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為什么邪見的罪業有那么嚴重呢?唯識宗認為,在眾生的阿賴耶識中,儲藏了許多善惡的種子。一旦我們的心里生起了邪見,這些邪見就會摧毀所有善法種子的力量,從此以后,相續中的所有善種或者善根都會因此而間斷。
【第2句】:我覺得好的感情不是一味的單向付出,而是我在努力的同時也能收到你的回應;不是我為你改變許多,而是每一天都甘愿為對方做更好的自己;不是兩個人互相捆綁,而是兩個人一起去看更多更精彩的世界。
【第3句】:【禪心佛語】覺悟的人不等到業障現前就趕緊積健康的因,把健康續上,這樣以后業障就不現前了。這就叫先知先覺,如果后知后覺的人,那可就苦啦,沒有遠慮,必有近憂,遠大的利益他看不透。
【第4句】:即使他背誦了很多經典,然而并不依法實行,這怠惰的人有如牧童在數別人的牛,沒得分享沙門生活的利益。南傳《法句經》第19偈
【第5句】:【禪語人生】祥和互敬的社會:佛教認為社會大眾應該培養“隨喜贊嘆,包容異己”的氣度,從平等法性之中體認諸法千差萬別的實相,彼此互尊互重,去除“排他”心理,共同創造祥和開明的社會。
【第6句】:生活中,我們也像這個人一樣四處尋找解脫的途徑,殊不知,并沒有誰捆住我們的手腳,真正難以突破的是心中的瓶頸。突破心中的瓶頸,清除心中的垃圾,就可以在屬于自己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第7句】:有些人最初修學時,非常熱衷也很認真,但時日稍久就逐漸松懈了。所謂:第一年學佛,佛在眼前;第二年學佛,佛在半天;第三年學佛,佛已不見。實應深自警惕。
【第8句】:如果該忍處不忍,后果不堪設想。其實,忍辱是為了負重,假如能以一時的犧牲換取回旋的余地,峰回路轉之下柳暗花明,方能于困境之中走出新路、開拓新天地。
【第9句】:為欲成熟一眾生故,修一切剎極微塵數波羅蜜門,成就圓滿如來一力。如是次第,為一切眾生成就如來一切智力,心無疲厭。“四十華嚴”卷四
【第10句】:真正能夠放下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看破紅塵的人,一種是背不動紅塵的人。前一種出于主動,因此鳳毛麟角;后一種不得已而為之,因此所在多有。前一種飄然出世,后一種向塵世投降。
【第11句】:【禪語人生】與其相見,不如懷念,與其攀緣,不如隨緣。人生不過是一場旅行,你路過我,我路過你,然后,各自修行,各自向前。
【第12句】:每個人生活的都不容易,每天要經歷很多事情,開心的,不開心的,順利的,不順利的,所有的事充斥在心里,負重的心會感覺累,累與不累,取決于自己的選擇,時時清理,告別煩亂
【第13句】:極少有人會想到:今日平安健康,明日是否還能行動自如?今日財勢順利,明日有無不測?人常處于“悔不當初。”的懊惱中,想做卻力不從心,后悔又已太遲!此時不僅罪業層層疊疊,甚至到了臨終仍惶惶不知所歸。
【第14句】:【禪心佛語】從生到死有多遠,呼吸之間;從迷到悟有多遠,一念之間;從愛到恨有多遠,無常之間;從古到今有多遠,談笑之間;從你到我有多遠,善解之間;從心到心有多遠,信任之間。
【第15句】:生活中不需要過多的欲求,否則它們會牽扯你過多的精力的。在現實社會中,有許多人執意于財富和成功的追求,事實上財富和成功并不可能讓你的幸福永駐。
【第16句】:【禪心佛語】世人有在家,有出家,有為道,有不為道,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滾來滾去。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第17句】:【禪心佛語】佛法說人生是五蘊和合無我的,所以我們應該捐除我見,打破我執,積極為人群、為社會、為國家、為世界謀幸福。
