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一個人自己做事若太不小心,最好就不要怪別人,埋怨別人。
【第2句】:【禪心佛語】團隊建設就是兄弟同志和戰友,天下就是這樣打下來的。
【第3句】:【經典佛語】“但是虛妄諸法集起”。這是佛法對心的一種特有的認識。
【第4句】:【禪語人生】我們應該放下對金錢與權力的執著,而不是其本身。
【第5句】:【禪心佛語】你生活在別人的眼神里,就迷失在自己的心路上。
【第6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敗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騙。
【第7句】:【禪心佛語】你是有那些身分的人,就應該做那些身分的事。
【第8句】:【禪語人生】我們都不能確定最終能否在一起,但能確定的是,為了在一起,我會拼盡全力。
【第9句】:無力飲池河,詎能吞大海?不習二乘法,何能學大乘!《地藏十輪經》卷六
【第10句】:【禪心佛語】俗話說:一口唾沫一個釘;可俗話又說:人嘴兩張皮,咋說咋有理。
【第11句】:【禪心佛語】人生就是這樣,你就是你想要成的那個人,你就是你決定成為的那個人。
【第12句】:【禪心佛語】非做不可的事,聰明人一開始就做,傻瓜卻要等到最后才做。
【第13句】:【禪語人生】只有把每個人都看成佛菩薩,才不會失掉尊重別人的心。
【第14句】:【佛家禪語】每有受災就是福,能投入做幫助人的人,就是“福中福”。
【第15句】:【禪心佛語】人的心地如同一畦田,土地沒有播下好的種子,就長不出好果實。
【第16句】:【禪心佛語】妙有,簡單來說,透過智慧,用慈悲心處理事情,這就稱為妙有。
【第17句】:工作即修行:“法”如筏,筏是渡河的工具;法是修行的方法。
【第18句】:【佛心禪語】不要把別人口里吐出來的垃圾裝到自己的肚子里。
【第19句】:【禪心佛語】法是渡河的木筏,而不是為人執取,負在背上用的。
【第20句】:佛經上這段話,后來被簡化為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話: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第21句】:“正法”也好,“非法”也好,都是為了實際的效果,沒有效果,等于無法。
【第22句】:【禪心佛語】酸甜苦辣是生命的富有,赤橙黃綠是人生的斑斕。
【第23句】:若有眾生于十惡業多修習故,感諸外物悉不具足。《業報差別經》
【第24句】:【禪語人生】無論下多大雨,最后都會有彩虹,無論你有多悲傷,要相信幸福在前面等候。
【第25句】:我缺少一個把我名字當成口頭禪的人,那個人卻始終不出現。
【第26句】:【禪心佛語】每一項罪惡,對犯罪者本身的傷害大于對受害者太多了。
【第27句】:【佛心禪語】禪門講究“直下承擔”,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都是佛祖。
【第28句】:【禪心佛語】人并非為獲取而給予;給予本身即是無與倫比的歡樂。
【第29句】:【禪心佛語】壟溝里刨食的是條好漢子,病床上數錢的是個傻瓜。
【第30句】:【禪心佛語】大多數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第31句】:時間用過以后有成果,即“夠用”;用很多時間卻無所得,即“不夠用’’。
【第32句】:【禪心佛語】當敵人譴責你時,你更要仔細聽,因為那些正是能找出你微細缺點的人。
【第33句】:【經典佛語】“吃飯時不百般索取,睡覺時也不千般計較”,就能活得安心,活得快樂。
【第34句】:【禪心佛語】此真如體無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無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
【第35句】:極樂境界:早晨,靜坐中,身心意識總有一股明凈爽朗的感覺。
【第36句】:【禪心佛語】權力是暫時的,財產是后人的,健康是自己的,關系是重要的,友情是珍貴的。
【第37句】:【禪心佛語】佛教也從來不曾因為弘法或勸人信佛而流過一滴血。
【第38句】:【禪心佛語】人靜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
【第39句】:【佛心禪語】白白地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第40句】:若住于中陰,自業受苦惱,長夜遠行苦,此苦不可說。《正法念處經》卷五十八
【第41句】:人生航道:人常自詡為萬物之靈。但如果用心觀察動物,則知其性率,守其本分盡其功能。
【第42句】:吃苦了苦,苦盡甘來;享福了福,福盡悲來。——證嚴法師
【第43句】:【生活禪語】資源回收的目的,在于提倡與教育人人懂得惜福。
【第44句】:【禪心佛語】佛說: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后悔的地方上。
【第45句】:【禪心佛語】人類文化和文明,就是人類認識世界、改善世界整個過程的結晶。
【第46句】:若人多貪求,積財無厭足,如是狂亂人,名為最貧者。《大寶積經》卷九十五,善順菩薩會
【第47句】:一切威儀中,常念佛功德,晝夜無間斷,如是業應作。《華嚴經》卷十三,光明覺品
【第48句】:【禪心佛語】佛說,十善業道、因緣果報沒有窮盡的道理。
【第49句】:【禪心佛語】所以我們凡事要看淡些,心放開一點,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的。
【第50句】:悟而不度,眾生就在那里,或父或母,于你恩重如山,不孝不敬。
【第51句】:【禪語人生】有些人終身向幻影追逐,所得也只是幻影似的滿足。
【第52句】:【禪語人生】有田不種,必無收成;有錢不用,必空積聚。
【第53句】:【禪心佛語】枯榮得失一笑去,沉浮坎坷不怨人。過往幻影空交集,心地活來是率真。
【第54句】:【禪語人生】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佛都在你的身邊,唯愿你平安健康、幸福快樂。
【第55句】:【禪心佛語】俗話說:貧賤不能移。可俗話又說:人貧志短,馬瘦毛長。
【第56句】:過去事,過去心,無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何必勞心。
【第57句】:【禪語人生】我們的人生,如果太計較會很苦的。有時,浪費就是浪漫。
【第58句】:【佛心禪語】自己選擇45°仰視別人,就休怪他人135°俯視著看你。
【第59句】:【禪語人生】長大,成為你自己,是件需要很大勇氣的事情。
【第60句】: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釋迦牟尼佛付法偈《五燈會元》卷一
【第61句】:禪是一種生活藝術,是覺者的生活體驗,是悟者、行者的生活內涵。
【第62句】:【禪語人生】因緣有內外,外緣雖然具足,如果內在因不好,果報就產生種種差異。
【第63句】:【佛心禪語】如果上帝真是萬能的,那他為何不把人類象皮球般一腳踢上天堂,豈不痛快?
