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累積而成,并抱持恒久心,于平常的言行舉止中不離佛法的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學佛修德。
【第2句】:學佛要注重道與理,關心人及事。能以眾人為重,不計個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練,以毅力、勇氣突破障礙,才是真正學佛的精神。
【第3句】:【禪心佛語】人的心既可浩如大海,又可微如縫隙。悟大則大,悟小擇校,并無定數。禪的世界可以包容大地,且人人本具禪心如寶藏,應善于開發,用禪心去體會人生,漸漸地凈化為一顆大徹大悟的平常心。
【第4句】:【晚安禪語】修行,是對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心若計較,處處都有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祥和,心寬一寸,路寬一丈;心寬似海,風平浪靜。笑看花開,寧靜喜悅;靜賞花落,隨緣自在。
【第5句】:【禪心佛語】你有沒有因為失去某人或什么東西而很痛苦過?你要知道,這世上沒有離不開的人或東西,只有放不下的執著。
【第6句】: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世界到頭終有壞,人生彈指有何歡。成男作女經千遍,戴角披毛歷萬端。不向此生生凈土,投胎一錯悔時難!(元)優曇《勸念佛》
【第7句】:【禪語人生】我們信什么呢?首先是要信自己。因為不信自己,就不能樹立起遠大的志向,就不能發起菩提心,就不能成就大菩提果。
【第8句】:心甘情愿把自己當做魚缸中的魚蟲,只懂得逃命,被吃只是時間問題!難道你被過去的絕望所籠罩嗎?成熟一點吧!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幸福的!明天會變成什么樣都無所謂,但是我們將會為了今天努力不懈的活著。
【第9句】:【圣經文案】269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約14:6)
【第10句】:【佛心禪語】毅力:水具備非常大的毅力,每一個滴水滴到堅毅的石頭上的時候,久而久之連石頭都穿透,這就是所謂的滴水穿石。我們人類也應該有毅力,做任何事情時候,無論如何,要做到堅持,直到成功為止。
【第11句】:【禪語人生】心靈的寧靜,是一種超然的境界。世界始終都在處于永不停息的變動之中,無論身邊的世界如何變化,能在變幻莫測的環境中保持心靈的寧靜才是一種真正的寧靜。
【第12句】:【佛心禪語】不糾結于過去,不執著于現在,不憂慮于未來。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必須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奢望和期待。少一些欲望的驅使,也不要為了什么面子的人生是美好和自由的,因為這樣,人才能聽到自己的心。
【第13句】:【心靈禪語】憤怒是愚昧,讓你時時受罪;沖動是魔鬼,讓你常常后悔;躁進是后退,方向總是不對;意氣是禍水,害人又害己。人生需要寬容,寬容是最高智慧。
【第14句】:當你深入禪定后、將會發現世間任何事物對你都是多余的、你不會留戀世間任何事物在你心頭,你只會隨緣做事、既不是消業、也不是結緣、而是一種愛心、智慧、責任的使然。
【第15句】:有時候,我們會深深的愛上一個人,沒有原因,也沒有道理,更沒有所謂的約定和所謂的緣分。這個人,也許不在身邊,也許永遠遙遠,這個人,也許不會愛你,也許只能在夢里,這個人,也許你會放棄,也許一直默默駐在你的心里。
【第16句】:功夫做到轉身處。譬如窮子,久失慈母,十字街頭,忽然撞見,執手牽衣,彼此雙淚如雨,當此之時,只合歡笑,因甚卻哭?不是苦心人不知。——《天如和尚文案》
【第17句】: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當你能飛的時候就不要放棄飛,當你能夢的時候就不要放棄夢,當你能愛的時候就不要放棄愛。生命太過短暫,今天放棄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第18句】:【禪語人生】一個智者是不會想著自己而是想著如何利益別人,如何使自己的愿力變得更強大,這樣的修行只會走向成功,走向解脫,以自己證悟的智慧來覺受和證解對境界運用,使一切境界都能夠轉為道用都能夠使其是菩提路上的助緣。
【第19句】:賢婦令夫貴,惡婦令夫敗。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相見易得好,久住難為人。相論逞莢豪,家計漸漸消。相罵無好口,相打無好手。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小時是兄弟,長大各鄉里。邪不能勝正,假不能當真。
【第20句】:住三解脫不入正位,隨眾生欲嚴凈佛土,于剎那頃,速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寶積經》卷八十三,無盡藏菩薩會
