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雖然遠離了,因為懂得,便微笑了,好似拈花一笑的禪意。如此,在陌生的風景里,觸摸熟悉的紋路,越來越明了的傷痛,越來越清晰的溫暖。
【第2句】:當于一切眾生起大悲想,于諸如來起慈父想,于諸菩薩起大師想,于十方諸大菩薩,常應深心恭敬禮拜?!斗ㄈA經》卷五,安樂行品
【第3句】:佛教的本質是慈悲。慈悲無敵——無敵人,無敵對,沒有任何事物會挑戰慈悲。無敵,因為無害;無害,因為無我。有我,必定有害;有害,必定有敵。慈悲必然要求無我。
【第4句】:善與惡本是一念之間的事,眾善奉行便成佛。時時心存善念,自然能夠積累福報,這是一個真正的修佛者、真正的出家人所要努力做到的。
【第5句】:不通文字般若,即不得觀照般若;若不通觀照般若,必不能契會實相般若。(明)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一
【第6句】: 人生在世,最難做到的就是放下。自己喜愛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 ,愛的也放不下。因此,得失之心、憎愛之念盤踞心頭,無法得到解脫與 自在。
【第7句】:只有你愛上自己,才會自覺地滋養、培育、呵護你這個獨特的生命。才會自動摒棄一切的煩惱、壓力、負擔,才會自動遠離傷害。愛自己不是自私,相反的,這是真正的慈悲,真正的慈悲,是指你將美好的自己,美好的生命綻放出來,而不是將枯萎的你犧牲出去。
【第8句】:若常愁苦,愁遂增長;如人喜眠,眠則增多;貪淫嗜酒,亦復如是?!洞蟀隳鶚劷洝肪硎撸笮衅?/p>
【第9句】:【佛心禪語】 萬事皆有緣,人生當隨緣。隨緣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憂,不 躁進,不強求。以佛心保持平和,能處變不驚,并能體會到生活之樂 之關。
【第10句】:此本源清凈心,常自圓明遍照,世人不悟,只認見聞覺知為心,為見聞覺知所覆,所以不睹精明本體?!扼拗蔹S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第11句】:在如今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都市的噪音及緊張的生活節奏令人焦慮不安,適度地離開熙攘的塵囂世界,接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樂趣,是品味生活的良好方式。
【第12句】: 一位智者說:“不說別人的壞話,只說別人的好處?!比魏稳硕茧y免犯 錯誤,不要一味地批評和指責,應看到別人的成績和長處,多一些贊揚和 鼓勵。批評和指責只會招致敵對和怨恨,一句鼓勵的話,一個微笑的眼 神,都能成為別人進步的動力。
【第13句】:我在起點與終點之間兩全其美,卻無法禪定于一夜琴聲,直至悠悠的琴聲被暗香淹沒。
【第14句】: 突然而至的不一定是好運,還可能是迷惑為人處世.必須要懂得謙虛謹慎.對人對事的態度不要驕狂.不要亂擺架子.否則就會使自己處在四面楚歌之中.被世人譏笑和瞧不起。只有不居功自夸、不肆意張揚、平易近人的人才能夠很好地保護自己.受到別人的歡迎和擁戴。
【第15句】:生活的禪法,在于生活中活潑的運用,解除生活中存在的煩惱障礙與困惑,充實生活,寧靜生活,祥與生活。
【第16句】: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队兰巫C道歌》
【第17句】:【佛心禪語】 無論做什么事,即使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也要全力以赴,專心致志 地去完成。只有這樣,才能做一件成一件。
【第18句】: 我們常常會陷入某種不能自拔的情緒之中,或者因為一片白云, 或者因為一縷清風。其實,不關清風白云的事,是云的自由、風的無羈 觸動了結滿塵垢的心靈,讓我們偶然瞥見了自己的本真。于是,借天上 的云路、風中的翅膀回歸靈魂的家園,便成為一種不可遏止的期盼!
