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當你覺得整個世界都背棄了你時,不要悲傷,請相信,上帝只是背過身去,醞釀一個更美的擁抱給你。不要覺得這只是安慰人的話,女口果你建立一個想要逆轉命相的心念,并為此發心為善,你就一定可以獲得你想要的結果。請記住,如果一扇門關了,上帝一定會給你打開一扇窗!
【第2句】:每個人都會有這么一種體驗:在困難和危險的境地中,發出的力量往往 要比平常大得多。我們有束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會癡迷于自己織就的 夢網當中,不敢掙扎,也無力掙扎。雖然我們無法擺脫物質世界對我們的制 囿,但在精神世界,我們卻有自由發展的余地。
【第3句】:人本是自然之子,但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人一方面不斷進化,以文化區別于動物;同時也被社會所異化,表現出許多非自然的屬性,尤其是在商業社會中,這種異化尤為明顯。
【第4句】:千千為敵,一夫勝之,未若自勝,為戰中上,自勝最賢,故日:人雄。《法句經》卷上,述千品
【第5句】: 感恩是一種歌唱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愛與希望。感恩猶如心 靈的泉水,源源不斷滋潤心田,它讓生命充滿生機,洋溢朝氣,遍灑陽 光,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感恩來自我們的心靈,不假外求,也不需付 出代價,關鍵只在你我一轉念之間。
【第6句】:【天天禪語】因為太期盼結果,所以往往忽略過程;因為忽略過程,所以往往失去結果。
【第7句】:惡業使我們無法主宰、調伏自己的心,這本身就是苦的例證。心念滋生出來的東西,必然具有苦的本質。——堪忍尊者
【第8句】:當愛情的激情被生活的瑣碎一點點磨光時,夫妻關系便會進入一個相對平淡期,如死水般沒有波瀾。這樣的生活很可怕,因為看似平靜,卻往往醞釀著大的變動。太平靜時屬陰,此時最好能有陽氣進入,不時激起一些波瀾,這樣水源才會鮮活起來,當水一旦流動時,才會有陰陽的轉換與平衡。
【第9句】:【梵心禪語】學會低調,取舍間,必有得失。人生是一場博弈,心胸豁達開朗的人,凡事看得高遠,生命有止,精神無止;擠不進的世界,不要去硬擠,難為了別人,也是作賤了自己;做不來的事情,不要去硬做,換種思路,也許是會事半功倍。
【第10句】:后來,我從了凡先生那里了解到,“了凡因語”就是追溯本源,從我們當下所看到的物象好壞,推斷事物的吉兇,同時反觀內省,掃塵除垢,為明天后天我們要看到的世界種下善緣,重塑生命,收獲善果。
【第11句】:偶爾放空自己吧,拋開都市的喧囂,放棄沒有止境的貪欲,用無欲無求的視線,掃過湛藍的天空,越過斑駁的樹影,讓疲憊的心找到棲息的港灣。
【第12句】:所謂講禪話、聽禪音、做禪事、用禪心,無非是友善二字,任何人以友善的態度待人接物,都會變成一個有魅力的人,視眾生如佛,以平等心待人接物。
【第13句】:菩薩見一切貧窮人來乞者,隨前人所須,一切給與。而菩薩以惡心、瞋心,乃至不施一錢、一針、一草。有求法者,不為說一句、一偈、一微塵許法,而反更罵辱者,是菩薩波羅夷罪。《梵網經》卷下
【第14句】:人生欲壑難填,惜福讓我們懂得勤儉節約,更加珍惜自己當下擁有的一切。少一些攀比,就不會放縱自己的欲望。學會知足常樂,便能讓心靈達到一種從容而淡定的境界,便能用感恩的心去感受富足,包容一切、感激一切。
【第15句】:牛飲水成乳,蛇飲水成毒。智學成菩提,愚學增生死。如是不了知,斯由少學過。“四十華嚴”卷十二
【第16句】:末世眾生,無論有善根、無善根,皆當決定專修凈土。善根有,固宜努力。無,尤當篤培。(印光法師)