【第18句】:一個真正認真生活的人,在任何情況下,不會因世俗的虛榮誘惑而喪失自己的品性尊嚴。人生短促,我們應該排除一切困難而工作,并做到圓滿的成功,謀求為人類生活的利益做貢獻,再從自我實際的力量去創造命運。
【第19句】:【佛心禪語】“戲論”在推生“后有”的過程中,不是被動而不了解的著力,而是完全主動確定的誤解下的工作,這便是“生死根”,稱作“無明”。“輪回”發展中千姿百態的生命推演,便是“無明”的“作品”。
【第20句】:【禪心佛語】六和文化:勢不可使盡——勢若用盡,禍一定來;福不可受盡——福若受盡,緣分必斷;規矩不可行盡——若將規矩行盡,會予人麻煩;好話不可說盡——好話若說盡,則流于平淡。
【第21句】:【禪心佛語】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害也;物至而應,智之動也;智與物接,而好憎生焉;好憎成形,而智怵于外,不能反己,而天理滅矣。
【第22句】:【禪心佛語】沉默并不代表思想空虛。沉默是一個蓄勢等待的過程,大地的沉默是在孕育著金秋的收獲,雄鷹的沉默是在等待著振翅的高飛,嚴冬的沉默是在集結著姹紫嫣紅的春天。
【第23句】:若是想超出三界,要無念,連這個善念都無所著,行一切善,不著一切善,行一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不著一切相。
【第24句】:【心靜禪語】粗茶淡飯,清心靜欲,生活簡單了,人就快樂了;燈紅酒綠,利欲熏心,生活世故了,人就變老了。歡笑增加的只是臉上皺紋,而煩惱卻是刻在心上的皺紋!
【第25句】:成就菩薩道,必須經得起磨練。做慈濟、學習做人間菩薩,必須認真做本分事,遭遇困難時,必須再接再厲去克服。
【第26句】:【禪心佛語】傳統上,我們把出離心解釋為厭離輪回痛苦、追求解脫安樂的心。痛苦由執著而來,所以我們實際要遠離的是執著。
【第27句】: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壇經·般若第二》
【第28句】:【禪心佛語】對于合作伙伴來說,不要才高而心胸狹窄的人;寧要才低而心胸開闊的人。前者孤芳自賞,容不得別人;后者謙虛謹慎,裝得下大海。前者能做事,不能成大業;后者不能做事,可做領袖。
【第29句】:放得下寵辱,那便是安詳自在。你在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凡事不妄求于前,不追念于后,從容平淡,自然達觀,隨心,隨情,隨理,那么你便識得有事隨緣皆有禪味。
【第30句】:言語只是一種假象,對他人的話不必反應過激怎樣面對批評和指責的聲音?佛日:一切音聲皆為虛偽。一《佛說文殊師利凈律經》
【第31句】:【禪心佛語】第一要反省、要剖析。像剝香蕉樹,一層一層地剝,看我們的表面意識是如何形成的,一層一層地剝到最后,你就會發現是什么,就看到了真實。
【第32句】:【慈憫禪師偈】買肉須要肥,買魚須要活,買花須要美,買田須要闊;若教買命放,一毛不肯拔,黃泉路途險,失腳恐難活。
【第33句】:修行的道路,就是要充分相信自己,其他一切放下,不必于日用平常行事外,別有用功,別有修行。這就是不用功的用功,也就是禪師們所說的不修之修。
【第34句】:【佛心禪語】禪師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博跳動就是鐘鼓,身體便是廟宇,兩耳就是菩提,無處不寧靜,又何必等機會到寺院中生活呢?”
