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諺)千里長的堤壩,會因小小的螞蟻洞而潰決。泛指小小的隱患如不及早防治,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大患。 也作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千里長堤,潰于一穴。
【第2句】:【臨死拉個墊背的】謂連累別人,或不能饒恕仇人。或說: 自己該死,別拉著別人墊背。梁斌《紅旗譜》:“咱滿有理的 事,這輩子翻不過案來,死的時候也得拉他墊背,我就是這 個脾氣!”
【第3句】:【借債容易還債難】(諺)借債雖不怎么費事,但歸還債務,連本帶利會無力承受,那卻不容易。誡人不可輕易借債。
【第4句】:媽媽又做面條,弟弟一看便說:“又是面條,我不吃。”媽媽說:“芝麻稈喂驢——吃不吃讓到。”(河南·泌陽)
【第5句】:買干魚放生——盡做糊涂事
【第6句】:【牛皮燈籠——肚里亮】(歇)亮:本指明亮,轉指亮堂、清楚。指心里清楚、明白。 也作“牛皮燈籠——外頭不見光,內里亮堂”。
【第7句】:【殺人空落兩手血】害人沒有得到好處。劉云若《紅杏出 墻記》:“不過紅冰又想出一個主意,以為殺人莫枉落兩手 血,這樣把他害了落不著什么好處。”
【第8句】:【打開棺材喊捉賊——冤枉死人】(歇)死:本指死亡,轉指程度達到極點。指太冤枉人。
【第9句】:【人望高頭,水望低流】(諺)水往低處流,這是自然之理;人往高處奔,這是人情之常。指人總是有向上的心理。 也作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人往高處水往低。
【第10句】:【騎過瘸驢吃過虧,再騎毛驢先看腿】(諺)騎過瘸腿驢,吃過顛簸苦,再騎毛驢就會先察看它的腿腳。 指在哪方面吃過虧,就會在哪方面格外小心。
【第11句】:【教師爺不打把勢——誰也摸不清誰的底】(歇)教師爺:舊時稱武術教官。打把勢:練武術。指互不了解對方的底細。
【第12句】:唐三藏的扁擔——擔經(驚)
【第13句】:【麻布袋上繡花——底子太差】(歇)底子:本指花紋圖案的襯托面,轉指基礎。指基礎太差或品質太次。 也作“破麻袋繡花——底子差”。
【第14句】:【望雨看天光,望雪看天黃】(諺)望:盼望。指盼望下雨,要看天色顯出光亮才有希望;盼望下雪,要看天色顯出灰黃才有希望。
【第15句】:【人無頭不行,鳥無頭不飛】做事要有領頭的。浩然《艷陽 天》:“是呀!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這里邊頂屬你威望 高,又頂屬你有辦法,當然你領頭兒了!”
【第16句】:【一棒打著兩個人】(慣)比喻一句話傷了兩個人。
【第17句】:【 有一利必有一弊】事情有利弊兩個方面。清代《二十年 目睹之怪現狀》:“天下事有一利即有一弊,哪里有沒有弊病 的道理。”
【第18句】:【話里有文章】(慣)指話語里含有其他的意思。
【第19句】:火線上飛出來的鷹——見過響槍大炮
【第20句】:老鼠跳到油鍋里老鼠偷芝麻——吃香
【第21句】:【鯉魚找鯉魚,鯽魚找鯽魚】釋義:什么樣的人就找什么樣的人。例句:小糜子卻聯絡了十來多個人,“鯉魚找鯉魚,鯽魚找鯽魚”,她找的盡是她那一號子人。
【第22句】:扁擔搗雞籠——雞飛蛋打
【第23句】:布袋里裝牛鞅子——內中有彎
【第24句】:蘋果掉在籮筐里一落(樂)在其中
【第25句】:中午放學回來,我一進門就問媽媽什么飯?“米飯。”爸爸接過話說:“你媽媽一上班就是這個飯。鴨子不差食,差食不下蛋。”我聽了哈哈大笑。(河北·行唐)
