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我們就不可能與其他人分享愉快和安詳。如果我們既安詳又愉快,我們的生命就會像一朵花一樣綻放,我們家庭、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將得到我們安詳的濡潤。
【第2句】:【禪語人生】在此,本寺四眾弟子共同祈愿新年法會吉祥圓滿,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運昌隆,道場安和,眾生安樂。
【第3句】:仁慈、善良的人,以樂人之樂為樂、利人之利為利,此即真正的智慧;如果以利己之利為利,則只是聰明而非智慧。
【第4句】:【禪語人生】修習禪定每天不少于三次,每次不少于四十分鐘,每天都在訓練自己的專注力,進一步每時都在善護自己的身口意,漸能降伏身口意,才能善用身口意,最終達到身口意對事物不著相,不住空。
【第5句】:【禪心佛語】沒有好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心態,困惑就會像病魔一樣被不時的干擾著······心態好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達觀大度,坦然面對,知足常樂。因此,生活過得輕松愜意,快樂幸福。
【第6句】:【幸福基地】大肚彌勒佛之所以深得人心,并且常葆快樂,就在于他心量廣大,能容天下難容之事。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能否真正找到心量廣大的普通人呢?能。
【第7句】:存有缺憾,生命才擁有張力,正是那個缺失的部分,使我們保持著生命的彈性,不斷聚集能量、力量和度量,一步步接近目標。
【第8句】:【禪心佛語】佛陀就拿了一支掃帚,說:“這是掃帚,你把這個名稱背起來,每天掃地就先背這個名稱。”周利盤特很用心地背,但總是記得前一個字,忘記下一個字;記得下一個字,反而忘了前一個字。
【第9句】:人是鐵,飯是鋼。窮生蚤,晦生瘡。去桐油,未見光。洞庭湖,買槳椿。驢子屎,外面光。風前燭,瓦上霜。錢官事,紙道場。窮龍門,富水缸。擎天柱,架海梁。生封公,死封王。槐花黃舉子忙。
【第10句】:【佛心禪語】最大的功德和福報是明心見性、是開悟成佛;最大的犯戒是無明、是沒有開悟。
【第11句】:幫助別人.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我們不但能在內心產生一種由衷的快樂,而且也會得到他人的幫助。
【第12句】:又有人說:智慧或愚癡,的確也很難下定論;但是卻也可以觀察此人平時所喜好親近的人、事、物,以作為評論的依據。
【第13句】:往生極樂世界不是為了自己去享福,往生不是這個目的。往生是為了最有效、最快地實現你度眾生的愿望。(當代)黃念祖《心聲錄》
【第14句】:平淡的生活也是一種接近真理的方法,也有愉悅,平淡的愉悅。平淡中有妙不可言的滋味。也許你甘于平淡的原因很簡單:如果能夠平平安安地度過一天,那就是一種福氣了。
【第15句】:【圣經文案】422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里豐豐富富的存在心里,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西3:16)
【第16句】:【禪心佛語】廣闊的天空是那樣的寬廣與明凈,而蕓蕓眾生中的我們是這樣的渺小與微不足道,把自己放到大千世界里去站在一個高度再來看自己,所有的喜怒哀樂,所有的得失對錯其實都算不得什么。
【第17句】:北宗禪與南宗禪兩者的重要差別是:前者坐禪靜思,長期修心,后者則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然二者卻也殊途同歸,都尋求“清靜”。庸人只道無聲即是“靜”,卻不知讓“心靜”才是真正的清靜。
【第18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惟有寬容大度,才能莊嚴菩提;惟有寬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
【第19句】:【佛心禪語悟人生】因此欲望是美麗、是咖啡、也是可卡因,它使你心力憔悴,難以安寧。精彩和無奈、陽光與黑暗永遠是一對雙胞胎。只有曠達、寧靜、淡泊地對待,才能給心靈一絲慰藉。
【第20句】:我們盡量不做損人利已、傷天害理的事,這樣經過不斷地積累,就能夠改變人生的際遇。我們無法改變結果,但是我們可以創造一切善因善緣,使惡的結果推遲,使好的結果提前。
