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內行自以為精通而擅自妄為或者疏忽大意,外行由于不懂而膽小謹慎如履薄冰。
【第2句】:我應如日,普照一切,不求恩報。眾生有惡,悉能容受。終不以此,而舍誓愿。不以一眾生惡故,舍一切眾生。《華嚴經》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第3句】:達真堪布:修行中,不要害怕對境。在對境中,即使這次失敗了,下一次再提起正念、戰勝它,也是一種成就。只想順利,是不會成功的。
【第4句】:生命之間需要對話,但不一定需要語言。和自然握手和天地擁抱隨處結祥云。
【第5句】:【禪心佛語】高山未能斷流水,枯木也會再逢春。靜待時機,善果可期。殘缺不一定不美麗,完整不一定就美麗。
【第6句】:【佛家禪語】我們要尊重眾生的理由有三:-、過去的時候一切眾生曾經是父母;二、現在的時候一切眾生是修行的所依助緣;三、將來的時候一切眾生是未來的佛陀。
【第7句】:諸佛如來大悲常轉。何以故?諸佛如來不舍一切眾生故,于一切時,為成熟一切眾生故,當知大悲常起不息。《大寶積經》卷三十九,菩薩藏會
【第8句】:【佛語摘抄精選】實話第一戒,實話升天梯,實話小如大,妄語入地獄。(《智度論》)
【第9句】:【禪心佛語】對失眠的人而言,夜是冗長的。對于疲倦的人,一里路都嫌遠。對無知的人來說,一生是漫長的。
【第10句】:【禪心佛語】和諧之美在于不對立,和合之美在于不二法,無有一法可得,是為融合之樂。
【第11句】:【佛心禪語】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壇經》
【第12句】:禪宗對慈悲的強調,主要是以慈悲心對待別人,而智慧心則是約束自己、輔助自己修行的無形力量。
【第13句】:【禪心佛語】俗話說: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可俗話又說:眾口爍金,積毀銷骨。
【第14句】:煩惱的根源一般人在發生事情或面臨一個新的境況時,常易生起患得患失之心,這就是煩惱的根源。
【第15句】:【禪語人生】心底無私天地寬。心胸寬一點,目光遠一點,人生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寬。
【第16句】:【禪語人生】我們都不能確定最終能否在一起,但能確定的是,為了在一起,我會拼盡全力。
【第17句】:【佛家禪語】看盡繁華,才懂淡然;經歷磨礪,才得從容;讀懂人心,才知隨緣;讓生命安恬如花開,各自芬芳,守心自暖;讓年華走過素色流年,安暖陪伴,歲月靜好。
【第18句】:【佛家禪語】愛心與智慧是最好的心靈良藥。心能感化他人,智慧可凈化自己。有愛心與智慧的人生,是最完美的人生,也是最有價值的人生,更是有意義的人生。
【第19句】:【禪語人生】我們無法避免生活中一切的不善,而內心清凈則能減少傷害。
【第20句】:【禪語人生】因果報應,不是像你所想象的立竿見影,生死輪回,善惡分明,終有報應。刻求因果,也是一種執著的悲哀,為心所困,不得其解,沒得解。
【第21句】:【佛學智慧經典文案】人際溝通和為貴,千萬別陷入無聊的爭論中怎樣避免生活中的矛盾和爭吵?佛日:若以諍止諍,至竟不見止;唯忍能止諍,是法可尊貴。——《中阿含經》
【第22句】:【禪心佛語】內心平和,才能在心里裝下滿滿的幸福。平和的人,看得開,放得下,想得明白,過得灑脫。
【第23句】:是不是帝王將相的苦少一點,黎民百姓.的苦就多一點呢?不是的,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過苦的方式不同而已。——凈慧
