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在尋找愛情的過程中,一旦遇到了命中注定的那個人,我們一定不要被猶豫和怯懦絆住腳步,不要害怕去愛,將愛大膽說出口,才能收獲幸福的愛情。
【第2句】:沒有琪花瑤草的貴氣,卻蘊藏風雪不折的堅貞,野火不滅的根須,年年知為春生。不上寂寞城的臺階,不入惆悵客青簾。禪坐于這川煙波的氤氳中,傾聽溪澗流水潺潺,靜看落絮逐波,坐等羽鶴歸來。
【第3句】: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痕垢盡時光始現,心法雙亡性即真。根塵既謝,銳光現前?!妒嬷蔟堥T佛眼和尚文案》
【第4句】:如果丈夫出門在外工作承擔著養家的任務,那么為人妻子就應該承擔起主內的責任,料理家務,為在外的丈夫營造一個溫馨的避風港灣,這樣丈夫在外才會覺得自己努力工作很有價值,家庭夫妻生活才會和諧。
【第5句】: 懺悔能潔凈我們的靈魂,懺悔中,我們能認識并改正已犯下的過錯, 在此基礎上防止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并且不斷地改進并完善自身。
【第6句】:然則無解行之戒,非戒也;無戒行之教,非教也;無戒教之禪,非禪也;無戒教及禪之密,非密也;非戒非教非禪非密,則非凈土真因也。非有四種凈土,則戒教禪密無實果也。非真因實果,則不顯非因非果之心性也。(明)澫益《法海觀瀾序》
【第7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我們應該以真誠和包容心,來善待他人;以善巧和智慧心,來處理事情;以慷慨和無私心,來善用財物。如果我們生活的點滴中能做到如此,無論遇到什么人、什么事和什么物,都會給我們帶來幸福和快樂。049
【第8句】:想擁有一個清凈的社會并不難,但需先從無數個“我”與“你”開始做起。想要求整體的美,也必須從個體開始;有無數個美的個體,才會有大整體的真善美。同樣的,向往生活在菩薩的世界,自己就必須先學習做菩薩。
【第9句】: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個人在待人處事上,也都有他自己的價值觀,依每個人修持的不同,表現也就不一樣,修養好,能夠包容與尊重別人,你就容易不為“外境”而影響自己的身心;反之,如果你自我意識強,喜歡計較的話,就常會因為“外境”而不能安住身心。
【第10句】:千劫所積集,供養善逝等,所有諸善行,一瞋皆能壞。(古印度)月稱《入菩薩行論》
【第11句】:【天天禪語】以家庭與睦讓讓安定的心穩同,以善待以回避仇人讓的心穩同,以充滿愛心讓穩同的心發揮功用。
【第12句】: 活著很好,活著也很無聊。一些人活著,另一些人陪著瞎 活!活著和活著大不一樣!智慧沒有了,活著不過就是行尸走肉。當 智慧之光漸漸熄滅,這個世界將成永夜。
【第13句】:大凡諸佛菩薩進修之門,有正有助,有實有權。理事齊修,戒乘并急,悲智雙運,內外相資。若定立一宗,是魔王之種;或亡泯一切,成己見之愚。(五代)延壽《萬善同歸集》卷上
【第14句】:應該回避爭論,因為智者認為純潔不靠爭論。《經集》第四品,第八章《波修羅經》
【第15句】:用慈悲心來關懷他人,乃至遍及于一切眾生;要用智慧心來觀照自我,乃至微細的每個念頭。慈悲如兩足,能遍行各地、了無障礙;智慧如雙目,能洞察真偽、發現實相。
【第16句】:【禪語感悟】 錢財與我們的生活,有分不開的密切關系,有的人一生都在為錢財勞 心傷神,結果沒有一天享受到財富帶給他的快樂,那么他得到的財富就稱 不上是真正的財富。在我們的一生中只有舍棄一些東西,諸如:貪、嗔、 癡……才會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財富。佛談舍得就是這個道理。
【第17句】:和人相比,我自慶運氣好,因為遇到南無阿彌陀佛。就像一只售貨攤上的泥鰍,遇到了放生的人,就能活命。
