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烏龜進沙鍋——丟盔卸甲
【第2句】:打死兒子招女婿——安的啥心腸
【第3句】:吃虱子留后腿——小氣
【第4句】:【靠著大河有水吃】釋義:比喻依靠有錢有勢的人有利可圖。例句:砂鍋子說:“靠著大樹好乘涼,靠著大河有水吃,有你這個老人在,也算輪不著我挨餓了,可是也叫人怪不好意思的!”
【第5句】:【有錢難買老來瘦】見“干金難買老來瘦”。
【第6句】:【相馬以輿,相士以居】(諺)輿(yu):車。居:平素待人接物及生活表現。指相馬要從它拉車的表現上判斷它的耐力,相士要從他的平素為人處世上判定他的品行。
【第7句】:半空中騎馬——騰云駕霧
【第8句】:【好兒女志在四方】青年人應該經風雨見世面,不應留戀 某一個地方。類似的:男兒志在四方。香港梁鳳儀《千堆 雪》:“對呀,男兒志在四方,何必要死守在女友的身旁,受那 裙帶尊榮所帶來的層層壓力?”
【第9句】:【入鄉隨俗】(諺)到了什么地方,就要隨從那里的風俗民情。指各地風俗民情不同,不隨從當地的習俗,就不能融入當地的生活。 也作入境問禁,入國問俗。 入國問禁,入境問俗。 入鄉隨俗,入家問忌。忌:忌諱。
【第10句】:逆水賽龍舟——力爭上游
【第11句】:說出的話牛都踩不爛——梆硬
【第12句】:【駝子跌跟斗——兩頭不著實】(歇)駝子:駝背的人。跟斗:跟頭。兩頭:本指頭和腳,轉指兩方面。不著實:本指沒有落在實處,轉指事情落空。指兩方面都落空。
【第13句】:馬食槽不許驢插嘴一獨吞
【第14句】:【好死不如惡活】(諺)死得再好,也不如痛苦地活著。指湊合活著總比死得痛快要好。 也作“好死不如賴活著”。
【第15句】:老太太吃冰糖——閉了口
【第16句】:【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見“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第17句】:小明放學回家,爺爺讓他去買包茶葉,他磨磨蹭蹭地不愿去。吃完飯,爺爺又催他去買,小明還是懶得動。奶奶在一旁說:“這真是饑了蹭,飽了愣,不饑不飽不想動?!保ê幽稀とT峽)
【第18句】:【又要過河,又怕脫褲子】(慣)比喻既想辦事,又怕麻煩。
【第19句】:【口頭不似心頭】(慣)指嘴上說的話并不是發自內心的。 也作“口不照心”。
【第20句】:好漢打虎不打貓——找對手
【第21句】:【一棵草有一顆露水珠子】釋義:比喻一件困難的事,總會有它的解決辦法。例句:何老板總會和你想法子的。一棵草有一顆露水珠子,天下有多少人生在天底下會干死了?總有辦法,總有辦法。
【第22句】:【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作戰時老是在一處開槍,易被敵人發 現。指沒有固定的地點、崗位,經常流動。蔣子龍《喬廠長 上任記》:“難怪工人反映,廠長都不想在一個廠里干一輩 子,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這怎么能把工廠搞好!”
【第23句】:【面和意不和】釋義:臉面上和睦,內心里有意見。例句:因他做主管時,得了些不義之財,手中有錢,所居與劉家基址相連,意欲強買劉公房子,劉公不肯,為此兩下面和意不和,巴不得劉家有些事故,幸災樂禍。
【第24句】:江邊插柳一一生了根
【第25句】:這次我沒考好,回家后垂頭喪氣。媽媽火冒三丈,說我不爭氣。爸爸說:“行了,他已經夠渴的了,別再往他嘴里塞鹽了。”(河南·濮陽)
【第26句】:【是禍躲不脫,躲脫不是禍】見“躲脫不是禍,是禍躲不脫”。
【第27句】:吃辣椒喝白干——里外發燒
【第28句】:滿天烏鴉———片黑
【第29句】:【不受磨煉不成佛】釋義:不經受磨煉不會成為出色的人。例句:“不受磨煉不成佛,要不是受了劉隊長的那次教訓,這些日子還不知得闖多少禍!”
