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大雁過頂想拔翎,泥像臉上刮層金】釋義:翎:鳥的翅膀或尾巴上的長而硬的羽毛。比喻貪得無厭,設(shè)法榨取。例句:怪不得人說,越是有錢,越是大雁過頂想拔翎,泥像臉上刮層金呢。我看穿了你,快留下你的臭扇子扇你的臭汗吧!
【第2句】:【狗不嫌家貧,人不嫌地薄】釋義:比喻人總是眷戀故土和家庭。例句:人們常說:狗不嫌家貧,人不嫌地薄。金窩銀窩,不如自己家的草窩。
【第3句】:【瓜兒不離秧,孩兒不離娘】釋義:比喻彼此存在依附關(guān)系,離不開?!把怼庇肿鳌疤佟?。例句:“瓜兒不離秧,孩兒不離娘呀!”連陰天老虎掛念珠兒,假充善人,“蓑嫂,我把你留下吧!”
【第4句】:后山石頭——死不開竅
【第5句】:我解纜,你推船——順?biāo)饲?/p>
【第6句】:鴨子下水——呱呱叫;嘴上前;各奔前程
【第7句】:【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見“火車不是人推的,牛皮不是人吹的”。
【第8句】:【說千道萬,不如一干】(諺)指嘴上說得再多再好,也比不上實干有用。
【第9句】:【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朋友越多越好,可以得到眾多的幫 助。相關(guān)的:交一個朋友開一條路,得罪一個朋友堵一道 墻。李準(zhǔn)《黃河?xùn)|流去》:“在西安住了不到一個月.左鄰右 舍,老鄉(xiāng)朋友認識了一大堆。用她的話說就是在家靠父母, 出門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p>
【第10句】:【又要當(dāng)婊子,又想立牌坊】(慣)婊子:妓女。牌坊:舊時用來表彰忠孝節(jié)義的人物而修建的像牌樓的建筑物,這里指貞節(jié)牌坊。比喻既要做壞事,又想落個好名聲。
【第11句】:【一路哭不如一家哭】使多數(shù)人受損失,不如讓一家人受損 失。海外傳記圖書:“他的‘一路哭不如一家哭’,曾成為傳 誦一時的政治格言?!?/p>
【第12句】:【一個吹笛,一個捏眼】互相配合?;蛘f:一個吹簫,一個捺 窟。西戎《年輕的一輩》:“閨女,沒想到你們兩個人一個吹 笛,一個捏眼,脾氣倒挺對呀!”
【第13句】:【趁水和泥】釋義:利用時機,利用條件。例句:“節(jié)目一演,馬上會把基層干部的思想搞亂,這時咱們趁水和泥,聯(lián)系實際,大揭大批,甚至當(dāng)場可以把趙越揪出來……”
【第14句】:【熱鍋上的螞蟻】釋義:形容焦急不安,慌亂不寧。例句:瑞宣在院中走來走去,像個熱鍋上的螞蟻。
【第15句】:騎驢找驢——蠢人蠢事;昏頭昏腦;心不在焉
【第16句】:數(shù)學(xué)測驗我得90分,同桌得94分,我說下一次一定能超過他。媽媽說:“不要把鍋蓋揭早了,到時還不知怎么樣呢!”(四川·忠縣)
【第17句】:我的字總寫不好,爸爸說我的字像是春天的蚯蚓秋天的蛇。我埋怨說筆不好,爸爸說:“驢不好好拉套,還嫌套桿子彎?!保ê幽稀ば乱埃?/p>
【第18句】:【以書為御者,不盡于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達于事之變】(諺)御:駕御。制:裁斷。以書本上的知識駕御馬,不能盡情發(fā)揮馬的性能;以古代的法制治理當(dāng)今社會,不能適應(yīng)時代的變化。指不能迷信書本,泥古不變。
【第19句】:【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尊】(諺)道行高,龍虎也會被降伏;品德好,鬼神也會對之尊敬。指品德高尚的人,能得到人們普遍的敬重。
【第20句】:【鯉魚找鯉魚,鯽魚找鯽魚】釋義:什么樣的人就找什么樣的人。例句:小糜子卻聯(lián)絡(luò)了十來多個人,“鯉魚找鯉魚,鯽魚找鯽魚”,她找的盡是她那一號子人。
