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就是在困難面前坦然面對,不畏不懼;面前挺身而出,保護大家的安全;英雄就是在挫折面前不屈服、不氣面前挺身而出,保護大家的安全。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英雄人物事跡匯編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篇一】英雄人物事跡
黃繼光(1930~1952)
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級戰斗英雄。農歷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縣一個山村,他自幼家境極為貧寒,六七歲時父親因受地主欺壓,病恨交加而死。黃繼光從小就給地主扛長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鄉解放,村里組織起農會,黃繼光不但成為農會第一批會員,積極斗爭地主,還當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后,國內停止復員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縣征集志愿軍新兵時,黃繼光在村里第一個報了名。體檢時,他因身材較矮開始未被選中。來征兵的營長卻被黃繼光參軍的熱情所感動,同意破格錄取。
到朝鮮前線后,黃繼光被分配到第十五軍第一三五團二營六連任通訊員。1952年4月,部隊到五圣山前沿陣地接防,本想殺敵立功的黃繼光卻被分配到了連隊后勤。經過副指導員細致的思想工作,黃繼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樣樣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經上級批準,他榮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占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已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戰,消滅敵人火力點。在戰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彈藥用光的情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歲。
黃繼光的英雄壯舉,獲得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最高榮譽——他被志愿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并授予“特級英雄”稱號(另一特級英雄是楊根思);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黃繼光最后長眠于沈陽市北陵烈士陵園。
【篇二】英雄人物事跡
3月1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門口,因道路進行緊急施工,接運患者的車輛暫時過不去。隨著車輛增多,有的人從車上下來,開始圍觀。火神山醫院安保專班負責人孟祥德(見圖。資料照片)感覺到了風險:人員聚集,有可能帶來交叉感染。“你們退后一點!”他立刻挺身而上,開始指揮各方:“大家不要急,我們一定快速打通道路!”孟祥德一邊將患者引至安全地帶,一邊帶領民警搬走門口的石塊、路障,經過緊急疏通,成功打開了一條車輛通道。
14年部隊生涯和17年警察生涯,鑄就了孟祥德頑強的硬漢性格。在火神山醫院建成之前,武漢市公安局特警六大隊大隊長孟祥德主動請戰,快速組建了火神山抗疫突擊隊,2月初率隊進駐火神山。“我們的字典里沒有‘不’字,別人去不了,我們能去;別人干不了,我們能行!”孟祥德說。
2月2日晚8點起,為保障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順利入院,孟祥德帶隊連續奮戰兩天兩夜,交通指揮、人員排查、巡邏值守。2月4日早上7點,他就帶領隊員在現場開展交通管控和道路指揮,連續站崗17個小時,最終護送一臺臺載著患者的救護車順利駛入醫院。
2月8日,面對300張即將進場的新增床位,在護欄數量不足的情況下,隨著他的一聲“跟我上”,40名民警在知音大道上每隔50米設一個崗,頂著寒風冷雨疏導車輛和穿越的行人,開辟了一條兩公里的綠色通道,確保了大批緊急物資的快速送達。
2月15日早上8點,孟祥德帶隊在醫院周邊開展巡控時,發現前夜的暴雪壓垮了一處醫院圍墻,他又第一個沖上去扶起近百斤的護墻板,和4名隊員一起將由近3米高的活動板組成的墻面重新拼接。醫院工作人員感謝道:“你們搶修的不僅僅是破損的圍墻,更是生命安全的屏障。”
面對大量求助運送“救命資料”的家屬,孟祥德設置了“愛心傳遞箱”,將患者的病例、CT等通過傳遞箱進行收集和登記,集中轉交醫護人員。醫護人員稱贊他是一面“戰地旗幟”。“我只是這場武漢保衛戰中千千萬萬名戰士中的一員。守衛患者、守衛白衣天使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榮幸。”孟祥德說。
孟祥德請纓上了一線,妻兒都很理解。孩子在作文中寫道:“我的爸爸是警察,雖然很久沒見他了,但是我知道他就在我身邊,一直在守護著我們的安全!”
【篇三】英雄人物事跡
蔣xx,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師。
20xx年1月28日23時50分,在疫情防控一線連續奮戰十幾天的蔣xx醫生,因勞累過度突發心梗,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時年58歲。
據悉,在1月15日,在疾控中心工作了38年的蔣醫生就主動請纓上一線,成為了流行病學調查組的一員,因為單位只有一名專職司機,蔣醫生還自愿擔任兼職司機,和同事深入火車站、汽車站、各高速路口設卡點、大型商場等進行防疫指導。從1月15日到28日,蔣醫生沒有申請過休息,在28日下鄉完成消殺工作后,倒在家中。?