【第30句】:西山日頭倒流水——凈是怪事兒
【第31句】:爛魚開了膛———副壞心腸
【第32句】:【饒人不是癡漢】(諺)饒:饒恕,寬容。遇事能寬容別人,這不是癡呆的表現。指寬容是聰明人的行為。 也作饒人不是癡,過后得便宜。 饒人不是癡,癡漢不饒人。 饒人三分不為癡。
【第33句】:【正面文章反面看】從文章、言行中,看出相反的含義。 看,也說:做。魯迅《偽自由書》:“里巷間有一個笑話:某甲 將銀子三十兩埋在地里面,怕人知道,就在上面豎一塊木 版,寫道:‘此地無銀三十兩?!舯诘陌⒍虼藢⑦@掘去了, 也怕人發覺,就在木版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 曾偷?!@就是在教人正面文章反面看?!?/p>
【第34句】:隔壁的婆媳倆經常爭吵,奶奶勸她們:“一爭兩丑,一讓兩有。什么事不能好說好商量的,為啥非要撕破臉皮不可呢?”(廣東·龍門)
【第35句】:鴨子的屁股——愛翹:圓滑;又圓又滑
【第36句】:孿生的娃娃——沒大沒小
【第37句】:依靠群眾,如魚得水;脫離群眾,如樹斷根。
【第38句】:【遠親近鄰,不如對門】(諺)指對門人家比遠親和近鄰更便于相互照應。 也作遠親不如近鄰。 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
【第39句】:【不聽老人言,禍患在眼前】釋義:不聽老年人的話,橫禍就會到來。因為年老人閱歷廣,生活經驗豐富,他們的話是經驗之談。例句:這可好,鬧出毛病來沒有?不聽老人言,禍患在眼前!這簡直把祁家的臉丟透了。
【第40句】:【 東山的土地爺,到西山就不靈了】各管一方,管不了別人的 事情?;蛘f:東頭的火神爺,到西頭就不靈了。西戎《豐產 記》:“辦法是條好辦法,金皇后玉米比普通玉米產量高,這 我并不懷疑,這幾年在報上??匆娺@方面的情況,可是東山 的土地爺請到西山靈不靈,我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第41句】:鵝毛落水——漂浮
【第42句】:白露寒露——兩露(路)子的事
【第43句】:我放學回到家里,什么事都不想做,媽媽批評我說:“就是等老鴰往嘴里屙,人也得張張嘴??!”(河北·磁縣)
【第44句】:【人活心,樹活根】(諺)人活著,就憑著有顆良心,沒良心的人不算是人;樹活著,就憑著有根扎在土壤里,沒根的樹活不成。指為人要有良心。也指人活著要憑心勁。 也作人活良心樹活根。 人靠心,樹靠根。 人靠好心,樹靠好根。
【第45句】:崽大,爺難當。
【第46句】:【一不做,二不休】(諺)指要么就不干,要干就干到底。
【第47句】:【趙公元帥】民間認為“趙公元帥”是財神爺,供奉該神可以發財致富。 “趙公元帥”原為道教崇奉的神仙,也叫財神爺。名字叫趙公明,晉代時已出現。在《搜神記》中他是個冥神,在隋唐兩代,他是個瘟神,當時人們唯恐躲之不及。到了明代,趙公明被封為“正一玄壇元帥”,這是他又稱趙玄壇、趙公元帥的來歷。這時趙公明的面目已煥然一新了,他不再是冥神、瘟神,而是能幫助做買賣者求財盈利的財神爺了。趙公明成為財神爺初期,知名度并不高,他是靠了明代通俗小說《封神演義》的大肆渲染描繪,才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此后,趙公元帥手下便有了四位正神:招寶、納珍、招財、利市,聽從他的差喚?!罢胸斶M寶”一詞便始于此。在市場經濟的今天,人們又把財神爺請回來了,在大小飯店的顯著位置,多有供奉財神的,以求好運發大財。但不要忘記誠信為本。
【第48句】:【射冷箭】見“放冷箭”。
【第49句】:人身上的垢,鴨背上的水——不稀奇;去了又來
【第50句】:高梁稈做梯子——上不去
【第51句】:【千金易求,信譽難得】(諺)信譽:由誠實守信獲得的美好聲譽。 千兩黃金容易求得,信譽卻很難獲取。專指商場中營利居其次,樹立信譽是第一位的。 也作“信譽值干金”。
【第52句】:【窮家難舍】(諺)指家雖貧窮,但曾長居久住,總舍不得離開。也指故鄉即使是窮山僻壤,但因土生土長在那里,也會與那里難分難舍。 也作窮家難舍,熱土難離。熱土:住久了的鄉土。 窮家難舍,故土難離。故土:故鄉。 窮家難離,熟土難舍。
【第53句】:烏鴉唱畫眉調——聽來不對勁
【第54句】:機關槍打炮彈——不對口徑
【第55句】:【 揀高枝兒上飛】向高處走,想高攀。清代《紅樓夢》:“如 今沒長翎毛兒就忘了根本,只揀高枝兒上飛去了?!?浪子回頭金不換謂犯過大錯,吃過大苦,吸取教訓,能 變為極有用的人。浪子,也說:敗子。清代《十二樓》:“不上 十年,都成了氣候。俗語道得好:浪子回頭金不換。但凡走 過邪路的人,歸到正經路上,更比自幼學好的不同,叫做大 悟之后,永不再迷,哪里還肯回頭做那不端不正的事!”