【第35句】:【禪心佛語】牛頓說:“我之所以看得比別人要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凡成功之事必有其內在的道理,大凡成功之人也必有其成功的利劍。你若能學會從前人的腳窩里找到自己的方向,你一定會成為一個十分了不起的人。
【第36句】:慚恥之服,于諸莊嚴最為第一。慚如鐵鉤,能制人非法。愧是故常當慚恥,無得暫替。若離慚恥,則失諸功德。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佛遺教經》
【第37句】:【禪心佛語】假若我們有圣眼與圣耳,能看到和聽到那個盜賊要我們去看、去聽、去抽的魔音,那么就能不受欲望的魔力驅使而消滅他,并且還不用花冤枉錢。
【第38句】:【經典的人生禪語】凡夫志量狹妄,說有難易。離相如虛空,盡契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識病幺?不是別物,只是個執難執易。
【第39句】:【禪心佛語】朋友是淡淡的清泉,知己是長長的溪流,有了朋友,有了知己,你發現早晨的空氣是新的,窗外的花是綠的。有了朋友,有了知己,你還發現自己的心境是舒暢的,干起活來是輕松的。
【第40句】:責己要嚴,待人要寬。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當要責備人的時候,先要檢討自己。(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41句】:做點好事千年在,做點丑事萬年存。多做好事垂千古,莫做壞事留遺恨。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只可種花分天下,不可栽刺害別人。
【第42句】:溫良、仁慈固然是做人的好品質,但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爭取。只是與世無爭,沒有任何理想,機械地活著,這樣的生命毫無價值。人生免不了競爭,要實現一個目標,哪怕這個目標很微小,也要主動爭取,機會不垂青等待的人。
【第43句】:“紅燈的愛”,是不合乎倫理道德、不合乎規律,不為社會所認同的愛。例如,沒有獲得對方同意,用各種手段一相情愿地追求,甚至逼迫對方順從。這種紅燈的愛,還有重婚、騙婚等行為,因為違反了法律,前途必定充滿危險。
【第44句】:【佛心禪語】日本凈土宗的創始人親鸞上人自小父母雙亡。九歲時,他就已立下出家的決心,于是跑去找慈鎮禪師為他剃度,慈鎮禪師就問他:“你還這么小,為什么要出家呢?”
【第45句】:【禪語人生】洲沙宿雁楚江秋。李清照:香蓮碧水動風涼,水動風涼夏日長。長日夏涼風動水,涼風動水碧蓮香。
【第46句】:名重則于實難副,論高則與世常疏。明人不算命相面,君子不求簽問卦。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莫道舉世無知已,有才庸人皆妒嫉。
【第47句】:若是浮躁過甚、浮夸過多、浮華過累,必欲壑難填、心境難平、負贅難卸,終勞力傷懷,徒增煩憂。人生是需要爬坡過坎、涉險渡困,無須心耿于一處,駐足于一地,唯苦中尋樂、轉苦為樂,方能抬寬視野。
【第48句】:【佛心禪語】總之,要「放下」就要先舍自我,不然自我愈強,就愈不容易放下。愈無執著者,自我就會漸漸減少,當自我減少了,才是真正的放下。
【第49句】:陽光穿透陰霾,只有飛沙知道;荒漠亙古不醒,只有風兒知道;我們晝夜前行,只有自己知道。沒有陽光的日子,荒漠一樣寬廣;沒有風兒的日子,烏云就在逗留觀望;沒有喝彩的日子,我們在平淡的生活中沉默并堅強。
【第50句】:【禪心佛語】生活的禪法,不是用來治療煩惱的傷口,生命的覺醒來自于內心覺悟的力量,生活的禪法,是面對煩惱的一種信心和規范,為化解煩惱提供的解決方式,或者說是一種溝通。