【第17句】:笑是一種表情,皺眉也是一種表情;呵斥是出聲,說話也是出聲。但是笑比皺眉好看,說話比呵斥自然。
【第18句】: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凈本心,使六識出門,于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壇經·定慧第四》
【第19句】:三伏天禪院草枯,小與尚央師撒草籽。師:天涼再說,隨時。仲秋撒種,風卷不少。小與尚急,師:沒事,吹走的多空殼,隨性。撒完種,鳥來啄。小與尚打鳥。師:鉆得深鳥吃不到,隨遇。夜半秋雨,小與尚惦種子難睡。師從容說:沖到哪就哪發芽,隨緣。一周后滿園青嫩,小與尚高興,師:該有的跑不掉,隨喜。
【第20句】:人生就如善變的天氣,有晴有雨,有風有霧。這既是莫測的苦,又是多彩的樂。從生到死,就像一場風吹過。走過春夏,卷過秋冬;走過悲歡,卷過聚散;走過紅塵遺恨,卷過世間恩情,人生如夢夢如人生。生命盡頭,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第21句】:妙語是理解的精華,理解的知識是禪定的精華;一個粗疏懈怠的人,他的理解力和知識都不會增長。《經集》第二品,第九章《戒行經》
【第22句】:你無法單獨存在,你無法單獨快樂、幸福。即使你不愿意,你的快樂也會蔓延,滋養另一個生命,即使你不想,你的幸福也會侵潤另一個生命,你無法單獨。你的痛苦,你無法獨占,周遭的生命都會遭殃,你無法獨自悲傷、獨白難受、獨自妒忌、獨自擔憂,你的周遭都在深受影響。
【第23句】:百千萬億講經法師,趕不上一個坐禪比丘。佛法是持戒坐禪體證傳承下來的,不是光說不練就可傳承的。
【第24句】:以成就大愿海故,心清凈;心清凈故身清凈;身清凈故身輕利;身清凈輕利故,得大神通無有退轉。《華嚴經》卷六十一,入法界品
【第25句】:佛學里把這個世界叫做“娑婆世界”,翻譯過來便是能容納許多缺陷的世界。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有缺憾的,沒有缺憾就不會被稱為“人世間”。
【第26句】:別說誰是我的敵人,別說誰對我不友好,不友好也不要聲張,一聲張就造成裂痕。(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27句】:學會用欣賞的眼光、欣賞的心態去欣賞我們身邊的人和事,人生就會因為這份欣賞與被欣賞而更加和諧、燦爛!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世間賞心悅目的人和事,常人大多都能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但對那些讓人不舒服的人和事,卻更需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
【第28句】:應觀四念處:所謂無身住處,無受住處,無心住處,無法住處,無住處建立處,是名念處。《大寶積經》卷-。-,善德天子會
【第29句】:【禪法六字】生命,生死,生活。生命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生死是表相。生滅來去是無常的。生活是日常的言談舉止等身心活動的體現。生命為體,生死是相,生活是用。苦不升起的安詳喜悅的心境為智慧彼岸。掌握心境將禪的智慧與慈悲落實到生活中就能超越生死之相,圓滿生命本體,禪悟人生。
【第30句】:不要迷惑于表象而要洞察事務的本質,初學者的心態是行動派的禪宗。所謂初學者的心態是指,不要無端猜測不要期望不要武斷也不要偏見。初學者的心態正如一個新生兒應對這個世界一樣,永遠充滿好奇求知欲贊嘆。
