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為您長發及腰度流年的優美散文
多情的清風瘦了三月的花影肥了四月的枝葉,可是在灑河的這片土地,在這個綠意滿枝的季節,我還是覺得這個清爽爽的四月似乎少了些什么——少了一片翠綠的竹葉青。
懷念家鄉的那片竹葉青,因為在我心的屏壁,永遠掛著一幅畫卷——一抹暖暖的陽光、一片片青青的竹林、幾只歡快的小鳥,一片綠色的草地,、一個瘦弱多病的老人……
記憶里,那抹燦爛的陽光照耀著那座住著景頗民族的小村莊。雜樹成林,緊緊簇擁著一間間別致的草房。路旁一叢叢長得又粗又高的龍竹相擁爭搶著這片肥沃土地的營養,一棵棵新竹在風里挺著健碩的身姿,不停地搖來搖去;老竹上翠綠的竹葉迎風沙沙作響,茂密的竹葉墜得竹尖彎下了腰,俯首低看著腳跟兒下的小草。幾只小鳥在細細的竹條間跳來跳去,歡快的唱著,兩只麻雀不停的嘰嘰喳喳,偶爾伸過頭來互相輕啄幾下,一副恩恩愛愛的景象。
一個沒有劉海,梳著中分挽著發髻的五十來歲的老人,靜靜地坐在竹林邊的草地上。黝黑的瓜子臉,雙眼皮大眼睛,。眼神里透著幾分暗淡的目光。挺挺的鼻梁,尖尖的下巴,唇線分明的唇間露著不是很白卻很整齊的'牙齒。腳穿一雙黑色的簡潔的人字涼拖,瘦弱的體型身著一套印有深色暗花的景頗筒裙。長長的裙擺收攏著被緊緊地掖在膝蓋間,露著兩條纖細的小腿肚。左手放在右膝蓋支著托著下顎的右手,呼吸顯得有些沉重,但還是側仰著頭微笑的聆聽竹林里小鳥歡唱,專注的感受著小鳥的快樂。聽說這片竹林,這個老人,好多年來一直是這個村里這條道上的一道風景。經過了一場緣分,后來,竟成了一幅畫卷駐足在我心靈深處。
老人自從多年前得了嚴重的哮喘病,就不能下廚房為家人做煎炒烹炸的美味,也不能下田間勞作。朗朗晴空的日子,常常拖著瘦弱的身體在家門口的這片竹林邊走一走。遇上身體不適時,就一個人在這片竹林邊的草地上坐下歇一歇,舒緩一下哮喘病對自己的折磨。老人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愛著自己的家人,每當犯病時,就一個人在坐在這從竹林邊張著嘴大口大口的喘氣,不停的抹著嘴里的粘痰,嗓子忍不住發出費力的呼吸聲和呻吟聲。一喘就是三兩個小時。從不讓孩子靠近犯病時的自己。總是怕孩子們看到自己痛苦的樣子,也擔心自己的病傳染給家人。老人后來就習慣了一個人這樣安靜的在竹林邊坐著,既能避開廚房里那些熗鍋的油煙對自己的折磨,又能遠遠地看一看那些穿梭在田間地頭的鄉親們。也好解除老人擔心孩子們招上自己的病魔的疑慮。而,就是這個體弱多病的老人的一句“喜歡女孩長發”,讓我二十多年一直為了老人的一份喜歡長發及了腰。
相識老人應該追朔到我那段青蔥的歲月里。一份邂逅,一個男人,一段情緣。讓我有緣認識了這個老人。
十九歲的花季,同齡的伙伴們一個個宛若春季里的桃花,早早就開在了青春的陌上,一個個學會飄起長發對鏡描眉點唇,如蝶飛舞,自如飄逸。而我卻還是一如既往的一身牛仔,一頭短發輕裝來去。猶如家門口的那棵無花果,隨風放葉不見花開……也許是因為家境的緣故吧,年少的我總喜歡把頭發理得短短的,買些可以男女共穿的牛仔服,把自己打扮成男孩子的模樣,既省下梳理長發的時間幫著家里做家務,又可以讓弟弟和我一起分享牛仔的愜意。直到邂逅了一份情緣,相識了這位喜歡竹林下坐著看風景的老人,我才學會讓自己也長發飄飄。
