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夫妻之間不在乎嘴上說‘我愛你’,要看心中是不是裝著你。不要老是回憶美好的過去,而是面對現實過好現在的的生活。
【第2句】:【佛心禪語】愛,原來是沒有名字的,在相遇之前等待的,就是它的名字。
【第3句】:對幸福而言,不需要太多的條件,更不需要太奢侈的物質;對虛榮而言,再多的條件也不足,再奢侈的物質也不夠。捫心自問,我們到底是要幸福感還是要虛榮心?
【第4句】:【佛家禪語】利生:水的存在就是利益。有水,人與動物無法生存;沒有水,花草樹木無法生長、發芽、結果。動物、一切生命,大自然的一切萬物都離不開水的滋養。
【第5句】:名因于相生,相從因緣起,以諸形相故,而起于分別。分別從二因:外相、心習氣。第七末那識,應知亦復然。《大乘密嚴經》卷上,生身品
【第6句】:心凈則國土凈,我們要時常保護心念,不要被貪嗔癡等毒害侵襲;更要積極救護世界,不要讓暴力充斥社會,讓災難破壞家園、污染
【第7句】:【禪語人生】這位禪師回答:“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聽了這四句話,這位學僧恍然大悟。
【第8句】:能以世事用教眾生,見學勝已不生妒心,自勝他人不生僑慢。《優婆塞戒經》卷四,雜品
【第9句】:【禪心佛語】人不能苛求自己,也不要勉強別人,不要對自己的過錯耿耿于懷,更不要把別人的過錯當作小辮子,抓緊不放。
【第10句】:【禪心佛語】逃避現實的困境,就是逃避菩提、遠離菩提。我們要如何才能完成菩提之道?必須面對困境,一切苦與樂,都能夠觀照、解脫。
【第11句】:【禪心佛語】靠自凈內心的力量證悟解脫,如同常人依靠自己的呼吸;靠外在的力量加持,如同重病人依靠氧氣筒。
【第12句】:【禪心佛語】人貴自立,自立必先能自強。勿依賴人,勿強求人,他人無論親疏,皆不可依賴。
【第13句】:或有一類凡夫僧,戒品不全生正見,贊嘆一乘微妙法,隨犯隨悔障消除。為諸眾生成佛因,如是凡夫亦僧寶。《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報恩品
【第14句】:【禪心佛語】等心塵的習氣積累厚實的時侯,才知道了失去的總是所得珍貴的明凈:無塵無染之心。
【第15句】:【經典佛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從字面意思來看是說,人都有佛性,只要能棄惡從善,即可成佛。
【第16句】:窮人的煩惱,不是源自房子太小,也不是因為孩子太多,更不是因為太太的性格暴躁,而是因為他不滿足于自己所擁有的。
【第17句】:這里所說的“本來無一物”,并不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而是要善于化解外界帶給我們的壓力與束縛,使自己的心態保持平和、坦蕩。
【第18句】:【禪心佛語】每一個人在性格或外貌方面,都有其獨特的氣質和優點。懂得如何加以發揮,便可增加吸引力。
【第19句】:【禪心佛語】求革新不可太快,厭惡人不可太兇,要他好不可太過,用人才不可太急,聽發言不可太率,對自己不可太寬。
【第20句】:【禪心佛語】很多時候,陷在滾滾紅塵,我們的心靈被現實的傷,折斷了翅膀,仿佛迷途的蝶,只能棲在風塵的肩上,看流年攜著年華,迷惘地飄去遠方。
【第21句】:切實工夫須從難處做去,真正學問都自苦中得來。(當代)夏蓮居《自警錄》
【第22句】:其實,人生本來就沒有煩惱,或者說原本就不是煩惱。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
【第23句】:雖然,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自己的父母,但那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活得投入,活得出色,不把命運的安排當成沉重的包袱。
【第24句】:途有掃地僧,殿供佛光影。問故何去來,卻答不知情。此中有禪意,修行可千年。蕓蕓乃眾生,踽踽自獨行。
【第25句】:【禪語人生】無得無證者,即是證佛法身;若有得有證者,即邪見增上慢人,名為外道。
【第26句】:在反省中完善自我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即佛土凈,若心清凈,所在之處,皆為凈土。