【第21句】:【嘴是嘴,眼是眼】(慣)比喻分清誰是誰非,毫不含糊。
【第22句】:【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諺)匹夫:普通公民。懷璧:身藏璧玉寶物。普通百姓本來是無罪的,只因為他身藏寶物,遭到權(quán)勢者的艷羨,容易被無端加上罪名。指金銀珠寶會招來災(zāi)禍。 也作匹夫無辜,懷璧其罪。 小人無罪,懷璧其罪。
【第23句】:外婆剛開始炒花生時,表弟就饞得一個勁兒地咂嘴巴。炒好的花生還沒端上桌,他就津津有味地吃上了。外婆點著他的腦門兒說:“你呀,真是饞貓鼻子靈,饞人胳膊長。”(廣西·玉林)
【第24句】:【跟著好人學(xué)好人,跟著巫婆跳假神】(諺)巫婆:以替人祈禱招魂為職業(yè)的婦女。跳假神:裝神弄鬼。 指經(jīng)常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就會受什么樣的影響。 也作跟著啥入學(xué)啥人,跟著巫婆學(xué)跳神。 跟著秀才學(xué)作文,跟著巫婆學(xué)下神。
【第25句】:草地上的蘑菇——獨根獨苗
【第26句】:【身熱怕加衣】(諺)比喻人已經(jīng)承受著煩難的困擾,最怕的是再增添新的更大的麻煩事。
【第27句】:【 殺人不染兩手血】謂陰謀害人。劉云若《紅杏出墻記》: “她向來是殺人不染兩手血的慣家,歷年使了許多招數(shù),都 是安穩(wěn)成功,從未被人識破?!?/p>
【第28句】:【 閻羅殿上撐好漢】指處境危險,態(tài)度強硬。馬烽西戎《呂 梁英雄傳》:“閻羅殿上撐好漢,我叫他們一個個都從我手中 逃不出去!”
【第29句】:【光棍眼,賽夾剪】(諺)光棍:聰明伶俐、深諳世故的人。夾剪:形狀像剪刀,用以夾取物件的工具。 指光棍有著非凡的眼力,能迅速識辨事物的本質(zhì)。
【第30句】:【父子無隔宿之仇】(諺)指父子之間的仇怨很容易消除。
【第31句】:大熱天捧個爛西瓜——吃又吃不得,扔又舍不得
【第32句】:天上的風(fēng)箏———根線在人家手里;把柄在人家手里
【第33句】:東海洋里的黃沙——經(jīng)不起浪來磨
【第34句】:【天王老子也不行】意即不論是誰,一律拒絕。姚雪垠《李 自成》:“沒有令箭就是不開門,你是天王老子也不行!” ·鐵板上釘釘子釘、定諧音。指確定無疑,說話算數(shù)。古 華《芙蓉鎮(zhèn)》:“不是嚇你,我講的是真話,鐵板上釘釘子,一 點都不假?!?/p>
【第35句】:趴在屋頂上瞧人——把人看矮了
【第36句】:【孤犢觸乳,驕子罵母】(諺)犢(du):小牛。獨生的牛犢吃奶時會頂撞母牛的乳房,嬌寵的兒子會辱罵自己的娘親。指嬌生慣養(yǎng)的后代不會孝順父母。
【第37句】:【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釋義:妻子賢惠,能及時提醒丈夫,少犯錯誤。孩子孝順,當(dāng)父親的就安心了。例句:若是殷家女子賢惠時,勸她丈夫?qū)W好,也不至于后來惹出這場大事了。自古妻賢夫禍少,應(yīng)知子孝父心寬。
【第38句】:【不圖鍋巴吃,不在鍋邊轉(zhuǎn)】(諺)比喻不是為了某種利益,就不會有行動。
【第39句】:奔騰的洪水——攔不住
【第40句】:【肉爛在湯鍋里】(慣)比喻沒有受到損失,或好處還在自己人手里。 也比喻利益、損失都混在一起,分不出來了。 也作肉爛在湯里。 肉爛在鍋里。
【第41句】:煮熟的鴨子飛上天——怪事一樁;彌天大謊
【第42句】:【老虎戴念珠,假裝善人】釋義:念珠:數(shù)珠,佛教徒誦經(jīng)時用來計算次數(shù)的成串的珠子。比喻偽裝成好人?!按鳌庇肿鳌皰臁??!凹傺b”又作“假充”。例句:韓寶根又說:“錢萬利是老虎戴念珠,假裝善人。咱使他的錢,就等于用他的高利貸呀!”