老人,是我男友的母親。
那年,利用十天的假期,我去看望男友。當我梳著蘑菇頭,穿著短裙靦腆的來到老人面前時,老人笑呵呵的看著我,眼睛里寫滿了無盡的歡喜。老人很和善。女兒早早就出嫁了,老人現在是家里唯一的女主人。老伴和兩個兒子每天奔波于幾十畝田地間,我的到來無疑給這個家增添了許多異樣的氣氛。
老人在不犯病的時候,也喜歡孩子們圍在身邊閑聊。偶爾也問及一些我家里的情況。老人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門口的板凳上,散開頭天綰起的發髻,一下一下的梳理著瀑布似的長發,然后再重新綰起。把梳子上纏繞著的落發一根根捋整齊,和上一次的落發扎在一塊兒,放在一個漂亮的民族款式的小包里。五十多歲的老人身體不好,但一頭長發很黑,幾乎找不到一絲白發。
經過幾天的相處,我漸漸地也喜歡上了陪著老人在竹林的小路上散步,喜歡和老人一起坐在草地上看風景。喜歡為老人輕輕的梳理長發。老人說話時不斷停下慢慢的喘幾口氣,喉嚨里不斷地發出幾絲細微的呻吟聲。盡管這樣,還是喜歡給我講著村莊里的故事,講著孩子們的故事,也講著自己和老伴兒年輕時候的故事。還給我講了怎樣做景頗民族的風味小吃,偶爾還教我幾句景頗族的日常用語,每說幾句話就停下來吃力的喘息一陣子。老人喜歡我靜靜地聽她講話,喜歡看我吃力的卷著舌頭跟著她學習景頗語的樣子,也喜歡吃我給她做的那些清淡的飲食。
十天的假期瞬間即逝,當我收拾起不舍的心情與男友一家告別時,老人讓兒子給我帶了許多自家樹上長的果子。
竹林邊,老人抬起細細的手臂,輕撫著我的短發笑著對我說“丫頭,回家安心上班,梳起你的長發,我喜歡女孩子長發飄飄的樣子。等來年金秋,為我兒子梳個漂亮的新娘頭,做我兒媳婦兒。”不忍心讓老人看見我離別的淚,我佯裝瀟灑的笑著揮揮手,和老人說了聲再見!
人的一生,誰也丈量不出緣長緣短,“距離”沒有在我的愛情產生美。我最終沒能讓老人看到我為他梳起新娘妝,只是在后來的日子里逢年過節打個電話給老人,捎去一些祝福與問候;但卻為了老人一句話,我便從此長發飄飄及了腰。
五年前,老人的兒子突然來電話說老人去世了,臨終前一周老念叨讓我回去見一面,鑒于山高路遠,兒子沒如了老人的愿,只是在老人離世的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我,轉告了老人臨終前對我的思念。相隔萬里,我不能去送老人最后一程,只是輕輕地散開自己為了老人一句話而梳起的長發,慢慢的梳了一梳,攏了一攏。呆呆的任由老人竹林邊坐著看風景的畫面浮現在眼前……
也許此生,我還能看見那片青青的竹林,還能看見小鳥在竹林唱歌的風景。卻永遠也看不到了那個喘著粗氣坐在竹林邊看風景的老人。每逢綠葉纏枝的季節,我只能為在天有靈的老人燃香一柱,輕語一聲“安息”;只能為老人的那份喜歡永遠長發飄飄度流年。
一份遇見,一段緣,您終成畫卷。一個老人,一句言,我從此為您長發及腰至永遠,永遠!