【第18句】:禪修者必須有所舍,才能有所得。一、舍金錢、物質,得善緣、廣緣。二、舍自私、執著,得慈悲、自在。三、舍傲慢、自滿,得謙遜、尊敬。四、舍拒絕、憂愁,得歡喜、容納。五、舍抱怨、貪婪,得幸福、自在。
【第19句】:世間物質的喜好只是一種潮流。太平年代金銀玉石是寶,而戰亂時期米糧衣布是寶。所以,世間所謂“有價”的東西,完全在于人心的潮流及虛榮的作祟。
【第20句】:除般若度外,施波羅蜜等,一切善資糧,佛說為方便。般若離方便,方便離般若,俱說為系縛,故二不應離。(古印度)阿底峽《菩提道燈論》
【第21句】:人生本無常,所以人生自是長恨水東流,苦難總是追隨著快樂的影子,失意總是踩著得意的腳跟兒,修行亦是如此,總要面對很多挫折與打擊,這時候,就需要一種逆流而上的勇氣。
【第22句】:在為人處世中吸取每天的經驗教訓,用心琢磨,做人才能日趨圓滿。把氣量拓展得寬闊些,生命的外延就得到了伸展。人生就活出了大境界。
【第23句】:【天天禪語】很多人都想成就,卻往往不能如愿以償。至今仍然沒有獲得成就,并不是意味著我們缺乏成就的能力,而是自大與私心阻礙了內在潛能的展現。自大會阻礙獲得解脫,私心會阻礙證得佛果.。
【第24句】: 習慣都是養成的,并非與生俱來。習慣的養成都有引導,既 有個人內心的引導,也有社會現實的引導,有什么樣的引導,就會有 什么樣的習慣。習慣一旦養成就難以改變,必須三思而后選擇。與其 養成假丑惡的習慣,不如養成真善美的習慣;與其養成憤怒仇恨的習 慣,不如養成平和友愛的習慣。
【第25句】:【禪語感悟】 做人要有度量,要懂得寬容。當別人犯了錯誤的時候,訓斥并不一定 能起到作用,有時寬容一下,給別人提供一個冷靜反省的空間,反而會使 其改過自新。
【第26句】:世人求佛究竟是為了什么?很多時候,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 東西;工作之所以令人渴望、苦惱,是因為它牽涉價值和欲望;生活之所以 如此的無趣,是因為現實和人性的沖突。如果你正面臨困境,不如給自己一 點時間,去沉淀一下自己的心靈,把承受改變為享受。
【第27句】: 不要處處爭強好勝 欣賞他人,即是莊嚴自己。如果你老是想贏對方,即使獲勝了,那也 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
【第28句】:喜歡倚窗靜坐,在一曲云水禪心里,靜心,清心,養心,安靜喧囂里的自己,打磨歲月留給塵世的滄桑與無奈,將紛雜融入禪音,隨風云散盡,待心素如簡,待心清若水,煙火流年里,愿時光從容,愿歲月悠然,愿人生花香滿徑。
【第29句】:貪心也好,嗔心也好,癡心也好,都是從本能出發,然后衍生成為生命墮落的催化劑;超越了一定的界限、超越了一定的道德規范,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煩惱。
【第30句】:(五)懺悔消業人作極惡行,悔過轉微薄,日悔無懈息,罪報永已拔。《增一阿含經》卷三十九,馬血天子品
【第31句】:我們的行、住、坐、臥與一舉一動,有意識地去生活,是覺醒,無意識地去生活,是迷惑。悟或迷、佛或魔、涅槃或輪同,都是一念之差。006。
【第32句】:分析于諸色,乃至觀微塵,自性無所有,譬如彪、兔角。無分無分者,蘊有蘊亦然。同于幻所作,一切皆如是。此中無業果,亦無作業人,無能作世間,設有非能作。能作待于作,何名能作人?此言成過失,說者非清凈。《大乘密嚴經》卷上,顯示自作品
【第33句】: 一個國家的大學教育的好壞取決于基礎教育,基礎不牢,地 動山搖。看看當下的社會,可謂人才濟濟,但有幾個懂得做人道理的 呢?賣國的人才懂嗎?吃里扒外的人才懂嗎?得了國家便宜還要詛咒 這個國家的人才懂嗎?貪官污吏們懂嗎?激情殺人者懂嗎?這些可都 是被稱作人才的人呀。