【第26句】:【省油燈】不是“省油燈”比喻某人心地不善,浪費折騰,不讓人放心。 “省油燈”源自宋代,當時現實生活中還真有省油燈,可見,節能意識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古已有之。現在的節能燈,可能是受了“省油燈”的啟發。陸游最早記述了這種燈具,《齋居記事》云:“書燈勿用銅盞,唯瓷盞最省油,蜀有夾瓷盞,注水于盞唇竅中,可省油之半。”《老學庵筆記》亦云:“《宋文公集》中有《省油燈盞詩》,今漢嘉有之,蓋夾燈盞也。一端作小竅,注清水于其中,每夕一歷之。尋常盞為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燭不然,其省油幾半。”這種燈為瓷制,燈具內有夾層,一端有孔可注入清水,用水冷法使油免于蒸發,可省油近半。 “省油燈”最先在四川地區流行,“漢嘉”在今雅安市以北。當時陸游客居四川,曾擔任邛州天臺山崇道觀主管。由于陸游的推崇和宣傳,“省油燈”傳播到全國。1999年考古隊在三峽庫區的涪陵石沱墓地,發掘出土一盞宋代“省油燈”,它的碟壁是一個中空的夾層,碟壁側面有一小圓嘴,用來向夾層中注水。這與宋代大詩人陸游的描述完全一樣。考古證明,省油燈并非杜撰。后用“不是省油燈”轉喻某些人品行不端。
【第27句】:【吃甘蔗上云梯,步步高,節節甜】釋義:比喻越來越好,越來越甜蜜。例句:一想到未來,她總有那種吃甘蔗上云梯的感覺,步步高,節節甜,幸運之神是不會遺棄她的。
【第28句】:【閹豬割耳朵,兩頭受罪閹,割去生殖器】借指受雙重的 罪,兩面不落好。馬烽《村仇》:“把田家村得罪了,咱也沒取 上好。閹豬割耳朵,兩頭受罪!”
【第29句】:【紅皮蘿卜紫皮蒜,仰臉老婆低頭漢】民間習俗,認為具有這 種姿態的人,婦女潑辣,男子蔫壞,很難對付。從形貌上看 人的還有:矮子肚里心眼兒多/十個麻子九個刁。浩然《艷 陽天》:“這個人五十多歲,蔫呼呼的。東山塢有句俗話:最 辣嘴的是紅皮蘿卜紫皮蒜,最難斗的是仰臉老婆低頭漢。”
【第30句】:李大叔在院中責備女兒,正好被剛過門的兒媳婦聽見了。兒媳婦誤以為是說她的,一賭氣騎著車子回了娘家。李大叔說:“這真是打馬騾子驚啊!”(山西·屯留)
【第31句】:鴨子上架——靠猛勁;逼出來的;逼的
【第32句】:【咽不下這口氣】(慣)比喻不能忍受別人的欺侮或冤枉。 也作咽不下這口窩囊氣。 咽不下這口屈氣。
【第33句】:我們家來了個客人,可我不認識。客人點著我的鼻尖說:“這小鬼,沒見過我吧?我們兩家可是扒攏筷子能吃飯的人呢!”(湖南·株洲)
【第34句】:【放大炮】釋義:比喻對某人或某事進行猛烈的抨擊。例句:她對于醫院的制度、設施,談得很多;起先有人說她放大炮,說她熱心,說她愛出風頭,慢慢成了老生常談,不大為人所注意。
【第35句】:【現錢買的手指肉】(諺)現錢:不賒不欠付給現金。手指肉:買主用手指向的那塊肉。指只要有現錢,想買什么就能買到什么。
【第36句】:【走過場】(慣)本指戲曲中龍套角色出場后不停留,穿過舞臺從另一側下場。比喻只求形式,沒有效果,敷衍了事。
【第37句】:【瘸子擔水——一步一步來】(歇)本指一步一步穩健地行走,轉指做事按部就班,不急于求成。
【第38句】:【水是莊稼娘,無娘命不長】(諺)水就好比田禾的親娘一樣,沒了親娘,孩子就很難成長。指農業豐產要靠水利建設。
【第39句】:燒火棒——頭熱
【第40句】:【酒要少吃,事要多知】(諺)要少喝酒,保持清醒的頭腦;要多曉事,開拓見聞的領域。指少喝酒就少出麻煩,多曉事就多增見識。