【第27句】:正因為生命是有限的,才能夠體會歡喜和憂傷。累眼看世界,人累心也累;笑眼看世界,人笑心也笑;一切由心生,一切由心滅。
【第28句】:【禪心佛語】為人應該感四種恩德:一是天地之恩,二是父母之恩,三是三寶之恩,四是眾生之恩。
【第29句】:【禪心佛語】賞析:每每想任性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心中總有個聲音在提醒自已,這件事不能這么做,會造成怎樣怎樣的后果。這就是責任。
【第30句】:【禪心佛語】生命中的因緣果報,平時就必須好好用心,播下細心照料的美善種子,更需殷勤地耕耘,才能擁有豐富的人生。
【第31句】:【禪心佛語】給人金錢是下策,給人能力是中策,給人觀念是上策。財富買不來好觀念,好觀念能換來億萬財富。世界上最大的市場,是在人的腦海里。
【第32句】:【禪語人生】養生之道,在于吃得澹,吃得粗,吃得少;處世之道,在于吃得苦,吃得虧,吃得重。
【第33句】:【禪語人生】我們不必去羨慕明星的集萬寵與一身;不必去渴望政治家的縱橫捭闔;不必去刻意追求榮華富貴。平凡的人生,也有一番別開生面的景象。我們要甘于平凡。
【第34句】:【禪語人生】一開始學佛,一開始我們一定要徹徹底底地覺悟這個世間的無常性,無常處處的存在每一個地方。
【第35句】:【禪語人生】心以誠為貴,志以堅為貴,意以銳為貴,質以樸為貴,氣以平為貴。
【第36句】:【禪心佛語】魔鬼或盜賊是指我們的欲望和貪愛,因為它像盜賊一樣為我們帶來麻煩。舉例來說,我們沈溺于抽煙,就得花流汗流淚賺來的錢去買香煙來抽。
【第37句】:在生活中,受到別人的冒犯時,不必將自己擺在弱者的位置思考自己受到的傷害,不妨擺在強者的位置,審視對方的行為,這樣你可能看得更清楚。
【第38句】:【禪心佛語】驕傲的活這一天,瀟灑的走這一輩子,沒有人看不起你自己,只有你自己看不起你自己,過去的每一天都將是一個殘影,不要去懷念以前,只要現在能過的好就行。
【第39句】:【禪心佛語】決定今天的不是今天,而是昨天對人生的態度;決定明天的不是明天,而是今天對事業的作為。我們的今天由過去決定,我們的明天由今天決定。
【第40句】:當你還是一只貓的時候,記著你的目標要成為一只虎。當你成為一只虎的時候,別忘了你曾經是一只貓。心態要高,姿態要低。不要看輕別人,更不要高估自己。
【第41句】:【經典佛語】有些人,等之不來,便只能離開;有些東西,要之不得,便只能放棄;有些過去,關于幸?;騻矗荒苈裥牡住!镜?句】:
【第42句】:【禪語人生】在智慧沒有現前時,我們并無法正確地看待事物。如果我們沒有正確地看待事物,我們的修行將一無所獲,得不到任何的結果。
【第43句】:【禪心佛語】其實我是一直相信的,我根本不需要想起什么,因為我從來沒有忘記過。
【第44句】:帶著微笑的面孔最美,微笑是世界共通的語言、愛的表現。最漂亮、最有氣質的衣服是——柔和忍辱衣。
【第45句】:【禪心佛語】佛法,就是教導人們遠離貪愛、執著。那怕是行善的功德,或成佛得道的渴望,都不可貪愛執著。你行善不為人知,不求回報,就是菩薩布施,就是最高的智慧呀。
【第46句】:【佛心禪語】半世癲狂半世殤,半生流離半生霜。活佛何苦問情事?此心安處是吾鄉。——《試答倉央嘉措》
【第47句】:【佛心禪語】作為一個修行人,身口意里面的意很重要??念^、念經、持咒是修行的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內心沒有生起煩惱,每個念頭都不是惡,這才是修行真正重要的意義。
【第48句】:慧命所以能千古綿延不息,是來自“六和敬”——“戒同、見同、行同”和敬,無有乖諍;“身慈、口慈、意慈”和敬,常與一切眾生樂。
【第49句】:尊師非在文字或口傳,而重身體力行;要有舍身、遵從大法的決心,以師志為己志,守志奉道,才算是報師恩。
【第50句】:【禪語人生】心住無住處;心不住一切處;心不住善惡有無內外中間,不住空不住不空,不住定不住不定;如是名無住心也。
【第51句】:歡喜悅樂,離諸憂惱。心意柔軟,諸根清涼?!度A嚴經》卷二十四,十回向品
【第52句】:【禪語人生】知,右邊是口,左邊是一支箭,只有了解信息,掌握規律,才能像射出的箭那樣脫口而出。缺,本意是罐子被打破,引申為欠缺和遺憾,是圓滿的反義詞。
【第53句】:【禪心佛語】佛陀宣演的八萬四千法門,正是相應不同根機而傳講的實修之道。聞思修當中,修行最為關鍵。聞思是為實修做準備的,只有實際去修才能真正解脫煩惱。
【第54句】:【佛心禪語】雖然你在抱怨:“我都被傷害成這樣子。”可是你認為會有人為你做些什么嗎?