【第19句】:佛說:用布施調伏貧窮,以守戒調伏無禮,以忍辱調伏強暴,以精進調伏懈怠,以一心調伏亂意,以智慧調伏惡智,以悔過調伏八難,以大乘佛法愉悅內心,以培養美德接濟無德之人,以寬容對待大眾。這就是十德。
【第20句】: 能看得破,更忍得過 認清了世間的是非善惡喜樂,更要放寬肚皮,坦然接受。好壞、冷 熱、飽餓、老病、榮寵怨恨、有理無理、快心失意事都接受。接受得了, 才有心思尋求解決之道,善因好緣就會隨之而來。
【第21句】: 富人說:一千萬就是小錢;佛祖說:連小錢都沒有布施過 人,還屬于扶貧對象;行者說:妙,好玩。
【第22句】:午后,一把古椅,一杯清茶,一卷古書,看蝶兒翩飛,蜂兒嗡鳴,陽光透過蔥綠的樹枝,把一地清涼斑駁,滿腔的心事便任性的鋪滿筆端,這是思緒蝶飛的翩然。韻,貴在流長,妙在無形。是江南水墨中的那一抹空靈,是云水禪心中的一縷清幽,只有用心去品,需要有緣才能覓得和擁有。
【第23句】:你微笑,我微笑,大家心情好。你客氣,我客氣,大家都和氣。你說好,我說好,氣氛就會好。你讓步,我讓步,條條是大路。(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24句】:不在乎一朵花,怎能祈求滿地花開?不在意一棵樹,怎能奢望一片森林?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任何偉大,都源自平凡。做平凡人,理平凡事,將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到極致,才有可能不平凡。
【第25句】: 珍惜贊美你的人,善待批評你的人,感激謾罵你的人。真心 的贊美發掘你的情思,客觀的批評開闊你的胸懷,無端的謾罵檢驗你 的修養。你的情思綿長,你的胸寬廣大,你的修養高深,你的人生就 不失豐富,你的生命就一定多彩,你的生活必充滿快樂。
【第26句】:多數人都有貪、嗔、癡三毒之念,這就是凡夫。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確是離不開這三毒,這就是人的心病。本來人生應該是很美好的,就是因為這種心理病態,所以稍被人家占了點便宜就忍不下來。佛陀之所以能成佛,就是在群體中能忍下別人所不能忍的侮辱和攻擊,做人家所做不到的艱難之事,所以他能成佛。
【第27句】:禪宗說“日日是好日”,就是要讓每一天都充實無憾地度過。須知,一生的幸福也往往來自每一天快樂的積累。
【第28句】:佛陀之語旨在說明:男女欲愛不凈,是生死煩惱的根源。我們不提倡禁欲,但沉湎情色總不是明智之舉。
【第29句】:【有佛一切皆美】春芽嫩黃,夏葉老綠,秋葉紅而有斑,皆不失其美;人臉上有了老年斑,便覺得不美。的確,人不如葉。人若能如葉,便能一生皆美。心中有佛常憶念,人生何必羨少年?有佛一切皆美,無佛一切不美,與年齡無關。
【第30句】:平常要多調伏自己的心念,培養正確的人生觀。若能降伏“憂煩”的魔軍,看淡世間的利欲,得時不貪著,失時無掛礙,這才是步入解脫門。
【第31句】:【佛心禪語】 不要因眼前的成績而忘乎所以,把自己看得低一點就會多一分防范, 高一分警惕;而心一旦飄起來,腳就會高起來,腳下的石頭就會松動。只 要腳下的石頭一松動,就有墜入深淵的危險。
【第32句】:如果在活著的時候能夠認識死亡的真諦,認識到死亡的來臨并不是失敗而是勝利、是生命中最高貴和光明的時刻,心靈就擁有了無邊無際的自由。
【第33句】:止能遮結,觀能斷滅;止如捉草,觀如鐮刈。(古印度)訶梨跋摩《成實論》卷十五
【第34句】:你快不快樂,從來不取決于你處于什么境地,面對怎樣的現實,也不取 決于你年齡的大小、財產的多少,而是完全取決于你有沒有一種平和的心境 ——你能否快樂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第35句】:夫不知萬法唯心,泛求諸事事物物,安得不罔;不知心具萬法,獨取一昭昭靈靈,安得不殆。(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五,圣學說
【第36句】:師弟相依,家人相守,只如商人集場,短時交易。應相與敦勸,勤修佛法,方為此聚不虛。(古印度)蕩巴桑結(根桑澤程《密宗法義精要》)佛言:財、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端氖陆洝?/p>
【第37句】:儻名關未破,利鎖未開,藉言弘法利生,正是眼前活計。一點偷心,萬劫纏繞??v透盡千七百則公案,講盡三藏十二分教,興崇梵剎如給孤獨園,廣收徒眾如無相好佛,無明業識不斷,俱為自誑自欺。(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二之一