【第41句】:【書山、學海】在文化場所(如學校等地方),常見一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對聯,是一副勵志格言。那么“書山”、“學海”是怎么來的呢? “書山”與“學海”這兩詞源于漢代學者楊雄的《法言·字行》,其中寫道:“百川學海而至于海;丘陵學山不至于山。”意思是:百川因為奔流不息,才能到達大海;丘陵靜止不動,所以永遠達不到山高。比喻為學要勤奮,方能有所收益,若是懶惰怕苦,則學業無成。后來人們就用“學海”、“學山”來比喻知識的寶庫。宋代一位叫左圭的學者將唐宋名家的野史雜說匯成一部書,名為《百川學海》。明代王文祿將明代有關學術思想、生產經驗以及風俗習慣等方面的著作輯錄百種,匯為《百陵學山》一書。由于這兩種書籍都是匯集百家著術的,書名又典出一處,故后人將“學山”改為“書山”,上述的那副對聯避免了兩個“學”字的重復,符合對聯的格式要求,才有了精辟絕倫的格言警句式的治學勵志對聯。
【第42句】:【二姑娘倒貼】在愛情婚姻關系中,一般是男方花錢多,女 方倒貼是不正常的。謂本應該得到好處yipinjuzi.com,反而賠錢,不上 算。陳登科《風雷》:“我們呢?一個銅扣子未見,還來個二 姑娘倒貼,欠你兩壺酒錢。”
【第43句】:【舍不得姐姐嫁,哪有外甥回】有付出才有收入。做事不能 怕吃虧,應該全面考慮。類似的:阿婆不嫁女,哪得孫兒抱。 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舍不得往外嫁,還想往回領外 甥?小伙子,為得兒子,該咋辦,你自個琢磨。”
【第44句】:【日落三條箭,隔天雨就現】釋義:太陽落山時,天空如有三條箭形云,第二天就會下雨。例句:麥子收到第四天,競賽正搞得熱火朝天,我們發現有雨情了。先是在太陽落山的時候,我們發現天空上有三條箭形云,按照農諺說:“日落三條箭,隔天雨就現。”
【第45句】:草字不歸格,神仙認不得。
【第46句】:【 不見真佛不燒香】認準了有用的人,再去求他。電影《紅 色娘子軍》:“南某闖蕩半生,這份家業,得來不易!不見真 佛,我是不能燒香啊!”
【第47句】:【四面冒煙,八邊著火】(慣)形容事情緊急。
【第48句】:【年紀活在狗身上】(慣)指人白活了一大把年紀。
【第49句】:柳樹開花——無結果
【第50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詞語的意思是說成敗乃由一人為之。此語典出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原是項羽的部下,因為屢屢獻策,都未被采納,于是就棄楚歸漢,在劉邦那里做了一名小小的治粟都尉。后來韓信遇到了蕭何,蕭何聽韓信談兵頭頭是道,極為贊賞,認為他是一個難得的軍事奇才。蕭何就向漢王劉邦推薦,初不被用。韓信就趁機逃跑了。蕭何聽說后,連夜把韓信追了回來,并向劉邦極力推薦,才拜韓信為大將軍。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他輔佐劉邦打敗了項羽,被劉邦封為齊王、楚王,此乃“成也蕭何”。后來因為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把他降為淮陰侯。這還不算,漢高祖十一年,陳稀謀反,劉邦親率大軍前往討伐。這時有人密告韓信與陳稀通謀,如韓、陳里應外合,漢朝江山將不保。在這緊急關頭,相國蕭何為呂后獻計,假稱陳稀已被擊敗,由蕭何出面召韓信入宮慶賀。韓信不知是計,信以為真,進入未央宮后,呂后下令將韓信捆綁起來,不經審問,就處以死刑。此乃“敗也蕭何”。后來人們哀嘆韓信之死,就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加以總結,用來比喻事情的成敗都歸于同一個人。
【第51句】:【娶媳婦兒打幡兒——熱鬧出了尖兒】(歇)幡兒:一種窄長的旗子,垂直懸掛,多用白紙剪成,舊俗出殯時用。指喧鬧得有些過分或出格。