【第21句】:【禪心佛語】佛說因果就像種子在條件具足時一定會結果。行住坐臥、言談舉止無不是因果,無不在取舍。一言一行、起心動念都會產生相應的后果,對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造成影響,帶來改變。
【第22句】:【佛語禪心】孝道就是天道在人間的人倫大道。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就是父母之愛,可以說父母無私、無我的愛,就是天道無我、而無所不是我的大愛在人間的具體表現。
【第23句】:生活中經過的故事,都是歷練心地的因緣,所以要清醒地認識,不被經過的煩惱牽絆,堅守信念的平和,生活原本如此,不管發生什么故事,重點都在面對處理它的方法和態度。
【第24句】:【禪心佛語】當逆境來臨時,抱怨消沉與事無補,唯一的選擇是坦然面對,勇敢的砸碎痛苦,方能戰勝逆境,把逆境化為動力,更加發奮努力。
【第25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于本心,為物所轉,故于是中,觀大觀小。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楞嚴經》卷二
【第26句】:勇于冒險求勝,你就能比你想象的做得更多更好。在能冒風險的過程中,你就能使自己的平淡生活變成激動人心的探險經歷,這種經歷會不斷地向你提出挑戰,不斷地獎賞你,也會不斷地使你恢復活力。
【第27句】:【禪語人生】擁有并懂得珍惜,這樣在樂與悲、愛與恨,得與失之間就有了一條寬敞大道。擁有生命,珍惜真誠。擁有青春,珍惜今天。當珍惜與擁有共存,人生才會更快樂、美麗。
【第28句】:佛說,智慧猶如一盞燈,它輕易地就能照亮千平煩惱的暗室.有多少智慧,就能創造多少價值和財富.智慧能改變人生,要能找回迷失的靈魂,使,心境保持澄明.使人發光的不是身上的珠寶和虛榮,而是一心性深處的智慧.
【第29句】:言語只是一種假象,對他人的話不必反應過激怎樣面對批評和指責的聲音?佛日:一切音聲皆為虛偽。一《佛說文殊師利凈律經》
【第30句】:【佛心禪語】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游戲規則,小偷也清楚有些東西是絕對不能偷的。所以說做事情萬萬不可做絕,落井下石的事絕對不要干,給別人讓出退路就等于給自己掃清障礙。
【第31句】:是心從本已來,自性清凈,而有無明,為無明所染,有其染心。雖有染心,而常恒不變。(古印度)馬鳴《大乘起信論》
【第32句】:【禪語人生】學誠法師:人的心就像屋子,時間長了不打掃就會遍布塵埃,所以應該時時清掃。人生像一條路,這條路上有無數岔路口和障礙,還有大霧鎖目,當以智慧為日消除迷霧,愿力為導確定方向,精進為甲戰勝障礙。
【第33句】:【禪心佛語】忍有眾生忍、法忍、無生法忍。菩薩所修的,有喜忍、悟忍、信忍,所以忍法里面,修行的不同境界對應忍的內涵不一樣。我們現在至少要做到,不去犯能產生苦的法,這也是一種忍。
【第34句】:【禪心佛語】凡是對面來的,都是命里有的,所以遇著不如意的事、不對頭的人,要能忍受。孔子在陳絕糧,耶穌被釘十字架,佛被割截肢體,都沒怨人,那才是真認命,真認命才能成道。
【第35句】:【經典佛語】雖然你看不見我,但我無時不是和你同一體;雖然你聽不見我,但我無時不在聽你訴說;雖然你感受不到我的體溫,但我無時不在感受你的呼吸.
【第36句】:【禪心佛語】恒唯法師;人生的意義其實很難定義,它更應該是一種良好的心理情緒,浮躁變得溫和,分歧變得尊重,陌生變得友好,冰冷變得溫暖,悲觀中懂得向上,你向生活灌輸什么,你的命運就收獲什么。
【第37句】:【禪語人生】希望掌握永恒,那就必須先把握當下。希望戰勝他人,那就必須先戰勝自己。希望獲得成功,就必須先經歷失敗。唯有認識自己、戰勝自己的人才能扼止住命運的喉嚨。
【第38句】:來人不入門,去不出戶,來去無痕。如何提唱?直得古路苔封,羚羊絕跡,蒼梧月鎖,丹鳳不棲。所以道,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智通景深禪師》
【第39句】:【圣經文案】118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塞40:31)
【第40句】:不必艷羨他人,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你該學會相信自己,再學會欣賞自己,試著把自己最亮麗的一面找出來并呈現在陽光下。
【第41句】:【圣經文案】280但圣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
【第42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修行其實并不遙遠,它就在你的周圍,就在你的內心,就在你的言談舉止、行住坐臥當中。修行也并不難,難的是時時處處都能遵守戒律、法規,修正你的偏執偏見,畢竟風起于青萍之末,堤之決始于蟻穴。
【第43句】:【佛心禪語】認識“熏習”的力量,我們便應該不斷地提醒自己,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憶念好的、善的、美的人事物,如此才能留下善美的種子;有了善因業種,又何愁人生沒有善緣果報呢?