【第31句】:解開心鎖,禪悅心生,法喜為生,慈悲為子。跏趺而思,吉祥而靜,隨 緣而修,光明而心。
【第32句】:寧靜,是一個人心靈最強大的力量。面對紛擾的外在世界,我們應該將內心的安靜作為修行,不斷過濾心湖里的種種雜質,讓生命恢復純凈本質。
【第33句】:對于現代人來說,不執著于得失,不拘泥于成敗,凡事拿得起放得下,就是平常心。擁有一顆平常心,才能不浮俗世、適性隨緣、清凈快樂。
【第34句】:佛祖慧命,只有八個字包括無余: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明)憨山《夢游集》卷四,示周錫孺
【第35句】:【古風基地】簫聲幽咽處,燈火已闌珊。明月相思何處,倚欄宮商凝露。書盡離懷,寄情歌賦,回首往事難駐。花開花謝,欲留春長住,奈何,奈何,流年難屬。念紅塵難度,禪語何處。多情傷感無數,此生癡戀君心顧。入夢一曲春宵度,驚醒纏綿如霧。山高水遠,寒暑共赴。不負,不負,風雨同路。
【第36句】:世間之樂,無非是苦。眾魔境界,愚人所貪,諸佛所訶。一切苦患,因之而起。《華嚴經》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第37句】:真正的情愛不是擁有對方,而是一種生命的交流,更是一種對天下蒼生的無盡奉獻。《星云大師講演集》(三)
【第38句】:以同避仇人讓不安定的心安定,以降伏嗔恨讓安定的心穩固,以充滿愛心讓穩同的心發揮功用。
【第39句】:無論在家出家,均以各盡各人職分為事,令一切人先做世間賢人善人,庶可仗佛慈力,超凡人圣,往生西方也。《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自述》
【第40句】:一個人如果不懂得舍棄,就會執著于外物,就會在做事的時候分心,在達到目標的路上繞彎子。不舍得放棄也就是拒絕簡單的生活,這樣只會令人不堪重負,心力交瘁。
【第41句】:報應真的會發生嗎?佛日:善惡之事,自由心作。禍福由人,如影追形,響之應聲。一《佛說阿難分別經》
【第42句】:別讓自己沉迷于過去拋開過去,讓一切在今天全部歸零,這樣我們才能整裝待發,快樂出行。
【第43句】:假使每一個人都把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看作是神圣的,我們以感恩的心情加倍地愛護它們,那么,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就會日趨完善。
【第44句】:很多人在陷入困難的泥淖時,往往會喪失了基本的理智和判斷能力,往 往會使得自己越陷越深,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不要一直想著如何 解決問題,試著想想,能不能憑借這個問題走出去呢?
【第45句】:有句佛語叫“掬水月在手”,蒼天的月亮太高,凡塵的力量難以企及,但是開啟智慧,掬一捧水,月亮就會被捧在掌心。面對生活中各種紛繁復雜的問題也應有此心境,不要一心攀摘得不到的東西,而要以智慧心發覺生活的千般美麗。
【第46句】:沉溺于后悔,巧言善辯,沮喪與昏沉,眷戀,以及猶豫不定,要知道這五種情緒是大盜賊,他們盜取了你無限的增上財富。—_慧律法師
【第47句】:弟子問:“聽說誦三千卷《金剛經》可以破名相?”師言:“若能夠破名相,四句偈就可破;若不能破,誦一萬卷《金剛經》也沒有用!”
【第48句】: 有這樣一個微博,每篇博文都唯美純粹,仿佛葉尖的晨露晶 瑩欲滴。博主是一位商務人士,每天奔波于都市的紅塵。該博主的博 文大多完成于工作中的小憩,寧靜的深夜,甚至紅綠燈前的等候。博 主說自己是詩意控,行者凝思:當今社會物欲橫流,詩意控是個多么 陌生又何等令人神往的境界!