【第43句】:【借野豬還愿】(慣)還愿:求神佛保佑的人如愿后兌現(xiàn)對神佛許下的酬謝。比喻拿著別人的東西當(dāng)禮品、作人情。
【第44句】:【揭蓋子】(慣)比喻把掩蓋著的矛盾、問題揭露出來。
【第45句】:【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吃】傷害別人,又給一點安慰。成 語:又打又拉、恩威并施。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我 不是三歲兩歲的小孩子,用不著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吃?!?/p>
【第46句】:【連理枝】“連理枝”比喻恩愛夫妻。白居易曾在《長恨歌》中寫道:“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為什么有此說法呢?相傳古代一君王荒淫殘暴,他看上了隨從韓憑的妻子,硬將其霸占囚禁在宮中。韓憑不堪受辱,自殺身亡。韓憑妻子得知后悲痛不已,決心隨夫君而去。她借同君王登臺游玩之機,從高臺上跳了下去,以身殉夫。韓憑的妻子死前曾留下遺書,要求將自己與韓憑合葬。但君王心有不甘,故意將二人分開葬兩處,隔路相埋,讓他們“生不能同室,死不能同穴”??墒?,過了不久,埋葬韓憑夫婦的兩座墳竟然各長出了棵梓樹,并且兩樹的枝干交錯在一起,一對鴛鴦還在樹枝上交頸悲鳴,聲音感人。于是,人們將這兩棵根枝交錯相生的樹,稱為“連理枝”,并以此歌頌韓憑夫婦生死不渝的愛情。 “連理枝”體現(xiàn)了人們對美好愿望的寄托,又稱之為“相思樹”,用它來比喻恩愛夫妻再恰當(dāng)不過了。
【第47句】:【一面打墻,兩面好看】(諺)兩家的界墻,一家主動打起來,兩家都整齊好看。指彼此共管的事,一方主動做,兩方都有益。也比喻一舉兩得。 也作“一面打墻兩面光”。
【第48句】:期末考試卷發(fā)了下來,妹妹考了雙百,一回到家,她就拿著試卷到處炫耀。奶奶指著她的鼻尖說:“你呀,你呀,母雞下蛋咯咯叫,生怕人家不知道!”(江蘇·高郵)
【第49句】:【賣油娘子水梳頭】油留著賣,自己不能搽。意即為他人 服務(wù),自己不能享受。類似的:賣鞋的赤腳跑/裁縫衣破沒 人補,木匠屋里沒凳坐/造車者多步行。成語:為人作嫁。 《艾蕪短篇小說選》:“賣油娘子水梳頭,這是一句極其流行 的俗語。意思是說,賣油人的娘子,舍不得用油梳頭,只拿 點水來潤潤頭發(fā)。也就是說,一些小本生意的人以及一般 下力的,總是拿好的去供給別人,壞的留著自己享用。這并 不是自己儉省,想要儲蓄起來,而是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法則, 逼著人不得不這樣虐待自己,不然的話,就不能生活下去?!?/p>
【第50句】:我問爸爸媽媽我長得怎么沒有別人好看,爸爸說:“馬好不在叫,人美不在貌?!保ê幽稀ば抨枺?/p>
【第51句】:奶奶晚飯吃得很少,我感到疑惑不解。奶奶笑著說:“少吃一口,舒坦一宿。我是想長壽啊!”(河北·唐山)
【第52句】:【燈草欄桿——靠不住】(歇)本指燈草做的欄桿不能倚靠,轉(zhuǎn)指人不可靠,不能信賴。
【第53句】:【男兒膝下有黃金】黃金貴重,男子漢不應(yīng)該輕易下跪屈 服。劉云若《小揚州志》:“知道除了再作進一步賠禮更無別 法,便也顧不得男兒膝下有黃金,雙膝一屈跪在她面前?!?/p>
【第54句】:一天,在省城上小學(xué)三年級的表姐瑩瑩不小心把小狗貝貝帶進了一家商場。商場的保安叔叔沒有生氣,只是笑瞇瞇地摸了摸貝貝的頭,說:“親愛的貝貝,你怎么糊涂了,我們這兒是不準(zhǔn)小狗帶小女孩進來的。出去時,千萬別忘了帶走你身邊的這位小姑娘??!”(山西·平陸)
【第55句】:鋸大樹做鐮把——大材小用
【第56句】:【十個指頭咬著都疼】(諺)比喻骨肉情深,無論傷著哪一個,都一樣心疼。 也作十個指頭咬咬哪個都疼。 十個指頭扎了哪一個都是一樣疼。
【第57句】:鴨子上鍋臺——靠猛勁;逼出來的;逼的
【第58句】:【不知天高地厚】釋義:不了解客現(xiàn)實際情況,對自己估計過高。例句:他絕對不是那種不知天高地厚、貪心不足的人。 “太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了!”李拐子用拐杖拄得地咚咚響,那氣憤的樣子,幾乎要把地球捅個大窟窿。