【第44句】:客觀世界本來是平等的,但由于我們每一個眾生主觀上的見解、心量、智慧不同,所以客觀世界反映到我們的主觀世界就千差萬別。
【第45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日日行善,福雖未至,禍已遠矣;日日行惡,禍雖未至,福已遠矣。為善如春天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作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缺,日有所損。
【第46句】:【禪心佛語】人的一生本可以活得很輕松,只是我們總是不知足地往行囊里裝那些被自己追逐到的引以為豪的戰利品,人生的旅行才顯得越來越沉重,越來越讓我們不堪重負。不妨學會讓人生簡單一些,越簡單的生活越快樂。
【第47句】:佛家禪語:布袋與尚: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睹人青眼少,問路白云頭。
【第48句】:【圣經文案】440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圣潔,合乎主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后2:21)
【第49句】:以智慧火,燒煩惱薪,數數添于煩惱薪木,如是添已,智慧之火轉更增明,無有盡滅。《大寶積經》卷九十一,發勝志樂會
【第50句】:人生短暫,活得粗糙一些吧。攬一捧光陰,握一份懂得,穿越一場又一場的生命迷霧。不是沒有憂傷,是我們學會了堅強,不是沒有挫折,是我們學會了面對。每一場經歷都是生活的積累,每一次坎坷都是生命的歷練。
【第51句】:【禪語人生】心靈的成長是指能夠勇敢面對自己過不去的坎,在一切境界中能以善意去面對,而不是為自己的不作為、不守規矩、逃避境界找借口。
【第52句】:【禪語感悟】俗話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隱峰禪師自認為學有所成,就得意起來,開始目空一切,驕傲自大,結果受到了石頭禪師的打擊。
【第53句】:保持一顆平常心,不執著于偶像,平常看待世間事卻不乏虔誠;心無雜念,將功名利祿看穿,將勝負成敗看透,將毀譽得失看破,就離佛更近了一步。
【第54句】:【禪心佛語】佛教,是智慧的教育、慈悲的教育。我們要和佛的愿力相應,不能和我們自己的業力相應。對凡夫而言,我執的功高我慢造了鐵圍山。貪嗔癡慢疑那么重,見不到佛,就是因為我們來娑婆世界是業招感來,因此要有大慚愧心。
【第55句】:【禪心佛語】人生就是一個選擇的過程,每一種選擇,同時也意味著放棄。人生的每一步,都是一個十字路口,其實每一條路都沒有盡頭,因為我們永無回頭路可走。
【第56句】:【禪語人生】擁有財物而不用,和「沒有」有什么差別呢?擁有財物而不會用,和「無用」有什么不同呢?一心想要「擁有」,不如提倡「用有」。
【第57句】:【禪心佛語】佛教認為,人的生命不僅是從生到死,還是一個循環的過程。人的一生僅是這個大循環中的一個環節。佛教對現實的態度超然,對文明的終極追求更透徹、更究竟。無論世界如何變換,佛教都有自己不變的真理。
【第58句】:【佛心禪語中的人生智慧】朋友,是這么一批人:是你快樂時,容易忘掉的人;是你痛苦時,第一個想去找的人;是給你幫助,不用你說“謝謝”的人;是驚擾之后,不用心懷愧疚的人;是對你從不苛求的人。
【第59句】:釋、道、儒是一種人生信仰,每個人亦可以隨著自己的喜好,去與之結緣。盡管如此,我們依舊是塵世里一株風中搖擺的蓮,每一天都在沉迷,每一天都有如夢醒。
【第60句】:【經典佛語】世間上的人,南來北往,熙熙攘攘,無一不是為財而忙。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得百望千,乃至上萬,希望無窮。貪婪無饜,如是日久,習以為性,不但不覺其苦,反而愈忙碌愈感精神愉快。(東方微博)
【第61句】:人很容易遇到一些失敗或障礙,于是悲觀失望,或在嚴酷的現實面前失掉活下去的勇氣;或恨怨他人,結果落得唉聲嘆氣、牢騷滿腹。其實,身處逆境而不丟掉希望的人,肯定會打開一條活路,在內心里也會體會到真正的人生歡樂。
【第62句】:【佛心禪語】回來以后,小和尚把這件有趣的事告訴了方丈。于是方丈問他:“你跟師弟們講道理,他們聽不明白,你就會發脾氣。可是小強聽不明白,你為什么反而覺的有趣?”
