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與衣服的散文
女人與衣服,就是最貼心的知己。女人懂衣品,衣服懂女人心。
女人天生愛美,總喜歡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讓人感覺賞心悅目,得體優雅的服裝會提升女人的外在形象,給氣質加分。
女人天生愛購物,尤其喜歡添置新衣。在超市服裝專賣區,每逢新款上市或者換季清倉,都少不了女人的身影。節假日,幾個情投意合的姐妹聚在一起,討論最多的也是衣服,感覺無聊了,只要有人提議去逛街買衣服,其他的人必定會兩眼放光,神采飛揚。瞧那服裝專賣區里的衣服,款式新穎別致,顏色姹紫嫣紅,琳瑯滿目的衣服讓人目不暇接。那些漂亮的衣服宛如一朵朵怒放的花朵,而女人就像流連忘返其中的一只只蝴蝶,忙碌著,飛舞著,總也看不厭,挑不夠。
“女人與某件衣服之間的緣分就猶如愛情,當一見鐘情的感覺襲來,不妨努力讓彼此互為歸屬,結束尋尋覓覓,成就彼此的美麗。”每個女人對衣服的款式、風格、顏色和圖案的喜好各不相同。有時候逛了幾條街也找不到一件合適心儀的衣服,有時卻在路過某個服裝區時,在無意中那驚鴻一瞥間對某件衣服一見鐘情。仿佛冥冥之中與那件衣服有緣,那衣服的款式、顏色、面料、花色都越看越喜歡,就連衣服上的紐扣或拉鏈等小裝飾都會覺得很別致,看中了,貪婪索求的目光便喜形于色,仿佛那一針一線都在勾我的魂魄。再把那美衣穿在身上在試衣鏡前一照,感覺裁剪和設計恰到好處地遮掩了自己身材上的不足,好像那件衣服就是為自己量身定做的。下定決心要把它請回家,隨后詢問老板衣服的價格,買賣雙方互相討價還價一番,到最后互不相讓,感覺價格有點偏高,賭氣走掉。可腳步是走遠了,腦海里心心念念的還是那件衣服,有了那件衣服在心里做標本,再看其他的衣服,橫看豎看都不滿意。想著難得放假一次,難得出門一次,難得心動一次,怕就此會與那件衣服永遠錯過了,心里會有遺憾。于是又折回去,在那件衣服旁邊猶豫徘徊,精明的老板見到了也是喜出望外,雙方又各退一步,終于成交,買賣雙方皆大歡喜。
女人對喜愛的衣服總是慷慨的,任性的,有時候買貴了,也不覺得心疼,誰讓我們喜歡呢。但對那些比較普通的衣服,比如毛衣、T恤之類的,幾乎每個店都有,在同樣面料情況下,我還是會貨比三家,買價格最優惠的。
我是個愚笨的人,直到三十幾歲了,對衣服才有了自己的品味。在風格款式上,我喜歡簡約大方的,有些衣服樸素簡單,掛在那里一點都不起眼,但只要有人獨具慧眼,往身上一試穿,立馬就有了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而且它還不挑身材和年齡,就像一個親切樸實的人,極好相處,和誰都合得來,最實惠的就是它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永不過時。在圖案和顏色上,我喜歡素顏的。小方格和條紋圖案是永不褪色的經典,也喜歡小碎花圖案,有著鄰家女孩般的清新、可愛與自然。我喜歡黑色,黑色百搭,顯瘦,黑色有種高貴冷艷、大氣深沉、內斂穩重的氣質;我喜歡白色,白色象征著純潔;我喜歡紫色,紫色象征著浪漫;我喜歡紅色,紅色喜慶、端莊、大方、艷麗;我喜歡黃色,金黃、明亮,蘊含著蓬勃向上的力量;我喜歡綠色,綠色象征著希望和生命力。我還喜歡淡淡的粉、淺淺的藍,嫩嫩的'綠……淡淡的顏色有種柔和、溫雅的氣質,還襯皮膚。總之除了款式太過古怪、顏色圖案太過張狂的衣服不受我的親睞,其他的來者不拒。太過張揚的衣服需要有個性的人才能駕弩,如果不能時尚,寧愿純樸,一個人的穿衣打扮如果和自己的氣質不相符,反而會顯得不倫不類。