【第34句】:不要害怕失敗,不要害怕前路上的困難。內心時刻充滿希望的人擁有力量,這種自信充足的力量會讓他們一刻不停地去開拓。內心有力量的人不會輕易被失敗打倒,他們會在遭遇失敗時,繼續邁出嘗試的步伐。在挫折中不退縮,再堅持一下,或許下一刻就能完成征程。
【第35句】:曲人中行于直心,敗壞人中行真正心,諛諂人中行無諂心,不知恩中行于知恩,不知作中而行知作,無利益中能行利益,邪眾生中行于正行,僑慢人中行無慢行,不隨教中而不慍恚,罪眾生中常作守護,眾生所有過,不見其失。(古印度)龍樹《十住毗婆沙論》卷二,入初地品
【第36句】: 自嘲是一種自信,不自信必不能自嘲;自嘲是一種自醒,不 自醒也不能自嘲。自嘲是一種度量,需要開闊的胸襟;自嘲是一種深 度,需要厚重的思想。自嘲的人決不自卑,他的靈魂在高處;自嘲的 人決不自戀,他已然閱盡春色。不要輕看別人的自嘲,也不要將自嘲 當成懦弱,自嘲中有一股英雄氣。
【第37句】:生活在某一個盒子里,未必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但不把我們的精神鎖在 盒子里,卻可以由我們自己做主!
【第38句】:人得到應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云谷禪師對了凡先生所說的擁千金者值千金,應餓死者必餓死,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命運修造者,必須要提高自我價值,自我價值提高則人應得的不管質與量都會提高。
【第39句】:如家犬不畏于人,山林野鹿見人怖走,瞋恚難去如守家狗,慈心易失如彼野鹿?!洞蟀隳鶚劷洝肪硎?,梵行品
【第40句】:在修行過程中,我們理解多少,就要實踐多少;如果只求理解而不重實踐,不管你累積多么淵博的知識,那也只是廢知識。一耕云先生
【第41句】: 《壇經》中這段文字的解釋是:善知識,我所講的自己心中的眾生, 指的是迷于本性的錯誤認識、驕橫狂妄的情緒、不懷善意的想法、嫉賢妒 能的念頭、傷害他人的欲望,等等這些心思,都是眾生。都各自需要自性 自度,這才叫真正的拯救。
【第42句】: 當你記恨別人的同時受傷害的卻是自己。學會感恩,滴水之恩當以涌 泉相報;學會感恩,懂得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贈人玫瑰手留余 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也自會有人相助。生活就像面鏡子,學 會了感恩,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生活也會還你以微笑。
【第43句】:茅鹿門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濟事,則彼之感我,中懷傾倒,浸入肝 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第44句】:七、緣起·空·無我·中道(一)緣起法佛告比丘:緣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余人作。然彼如來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來自覺此法,成等正覺,為諸眾生分別演說,開發顯示。《雜阿含經》卷十二,第299經
【第45句】:大凡男子家立心作事,先要究明源本。源若不清,流必昏;本若不固,枝必枯?!蹲习刈鹫呷?/p>
【第46句】: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秹洝ぐ闳羝返诙?/p>
【第47句】:一粒青菜種子尚能轉糞壤成青菜,化腐朽為神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的佛種下在我的心地,豈不能吸收貪嗔癡三毒雜染,化為正覺菩提樹嗎?
