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凡圣情盡,體露其常,隨宜出興,不失于時,故日用心難。——《紫柏尊者別集》
【第2句】:要培養一份清凈無染的愛。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收回,就不會有煩惱。——證嚴法師
【第3句】:戒律中罪雖復微細,懺悔則清凈。犯十善戒雖復懺悔,三惡道罪不除。(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四十六
【第4句】: 健康是通往藝術圣殿的門票,健康是攀登學問之山的云梯,朋友,請 珍惜這張門票,請守護這架云梯。
【第5句】:一食知止足,二修業勿怠,三當先儲積,以擬于空乏,四耕田商賈,澤地而置牧,五當起塔廟,六立僧房舍。在家勤六業,善修勿失時,如是修業者,則家無損減,財寶日滋長,如海吞眾流。《長阿含經》卷十一,《善生經》
【第6句】:若布施,若持戒,若修定,若隨喜,是菩薩摩訶薩隨喜福德,與一切眾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福最上第一,最妙、無上、無與等。《摩訶般若經》卷十二,隨喜品
【第7句】:智與愚,無有極處,智者只是相對的智者,愚人只是相對的愚人。假設一定要給個定義的話,可以這么說:愚蠢是自以為已經足夠聰明,智慧是認識到了自己的淺薄。
【第8句】:【佛心禪語】 一個時刻充滿感恩之心的人,從不會覺得世界欠了自己什么,相反是 為自己無以回報這個世界的慷慨而內疚不安。
【第9句】:虛名就是有名無實,意指只要其名而不論其實。虛名不是福而是禍,歷史上,宋襄公為虛名而禍國,慈禧太后為虛名而殃國;現實中,一些人為虛名投機鉆營,損人利己,一些人為虛名累壞己身,執迷不悟。
【第10句】:【佛心禪語】 心胸太狹窄絕對是壞事,報復心太強烈只能害自己,會影響人的交際 和事業。寬容別人不僅是自己的一種美德,更是讓自己健康長壽的秘訣。
【第11句】:雖然,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自己的父母,但那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活得投入,活得出色,不把命運的安排當成沉重的包袱。
【第12句】:人生中處處有小事,處處有煩惱。每個人都在不斷地累積著令自己煩惱 的東西,每個人都在與一些無謂的小事做斗爭,世上的事本身就很平常,沒 有必要讓一些小事占據你的內心。
【第13句】:不是慚愧、感恩念佛能往生,而是念佛必生,因而生起慚愧、感恩等。但凡夫心生滅不定,或時慚愧、歡喜,感動至深,或時這一切皆煙消云散,無慚愧,無歡喜,所以還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的好。
【第14句】:一雨一情,蓋載生成。桃花濯錦而麗,楊柳弄風而輕。決決野泉發響,關關林鳥和鳴。歷歷見聞中得妙,更嫌何處不分明?——《宏智禪師廣錄》
【第15句】:禪非意想,以意想參禪,則乖;道絕功勛,以功勛學道,則失。——《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16句】: 在大眾場合,錢多的人、有權的人好像比錢少的人、無權的人要 自信,說話的底氣也足一些。尤其是暴發戶和新貴,他們的聲音自覺不 自覺地就要比別人高幾分貝。我靜觀而思:無他,粗看是拜金、附權, 實為缺少德行。一個人德行不夠,厚重不足,自然會輕飄飄的。
【第17句】: 在群體里面,多數人不過就是一個數字,沒有誰在乎你的存 在,更遑論你的喜怒哀樂。人類喜歡出風頭、喜歡標新立異的原因或 許正在此。
【第18句】:【佛學經典文案金句】焦樣克服對未來生活的擔憂9佛日: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余,常無不足。——《佛道教經》
【第19句】:菩薩若見諸惡不善眾生,若呵責,若軟語,若驅擯,若舍之;有惡性者,現為軟語;有僑慢者,現為大慢,而其內心實無僑慢。是名菩薩方便不可思議。菩薩深知眾生所有罪過,為度脫故,常與共行,雖隨其意,罪垢不污,是故復名不可思議。《大般涅槃經》卷三十二,獅子吼菩薩品
【第20句】:遠遠地欣賞,本身就是一種美麗,不會因為不屬于自己而暗淡了對美麗的尊重。遠遠的欣賞,是快樂和幸福的,但多存在于坦蕩的心靈中。