【第24句】:心是禪的關鍵,禪是成佛的階梯,心的悟力是長流不斷,而非停滯一處的。因此,每個時候對事物的領悟都不相同,心境提升到某地就到達某一個禪天,此乃成佛之階梯也。
【第25句】:念如磐石,持守一心抱定宗旨,一志不移,任他八風吹來,爾當巋然不動。只此法門,真可一生直截了當。世之最可珍貴者,精神也。
【第26句】: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處,即須發大慚愧,生大恐懼。發露陳謝,懺悔前愆。萬不可顧惜體面,隱忍不言,自誑自欺。(民國)弘一《改過經驗談》
【第27句】:【經典佛語】“守一不移”是指確立一個不變的目標,經過一段時間的專注,就能在某個問題、法門、技術上得到成就。
【第28句】:十二緣甚深,難見難識知,唯佛能善覺,因是有是無。若能自觀察,則無有諸入,深見因緣者,更不外求師。《長阿含經》卷一,《大本經》
【第29句】:佛教微博經典:無論遇到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界,不起煩惱念,不增執著心,就是看破。人無恒常,事無恒久,順境時處之安然,逆境時處之泰然。
【第30句】:今后之中國民族心理,其將吸收東西兩半球、古今五千年各種民族之文化,陶鑄為中國民族新心理,以為創造世界文化之發軔。(民國)太虛《中國近代之民族生活》
【第31句】:【禪語人生】選對老師,智慧一生;選對伴侶,幸福一生;選對環境,快樂一生;選對朋友,甜蜜一生;選對行業,成就一生。
【第32句】:【禪心佛語】人生一世,要起好頭:踏實工作,不出風頭;實事求是,不爭彩頭;奮發有為,不減勢頭;頭腦清醒,不栽跟頭。
【第33句】:【佛心禪語】不依靠任何人而獨立生存的人是沒有的,包括佛在內,因為沒有了眾生就沒有了佛。
【第34句】:明浮躁源,戒浮躁心,無論外界怎樣,我們都應該隨時提醒自己不要有絲~毫的浮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才是處世之道。
【第35句】:一粒種子,可以長出累累的果實,雖是兩個金錢的布施供養,就會有無窮盡的收獲。可見,大事都由小事做起。
【第36句】:【禪心佛語】果實的職務很尊貴,花朵的職務很甜美;可是讓我堅守葉子的職務,謙遜地奉獻濃蔭吧。
【第37句】:苦依于業,業依于結,而苦、業、結都無所依,以必性常凈故。如是當知,一切諸法無有根本,都無所住。《大集經》卷十五
【第38句】:真正禪者的眼中,天堂凈土在哪里?卑賤工作里有天堂凈土,愛人利物里有天堂凈土,化他轉境里有天堂凈土,原來天堂凈土是在禪者的心中,不在心外。
【第39句】:現今社會有一種通病——“缺愛癥”。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充足自己的愛心,然后互相付出,將這分愛充足于社會,社會就能祥和。
【第40句】:我們應該學習圣人包容萬物的寬大心胸,心境才能超脫;否則盡管信仰虔誠、禮敬拜佛,終究還是會墮入魔道。
【第41句】:【禪心佛語】制心一處澄心絕慮理無不窮事無不通______是名真禪。
【第42句】:【佛心禪語】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已經夠多了。
【第43句】:法四依依于義不依語,依于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于法不依人。《維摩經》卷下,法供養品
【第44句】:有戒則有慧,有慧則有戒。戒能凈慧,慧能凈戒。。如人洗手,左右相須。
【第45句】:【禪心佛語】佛陀從不勉強別人去做他不喜歡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訴眾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惡?善惡還是要自己去選擇,生命還是要自己去掌握。
