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樂觀之于人生,是浮蕩在地平線那裊裊升起的熱望與希冀,是尋得一份曠達與美好的鋪墊與勇氣。在樂觀中擷取一份坦然,你的面前就會盎然多彩;若在悲觀中摘下一片沉郁的葉子,只能瓦解你積蓄的力量。
【第2句】:【禪心佛語】犯錯是平凡的,原諒才能超凡。嫉妒別人,仇視異已,就等于把生命交給別人。能忍之人,事事稱心;善瞋之人,時時地獄。恨別人,痛苦的卻是自己。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忘記別人的缺點吧。
【第3句】:【禪語人生】有福莫享盡,福盡身貧窮。有勢莫使盡,勢盡冤相逢。福兮常自惜,勢兮常自恭。人生驕與奢,有始多無終。
【第4句】:眾生無邊誓愿度,福智無邊誓愿集,法門無邊誓愿學,如來無邊誓愿事,無上菩提誓愿成?!栋l菩提心戒儀》
【第5句】:【禪心佛語】即使遭逢逆境,仍該奮勇向前;縱然世界分崩離析,也要永不氣餒。人的美德猶如名貴的檀木,只有在烈火的焚燒中才會散發出最濃郁的芳香。
【第6句】:【禪心佛語】讀書,我們不僅能夠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夠解決自己面臨的各種各樣的人生問題。人終其一生,無非就是在不斷探知自己的人生到底應當有什么樣的意義而已。
【第7句】: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人生何必錙銖計較?其實,心安即是福,當下能做即是福,眼前歡喜即是福。
【第8句】:【禪心佛語】若自己以緣會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參善知識。此即是生而知之,勝學也。若未悟解,須勤苦參學,因教方得悟。
【第9句】:【禪語人生】知榮辱、講正氣、善感恩、求奉獻、促和諧,努力成為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學修弘一體化的優秀佛子。
【第10句】:【禪心佛語】佛曰: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
【第11句】:一個人若無信,說再好的話,都很難使人放在心底;因此,我們要讓別人信任,要先建立自己的信用。
【第12句】:【禪語人生】有些人輕視別人的智慧,喜歡賣弄自己的口才,講話東拉西扯,言不及義,答非所問。這樣時間長了就會使自己處于非常不利的社會地位。
【第13句】:給心靈一個假期,才是真正的放假;放下一切煩惱,才是真正的休息;打開被我執束縛的結,才是真正的自由;從痛苦中徹底解脫,才是真正的享受。
【第14句】:內心的安定,才是生命的基礎,不去做那些沒有意義的判別,更不要輕易的猜測,過去的煩惱,放下,現在的內心平靜,人生向前,總會和曲折遭遇,智慧的觀察,那些成見和偏執,才不至于左右生活。
【第15句】:我們經常講心念莫執著,一些祖師也反復強調,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更不可得,生活需要洞察那些復雜的表相,更不要把生活活成一場負擔,或者是在復雜里糾纏。
【第16句】:人人應時時“居安思?!?,莫等“危時方思安”。修行人更要時時下功夫,以備四大不調時能安然度過。
【第17句】:【禪心佛語】人生就像坐火車,愛情停停走走,朋友去去留留,有人中途下車,有人半路上車,多少人在你的生命列車上與你擦肩而過,只有知心朋友和愛你的人留到最后陪著你。
【第18句】:但行不學,十有九到;但學不行,十無一到;學行兩全,十修十到。(明)慧經《壽昌無明和尚文案》卷二
【第19句】:長歌可以當哭,遠望可以當歸。勸君莫打春來鳥,兒在巢中忘母歸?;鹧桌彛袷惴佟_\用之妙,存乎一心。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既讀孔圣之書,必達周公之禮。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第20句】:中國人需要找到自己文化的根。這個根在哪里?在先秦,雖然被割斷,但這個根今天依然活著,中國人要盡快回到這個根上。
【第21句】:【佛心禪語】因為太期盼結果,所以往往忽略過程;因為忽略過程,所以往往失去結果。
【第22句】:【禪心佛語】羅漢是無情的,正如南大師所說,他們覺悟了,就腳底抹油溜了,去享受他們的極樂去了,不再理會我們這些尚在紅塵中掙扎的人。
【第23句】:【禪心佛語】佛教認為,世間萬事萬物的產生和存在都必須依賴各種各樣的條件,這些條件稱為“因緣”。
【第24句】:身處世俗的我們,以清淡持之,少一些執念,多一份禪心;凡塵中的我們,即便披著華麗的羽衣,也永遠飛不出茫茫默認。
【第25句】:【禪心佛語】如果感到此時的自己很辛苦,告訴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要堅持住,因為正在走上坡路,雖然累,但一定會有進步。
【第26句】:人性之美,莫過于誠——誠為一切善法之源;人性之貴,莫過于信——信乃人生立世之本。
【第27句】:【禪心佛語】佛說: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惟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于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無盡虛空。
【第28句】:愧悔二字,乃吾人去惡遷善之門,起死回生之路也。人生若無此念閃,便是既死之寒灰,已枯之槁木矣,何處討些生理?