【第63句】:【禪心佛語】當遇到障礙時,必須起而對抗;若輕易放棄,終你一生都將選擇放棄。告訴自己,你的心是可造之材而非朽木。
【第64句】:【佛心禪語】把持希望的人,增加的是信心的質量;一蹶不振的人,遺失的是完整的自我。虛度生活的人,揮霍的是精彩的人生;玩弄感情的人,失去的是真愛的收獲。
【第65句】:我們都知道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的道理,也相信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但當問題出來后,卻沉浸在煩惱之中不能自拔。只要我們抽離事外,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就會知道天無絕人之路。
【第66句】:用眼睛看清世間,可以認清世相;用耳朵諦聽善言,可以心開意解;用鼻孔探索清香,可以體會生活;用語言贊嘆大眾,可以得到人和;用身體擁抱世界,可以得到友誼;用心意包容他人,可以升華品格。
【第67句】:【禪心佛語】人生需要運用四法:第一法是求知,必需要用加法;第二法是自滿,必需要用減法;第三法是機會,必需要用乘法;第四法是消極,必需要用除法。
【第68句】:世間多少是非事,從古到今總難說,心底的復雜更會把命運活成一場撲朔迷離,白白承受著旅途的煎熬,人生就在這曲折而生動中展開,是緣滅也是緣起,生命的意義是什么?空持一雙手,撫平得失心。
【第69句】:【禪心佛語】所以自作自受,自信自度。遇到什么,就體驗什么,快樂就這么簡單,順其自然。在生命里,我們要學會放棄評判,讓你解脫,也讓別人解脫。
【第70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知深淺,切勿下水。不知義理,生于不學。才子難逢,佳人易失。財大氣粗,藝高口狂。彩云易散,好夢難長。蒼蠅貪甜,死在蜜里。趁熱打鐵,順風煽火。成則為王,敗則為寇。
【第71句】:【佛語悟道】作惡得禍,造福得福,這就像發出的聲音有回音一樣,又像影子跟隨形體始終不離一樣,從來都不存在做好事不得好報,做壞事不得惡報的事情。
【第72句】:做人應該時時感恩已擁有的一切,勤儉自持,發揮‘良能為社會付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就是無量的福慧功德。
【第73句】:做好小事,并非微不足道的無用功,而是做大事的開端。動手做好每件小事的過程,就是逐步深化價值認知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從消極到積極的改變過程。
【第74句】:佛是信念,不是神仙。我們不能祈求菩薩開口說話,也無法祈求他的伸手援助,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內心的自省和覺悟。
【第75句】:佛言: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我為沙門,處于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四十二章經》
【第76句】:【禪心佛語】當別人有生氣的情緒時,我們不妨把它當成是一種求救的訊息--其實他們內心欠缺的是更多自尊及肯定。
【第77句】:投入激流,你是大河;絢爛春光,你是花朵;奉獻愛心,你是天使;孕育豐收,你是碩果。發出自己的光和熱吧,照亮別人,就光彩了自我。
【第78句】:【禪心佛語】人生充滿煩惱,但如果能以煩惱為契機去勘悟世間萬象的本質,從煩惱入手去實現止息煩惱的最終目的,那么這樣一個充滿煩惱的人生就是我們解脫的最好機緣。
【第79句】:佛教微博經典:“沒有不被議論的事,沒有不被猜測的人。做真實的自己,依心而行,別管別人說什么,比不上你的才會議論你,比你強的,人家忙著趕路,根本不會理你。