【第46句】:【禪心佛語】歲月看去如流水,了知空幻自安然。不問浮云散何處,抬頭梅花滿枝香。
【第47句】:返璞歸真:精湛利巧之器,需經洪爐烈火,燒煉千錘、去滓存菁,使廢鐵成精鋼。
【第48句】:用心聞法,不是用腦聞法。用腦,即使都“懂”了,也不一定與自己有什么關系。用心,即使不懂,卻可以很喜歡。佛法,未必要懂,喜歡就好。
【第49句】:兩岸蘆花一葉舟,涼風深夜月如鉤。絲綸千尺慵拋放,歸到家山即便休。——《舒州龍門佛眼和尚文案》
【第50句】:細沙含一方世界,野花藏一座天堂旦我們懂得放慢腳步,為自己尋找安靜心空,就可以在遭遇困難時仍擁有幸福的感覺,也可以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
【第51句】:世間之所以有人我、是非、內外、事理不能調和,皆源自“貪、嗔、癡”。有此三念,故爭長論短,永無休止。
【第52句】:【禪心佛語】生活中從來不缺少美,只是浮躁的我們內心充斥了太多的欲望和不滿、妒忌和猜疑,才將美好隔于心窗之外,讓流年歲月寫滿了孤單和荒蕪。
【第53句】:塵勞回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第54句】:我們常常看見:一個人總是仰望和羨慕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被仰望和羨慕著。其實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的眼里。
【第55句】:為饑餓故,發心出家,如是之人名為禿人。南本《涅槃經》卷三,金剛身品
【第56句】:【禪心佛語】十是慧無減。佛在因地中為累積諸大智慧而努力修行,及至證悟真如法性,了知諸法性空,不生不滅,得一切智慧,三世無礙。因此佛的智慧穩固,無有減損。
【第57句】:靜心淡然,瀟灑行走,不要在意腳下的那些坎坷,它們都是鋪墊你生命高度的基石。
【第58句】:【經典佛語】夫慈,故能容;儉,故能悅;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老子》披褐懷玉,韜光養晦,適時而用,伺機而動。)
【第59句】:世人每天都在忙碌、不安和煩惱中度過,一個煩惱過去下一個煩惱又來,愁工作、愁財富、愁子女,甚至有時候顧影自憐。總之,各種各樣的煩惱層出不窮,永不停息。
【第60句】:【禪心佛語】佛是什么?就是覺性。覺悟以后,你就是佛。覺性在哪里?就在我們心中。
【第61句】:一切法中心為主,余今不復得心原。究撿心原既不得,當知諸法并無根。(梁)傅翕《行路難》
【第62句】:【佛心禪語】「道」是解脫啊,叫你吃素哪里是道呢?只是助緣啊,叫你持戒也是助緣,要般若實相的叫做「道」。
【第63句】:【禪語人生】用智慧確定方向,方向必到;用意志克服困難,困難必解。
【第64句】:“慈悲心即清涼地!”有慈悲心,便能驅散懊惱的熱氣,永遠充滿清涼爽朗的法喜。
【第65句】:【禪語人生】我們必須學會尊重和理解別人。很多時候發現我們缺的不是鈣,而是愛。
【第66句】:走在佛堂里,看罪惡與善良不過是一顆心的距離,不對,還有思想,看開,看透,淡定,放下。紅塵遠遠,心凈,禪明,點亮一盞慈悲燈,取暖灑人間。
【第67句】:【禪心佛語】健康才是美麗的,合適才是最好的,常新才是迷人的,平凡才是偉大的,堅韌才是長久的,真實才是永恒的。
【第68句】:古人用功,首先是叫你直下承當,然后再講其他的事。直下承當我就是佛,然后以佛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看自己是不是佛?不是佛,趕快修!不像佛,趕快修!
