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把吐出來的苦水再喝進(jìn)去】(慣)比喻重新受苦受難。
【第2句】:【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根據(jù)具體情況辦理。西戎《燈心 絨》:“老馬,人常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你是管銀錢的,咱 的家底有多厚,你比我清楚,不能看見人家干啥,咱也干 啥?!?/p>
【第3句】:河伯娶親——坑害民女
【第4句】:【揭蓋子】(慣)比喻把掩蓋著的矛盾、問題揭露出來。
【第5句】:【死狗——扶不上墻】(歇)比喻人素質(zhì)太差或沒有志氣,別人想扶持也扶持不起來。 也作“死狗——扶不到墻上”。
【第6句】:【胡姑姑假姨姨】(慣)指胡亂認(rèn)的,不是正經(jīng)的親戚。
【第7句】:【大家拾柴火焰高】(諺)比喻大家共同努力,取得的成就自然就大。 也比喻大家開動腦筋,想出的辦法就多。 也作“眾人拾柴火焰高”。
【第8句】:【買賣不成仁義在】見“交易不成仁義在”。
【第9句】:【巧媳婦不怕挑剔婆】(諺)指媳婦心靈手巧,就不怕婆婆百般挑剔。常比喻商場或服務(wù)行業(yè),只要服務(wù)周到,就能使顧客滿意,無可挑剔。
【第10句】:【先打后商量】(慣)指先用強(qiáng)硬的手段使對方軟下來再與之議事。
【第11句】:【說得出,做得到】說話做事有決心,厲害。成語:雷厲風(fēng) 行。臺灣瓊瑤《人在天涯》:“朱丹荔說得出,做得到,當(dāng)天, 她就住進(jìn)了一家女子公寓。”
【第12句】:甘草心——甜中有苦
【第13句】:光頭跑進(jìn)和尚廟——充數(shù)
【第14句】:【把嘴磨破了】見“磨破嘴皮子”。
【第15句】:四十四,眼生刺。
【第16句】:【不走高山,咋會顯平地好】釋義:不走艱險(xiǎn)的山路,顯不出平地好。比喻不經(jīng)過比較,不知道哪個(gè)好。例句:老七伯感慨地說:“當(dāng)然嘍,不走高山,咋會顯平地好?你們兩人和好如初,還要比以前好好多呢!”
【第17句】:【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諺)酒本身并無醉人之意,是人貪杯自醉;女子本身并無迷人之意,是人貪色自迷。指貪酒貪色,縱欲傷身,責(zé)任全在人不能自控,而不在酒色本身。 也作“酒不醉人人醉酒”。
【第18句】:半云空上長草——破天荒
【第19句】:【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歇)王小二:泛指舊時(shí)窮苦人。指日子越來越艱難或境況越來越糟。
【第20句】:我們班有些同學(xué)常常是玩夠了再寫作業(yè),總要忙到半夜三更。老師半是生氣半是心疼地說:“你們啊,早不忙,夜心慌,半夜還要爬起來補(bǔ)褲襠。日子長了,學(xué)習(xí)搞不好,身體也要垮呀!”(四川·德陽)
【第21句】:【 壞的有人抓,好的有人夸】批評壞的,表揚(yáng)好的。成語:賞 罰分明。電視節(jié)目:“開展這項(xiàng)活動,目的在于造成一種壞 的有人抓,好的有人夸的氣氛?!?/p>
【第22句】:【 良心長在胳肢窩里】良心不正,行事不端。從維熙《泥 濘》:“當(dāng)然,生活中總是有一些把良心夾在胳肢窩里,在歷 史風(fēng)暴中順風(fēng)揚(yáng)沙的投機(jī)商?!?/p>
【第23句】:【黃泥巴糊褲襠——不是屎來也是屎】(歇)黃泥巳:黃色的泥,外表上像人糞。屎:諧“事”或“死”。 指蒙受冤屈,無法申辯,或性命難保,必死無疑。
【第24句】:今年雨水偏多,地里、水溝里忽然有好多小魚,我問媽媽這是怎么回事。媽媽說:“千年草籽,萬年魚子?!保ê幽稀?nèi)鄉(xiāng))
【第25句】:【趁熱好打鐵】釋義:比喻做事要抓住時(shí)機(jī)。例句:“趁熱好打鐵,把剩下的這些崗樓都他媽的一掃光吧!”