【第21句】:【禪心佛語】佛曰:心已平靜有如止水佛曰:輪回中,心若一動,便已千年。既然我再也無法感受到心動的感覺,我的心已平靜有如止水,不如斬斷情絲,阪依我佛。
【第22句】:【佛禪語】做人,應該以良心、正直、寬容、利生、深信因果為原則,這些都是佛教中所含括的道德內容,也是一切修行的基礎;如果這些都做不到的話,誦經、禮佛都只是形式,不是真正的修行。
【第23句】:念佛三平常:平常人,平常心,平常道。佛很平常,凡夫很“偉大”。佛眼中只有平常,而凡夫揀東揀西,不老實的心總是期待著“偉大”。
【第24句】:兩岸蘆花一葉舟,涼風深夜月如鉤。絲綸千尺慵拋放,歸到家山即便休。——《舒州龍門佛眼和尚文案》
【第25句】:【禪心佛語】跏趺坐時,宜順著自然正坐,不可將腰著意挺起。否則火氣上升。過后會眼屎多,口臭氣頂,不思飲食,甚或吐血。又不要縮腰垂頭,否則容易昏沉。
【第26句】:【禪心佛語】人生短暫,一如輕煙與飛霧。有的人追求愛欲榮華,過著愚癡煩惱的生活,有的人斷欲知足,過著心凈清涼的日子。崇高與卑微,全在感情的一念取舍。
【第27句】:道不在聲色而不離聲色。凡一語一默,一動一靜,隱顯縱橫,無非佛事。日用現前,古今凝然,理何差互?一《仰山行偉禪師》
【第28句】:【禪心佛語】目光長遠一些不失為一件好事,能吃虧、善吃虧的人終究不會吃大虧,初涉職場,吃虧是福,你好,我好,才能一起好,投機生意,總是賺少賠多。
【第29句】:勞動也好,休息也好,只要用心去感受生命,就會發現正是這些平凡的日常生活,蘊含著純真的意趣。
【第30句】:凈土法門是易行道,弘揚凈土法門也是易行道。老實說,是阿彌陀佛在弘法,我們的任務是:讓眾生聽到這一聲阿彌陀佛。若能念出一聲來,便為萬事大吉,大功告成。至于此后的善根成熟,那是彌陀的事。
【第31句】:生活中,當我們不能改變環境的時候,就先學會改變自己;不能改變別人時,就先改變自己對別人的態度。重要的是要學會先識道而后居山,不讓內心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左右。
【第32句】:【禪語人生】夏天因花開而美麗,人生因夢想而美麗,內心因信仰而美麗,一切因心美而美麗。
【第33句】:【佛心禪語】做演員、歌手的,可如此發愿:讓所有見我,聽我唱歌的眾生都種下成佛的因緣,遠離煩惱,成就佛果。
【第34句】:平生不做皺眉事,半夜不怕鬼叫門。為人不做虧心事,世上應無切齒人。行能謹慎當恒吉,居不忘危危可安。往事如煙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第35句】:來雁遷鶯,盡作觀音佛事。野花芳草,全彰妙德家風。了得的人,直是騎聲跨色,越見超聞,始與他合。——《宏智禪師廣錄》
【第36句】:【禪心佛語】佛說一切法,本來是圓融的,有體系的。因為是對機說法,智慧淺薄的就認為有矛盾了。實際上,以佛的眼光看,整個說法是有一貫融會的。
【第37句】:【禪語人生】一切美的基礎在于一顆和善而樂于助人的心,這種善良的心理,使你的容貌顯示出來,就是如此美麗。
【第38句】:【禪心佛語】所以,我們現在只要有一口氣在,就要修行。不要被那些不重要的目標阻擋了人生的方向。
【第39句】:悲智相應,名菩提心,發此心已,方得無作戒。又須二六時常自省察,念念相應,即念念成佛。稍不合,便于菩薩戒得失意罪。(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二之一
【第40句】:眾生皆有佛性,眾生平等,既是如此,我們就都無權剝奪、破壞其他眾生的生存權利,這也是慈悲的佛教徒首先應該做到的。
【第41句】:【禪語人生】學道深宜退步體究,但以生死為念,世諦無常,是身非堅久,一息不來,便是異世。
【第42句】:【禪語人生】只有內心清凈,才能得到幸福,遇到任何逆境,就自然放得下,而能解脫自在,遠離煩惱,這樣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人生。
【第43句】: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是是非非何時了?煩煩惱惱幾時休?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
【第44句】:【心靈禪語】濁世茫茫,輪回路險,人身實在難得,今生既得,當格外珍重,一言一行,一分一秒,時時當反觀自心,當知得人身處,何處得來,失人身處,何處失的。因果分明,一毫莫錯。
【第45句】:不要嫉妒他人。嫉妒是在細數別人的幸福,而對自己不屑一顧。問問自己:我身上有些什么別人沒有的東西?