【第49句】:結人緣、結善緣、結法緣、結佛緣卻有所求,那就是世間的善緣、有漏的善緣;反之,廣結四緣無所求、不著相,無人無我無自無他,那就是無漏的善緣,那就能夠成圣成賢。
【第50句】:看透才能獲自在,得解脫;人生說起來或許真的很沉重,成敗,榮辱,福禍,得失……面對挫折和苦難,一路生活,一路坎坷;若將自己沉緬于悲憂低落的圈套中,再美麗的生活也會黯然失色。
【第51句】:在修行過程中,我們理解多少,就要實踐多少;如果只求理解而不重實踐,不管你累積多么淵博的知識,那也只是廢知識。一耕云先生
【第52句】:佛云:“自己是自己的怙主,自己是自己的敵人,行善與作惡的時候,自己是自己的證人。”
【第53句】:生活在此處,莫要向別處求佛求悟。塵世人心喧擾,只因在眾生心中有 一個對靜寂、悠閑的渴望。靜處不存,二元對立打破,鬧處亦無蹤跡, 此時所作所為皆是如實應緣。妙悟之人運水搬柴,絕無凡心亦無圣心, 只是運水搬柴。
【第54句】:有些人雖然生活貧困,卻富有愛心、充滿人情味,所以感覺觸目所及都是親切可愛的臉孔,所聽到的也是充滿人情味的聲音,生活得非常快樂充實,這就是“貧中之富”的人。
【第55句】:父母和孩子是世間最親近的人怎樣處理好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佛日:子事父母,當有五事。一者當念治生。二者早起敇令奴婢,時作飯食。三者不益父母憂。四者當念父母恩。五者父母疾病。——《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第56句】: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怎樣欣賞生活的美麗?佛日: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華嚴經》
【第57句】:(三)八風不動八風不動心,無憂無污染,寧靜無煩惱,是為最吉祥。《吉祥經》
【第58句】:喜歡與愛是有區別的。喜歡是一種心情,愛是一種感情。喜歡是一種直覺,愛是一種感覺。喜歡是淺淺的愛,愛卻是深深的喜歡。喜歡你,卻不一定愛你,愛你就一定很喜歡你。喜歡一個人,淺淺地喜歡是最美,如飲清茶,淡然而落寂,挑落燈花,滿心禪意,是銀碗里盛雪的素清,卻又聽著隔水的云簫,分外的纏綿。
【第59句】: 有一些人我們不喜歡,卻無法不與之相處;有些事我們很反 感,卻不得不認真去做。世界很廣袤,但極少有你獨處的地方;事情 千萬件,但極少能夠選擇。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擴展自己的心,讓所 有不能包容的都全部包容,再將心的領地一分為二,一半留給快樂, 一半留給自己在不快樂中尋找快樂。
【第60句】:上根菩薩居露地,中根菩薩居葉中,下根菩薩居石室,未成佛道常不臥。《心地觀經》卷五,阿蘭若品雖行苦行,不憚劬勞,恒無退轉。《心地觀經》卷八,成佛品
【第61句】: 社會是個萬花筒,這個比喻很陳舊,但耐嚼, 不同的人總能嚼出不同的味道。事實上也是這樣,這 個世界上絕找不出兩個相同的人,也絕找不出兩件相 同的事,不是地點對不上,就是時間對不上。既然是 萬花,選擇哪一朵,寄情哪一朵,就不能那樣隨便。
【第62句】:當于一切有情住平等心,……當于一切有情起恭敬心,不應起僑慢心;……當于一切有情起質直心,不應起諂詐心;……當于一切有情起調柔心,不應起剛強心;……當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心,……當于一切有情起安樂心。《大般若經》卷三二四,真如品
【第63句】:有人請教倓虛大師:“您學佛幾十年,不知道您對佛教最重要的體會是什么?”他說:“我只有六個字的體會:看破,放下,自在。”——凈慧
【第64句】: 漫步在晨風中,目光被自然的色彩牽引,思想吮吸自然的芳 香,我的內心無比安寧。盡情享受早晨的短暫時光,不被脂粉的面具 打擾,不必為頻生的白發憂愁。林蔭道上那片枯黃的落葉,塵封了春 天故事,回歸本色美麗,仿佛波德萊爾的《惡之花》。此刻,靈魂的 真實,人生的真相,和晨光一樣清澈。
【第65句】: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饒自樂、大名稱,但為永滅眾生苦,利益世間而發心。《華嚴經》卷十四,賢首品