【第21句】: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其實都是貪念惹的禍。如果舍掉了 這些東西,人與人之間就不會有你爭我奪的情況發生,說到底這些人最后 都成了金錢的犧牲品。
【第22句】:云何心一趣性?謂尋伺寂靜故,心不散不亂不流,安住一境,故名心一趣性。(古印度)目連《法蘊足論》卷六
【第23句】:問:“色身敗壞,如何是堅固法身?”師日:“山花開似錦,澗水湛如藍。”——《大龍智洪祥禪師》
【第24句】:猶如青蓮花,紅、赤、白蓮花,水生水長,出水上,不著水,如是,如來世間生、世間長,出世間行,不著世間法。《中阿含經》卷二十三,《青白蓮花喻經》
【第25句】:說法時,文相連屬,義無舛謬,觀法先后,以智分別,是非審定,不違法印。次第建立無邊行門,令諸眾生斷一切疑。《華嚴經》卷十八,明法品菩薩宜應先知眾生善根及了彼心,隨其所堪,次第說法,如人大海,漸漸至深。《虛空藏菩薩經》
【第26句】:僧云:“正當與么時,如何?”師云:“夜禪孤月冷,晨朝片云高。”——《舒州法華山舉和尚語要》
【第27句】: 《大智度論》有言:“一切世聞真實善語、微妙好語,皆出自佛法中。”“佛”,在梵文里是“覺悟者”的意思。
【第28句】: 自以為燈,自以為靠 當你肚餓口渴時,我的飲食不能填你的肚子,我不能幫你吃喝,你必 須自己飲食;你想大小便時,你必須親自解決,我一點兒也幫不上忙。
【第29句】:世間人為了財物,造作無量罪業,所以有句話說:“財欲是禍水。”學佛應認清:世間財物只是給予人們資生而非典藏,要能提起慈悲心、歡喜心、勇猛心而行善喜舍布施。
【第30句】:“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武侯如是說。靜是什么?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是大胸襟,也是大覺悟,非絲非竹而自恬愉,不煙不茗而自清芬。
【第31句】:佛言:阿難,是郁伽長者,雖住居家地,常有等心,于是賢劫,所度人民甚多,勝余出家菩薩百千人教授。所以者何?阿難,雖有出家菩薩百千人,其德之智不及郁伽長者。《郁伽羅越問菩薩行經》
【第32句】:【禪語感悟】 人在世上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除非他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既然活在 人世間就定會與人發生往來,就會產生處世哲理。佛教導人與人相處之道 及拔除世間紛爭的方法就是: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和諧相處。如果你 看不起別人,或別人不尊重你,彼此就不能和諧相處。
【第33句】:在尋找愛情的過程中,一旦遇到了命中注定的那個人,我們一定不要被猶豫和怯懦絆住腳步,不要害怕去愛,將愛大膽說出口,才能收獲幸福的愛情。
【第34句】:無明即是一切諸佛得道之處,所以緣起是道場。無明且不明,亦不暗。不明只是本明,不明不暗。(唐)希運《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第35句】:一個人面臨絕境時,還能心存感恩很是難得。永保感恩心付出的人,比較不會陷入絕境。
【第36句】: 早晨總是讓我心曠神怡,度過漫漫長夜,被晨風輕撫.沐浴 燦爛陽光,一度慵懶的肉身重新復活。盡管早晨和假期一樣短暫,但 她的注定君臨,總能鼓起我生命的帆。因為早晨,我不再眷戀停泊的 錨地;因為早晨,我不再沉迷溫柔的港灣。人生的航程依然很長,永 恒的晨光正等候在我必須抵達的遙遠彼岸。
【第37句】:生活中有太多樂趣和美好,只要你睜大好奇的眼睛,用心體會,好好生 活,只要你對人懷有善意,調整自己的心態,學會對生活持有一份幽默感, 你總能從司空見慣的環境中發現有趣的事物。放松自己的心情,也給周圍的 朋友帶來笑聲。
【第38句】:生活中常有這種現象:當我們一心想得到什么的時候,苦苦追求反而適得其反。當我們不再執著于一念時,就會從內心的糾纏中解脫。重要的是應該用心去生活,在生活中慢慢積累,自然能水到渠成。
【第39句】:所謂風水輪流轉,人在做,天在看。做多了不得人心的事,終究會自食其果的。說到源頭,他的事業失敗,不是誰造成的,一切都是他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感召來的。圣人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當散發出去的負能量積攢到一定程度時,首先殃及的就是施者本人。