【第38句】:做人要以靜修身,以儉培德,以退處事,以讓養心。人心何時知足,知足便足。人生何時閑,偷閑便閑。知足常足心,終身不辱人。知止常止心,終身不恥人。
【第39句】:聞贊佛毀佛,于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贊法毀法,于佛法中一心定不動。聞有佛無佛,于佛法中心不退轉?!度A嚴經》卷十六,十住品
【第40句】: 用兼愛奪江山,用仁愛治天下。中國人非儒即墨,奪江山奪 的是人心,治天下治的也是人心。
【第41句】:許多人在陷入熱戀之時總是覺得自己什么都能付出,一旦愛情歸于平淡,找不回當初的熱情,就又開始四處輾轉,尋找真愛,在數度碰壁之后便開始抱怨,消極地認為世間并不存在真愛。
【第42句】:但能上無攀仰,下絕己躬。外不見大地山河,內不立聞見覺知。直下擺脫情識,一念不生,證本地風光,見本來面目。然后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秷A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43句】:佛性有六,何等為六?一常,二凈,三實,四善,五當見,六真。復有七事,一者可證,余六如上?!洞蟀隳鶚劷洝肪矶?,高貴德王菩薩品
【第44句】:有一首禪詩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
【第45句】:佛法講究的是清凈無染的本心,講究六根清凈,因為所謂的六根便是人產生貪愛、歡喜、仇恨、怨執的源頭,清除了這些,人才能放下一切虛妄執念,擁有一顆“不執著、無所住、無念、不分別、以不生不滅”的清凈心。勘破一切幻境的表相,才能得到靈魂的真實。
【第46句】:實見者,尚不見實,何況非實。所以者何?非肉限所見,慧眼乃能見。而此慧眼,無見無不見?!毒S摩經》卷中,入不二法門品
【第47句】:得生不得生,全由信愿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明)澫益《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第48句】:歸命佛法僧,定不墮惡道,棄舍人身已,當獲得天身。一心歸信三寶,決定得大加持,所求圓滿。(古印度)蓮花生
【第49句】:倒是人心總是紛亂復雜,起伏不定,愚癡的人總想改變什么,智慧的人能夠順其自然。
【第50句】:夫婦相敬如賓,視妻室為相濟繼祖之恩人,不敢當作彼此行樂之欲具。《印光法師文鈔·復高劭麟書》
【第51句】:七情六欲是人之常情,人們因此生出愛與恨、悲與苦,于是眾生之間便產生了聯系,或和睦相處,或相互斗爭。情就是人與人之間糾結的根源。
【第52句】:然佛無別佛,唯心即是。以佛真法身,猶若虛空。若達妄元虛,則本有法身自現,光明寂照,圓滿周遍,無欠無余。更莫將心向外馳求?!逗┥嚼先藟粲稳?/p>
【第53句】:汝信心頗深,但好張羅,及好游、好結交,實為修行一大障。祈沉潛杜默,則其益無量。戒之?。ㄓ」夥◣煟?/p>
【第54句】:有人理解念佛的好處為身體變好了,錢掙多了……在他,可能是親身經歷,但要知道,這些不過是方便說,而且并不一定必然發生。念佛真實而必然的好處是心得平安。也許身體照樣多病,生活照樣窮困,但心卻得平安。
【第55句】:世諦、第一義諦無異也。何以故?世諦如,即是第一義諦如?!赌υX般若經》卷二十四,道樹品
【第56句】:坐禪只是一種進入禪定的途徑,假使只為坐禪而坐禪,即使枯坐成骨,心不曾抵達禪的深處,成佛的愿望也不過是空夢一場。
【第57句】:我們要在結緣中成就自他。因為人生在世,唯一能夠積極主動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結緣。
【第58句】:煩惱就像一條毒蛇睡在人的心中,一旦動了它,蛇就會咬人。修行一定要把心中的愚癡煩惱去除,才能安心修行。
【第59句】:一般來講,人生有生、老、病、死四苦,是人人都無法逃避的痛苦。擴充來講,還有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和五陰熾盛苦?!獌艋?/p>
【第60句】:在紅塵中禪定。晨起時,泡一壺清茗,點一爐熏香,在窗明幾凈的桌旁靜坐??匆慌栉闹竦ㄐ南?,似在遙想某個遠方的故知。待到茶涼卻,香燃盡,我心緒一如初始,并未參得什么,但我深知,這個過程沒有紛擾,不思塵念,就是一種禪定。
【第61句】:以諸眾生從無始來,循諸色聲,逐念流轉,曾不開悟性凈妙常,不循所常,逐諸生滅,由是生生雜染流轉。若棄生滅,守于真常,常光現前,塵根識心應時銷落。想相為塵,識情為垢,二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云何不成無上知覺?《楞嚴經》卷四