【第46句】:與人相處時,善意的開始必然帶來快樂融洽的結果。面帶微笑,心存真誠,兩人相對視第一個瞬間,必定能傳達出發好的信號。
【第47句】:厚集一切善根,所謂四宏誓:未度苦諦令度苦諦,未解集諦令解集諦,未安道諦令安道諦,未得涅槃令得涅槃。《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圣賢學觀品
【第48句】:【禪語人生】智慧是在人和事中磨練出來的,我們遇到一次違緣,能增長一種智慧;遇到一次障礙,能提高一個層次。
【第49句】:出家之孝,是割愛辭親,識心達本,深入無為之理,直趨解脫要道,這是報親恩的快捷方式,非但未來獲益,現世也能受用。光陰易逝、慈恩難忘,有親在堂就如活佛在世,應時時報恩,圓滿學佛之功。
【第50句】:人不可為了求安逸、怕操勞而過度保護自我,這樣反而無法提升人格。真正的人格必須以身體力行來提升,永不懈怠。
【第51句】:我執越重的人,煩惱就越重;煩惱越重的人,痛苦也就越多。五蘊是生活,照見五蘊皆空就是禪。
【第52句】:【禪語人生】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布施,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布施。
【第53句】:過了河就拆橋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會再有橋。但這種人永不絕跡。他們的邏輯是:中國人有十億,每個人為我搭一次橋就夠了。可能嗎?
【第54句】: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供養三寶,作大福田,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求出輪回,終不能得。《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三
【第55句】:【禪心佛語】人生這一趟曲折徜徉,不過是從心痛到心平,活回內心的安靜平和,往事如夢,得失平復,流過多少淚,獲得了多少清醒,經歷了多少喧囂,最終收獲一份安寧,人生在路上,夫復何求。
【第56句】:【佛心禪語】為持戒律,修佛性,修德性。不潛心入禪,依佛心為心,怎能發慈悲心?不苦修行,磨煉自己,難忍能忍,怎能入道?自己不能入道,不發菩提心,又怎能發愿渡人?