【第48句】:佛陀說法四十九年,未嘗說一字,這是真話還是妄語?若你思索真與妄, 或者對這個問題干脆不思索,思與不思,都是心意識,心意識不死,你 就是個有事的人,與佛相隔云壤。死卻心意識,來一個死后重生。
【第49句】:若眼見色,于可念色不起欲想,不可念色不起恚想,次第不起眾多覺想,相續住,見色過患,見過患已,能舍離;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名律儀?!峨s阿含經》卷四十三,第1170經
【第50句】:言詞所說法,小智妄分別,是故生障礙,不了于自心。《華嚴經》卷十六,須彌頂上偈贊品
【第51句】:諸佛所說深經,一切世間難信難受,微妙,難見,清凈無染,非但分別思惟之所能得?!袈勅缡堑冉?,信解受持讀誦,以方便力為諸眾生分別解說,顯示分明,守護法故,是名法之供養?!毒S摩經》卷下,法供養品
【第52句】:公又問:“如何是佛?”師喚:“相公!”公應諾。師曰:“更莫別求”?!蹲嫌竦劳ǘU師》
【第53句】: 棗樹掛果了,棗農喜出望外,接著又開始蹙眉:這棗樹怎么在 不該掉葉子的時候老掉葉子呢?于是合作社趕緊請來專家把脈。專家 在棗園現場的一番解惑,又令棗農轉憂為喜。棗農們因此感慨:要是 身邊就有這樣的農民專家多好!農村很需要專家型農民??伤麄兊暮?代要么跳出了農門,要么務工進了城。
【第54句】: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者,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無量壽經》卷上
【第55句】:以佛為境界,專念而不息,此人得見佛,其數與心等。《華嚴經》卷十六,須彌頂上偈贊品
【第56句】:古人說:“往事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過去的事無法改變了,卻能成為一個“警報器”,提醒自己不要兩次絆倒在同一塊石頭上;變成一個“指路牌”,幫助自己在未來的人生之旅中,在善惡的十字路口,進行明智的選擇。
【第57句】:天下以美婦人譬好花,以好花譬美婦人。殊不知以人譬花,以花譬人,而能譬譬者,非花非人也。故日:“境緣無好丑,好丑起于心。”——《紫柏尊者全集》
【第58句】: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謹慎應酬無懊惱,耐煩作事好商量。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剛刀口易傷。惹禍只因閑口舌,招愆多為狠心腸。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世界由來多缺陷,幻軀焉得免無常。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明)憨山《勸世文》
【第59句】:佛說:內心有毒的人會施毒于人,內心無毒的人不施毒于人。佛家所說的“毒”,即貪、嗔、癡。貪是沒有智慧的欲求,嗔是沒有理性的情緒,癡是沒有覺悟的知見。
【第60句】:由于我們凡夫的六根不是正量,所以我們所看到、聽到、知道的一切的一切不是絕對的真理。假如我們凡夫的六根是正量,看到、聽到和知道的一切都是真理的話,那么佛陀的圣道為誰起到何作用呢?