【第62句】:智慧與煩惱如天平——煩惱多一點,智慧就少一點;煩惱少一點,就增一分智慧。
【第63句】:女色者,世間之枷鎖,凡夫戀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間人重患,凡夫困之,致死不免。女色者,世間之衰禍,凡夫遭之,無厄不至。《菩薩訶色欲經》
【第64句】:別人的錯誤,容易看到。自己的錯誤,不容易看到。南傳《佛教格言·雜品第十二》
【第65句】: 心智成熟的人不拒絕別人的批評,但也絕不盲從。害怕別人 批評,拒絕別人批評,或聽到批評就失去主見的人,顯然心理脆弱。
【第66句】: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會碰到失利受挫或面臨困境的情況, 這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別人的幫助,你在這時及時向人伸出援助之手,那么 你的幫助無疑成了最有價值的東西,這種雪中送炭般的幫助會讓原本無助 的人記憶一生。
【第67句】: 某地,有獨生子,寧讓三層樓房放空也不讓母親住。母親無 奈,棲身豬圈苦度風燭殘年。母親去后,獨生子卻大辦喪禮,轟動鄉 里一時。每年清明冬至,母親墳頭鞭炮最響,紙錢最多。鄉人問其 故,獨生子答日:求母親保佑子孫榮昌。聽者無不搖頭嘆息。
【第68句】:佛教的真理猶如明燈,將遣除一切眾生的無明,并啟迪心靈的智慧。跟著真理的腳步,讓我們來一趟菩提之旅吧。這一定是一個寂靜與安詳的旅程。
【第69句】:父母及長兄,和上、諸師長,及諸尊重者,所不應生慢,應當善恭敬,謙下而問訊,盡心而奉事,兼設諸供養。《雜阿含經》卷四,第87經
【第70句】:【天天禪語】有一志一同的人時時彼此鞭策、勉勵,才能照顧好自己一念善心。
【第71句】:學會寬容,便因知道人生殘缺的本質而豁達,它會令你體諒人性弱點,走出生命固有的盲區,由此你將成為生活的智者。
【第72句】:一個人要想貪占天下所有的東西,災難就要來了。做人必須要想透,人生一定要頓悟。物欲是沒有止境的,輕一些的,會讓你一生得不到快樂;嚴重的,甚至會一不小心斷送生命。
【第73句】:生命中,總有一些不由自主的遠離。在沒注意的時候,已跟你告別過了。匆匆老去的從來都不是風景,而是離人。佛說,禪定的時候可以做到連自己都忘記,怎么能勉強別人非要記住自己呢?當你抱怨別人不如當初的時候,其實也早已丟失了當年的自己。做一個感恩的人吧,每一天,都能遇見初見般的美麗。
【第74句】:一個人不要只追求活得瀟灑自在和健康長壽,更應該關注對社會的貢獻,給別人帶來益處,這樣,才堪稱不白活一回。逃避自己理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生命就沒有任何實際價值。
【第75句】:禪在哪里?禪不在書本上,禪不在禪堂里,禪不在深山古寺里,禪就在我們每個人舉心動念的當下。
【第76句】: 不要跟自己的影子過不去,應該從影子中看到陽光;也不要 怨怪夜晚,沒有夜晚你的人生里就缺少月亮和星辰。因為有山峰擋住 了去路,你才會與攀登結緣;因為大海阻隔彼岸,你才有機會豪情揚 帆。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對你都有用處,就看你能不能用,會不會用。
【第77句】:對修道者而言,語言、文字皆如渡船。為達彼岸,自須善用此船;既達彼岸,即應舍船就道,勿再戀棧。
【第78句】:生活的禪法就在于調服內心的煩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生活的日常中感受生活的喜悅,去淘洗那些煩惱的傷痛,去凝聚那些幸福的因素,完成這一場改造命運的生命過程,明白內心真正的需要,包容生活不拘任何外在形式的歷練,不渲染生活的悲情與障礙,活生命的運用,活生命的承擔。
【第79句】: 追了一路,尋了一生,到頭來才發現,追尋的原來只有兩個 字:干凈。來也干凈,去也干凈,人生的過程,是快樂,是痛苦, 榮華富貴也好,貧困潦倒也罷,都只為了一件事:洗滌肉身和心靈 的齷齪。
【第80句】:珠光寶氣并不是高貴的象征,人之所以高貴,更重要的是因為氣質和品格,而非外在的浮華。
【第81句】:只有兩種病:一是騎驢覓驢,二是騎卻驢了不肯下。……若不騎,十方世界廊落地,此兩病一時去,心下無事,名為道人。一《舒州龍門佛眼和尚小參文案》
【第82句】:現實生活中天堂和地獄并不存在,我們沒有理由去相信。但是天堂般的生活我們曾憧憬過;地獄般的感受我們曾經歷過。我們為什么沒有用心去體會它們的存在呢?