朱海秀生于1997年,是河南省洛陽嵩縣紙房鎮朱王嶺村人。2024年7月畢業后就職于中山大學附屬醫院第三醫院內科ICU病房護理工作。22歲時已經是一名共產黨員。她堅韌、頑強、有責任、有擔當。20xx年1月24日,報名參加該院馳援醫療隊,投身武漢抗疫工作中。
她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去之前未和父母打招呼,她說:“救人嘛,本來我們醫護人員就有這樣的使命和責任。”在武漢工作期間,由于高強度的工作和長期間的熬夜加班,使她的眼圈周圍顯得烏青。由于長時間佩戴防護用品和接觸消毒用品,她的臉上長出了很多濕疹,并且往外滲血。從這些畫面不難看出在武漢的20多天里,她的內心經歷了什么樣的考驗的挑戰。
疫情洶涌而來,每天都有一批疑似病例患者被確診,每天都有一批人死亡或治愈出院。這些數字變換的背后,是一個個家庭的悲喜劇。?
【篇四】英雄人物事跡
20xx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下花園區花園鄉“九零后”干部__舍小家、為大家,不顧個人安危戰斗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入黨誓言,用無私奉獻詮釋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大年初一,__從各類新聞報道中看到疫情形勢愈發嚴峻,自己所包的后堡村流動人員較多、道路四通八達……,想到這里越發放心不下所包的村。可自己已經半年沒有回老家看望父母,年三十剛到家的他面對父母不舍的目光有些猶豫,而且孩子剛3個月大,萬一他在一線工作中不慎感染,就會置家中妻兒于危險中!
經過一番思想斗爭,“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一名黨員,在危難時刻怎能貪生怕死、瞻前顧后?”他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還沒有等到鄉里通知,他自己就簡單帶了些生活用品,獨自從老家返回下花園,馬不停蹄地投入到緊張的防控工作中。
“這里危險,我先上”
第一輪對湖北返鄉人員的摸排統計中,與一名村民的通話引起了__的注意:這名村民的女兒一家三口常住武漢,打電話詢問他們從武漢返鄉日期時,該村民支支吾吾地回答讓__起了疑心。和村干部溝通后,__決定去該村民的家中當面核實。
在疫情爆發初期,大部分基層一線同志連口罩都沒有,有人勸他“別去了,太危險!”他冷靜地說:“今天渾水摸魚混過去,就是對其他村民的不負責任!這里危險,我年輕我先上!”在村書記的指引下,__同志單槍匹馬趕到該村民家,核對了其女兒一家返鄉的車票信息,反復叮囑他們一定要自行在家隔離14天,并派專人每天詢問涉及村民一家人的體溫,一切都安排妥當后才放心離開。
“疫情面前,個人困難不算困難”
雖然是“九零后”,可__作為后堡村的包村干部工作起來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白天他和村干部一起“入戶走訪+電話聯系”,摸排全村人員情況;在進村路口設置檢查站,對過往車輛人員嚴格檢查,對走親訪友堅決勸返;晚上其他同志回了家,他還要在電腦前統計報表、梳理信息、構思材料。
為了作好鄉里村里的防控工作,他索性每天住在辦公室,用他的話說“方便加班,有什么突發情況也能第一時間趕到。”由于工作較忙,他總是錯過食堂打飯的時間,于是在辦公室囤了幾箱子方便面,餓了就隨便吃點,其他同志問他苦不苦,他總是笑一笑說:“疫情面前,個人困難不能算是困難,吃點苦沒什么。”
“我們的工作越細,村民的安全就多一份保障”
后堡村是下花園區的城中村,有945戶1700余人,村民和社區居民交錯混雜,外出務工人員和流動人口數量大,還有很多村民常年居住在外地,這些都為疫情防控帶來極大的困難。__每天一早就到村里,哪里需要他、他就到哪里。
為準確了解湖北返鄉人員及外出務工人員的身體狀況,他和村干部們精心挑選了8名責任心強的村民志愿者為網格員,做到回鄉人員基本信息100%全摸清、回鄉人員每日狀況100%全核對,實現了覆蓋全村。村里有檢查站3個,他每天都到各個檢查點為值守人員送物資、查夜崗。他經常對其他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越細,村民的安全就多一份保障。”后堡村有全區最大的農貿市場,他充分發動村干部和市場內商戶實行出入管控,定期清掃消毒,并要求市場在人流增多的情況下實行限流措施,在做好各項防護的前提下安全保障全區群眾的食品供給。
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__同志始終戰斗在第一線,入戶訪查、設卡盤查,每個戰場都有他的身影,他以堅定的初心和共產黨員信仰,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上一篇:關于校長下學期工作計劃【三篇】
下一篇:我心中的鄧小平爺爺(錦集3篇)