【第51句】: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念念為別人,不為自己,就是布施,就是供養。所以人人天天都在修布施波羅蜜,天天都在行菩薩道,只是不懂得,不知道而已。
【第52句】:恒愚法師:不要把狹隘當清高,認為不喜熱鬧喜歡獨處是一種心靈高尚。你的內心拒絕外在的世界、外在的人們,那是一種心靈的冷漠。獨木不成林,單絲不成線,沒有哪一個個體生命可以離開這個世界、這個社會單獨生存于天地之間。
【第53句】:【靜心禪語】不去抱怨,也不值得抱怨,這個世界,看不慣的事情很多,抱怨,只會使你傷情;不去怨恨,也不用去怨恨,每個社會,都有不公不平,怨恨,會使你失去包容。
【第54句】:【禪心佛語】人們看慣了日升月落春秋代序;習慣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冷暖世象。世間萬物的改變,卻很難看淡人間的悲歡離合,情仇恩怨,更難將傷心難過看得風清云淡。過了很多年的改變以后,我們也只好開心自在當成一種習慣。
【第55句】:【禪語人生】一個登山的人在懸崖峭壁,所迫切需要的是青藤小樹;一個上進的人在人生險途,所急于需要的是善言指南。
【第56句】:【禪心佛語】佛法說世間一切是變化無常的,所以痛苦是有解除的可能。你若不肯努力向上,好的樂的可能因無常變成壞的苦的;你若肯努力向上,壞的苦的也可能因無常而變成好的樂的。
【第57句】:【禪心佛語】或許,我們只有經過人生的荒涼,才能抵達內心的繁華。如果你不曾擁有,你永遠也體會不到失去的心碎;如果你不曾失去,你便永遠無法明白擁有的珍貴。
【第58句】:想想也牙酸。也不會天天纏綿到死的樣子。看到雪小禪這樣說的時候,我笑。多年前與他說話的時候,總想聽到一些關于愛的話,或者他的夸贊,他的想念,但是日子深了,所有的話語里最后只就是剩下了煙火的氣息。
【第59句】:愛人與被愛都是幸福的。但是這分愛必須“清凈無雜染”---付出者無所求,接受者不貪婪;施者受者無煩惱,彼此皆自在。
【第60句】:本錢易尋,伙計難討,心寬福厚,量小祿薄。鄙吝之極,必生奢男;厚德之至,定產佳兒。才不勝,不可居其位;職不稱,不可食其祿。成事不說,遂事不諫,存而不議,既往不咎。打虎不著,反被虎傷;放虎歸山,必有后患。
【第61句】:【心靈禪語】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就去見識更大的世界,認識更多奇妙的人,汲取更廣泛的知識。你不需要別人過多的稱贊,因為你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好。內心的強大,永遠勝過外表的浮華。
【第62句】:【禪語人生】要結四緣:結人緣,結善緣,結法緣,結佛緣。這就是講如何發揮人的主動性,推動善因善果的成熟,避免惡因惡果的來臨。
【第63句】:涉獵雖日無用,猶勝于不通古今;清高固然可嘉,莫流于不識時務。失意時得罪人,可在得意時彌補;得意時得罪人,難在失意時補償。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第64句】:【禪心佛語】是以莫造愛,愛憎惡所由。已除縛結者,無愛無所憎。愛喜生憂,愛喜生畏;無所愛喜,何憂何畏。
【第65句】:要用淡泊的眼光看世情,則富貴好比過眼煙云,用知足的心來取舍萬物,則清凈心不為物所染。儒家所謂: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
【第66句】:生活不是不輕松,而是看不淡;在人生的道路上摸索時,我們會發現,人生這條路有時滿地荊棘,在我們經過時會弄得滿身傷痕;而有時卻是鮮花和掌聲,讓我們心花怒放。我們在人生的路上印下了一個個腳印,我們也慢慢的成長。
【第67句】:有些事誰也怪不得,當放手的一刻,就要知道必須承受所有的后果。把疼留給對方,也把自己的位置徹底流放。不是每次轉身都可以回頭,不是每一次都有人為你守候,挑戰了底線的抉擇,別再說你有不舍。