世界上只有懶女人,沒有丑女人,每個女人,只要穿出自己的風格,穿出自己的個性,就是美麗的、迷人的。某日我心血來潮,穿了一條修身連衣裙,稍微花了一點小心思打扮了一下,身邊的姐姐看到后大為贊嘆,竟說我那天很漂亮,穿上那件衣服,有種脫胎換骨的感覺。雖然知道是姐姐的鼓勵,稱贊里不免有夸張的成分,但聽了心里還是美滋滋的,得體優雅的衣服真的可以提高女人的自信。
是誰說過,女人的衣柜里永遠都缺一件衣服。誠然,女人對衣服的需求是貪婪的、無止境的,衣服的款式每年都在更新,每個季度,女人都會去添置幾件新衣,要不然那日子都過得黯然失色。年年都買新衣,舊衣服一批又一批地被堆在衣柜里,猶如一個個深閨怨婦,戚戚哀哀地巴望著主人去光顧。有時候整理衣柜,似乎能夠感受到舊衣服那哀怨的目光和無奈的嘆息,心中有愧,只好輪換把它們穿出來,讓它們也見見陽光。
不得不感嘆,作為女人,能生活在這個富裕的新時代,我們是幸福的。大街上、商鋪里隨時都懸掛著星羅棋布的衣服,懶得出門了,就去網店里下單,海量的款式、繽紛的色彩任由我們去挑選。衣服的材質也多種多樣,羊毛的、羽絨的、化纖的、棉麻的、雪紡的、絲綢的,各種材質的衣服貼心周到地為我們服務,冬送溫暖,夏送清涼。感謝一代又一代的服裝設計師,獨具匠心,設計理念越來越舒適便捷、時尚新穎。各式各樣的衣服,如大衣、棉襖、連衣裙、超短裙、小洋裝、休閑裝,旗袍,復古裝等,把一個個如花似玉的女人裝扮得風情萬種、婀娜多姿、妖嬈迷人。
女人的一生是短暫的,終有一天,身材會走樣,容顏也會滄桑。但衣服的歷史卻是恒久悠遠的,從最初的遮羞布演繹到如今的時裝走秀,衣服也伴隨著人類的發展史,經過了一次又一次華麗的蛻變。那些漂亮的衣服始終在女人的世界里迎來送往,在歲月深處散發著無盡的芬芳。
人與路散文
小時候,路是一條羊腸小道,你在這頭,我在那頭。
還記得么?那時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從我媽手中接過我說:“這孩子,瘦成這樣難養嘔!”于是,你省吃儉用,把攢下來的錢給我買奶粉,買糖葫蘆。漸漸地,我胖了,會走路了,一張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后面,一個勁地叫“奶奶、奶奶”。而你卻瘦了,村上人見了說:“老太婆怎么這么瘦啊?”你笑呵呵地撫摸著我的腦袋說:“千金才買老來瘦啊!”
每到周末,你牽著我的'手,走過那條羊腸小道來到村口等我媽來接,把我“歸還”后你折身就走;奈不住我一再對你的呼喚,在小道的盡頭,你轉身再朝我揮揮手。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勁地擦著自己的臉。
那條羊腸小道,如今已鋪上水泥了罷?那些你踩過的腳印,早已不在了。可是,卻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再大些,路是一電話線,你在家里,我在遠方。
就像鷹要成為翱翔蒼穹的使者,就必須離開母親的懷抱,用雙翅開拓出屬于自己的藍天,——我離開了家,去遠方念書,獨自一人。背著沉甸甸的書包和你早就準備好的大袋水果,還有更沉的,是你的千叮嚀萬囑咐。身處異地,成績的不理想,以及同學關系的難處,讓我屢次垂淚。于是打電話給你,向你傾訴,你的話語如涓涓細流,洗滌著我浮躁的、不安的心靈。
慢慢的,我適應了環境,也很少想起你。偶爾打電話給你,聽你用高興而微顫的聲音,叫我注意身體云云。我呢,總是用不在乎的口氣應和著,老忘了提醒你不要吃熱過幾遍的菜。我知道,你一直在攢錢,為我。我聽到你對隔壁的李嬸說過:“俺孫子聰明著,俺現在多攢點錢,供她上大學!”那根電話線,也許是天下最“窄”的路吧,可它卻承載著天下最闊大的愛。