【第56句】:腰里掛算盤——時刻為自己打算
【第57句】:【窩里反】(慣)指家族或團體內部發生矛盾和斗爭。 也作窩里斗。 窩里發炮。
【第58句】:【張飛打鐵——人硬貨也硬】(歇)硬:前硬字指強硬;后硬字本指堅硬,轉指強硬、過硬。指人性格剛強,本領過硬。
【第59句】:八仙吹喇叭——神氣十足
【第60句】:稿子寫到紙邊上——不夠格
【第61句】:鵝卵石墊墻基——立場不穩;不穩當;根基不穩;基礎不牢
【第62句】:吃著黃連長大的——苦人兒
【第63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諺)徒:同類,同伙。水過于清澈,會使魚失去生存的條件;人過于苛察,會使自己孤孤單單,失去群眾。 指為人處世貴在寬厚,切忌苛求。 也作水清無魚,人察無徒。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徒。
【第64句】:蜜蜂叮在玻璃上——看到光明,沒有出路
【第65句】:【大水都過得去,小溝溝還能趟不過去】釋義:比喻大困難都能克服,小困難更不在話下。例句:想這些干啥!這幾年,大水都過得去,小溝溝還能趟不過去!共產黨有好章程,怕啥。
【第66句】:【真神面前燒假香】(慣)比喻在正人君子或行家面前說假話。
【第67句】:【方丈】人們都知道,寺院住持叫“方丈”,那么,“方丈”的稱呼是怎么來的呢? “方丈”原來指禪林寺院中住持的居室或客殿?!洞筇莆饔蚯蠓ǜ呱畟鳌分姓f,印度那爛陀寺的僧房,寬皆方丈許,故叫做“方丈之室”。唐代以后,由于方丈往往足禪林正寢,寺院住持的住所,故稱寺主日“方丈”。原指僧房的“方丈”轉而指住持的居室,最后直接稱住持本人,從而變成一種職務的稱渭了,俗稱“方丈”或“方丈和尚”。方丈在一寺中具有很高的權威,所有的高階干事都由方丈任命,另外,他可與所有的高職僧會談,可解聘能力不足的干事,方丈有權處罰犯戒者,也能頒布新規。方丈還可以決定寺院的經費使用。當然,方丈所要負的責任也很繁重,他要領導僧眾修行,要給寺眾們講經開示。
【第68句】:放學后沒寫作業,我就玩去了。爸爸說:“剛教訓過你,你小子真是屬老鼠的,爪子一落地就忘了!”(安徽·嘉山)
【第69句】:【大盜沿街走,無贓不定罪】(諺)偷搶財物的大盜明目張膽地走在街上,沒有真憑實據,就無法給他定罪。指懲辦罪犯,要有證據。
【第70句】:【到了三月三,薺菜可以當靈丹】釋義:薺菜:一種野菜,一年或多年生,可吃。靈丹:靈驗有效的藥。農歷三月三日以后,薺菜可以用來治病。例句:用薺菜還可以治療痢疾、腸炎、腎炎、水腫等疾病。所以民間有諺語說:“到了三月三,薺菜可以當靈丹?!?/p>
【第71句】:【閉眼跳河——聽天由命】(歇)指遇事聽憑天意和命運安排。
【第72句】:老天爺拄拐棍——竿子插到底
【第73句】:【使他的拳,搗他的眼】(慣)指借用對方的力量來打擊對方。 也作“使他的拳頭塞他的嘴”。
【第74句】:【長處掏,短處捏】(慣)形容人貪婪吝嗇,處處占便宜。
【第75句】:魚靠水,箭靠弓,人民自古是英雄。
【第76句】:【獨占鰲頭】見“占鰲頭”。
【第77句】:【有恩不報反為仇】(慣)指用仇恨來回報別人的恩情。
【第78句】:【葫蘆黃瓜要上架,窮人不聽富人話】釋義:比喻各有各的打算,不聽別人擺布。例句:人常說,葫蘆黃瓜要上架,窮人不聽富人話?,F在紅軍開到了陜西,李寶泰是在心里發慌。