【第61句】:佛說:地獄在哪里?地獄就在我們的身,心里。我們由于欲望難以滿足,而產生貪欲之渴與憎恨不滿之火,焚燒我們的身,心。期求解脫之道的人,亦必須遠離欲望之火。人的欲望是永遠也無法得到滿足的,欲望過多,不僅會導致痛苦,而且會導致罪惡。有求皆苦,無欲則剛。
【第62句】:有多少東西即便占有了,也未必真的屬于我們,還可能因為占有而讓自己失去太多。很多時候,我們舍不得放棄一個有之無益、棄之可惜的工作,舍不得放棄已經逝去很遠的往事,舍不得放棄對權力和金錢的角逐……于是,我們只能用生命作為代價,透支著健康與年華。
【第63句】:【看人看根本】看人看根本。佛看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所以不計一切而救度之。佛性是金,罪垢是塵,不因塵而棄金。有人看人,只要看到一個缺點,其他再多優點也看不見,這樣不好。母不嫌子丑,阿彌陀佛看我們都是好的,很可愛。
【第64句】:當今之時,其世道局勢,有如安臥積薪之上,其下已發烈火。尚猶悠忽度日,不專志求救于一句佛號,其知見之淺近甚矣?。ㄓ」夥◣煟?/p>
【第65句】:佛言:阿難,是郁伽長者,雖住居家地,常有等心,于是賢劫,所度人民甚多,勝余出家菩薩百千人教授。所以者何?阿難,雖有出家菩薩百千人,其德之智不及郁伽長者?!队糍ち_越問菩薩行經》
【第66句】:人生的道路,不一定起步就輝煌。起步的時候,往往仝很艱難,但是只要制心一處,一切都可以創造,一切都可以改變。
【第67句】:洞見法界生、佛,依、正,一念無邊剎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移于當念。(唐)李通玄《華嚴經合論》卷一
【第68句】: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滅,在賢圣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秹洝ばt第九》
【第69句】:若一個人很小氣,那他(她)一定愛精打細算,很少亂花錢,能夠為家里節省開支。
【第70句】:由唯識智,無境智生;由無境智生,復舍唯識智。境既非有,識亦是無?!^如兩木……由相鉆截而能生火,火既生已,還燒兩木。(古印度)彌勒《辨中邊論》卷下
【第71句】:走過恬靜的密樹林,路過洶涌的江濤。一路溝溝坎坎,起起伏伏,才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四時各有奇葩景,只是缺少悟禪人。數不盡多少日日夜夜,我仰望星空數著閃閃的星星,想著遠方的您。我希望有一天,似蒲公英般輕盈,與您一起暢游云海。
【第72句】:富貴不單是錢財上的,還有精神或思想上的。富貴包括“富”與“貴”。富是擁有金錢、知識、經驗或健康的身體,貴則代表人格品質的高尚,意味著心靈的富足。
【第73句】:面對痛苦和不幸,只需記住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人生一世,應求一份自然本真活著究竟為什么?佛日: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一《金剛經》
【第74句】:歲月雖然帶走了你青春的足跡,何必在意當年青春的美麗,只要你能夠坦蕩地面對血與淚的洗禮,直面去看待人生,無私地品味天地滄桑,正確品味自己生命中的禪唱。正確擁有自在的自己,整個世界都是你的傀儡。
【第75句】:0.人生的一切,不是算來的,而是感來的;不是求來的,而是修來的。求是只望結果,修是培植因緣。感是得道多助,算是一相情愿。
【第76句】:僧問:“教意即且置,未審如何是祖意?”師日:“煙村三月里,別是一家春?!薄躲钐段臏识U師》
【第77句】:如人夢中說夢,所見種種自性,如是所說夢境自性,都無所有,何以故?善勇猛,夢尚非有,況有夢境自性呵說?《大般若經》卷五九六
【第78句】:在你真正愛上你自己之前,不要說你愛任何人。那是假的,那只是你的需要,你需要人陪伴你,哄你,寵你,或者你依賴一種關系,但那都不是愛,因為,當你還沒有愛上你自己,你就無法給予對方愛,你無法分享你的生命。
【第79句】:戒是不起心動念,守住本分,戒掉一切名聞利養的貪念;“定”是遇到任何困境,都能守持志節、臨危不亂;“慧”是能運心轉境,于平靜中突破重重困難。
【第80句】:觀心行相凡夫二心,其相云何?一者眼識乃至意識,因緣自境,名自悟心;二者離于五根,心、心所法和合緣境,名自悟心。善男子,如是二心,能發菩提。善男子,賢圣二心,其相云何?一者觀真實理智,二者觀一切境智。善男子,如是四種,名自悟心。《心地觀經》卷八,發菩提心品
【第81句】:學佛是要轉換身心氣質,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靠我們長期的積累,持之以恒,默默耕耘,把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毛病、無明煩惱不斷地在持戒、修定、證慧的過程中斷除。
【第82句】:浮生似夢,與誰為仇,云煙過眼,與誰結怨。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里人!
