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語摘抄精選】前心作惡,云覆月;后心起善,如炬消暗。(《未曾有因緣經》)
【第2句】:【禪心佛語】生活就是你微笑一下,然后再去回味。生活也就是你痛苦一會,休息一會,然后再去擦掉眼淚。最后才明白,生活就是哭了累了,繼續活。
【第3句】:【禪心佛語】法欲滅時,五逆濁世,魔道興盛,魔作沙門,壞亂吾道,著俗衣裳,樂好袈裟五色之服,飲酒啖肉,殺生貪味,無有慈心,更相憎嫉。
【第4句】:【佛心禪語】「無常」意思是變遷;如果我們執著于變遷的事物,我們必然受苦,因為它們都不是我們或我們的。
【第5句】:以智慧手安慰眾生,為大醫王,善療眾病。《華嚴經》卷二十二,升兜率天宮品
【第6句】:佛言:我身生于人間,長于人間,于人間得佛。《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八,聽法品
【第7句】:【圣經文案】154那時,敬畏耶和華的彼此談論,耶和華側耳而聽,且有紀念冊在他面前,記錄那敬畏耶和華、思念他名的人。(瑪3:16)
【第8句】:【禪語人生】我們衡量一個人,除了看他作些什么之外,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看他付出些什么。
【第9句】:譬如凈滿月,普現一切水,影像雖無量,本月未曾二。如是無礙智,成就等正覺,普現一切剎,佛體亦無二。《華嚴經》卷二十三,兜率宮中偈贊品
【第10句】:【禪心佛語】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
【第11句】:【禪心佛語】地位定律:即便是你站在山頂,山下能看到你的人,也一樣認為你渺小而絕非偉岸。
【第12句】:【禪心佛語】行者迫不及待地伸手抓過兩個很大的蘋果,大口大口地咀嚼起來。頃刻間,兩個蘋果便被他狼吞虎咽地吃了個干凈。行者撫摸著自己鼓脹的肚子疑惑地看著禪師。
【第13句】:文殊菩薩,佩智慧劍,不為制伏煩惱小敵,但在劍封“我”喉。一切煩惱以“我”為根。擒賊擒王,能斃“我”命,煩惱自消。
【第14句】:在自我反省中能夠比較客觀地認識自己,那就能夠確定自己生命行為的方向,或者說生命行為的取向。
【第15句】:我們的生活充滿著禪意和禪機,所謂“神通及妙用,運水與搬柴”。但大多數人由于自我封閉,意識不到他本身具有體驗禪的潛能,這就叫做“百姓日用而不知”。
【第16句】:【佛語摘抄精選】對一方有利的事情,對另一方可能有害;當月亮出來的時候,睡蓮開花,荷花卻閉斂。(《薩迦格言》)
【第17句】:【家庭與社會】有和睦的家庭才有好的社會,有好的社會才有好的國家。
【第18句】:【禪心佛語】佛界人不思而得,神界人思則得之,魔(心)界人“求”才能得,鬼(身)界人“爭”才能得。
【第19句】:【禪心佛語】你要能三心了不可得,四相也不生了,這就是與自性合而為一了,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第20句】:【禪心佛語】生命的含義猶如我們靜坐在思維的瞳仁里,去觀測深不可測的宇宙;但是,我們始終達不到生命的邊際,我們只能預知死亡,而永遠無法知道生命的終結。
【第21句】:【禪語人生】在底下(境界)的人他不能了解上面的心境,所以誹謗、攻擊、傷害一定會發生。
【第22句】:美玉藏頑石,蓮花出淤泥。須生煩惱處,悟得即菩提。——《靈泉宗一禪師》
【第23句】:【禪心佛語】煩惱是因執著而起,若你認清它的本性,煩惱即是菩提。放下了,失去的永遠是痛苦;放不下,留住的只有煩惱而已。
【第24句】:【佛心禪語】信而不修,果報就在那里,或樂或苦,與你寸步不離,不毀不滅。
【第25句】:【禪語人生】這次參加色須寺大雄寶殿開光大法會的漢地信眾約八百人,完全超過了寺院接待范圍,很多人只能住帳篷和去僧人家里。
【第26句】:人執著攝取就是執著死亡領域,就不會在一切世上攝取到任何東西。《經集》第五品,第十三章《跋陀羅弗達問》
【第27句】:【禪心佛語】念佛者晩上做夢也在念佛、參禪者晚上做夢也在參禪、、不能晝夜一如、夢醒一如者未能入道。
【第28句】:【禪心佛語】身上事少,苦少;口中言少,禍少;腹中食少,病少;心中欲少,憂少;腦中慮少,紋少。
【第29句】:【佛心禪語】天地無物也,我無物也,雖無物,未嘗無物也。圣人如影,百姓如夢,孰為生死哉?