年的優美散文
小年一到,年味嘩啦啦地跑來了。
到處是小歡喜。
露天早市。地上燃燒了一團團火焰。長長的對聯,方形的福字,各式各樣的燈籠,圓圓的剪紙,它們在地上盡情地燃燒。中年婦女順手拿了一個長燈籠,提在手里看了看,抿著嘴笑了,對站在他旁邊的男人說,哎,掛在陽臺上不錯。他們買了兩個一模一樣的燈籠提著回了家,連那腳步都比來時歡快了。
望著她的背影,我想起那個天天盼著過年的小丫頭。過年多好。忙碌一年的媽媽終于可以休息,買上幾斤豬肉,給我們姐妹仨燉肉吃,包餃子。父親還要給壓歲錢。錢不多。十元錢。我們都覺得自己是富翁,揣在兜里,一遍遍地摸啊摸,摸得錢出了汗,生怕它長了翅膀飛走了。一到過年,姑姑要給我們買件新衣。大年三十,大清早穿了帶著棉布香的衣服,和小伙伴顯擺。你看看我的新衣,我看看你的。過年了,父親哄我們開心,買了紅色紙燈籠,紅蠟燭。天一擦黑,我喊著點燈籠,父親幫我點著蠟燭,滴幾滴蠟油在鐵片上,再把蠟燭插在上面,等蠟油黏住蠟燭,立起鐵片的腳,穩住蠟燭。最后輕輕拉開折疊的燈籠,遞給我說,小心點。我提著燈籠走到小街上。小街,到處是提著燈籠的孩子,昏暗的路燈,各種顏色的燈籠,是小街一道流動的火焰。有調皮的孩子口里喊著:“點燈籠玩啊,照小孩兒啊,一個小孩兒兩毛錢啊。”他跑到你的身邊,唱完后嘿嘿一笑跑開了,沒跑多遠,呼啦一下,燈籠燃燒起來,只剩下手里提著的小竹棍。
年要來。
超市人多得恐怖,更恐怖的是收銀臺長長的交費隊伍,還有手推車里一大盒一大盒的商品。商品像不要錢似的,一箱箱的往車上搬,直到裝不下為止。再看看貨架旁小山似的商品,不這樣堆也不行,供不應求。如果買零星的商品最好不要到超市,買的工夫不及排隊的時間長。超市外的私家車來了去,去了來。后備箱里滿滿的。實在放不下,還要放到車里。
他也忍不住心里的歡,大老遠開車到山東,回到家,堆了滿滿一客廳特產。看得我眼花繚亂。他說,過年不用買東西了。我蹲在地上看著,帶魚,鲅魚,黃魚,豬肉,辣子雞,大蝦,干果,蔥,蒜……
我笑了,你真像過年的。買這么多,哪里吃得了?
他說,我哥幫著吃。你把帶魚和大蝦給你媽拿過去。
他說,我媽開始蒸粘豆包了。我們小時候過年,我媽都要蒸好多饅頭,如果蒸得開花了,再重新蒸。還要炸丸子。
對,我家也炸丸子。有一年,我媽回山東老家,我爸給我們炸的丸子又大又粘,一點兒也不好吃,我和姐姐又不好意思說,裝著說好吃。一個大男人,從沒有炸過丸子,炸得那樣已經很不錯了。那年春節,我淘氣,把爸爸新糊的窗戶紙給捅破了。我爸追,我就跑。我哪里跑得過他,他是京劇團的武生,身強力壯的。他追到我,脫了鞋就揍我屁股。挨打后,我趴著睡。我媽回家心疼得直掉淚。現在我都不敢提這件事,一提,我爸幾天都睡不著覺。那一年的春節記憶尤深。我說。
他說,你可真夠淘氣。過年時,我家也糊窗戶紙。窗戶紙用一段時間就黃了,硬了。那時住平房能不冷么?一層窗戶紙能抵什么嚴寒。那時北京的冬天真是冷,都穿軍大衣。
我也有一件。同學都穿軍大衣。我也和我爸要。其實我家生活并不好,但是爸爸還是滿足了我。
收拾客廳里的東西,聊著兒時的年。
兒時的年味更濃,粘稠得一輩子也忘不了。點燈籠,穿新衣,大年初一的早晨,撿小紅炮,吃餃子。更重要的是,生活的艱辛,靠著年調劑。解解單一的味蕾,慰勞枯燥的胃。年真叫年。年是什么?是吃,是穿,是歡。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想吃什么買什么。天天過年。可惜的是,年味大不如以前。年不是吃,只剩下相聚歡。
我給母親家拿去海鮮。姐也拿去新鮮的綠色蔬菜。媽也買了小排、牛肉。媽說,等你們回家吃。母親想念著熱鬧。過年多好,一大家子在一起,天南海北地聊。媽媽三個孩子,一下子增加了六個人,她怎么能不高興?