【第66句】:不要去欺騙別人,因為你能騙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反之,如果你被人欺騙,也無須抱怨,因為不是冤家不聚頭。今生能騙你的人也是前世與你淵源很深的人,他欺騙你有時就是想過來和你打聲招呼:“喂!哥們兒,前世你還欠我一壇酒,記著請我喝喲!”今生沒有被騙過的人,前世一定是個孤獨的旅人。
【第67句】:不執迷科學,不沉醉哲理,只愿證悟真諦。聞思佛陀的法教而實修實證,是凈化心靈和啟迪智慧的唯一途徑。
【第68句】:天下萬事萬物“一理貫之”。有其理,必然有其事;有其事,必然有其理。所有的學習和因果的教育,首先都是為了明理,明理才會心安。
【第69句】:當我們徹底確認了自他不二,從此對于任何人,乃至任何生命現象,都會油然產生一份親切感,而不會有強烈的疏離感和排斥性。——耕云先生
【第70句】:在行、住、坐、臥當中能夠時時觀照當下,使自己的心與佛相應、與法相應、與戒相應,我們當下便是身居樂土。
【第71句】:而當我進一步走進心齋坊,了解現實中的了凡先生,竟然發現出奇的巧合,他和明朝袁了凡先生在命運軌跡上有著極其相似的經歷。
【第72句】:回首,青春猶如一場盛大的演出,來不及揮手,早已匆匆落下了帷幕。靜坐紅塵,喜歡盈盈碧天上飄逸的白云,喜歡臨窗聽雨,聆聽心之禪意,讓雨洗盡塵埃,也純凈了心靈。
【第73句】:佛告比丘:我以一切行無常故,一切諸行變易法故,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雜阿含經》卷十七,第473經
【第74句】:人一走,茶就涼,是自然規律;人沒走,茶就涼,是世態炎涼。一杯茶,佛門看到的是禪,道家看到的是氣,儒家看到的是禮,商家看到的是利。茶說:我就是一杯水,給你的只是你的想象,你想什么,什么是你。心即茶,茶即心。
【第75句】:只有幸福的日子是不夠的,因為此生既不是開始,也不是結束,在無數流轉的生命里,不過是個片段罷了。死亡是另一段新生命的開端,并非是一了百了。既然死亡是新生命的開端,我們為何不去做對死亡和來世有益的事呢?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對死亡一無所知。你可以追逐此生利益,但不能沒有對死亡的準備。
【第76句】:要打開心門!如果心門大開,任何人出出入入,都能暢行無礙;反之,心門若窄,任何人出入都會彼此碰撞。
【第77句】:世間繾綣之事,落在凡人心里,就是千絲萬縷的糾纏,而落在禪師的眼中,卻是如此了無掛礙。一方小塘,看盡多少過客往來,每一次遇合都是結緣,每一次離散都是渡化。
【第78句】:問:“心如何無念?”答:“最簡單的說法就是不與妄念相應,即是無念。這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一般人對境的反應模式就是不斷的攀緣,內心從來沒有一刻安定。時下流行一句話:‘跟著感覺走真好’,其實,跟著感覺走就是跟著妄念走,如何從妄念的瀑流中,到達清明的岸上,才是禪定的目的。”——鄭鴻祺居士
【第79句】:【佛學大師經典文案】《易經》云:“無平不陂。”成功沒有坦途,前進的道路上一定有著各種各樣的坎坷、陷阱,等著人們去克服。因此,不必幻想輕輕松松地收獲,成功就意味著要作好艱苦奮斗、奮戰到底的心理準備。
【第80句】:休把庭花類此身,庭花落后更逢春,此身一往知何處?三界茫茫愁煞人!(宋)龍牙密禪師(澫益《法海觀瀾》)
【第81句】:如果能夠靜心抬頭,為自己開一扇窗,便看得見廣闊晴朗的天,心中的煩惱也好似天邊浮云,轉瞬便會消逝。生活有了繁雜才顯真實,不煩惱,不疾不徐地對待紛擾才能身心舒坦。
【第82句】:【清雅基地】【禪悟】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傷口中幽居,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我生命中的千山萬水,任你一一告別。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樁不是閑事。——倉央嘉措
【第83句】:大話要從實行中出,方有益。學問須從實踐中出,方能自利利人。否則學問愈大,愈易壞事。《印光法師文鈔三編》
【第84句】:人的煩惱多源于自我,為了維護“我”以及“我”的所屬物,陷入無窮無盡的糾纏中,既和外界爭執,也和自己較量,心中太多牽絆,無從解脫。其實,世間本無“我”,又何苦執著?放下、忘記、拋卻,才是悟到空的途徑。