【第30句】:活在當下,這是禪語,但是你必須明白,不要被過去未來所左右,要為現在這一刻的事情努力。
【第31句】:【禪語人生】在生活的壓力下,內心渴望順境卻遭受沉重打擊的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
【第32句】:當我們表達愛心的時候,別人就會尊敬我們,甚至把我們當作學習的榜樣。有了愛心,平常人身上也會迸發出耀眼的光芒!
【第33句】:世間繾綣之事,落在凡人心里,就是千絲萬縷的糾纏,而落在禪師的眼中,卻是如此了無掛礙。一方小塘,看盡多少過客往來,每一次遇合都是結緣,每一次離散都是渡化。
【第34句】:【佛心禪語】表達無滅的佛道:佛道無上誓愿成,眾生無邊誓愿度;我們要使法輪常轉、佛光普照,必須使佛道不斷地現前成就。
【第35句】:【禪心佛語】對動物的不尊重,會延伸出對生命的不尊重,逐漸發展到人身上來了。在發達的都市里,人和人之間相互競爭,對人的生命基本處于不尊重的狀態。
【第36句】:【佛心禪語】和尚只要做到專心,就會撞好鐘。同樣,我們只要用心就沒有做不好的事,沒有什么攻克不了的難關。
【第37句】:【禪心佛語】如果說我懂的道理比別人多一點,那是因為我犯的錯誤比別人多一點。
【第38句】:如龜善方便,以殼自藏六,比丘習禪思,善攝諸覺想,其心無所依,他莫能恐怖,是則自隱密,無能誹謗者。《雜阿含經》卷二十二,第600經
【第39句】:【禪心佛語】三五、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第40句】:【禪語人生】由于助人而受親愛,由于柔和而有魅力,由于溫和而為人所偏愛,由于有一切德而受尊重。
【第41句】:【禪心佛語】大家都知道,煩惱皆心生,殊不知,和諧健康,快樂幸福也是由心生。
【第42句】:總一切法:謂色、非色。色非我也,何以故?可破可壞,可裂可打,生增長故。以是義故,知色非我。非色之法亦復非我,何以故?因緣生故。《大般涅槃經》卷十四,圣行品
【第43句】:【禪語人生】一直在向往,也一直在努力,生活總會有許多的煩心事,也會有許多的順心事,眺望或許就是一種努力。
【第44句】:人在迷信中追逐幻相,自然會產生無數煩惱,在虛浮幻相中求取名利,更是苦惱。
【第45句】:【禪語人生】有些對象,想起來老是很夸姣的,于是在你的想固然中,拋荒了一場原來可以很歡快的現實。
【第46句】:【禪心佛語】世界沒有悲劇和喜劇之分,如果你能從悲劇中走出來,那就是喜劇,如果你沉緬于喜劇之中,那它就是悲劇。
【第47句】:【禪語人生】物質的享受不是真正的享受,精神的享受才是真正的享受;表面的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內心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第48句】:【禪心佛語】當你開始行動時,有人非難你。那只是他在害怕,害怕懷有夢想的人的存在罷了。
【第49句】:人在江湖,就好像花開枝頭一樣,要開要落,要聚要散,往往都是身不由己的。人生豈非也正如一局棋,輸贏又何必太認真呢?