【第52句】:【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慣)譏諷人心氣太高,想得到根本得不到的東西。 也作癩蛤蟆想天鵝肉吃。 癩蝦蟆妄想天鵝啖。
【第53句】:【臨上轎再扎耳朵眼】舊時習俗,女孩子要在耳垂上扎孔, 長大好戴耳墜。出嫁時再扎,已經遲了。比喻預先沒有準 備好,臨時忙亂。浩然《艷陽天》:“缺什么,今天趁著趕集, 買一買。誰要是不去趕集呢,就讓別人捎著買一下。千萬 別等著臨上轎再扎耳朵眼兒。”
【第54句】:【寒食節】現在寒食節是一個為故去的親人(特別是父母)燒紙錢的節日,是一個全國性重大的民俗節日。唐代大詩人杜牧有首描寫清明節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魄……”后來,清明節與寒食節混為一談,甚至有些年輕人只知清明,誤把寒食當十月一(與故去的親人燒紙送寒衣)。 “寒食節”始于春秋時期晉國的一個歷史事件。寒食節本是個禁忌性的節日,也是一個紀念性節日。所謂禁忌,寒食節也叫禁火節、禁煙節,是在節日不準生火做飯,而要冷吃事前做好的飯或水果之類,所以叫寒食節。所謂紀念,是相傳這個節日起源于紀念介子推。兩千六百多年前,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為了躲避后母驪姬的陷害,在國外流亡多年。一次路過衛國的時候,重耳和他的隨從被人追擊,慌不擇路,逃到一個渺無人煙的地方,甚是饑餓。這時重耳發現大臣介子推不見了,別人說他乘危逃脫,重耳相信介子推不是那種人。果然過了一會兒,介子推給公子端來了一碗肉湯。重耳饑不擇食,狼吞虎咽,一飲而盡。這湯原來是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來的肉熬的。公子得知此情,表示即位之日,一定重加封賞。后來重耳真的即位成了晉文公,并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在犒賞功臣時卻唯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邀功請賞,悄悄地到山林里躲了起來。人們贊賞介子推的這種行為,同時也對晉文公不滿,于是,有人在他的門上掛了封信。晉文公見到信,猛然想起介子推,遂派人去請介子推出山,介子推不從。有人給晉文公出主意放火燒山攆他出來。不想,介子推在大火中抱樹而死。晉文公有感于此,下令以后每年介子推被燒死的這天,全國禁火,吃干糧、冷飯。關于禁火的日期,也就是寒食節的節期,歷來說法不一。它不是固定在一年的某月某日,而是給出一個相對的參照點推算。參照點有兩個,一是清明,一是冬至。一般說法是清明前一天或兩天為寒食節。另一種說法是以上年的冬至為基準,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或一百零六天為寒食,所以寒食節又叫“百五節”、“百六節”。《荊楚歲時記》云:“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兩種推算方法都與清明相鄰,所以,現在無論是給親人燒紙還是給英烈掃墓都在清明前或清明進行。俗諺有“早寒食,晚十月一”之說。
【第55句】:【殺人不眨眼】此語形容殘暴狠毒,殺人成性。典出宋普濟《五燈會元·圓通緣德禪師》。宋朝初年,宋太祖趙匡胤派大將軍曹翰出兵江南消滅割據政權。有一天,曹翰領兵來到九江廬山寺,許多和尚嚇得倉皇逃跑,只有緣德禪師坦然靜坐,旁若無人。曹翰厲聲呵斥道:“難道你沒有聽說過有個殺人不眨眼的將軍?” 緣德禪師睜開眼看了他一會兒反問道:“你怎么就不知道還有個天生不怕死的和尚呢?”