【第26句】:六月天斬竇娥——老天也寒心
【第27句】:【打破腦袋用扇子扇】(慣)比喻把生死置之度外,豁出去了。 也作“腦袋破了用扇子扇”。
【第28句】:【老太太坐牛車——慢透了】(歇)指做事進(jìn)度太慢,或動作太遲緩。
【第29句】:【一頭人情兩面光】(慣)指做一件事情,使當(dāng)事雙方都很滿意。
【第30句】:電線桿上曬衣服——好大的架子
【第31句】:神龕上掛糞桶——糟蹋神像
【第32句】:長兄如父,長嫂如母。
【第33句】:【雞窩里落下鳳凰來】(慣)比喻貧賤的地方來了貴客。
【第34句】:【單打一】(慣)指在一個(gè)時(shí)期內(nèi),集中力量做一件事或只接觸某一方面的事,而不管其他方面。
【第35句】:【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經(jīng)過長期的考驗(yàn),才能看出好 壞。浩然《艷陽天》:“我知道你上了人家的當(dāng),聽了別人的 話兒,這會兒我的心意你不能一下子弄明白。我也不用多 說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吧?!?/p>
【第36句】:【打破腦袋用扇子扇】釋義:比喻把生死置之度外,滿不在乎。例句:黃金湖一看,來者不善,又是老對頭。心里一橫,想起金山大哥的那句話:“打破腦袋用扇子扇,上肖縣長、常專員那打官司去!”
【第37句】:【 認(rèn)識是寶,不認(rèn)識是草】謂人應(yīng)該識貨,有眼力?!豆饷魅?報(bào)》(1979,11,3):“俗話說:認(rèn)識是寶,不認(rèn)識是草。這一帶 坡坡嶺嶺上千年萬載野生著丹參。山里人不知道丹參是醫(yī) 治心臟病的名貴藥材,每當(dāng)盛花時(shí)節(jié),只是放牛娃子采摘幾 朵紫花,放在嘴皮上當(dāng)‘蜂蜜罐兒’吮吮,而丹參、丹皮一股 腦兒喂了牲口?!?/p>
【第38句】:晚上回來爸爸給我買了一些橘子,第二天一起床,我就急切地拿著橘子吃起來。媽媽說:“你可真是雞叫等不得天明,好一只小饞貓?。 保ㄉ綎|·沂水)
【第39句】:一口吃個(gè)鞋底——心里有底
【第40句】:【一淵不兩蛟】(諺)淵:深潭。 蛟:蛟龍。一潭深水中,不能同時(shí)容得兩條蛟龍。比喻在同一處地域里,不能同時(shí)并立兩個(gè)實(shí)力相當(dāng)?shù)娜宋锘蚣瘓F(tuán)。
【第41句】:【人生地不熟】(慣)指到了一個(gè)新地方,對一切都很陌生。 也作“人生路不熟”。
【第42句】:【龍歸滄海,虎入深山】釋義:滄海:大海。比喻人們各自回到有所作為的地方去。例句:龍歸滄海,虎入深山,各有所利耳。不可在此久停,可上白云山聚義。
【第43句】:屬推土機(jī)的——嘴利心硬
【第44句】:【上有皇天,下有后土】釋義:意思是天地共鑒,天地作證。例句:他一本正經(jīng)地說道:“……上有皇天,下有后土。新郎新娘拜天地!”