【第40句】:若能觀怨一毫之善,不見其惡,當知是人名為習慈。若彼怨家,設遇痛苦,能往問訊,瞻療所患,給其所須,當知是人能善修慈。《優婆塞戒經》卷七,禪波羅蜜品
【第41句】:【禪心】生病的人往往諱疾忌醫,就像是自己身上的一塊傷疤害怕被別人揭露出來一樣。而人們最不愿意表露出來的事物,卻往往正是自己的致命傷。這是人之天性,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倘若刻意隱藏自己的缺點,時時害怕被別人議論,不但自己整天活在遮遮掩掩中,而且萬一事情敗露難免惱羞成怒最后釀成惡果。
【第42句】:如果只是自私地考慮自己,從來不管他人,雖然自認為是利己了,但其實受損的也是自己。因為我們也是別人眼中的“他人”,如果人人都不管“他人”而只顧自己,那么我們自己就成了人人都不管的“他人”,自己就無從得利。
【第43句】:我們無論什么也不能貪,要知足,要能忍,但這個無上妙法,人人都把它忽略了。不爭、不貪就能福壽無邊,你要是爭、貪、攪、擾,就罪孽不少,要想出離三界,也是無有是處的。一宣化上人
【第44句】:以家庭與睦讓讓安定的心穩同,以善待以回避仇人讓的心穩同,以充滿愛心讓穩同的心發揮功用。
【第45句】:過去的已然過去,再怎么煩惱,人生也不會重新來過。莫若振作精神,把今天做好!
【第46句】:怎樣讓生活中惱人的事變得越來越少呢?有兩個法子:一個看似主動其實被動的法子:選擇。一個看似被動其實主動的法子:不思量。
【第47句】:活在當下,這是禪語,但是你必須明白,不要被過去未來所左右,要為現在這一刻的事情努力。
【第48句】:【名利皆是身外物,富貴浮云難久長】1.世事無常難周全,以平常心做人。2.健康知足是最大的財富。3.貪心是取禍之道。4.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心安是最大的財富。
【第49句】:我們常說佛法如海,這便道出了佛的特性:它包含萬物,萬物皆為佛的一分子,每一分子都可以稱之為“佛”。這便如同海,海中的每一滴水都是海的一分子,“它們”都可以稱之為“海”。所以,海涵蓋了海中萬物,佛則涵蓋了世間萬物。
【第50句】:【前世】人若能轉世,世間若真有輪回,那么,我們的前生曾會是什么?【佛說】:萬物于鏡中空相,終諸相無相。
【第51句】:學佛只是學做人。有的人學佛,想學成一個頭上金光閃閃、走路腳不沾地的神佛,這就離佛越來越遠了。學佛是要雙腳落在地上,做好該做的事情,帶著愛心生活,懂得人際關懷,能學到這些,不是活佛,也離佛不遠了!
【第52句】:一個人作惡時,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個人不作惡時,他的內心就清凈。清凈與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別人幫不上忙。——《佛陀的格言》
【第53句】:【放下名利心】 能將世俗名利之心放下,才可能成為仙佛;能將成仙成佛之心放下, 才能徹悟世間的真理。
【第54句】:若學諸三昧,是動非是禪。心隨境界生,云何名為定?(五代)延壽《萬善同歸集》卷上
【第55句】:水有美德,我們做人應該向水學習,因為水具備人類值得學習的十一種特質,分別為清凈、透明、恒順、原則、謙遜、包容、調和、毅力、勇氣、利生和平等。
【第56句】: 感恩是最好的習慣。一個對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激的人,必定會 熱愛生命、關愛他人;學會感恩,才能收獲平和與快樂。一個懂得感恩的 人,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如果你有感恩意識,那么人生處處 會有歡樂.每每可能有成功的機遇。
【第57句】:執著的人能夠完成許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每天進步一點點,日久也能產生飛躍。
【第58句】:所謂念佛,即是讓彌陀做我的主人,一切聽他,一切靠他,一切圍繞他;生活以彌陀為圓心,無論在哪里,生命的弧線永遠對準圓心,聚焦彌陀。
【第59句】: 棉苗紛紛從土里鉆出來,好奇地打量春天、打量我。就在那 一瞬間,我看見了生命的燦爛和奇妙!