【第56句】:【付之東洋大海】(慣)比喻丟得遠遠的,不再理會。
【第57句】:挑燈草的扁擔——擔空心
【第58句】:北風頭上點芝麻——種得多,收得少
【第59句】:貍貓蹲在懸崖上——混充老虎
【第60句】:【鮮花插在牛糞上】見“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第61句】:【中國】中國的英譯名是China,有歷史學家考證,英文china-詞來源于印度梵文“支那”,是我國第一個封建統一王朝——秦的音譯。秦朝統一六國后,威名遠播,周邊國家就根據中文發音來稱呼這個強大的帝國,并按照印歐語系的拼寫方法,將“秦”拼寫成chin,chin后來被附加了一個元音,成了“China”。還有,把瓷器翻譯為China,則是在China-詞產生之后,“這和中國瓷器的興盛有關。中國素以瓷器揚名世界,八世紀之后瓷器通過絲綢之路和海上運輸遠銷世界,中國被譽為“瓷器王國”,但中國China得名與瓷器無關。
【第62句】:【舍不得牛犢,套不住老虎】(諺)牛犢:小牛。舍得拿牛犢作誘餌,才能套住老虎。借指要敢冒險,敢付出代價,才能得到預期的效果。
【第63句】:人死大夫到——無濟于事;不濟事
【第64句】:吃飯舔碗邊——窮相畢露;吝嗇鬼
【第65句】:【真人不講假話】(諺)指誠實的人是不說假話的。
【第66句】:【有錢的藥擋,沒錢的命抗】(諺)指舊時有錢人生了病,問醫服藥是用錢來抗病的;窮苦人生了病,沒錢請醫治療,是用命來硬撐的。
【第67句】:【得飯望飽,鬧事望了】(諺)得到飯食,總想著吃飽肚子;鬧起事來,總希望事情有個了結。指鬧事人的共同心理是盼望有人來調解。
【第68句】:孫子用兵——以一當十
【第69句】:【好貓不作聲】(諺)指善于捕捉老鼠的貓不出聲。常比喻有真才實學的人不張揚、不輕浮。
【第70句】:【大盜沿街走,無贓不定罪】(諺)偷搶財物的大盜明目張膽地走在街上,沒有真憑實據,就無法給他定罪。指懲辦罪犯,要有證據。
【第71句】:老母豬吃芍藥———肚花(花:點子)
【第72句】:大炮轟蒼蠅——不夠本錢;不夠本:不上算;不合算;大材小用;白費功夫;白費勁:枉費工
【第73句】:灶王爺上天——有啥說啥
【第74句】:仙女下幾——飄飄然
【第75句】:大船開進小河里——擱淺
【第76句】:【臨上轎再扎耳朵眼兒】(慣)比喻事到臨頭才倉促準備。 也作臨時上轎穿耳朵。 上轎扎耳朵眼兒。
【第77句】:【公雞戴帽子——冠上加冠】(歇)冠:前一個“冠”字指雞冠,后一個“冠”字指帽子,都諧“官”。指官職得到提升,含諧謔意味。
【第78句】:【 堤龍也要盤起來,是虎也得趴下去】不論是誰,必須收斂馴 服。類似的:是老虎也得掰掉牙。成語:俯首帖耳。從維熙 《大墻下的紅玉蘭》:“這地方是監獄,是龍你也要盤起來,是 虎也得給我趴下。”
【第79句】:一齊吃的飯,我們的碗都洗過了,可弟弟還在慢條斯理地吃著。媽媽生氣地說:“男孩子吃飯一扒拉,女孩子吃飯才數顆顆哩!”(安徽·廬江)
【第80句】:【打敗的鵪鶉斗敗的雞】釋義:鵪鶉:一種小烏,也叫鶉,雄性好斗。比喻人失利后,完全喪失了戰斗力。例句:“是啊,打敗的鵪鶉斗敗的雞,這家伙上不了陣勢。”老孟也附和道。
【第81句】:【餓不死的傷寒,吃不死的痢】見“吃不死的痢疾,餓不死的傷寒”。
【第82句】:【吃奶的勁都拿出來了】指使出了全部力氣。柳青《創業 史》:“莊稼人啊!當他們專心發家創業的時候,說增產,吃 奶的勁都可以使出來;說節約,肚里可以不覺得饑餓啊!”