【第29句】:頓悟禪者心也,心中有禪,坐亦禪,立亦禪,行亦禪、睡亦禪,時時處處莫非禪也。禪也是頓生的,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空間,人頓悟,得禪意。
【第30句】:【禪語人生】小強跑過去,從柴擔上抽了一支木柴,給小和尚拿了過來。小和尚覺的很有趣,又讓小強去拿,并用手比劃呈方形,嘴里說著:“汗巾、汗巾”。
【第31句】:【禪心佛語】七個字:目標一定會實現。八個字:一切的工作為了愛。九個字:我要成為最有給予的人。
【第32句】:【禪心佛語】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而是現在,此時此刻,因為只有現在我們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第33句】:救世必須先救心,人人都有與佛相同的佛性,唯有信仰佛法,改正邪蔽的思想,矯正不端的行為,福利社會人群,倡導教育、健康及正常的娛樂,才能得到心靈永恒的快樂。
【第34句】:【禪心佛語】其實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也許像個少年,可各自分開的時候,也許就像個大人。
【第35句】:【禪心佛語】思考死亡不僅讓我們珍惜活著的時光,更重要的是通過直面死亡,體會到無常。
【第36句】:【禪心佛語】六和文化:最大的失敗,是什么都知道,但卻都做不到。最大的失誤,是一味的表達自我,卻忘了關懷別人。最大的麻煩,是什么都想要,卻不懂得如何抉擇。
【第37句】:每個人的精神都處于“亞健康”狀態,需要愛心撫慰怎樣把握與人交往的原則?佛日:得一切眾生起柔軟心。——《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第38句】:【佛心禪語】不如,不念,不如,不求。不去在意因緣,放下一切執念,心凈無塵不染,禪心如雪晶瑩。此中,自有大道,通向三千。
【第39句】:【禪語人生】只有重重地跌倒了,人才會知道真正呵護自己的,并不是空中的高枝,而是地上的小草。
【第40句】:為諸眾生除無利益,是名大慈;欲與眾生無量利樂,是名大悲;于諸眾生心生歡喜,是名大喜;無所擁護,名為大舍?!洞蟀隳鶚劷洝肪硎?,梵行品
【第41句】:【禪心佛語】犯錯是平凡的,寬恕是一種超凡。不但要學會寬恕別人,更要學會寬恕自己。
【第42句】:【禪心佛語】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第43句】:最大的感恩是,我們生而為有情的人,不是無情的東西,使我們能憑借溫暖,走出或泠漠或混亂或骯臟或匆忙或無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絕的生命之泉。
【第44句】:一位佛學大師說:“人越是獨立,就越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內心也就越平靜祥和。”言下之意是,只要心不動,即便有三千煩惱絲纏身,亦能恬靜自如。
【第45句】:【禪心佛語】起見生心,分別執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第46句】:【經典佛語】“見性成佛”,當我們見到了我們的本心本性,我們就獲得了覺悟,我們的生命就是覺悟的生命,我們也就成了覺悟的佛陀了。
【第47句】:人們不僅有著相同的佛性,也有著相似的品質、相似的欲求,并且同為人類整體的一部分,從某種意義上說,輕視他人,即等于輕視自己;尊重他人,即等于尊重自己。
【第48句】:【禪心佛語】空是因緣空,法以因緣而有,既然法以因緣而有,沒有自性,沒有自性,所以空。
【第49句】:【禪語人生】心靜,是一種境界,一種智慧,一種思考。也是人生轉折的必要過程,更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成本。心靜需要具備一種豁達自信的素質,需要一份恬然和難得的悟性。世間萬物皆有心。
【第50句】:【禪心佛語】狂才難成事,心懷大志,從不實施,出言不遜,藐視先賢,惟我獨尊,難與人和,驕而不亡,未之有矣。
【第51句】:唯欲利人者,正成就其自利;而唯欲自利者,乃適所以自害也。(民國)印光《印光法師文鈔·藥師本愿經重刻跋》