【第83句】:嚴著此心以拒外誘,須如一團烈火,遇物即燒。寬著此心以待同群,須 如一片春陽,無人不暖。
【第84句】: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必然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與不同的人打交道要善于動腦,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果總是壓制對方,強迫對方服從自己,對方不久就會對你產生敵對情緒,從而失去對你的信賴。
【第85句】: 堅持是一種敞亮,堅持是一種美麗,堅持是一種德行。朝霞 的堅持畫出世界的七彩,晨風的堅持吹散夜晚的黑暗,鳥鳴的堅持唱 響希望的旋律。向早晨學習堅持,在堅持中追求光明,在堅持中發現 大美,在堅持中修煉德行。因為懂得了堅持,我的靈魂和早晨同行, 我的生命和早晨同在。朋友,要堅持!
【第86句】:【天天禪語】優填王擔任施主。佛陀于身之兩旁化出兩座高巍寶山,美妙莊嚴,眾寶雜合,光輝耀眼,山中花果繁茂,發出微妙香味。一個山頂有成熟的粳米,美味可口,想吃的人就去吃,眾皆獲得飽滿;另一山頂長出肥美的芳草,牛羊吃了心滿意足。佛陀為眾生開演甚深微妙法,得果生天者無數。
【第87句】:凈土宗的道理似淺實深,其行持似顯實密,其成果似遲緩實速疾,其目的雖像是死后往生的自利,其作用卻是現享法樂和濟世益人的二利莊嚴。(美)張澄基《凈土今說》
【第88句】:生命應如拂面的清風,怎么來就怎么去,恬淡自在,隨風而至、隨風而逝。生命需要一泓靜水,來滌蕩內心世界的浮華與焦躁。要活在當下,在禪茶一味,在青山綠水間,在書香中,體驗生命里那一份純凈與精神的升華。
【第89句】:只要眾人一條心,弱者也能成大事;據說螞蟻結成群,送掉了幼獅的性命。(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90句】:每個人命運的幸與不幸,是由自己的思維決定的。一個只關注外部事物而不注意提升自我的人,常常會盲目地迷失自己。如果能把自己這支“箭”打造得無比鋒利、堅韌,能夠百步穿楊、百發百中,那么,無論背的是利箭還是斷箭將都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
【第91句】:我們不要時常板起面孔想教育別人,而要有一種關愛的心、慈悲的心,感恩每一個人,幫助每一個人。
【第92句】:初發心堅固有二事,于諸眾生起真凈心:一者安隱心,二者快樂心。安隱心者,為諸眾生除不善處,安置善處;快樂心者,貧乏眾生無所依怙,能以攝法等心饒益?!镀兴_地持經》卷一
【第93句】: 證嚴法師開示:“欣賞他人,即是莊嚴自己。如果你老是想贏對方,即 使獲勝了,那也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因此在 現實生活中,要學會示笨顯拙,成全別人的好勝心,否則,你可能會因此 而自毀前程。
【第94句】: 不知道諒解他人的人,應該說也不能善待自己;自己會善待自己,也 就一定能夠諒解他人。所以,處理人際關系當中的煩惱的方法就是能夠諒 解他人。
【第95句】:對事業要有計劃,對金錢要會運用,對感情要能升華。(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96句】:唯有一事能報佛恩,何謂為一?常以慈心,以其所解一切善法,展轉開化,乃至一人,令其信心成就智慧,展轉教化,無有窮盡,譬如一燈燃無量燈?!斗鹫f未曾有因緣經》卷下
【第97句】:跳動的音符,劃破了指尖上的宿命,在布滿傷痕的琴弦上,奏響了那些夢里夢外的塵埃,詮釋了阡陌紅塵里的顛沛流離。一如參禪不說話,走過了歲月的馨香,素描了如蓮般的心事,輪回在時間的畫軸里,半盞青燈半盞嘆,沒有虔誠的愚拜,也沒焚香的感動,有的只是那聲聲遠傳的晨鐘暮鼓相伴。
【第98句】:身若一無所有,則心一無掛礙——沒有得失的牽絆、沒有物質的積累,心靈自然沒有掛礙。這是圣者安住的境界,也是學佛者所求的境界。
【第99句】:貪欲會把人帶向罪惡的深淵,讓人失去理智。它可以使人相互摧殘,相互欺詐,甚至使最好的朋友反目成仇。因此,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切記,“貪”宇頭上一把刀,一旦入“貪”,就會被其毒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