【第69句】:【禪語人生】諸惡事不要做,眾善事勤奉行,自已不斷地凈惡念為善意,這就是諸佛成就一切心愿的教育。
【第70句】:善護心中的菩提樹昨天的事,今天就要化消,剛剛聽到的是非,現在就要忘得無影無蹤。
【第71句】:【禪心佛語】佛家提倡善有善報,商人與“龜”為善,在危難時,自己的生命得到了挽救;佛家也同樣相信惡有惡報,人若害人,必會反諸己身。
【第72句】:事不能脫離它的“理”,以“理”為中心,諸“事”皆環繞在周圍。要以理來轉事,不是拿事來轉理。
【第73句】:【禪語人生】心懷感恩珍惜每一個人,離散是平凡的結果,珍惜卻是可貴的永恒。
【第74句】:千劫所積集,供養善逝等,所有諸善行,一瞋皆能壞。(古印度)月稱《入菩薩行論》
【第75句】:無量諸眾生,悉發菩提心,彼心令剎海,住劫恒清凈。《華嚴經》卷七,世界成就品
【第76句】:書要活讀,讀書要活,若死讀書,讀死書,把書讀死,到頭來充其量將自己讀成書蟲,讀成書袋。書要擇善而讀,擇要而通,讀以熏心,通以生慧,學以致用,否則不如不讀。
【第77句】:【圣經文案】107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傳3:11)
【第78句】:【禪語人生】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第79句】:為遣妄執心心所外實有境故,說唯有識,若執唯識真實有者,如執外境,亦是法執。(古印度)護法等《成唯識論》卷二
【第80句】:失望,有時候也是一種幸福,因為有所期待所以才會失望。因為有愛,才會有期待,所以縱使失望也是一種幸福,雖然這種幸福有點痛。
【第81句】:【佛心禪語】總之,修行本身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拓展自己的過程,要把修行與日常生活打成一片,需要堅持不懈地努力,修行是無止境的。
【第82句】:【禪心佛語】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絕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見到后天的太陽。
【第83句】:若有疾病,了不念佛,便呼巫師,卜問祠祀,請乞邪神,天神遠離,不得善護,妖魅日進,惡鬼屯門,令之衰耗,所向不諧。現世罪人,非佛弟子!《事佛經》
【第84句】:若志愿顛倒,獨善修己,便落于小乘,無法成為模范師表;若意念薄弱,朝秦暮楚,雖能知理,卻不得守道、行道。
【第85句】:【禪心佛語】人生要喘兩種氣:一種是生命之氣,一種是精神之氣。人生要會兩件事:學會掙錢,學會思考。人生的兩個基本點:糊涂點,瀟灑點。
【第86句】:玉在璞中人不識,琢磨方知世上珍。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方露金。看時尋常最崎嶇,成如容易卻艱辛。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
【第87句】:【經典佛語】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余,常無不足。(佛陀遺教)
【第88句】:【禪語人生】之前我們是順從煩惱、習氣的,聽他們的指揮。從現在開始,我們不能再聽從它們的,不能順從它們,而要以正知正見和智慧跟它們作戰,甚至要消滅它們。
【第89句】:弟子不觀師功德,輕信依止者,如服毒藥;師不揀擇弟子而傳法者,如走路不看犬,行當自蹶。(唐)蓮花生《大圓滿無上道廣大心要》
【第90句】:仁:“持戒不殺,不求仁而仁著。”仁者“愛”也,不殺生害命、損人毀物,以慈悲柔和心護生愛物,即是仁德。
【第91句】:法界大,菩薩多,有個眾生即是我。世智難測如來意,超脫三界當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疑什么?
【第92句】:【禪語人生】我們在修道德時候,罪重要得時“不爭”。不爭是不和任何人爭長論短。爭是爭非。
【第93句】:【佛家禪語】心要清凈,做好內外環保——愛惜地球資源,照顧人生資源。
【第94句】:若見本性,十二部經總是閑文字,千經萬論只是明心。——《達摩大師血脈論》
【第95句】:【禪心佛語】生活在山坡上的石頭,羨慕山下繁華大道,便自己滾下去,結果受盡踐踏與玷污。禪師:知足常樂,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
【第96句】:普賢法身遍一切,能為世間自在主,無始無終無生滅,性相常住等虛空。《金剛頂經》
【第97句】:【禪心佛語】賞析:人生的煩惱是自找的。不是煩惱離不開你,而是你撇不下它。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眼里。
【第98句】:【禪心佛語】第一,舍利弗在個人修持方面,可謂完美無缺。“持戒多聞,少欲知足,精勤遠離”,便是生動的寫照。
【第99句】:所以說煩惱就像烏云,盡管烏云遮住了月亮,但在云層后面的月亮還是那么圓,只要云層散開,月亮自然就顯露出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