【第52句】:【佛心禪語】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凈,不看就是自在,不貪就是布施,斷惡就是行善,改過就是懺悔,謙卑就是禮佛,守禮就是持戒,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
【第53句】:【禪語人生】整天就是我執:我對,別人都不對。那樣永遠無法見到真理,要見到真理,要大無我的精神。
【第54句】:【禪心佛語】人生修養最講究的就是律己。一個“厚道”的人,在德業能夠養深積厚,在人際能夠廣結善緣,在事業能夠得道多助,可謂“厚道”才能成事。
【第55句】:心若相知,無言也默契;情若相眷,不語也憐惜,世界上最貴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人生中最美的,不是風景,而是感情。任何打動了我們心靈和靈魂的東西,都是最美的溫暖。
【第56句】:煩惱的根源一般人在發生事情或面臨一個新的境況時,常易生起患得患失之心,這就是煩惱的根源。
【第57句】:【禪語人生】我們若想保護自己的人身和保持人身的安樂,最好不要消耗福報,應該好好堅持修善。
【第58句】:【禪心佛語】慈悲心不是要自己去喜歡我們所不喜歡的,而是要能允許它的存在,并且愿意與它和平共存,乃至放下。
【第59句】:傳說,唯有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才能在這苦海中普度眾生,讓你順利地到達幸福的彼岸。
【第60句】:珠光寶氣并不是高貴的象征,人之所以高貴,更重要的是因為氣質和品格,而非外在的浮華。
【第61句】:【佛心禪語】“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和合,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緣起緣滅皆有因緣,就如花開花謝皆有定數??逼萍t塵,自得清歡。
【第62句】:世上的道理,原都是這么簡單,生活就要我們學會能屈能伸,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中尋找自己的出路。雖我們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但我們可以做到,改變不了的不如去適應它。
【第63句】:人總是習慣向外看,向外去尋找,其實有時候,很多東西都需要我們向內心看,向內心去尋找的。
【第64句】:在花費方面量力而行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你為了給自己爭面子而鋪張,那么最終吃虧和難受的只能是你自己。
【第65句】:平凡,是大多數人的人生軌跡。偉人是塔尖,平凡人是塔基。人生舞臺上,主角又能有幾人?配角蕓蕓眾生。正是無數的平凡人、配角,與偉人、主角緊密配合,才組成了這個和諧而精彩的世界。
【第66句】:【禪心佛語】如果背叛是一種勇氣,那么接受背叛則需要一種更大的勇氣。前者只需要有足夠的勇敢就可以,又或許只是一時沖動,而后者考驗的卻是寬容的程度,絕非沖動那么簡單,需要的唯有時間。
【第67句】:【禪心佛語】人生不是等價交換,凡事不要斤斤計較。無論在哪里,無論以什么樣的狀態,要做的就是以不變應萬變。
【第68句】:【禪悟】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亂一切亂,心安一切安;一切為心造,無心自解脫。
【第69句】:【禪心佛語】大家都知道,生氣是一種無知,又無濟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
【第70句】:【禪心佛語】見色有見色性,不著常解脫;見色相者常系縛。不為煩惱所系縛者,即名解脫,更無別解脫。
【第71句】:諸有造作善惡行,身口意三無厭足,妨人諸行不至道,此名精進不應棄?!对鲆话⒑洝肪硪唬蚱?/p>
【第72句】:以十善道為法園苑,愛樂安住,自住其中,亦勸他人令住其中?!度A嚴經》卷三十五,十地品
【第73句】:【禪心佛語】每一個人都擁有頭腦,卻并非每一個人都能善用頭腦。只有熱愛生命,善于動腦的人,才算得上真正擁有生命。
【第74句】:【禪心佛語】人總會有高興的時候,也會有痛苦的時候。高興與痛苦,人皆有之。在高興的時候,能心平氣和地欣賞它;而在痛苦的時候,又能平平靜靜地回味它。
【第75句】:法界大,菩薩多,有個眾生即是我。世智難測如來意,超脫三界當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疑什么?