【第45句】:【關(guān)起門來做皇帝】妄自尊大,獨(dú)斷獨(dú)行。巴金《家》附錄: “在大小軍閥割據(jù)的地方、小規(guī)模戰(zhàn)爭時(shí)起時(shí)停的局面下, 長一輩的人希望清朝復(fù)辟,下一輩人不是‘關(guān)起門來做皇 帝’,就是吃喝嫖賭,無所不為;年輕一代卻立誓要用自己的 雙手來建造新的生活,他們甚至有‘為祖先贖罪’的想法?!?/p>
【第46句】:屬夜貓子的——窮叫喚
【第47句】:【不是不報(bào),時(shí)候未到,時(shí)候一到,一切都報(bào)】釋義:壞人終究是會受到應(yīng)得的懲罰的。例句:“劉邁克在‘文化大革命’中欠了我一筆賬,今天我才出了口惡氣!”“這就叫不是不報(bào),時(shí)候未到,時(shí)候一到,一切都報(bào)……”
【第48句】:【順著蔓摸瓜】釋義:比喻沿著發(fā)現(xiàn)的線索追究下去。例句:二愣說:“咱順著蔓摸瓜唄。”
【第49句】:小洋媽炒菜時(shí)總是拎著水瓢站在灶臺旁,隨時(shí)準(zhǔn)備添水。小洋說:“媽,人家炒菜拿鍋鏟兒,您卻拎水瓢?!啊?,殺豬殺尾巴,各有各的殺法。”小洋媽笑著回答。(河南·南陽)
【第50句】:【仇人相見,分外眼紅】(諺)分外:格外,特別。仇人相遇,彼此看得格外真切。指仇人之間特別痛恨,一見面誰也不肯放過誰。 也作仇人見仇人,分外眼睛明。 仇人見仇人,眼里起紅云。
【第51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第52句】:【高抬貴手】“高抬貴手”指求人開恩、求人饒恕時(shí)的懇求的話。看看它的由來,起初這只手并不高貴,是后人把這只手抬高了。原來,舊時(shí)鄉(xiāng)下演戲,往往先由鄉(xiāng)紳們出錢,包下戲班子在祠堂、廟宇中演出,然后他們再向群眾賣票賺錢,群眾憑票進(jìn)場看戲。戲場只開一扇門,由一個(gè)五大三粗的壯漢把門收票。這些看門的雙腿跨在門檻上,雙手挺在門框上,以防無票的溜進(jìn)去。過去,農(nóng)村的小孩個(gè)個(gè)都是小戲迷,很想看戲但又無錢買票。便誰想誰的辦法,有爬墻頭進(jìn)去的,有鉆出水洞進(jìn)去的。有的孩子便采取向把門的求情的辦法。一看把門的臉色高興,態(tài)度好一些,就央求說:“叔叔,請你把胳膊抬高一點(diǎn)!”于是孩子們便趁勢從看門人的胳肢窩下鉆進(jìn)去看戲了。后來,文人們便把“請?zhí)Ц吒觳病毖呕癁椤案咛зF手”,意思就是請人“開恩”,或行個(gè)方便。推而廣之,便適用于各種場合的求情了。
【第53句】:【老鼠尾巴熬湯——油水不大】(歇)油水:本指所含的脂肪質(zhì),轉(zhuǎn)喻可以利己的好處。比喻可賺的錢不多,或可拿出的財(cái)物不多。 也作老鼠尾巴熬湯——沒什么油水。 老鼠尾巴——沒有多大油水。
【第54句】:【空手撈白魚】(慣)比喻不用付出任何代價(jià),就能得到好處。
【第55句】:【面和心不和】(慣)指表面和善,內(nèi)心卻并不和善。也指表面上彼此和睦相處,內(nèi)心卻不滿對方。
【第56句】:【戲子穿上龍袍,成不了皇上】冒充沒有用,不可能成功。 馬烽《劉胡蘭傳》:“好人誰去她家?穿得闊要怎?唱戲的穿 上龍袍,也成不了真皇帝!”
【第57句】:穿沒底鞋——腳踏實(shí)地
【第58句】:【一回見面二回熟】(諺)頭次見面是陌生人,二次相見就是熟人了。 指人們的社會交往,由生到熟,很容易交上朋友。 也作一次相交,二次相熟。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
【第59句】:【一路哭不如一家哭】使多數(shù)人受損失,不如讓一家人受損 失。海外傳記圖書:“他的‘一路哭不如一家哭’,曾成為傳 誦一時(shí)的政治格言。”
【第60句】:【 今兒脫了鞋,不知明兒穿不穿】上床睡覺,也許就起不來 了。指難保不發(fā)生意外。明代《金瓶梅》:“天有不測風(fēng)云, 人有旦夕禍福。今早脫下鞋和襪,未審明朝穿不穿。誰人 保得常無事?”
【第61句】:剃頭刀不能砍柴,砍柴刀不能剃頭——各有各的用處
【第62句】:冬天的樹枝一一冷冰冰,硬邦邦
【第63句】:【你拿刀子擋,我用斧頭開路】釋義:比喻強(qiáng)行通過,阻擋不住。例句:他王春山要是歸順了,咱也就不管他了;他若是還要打腫臉充胖子,咱可就不客氣了:你拿刀子擋,我用斧頭開路,反正這回咱非進(jìn)城里去干它一場不可了!