【第68句】:【禪語人生】智慧的種子在我們內邊,認識它,我們會比歷史上任何一位英雄都無所畏懼;不認識它,每件事都會令我們不安,即使擁有全世界也不會快樂。貪婪和欲望因此造成,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真正快樂過。
【第69句】:【禪心佛語】創造財富是一種幫助我們達成目標的手段。于己,可以滿足生存所需;于人,可以扶貧濟困,廣結善緣。再多的財富,我們也無法帶走分毫。擁有只能代表一個人的福報,但能正確使用財富,才體現了他的智慧。
【第70句】:【禪語人生】人生是一場無常的旅行,無論我們怎樣志在萬里,伏櫪遠望,無論我們怎樣小心謹慎,憧憬完美,總有一天,我們會明白:人生沒有坦途,生活就是礪煉,福禍同行,甘苦相兼才是常態。
【第71句】:【禪心佛語】他的母親依舊充滿熱情:“你看呀,那濃霧,那四周若隱若現的光,還有消失在霧中的船帶走了令人迷惑的燈光,那么令人不可思議。”或許是被母親的熱情所感染,拿破侖·希爾也隱隱感覺到了隱藏在濃霧中的神秘。
【第72句】:牢。——《佛陀的格言》放縱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禍害;談論別人的隱私是最大的罪惡;不知自己的過失是最大的病痛。——海濤法師
【第73句】:修學佛法,就是要學得何時何地都能定靜,自我訓練“攝諸散亂心”。心若不專,則意不能定;意若不定,則慧不能生,以致愚癡暗昧,自生障礙。
【第74句】:【禪心佛語】輪回之路絕非坦途,我們會遇上順境,也會遇上逆境,要學會在面對挫折時,把它當成一種讓自己克服挫折的磨練,這種磨練會讓你成長、茁壯。
【第75句】:【禪心佛語】驕傲最大的壞處,就是它會讓我們不知長進。如果你以為:“我全都知道了,我實在很了不起。”那你就再也學不到什么。然而一個人如果說會碰上什么很糟糕的事情,這可以算是其中之一。
【第76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生活不是一場疲于奔命,更不是一場盲目的追逐,雖然飽嘗生活的艱辛,嘆息什么,遺憾什么,如果順暢,那么感謝,如果曲折,那么感謝。人生就是一個給心找到一個安歇的地方,這就是命運的超脫和灑脫。
【第77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困難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奮斗,而是做出正確的抉擇。別放棄,一步一步走下去,別讓機會從眼前溜走。
【第78句】:人最怕的就是自大。自以為一切功能皆具備,這樣便容易驕傲自大。人應該縮小自我,擴大心胸,以謙虛的心求取學問。
【第79句】:【佛心禪語】農夫想了想,知道無法說服禪師,只好讓步:“好吧,這個教義很好,但是。但是。”農夫吞吞吐吐地說道,“還是要請法師破個例,我有一位鄰居,平常總是欺侮我,如果能把他除去,使其在一切眾生之外就好了。”
【第80句】:愚癡與智慧:眾生多愚癡,愚癡與智慧是相對的。學佛者皆期望能得智慧,而開啟智慧必須滅除愚癡,減少一分愚癡就增加一分智慧。
【第81句】:【佛心禪語】走過很多路,經歷很多故事,慢慢去咀嚼生活對矯情的差評,不管經歷多少峰回路轉,不管故事里有多少迷茫困擾,內心的覺醒,是把生活活回生命的樸素與平靜,相信那句老話,心平萬事平,至味只是淡。
【第82句】:【禪心佛語】經營自己的長處等于存一筆利率最高的存款,它能使你的人生不斷增值。經營自己的短處等于貸了一筆利率最高的貸款,它會不斷削弱你的人生。
【第83句】:【禪心佛語】放下苦痛,才能沐浴陽光。不管昨天有多風光榮耀,亦是苦澀不齒,都過去了,無可更改,不能再來。唯有重拾心情,重新上路,才是我們今天唯一的選擇。
【第84句】:【禪語人生】這個生命有了戒的莊嚴之后,智慧會生起來。智慧的觀照力會增強,會讓我們發現每一個念頭從自己的心中劃過去,就像阿姜查尊者所講,如森林中一個平靜的水潭,一潭清水,就是那樣不動地照著。