【第76句】:【禪心佛語】為人屬下者要如土,謙卑低下;為人主管者要如海,不揀粗細;與朋友相交要如林,含藏萬象;與人群相處要如水,屈伸自如。
【第77句】:【禪心佛語】佛說: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第78句】:【禪心佛語】現前一念,即是佛念,佛念相續,綿綿密密,有覺有照,心月當頭,三關透脫,得自在,悟無生。歷境驗心,隨緣保任起妙用。
【第79句】:【禪語感悟】佛說:“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一個人既無自卑感,也不會傲慢,那是非常平實自在。
【第80句】:【禪語人生】要得臨命終時,不顛錯,要從如今做事處莫教顛錯,如今做事處顛錯,欲臨命終時不顛錯,無有是處。
【第81句】:【佛心禪語】愛沒有國界、種族、距離,心沒有隔閡、欺騙、仇怨、用仁厚的胸懷包容一切,用天使的智慧改變世界。
【第82句】:【禪語人生】邪惡的人當他聽到別人提及善德或正法時,他們絲毫不感興趣,因為他們的心被邪惡所淹沒,充滿了貪、瞋、癡。
【第83句】:【禪心佛語】投引六道隨一的果報中,令所蒙受的苦樂果或因緣條件圓滿不圓滿的業,稱為滿業。
【第84句】:【佛心禪語】做一個人生的觀光客。說到底只要與人為善,以德服人,離是非遠點,靠家人近點,便有了心安,有了愜意。樂觀的心態來自寬容,來自大度,來自善解人意,來自與世無爭.
【第85句】:【佛心禪語】不要抱怨生命中的每一天,美好的日子帶給你快樂,倒霉的日子帶給你經驗,最糟糕的日子帶給你教訓。
【第86句】:【禪心佛語】過年我們也接財神,也接喜神,也接貴神。什么是財神呢?你不把你的精氣神丟了,這就是財神。
【第87句】:【佛禪文案】人生坎坎坷坷,忙忙碌碌的,忘記了什么,也不能忘記真情、良心。不論如何貧窮,怎樣失意,都要長存一份真情,真誠待人。不管如何富裕,怎樣得意,都不要泯滅良心,真情待人。
【第88句】:【佛心禪語】世界上最凄絕的距離是兩個人本來距離很遠,互不相識,忽然有一天,他們相識、相愛,距離變得很近。然后有一天,不再相愛了,本來很近的兩個人,變得很遠,甚至比以前更遠。
【第89句】:修習佛法并非學聰明,而是要開智慧。智慧由定而生,若能心專念一,從事入理,即能產生智慧。
【第90句】:人的品格猶如土壤,佛法就像種子,菩薩的功德就像苗芽,諸佛的境界就像果實。若沒有肥沃的土壤,即使播下優質的種子,也長不出挺拔的苗芽,更無法結出飽滿的果實。
【第91句】:【禪語人生】在衣食住行等條件基本具足的前提之下,我們應該懂得滿足。若不知足,即便擁有的物質條件多么豐盛,你的內心恐怕也不會快樂。所謂福報,其實是指內心的滿足,而非外在的擁有。
【第92句】:狒是自心作得,因何離此心外覓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哆_摩大師血脈論》
【第93句】:【禪語人生】向別人傾訴就是排泄心靈的垃圾,雖然一時可以緩解心中的郁悶,但終究逃不出揚湯止沸的輪回。
【第94句】:【禪心佛語】進入上世紀90年代,幾乎現存所有漢傳佛教史上有重要影響的祖庭名剎都被難逃官商運作的厄運。少林寺門票風波是一個縮影。
【第95句】:每天遇到的人和事,都是“應該”遇到的人和事;每天受的氣,都是“應該”受的氣,但是,以自然之心面對,就沒有那么多氣好受了!
【第96句】:以應薩婆若心,以自方便入諸禪,不隨禪生,亦教他令人諸禪,以無所得故,是名菩薩摩訶薩禪那波羅蜜?!赌υX般若經》卷五,問乘品
【第97句】:【佛心禪語】做事要專,做人要寬。做事可以兼職,做人只能專職。清白做人,用心做事,不求完美人,只求完美事。
【第98句】:問:“生抱著慈悲方便心理處世,想當為世人所歡迎,倘遇小部分者不諒,譏為假慈悲,應抱如何態度對待?”答:“俗人笑道,自古不免,各行其是,不去理他?!薄畋暇邮?/p>
【第99句】:與其背著包袱彎腰受罪,不如放下包袱享受生活;與其徒勞地抱怨命運不公,還不如淡定從容地笑對人生。學會放下,人生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