【第64句】:【剪草除根,萌芽不發(fā)】(諺)指除草必須連根除掉,才能除得徹底。 比喻必須從根本上消除禍患,不使它有再滋生的機(jī)會。 也作剪草若除根,萌芽再不生。 斬草除根,萌芽不發(fā)。
【第65句】:割對耳朵給你——不愿聽
【第66句】:【放下包袱】釋義:比喻解除思想上的負(fù)擔(dān)和顧慮。例句:所謂放下包袱,就是說,我們精神上的訐多負(fù)擔(dān)應(yīng)該加以解除。
【第67句】:這天的飯好香?。∥野淹胧⒌脻M滿的,邊走邊撒,差點(diǎn)燙傷了手。媽媽看見了急忙接過碗,沒好氣地說:“茶七飯八,盛滿肯撒。”(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68句】:【安樂窩】“安樂窩”現(xiàn)在指安逸舒適的生活處所。源出《宋史·邵雍傳》。據(jù)《宋史·邵雍傳》載:“邵雍,字堯夫,河南人。少時(shí)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于書無所不讀。始為學(xué),即刻苦自歷,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shù)年?!背⒄埶龉伲辉笧榉彩滤?,便離家出走,游歷四方。后來,他回到家鄉(xiāng),與外界摒絕往來,閉門不出,潛心研究理學(xué)、易學(xué),終成高士。以后,邵雍遷居洛陽。當(dāng)時(shí)的宰相富弼以及司馬光、呂公著等賢士也退居洛陽,他們和邵雍意氣相投,彼此往來密切。在司馬光等人的幫助下,邵雍在洛陽天津橋南置買了一處田園,修建了住宅,插柳種花,自種自收,怡然自得,宛若世外桃源。閑暇之余,焚香靜坐,飲酒吟詩,自得其樂。為表示自己安貧樂道,不追求功名富貴的志向,他給自己的住處起名“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安樂窩”一詞便成為隱逸文士們對自己居室的諧稱,含有淡泊明志、自得其樂的語義。例如,南宋戴復(fù)古有“四山便是清涼園,一室可為安樂窩”之句。到了后來,由于“安樂窩”同“逃避艱難困苦,貪圖享樂生活”的思想行為有相通之處,于是由原來的不與官場濁流同流合污的褒義轉(zhuǎn)義為貶義。
【第69句】:【上斷頭臺】(慣)斷頭臺:執(zhí)行斬刑的臺,18世紀(jì)末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shí)期用過。比喻被判處死刑或受到最嚴(yán)厲的處罰。
【第70句】:【吃人家碗半,被人家使喚】(諺)哪怕是吃了人家半碗飯,也必須服從人家的指使。指得了人家的一點(diǎn)好處,就得為人效力。 也作吃人一碗,聽人使喚。 吃誰家的飯,歸誰家管。 吃人茶飯,與人擔(dān)擔(dān)。
【第71句】:【老虎不走回頭路,好漢說話要算數(shù)】釋義:比喻講信用,不食言,不反悔。例句:“老虎不走回頭路,好漢說話要算數(shù)。”你要想把澤彤乃慕弄到手,眼下,你就可以在水庫決堤一事上大作文章,在群眾中把沙比爾搞得一錢不值。這樣,就有人撤他的職。
【第72句】:【舍不得金彈子,打不下鳳凰來】(諺)鳳凰:傳說中鳥中之王。不用金彈子作代價(jià),就打不到鳳凰鳥。 指所付的代價(jià)不大,所取得的收獲也不會大。 也作舍不得金彈子,打不住銀鳳凰。 舍不得金彈子,打不著鴛鴦鳥。
【第73句】:【為人不當(dāng)差,當(dāng)差不自在】(諺)當(dāng)差:舊時(shí)在衙門受人指使跑腿打雜的人。指做人不可當(dāng)差,當(dāng)差的人由人擺布,身不由己。 也作為人別當(dāng)差,當(dāng)差不自在。 為人莫當(dāng)差,當(dāng)差不自在。
【第74句】:我問媽媽要錢買東西,媽媽說:“今天要,明天要,沙窩淘井,越淘越深?!保ê幽稀ば乱埃?/p>
【第75句】:【河有九曲八彎,人有三回六轉(zhuǎn)】(諺)九曲八彎:形容彎彎曲曲。三回六轉(zhuǎn):形容曲曲折折。指人生的道路和河水的流程一樣,曲折多變,絕非一條直線。