【第55句】:沒有什么比活著更好,活著是最燦爛的輝煌,因為只有活著才有歡笑,才有幸福,才有靈動,才有感動和輝煌。人生,沒有下輩子,當不虛此生!
【第56句】:【禪語人生】在修行的路上,只問耕耘,莫問收獲。一直走下去,總有一天歸家穩坐。
【第57句】:【禪心佛語】你的身體是壇城,你要愛護你的壇城、莊嚴你的壇城,讓眾生能生起歡喜心。
【第58句】:【禪語人生】選擇勇敢,做一個轟轟烈烈的英雄,不能低下高貴的頭,甘心投降在小小的障礙里。
【第59句】:【圣經文案】111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塞7:14)
【第60句】:一切因緣所生,變化無常,索性把“我”放下,把環境忘記,把無常當作常態,自在與快樂將會緊隨身后。
【第61句】:慢?平常做事要隨分隨力、盡全心去完成一件事,事情做完后,即使發現結果并未達到完美,但因為自己已竭盡心力,所以大可心安理得,不必在意別人的批評。
【第62句】:【禪心佛語】臨事讓人一步,自有余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余味。做人不能只有一雙美麗的眼睛,更要有一個智慧的眼光。
【第63句】:【禪心佛語】萬事皆因果,得有前因才能有后果,誠是最大的善因,自然會收獲最大的善果。
【第64句】:【禪心佛語】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并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
【第65句】:要放得下愛欲之心并不困難,只是因為智慧、毅力、勇氣不夠,患得患失的心理太重。因此,即使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中放下,卻仍無法解脫。
【第66句】:學佛的修養,是要每個人保持平等心,看見任何人都能起歡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第67句】:【禪心佛語】給自己一個微笑,給自己一個信心,給自己一份淡然心緒,給自己一種寧靜氣魄,榮辱皆忘。
【第68句】:一切眾生皆有念心、慧心、發心、勤精進心、信心、定心。如是等法雖念念生滅,猶故相似相續不斷,故名修道?!洞蟀隳鶚劷洝肪矶?,獅子吼菩薩品
【第69句】:當一個人真正長大成熟時,他對外界的要求其實只會越來越少,也會越來越隨意。
【第70句】:如來藏自性清凈,轉三十二相入于一切眾生身中,如大價寶,垢衣所纏。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亦復如是,而陰界入,垢衣所纏?!独阗そ洝肪矶?/p>
【第71句】:立身行己之道,志欲剛,氣欲柔。志不剛不足成千古品格,氣不柔不足陶多生習氣。(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二之一
【第72句】:【佛心禪語】當我們受到別人贊美的時候,如果我們謙虛對待的話,我們的福德便會更加增長;當我們受到別人贊美的時候,如果隨之生起我慢的話,我們的福德不久就會消失。
【第73句】:【禪語人生】有了智慧,自然能了解真理,能了解真理,生活自然快樂。
【第74句】:【圣經文案】381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圣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4:3)
【第75句】: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位置,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人生,只要相信那就是自己最好的位置、最好的人生,無論遭際如何,都能活得很精彩。
【第76句】:【禪心佛語】傳統上,我們把出離心解釋為厭離輪回痛苦、追求解脫安樂的心。痛苦由執著而來,所以我們實際要遠離的是執著。
【第77句】:做事,一定要秉持“誠”與“正”的原則:而待人,則要用“寬”與“柔”的態度。要以宗教者超然的形態,寬大的心胸來容納任何人。