【第83句】:五歲的表弟太淘氣了,一會兒工夫就把我舅媽擦好的地板弄得一團糟,舅媽批評了他一頓,可一轉眼,他又把墨汁瓶碰倒,墨汁灑了一地,并弄臟了我的衣服。舅媽氣得抬手就朝他的屁股上來了一巴掌。舅舅說小表弟:“你呀,就是屎殼郎飛到了磨眼兒里——轉著圈兒挨!”(山東·五蓮)
【第84句】:【抬頭老婆低頭漢】(諺)老婆:已婚婦女的俗稱。走路昂揚著頭的婦女,性格往往強悍;走路低著頭的漢子,處事往往多疑。指仰頭女性和低頭漢子大多是強悍有心計的人。 也作抬頭的女人低頭的漢。 仰臉的女子低頭的漢。
【第85句】:張大叔平時懶散慣了,滿屋子亂七八糟的,可他在外邊卻西裝革履,挺精神。知底細的人都說他是“驢屎蛋外面光,不知里面咋窩囊”。(河南·新野)
【第86句】:【拉幫套】(慣)1比喻在一旁幫腔、幫忙。2比喻妻子的情人。
【第87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諺)培植樹木,需要十年工夫;培養人才,需要百年時間。指人才的培養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也作“十年樹材,百年樹人”。
【第88句】:我和媽媽一起吃芥末調的粉皮兒,辣得我直叫。媽媽笑著說:“蔥辣眼睛蒜辣心,芥末就辣鼻子上的筋。夠味兒吧?”(河南·安陽)
【第89句】:金鑄的鞋模——好樣子
【第90句】:近視眼捉螞蚱——瞎撲打
【第91句】:三十畝地一頭牛——安居樂業
【第92句】:【刀子嘴,豆腐心】說話厲害,心軟。浩然《艷陽天》:“焦二 菊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硬的不怕,軟的受不了,軟硬一齊 來,她就得跟著轉。”
【第93句】:【包腳布當孝帽——一步登天】(歇)包腳布:也叫裹腳布,舊時婦女裹小腳用的白色長布條。孝帽:守孝時戴的用白布做成的帽。本指位置一下子升高了許多,轉喻人驟然得志或發跡,一下子爬上了高位。
【第94句】:【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諺)是是非非的閑言碎語天天都有,只要不去聽它,自然就沒有了。指不聞不問,是對付是非的最好方法。 也作“是非朝朝有,不聽自然無”。
【第95句】:【鬧洞房】“鬧洞房”是一種婚俗,民間又稱“鬧新媳婦”或“鬧媳婦”。顯然,新媳婦是鬧的對象。那么,這一風俗源于何時呢?早在春秋時期,婚禮是比較沉悶的,《禮記·曾子問》中記載:“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燭,思相離也;娶歸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結婚本是件大喜之事,居然不讓鬧個動靜,這不符合人們的普遍愿望,理所當然要加以改變。時興鬧洞房,不遲于漢代。據楊樹達先生在《漢代婚喪禮俗考》中考證,鬧洞房在漢代時就已時興。楊先生引漢末仲長統的《昌言》記載:“今嫁娶之會,捶權以督之戲謔,酒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廣眾之中,顯陰私于親族之間,污風詭俗,生淫長奸,莫此之甚。”看來那時鬧的熱鬧程度一點也不遜于現在,現在鬧洞房中的不文明之舉源于漢代。鬧洞房的來歷起源于一個故事。相傳在很早以前,紫微星下凡,在路E遇到一個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隨一伙迎親隊伍的后面,他看出這是魔鬼在伺機作惡,于是他就到了新郎家。結果那個女人先到,并且躲在洞房里。當新郎和新娘拜完天地要人洞房的時候,紫微星在房門口守著不讓他們進去,并且說屋子里面藏著魔鬼。眾人請他指點破解的方法,他說:“魔鬼最怕的就是人多,人一旦多起來,魔鬼就不敢行兇作惡了。”于是,新郎請客人們在洞房里嬉戲說笑,結果到了五更時分,魔鬼終于逃走了。由此,鬧洞房流傳了下來。
【第96句】:【林大哥——木木的】(歇)“林”字由兩個“木”組成。形容人遲鈍、死板。
【第97句】:【三天兩后晌】(慣)晌:一天內的一段時間。形容很短的時間。 也作三天兩晚上。 三天兩早上。 三早起兩晚晌。
【第98句】:【 紅口白牙跑舌頭】謂好好的人卻昧良心胡說八道。或 說:滿嘴跑舌頭/舌頭跑出了牙關。成語:信口雌黃、信口開 河。劉紹棠《蒲柳人家》:“什么鐵嘴?你紅口白牙跑舌頭, 馬勺兒上的蒼蠅混飯吃。”
【第99句】:【刮地皮】見“卷地皮”。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