【第76句】:【班門弄斧——不知自量】(歇)班:魯班,春秋末年魯國人,古代著名的巧匠,被木匠、瓦匠等奉為祖師。弄:舞弄。在魯班門前耍弄斧頭,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lǐng),不自量力。含譏諷意味。 也作“班門弄斧——自不量力”。
【第77句】:大口碗配個(gè)小蓋子——合不攏;合不到一塊
【第78句】:閉眼撕皇歷——瞎扯
【第79句】:【青山不老,綠水長存】(諺)指青山綠水永葆常態(tài)。常借指友誼定長存,后會必有期。 也作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青山不倒,綠水長流。
【第80句】:【事有湊巧,物有偶然】(諺)湊巧:恰巧湊合到一處。偶然:意想不到的巧合。指天下事,往往有完全出入意料、恰巧湊合到一起的。 也作“物有偶然,事有湊巧”。
【第81句】:【好漢不打上門客】(諺)英雄好漢不慢待那些好意上門來的人。指凡能上門,都應(yīng)以客禮相待,即使彼此不和,也應(yīng)寬恕。
【第82句】:【坐山觀虎斗】“坐山觀虎斗”比喻暫不介入各方間的爭斗,伺機(jī)從中漁利。它源自《史記·張儀列傳》:“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口:‘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意思是莊子看見兩只老虎在吃一頭牛,欲行刺老虎。館豎子見狀,制止了莊子的行動,并對莊子說:“兩只老虎jF在吃牛,吃完了牛必然相爭,兩虎相斗,結(jié)果是大虎傷,小虎亡。這時(shí),你再去刺殺受傷的大虎,就容易得多了,可以一舉兩得。” 莊子聽了館豎子的話,覺得有道理,在一旁靜觀其變。不一會兒,兩只老虎果然爭斗起來,大虎受傷,小虎當(dāng)場斃命。莊子把受傷的虎很輕松地刺殺了。
【第83句】:【壽比南山】“壽比南山”比喻人的壽命像南山一樣長久,用作對老年人的祝頌?!皦郾饶仙健痹闯觥对娊?jīng)·小雅·天?!罚骸叭缭轮?,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詩經(jīng),民間詩歌居多,一般沒有作者姓名,又是屬于文學(xué)作品,至于是指哪座南山,無可考據(jù)。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指西安南邊的終南山;一說是指山東益都縣的云門山?!冬F(xiàn)代漢語詞典》上說是指終南山。然而,云門山的遺跡較多,因其在城南,故亦稱南山。在山東云門山北崖上,鐫刻著一個(gè)巨大的“壽”字,字高【第7句】:5米,寬【第3句】:7米,氣勢磅礴,蒼秀崢嶸,遠(yuǎn)遠(yuǎn)望去,此字上刺青天,下屹大地,宛若巨匾,和云門山山體融為一體,雄渾奇?zhèn)ィ瑱M絕寰宇。據(jù)史料稱,此“壽”字出自明嘉靖年間衡王府管家周全的手筆。 1981年,益都縣文物局首次拓下這個(gè)書法與雕刻技術(shù)雙絕的“壽”字。拓字時(shí),以60米白布代紙,15公斤雞蛋清調(diào)【第3句】:5公斤朱砂為墨,分段拓下了這個(gè)“壽”字。在益都縣縣城里,自古有“壽比南山”的說法。人們提到老人長壽時(shí),總是說“壽比云門山”。
【第84句】:【眼大要有神,耳大要有輪】(諺)指人生得一雙大眼,必須有靈氣才好;生得一雙大耳,必須有耳輪才好。
【第85句】:【染缸里撈出白布來】(慣)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第86句】:【三叩九拜】“叩、拜”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禮節(jié),至今在百姓當(dāng)中流行,紅白喜事有,過年過節(jié)有,拜師收徒有,認(rèn)干親結(jié)金蘭有,不過不像古代那么繁瑣罷了。叩拜,源于上古,到周朝規(guī)范化了?!斑怠笔沁殿^,與“拜”密不可分。《周禮》對九拜的解釋是“一日稽首,二日頓首,三日空首,四日振動,五日吉拜,六日兇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日肅拜?!