道家禪語】心靈越平靜、胸襟越開闊,越能夠感受人生的幸福與美好。人心貴在容納,貴在知足,貴在平和。不氣不急,才夠大方;不悲不憂,才夠堅強;不攀不比,才夠幸福;不惆不悵,才夠陽光。
【第45句】:【禪語人生】顯密佛經都說:人死后會看到自己的尸體。無數個從死亡邊緣回來的有過瀕死經驗的人,都真的很清楚地從空中看到了自己的身體在遠處躺著。這的確是一個神奇的生命現象。
【第46句】:【禪語人生】一個人不管如何努力的修行,如果它的心靈并未遠離貪欲與執著的話,就像想要在濕潤的木頭上起火一般,絕對無法達成目的。
【第47句】:【禪語人生】志雖渺小,卻是自己的追求。當你刻意地追求時,它就像蝴蝶一樣振翅飛遠;當你專心致志之時,意外的收獲已悄悄來到你的身邊。
【第48句】:【禪心佛語】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即,兩人各削去一半自己的個性和缺點,然后湊合在一起才完整。
【第49句】:小心你的思想,它們會轉為言辭;小心你的言辭,它們會轉為行動:小心你的行動,它們會轉為習慣;小心你的習慣,它們會轉為個性;小心你的個性,它們會成為你的命運。
【第50句】:【禪心佛語】佛法說人生是五蘊和合無我的,所以我們應該捐除我見,打破我執,積極為人群、為社會、為國家、為世界謀幸福。
【第51句】:【禪語人生】有些年輕人說,我們現在買不起房子,我們太痛苦了。誰說二十七八歲的人就可以買得起房子了?日本等國家一般是四十來歲才可能擁有自己比較穩定的住房。
【第52句】:【圣經文案】480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約壹2:15)
【第53句】:【禪語人生】信仰并不是崇拜,也不是偶像,更不是義無反顧的追逐,而是一種肆無忌憚的信任,一種毫不張揚的絕對,一種沒有退路的守護。
【第54句】:若有布施于少食,修善供養于世間,所施大小如蚊蚋,亦獲快樂得半日。《菩提行經》卷一
【第55句】:【靜心禪語】我常常以為,記憶是最容易模糊的東西,在時間的流逝里,它會一團團的淡去。而中學生活的一日日枯燥的翻轉,也慢慢淡去。刻骨的,只有那么幾個回眸,牢不可破地粘在了記憶里。
【第56句】:【佛語摘抄精選】天平等故常覆,地平等故常載,日月平等故四時常明,涅槃平等故圣凡不二,人心平等故高低無爭。(《五燈會元》卷十二)
【第57句】:人生是一場追求,也是一場領悟。世上沒有不彎的路,人間沒有不謝的花。有一顆灑脫的心,你會更快樂,有一顆修行的心,你會更智慧。靜品歲月風雨,淡讀時光蒼茫。心如蓮花香,一路才芬芳。
【第58句】:【禪心佛語】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絕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見到后天的太陽。
【第59句】:佛學里把這個世界叫做“娑婆世界”,翻譯過來便是能容納許多缺陷的世界。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有缺憾的,沒有缺憾就不會被稱為“人世間”。
【第60句】:人的高貴并不是由身份地位簡單標識的,一個遇到一點小事就驚慌失措的人,哪怕貴為國王,也會被人瞧不起;反之,一個遇到任何事都不慌不忙的人,無論地位多么低賤,都讓人不敢輕視。
【第61句】:【禪心佛語】佛曰:緣起即滅,緣生已空。你們只有思之苦,無姻之緣,未看破紅塵方為上岸。
【第62句】:無心快語可能引發爭執,無情之詞可能折損生命,適時溫語可能消弭壓力,而關愛之聲可能治愈心靈。
【第63句】:衰老和死亡驅逐眾生的生命,宛如牧人手里拿著棍子趕著牛群到牧場。——《佛陀的格言》
【第64句】:【健康最上利,知足最上財】健康最上利,知足最上財。(《法句經·樂品》)☆健康是人生能夠得到的最大利益;知足是人生能夠得到的最大財富。
【第65句】:【佛心禪語】宰相問:“為什么?”唱歌的人回答:“因為對能夠改變的事情,我竭盡全力,追求美好;對不能改變的事情,我順其自然,隨遇?安。”
【第66句】:【佛心禪語】對此,有些人可能不屑一顧:“別開玩笑了。前生后世沒有科學依據,年輕人信這一套,未免太可笑了吧。”
【第67句】:【佛心禪語】自性就是一個完全自然的狀態,完全放松,沒有任何所求,來也自然,去也自然,順其自然,不取不舍,無求無欲,保持一種安祥的狀態。
【第68句】:菩薩由身安故,獲得心安。由心安故,息諸煩惱,遠離一切所有蓋障,于所緣境其心安住,如是便人于三摩地。舍利子。若諸菩薩成就此者。是則名為安覺分法。《大寶積經》卷五十三,菩薩藏會
【第69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的經典文案】記住:有時得不到也是一種幸運。少了居高的自得與榮耀,亦少了暗處飛來的冷箭與不測;平緩處好行船,激流中易沉舟;欲壑太多,身心常傾斜,平
【第70句】:人最忌諱跟別人比較,因為比較容易起分別心。分別心會使人產生貪、嗔、癡三毒,引導一個人不斷追求,從而否定自己如來的生活。——鄭石巖
【第71句】:【佛心禪語】無理辯三分者失顏,得理不讓人者失尊。得理者讓三分,其理何止增三分,其尊何止增三分。無理者辯三分,其減何止三分?