【第59句】:【一著不到處,滿盤俱是空】(諺)一著:一步棋。關(guān)鍵時刻一步棋不到位,就注定了失敗的結(jié)局。比喻在事情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中,稍有差錯就形成無法挽回的失敗。 也作一著錯,滿盤輸。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第60句】:【鍋里有米,碗里有飯】釋義:比喻集體富裕了,個人也會富裕,個人依靠集體。例句:富裕了大家有,社辦窮了大家也有份兒!“大河沒水小河干。”“鍋里有米,碗里有飯?!贝蠹业氖?,就和大家商量么。
【第61句】:【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此語的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賢人,誰能永遠沒有過失?語出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二年》,講述的是晉靈公生性殘暴,時常借故殺人。趙盾、士季兩位正直的大臣決定勸諫晉靈公。晉靈公心不由衷地說:“我已經(jīng)知道錯了,今后一定改正?!?士季聽他這樣說,便說道:“誰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改正,那就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確的勸諫,就是一個好的國君?!?/p>
【第62句】:【瓜兒戀秧,孩兒戀娘】(諺)就像瓜離不開瓜蔓一樣,孩子離不開生身的娘親。指孩子離不開娘親是天性。也借指游子戀著故土完全出于真情。
【第63句】:【大姑小姑,氣破肚肚】(諺)大姑小姑:丈夫的姐姐和妹妹。媳婦和大姑、小姑相處,常常受氣。指姑嫂之間的關(guān)系很不容易和諧。
【第64句】:生氣催人老,笑笑變年少。
【第65句】:見了駱駝?wù)f馬腫背——少見多怪
【第66句】:【隔墻掠肝腸——死心塌地】(歇)掠:撩,順手拋。本指心肝被拋過墻,是死了的心落在地上;轉(zhuǎn)指人主意已經(jīng)拿定,死不改變。
【第67句】:【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見“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第68句】:【捉刀】“捉刀”,現(xiàn)在指代替別人做文章。源出南朝劉義慶主編的《世說新語·容止》,而發(fā)明捉刀的人就是三國時期的曹操。東漢末年,群雄逐鹿,曹操滅掉袁紹平定北方后,聲威大振,晉封魏王,許多少數(shù)民族部落紛紛歸附,匈奴也派使者拜見曹操。但在高大的匈奴使者面前,曹操覺得自己長得有些呵磣,“不足雄遠國”,弄不好會損害國家形象。決定找大臣崔琰做自己的替身。崔琰是當(dāng)時有名的美男子,身材高大。曹操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崔琰,崔琰也滿口答應(yīng)了。于是,曹操讓崔琰假扮自己接見使者,而他自己卻“捉刀”扮成護衛(wèi)站在崔琰旁邊。等朝見完畢,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者打聽他對魏王的印象,匈奴使者回答說:“魏王看起來很有威嚴(yán),但是站在座榻旁邊的那個拿著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看來這個使者真是慧眼識英雄,崔琰雖然帥氣,但還是敵不過曹操的霸氣。其實,曹操是多慮了,據(jù)《魏氏春秋》記載:“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發(fā)。” 曹操的“捉刀”演變成代人寫文章或頂替別人做事的意思了?,F(xiàn)在,“捉刀”的含義又有所發(fā)展,“槍手”是不是從“捉刀”變化來的呢?