边@是不同等級、不同身份的社會成員,在不同場合所使用的規(guī)定禮儀。具體情況是吉事三拜,兇事三拜,另外是其他三拜。吉事三拜。先說稽首,這是最古老、最隆重的跪拜禮節(jié),跪下之后,兩手著地,叩頭至地,并停留一段時(shí)間。古代臣拜君、子拜父、學(xué)生拜老師以及拜天地、拜祖先都用這種跪拜大禮;再說頓首,頓首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輩之間互相表示敬意的禮節(jié),也稱叩頭。其形式如同稽首,只是頭觸地后不在地面停留。三說空首,空首稱“拜手”,其動作要領(lǐng)是身體呈跪姿,兩手拱合,俯首至手和心持平,頭??罩卸贿殿^至地,是尊、長者對“稽首”的答禮。隋唐之后,座椅板凳逐漸普及,人們不再席地而坐,“空首”轉(zhuǎn)為躬身示禮。以上三種禮節(jié)即“三叩首”,此為正拜,又叫“大拜”。兇事三拜。先說振動,此為喪禮中最重跪拜之禮。振動不僅要頓首,還要雙手相擊,哭天喊地,渾身戰(zhàn)栗,涕泗交流,表現(xiàn)得越悲痛越算心誠禮重。再說吉拜,古代有守喪三年的禮俗,三年期后,和喪家相見要行吉拜禮,其動作要領(lǐng)是先拜手,“空首”拜,然后再行頓首拜。三說兇拜,是喪家在三年居喪期內(nèi)答拜賓客的禮節(jié)。先頓首拜,然后空首拜,以表示悲痛和感謝之意。以上是兇事三拜。其他三拜。先說“奇拜”,奇為單數(shù),即拜一次算完事。再說“褒拜”,即拜的次數(shù)在兩次或更多。需要說明的是,奇拜和褒拜都是指拜的次數(shù),不是獨(dú)立的跪拜形式,而是跪拜的隆重或嚴(yán)肅程度,常常視跪拜對象和場合的需要而定。三說肅拜,是表示恭敬的見面禮節(jié),是俯身拱身行禮,并不下跪,推手為揖,引手為肅,其實(shí)也就是作揖。這種禮節(jié)一是適用女性,不僅有利于孕婦,還可以防止弄臟衣服。它還適用于軍禮,軍人身披甲胄,軍務(wù)繁忙,不便跪拜,所以用此肅拜。以上可以看出,“三叩九拜”只是一個(gè)籠統(tǒng)的說法,一個(gè)人不可能同時(shí)完成九次之拜,所以,“九拜”不是九次之拜。
【第87句】:打敗的鵪鶉斗敗的雞——上不了陣勢
【第88句】:【刀尖上過日子】釋義:比喻在危險(xiǎn)境況下生活,日子難熬。例句:杏花!現(xiàn)在咱們是刀尖上過日子?。∧阆氲亩嗝幢阋搜?!
【第89句】:【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慣)l形容人驕傲自大,目中無人。2指人自私,光為自己著想,不顧別人。
【第90句】:【吃的鹽和米,講的情和理】(諺)吃飯菜,要有米,要有鹽;說話,要合情,要合理。指有米有鹽,是做飯菜的基本條件;講情講理,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第91句】:手榴彈里的繩子——導(dǎo)火線
【第92句】:【 三日不彈,手生荊棘】技藝要經(jīng)常練習(xí)。不堅(jiān)持練習(xí),感 到手生,容易荒廢。類似的: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清代《紅樓夢》:“我在揚(yáng)州,也聽得講究過,也曾學(xué)過,只是 不弄了,就沒有了,這果真是三日不彈,手生荊棘?!?/p>
【第93句】:我村一家的東西被偷了,爺爺說:“這真是馬有轉(zhuǎn)韁之病,人有旦夕禍福!”(河南·滑縣)
【第94句】:【飽病難醫(yī)】(諺)指飽食積成的病最難治療。也指人在富貴中養(yǎng)成的嬌惰習(xí)性最難改變。
【第95句】:雀兒的肚子——心眼兒小
【第96句】:【馬前諸葛亮——啥也少不了你】(歇)馬前:事前。指對方管事太多,什么都要過問。常含責(zé)罵意。
【第97句】:不成葫蘆不成瓢——兩不像
【第98句】:登太行望運(yùn)河——遠(yuǎn)水不解近渴
【第99句】:【雷聲大,雨點(diǎn)小】(慣)形容光說大話,沒有行動。 也作雷聲甚大,雨點(diǎn)全無。 雷聲浩大,雨點(diǎn)全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