【第57句】:慚字從心,從斬——自己做了錯事不敢面對眾人,心中像刀斬一樣難受。“愧”字從心,從鬼——自己做了錯事,心里有鬼,不敢面對上蒼。沒有羞恥之心,人便與禽獸無異。——耕云先生
【第58句】:【禪心佛語】那些細微的讓人分不清楚的花種,實際上內在有著很大的差別,我們想種出什么顏色的花,并不是在于你后期是如何努力的澆水和施肥,而是完全取決于你播撒什么樣子的種子。
【第59句】: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類人:他們勤奮、努力地工作,但是脾氣暴躁,生活也因此變得混亂不堪。他們只顧匆匆趕路,卻忘了欣賞路邊的風景,從而葬送了自己安靜的生活,失去了自己本該擁有的幸福。
【第60句】:布施的人最可愛,眾人都愿意與他交朋友。把自己所喜歡的東西布施給別人,一定得到自己所喜歡的東西。把幸福給予別人,自己也會得到幸福。南傳《佛教格言·布施品第九》
【第61句】:【佛心禪語】做人四自重:行為,一舉一動要自重;講話,一言一行要自重;處世,一事一物要自重;做人,一時一刻要自重。
【第62句】:【禪心佛語】人生如修佛,如果相信因果,懂得付出,便會修得正果,你的一切苦修將結出累累碩果。
【第63句】:【禪心佛語】人生需要一份懂得與感悟。做人,簡單就好;生活,寧靜就好。心簡單,世界就簡單;心復雜,世界就復雜。簡單帶來寧靜,復雜演繹煩躁。
【第64句】:“平淡”字面正如其意,簡單樸素,就如白開水一般,沒有大風大浪,也沒有風風火火。
【第65句】:【佛心禪語】拜山報恩,非深悲大愿而不能為;途中艱險,非堅毅決志而不能逾;菩薩相救,非精誠至心而不能感。而文殊菩薩所化現的乞丐文吉,更以救治之方便,為長老留下“雪化成水”之疑案。
【第66句】:【禪心佛語】接受別人批評有雅量,才能做人做事;改正自己錯誤有勇氣,才能立功立業。自用則淺薄,自謙則豐富。
【第67句】:【禪語人生】我們都在探索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意義或許是,我們真正能無怨無悔地以生命來捍衛的事物,它所給你帶來的價值和意義,并需要我們用一生來證悟。
【第68句】:你在路上,不代表出發;你出發了,不意味著就是前進;你前進了,或許離目標更遠。在路上,不說明你就會走路。
【第69句】:【禪語人生】修學佛法要先學著放下俗世的種種執著,才能了悟生命的真理,而一個完全覺悟的人,是在放下、了悟之后,還能承擔宣揚真理的重責,繼續行走人間。
【第70句】:今天是白閉癥日,透過電視等媒體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神智自閉的小孩,感到他們非常可憐。不過在佛菩薩的眼里我們凡夫都像得了自閉癥的小孩一樣,善惡不明,取舍顛倒。現在真的不知道誰更應該被可憐。
【第71句】:真理如苦口良藥,要能感覺到苦、能觸到痛處,這個人才有救;如果沒有感覺,就像鴉片中毒太深,良藥對他也無可奈何。
【第72句】:【禪語人生】心理專家說,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和諧的家庭教育應該是民主型的,孩子有充分的發言權,家長平等地與孩子溝通,共同探討成長中的問題。
【第73句】:【佛心禪語】內不隨念轉,念起即覺覺即智;外不隨境遷,境顯即幻幻即空。智空雙運,是真正的佛教禪定。
【第74句】:汝等尚以緣心聽法,此法亦緣,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應當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為亡失月輪,亦亡其指。《楞嚴經》卷二
【第75句】:【禪心佛語】恭敬,略說是做人之基本道理,廣說則是慈悲與智慧之彰顯,直說則是人人本具之德行。若了知此意,不論何時均具足威儀,則所言所行合乎禮法,所發之心與理相應,所到之處無有障礙。
【第76句】:【佛語摘抄精選】如鸚鵡學人語,話自語不得,為無智慧故。(《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
【第77句】: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報,將會招來煩惱;所以,布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則非但沒有功德,反增煩惱業。