【第50句】:中國人需要找到自己文化的根。這個根在哪里?在先秦,雖然被割斷,但這個根今天依然活著,中國人要盡快回到這個根上。
【第51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煩惱的心情,懲罰的是自己,不開心的日子,是把自己打折處理了,上蒼只眷顧那些堅強的人,不放棄信仰的人,快樂只圍繞那些知足的人。
【第52句】:【禪語人生】無論今天發生多么糟糕的事,都不應該感到悲傷。一輩子不長,每晚睡前,原諒所有的人和事。
【第53句】:【圣經文案】436為這緣故,我也受這些苦難,然而我不以為恥。因為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后1:12)
【第54句】:來去一致:來也未嘗來,去也未嘗去,親朋相聚、好友離散,在悟的境界里是一致不二的!
【第55句】:【佛心禪語】做人的八字方針: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事的八字方針:感恩、包容、分享、結緣。
【第56句】:修行,修的就是這顆心,每年,每月,每天,每時,每刻,把握好我們的心念,愿所有的生命,生活在美好和光明里。
【第57句】:【佛心禪語】不見己短,愚也;見而護,愚之愚也。不見人長,惡也,見而掩,惡之惡也。
【第58句】:【禪心佛語】視角改變了,事情就完全變了樣,人生不也是如此嗎:痛苦的對面是快樂,哭的對面是笑,人有兩只眼睛,就是要我們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的。
【第59句】:喜而不語是一種豁達,朋友之間的戲虐,遭人誤解后的無奈。這時過多的言辭申辯反讓人覺得華而不實,莫不如留下一抹微笑,任他人做評。
【第60句】:僧問:“如何是迦葉上行衣?”師日:“鶴飛千點雪,云鎖萬重山。”——《鎮州萬壽和尚》
【第61句】:【禪語人生】學佛在心不外求,心地慈悲德俱足。貪嗔癡愛愚妄盡,不動無明是活佛。
【第62句】:【禪語人生】我們的心,都是“他”在,而不“自”在;他在就是人雖在,可是心不在。
【第63句】: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其實都是貪念惹的禍。如果舍掉了這些東西,人與人之間就不會有你爭我奪的情況發生,說到底這些人最后都成了金錢的犧牲品。
【第64句】:【禪語人生】顯教的基礎若不打牢的話,修密宗是最容易感應,也最容易走錯路的。
【第65句】:大地宇宙間,沒有一項不是我們學習的對象,沒有一項不是佛法,也沒有一項不是修心的功夫。只要肯用心去想、用心去修、用心去做,就沒有不能成功的事。
【第66句】:生而有利安,伴軟和為安,命盡為福安,眾惡不犯安。《法句經》卷下,象喻品
【第67句】:【禪語人生】因緣法中人的作用是關鍵,離開了人,離開了人的勞動,離開了人的智慧,因緣法的法則無從發現和認識。尊重因緣法的規律性,就可以少走彎路,少碰釘子。
【第68句】:【禪心佛語】逆境就像刀子,握住刀柄就可以為我們服務,拿住刀刃則會割破手。逆境的惡劣環境,對于挑戰者而言,可以磨練意志、陶冶品格、豐富戰勝困難的經驗。
【第69句】:【禪語人生】智者養神,愚者養身,君子養德,小人養威。“沉默”是一種力量,“傾聽”是一種自信,“微笑”是一種布施,“寬容”是一種境界。
【第70句】:【禪語人生】幸福和富有不在于你擁有多少,而在于你放下了多少。對物質世界的一切越執著,越說明你是它們的奴隸。內心一絲不掛,才是萬物的主人。
【第71句】:【禪心佛語】經營自己的長處等于存一筆利率最高的存款,它能使你的人生不斷增值。經營自己的短處等于貸了一筆利率最高的貸款,它會不斷削弱你的人生。
【第72句】:恩必施于有功,不可妄給私人;威必加于有罪,不可濫及無辜。(當代)星云《佛光菜根譚》
【第73句】:【禪心佛語】俗話說:男子漢大丈夫,寧死不屈;可俗話又說: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
【第74句】:【禪心佛語】吃些虧處原無害,讓幾分時也不妨。石崇難享千年富,韓信空成十大謀。
【第75句】:【佛心禪語】※觀察自己的毛病,改變自己的毛病,這才是改變命運。你的毛病越少,命運越好;你的毛病越多,命運越不好。