【第78句】:【禪心佛語】凡是與我們接觸的人,佛在經上講總不外乎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
【第79句】:行菩薩道,要經常接受考驗。遇到困難與危險時,要學佛陀大無畏、大勇猛的精進精神,心無怖畏、志不退縮,不斷向前邁進。
【第80句】:【佛心禪語】做事情總歸有對有錯,寧可做錯,不要錯過。做錯了再做,就不錯了。
【第81句】:師德若不全,悉地無堪能。若得真依怙,終身應依止。(明)宗喀巴《顯密修行次第科頌》
【第82句】:【圣經文案】137但以理知道這禁令蓋了玉璽,就到自己家里(他樓上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但6:10)
【第83句】:【佛家禪語】若以負面的心態去看世界,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灰暗、不光明的;若以正面的心態去看世界,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真實、且光明的。
【第84句】:【禪心佛語】努力回報給予想要的一切,這一切跟自己悄悄說:“學他人知識,變自已財富;學他人長處,補自已不足?!比松娴奶唵危唵蔚弥灰_踏實地就行。
【第85句】: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懺四重禁,除謗法心,盡五逆罪,滅一闡提,然后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甚深秘密之義?!洞蟀隳鶚劷洝肪矶澹哔F德王菩薩品
【第86句】:【禪語人生】心取地獄,心取餓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凡諸形貌,皆心所為,能伏心者,最為多力。吾與心斗,其劫無數;今乃得佛,獨步三界。
【第87句】:古人云:“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痹谌说囊簧斨?,其實現在擁有的才是最重要的,不要過多地去留戀已經失去的東西。
【第88句】:【禪心佛語】第三,“我于一忍、一不忍”——肯定一部分,否定一部分;喜歡一部分,舍棄一部分。
【第89句】:【禪心佛語】踏踏實實做人,心胸要廣大;穩穩當當做事,著眼宜深遠。
【第90句】:【禪語人生】有了嗔恚卻能自我控制,有如及時止住奔駛的快車,這就叫做善于駕馭自己的心身,能夠舍棄黑暗入大光明。
【第91句】:【禪心佛語】當你追求真理之后,又能將所追求的放下,而不執著一個非如何不可的真理,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第92句】:【禪語人生】我們關心的,遠比我們知道的少;我們知道的,遠比我們所愛的少;我們所愛的,遠比我們能愛的少;我們所表現的,遠比真正的我們少。
【第93句】:【禪心佛語】觀察自己的毛病,改變自己的毛病,這才是改變命運。你的毛病越少,命運越好;你的毛病越多,命運越不好。
【第94句】:【禪心佛語】人生的路上,你要學會珍惜,珍惜美好的一切,因為當你一旦失去時,你將會追悔莫及;生活中其實沒有絕境,絕境在于你自己的心沒有打開。
【第95句】:【佛心禪語】東陽鞠了一躬,返回寢室后,專心致志地用心參究這個公案。一陣輕妙的音樂從窗口飄入?!鞍?,有了,”他叫道,“我會了。”
【第96句】:人性的善惡,是沒有定性的,只是因為外界環境的變化,才導致了人性的無常。
【第97句】:【禪語人生】修行就是持續地安處于禪定之中。當能夠長時間自如地處于禪定狀態時,才能為最終生命解脫和開悟打下牢固的根基。
【第98句】:一個人一生再怎么貧窮下賤,只要聽過一聲阿彌陀佛,念過一句阿彌陀佛,就算沒有白來;即使享盡榮華富貴,卻不知道有阿彌陀佛,無異白來人間走一遭,是一個可憐的人。
【第99句】:【佛心禪語】不知什么是佛,沒有目標,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幾年,還照樣分別、執著。真正的佛在哪?清靜心就是佛,清靜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