【第69句】:姐姐要去音樂班學(xué)習(xí)電子琴和小提琴。臨走時,媽媽叮囑說:“去了好好學(xué),藝多不壓身?!保ńK·東海)
【第70句】:【進了仙觀,忘了舊廟】(慣)比喻人生活環(huán)境好了,就忘了過去。
【第71句】:【呂端大事不糊涂】呂端為北宋大臣。宋太宗要任命呂端 為宰相,有人說他“為人糊涂”,宋太宗說他“小事糊涂,大事 不糊涂”。借指能夠分清大是大非,不計較小事。魯迅《華 蓋集續(xù)編》:“呂端大事不糊涂,猶言小事不妨糊涂點,這自 然很足以顯示我們中國人的雅量,然而我的胃病卻因此延 長了?!?/p>
【第72句】:王嬸丟了錢包,她嘆氣說:“唉!人走了運,扁擔(dān)頭兒都開花哩;人倒了霉,推磨子都走岔路哩?!保兾鳌じ申枺?/p>
【第73句】:【正經(jīng)】“正經(jīng)”現(xiàn)多指嚴(yán)肅認真,端莊正派,是我們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如說某某是一個正經(jīng)人,就是評價他為人正派;或者說某某不正經(jīng),就是評價他道德品質(zhì)有問題。然而,“正經(jīng)”一詞最初與人的品質(zhì)不沾邊,而是另有來歷。 “正經(jīng)”一詞,起源于唐代,是唐代中央官學(xué)的教學(xué)內(nèi)容。唐代教育發(fā)達,有官學(xué)和私學(xué)兩大體系。各類學(xué)校都以儒家經(jīng)典為主要內(nèi)容。將所學(xué)的儒家經(jīng)書分門別類,設(shè)立不同專業(yè)來研修,產(chǎn)生了“正經(jīng)”與“旁經(jīng)”的區(qū)別。正經(jīng)分三類共九種,旁經(jīng)則分為兩種。這里所謂正經(jīng),指主體課程。研修正經(jīng)又可細分為三種情況:《禮記》《春秋左氏傳》為大經(jīng),學(xué)制為三年;《詩》、《周禮》、《儀禮》為中經(jīng),學(xué)制二年;《易》、《尚書》、《春秋公羊傳》、《谷梁傳》則被稱為小經(jīng),學(xué)制一年半。與正經(jīng)相對的旁經(jīng),分為《孝經(jīng)》和《論語》兩種,學(xué)制為一年。 “正經(jīng)”本是一個教育制度用語,隨著時間的推移,詞義發(fā)生了演變、擴展,成為對人的道德品質(zhì)的評價。 “正”字計票法在我國現(xiàn)在還保留著投票、唱票、計票的選舉辦法,計票人總是用“正”字來計票數(shù)?!罢弊钟嬈狈ê啽阋仔?,充分利用了漢字“正”字的特點,橫平豎直不交叉,可渭是一大發(fā)明。 “正”字計票法源于上海舊戲院統(tǒng)計觀眾人數(shù)的方法。那時的戲院都稱為茶園,如上海有丹桂園、天仙園等。這種戲院,舞臺是方形的,樓上的座位叫花樓,左右為包廂,大多是達官貴人預(yù)包下的;樓下為正廳,設(shè)八仙桌,可品茶飲酒;后座是長凳排列的,票價最低廉。樓上樓下都有大木牌,牌上寫滿行行“正”字。因為當(dāng)時舊戲院無戲票,是由一些“案目”(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服務(wù)員)站在戲院門口招攬觀眾,領(lǐng)他們?nèi)胱?。每領(lǐng)來五人,司事就在木牌上寫一個“正”字,并注明某案目的名字。這樣記數(shù)十分簡便,賬也算得清楚,也能夠統(tǒng)計出進園看戲的總?cè)藬?shù)。后來戲票出現(xiàn)后,就不再用這種辦法了。沒想到這種辦法被移植到統(tǒng)計選票上來了。
【第74句】:報時的雄雞——不用催
【第75句】:【跟著狼吃肉,跟著狗吃屎】釋義:比喻跟著能力強的人吃香享福,跟著能力差的人吃苦受罪。例句:鄭書記,原來大伙兒還不覺得您怎樣,龍書記這么一來,大伙兒還是覺得您親。跟著狼吃肉,跟著狗吃屎。
【第76句】:【能狼難敵眾犬】(諺)再兇猛的狼也對付不了眾多的狗。比喻武藝再高強的人,也難勝過眾多的敵手。 也作能狼敵不過眾犬。 能狼不敵眾犬,好漢架不住人多。
【第77句】:兔子靠腿狼靠牙——各有各的謀生法