【第76句】:【禪心佛語】當你靜下心來的時候,寧靜是你最美的享受,寂寞是你最好的朋友,四季變得模糊,你可以在風雨中隨意漫步,天地與你同體,萬物與你同生。
【第77句】:【禪心佛語】完全的智慧有四部份:智慧,正當做事的原則;正義,公平處理公私事的原則;堅忍,不避艱難的原則;節制,壓抑欲望,淡泊自持的原則。
【第78句】:【禪語人生】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固然要善待我們的身體,善待我們的金錢、名利、財富,善待我們的親人、同事,但是,我們更要善待我們的心靈。
【第79句】:【佛心禪語】別等太陽升起,才去尋找光明,黎明時分,就應該起程,未來總是屬于那些醒悟最早,行動最快的人。
【第80句】: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筋骨、勞其體膚、曾益其所不能。”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曾有不為人知的艱苦歲月。
【第81句】:【禪語人生】未能把握佛法精神的,都是隱形的真實,而把握了佛法根本之后,則是一種顯現的佛法,然此二者均為生命之真實。
【第82句】:【禪心佛語】當你決定放下時,你不會失去什么,唯一會失去的,是你以前放不下的煩惱。
【第83句】:【禪心佛語】初學者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正在幫助他人呢?發心純正,真心為對方著想,這一點很關鍵。結果如何,則有賴于智慧與善巧。
【第84句】:常有人把修行誤認為是出家人的事,其實修行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人應有的生活修養——“修”是修心養性,“行”是端正行為。——證嚴法師
【第85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最心痛的感覺,不是失戀,而是我把心給你的時候,你卻在欺騙我。
【第86句】:人人都有修成佛、菩薩的潛質,這不存在先天條件的障礙,唯一的障礙只是自己的心障:你是否愿意不辭勞苦地行走善道,讓心靈走進幸福的家園?
【第87句】:【佛心禪語】禪師笑曰:假如你是一顆種子呢?其實,換個心境,或許你會得到解脫。
【第88句】:【禪心佛語】今日佛教不是沒有道場,是沒有人才。有道何怕無場?有場未必有道。
【第89句】:【禪語人生】真正的自己是不證自明、不需要證明的。找到真正自己的人,不求被重視,亦不強求理解,等視逆順,安詳寧靜地關懷著世人。
【第90句】:【禪心佛語】事業上的機會錯過,還有機會;敬老盡孝機會錯過,永不再來。
【第91句】:【禪心佛語】菩薩畏因不畏果,害怕因,他不看果報,你積上這個因,將來因緣成熟果報現前。
【第92句】:【禪語人生】給自己一個方向,哪怕不能天荒地老。給自己一個信仰,何懼一路慌張。只要心有所向,萬事皆無法阻擋。
【第93句】:【禪心佛語】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在追求快樂,但卻沒有人真正了解什么是快樂。
【第94句】:通常人只在眾目昭彰下會注意自己的形象。真正的君子則是內外合一,表里一致,無須臾片刻違仁損德。
【第95句】:【佛心禪語】做為一個修行人必須先做后說,先實踐再說,能說不能做,不是真慧、真修行人。
【第96句】:【禪語人生】在日常生活中過清醒、不被物欲所障、不被成見所迷的生活,所以,深悟佛理的人雖然清貧,但并不缺少快樂。
【第97句】:佛說:一剎那一剎那之間,都經歷了一個個生、老、死的過程,剛消逝隨即誕生。
【第98句】:凝一眸春的思念,拈一縷夏的悠然,于一懷靜謐中傾聽凡塵落素,經年回眸,其實,每一次花開花謝,何嘗不是一次心靈的泅渡?
【第99句】:【禪心佛語】同樣的,不是每一個人都享有完美人生,不是每一顆心靈都能獲得寧靜;也不是每一份情感都能走向永恒,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能牢不可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