【第60句】:找不到風水師,可找一個當下運氣很好的朋友幫你看風水,雖然他不專業,但因他當下運旺氣旺,受他自身磁場感召,很容易就會找到一個和他自身能量對等讓他順眼的好風水,如春天出門到處春意盎然很容易看到花開一樣,概率極高。人陽氣旺時看到的只能是春天和笑臉,反之氣弱時撞到的只能是鬼!
【第61句】: 磊落做人,坦然做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急人所難,濟 人所需,以誠以信,自在行世,或不可及,孜孜以追。
【第62句】:茫茫人海中,每個人都不過是一顆小小的沙礫。假如沒有相互關照,那 么我們永遠是滄海一粟,隨著大浪淘沙,懵懵懂懂地奔波而已。除非有一 天,得到命運的垂青,浮上水面,閃爍在陽光下,成了一粒金砂,被人慧眼 賞識,但這機遇實在是太渺茫了。所以,只有自己努力地為自己打磨,才能 夠脫穎而出。
【第63句】:我們可以自信,但不可以自傲,不要總是炫耀自己,更不要拿著別人的 東西炫耀自己!
【第64句】: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持之以恒,也不需要做任何事都要聯系起堅持和 信心來。我們要做的就是用簡單的方法把事做好,最重要的就是把知識融和 于現實生活中.僅此而已。
【第65句】: 俗話說“病從口入,禍由口出”,在初始交往的過程中謹慎自己的言 行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講話時也應注意自己的口氣和態度,避免觸及他人 的利益,畢竟有很多時候“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第66句】: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話語稱起來不重,但稍一不慎,卻會重重地壓到別人的心。反求諸己,我們也要自我訓練,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話扎傷。
【第67句】:不愁物質的貧乏,但做心靈的富翁;不怕世間的貧苦,但做自在的主人。(當代)星云《佛光菜根譚》
【第68句】:貪財者因錢財積累不多而憂愁,一顆心如同永遠填不滿的溝壑,無法找到滿足和安寧。一個為財迷失了自我的人,不僅得不到生活的幸福,反而會跌進不幸的深淵。
【第69句】:法界性是諸法體故,是故真言真實妙理,一切色心,即是一體,心必具色,色必具心。(日本)重譽《密宗要訣抄》
【第70句】:有些人修禪宗,只注重個人的生死,不管眾生的死活。這種發心,顯然屬于小乘的發心。
【第71句】:眾生下心能作中心,中心作上;上心作中,中心作下。眾生勤修無量善法故能增上,不勤修故便退為下。《優婆塞戒經》卷一,集會品
【第72句】:身體沒有食物,可存活幾十天;沒有水,可以存活幾天;沒有空氣,只能活幾分鐘。越看似空洞無物的,對我們的生命越是重要。心靈沒有佛號,一分一秒也沒法活。路不平。不是路不平,是你選擇了上山。
【第73句】:有貧窮已,始有劫盜;有劫盜已,始有兵杖。《長阿含經》卷六,《轉輪圣王修行經》
【第74句】:獨覺聲聞佛乘道,皆因十善而成就,如是思惟不放逸,自持禁戒教他護。《華嚴經》卷三十五,十地品
【第75句】:有些人成功了也不會忘記過去的磨難,更不會忘記生命中給予自己幫助的人。因為他們明白這世上沒有永久的成功,人生命中源源不斷的營養永遠來自根基,而根基在最低處。到達高處,須從低處起步,人若是懂得生命的高下之道,便會在人生路上進退有度,以達到平衡。
【第76句】:【禪語感悟】 和商人的名字“不識恩”一樣,他的噩運就來自不會知恩圖報,反而 忘恩負義,損人利己,因此他們這樣的下場正是咎由自取的結果。在現實 生活中,我們應當知恩圖報,從內心深處感謝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
【第77句】: 智者說:煩惱都是自找的。每個人都曾有過煩惱或正在經歷煩惱,事 實上,這些煩惱都是我們自找的。
【第78句】:平淡中見奇趣,淺近中具哲理,表達了一種十分超脫的人生態度。當我們面對生活的亂麻而煩惱叢生時,不妨想想這位皆大歡喜的彌勒佛,便能以微笑面對世界了。
【第79句】:當今,人們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裕,社會科技越來越發達,卻時常發生人心冷漠、喪失道德的事情。社會的發展,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科技層面,而是應該通過教育與正面、積極的信仰來喚醒人們的善心與良知。
【第80句】: 德國詩人海涅說:“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真實的生 命應該真實地過,來不得半點虛假。只有在誠信的基礎上才能夠成功,生 命才有意義。
【第81句】:蹄窩容易被水灌滿,小庫容易被財物裝滿,小塊田園容易播種,學識淺薄的人容易自滿。(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82句】: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是佛門弟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感恩、包容、分享、結緣,是我們處世待人的根本原則。
【第83句】: 教育是社會現象之因,因不好,果就不好。越來越多的人豐L 法皆失,不知敬畏,他們做人的失敗,緣于教育的失敗。失敗的教育 如果繼續不知回頭,社會的未來實在堪憂。
【第84句】:許多人喜歡預支明天的煩惱,想要早一步解決掉明天的煩惱。要知道, 明天如果有煩惱,你今天是無法解決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課要 交,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課再說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理解生活和快樂的真 正含義!