后來啊,路是一張張冥幣,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你說,你要等我回來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個禮拜,我還是沒回來。看到你時,你那雙在田間耕作了半個世紀的手涼了。我問自己,上哪找你?唯有借著這些冥幣,讓它們為我鋪一條“心路”,寄托我的深情,問候天堂里的你……
人與牛散文
小時候,家里養牛。養牛,不是為了出售賣錢,而是為了耕田。家里田多,沒有牛這些田是不可能翻完的。農村的耕牛就是主要勞動力,是不能隨便外借的,借的人也不好意思,所以農村家家戶戶都養牛,或一戶一牛,或兩三戶一牛。
養牛,一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看牛。很小的時候,那時還沒上學,爺爺就帶我到天井山去看牛,這是難得的爺爺和我之間的尚有的。爺爺在我印象中,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也很少帶我們玩,我們幾兄弟都不記得爺爺和我們的故事,全只有奶奶和我們的親密。那時還是集體,六十歲以上老人就分配看牛,爺爺就看著生產隊的幾頭牛,好像有五六頭。
我們早上出發,我也手里拿一根鞭子,替爺爺趕牛,哪一只牛不走在隊伍里,我就去在牛的屁股后面一鞭子。現在想來,當時我們農村娃膽子真大,現在我兒子十多歲了,每次看到牛,都只能遠遠的看著,不敢近身,牛被趕到天井山下水庫附近,才到達目的地。我就在山上瘋玩,爺爺坐在樹蔭下乘涼,牛兒的吃著草,是一幅非常的油畫。中午我們在三舅姥爺家吃飯,別的事都不記得了。
接下來的故事可能發生在剛剛分田到戶,大姐和隊里的春丫頭,大蘭子她們帶著我到季個門豬場附近放牛。她們將牛放在山上,任由牛自由的吃草,她們幾個就在一邊采豬菜,我就幫她們看牛,不讓牛跑了或是害了人家的禾。有時怕牛找不到好草,負責人的看牛人會主動幫牛找,或是看到別處有一叢茂盛的草,就扯下來送到牛的嘴巴跟前讓牛吃。大姐她們采豬草時,扯了一把牛最愛吃的嫩草,要我送給牛吃。
我將草送到大牯牛時,它頭都不抬起來看一下,撲哧撲哧的只顧埋頭狠吃草,我就提醒它我給你送草來了,它還是不理我。我將草丟到它頭旁邊,它都不理,只當沒看見,我急了,就撿起草送到它嘴邊。哪知大牯牛突然眼一瞪,頭一歪,猛的一下撞向我,我騰云駕霧般的不知怎么就掉進了兩三米遠的渠道里。渠道有一米多深,幸好里面沒有水,長了很厚的雜草,我在里面“哇”的一聲大哭嚇壞了大姐。
大姐她們丟下豬草籃子跑過來,又沒見我人,嚇得大姐魂飛魄散的喊我的名字,直到發現我在渠道里,才急忙將我拉上來。大姐她們將我渾身上下檢查一遍,看我是否受傷,確良寸衫我背部被牛角撕開尺來長的兩條口子,除此外,沒有看到明傷。大姐反復問我是否哪里痛,在我一再說沒有哪里不舒服后大姐才放心,她們幾個看到我的.囧樣又哈哈大笑起來。大姐將我送回家,遭到母親的一頓斥罵,從此母親在不讓大姐帶我看牛了,說這個丫頭玩心大,不放心,大姐其實還高興些,沒有我累贅在旁邊,她們可以沒有負擔的玩耍。
再后來,我們大了,看牛就成了我的主要工作,我成了家里專職的放牛娃。看牛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是我們小時候最最不愿意做又偏偏做的最多的事。在平原地區,牛可以放,在我們那里,牛只能看。一個人牽著牛在田埂上,眼睛要盯著牛嘴,稍不注意,牛就將田里的稻禾吃一兜,又不注意,牛又吃一兜。如一條田埂上稻子連續被牛吃了幾兜,每天傍晚農人都要到田埂上去檢查,被發現后是要追責的,第二天要找你算賬,并且以后他家田埂上你看牛是不能去了。