【第78句】:離者欲合,合者歡喜,不作群黨,不樂群黨,不稱說群黨。《中阿含縊》卷三十六,《象跡喻經》
【第79句】:內不見有我,則我無能;外不見有人,則人無過。一味癡呆,深自慚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二之五
【第80句】:【禪心佛語】人生充滿起伏變化,很多時候自己的想法、計劃都無法實現,但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要提醒自己:暇滿難得,今已得;人壽無常,死期不定,務必要精進修行,才不辜負這珍寶人生。
【第81句】:【佛心禪語】學佛是否成功的標準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佛教知識,也不在于你在山洞里閉關多少年,而在于佛陀教導我們的人格標準你能做到多少。
【第82句】:不要妄逞聰明,不要丟人現丑,不要枉費心思,作無用功,這些都會弄巧成拙。只要鸚鵡學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第83句】:【禪心佛語】跟現實中的自己打交道的人,和跟幻想中的自己打交道的人,兩者的人生正如天堂和地獄。
【第84句】:上為父母,中為己身,下為兒女,做得清方了卻平生事;立上等品,為中等事,享下等福,守得定才是個安樂窩。
【第85句】:【禪心佛語】生活沒有絕望,只有想不通,人生沒有盡頭,只有看不透。生命短暫,人生忙碌,看淡,看輕,看細水長流,看人間百態,握清歡在手,掬淡泊于心,生活不會總如意,人生不會都稱心。
【第86句】:【禪心佛語】-就是你用一輩子工夫,在公司或任何領域里往上攀爬,卻在抵達最高處的同時,發現自己爬錯了墻頭。
【第87句】:【佛心禪語】不惜光陰過時悔,黑發不學白發悔。酒色賭博致禍悔,安不將息病時悔。官行賄賂致罪悔,富不勤儉貧時悔。不孝父母老時悔,遇難不幫有事悔。動不三思臨頭悔,盲目草率錯時悔。
【第88句】:世間所有的物質與生命,沒有常住不滅的。若能夠有這種心理準備,則無論發生任何事情,都會覺得很平常而能淡然處之。
【第89句】:我們要想改變外在的事物,那幾乎是不可能的。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的心念。
【第90句】:【禪語人生】緣來則聚,緣盡則散。也許正因為有緣相伴,我們感情的星空里,才有了永結同心的誓言,才有了天涯共比翼的浪漫。也因為緣的散卻,才繁衍出人際間的悲歡離合,使我們更懂得呵護人生。
【第91句】:【禪語人生】智慧,是長在傷口處。人人都會經歷傷痛,卻未必人人都會擁有智慧。這是一場靈魂的博弈,只有最終沒被傷痛壓垮的人,才配得到它。讓你痛不欲生的,就是能讓你脫胎換骨的。
【第92句】:遠處的是風景,近處的才是人生,學會欣賞遠處的風景,懂得經營自己的人生。生活,悲喜交集、憂樂相伴、苦甜相依,懂得放棄,才能輕松;懂得看開,才能快樂。
【第93句】:眾生不解修道,便欲斷除煩惱。煩惱本來空寂,將道更欲覓道。一念之心即是,何須別處尋討。大道只在目前,愚倒迷人不了。——《寶志公》
【第94句】:【禪心佛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第95句】:【禪語人生】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五戒十善的修行,所以打起坐來,心總是靜不下來,這是由于缺乏正當的合理的生活,從而造成修行的困難。
【第96句】:【禪語人生】現在我們再回到「磨磚不能作鏡」的公案上。馬祖知道執著于形式上的修行沒有用,因而開悟。那么,是否便意味著,不曾練過打坐,或從來不注意修行,也一樣可以開悟?當然是不可能的。
【第97句】:秋風颯颯,點紅葉于玉階。秋云飛飛,變白衣于蒼漢。秋露垂垂,人物同沽沆瀣。秋月皓皓,山河盡入玻璃。諸人當此之際,切不得作境會,亦不得作心會,亦不得作道會。——《鼓山文案》
【第98句】:學佛時間越久,修行功夫越高,越應該將煩惱、執著、習氣徹底降伏和斷除,同時,愛心和智慧得到無限提升。
【第99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譬如有人,渴乏需水,于彼高原,穿鑿求之,猶見于土,知水尚遠。施功不已,轉見濕土,遂漸至泥,其心決定,知水必近。
下一篇:關于佛經的文案-佛心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