婆婆也忙開了。大兒子和二兒子喊著要吃粘豆包。七十多歲的老人了,一個人在家里糗豆餡。紅豆一定要好,精致的,大小都要一樣。棗要和田的'。因為他的兒子想吃,吃就要吃精品。她蒸了一鍋又一鍋。知道兒媳不吃粘面,喜歡吃豆餡兒,老人單單留兩碗豆餡兒給兒媳吃。兒子愛吃粘豆包,兒媳愛吃豆餡兒,每個人的口味都要想著。忙了一整天。婆婆打電話說,我蒸了粘豆包,你們來拿。粘豆包熱乎乎的。熱乎的,還有疼愛兒子的心。四十多歲的兒子,在她眼里還是孩子。只要孩子想吃,她就喜歡做,高興做。累么?累得高興。
小年一過,街邊搭起賣煙花的簡易棚子。紅紅火火的棚子,透著喜慶。不過,買煙花的人并不多。清晨,夜晚,零星的煙花炮竹聲響起。越臨近年,炮竹聲越多,節越來越近。
大觀園門前擺滿了許許多多的紅燈籠,從遠處看,紅紅火火的。一年一度紅樓廟會又要開始。好幾年沒有去廟會了。千篇一律沒有什么新鮮。無外乎套圈,走高蹺,小吃,賣各種小商品……不認識大觀園沒有關系,只要你往人多的地方走,肯定不會走錯。或者和拿著風車的孩子、大人問個路,也一定問對了人。那一年的春節,和姐逛廟會。我們興致起,花了錢,租古裝照了幾張照片,可惜,照片經過兩次搬家,早已經不知去向。廟會人太多,摩肩接踵一點也不過分。最有特色的就是小吃。最有北京風味的是灌腸。很小的時候,我們姐妹嘴饞,母親買灌腸炸給我們吃。其實,因為沒吃過好奇,真要吃起來,一點也不好吃。
街邊,院子里,總能看見提著大包小包禮盒的人。這家串完,那家串。現在走親訪友很少送糕點。即使送,也一定送稻香村的。稻香村可忙開了,裝糕點盒子真要有耐心。點心各式各樣,一點點稱重,一點點裝,無論售貨員還是顧客,沒個耐心還真不行。小的時候,糕點盒子是粉色,長方形,上面蓋一張土黃色紙。糕點不吃,放的時間一長,上面印出油來。如今的糕點盒子是紅色。扁的,長方形。品種,式樣也比兒時多。
如今的人們送禮也送出了門道。盒裝的柴雞蛋,油,蘋果,水果盒,干果盒,盒裝奶,露露……送的禮五花八門。要多實惠有多實惠。你到我家來,我到你家去。圖的不是禮物,是親情,友情。積攢一年的情誼,靠著春節來感恩。人與人之間的情越走越熱,越走越不孤單。
年越來越近,喜逼仄而來。
對面樓房的陽臺上掛起彩燈。紅的、黃的、綠的、藍的燈,在這漆黑的夜里不停地流動。有的人家掛起兩個大大的紅燈籠,醒目極了。這哪里是燈,分明是喜。喜盈門。
父親在家里的窗戶上,貼了紅色剪紙。他說,圖的就是這個喜慶。我也把自己的家里床上用品洗了個遍。玻璃擦得一塵不染。廚房衛生間,從上到下擦得干干凈凈。本來很干凈的家,因了節的臨近,不得不讓它再干凈。小的時候,年前,除了糊窗紙,我們還要把被子拿到院子里,母親戴著頭巾,父親戴著帽子掃房子。我們嘻嘻哈哈打下手。掃房子是很重要的工作。掃的不僅僅是房子,還有一年的晦氣。如今,很少有人掃房子,居住條件改善了,省去掃房子的麻煩。
我和他開車到花卉市場。里面的人真不少。過節,鮮花逐漸走進京城百姓家。生活條件改善了,生活的品味也有了。我買了一束白色百合。預示我們新的一年,相親相愛,百年好合。百合插在陶瓷罐里。暗夜,幽香襲來。這香,何嘗不是喜呢。
春節來了。真的來了。
關于過年的優美散文
轉瞬,舊年歷已翻到最后一頁,新的一年如約而至。新年,代表新的征兆!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一年一度的春節,思鄉的愁緒無邊無際地漫延開來,想回家的念頭如施了肥的野草般瘋長。沒有一種感情比親情更濃烈,沒有一種溫暖比得上過年回家。