【第79句】:【百藝百窮,九十九藝空】釋義:百藝:各種技藝。窮:尋根窮底。百種技藝都想學,九十九種落空。比喻學不專一,必無所成。例句:百藝百窮,九十九藝空。言多則不精也。鄙語雖小,比喻大。
【第80句】:【女大不中留】釋義:女兒大了應出嫁,否則就會惹是非。后句常接:留來留去結冤仇。例句:媽媽老兒互相埋怨了一會,只怕親戚恥笑!“常言道:‘女大不中留?!粼诩抑校瑓s如私鹽包兒,脫手方可。不然,直待事發,弄出丑來,不好看?!?/p>
【第81句】:望鄉臺上彈琵琶——死快活
【第82句】:【姑家女,伸手??;舅家要,隔河叫】(諺)取:諧“娶”,娶親。隔河叫:隨叫就到。舊指姑表兄妹或姐弟最易成親。
【第83句】:【方木頭不滾,圓木頭不穩】(諺)指方木頭放置時穩實,可有不便滾動的缺點;圓木頭容易滾動,但放置起來不穩當。比喻世間人和事,有優點就有缺點,不會完美無缺。
【第84句】:媽媽死后,爸爸又給我找了個新媽媽。新媽媽又帶來個新哥哥,兩年后媽媽又給我生個新弟弟。爸爸說話幽默風趣,媽媽卻有些小肚雞腸。這不,一天下午媽媽又躺在床上不說話了。爸爸又在施展他的戰術:“又咋了,是俺娃氣你了,還是你娃氣你了,再不就是咱們娃氣你了?來,拉出來,各打三十大板。”媽媽一聽,“撲哧”一下笑了。(河南·內鄉)
【第85句】:病好郎中到——晚了:遲了
【第86句】:【沒見過大陣仗】(慣)陣仗:陣勢,軍隊打仗的場面。比喻閱歷少,沒見過大世面。 也作沒經過大陣勢。 沒見過大世面。 沒見過世面。
【第87句】:啄木鳥治樹——全靠嘴硬;入木三分
【第88句】:弟弟因為淘氣,常挨爸爸的打。奶奶指著爸爸說:“你呀,倒像鐵匠的兒子,就知道打?!庇种钢艿苷f:“你也真是鐵匠鋪里的料,挨敲打的貨。”(江蘇·鹽城)
【第89句】:跪著養豬——看在錢份上
【第90句】:【既生瑜,何生亮】釋義:瑜:周瑜。三國時東吳大將,氣量小,忌妒諸葛亮的才干。亮:諸葛亮,三國時蜀漢丞相,很有才干。既然生了周瑜,何必又生諸葛亮!比喻把某人視為仇敵。語出《三國演義》。例句:徐徐又醒,仰天長嘆日:“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
【第91句】:和尚娶媳婦——離經叛道
【第92句】:【放虎歸山,必有后患】釋義:比喻放走敵人,遲早要遭災禍。例句:郝村副一聽,馬上也想起巴三虎過去一連串的罪惡事實,若不弄死,放虎歸山,必有后患。
【第93句】:【騙來的娃娃養不大】(諺)比喻用不正當的手段蒙哄人,縱然一時得逞,終究不能成功。
【第94句】:【花又不損,蜜又得成】釋義:花不受損傷,蜜又能釀成。比喻既要有所得,又不要又有所失。例句:人云:“花又不損,蜜又得成。”予謂花不損,何由成蜜?且京師危急,今欲存社稷耶?存百姓耶?
【第95句】: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第96句】:懸崖上勒馬——化險為夷;回頭是岸
【第97句】:【饅頭落地狗造化】(慣)造化:福氣,好運氣。諷刺人意外地得了好處。
【第98句】:【拉屎攥拳——暗里使勁】(歇)攥:握。指悄悄地下功夫。
【第99句】:【無根沙蓬——沒有個準地方】(歇)沙蓬: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后枯死,被風刮走,無定所。指人沒有固定的住處或去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