【第78句】:【風(fēng)有風(fēng)頭,雨有雨頭】(諺)風(fēng)刮來時,先有風(fēng)頭;雨下來時,先有雨頭。比喻任何群體行動,總得有個帶頭的。
【第79句】:【黃袍加身】“黃袍加身”成了通過政變當(dāng)上皇帝的代名詞,含有貶義,有名不正、不夠光彩的意味。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用以諷刺盤踞一方的“土皇帝”當(dāng)政的說法。那么,“黃袍加身”是怎么回事呢?完全是一出趙匡胤自編自導(dǎo)的政變把戲。公元960年,后周接到邊境緊急戰(zhàn)報:北漢國主和遼國聯(lián)合出兵,進犯后周邊境。幼主周恭帝(只有七歲)命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前往應(yīng)敵。趙匡胤立刻調(diào)兵遣將,和弟弟趙匡義、親信謀士趙普一同帶領(lǐng)大軍從汴京出發(fā)。大軍開出京城四十里,到了陳橋驛,趙匡胤命令將士就地扎營休息。在陳橋驛宿營時,一些將領(lǐng)聚集在一起議論說:“皇七年紀(jì)那么小,我們拼死拼活去打仗,他也不會知道我們的功勞,倒不如擁立趙點檢做皇帝吧!” 這種意見很快傳遍全營,將士們一齊擁到趙匡胤住的驛館。趙匡胤起床后,見外邊集聚著這么多將士,還沒來得及問話,幾個人把早已準(zhǔn)備的一件黃袍,披在他的身上,大伙跪地高呼“萬歲!” 汴京城里有石守信、王審騎等人做內(nèi)應(yīng),沒費多大勁就控制了京城。將領(lǐng)們把大臣范質(zhì)、王溥等叫到趙匡胤的住處。趙匡胤一見他們的面,就裝出為難的樣子說:“世宗對我恩重如山,現(xiàn)在我被將士逼成這個樣子,你們看怎么辦才好?”范質(zhì)等吞吞吐吐不知該怎么回答好。這時有個將領(lǐng)聲色俱厲地喊道:“今天大家一定要請點檢當(dāng)天子!”范質(zhì)、王溥等嚇得趕快給趙匡胤下跪。周恭帝被迫讓位,趙匡胤即皇帝位,國號宋,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史稱北宋。這一事件史稱“陳橋兵變”。
【第80句】:【鼻子穿索子】(慣)索子:繩子。 比喻被人牽制,聽命于人。
【第81句】:老虎離了山林——抖不起威風(fēng)來
【第82句】:運動使人健康長壽,靜止使人衰弱短壽。
【第83句】:瘡口上貼膏藥——揭不得
【第84句】:【老母豬扎壇子——顧腦袋不顧腚】(歇)扎:鉆進。腚:屁股。形容驚慌失措,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
【第85句】:【汗珠摔八瓣兒】(慣)形容非常辛苦、勞累。多指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也作“一個汗珠摔八瓣兒”。
【第86句】:寒假里,我和表弟回老家。表弟要吃芒果,他媽媽剝好了,表弟看看臟了一點兒,就不吃了。爺爺說:“真是進了油鍋,不沾油?!保ㄔ颇稀憸妫?/p>
【第87句】:【疾風(fēng)暴雨,不過寡婦之門】見“促風(fēng)暴雨,不入寡婦之門”。
【第88句】:【劉寄奴】“劉寄奴”是一味中草藥,它是用人名命名中草藥的級別最高的人。 “劉寄奴”本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小名。傳說劉寄奴小時上山砍柴,見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負傷逃躥。第二天他又上山,隱隱約約從遠處傳來一陣陣搗藥聲,即隨聲尋去,只見草叢中有幾個青衣童子搗藥,便上前問道:“你們在這里為誰搗藥?治什么病呢?”童子說:“我王被寄奴射傷,故遣我們來采藥,搗爛敷在患處就好了?!奔呐宦牐愦蠛鸬溃骸拔揖褪莿⒓呐?,專來捉拿你們?!蓖觽儑樀脳壦幪优?,寄奴便將其草藥和臼內(nèi)搗成的藥漿一并拿回,用此藥為人療傷,頗有奇效。后來,劉寄奴領(lǐng)兵打仗,凡遇到槍箭所傷之處,便把此藥搗碎,敷在傷口,很快愈合,甚為靈驗。但士兵都不知道叫什么藥,只知道是劉寄奴射蛇得來的神仙藥革,于是就把它叫“劉寄奴”。這是唯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藥,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