一直以為自己很瀟灑,頭也不回便離開了故土,離開了溫暖的家。十幾年了,故鄉的記憶已變的漸漸遙遠,只有母親的淚眼,還留在記憶的最深處,思念的淚水漸漸打濕了我的雙眼。
時光荏苒,十幾年的光陰,終于讓我知道,那時的我,年輕的'我,又怎能了解離愁,又怎能讀懂離愁?那時年輕呵,年輕的心寫滿的只有明媚,只有燦爛,少年不知愁滋味?心有落寞誰人知?那時落寞是心中的一點痕跡,淡淡的,無語的,不知也罷。
近日,遇到熟人朋友見面打招呼,總不忘問一聲過年回家嗎?每每此時心中便涌起另番滋味。我明白,所說的回家,是人們傳統觀念里的那個老家。有了小家不算家,只要父母健在,那個生你養你的家才是你的歸宿,才是回家過年的終點站。
家,其實一直沒有被忽略,她隱藏在心底最溫柔最脆弱的地方。高興時,或許會暫時的忘記她,可是在遇挫時,總是不由自主的想到她。懷念小時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溫馨時光,回想兒時光著腳丫奔跑在草地上,腳板親吻大地的感覺讓我健步如飛,踏實無比,現在穿著精致的皮鞋,走在城市的寬闊平整的柏油路上,卻有些跌跌撞撞,步履艱難。
回家過年,那是多少游子一年的期盼,在外漂泊久了,我們多想回到那日夜思念的家,多想看看那天天為我們擔心的父母。記得還小的時候我們是多么的喜歡過年,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拿,好多好吃好玩的。而今我們盼望著過年的團聚,可以陪父母文案心里的話。
同時我們又多么害怕,害怕父母那期望的眼神,害怕看見父母那漸漸發白的黑發。曾幾何時,我們為了我們的學業、工作離開他們,透過他們那充滿希望的眼神可曾讀懂那背后的寂寞,那充滿笑容的深處隱藏著多少孤獨的等待。
回家過年,那是多少父母心中的等待。快過年了,我知道父母雖然嘴上不說,但在心里天天掰著手指頭在算。隨著年關逼近,閉上眼睛我可以感覺的到他們那漸漸舒展的皺紋……快過年了,回家吧,要知道那是送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夜,寂寥的清輝,鋪滿了心的世界,隨著夜色,彌漫著一種想念,彌漫著一種感覺,漸漸的、漸漸的濃了。鄉愁在心底,凝成了一個個字花,在心里悄悄的開了;鄉愁在心底,凝成了一片片葉子,在心底悄然的綠了。困倦的眼呵,無語的心,在每一個凄清的夜。在思念中,鄉愁,是一首母親唱的催眠曲,在思念中,月,漸漸的沉了。
暫時的分離可以讓彼此的思念更深刻,我們都需要通過時間,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人生也是這樣一頁一頁真真實實活下去的,希望在新的篇章能更加輝煌。
那年的雪的優美散文
在童年成長的記憶中,雪是最美好的回憶,看到滿天飛舞的大雪往往會產生許多的遐想,心也隨之飛揚。若是在這個冬天里沒見到一場大雪,這年過的總是缺少了很多滋味,直到春暖花開時還會記起想起今年的春節怎么沒下雪,因而留下些許的遺憾。
可那年的雪下的特別大,大的大人們都說好多年沒見過這么大的雪了,飄飄揚揚的滿天都在飛舞著鵝毛大雪,轉轉悠悠,裊裊婷婷的一片片落在場地上,柴垛上,茅屋上,看著它慢慢的堆積起來。站在門口會癡癡的看上好半天,甚至會有一些奇異的想法。還會不時的跑到外面,喜歡走在雪地上聽腳下發出“嘎吱嘎吱”的響聲,站在雪地里轉上幾圈,任憑雪花飄落在衣帽上,還會有幾片飄進脖子里,涼涼的很是愜意。看著慢慢堆積的雪,俯下身抓起一把揉成團扔出去,砸在樹桿上四散開花。若是有幾個同伙正好在一起,忍不住會打上雪仗了,相互間攻擊一陣,不小心摔倒在雪地上,搞的滿身是雪,根本就不會感覺寒冷,反而全身熱乎乎的。身上的雪只需抖一下就會掉了個干凈。還有的大孩子把自家的小妹妹放在籮筐里,前拉后推的在雪地里奔跑,進行了真正的滑雪比賽。更有趣的是,往往會有幾只狗會一起加入我們的陣營,它們歡快的在雪地上跑來跑去,竄上竄下的還不時的在地上打幾個滾,狂奔幾圈。呵呵,這也算是動物界的雪地狂歡了。