【第72句】:身相既定,氣息亦調。念起即覺,覺之即失。久久忘緣,打成一片。此坐禪之要術也。(日本)道元《普勸坐禪儀》
【第73句】:以因緣觀破癡:貪嗔癡三毒中,最難治的是“癡”毒。癡就是不明白道理而生的種種煩惱;心念常在無明里打轉,愛財、愛名、愛色、愛利。被財色名利沖昏了頭,而疏忽了親情倫常。
【第74句】:他們反而比較容易接受感應、神通、命相、消災等玄談異行,往往去求相命仙指點迷津。
【第75句】:用什么樣的方式花錢:善財利人,活財惜用財富需要施舍出去,幫助他人,同時也需要愛惜。
【第76句】:你的人生永遠不會辜負你的。那些轉正確的彎,那些走正確的路,那些流下的淚水,那些滴下的汗水,那些留下的傷痕,全都讓你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第77句】:趨利避害,這也正是放棄的實質。放棄是為了更好地擁有,是一種超脫,一種氣度,更是一種升華,一種境界。
【第78句】:【禪心佛語】能照顧自己的、真實的、一切表現的鏡子來剖析自己,調整自己、完美自己。
【第79句】:究竟解脫之決心是否堅固,就在于立志者對于煩惱魔路是否有深切之警醒。生命之本質既非煩惱亦非享樂,對逆順之境的執著,將成為我們究竟解脫的束縛,于境上無著,信心方可稱為恒如。
【第80句】:【禪語人生】在惡意的人群中不懷惡意,在拳握刀拔的人群里言行溫順,在與執著的人相處而能不執著,是謂圣者。
【第81句】:【禪心佛語】忙碌不是勞碌命,不是歹薄的命,而是幸福的命。愈忙碌表示你愈有能力,能為更多的人服務。
【第82句】:【禪心佛語】世界上什么都可以失去,年輕是本錢,但不努力就不值錢;過去的一頁,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塵迷了雙眼,只會徒生感傷,那些記憶就讓它散盡天涯。錯過了風雨,才會遇見彩虹。
【第83句】:【佛心禪語】禪舉藥毒同性,一個答案,用在此人是藥,用在他人是毒;一種說法,放在此時是藥,放在他時是毒。也因此,禪從不提供一個固定答案,它強調解套的關鍵還在你自己。
【第84句】:【禪心佛語】從孩提的時代開始,就要學會怎么和別人相處,怎么互助合作。小爭執和小沖突雖然沒有辦法避免,但是,重要的是養成即往不咎、不記恨在心的習慣。
【第85句】:【禪心佛語】時間如水流,一去不回頭,在我們還清醒的時候,請提醒自己生命無比珍貴。
【第86句】:【禪心佛語】常交友,廣結緣。遇分歧,莫爭辯。和為貴,忍為先。時觀己,少多言。窗外事,淡如煙。做好人,常布施。行好事,不展現。說好話,不妄言。存好心,斷惡念。
【第87句】:【佛心禪語】不良少年越來越多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們責難得太多,而以身示范的情況太少所致。
【第88句】:月未沒,日又出,日月往來無間隔。奉觀禪流莫追尋,追尋特地生疑惑。——《石門山慈照禪師鳳巖集》
【第89句】:【禪心佛語】內心生起念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起心動念,而更可怕的是還有了行為、沉迷不醒。
【第90句】:蕓蕓眾生,又有多少人放不下手中的“筷子”,放不下手中的權力、金錢和美色,而活活地給“撐死”啊!
【第91句】:苦諦是四圣諦之一,也是最關鍵的一諦。佛教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盛。
【第92句】:人生難免會遇到風雨和坎坷,對于生活中的諸多不順,不要心懷不滿、怨氣沖天,也不必耿耿于懷、一蹶不振。是福是禍,都得面對;是好是壞,都會過去。
【第93句】: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尼采的這句話告訴我們,生命不是用來度過的,而是用來綻放的。
【第94句】:【心靈禪語】空是一種冷靜,是一種對煩惱的反思,用冷靜的心,去聽世界的聲音,世界并沒有缺乏和損壞什么,是自己的內心出現了偏離,并沒有誰傷害自己,是自己傷害了世界。
【第95句】:心靈禪語:不要埋怨生活許多波折,那都是生活的提醒和善待。人間歲月如梭,日子一天天流過,活一場心力交瘁,當然也活一場心地寬闊,再聽咱一句勸,心寬的心寬,心窄的淚多。
【第96句】:【佛心禪語】保持感恩的心。緊張的生活會讓情感變得麻木。每天抽點時間,體會生活中的點滴美好,比如鮮花、鳥鳴,保持感恩的心,會給生活增添不少亮色。
【第97句】:【禪語人生】我們在任何事情面前,都要一切無心。無心者,無分別心、無嫉妒心、無好惡心、無取舍心,即三祖大師所講:“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第98句】:【禪心佛語】如果這樣不眠不休地工作,只是為了滿足野心,而且如果到頭來還累壞身體,損毀健康,那就等于是自己白白害了自己。
【第99句】:化妝品不能為女人增色,許多女人卻不能拒絕;扮酷不能令男人威武,許多男人卻趨之若鶩。殊不知,化妝品的開銷,扮酷的費用,均要用自信埋單。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