所以我們看牛是格外的小心,不敢稍微分神,以免牛吃別人的稻子。牛爺很乖,它在邊吃草邊不時用牛眼睛觀察你,只要你稍不注意,它嘴一歪,就吃了一兜禾,隨之我就“啪”的一聲一鞭子過去。牛也覺得做了錯事,默默的讓你打一下,自顧吃它的草。有的人家怕牛吃他家的禾,將田埂休得很窄,讓牛通不過,但往往這樣的田埂上草很茂盛,有的看牛的人偏偏要將牛牽過去看,結果將那家田埂踩塌,第二天又可看農人和看牛人相罵,甚至打架的事都可能發生。有時兩個看牛人碰到了一起,遠遠的就問你家的牛是牯牛還是沙牛,如兩牛都是牯牛,則要遠遠的分開,以防打架。這樣在夏天秋天的田野上,零星的帶著斗笠或打著遮陽傘的看牛人,便成了鄉間的一道風景。
看牛看久了,站的腰酸背痛,看的兩眼發黑,是非常辛苦的,于是我們就常常偷懶,將牛放進港坡下面不管,只在坡上遠遠的看著,可坐可躺,只牛不上岸就不會害人。這個時候是我們最輕松的時候,躺在港邊的草地上,望著蔚藍的天空中飄過的白云,將它想象成各種動物形態,幻想各種有趣的故事;或是哼歌,將所有能唱的歌反反復復的唱,以牛繩做麥克風,自娛自樂;或是品嘗地上的各種野草,摘酸酸子吃,這些是當時放牛唯一的樂趣!或是將牛牽到后山,將牛系在艾蒿上,自己和幾個放牛娃一起玩各種游戲,過十幾分鐘去瞧一下,給牛換個地方。但如牛繩脫套跑了,害了人家的禾或菜園,別人上門告狀了,我們是要挨打的。
我們挨了打,第二天就將牛系在后山書上用艾蒿抽打一頓解恨。但無論是港里還是山里,由于找懶辦法的人較多,牛吃的多,已經沒有什么草了,地皮都快啃光,牛吃一天都吃不飽,所以是不能天天將牛放在這兩個地方的。牛有沒有吃飽,就看牛肚,牛的后腹部與牛屁股之間,左右兩邊各有一個凹陷的地方,我們叫它牛肚,左邊的是草肚,裝草的,右邊的是水肚,裝水的。
左邊的凹變的差不多平了,就說牛吃飽了,右邊的凹式無論如何都填不平的。我每次看牛回家的標準就是要將牛的草肚填平,但我無論怎么努力,好像總有那么一點欠缺。有次我看牛回來走季方心家的田埂上,方心在田里扯草,他看到牛的肚子快平了,就拿我開心:“小文啦,你不把你家的牛看的脹死了,脹死了你爹沒牛耕田找你的。我知道他逗我玩,自顧牽牛走了,但我想牛應該是吃飽了。”現在想來,看牛留給我的精神財富就是責任感和耐心,確實一點沒錯的。
晚稻收割后,天氣漸漸變冷,地上的草漸漸枯萎,牛也就不再看了,牛開始吃枯草。早稻的稻秸農人都將捆成一捆一捆的,一層一層的做成一個草垛,草垛像一間房子,大人說是防雨。這是牛的秋冬糧食,是不能馬虎的。秋冬季節,每天早晚給一捆給牛,牛就關在牛屋里安詳的度過漫長的冬天。但有幾件事是每天都要做得,一是早晚要將牛牽出來屙屎屙尿喝水,有的還要將牛趕進積肥池屙屎;二要將牛屋里的牛糞清理,衛生打掃干凈。第二年春天來了,春種完后,就開始看牛了。
春種和雙搶是牛最幸苦的時候,養牛千日,用牛一時。牛開始耕田耙田,成為田里勞作的主力軍。尤其是雙搶時節,牛可以說沒日沒夜的勞動,一頭牛往往負責四五十畝田的耕作任務,在十天半月的時間里就要完成,還要拉石磙攆谷子拉車等。這時的牛呀,沒有半點怨恨之情,全力配合主人的口令,進行各種勞作,有時動作慢了,主人還揮鞭打向牛的屁股。我記得我家的沙牛剛成年,力氣不是很足,有時拉不動犁耙,爹在后舞動鞭子,使勁的吆喝,牛直著脖子,身體前傾的樣子永遠定格在我記憶的深處。
85年我家做老房子時,爹用牛去拉樹,滿滿的一車樹,在8隊的高坡上牛怎么也拉不上來,天又下起了雨,我們在后面推,牛在前面拉,車子總是不得動,爹一鞭一鞭的揮向牛,最后牛撲通一下跪在地上,無論怎樣打都不起來了。我和哥哭著說:“爹,牛已經沒力氣了,讓它休息會兒。”爹沒法,只好到別人家去求助,借別人的牛過來,兩條牛一起才將車拉過來。事情已過去快三十年,想起來我心里還有愧疚感,對不住我家的老牛。
現在農村大都實現了機械耕田,牛也越來越少了,關于人與牛的故事和,也會隨著時間的流失也會越來越少吧!