【第64句】:我們可以自信,但不可以自傲,不要總是炫耀自己,更不要拿著別人的東西炫耀自己!
【第65句】:【佛家禪語】內在的心靈環保先落實生根,就能做到深度的外在環保。
【第66句】:有業有報,不見作者,如是空法,名第一義空。《大般涅槃經》卷十六,梵行品
【第67句】:人生總是在得失中不斷循環,隨遇而安是一種生活態度。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把握當下。
【第68句】:有貧窮已,始有劫盜;有劫盜已,始有兵杖。《長阿含經》卷六,《轉輪圣王修行經》
【第69句】:【禪心佛語】生命的價值在于你所給予的,而不是你所積聚的。
【第70句】:【佛道在心中】行、住、坐、臥皆是道場,因為道在心中,非在外面。
【第71句】:【禪心佛語】迷而不失。淡定是人生修煉,癡迷和失態會傷及自身。
【第72句】:設滿世界火,必過要聞法,會當成佛道,廣度生死流。《無量壽佛經》卷下
【第73句】:譬如火燒木,木盡火不留。見木若已燒,空火亦應滅。《大乘密嚴經》卷下,阿賴耶識微密品
【第74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祈禱,是歸向、反觀本性,以顯清明自性。
【第75句】:修行得自己力行實踐,靠自己的精進來啟發靈明的覺性,不能期望無修自成的成果。
【第76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凡夫難免有缺點,若能勇于改過,必得完美的人生。
【第77句】:【禪心佛語】忍一句一切是非自然去,息一怒無量福田從此獲,退一步便是人間修行路。
【第78句】:【佛家禪語】真正的環保,是愛山、愛海,愛惜一切萬物。
【第79句】:【佛家禪語】計較少一點,付出多一些,就是可愛的人生。
【第80句】:【禪語人生】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親,溫馨第一樂。
【第81句】:【禪語人生】我們少年時渴望成年的自由;中年時卻懷想著童年的純真。
【第82句】:【禪語人生】有與無都是自己的膚淺意識,你看我有,我看我無。
【第83句】:【心有煩惱不得樂】無法去除內心的煩惱,縱然遍游世界,也得不到快樂。
【第84句】:【禪心佛語】為人若要學好,羞甚擔柴賣草;為人若不學好,夸甚尚書閣老。
【第85句】:【禪心佛語】歷史的標點全是問號,歷史的幕后全是驚嘆號。
【第86句】:謹記“隱惡揚善”,如此才能做好引導教化之和美良善的橋梁。
【第87句】:【禪語人生】這世上對某些人來說,是為了要爬升的梯子;對某些人則是為了要下降的梯子。
【第88句】:【禪語人生】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第89句】:我們常常在聽道理、講道理,究竟有多少人真正體會道理中的真粹?
【第90句】:【佛語禪話】不景氣時,應自我教育去除貪婪、克勤固本,才能保安康。
【第91句】:【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心生懊惱,會囤積煩惱;心甘情愿,則能歡喜付出。
【第92句】:閑到心閑始是閑,心閑方可話居山。山中剩有閑生活,心不閑時居更難。——恕中無慍
【第93句】:【禪心佛語】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第94句】:【禪心佛語】若于清凈心中加上任何一種見(我見、法見等)束縛在某種范圍內,即是無明。
【第95句】:緩急別友,戰斗見勇,議論知明,谷貴說仁。《佛說孛經》
【第96句】:宗教之信仰首重“正信”.佛陀示現娑婆,教化無明眾生,欲令悟入佛的知見。
【第97句】:【禪心佛語】佛陀教導我們需要培育的就是這三學:修戒;修定;修慧。
【第98句】:【禪心佛語】大徹大悟的圣者,在他們的眼里,生和死是同樣的意義。
【第99句】:誠而向正,雖愚亦可用。佞而懷邪,雖智終為害。(宋)自得慧輝禪師(《禪林寶訓》卷四)
上一篇:好書摘抄好詞好句(好書摘抄句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