那天的雪一直在下,白天在下,晚上在下,夜里也在下,及至早上打開門,哇,雪終于停了,可地上的積雪足有20公分厚。走到門口,望出去滿目皆白,好美的一片冰雪世界啊。場地前面的柴垛、樹枝、茅屋上均為厚厚的積雪所覆蓋,真的是無與倫比的美。太陽在慢慢的升起,圓圓的、紅紅的炫目的光線反射在雪地上,一下子睜眼不開,仿佛自己置身在童話的世界里,真希望自己此刻變成一只小白兔哦,奔跑在雪原上,去尋找那個美麗的世界。
那年,我家的屋后有片小竹園,從墻邊繞過去,只見竹稍上均掛滿了雪,竹園里的地上堆成一沓一沓的,還不時的會有雪從壓的彎彎的竹稍上“啪嚓”掉落下來。厚厚的的雪把竹竿壓彎了,有的不堪重負折斷了,“咔嚓”斷裂了,那聲音在這時候會顯得特別的清脆悅耳。有的看著它慢慢的.彎下來,然后一沓雪從竹竿上滑落,“啪嚓”掉在地上,竹竿就突然間彈起,搖搖晃晃的直立了起來。
雪停了以后,大人們會把常行的通道上的積雪鏟除,堆放在兩邊。那時候會在孩子的要求下,在自家門前的場地上堆成一個大大的雪人,給她戴上帽子,點上鼻子、眼睛,臂彎里還插上根竹竿,真的是憨態可愛極了。與一片場地上的鄰家堆的雪人攀比,誰家堆的雪人大,誰家的好看,得有一番爭論了。雪后的氣溫在一段時間內都比較低,會持續很多天不化。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家門口的雪人怎么樣了,若是哪里缺了一塊會隨手補上。以后時間長了,氣候也轉暖和了,新鮮感也就過了,雪人就會慢慢的變小而融化了,只留下了一份美好的甜蜜回憶。
那年的雪可真大,農村的田野里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所有的莊稼都被大雪覆蓋,原來的田埂、溝壑都消失了,僅有大道邊的幾棵樹在雪地里更顯得突出,樹冠均落滿了雪,沉沉的壓彎了樹枝,恰似一把銀色的傘在陽光下閃耀。有些調皮的孩子,會在你當走在樹底下時,突然用腳狠踹一下樹桿,那雪就“撲簌簌”的落下一大堆,砸在身上頃刻就成了一個活的雪人,一群孩子就這樣哄笑著,嬉鬧著離開了。
雪后的陽光特別和熙溫暖,看著這潔凈的世界,心里的塵埃也在慢慢的清除,給這個寒冷的節日帶來祥和安康。雪在融化,田野也就逐漸露出了青青的綠葉,更顯得生機勃勃。屋檐下斷斷續續的滴下融化的雪水,掛著長長的冰凌,如水晶琉璃般晶瑩透澈,在陽光的反射下透著色彩斑斕的炫光。幾個老人們圍坐在墻邊,手捧著腳爐或湯婆子磕著瓜子嘮嗑,盡情的享受著陽光的溫暖。一群孩子則圍在周邊嬉耍吵鬧,帶來無窮的歡快。家養的幾只貓咪也會懶洋洋的瞇著雙眼蹲坐在身邊,安靜的曬太陽。那幾只狗狗就沒那么安靜了,整日的在雪地里跑動,有時候還跟孩子們攪和在一起,歡笑聲、嬉鬧聲是這個春天里最動聽的音樂。雪融化、消失了,可那份記憶沒有消失,尤其是到了冬天的季節,過年的時候還是盼望著能下一場大雪,伴隨著我們的走過歲月的歷程。
上一篇:形容很久沒露面的說說集錦10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