人與鬼的散文
入冬以來,每天的上下班由騎車改成了走路。一來是因為路上積雪成冰甚是難行,二來因為天冷,走路可以暖和些,現在,路上的冰已經融化了,但習慣了步行的日子也就不想再騎車了。以前夜班還會拿個手電筒,但由于自己馬虎,總是把手電筒弄丟,在丟了N個手電之后就開始摸黑走路啦。不過感覺也好,手能直接插在口袋里了。
以前每天晚上下班都是一個人,戴著耳塞,踏著音樂的節奏,不慌不忙的回家。但是這幾天走路的時候心里總是慌慌的。那是因為同事給我講了他下班回家遇上的怪事。
他的家在距離單位五里路的村子里,每天上下班的路邊有一片墳地,聽人說過曾有人看到過身穿白色戲服的女子在那里出現。他的自行車也曾經連續三天在那個地方掉鏈子,第一天,他沒在意上好鏈子走了,第二天心里就有些慌,第三天還沒走到那就加了小心,但車鏈子又一次掉了。慌亂中上鏈子手被鏈子夾了個血口,又疼又怕,顧不上再上鏈子,那天他是推著自行車跑回家的。
那天晚上回家獨自走在無人的夜晚,心里就覺得發毛,總有回頭看看的沖動,但路邊只是那些掉完了葉子的孤零零的樹,也有路邊的人家偶爾外泄的燈光。就那樣心情忐忑的回了家。回家后還趕快用梳子梳了頭,因為聽別人說過鬼見了火就會遠遠避開的,而梳頭時會有火光出現。我以前也聽說過有鬼神的存在,還說他們在不同的空間,一般也不敢來胡亂傷害人的。雖然那樣想,可心里的怕依然解不開。就這樣怕了幾天。
前天晚上回家,沒有星星月亮,感覺霧蒙蒙的,快到胡同口的時候,聽到有走路的.聲音,仔細看也只能看到遠處有黑影在動,當時深夜三點,心里想不會有人了吧,(忘了自己也是夜歸人)心里的不安更甚。不過自認為還是挺勇敢的,沒有像別人說的那樣撒丫子就跑,而是強做鎮定的往前走。對面的黑影忽然問“誰呀?”聽著那聲音竟然發顫呢。“我,這么晚了干嗎去?”說這話的時候我已經拐進了胡同。遠遠地聽到那人嗯了一聲。其實,到現在也不知道那人是誰,也不知道為什么那么晚了還在街上走。當時,只是隨便問人家,好像也是給自己壯膽。
到了家,心還久久不能平靜,心想,在那個人心里一定也把我當鬼了吧。我們彼此的出現都嚇到了對方。難道世上真的有鬼嗎?即使真有難道他們就那么可怕嗎?現實中總聽說某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做些傷害別人的事情,也有些人裝神弄鬼已達到自己的目的,也有人利用自己的權力使別人生不如死,更有一些建筑商投機取巧,偷工減料造成許多人無辜慘死倒沒聽說過鬼為了自己去害人。這樣想著,感覺鬼其實比那些人還要善良。對鬼的怕也就徹底的不存在了。佛家講:凡事因緣而起,因緣而滅。如果無緣,即使你想鬼也不會出現的。若是真的遇到了鬼,那也一定是有緣,不妨也演一出“人鬼情未了”。
上一篇:關于時過境遷的說說匯聚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