【第85句】:雙方價值觀的差異,往往是誘發爭吵的主要原因。如果我們僅按自己的價值觀來考慮問題,看到的只是一個片面的世界,跟別人看到的那一面大不一樣。如果雙方各執己見,永無達成共識的可能。只有站在不同人的立場上看問題,才能看得更全面。
【第86句】:問:“人人若離開惡人,究竟惡人要望誰救度他去歸正路呢?”答:“此分菩薩非菩薩,有正知見無正知見而言,菩薩有大慈悲,一例普度,自于惡人而不遠離。有正知見者,縱不能化度惡人,亦不致被惡人轉變,離與不離,無益亦無害也。若非菩薩,又無正知見,試問親近惡人,果何取乎?”——牽炳南居士
【第87句】:你耐不了這痛苦,是因為你原本慈悲。好人,是行走在這個世界永恒的慈悲,也是這個世界最后的溫暖和希望。
【第88句】: 表現欲特別強烈的人,往往聰明有余智慧不足。因為表現欲 的驅使,不少人總是會對所處場合的主題、氛圍,以及自己所處的位 置失去清晰的判斷,從而因為另類和不合時宜,或被人輕視,或被人 嘲笑。表現欲膨脹,往往會像氣球一樣被戳破,結果剩下的只有自卑 和笑料。
【第89句】: 一念一天堂,一念一地獄 一念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就是鬼。這個心,一念的善,就造天堂的 因;一念的惡,會結地獄的果。
【第90句】: 在這樣一個浮躁的時代,你的心不會安靜。心的凌亂反過來又加 重了時代的浮躁,從而造成一種惡劣循環。常言道,人作有禍,天作有 雨,時代在作,人心在作,導致天災人禍層出不窮,致使我們美麗的藍 色星球越來越黯然失色,越來越不宜居。在星際旅行還是一縷夢想的時 候,我們是否應該設法安靜?
【第91句】:其實,能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比自己優秀的對手”、“比自己成功的方法”等,并不會讓我們變得不如人,相反會因此而發現他人身上許多自己所沒有的優點。
【第92句】:在時光里打坐,歲月里參禪,只見你,不見佛。總感覺,你就是佛,佛是你;你是蓮,蓮是你。就這樣自性清靜地愛你,不叫沾染一絲塵埃。心靈的廟宇,住著如蓮的你,用愛與真情,虔誠地把你供養。
【第93句】:所以我們覺得這個世界開始變了,變得物欲橫陳而雜亂無緒。人人為財,心哪得片刻清凈?心已蒙塵,談何身康體健。
【第94句】:巢知風,穴知雨,不用安排,自成規矩,歷歷靡緣,間間何遇樂哉?林鳥淵漁,一笑相忘爾汝,且道,如何體悉恁么相應去?還會么?——《宏智禪師廣錄》
【第95句】: 很多時候,我們會陷于別人給我們的評論之中,別人的話語、舉動可 能會消滅我們往前邁進的勇氣。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跟自己生煩惱的事比 比皆是。從佛教來講,自己跟自己生煩惱也是不對的,因為它也是了脫生 死的根本,也是我們需要轉化、斷除的對象。
【第96句】:菩薩若見諸惡不善眾生,若呵責,若軟語,若驅擯,若舍之;有惡性者,現為軟語;有僑慢者,現為大慢,而其內心實無僑慢。是名菩薩方便不可思議。菩薩深知眾生所有罪過,為度脫故,常與共行,雖隨其意,罪垢不污,是故復名不可思議。《大般涅槃經》卷三十二,獅子吼菩薩品
【第97句】:人們往往羨慕大海的胸襟,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大海永遠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所以,它才能容納百川。假如一個人心胸狹隘,總把自己放在高高的位置上,那么人人都會對他避而遠之。
【第98句】:星云大師說 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還有一句哲言說:“要么你去駕馭生 命,要么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這些正說明 了心態的重要性。
【第99句】:土豆可以煮、燒、蒸、炒、炸,可以切絲、切條、切塊、和泥;吃法盡管不一樣,吃的都是土豆。祖師一味的教法,“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不論怎樣聞信稱念,都必得往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