【第89句】:【噙著骨禿露著肉】(慣)骨禿:骨頭。形容說話吞吞吐吐。
【第90句】:【狗長犄角——羊相】(歇)犄角:牛、羊等頭上長出的角。狗頭上長出角,想裝扮成羊的樣子。羊:諧“洋”。譏諷人出丑,鬧笑話。
【第91句】:【寧幫一文錢,不讓一條路】可以資助,但不能讓人搶了自 己的飯碗。類似的:寧送一段布,不送一條路。“寧……不 ……”為俗語句型之一,表示肯定前者,否定后者?!侗本┒?篇小說選》:“從前同行是冤家.講的是‘寧幫一文錢,不讓一 條路?!薄?/p>
【第92句】:【事無三不成】(諺)指做事很難一蹴而就,總要多次實踐才能成功。
【第93句】:【欺軟不欺硬】(慣)指欺負軟弱的,不敢惹厲害的。
【第94句】:胡同里跑馬——回頭難
【第95句】:【冬至吃餃子】每年冬至這天,家家吃餃子,并流傳著“冬至不吃餃子,凍掉耳朵”的說法。這種習(xí)俗,源自紀(jì)念醫(yī)圣張仲景。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愛民如子,常為百姓除疾醫(yī)病。有一年,當(dāng)?shù)匚烈吡餍?,他在大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xiāng)時,正值寒冬季節(jié),走到家鄉(xiāng)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里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仿照在長沙時的辦法,讓弟子們搭起醫(y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向窮人舍藥治傷。張仲景用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后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后分給病人,每人兩只“嬌耳”,一碗藥湯。人們吃下后,渾身發(fā)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凍爛的耳朵全好了。后來人們學(xué)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原來冬至吃餃子是不忘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在冀、魯、豫一帶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
【第96句】:【懶花貓吃死耗子】指做省力的事,不思進取。莫應(yīng)豐《將 軍吟》:“但范子愚認為那是懶花貓吃死耗子,沒有搞頭。”
【第97句】:【此一時,彼一時】見“彼一時,此一時”。
【第98句】:【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釋義:白露:節(jié)氣名,在陽歷九月七日或八日時天氣轉(zhuǎn)涼,即將秋熟。迷迷:形容大霧迷蕩。秋分:節(jié)氣名,在陽歷九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秀:谷類植物開花結(jié)實。謂白露時節(jié)霧蕩蕩,分來臨稻穗齊。例句:八月,秋興:白露前后霧,主稻穗易實。諺云:“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
【第99句】:肥胖肥胖,身體不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