【第80句】:火不待日而熱,風不待月而涼。鶴脛自長,鳧脛自短。松直棘曲,鵲白烏玄,頭頭露現,若委悉得,隨處作主,遇緣即宗。竿木隨身,逢場作戲。——《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81句】:對一方有利的事情,對另一方可能有害;當月亮出來的時候,睡蓮開花,荷花卻閉斂。(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82句】:恒唯法師:都說人生是一場相逢,走過的故事,經歷的人,路過的城市,欣賞的風景,這一切都對生命帶來一種啟迪,更是生命的一種陪伴,人生的成長也就在這經歷中成為一種深深的感悟。
【第83句】:修行,就是要讓修行與生活保持零距離、沒有距離,那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生活禪,禪生活”。
【第84句】:【禪心佛語】人生一回,風雨一場,即便搖曳,不妨堅強,那一陣陣突如其來的風,不過是平常,經歷并默然無怨,轉眼就是陽光。
【第85句】:【心靜禪語】云,從容,亦雨亦雪,自由俯仰天地;松柏,從容,不改初衷,聽任四季變幻;花,從容,滿室清香,無憾香消玉殞;人,從容,才能愜意生活,才能獲得、擁有快樂。
【第86句】:【佛家經典禪語】每個人都是幸福和痛苦的路過者,當然也是體味者,嚴格說幸福也沒有一個恰當的定義,的確需要思考和清醒,原本也沒有現成的幸福,但是幸福也不遙遠,就在看破和執著之間。
【第87句】:【佛心禪語】不善于把握住總別,往往被小事給纏死了。所謂“心生種種法生”,沒有正確的所緣境,人就會很累。從大的方面下手,反而更容易提策心力,更容易解決問題。
【第88句】:三世魂牽,唯君是念。若可,我愿退去塵世的錦衣,在煙水之湄化身為蓮,飄渺出塵,臨水照影。我會盈一份云水禪心,優雅娉開,任時光荏苒,風云來去,不悲不喜,只等君來。
【第89句】:保持充滿喜悅、充滿慈悲,無所掛礙、如如不動的心情,一切因緣事相現前時,都能觀照諸法如幻如化。如過眼云煙,不起心不動念,保持一顆如如不動而帶著喜悅的心情。
【第90句】:佛家認為,學佛是“大丈夫的事業”,對別人的惡毒打罵,不僅能忍,還像喝蜜糖水一樣甘甜,這樣的境界,大概是忍的最高境界了,到此境界的人,豈止是大丈夫,已經是佛了。
【第91句】:生活的起伏跌宕,也可以理解為是生活的種種禪機,哪里熱鬧,哪里清涼,全都在于心地的平衡。且看歲月如水去,哪有閑心品愛憎,不過人間借路行,百轉千回總是通。
【第92句】:所謂“微細的過失”,即觀念上的錯誤。這是存于心而未現于形的過失,雖然心念不正,但未現于行為;僅止于內心充滿煩惱歹念,而未造下傷天害理的罪行。此過失雖覆藏于心中,卻是煩惱的根源。
【第93句】:【禪心佛語】平淡是人生的常態。人,能走多遠,不是取決于肢體,而是取決于信念。人生多艱,但是只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輕易認輸,敢于面對,成功遲早會笑臉相迎。人生,只有回不來的過去,沒有過不去的當下。
【第94句】:【禪心佛語】多少個你以為「再也活不下去」的難事,往往在不久之后,只是鮮明或模糊的回憶罷了,你必須學會接受既成的事實,才能招架任何不幸的后果。
【第95句】:即使世間的科技再高明,創造力再驚人,物質世界改變再大,到面臨死亡時,仍然無法改變無常的事實,也無法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喬布斯先生的離世,就是對大家的一個提醒,也是一個呼喚,使我們從輪回的沉迷中覺醒。
【第96句】:有些人怒著,卻隱藏著深深的愛意。有些人笑著,卻掩飾著濃濃的悲傷。話的真心,總是藏得很深很深,需要一雙懂的眼睛,才能迎上它的目光。人間最好的愛,莫過于一種懂得。
【第97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一等二靠三落實,一想二干三成功。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一回生疏兩回熟,三回四回熱乎乎。一家飽暖千家怨,萬世機謀二世亡。
【第98句】:【禪心佛語】當一個人忽略家人的時候,他忘了愛與關懷是一種習慣。【第5句】:當一個人溝通障礙的時候,他忘了真誠傾聽是一種習慣。
【第99句】:【禪心佛語】舍一切煩惱是布施,與諸法無所起是持戒,與諸法無所念是忍辱,與諸法離相是精進,與諸法無所住是禪定,與諸法無戲論是智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