【第85句】:【溝通技巧】愛不等于喜歡,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仿佛可以不必了。凍結在經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著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
【第86句】:《三乘佛教如何同步修持》——(顯密圓融)我們的行為,要做到小乘的行為:少欲知足、謹慎取舍。我們的思想,要符合大乘的思想:毫不利己、普度眾生。我們的見地,要達到金剛乘的見地:悲智雙運、輪涅不二。
【第87句】:有的人卻不能安分守己,將自己強健的體力用在不正當的地方,破壞社會,使父母心煩、心急,換來社會人群的唾棄辱罵,讓父母蒙羞,這便是“行為的不孝”。
【第88句】:【禪心佛語】當有一天我們老去,時光總是最無奈的東西,無論你多有錢,多有地位,都有老去的一天,看著這些為人父母的孤單的身影,心里一絲絲寒心,他們在努力的生活每一天,雖然孤獨,但是依然堅信愛。
【第89句】:【禪語人生】一個人想來世繼續做人或升天,有人天乘的法門;一個人要想解脫煩惱,成為阿羅漢,有聲聞乘法門;一個人要想成佛,普度一切眾生,不忍心自己一個人脫離苦海,那么就是菩薩乘的發心。
【第90句】:【禪語人生】只需拈花一笑,萬千心事盡在其中。往事的腳步輕了,悄悄地走過歲月。一笑于休閑處,坐看時光著地成灰。生活仍是一片寧靜。禪在心中,悟自心生。
【第91句】:修德、積福,就是創造培育善因善緣。不間斷地培植善因善緣,惡緣就停止了。善緣成熟了,惡因就會推遲現報。
【第92句】:【佛心禪語】不會尊敬別人,不知道照顧別人,不是真正的學佛人,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你就要如何對待別人。
【第93句】:【禪心佛語】慈悲心就是愛,慈悲心里面是沒有感情的,它具有的只是智慧,從智慧里生出來的愛心叫慈悲。所以這個愛心,它是清靜的,是平等的,是沒污染的,是充滿活力的,這也是一個人需要擁有勇敢心在里面。
【第94句】:現代人之所以焦慮、苦惱,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想要的太多,以至于無法放下,自然就會因為得不到而痛苦,然而大多數人都是“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太多”,卻忘記了知足常樂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
【第95句】:【禪心佛語】生活的所有考驗,恰恰是活在人間的一種內涵,用一種活潑的心態去善待生活,得失一段緣,來此一百年。看破的心閑,迷惑的空忙。
【第96句】:【禪語人生】爭取一分鐘,可能成就一件大事;一分鐘,也可能壞了人的一生。例如,有的人為了搶一分鐘,硬闖紅燈、硬要穿越平交道,結果車毀人亡,后果不可收拾。
【第97句】:富貴不是生命的主題,快樂和幸福應是我們一生的追求。幸福不只在于物質享受,外在的特質只要夠滿足生活需要就可以,不必為了追求過多的特質享受而喪失人生其他的樂趣。已經擁有的,便是好的,便是財富。
【第98句】:【禪心佛語】萬般隨緣過,一切隨緣了。只見活人論是非,不見死人道丑好。世人都為不忙之事忙碌,只要三寸氣在,名利爭執不休,殊不知無常期到,請問能帶走多少?皇帝一死,江山也丟,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第99句】:人生本來很簡單,只要快樂就好。活著并快樂著,便是最大的幸福。我們不是哲學家,能從一滴水中看世界,也不是一位禪者,從一朵花中就參悟人生。但短暫的生命歷程中,處處留心皆學問,點點滴滴見真知。
上一篇:如果新之助是小學生的話(如果新之助是小學生的話在線觀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