【第85句】:所取之境體既是空,能取之心性亦非有,所觀心境了知是空,能觀察智體實非有。《佛說寶雨經》卷八
【第86句】: 在蕪雜的世界中要活得輕松,靈魂就不能負重。靈魂若能夠 自如地飛翔,人生就不會阻塞,唯流暢方能抵達生命的真意。無需刻 意地面對世間的一切,遇到不能過去的河流山峰,我們不妨繞一個詩 意的彎。如果你真的熱愛輕松,即使這個彎再無趣,也一定能繞出二 分美好、七分流暢、一分安詳。
【第87句】:人生最美的境界就是內心的安靜與豐富。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第88句】:釋迦牟尼佛終生修習慈悲并體現慈悲,佛陀出家即是因為慈悲心,在其傳法度人的一生中,他的慈悲心就像是環繞周身的清新空氣,從來不曾遠離世間所有的生靈。
【第89句】:做人、做事、做生意,都要時刻懷著一顆大慈悲心。不只是為自己,更是為他人、為社會奉獻些什么,這是一種大愛。任何復仇的心在大愛的慈悲照耀下也會平息,迷途的靈魂也會被喚醒。
【第90句】:心緒,碾轉萬千。無論憂傷,還是喜悅,都在流年深處安靜盛開。別在衣襟的溫婉,折疊著不同的風華。與時光握手言與吧。將一切瑣碎,擱置在紅塵之外,靜靜看菩提開出一樹樹禪意的圓滿。而我依舊在無風亦無雨的安然里,淺笑,晴朗,向暖。
【第91句】:若欲報佛恩,一念在禪定,勝活三千界,滿中一切人。《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
【第92句】:因緣、次第緣,緣緣、增上緣,四緣生諸法,更無第五緣。(古印度)龍樹《中論·破因緣品》
【第93句】:二月中春物象鮮,盡塵沙界一般天。蒼莓雨洗去冬雪,野火風飄昨夜煙。危嶺乍聞猿嘯日,長江時見客乘船。人生幾度逢斯景,好是誠心種福田。——《法演禪師文案》
【第94句】:學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唯學無求無著。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即是佛。——《筠州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第95句】:世事如棋局,不執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才是真空。人生沒有完美,幸福沒有滿分,當執著成為負累,放手就是解脫。心中有道,擁有一切;心中有夢,才有希望;心中有禪,生活安然。攜一份淡泊,品一份寧靜,興之所至,心之所安,盡其在我,順其自然。
【第96句】:同樣的,一個人若缺乏高尚的品格,即使獲得殊勝的法教,并專心念佛,也無法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與護佑,更無法成就圣者的任何境界。
【第97句】:生活,就是面對現實微笑,就是越過障礙注視將來。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與惡。生活,就是有正義感有真理有理智,就是始終不渝誠實不欺表里如一心智純正。
【第98句】:快樂在于找到內在的純粹和自由,快樂不是費盡心機計算出的結果,而是一個無心而求的美好過程。
【第99句】: 心里裝得下江山,江山就是你的;心里容不下微塵,你連微 塵都不會擁有。人要活得充實,就要活得有胸襟,胸襟越大,活得越 飄逸自在,活得越波瀾壯闊。
上一篇:經典摘錄佛心禪語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