【第83句】: 秋天的晚風有一些涼,靜靜地在秋涼中行走,走向浩瀚的星 空,走向童年的夢境,走向你。你萌芽在我的少時,你含苞在我的青 春,你綻放在我的中年,你還將燦爛在我生命的終點。秋涼的夜晚, 相對于初春的早晨,不過一次尋常的花開花謝。好在時間是一個圓, 你我注定在某個切點重疊。
【第84句】:佛言:我于諸法都無所見,故無所說。乃至般若不可說示。(明)葛益《閱藏知津》卷二十三
【第85句】:人生無常,很多事情都不是我們能預料的,我們所能做的只是把握當下,珍惜擁有。凡事總有因緣際會,一旦錯過時機,因緣就不一樣了,所以要好好把握當下,享受此時此刻的生活。
【第86句】:超生脫死法門,不可以聰明湊泊,不可以意氣承當,不可以情見夾雜,不可以粗疏領會?!斗ㄕZ二》
【第87句】:人活一世,也就求個心的安穩,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心寬一寸,路寬一丈。若不是心寬似海,哪有人生風平浪靜?人生的路到底有多遠并不重要,當務之急是珍惜生命的每一秒。人的一生,既不是人們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人們想象的那么壞。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的過程。
【第88句】:以慈愛來感化怨恨,以良善來感化邪惡。以施舍來感化吝嗇,以真實來感化謊言。一《佛陀的格言》
【第89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我們所擁有的珍貴的人生平臺,并不是用來做毫無意義的事情,也不是為我們過度享受奢侈而提供資源,而是我們挑戰煩惱、降伏自心、發揮愛心、啟迪智慧等修行解脫之道的大好時機。讓我們共同珍惜寶貴的人生,千萬不要錯過良好的機會,也不要浪費有限的時間和福報。
【第90句】:【古風基地】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非是禪房無熱到,但能心靜即身涼?!拙右?/p>
【第91句】:世出世恩,有其四種: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如是四恩,一切眾生平等荷負?!洞蟪吮旧牡赜^經》卷二,報恩品上
【第92句】:基督教的圣者,佛教的圣者,經由不同的途徑,運用不同的方法,都悟到了真道,彼此之道,自然相通。好比煉金,不管用什么方法,煉成的金子,都是質地相同的東西。
【第93句】: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幸面對新的一天,有些人已經迷航在時光 的長河里,有些人已經墜入漫漫永夜。有幸越過黎明,迎來陽光,在 早晨的鳥鳴中重新出發的人,沒有理由不欣喜快樂,更沒有理由抱 怨。人生短暫,歲月綿長,屬于我們的每一天都很珍貴,都是奇跡。
【第94句】:信有十分,疑有十分;疑有十分,悟有十分。(宋)佛跡頤庵真禪師《禪關策進》
【第95句】: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為自己,一切只為眾生求安樂,寧可舍己,以自己的犧牲使他人得到安樂。
【第96句】:碧溪幽林,輕掬明月凈紅塵,醉沐清風聽禪音。陪鶴伴琴,閑溫詩酒煮愛恨,笑泯浮生葬古今。
【第97句】:多中無一性,一亦無有多,如是二俱舍,普入佛功德?!度A嚴經》卷十三,須彌頂上偈贊品
【第98句】:有的人布施,是為了積德,以期萬事順利;還有的人布施,是為了給自己造福,為心靈找到安慰的居所。我們應當相信,每個人活著,心靈都要有所依托,否則人生將索然無味。
【第99句】:即心即佛莫妄求,非心非佛休別討。紅爐焰上雪花飛,一點清涼除熱惱?!洞蠡燮沼X禪師文案》
上一篇:家花沒有野花香下一句咋接(家花沒有野花香是什么意思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